c******o 发帖数: 1184 | 1 http://www.baike.com/wiki/%E8%B5%B5%E6%8B%AC
顺手转个,有些长平的细节,不知真假
编辑词条
赵括
图片
讨论
知识魔块
一说到赵括,许多人都会说,该人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教材,从战国的长平大
战到今天,他足足被人们冤枉了2000多年,也被人们讥讽了2000多年,被人们嘲笑了
2000多多年,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一个抵死保卫自己祖国的忠勇军人。
编辑摘要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赵括 性别: 男
民族: 汉 国籍: 中国
去世年月: 公元前259年 职业: 军事 将军
目录
[隐藏 ]
1 人物简介
2 人物记载
3 人物事迹
4 战略方针
5 人物评价
6 历史记载
6.1 “纸上谈兵”的典故
赵括 - 人物简介
赵括赵括
马服子赵括,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奢死后,赵惠文王念其父子功高,让赵括袭封马
服君。因赵括深谙军事,喜谈兵学,门徒众多,因而又被尊称为马服子。
赵括 - 人物记载
赵...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相信很多人记得赵括是因为一个成语“纸上谈兵”战国时候没有纸,可见这个纸上谈兵是后世对着的历史男人的评价。长平之战,成全了两个男人,一个是战神白起,另一个就是赵括。
可是赵括真的就如历史传颂的那样百无一用吗?长平之战,赵国三年坚守不出成就了守城之廉颇,可是耗空了赵国国力,粮草辎重越来越满足不了前线的需求,赵国需要尽快的结束这场战争进行第二次变革,廉颇只守不出已近人这个在也拖不起的赵国高层越来越不满,赵国只有谋求换将,虽然历史上说这是秦相范睢的计谋但是这只是一个原因,这是赵国国情的需要,而此时马夫子赵括理所当然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除了廉颇,马夫子赵括是赵国最有威望担任此重任的人,国内已无人可用,随历史评价战国的战将“顺境之王翳,逆境之白起,绝境之李牧,守城之廉颇”可是此时赵国两个历史的男人一个不赞成出击,另一个在被拒匈奴,并且此时的李牧才被赵括刚刚从千夫长提起,威望不及赵括。所以历史选择了赵括。
如果说让李牧代替赵括,年少的李牧也未必能胜过老辣的杀神白起,历史上“纸上谈兵”的主人公可能就不是赵括了。
赵括领兵杀王龄秦军三万,这也是秦军历史上少有的,秦军兵力相当战前易帅可见对赵括的重视,围四... 阅读全帖 |
|
w*********4 发帖数: 1769 | 3 2000多年来,赵括一直被作为纸上谈兵的典型,受到无数人的讥讽。讥讽赵括纸上谈兵
的证据,主要有两点。
第一、赵王撤掉廉颇兵权,改任赵括为将,赵括的母亲求见赵王,说赵奢(赵括父亲)
在世时,就不看好赵括,所谓知子莫若父,任赵括为将,必定打败仗。还说如果赵括打
了败仗,希望不连累家人。赵王答应了。后来赵括打了败仗,赵王因先前之言,没株连
赵括家人。
第二、赵括接任统帅后,马上改变廉颇的策略,主动出击,结果吃了败仗,被坑杀40万。
我认为这两点证据,都是有问题的。 |
|
f********t 发帖数: 260 | 4 说起赵括,谁都会想起一个成语—纸上谈兵。大致意思就是赵括本事不大,只会放嘴炮,还顶了廉颇的位子当了赵军主帅,最后战败被杀还白白坑了赵国四十万大军。
这个故事一传两千年,现在人们想到赵括,也还是那个浅薄自大的骄傲将军。
但事实上,只要少动下脑子想想就知道这事儿根本就不靠谱好吧。
说什么赵括纸上谈兵,也得先有纸行不行。要知道战国那时候还是在用竹简啊。而且史书说赵括他妈也使劲黑他,说他不堪大将之职,但这可是出自《列女传》,《列女传》根本就是部小说,有多少可信度?
那到底赵括是个什么样的将军呢。
人家是个忠肝义胆的忠勇大将!!
长平之战中,直到赵括战死前,赵军仍保持有四十万的主力,伤亡二十多万。而秦军则在长平之战中伤亡过半,损失三十多万人,直接打到国力空虚。要不是后来有白起这个旷世将才出现,直接坑杀四十万赵军消耗了赵国有生力量,这场仗其实还有打头儿。能和白起抗衡到如此局面,可见赵括也不是什么孬种。
但为什么最后还是赵括被黑的最惨呢?主要还是因为这场关键的仗他打输了。
这场仗直接决定了战国最后的走向,秦国崛起,睥睨六国,再也无人敢与之对抗。自古成王败寇,白起坑杀40万赵军,这个刽子手的责任总要腿... 阅读全帖 |
|
w*********4 发帖数: 1769 | 5 第一点证据,赵括母亲和赵括父亲认为赵括不行。其实在我看来,赵括母亲的话,是一
种生存智慧。作为将门之妻,耳濡目染了军国之事,肯定也懂生存之道。赵国几十万军
队云集前线,赵国生死系于一线。按战国的惯例,如果将军战败,那就是丧师辱国,不
但本人受罚,家人也会被株连。赵括母亲为了家族的安危,最好的办法就是力陈赵括不
可用。这样即使赵括战败,也可以保住家人;如果赵括打了胜仗,那赵括就成了国家英
雄,谁会去追究英雄的母亲所说的“赵括不可用”之言呢。 |
|
n*******w 发帖数: 6708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orthsnow (北雪飘),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赵括:被冤屈2300年的战国名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9 09:43:34 2012, 美东)
一说到赵括,许多人都会说,该人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教材,从战国的长平大战
到今天,他足足被人们冤枉了2000多年,也被人们讥讽了2000多年,被人们嘲笑了2000
多多年,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一个抵死保卫自己祖国的忠勇军人。
战国转折性的大战----在壮阔、血腥的长平大战,赵军统帅赵括究竟犯了那些错误,对
于那可怜的40万冤魂中,赵括又究竟该负什么责任呢?!
长平大战一开始,赵军就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造成这种错误的人正是所谓的四大名
将之一的上将军廉颇。战国时代,由于赵国的战略环境和地理环境所决定,赵国的军队
擅长的是野战或者说擅长进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战,赵国最厉害的就是战场突击力量
,比如弓箭兵、轻步兵、骑兵等,所以才在对匈奴和胡人中屡建奇功。
秦国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是步兵和防守,虽然秦国有地理地形的优势,但是数百年来...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7 一说到赵括,许多人都会说,该人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教材,从战国的长平大战
到今天,他足足被人们冤枉了2000多年,也被人们讥讽了2000多年,被人们嘲笑了2000
多多年,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一个抵死保卫自己祖国的忠勇军人。
战国转折性的大战----在壮阔、血腥的长平大战,赵军统帅赵括究竟犯了那些错误,对
于那可怜的40万冤魂中,赵括又究竟该负什么责任呢?!
长平大战一开始,赵军就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造成这种错误的人正是所谓的四大名
将之一的上将军廉颇。战国时代,由于赵国的战略环境和地理环境所决定,赵国的军队
擅长的是野战或者说擅长进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战,赵国最厉害的就是战场突击力量
,比如弓箭兵、轻步兵、骑兵等,所以才在对匈奴和胡人中屡建奇功。
秦国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是步兵和防守,虽然秦国有地理地形的优势,但是数百年来
东方六国攻入秦国本土的次数,有几次呢?!这就充分说明了问题。可以说赵军一开始
就犯下了最大的战略性错误。尤其,在对垒中后期,秦军逐渐找到了对付赵军的骑兵的
方法后,即步步为营,以壕沟、弩兵封锁的战术,赵军已经说彻底的丧失了战场中唯一
的一点优势。
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8 一提起赵括,大家大多是从小学语文课上知道的,
一篇纸上谈兵让其本人成为了草包的代名词,
也就是传说中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可是翻遍史册,真正认为赵括是酒囊饭袋的并非众数,
毕竟,长平之战赵括本就是临危受命,
而推举赵括之人便有乐毅,要知道当时管仲乐毅并非虚名,
连诸葛亮都要自比这二人。
所以要说赵括本人是废物的话,
只能说乐毅也要背一半的锅,
再看履历,赵括可说是从小混迹军营,
就算是战略战术不那么精进,也多多少少比普通人强一些,
更何况此人还精通兵法。
因为纸上谈兵的故事,主要的槽点,
就是在其精通兵法而不通实践。
再加上这么多年在军营中人缘甚好,
要知道决定胜败的关键之一还有军队内部的气氛和关系,
所以在出兵之前,仅有蔺相如不同意其作为将领,
也就是说这是董事会决议过的,
在到达前线之后,更是亲自侦察地形,
可以说是做了充足的战前准备,
但可惜的是他的对手叫做白起,
不多介绍,其实战能力与用兵能力必然超出赵括许多,
再加上连天暴雨,使其弹尽粮绝,
本是与部队共存亡的英雄,却成了纸上谈兵的废物。 |
|
N*******3 发帖数: 2589 | 9 http://baike.baidu.com/item/纸上谈兵/85581#5
战国时没纸,作史记时纸未广泛应用,这就很明显,这个成语不可能是战国时的,也不
可能是司马迁所作。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
赵括一点关系都没。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
,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
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纸上谈兵用何纸
慕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
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
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
能成为现实。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
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 阅读全帖 |
|
w*********4 发帖数: 1769 | 10 第二点。赵括更改了廉颇的策略,主动出击。用这个来证明赵括是纸上谈兵之辈,我认
为也不妥当。首先,赵王为什么改任赵括为统帅?正是因为不满廉颇消极防守。这种情
况下改任赵括,明显的就是要赵括去主动出击的,所以赵括主动进攻,其实是在尊奉王
命,迫不得已。另外,赵国的国力,与秦国不能同日而语。秦国自商鞅变法始,国力蒸
蒸日上;赵国虽然也有胡服骑射的改革,但是增强的主要是军力,而非国力。秦赵长平
之战,前后持续了3年。廉颇和秦军对峙,也对峙了两年多。这么长时间的对峙,对秦
国来说耗的起,但是对赵国真心消耗不起啊。所以主动出击,冒险一搏,也有不得以之
处。冒险一搏,或许能起死回生,继续对峙,赵国只能被拖垮。 |
|
w*****s 发帖数: 2896 | 11 赵括确实是个纸上谈兵的理想主义者。要知道事实上实际的战场情况要复杂很多,他却
不能好好研究。他对廉颇大将军的顾虑和谋略根本一无所知,要是能有一些了解,也不
至于犯这么大的错误,被人巧妙地借用地形优势,包了饺子,成为千古笑谈。
但这长平之战的惨败,赵孝成王, 也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没有赵孝成王的拼命催促,
这赵括再蠢,也不一定会这般断然冒进,自投罗网。这赵孝成王的几点错误:1)战略
误判,形势误判 2)用人不察。启用刚愎自用而无实战经验的赵括,取代久经经沙场、
持重富谋的名将廉颇,3)在赵括大军被围之后,也没组织援军救援。要是在此时,能
及时征询廉颇的建议,并让廉颇再次出山解救,或许不至于被全歼。
打仗其实就两点:1)以人数取胜。就是群殴对手,对手打你一拳,你打对手十拳。运
动战,游击战这些都是用一切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局部的人数优势打击敌人 2)充分利用
地形优势取胜。那些伏击战,口袋战,围点打援等等,都是其变通。长平之战,白起用
计诱使赵括大军倾巢出动,南渡丹河,以致后方空虚;再奇兵出击,夺取百里石关隘,
这样整个赵括大军被南北两条依据地势而建长城所围困,落入死亡陷阱,前后都是黄土
陡壁...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5118 | 12 乐毅虽然卧病在家,但对外面的形势非常了解。乐毅认为,从秦昭王的战略部署来看,
秦赵之间必有一场大决战,而上党地区就是秦赵决战的第一战场。廉颇是一位以勇气闻
名的优秀将领,他的长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的攻坚战和平原野战,而不是像上
党战役这样的持久战。蔺相如是一位出色的辩士,带兵打仗不是他所擅长的。大臣建议
用蔺相如代廉颇是对他举荐廉颇不力的怨言。田单有在齐国固守即墨,最终反攻燕国光
复齐国的经历,是一位可以重用的人。乐毅说如果他不是染有重病,力不能行的话,他
愿意为孝成王出征上党,但是不行了。乐毅建议孝成王以赵括代廉颇为上党地区将,以
田单为邯郸地区将,调廉颇回来防备燕齐魏趁赵国与秦国在上党决战之机对赵国进行攻
击。乐毅进一步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赵括少年即在军中,军事经验丰富,有攻城和野
战的经验,而且有在阏与和赵奢大破秦军名将胡阳的盛名,军中敬畏其父子。而且赵括
军事理论深厚,赵军将领多从其研习兵学,对他都很佩服,以他为权威,能够服从他的
调遣。赵括有其父赵奢之风,治军严整,深念君恩,可以信赖。秦赵上党决战必然是一
场巨战,乐毅认为赵国有能力指挥如此巨战的有四个人,赵括、田单、李 |
|
s****m 发帖数: 160 | 13 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兼记赵括。看赵母关于赵括的一段话: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
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看来赵括其实是炒房的大拿。真是知子莫若母也。可惜赵王硬要他子承父业,
赵括身不由己,结果白落得纸上谈兵的笑柄。 |
|
m**o 发帖数: 9805 | 14 想查下出处,结果发现: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
赵括一点关系都没有。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
,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认为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
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
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
|
m**o 发帖数: 9805 | 15 你这水平比赵括都差远了
赵括一开始确实战术上犯了错,被断粮道,被分割包围,但是后来的应对还是显示出了
真材实料,如果能早点得到磨砺,而且不是一上来就对上白起这个杀神,还是很有可能
成为一代名将的。
而且赵国长平战败归结到赵括头上,或者任何战术战略选择上都是短浅了。长平之战是
战略决战,胜败的基本盘其实在战外了,楼上的都说的很清楚了,守,无粮可用,攻,
自寻死路,不一样的死法而已,根本原因在于国力不如秦国,粮食积蓄,外交斡旋,处
处不如秦国。对秦国来说,整体来说还是速胜更好,当然乐意赵括来,因为秦国着眼的
是整个山东六国。
万。 |
|
x****i 发帖数: 729 | 16 赵军在野外被围困四十几天,断粮的情况下,人相杀食,部队能坚持这么久而不溃散,
已经足以表明赵括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白起平生七十余战,从无败绩,整个战国时
期战争中的杀戮人数有一半归于他,赵括也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但是遇到白起也是十
分倒霉啊。此战,是在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的大决战,所以秦赵都换了帅,个方
面力量对比来看,赵国必败,谁做统帅都改变不了结果。成王败寇,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赵括也就被笑了两千多年,可是笑他的人却比他差的十万八千里。这就是历史啊。白
起杀戮太重,很快也被杀了啊,他赢了又怎么样?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赵括的指挥应该还是很高明的,按秦国方面的说法,他们长平之战攻歼灭赵军45万,其
中坑杀降卒就有约40万,也就是说赵国在战斗中损失5万人,但是秦国50多万人损其半
,那就是说,在最后赵军投降前,赵损失5万人,秦损失约25万人,这种战损比是相当
悬殊的。当然,后人考据,当时大概3个民夫供应1个士兵的后勤,赵国的野战部队也就
10万人左右吧,其他都是老百姓,可能连武器都没有。秦国的50万人中,战斗部队人数
不详,但是他们也倾全国之力,基本征用了全国15岁以... 阅读全帖 |
|
l**h 发帖数: 998 | 17 如果赵括真是被逼出击, 背上"纸上谈兵"的骂名当然冤.
不过当时的情形会不会是: 老廉跟秦军抗了三年, 把赵国快吃垮了, 借钱借粮的外交企
图又遭失败, 众臣纷纷说壮士断腕, 东西地盘都不要了, 先把人撤下来. 这时候, 赵括
跳出来, 像个印度阿三一样对大家说, shut up, 看我的PPT, 有我出马定能全歼秦军
直捣咸阳. 于是赵王大喜, 立刻把个没有任何指挥经验的大嘴提为全军统帅, 负责出击.
等到了前线, 赵括骑虎难下, 想变卦也没辙了. 长平一战赵国不仅是断腕而是被打成生
活不能自理, 邯郸都差点保不住.
我承认以上都是凭常识推测 - 赵括忽悠领导的可能远大于赵王先拍板定策再挑指挥官.
如果史料证明是后者, 我相信史料. |
|
U**s 发帖数: 3390 | 18 你搞笑
赵括至少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1. 开场就All in, 45万主力一起过丹水。赵军实力是强,先主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效果
不是催的。就是赵军够强,使得赵括信心百倍。冲击不顾自己后路,不是有勇无谋是啥?
2. 被围困后坐以待毙。主帅一心以为赵王会援军增援,白白错失了被围早期的可能突
破机会。王龁穿插的部队才2万左右。等到人吃人的最后阶段,回天无力了!客观上说
,丹水的存在就像温水煮了赵括这只蛙。要是没水源,赵括根本等不了,开始就会死命
突击,或许能逃脱全军被歼的厄运。
这两点你来洗啊 |
|
x***1 发帖数: 999 | 19 赵括就一庸才。
古人用水,犹如现在人用核武器。你赵括几十万人处于丹水之下,你赵括不用担心?你
赵括就不知道用水来攻秦军? |
|
d********r 发帖数: 303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ggiebear (doggiebea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赵括与鲍罗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7 18:10:37 2009, 美东)
实际上, 赵括与德国二战的鲍罗斯十分相似。
两人都是很优秀的参谋人才, 在优秀主官下面(赵奢, 莱西脑)都表现非常出色。
在主官死后或调任后, 被任命接替其职务。 之前, 从来没有指挥官任何军队。
这两人还有一个特点是, 他们的战略都与元首的战略一致。 赵奢的速战论以及鲍罗斯
的集中兵力攻打斯大林格勒战术也正是元首(赵孝成王, 希特勒)所主张的。 而且,
当时还偏偏有一个老将, 采用保守的战术(廉颇, 博克), 结果被元首撤职。
在实战中, 两人都强调进攻不顾侧翼, 结果被包围, 全军覆没。 其士兵都很惨。
赵括的40万人, 最后只有几百人回去。 而鲍罗斯的30万人, 不是战死就是被老毛子
在西伯利亚“坑杀”。 最后只有5000人在战后得以回国。
对他们的祖国而已, 他们的失败都是灾难性的。 不久, 赵国和德国就都灭亡了
这真让我觉得鲍 |
|
d********r 发帖数: 303 | 21 即使这个不同, 整体上讲, 赵括与鲍罗斯还是很相似。
另外, 白起应该很象朱可夫
孙武很象古德里安 (属于理论+实践的人)
当然, 不同是,赵括是战死, 而鲍罗斯战后投降了苏联, 成为东德德累斯顿人民警察总监。 这个还不如赵括呢而更像章邯(部下被坑杀而本人接受敌方职位) |
|
S*******C 发帖数: 7325 | 22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Mon Mar 8 16:19:06 2010, 美东) 提到:
乐毅虽然卧病在家,但对外面的形势非常了解。乐毅认为,从秦昭王的战略部署来看,
秦赵之间必有一场大决战,而上党地区就是秦赵决战的第一战场。廉颇是一位以勇气闻
名的优秀将领,他的长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的攻坚战和平原野战,而不是像上
党战役这样的持久战。蔺相如是一位出色的辩士,带兵打仗不是他所擅长的。大臣建议
用蔺相如代廉颇是对他举荐廉颇不力的怨言。田单有在齐国固守即墨,最终反攻燕国光
复齐国的经历,是一位可以重用的人。乐毅说如果他不是染有重病,力不能行的话,他
愿意为孝成王出征上党,但是不行了。乐毅建议孝成王以赵括代廉颇为上党地区将,以
田单为邯郸地区将,调廉颇回来防备燕齐魏趁赵国与秦国在上党决战之机对赵国进行攻
击。乐毅进一步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赵括少年即在军中,军事经验丰富,有攻城和野
战的经验,而且有在阏与和赵奢大破秦军名将胡阳的盛名,军中敬畏其父子。而且赵括
军 |
|
f****y 发帖数: 7425 | 23 纸上谈兵就是sb文人给人家赵括扣的屎盆子,其实是为了给王室遮羞
赵括将门出身,天资聪颖,当时要不是遇上白起和秦国说不定就一代名将了,谁都知道
赵国输在哪里。
骂赵括纸上谈兵误国的,估计跟现在那些骂张学良耽误国民党的一样,压根就不明白或
者不想承认自己差在哪?
我在这个问题上讲过很多次,廉颇之前也是连败,就算李牧年长10岁穿越过来,赵国也
只是体面败退和惨败的区别。
国力弱战争准备不足,加上远离本方补给区作战,还是持久对峙,根本没有机会的。 |
|
f****y 发帖数: 7425 | 24 赵括说句老实话在战略上没有别的选择,战术层面的确可能算是纸上谈兵
但是作为典型,那还得看跟谁比。反正袁崇焕成为名将著名军事家这件事比赵括被批纸
上谈兵离谱多了去了。
作为一个主将,赵括起码是战死在了冲锋线上。 |
|
t*****z 发帖数: 1598 | 25 秦国尽发河套地区15岁以上男丁,不是全国。
秦军总数和伤亡数没有记载,但是白起战后报告说:亡者过半,国内空。可见战争对秦
国来说也是非常艰难,损失重大的。
廉颇的策略在军事上可行,经济上不可行。赵国经济弱于秦国不说,上党地距离赵国农
业区很远,且路途难走,赵国补给难度不比秦国小,被断粮道也是可以理解。
前阶段赵王用廉颇,是因为寄希望于外交解决,合纵山东诸国以对抗秦国。然而其他国
家一直观望,直到粮尽,也无法外交解决,只能军事上孤注一掷。
赵括上任时就跟赵王说,自己最忌惮白起。当时秦军主将是王河(音)。不想秦国情报
工作做得好,不仅探知赵括为将,还了解到赵括讲话内容。秦王当机立断以白起代王河。
赵惨败后,其他国家就军事干涉,防止秦国扩大战果。
秦赵本是同姓,有认同感。
[发表自未名空间手机版 - m.mitbbs.com] |
|
y**********o 发帖数: 241 | 26 赵军在野外被断粮围困的情况下,能坚持这么久而不溃散,除了指挥官的
领导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单兵素质,就像抗美援朝时的中国士兵。
如果赵括也算是军事天才,请问他指挥过什么重大战役?
在廉颇在的时候,秦国为什么不调白起过来,并不是廉颇比白起
更能打,而是廉颇的战略对头,白起来了也没用,进攻手段施展
不开。而当赵括担任主帅后,秦国偷偷换来白起,原因不是很明显了吗?
我觉得赵括算一员猛将,武力值很高,也打过不少胜仗,这也是秦国
反间计能成功地前提条件。 |
|
r*****t 发帖数: 7278 | 27 失败都是有原因的
赵括的失败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放弃防守去赌博,所谓知己而不知彼。
廉颇的对策是对的,知道对手不是傻逼,耗
大家都说赵国有困难,其实大家都有困难,秦的苦难不比赵国小。
不管怎么样,进攻方的消耗要多很多,仅仅60万比40 就是多了50%的消耗。
另外路途遥远负担更大。
赵括的最大错误就是轻敌,年轻人有冲劲不是太厉害,年轻人有沉稳才是厉害。
参见打败刘备的陆逊。多少人要陆逊出击?赵括的错误还是自己,将在外君命不受。就
算赵王要进攻,孙权不也是吗?
要是实在不行可以看看曹操对付袁绍如何做的,分兵瞄准了时机袭击粮道也不是不可行
。但是不管如何防御主力是不可以贸然大动的。 |
|
v*******a 发帖数: 759 | 28 “果果然不凡”
被吊在半空的唐二爷艰难地开口,一说话,连口鼻间也在朝外涌血。他身上起码有
十多个被火器弹丸贯通出来的伤口,擦挂出来的更是不计其数,一只耳朵不见了,嘴边
一个大豁口露出里面的牙齿和血肉,也不知是他运气好还是千钧一发看清楚了那些火器
的射击方向而调整了一下在半空中的姿势,总算心脏和头脑的绝对致命地方没挨上一下
,看起来满身鲜血,但也还一时不至于致命。
被几只机关兽压在中间的何姒儿也是心中一片惊骇。不得不承认,刚才这些机关兽
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已经完全超出了江湖人对机关的概念。唐二爷展现出的功力和战力,
应变等等都无愧于唐家一房之主,远超于寻常的名宿宗师之流,可说若还是平常的那些
机关兽,就算再来上百具也不一定能伤到他。但他最后还是倒在了这数十头天工机关兽
的攻击之下。
这些天工级机关兽确实比寻常的机关兽更大,更强,更快,身上的火器机关也更精
致威力更大,但从概念上和其余机关兽完全不同的,却是那种宛如真正活过来一样的灵
活和相互之间无比默契的配合。机关兽的战力向来便不被江湖好汉们看好,便因为就算
机括和火器的威力再大,操作起来却太过笨拙,不用说精善轻功身法的高手,就算反应
稍快...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76 | 29 没办法,赵括碰上了神一样的对手,武安君。
谢艾一个主簿,一天仗没打过,就被人举荐去当主将。在主公面前豪言壮语一番,就上
阵了,不过狗屎运碰上了麻球。 而赵括好歹是赵军中青年新星,久经考验。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7.56 - iPad Lite |
|
o**n 发帖数: 1249 | 30 谢艾这个确实蹊跷。因为纸上谈兵这个事指出的就是打仗不是光靠统帅的战术指挥,还
要有训练有素的兵将,要跟下层将领有很好的默契。不能如指臂使,啥战术也发挥不出
来。赵括为了革除军中廉颇的班底,在战前曾改将易帜。其实这么做有对的地方,但也
部分造成了自己的败亡。另外,没上过战场的人不容易控制情绪,容易大喜大悲。赵括
刚开始全面进攻,受挫后却变得犹豫不决,是典型的战场心理素质不过硬,他经验不多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所以说谢艾的情况很难理解。虽说麻秋不是什么厉害角色,但也不是第一天打仗,后面
又有石虎不断发兵支援,石赵、凉的国力军力对比也不小,居然被谢艾连赢多次。第一
次还可说麻秋轻敌,后面就说不过去了。只能说历史确实难料。 |
|
t*n 发帖数: 14458 | 31 赵括也是一天仗都没打过只会喷他老爸
上来就乱搞猪突,结果把自己突死了
谢艾一个主簿,一天仗没打过,就被人举荐去当主将。在主公面前豪言壮语一番,就上
阵了,不过狗屎运碰上了麻球。 而赵括好歹是赵军中青年新星,久经考验。 |
|
s*****V 发帖数: 21731 | 32 赵括肯定不是一天仗没打过,不然秦散布谣言,只怕赵括不是太搞笑。就好比说,李昌镐说我谁都不怕,就怕中国一没入段的小子 |
|
n********t 发帖数: 1843 | 33 体面败退和惨败差得大了去了。一个是双方战略目标都没达成,大家都亏了,别人亏少
些你亏多些;一个是对方战略目标达成了,天下格局从此要改。
要是李牧穿越过来,很可能是有所折损,放弃上党。秦国杀人一千自损八百。最后秦赵
两国都得歇口气,赵国歇久点。赵括的败法,比惨败还不如,要是溃败也还好些,他是
被围歼。40万赵卒一坑,战败升级为国败。
战争固然是国力的延伸,但战争结果也能反过来影响国力对比。赵国可能会有很多种败
法,李牧上场结果如何不好说,但赵括无疑是挑了最差的一种。 |
|
W*******3 发帖数: 1204 | 34 这个只有假设一下了:
把赵括换成别的人, 结果会咋样?
赵括有没有别的选择导致更好的结果?-这个看来是楼主提到议和。
如果都没有, 应该算best effort了,有良将的可能吧。 |
|
h***i 发帖数: 89031 | 35 决战不成功,赵括就是替罪羊
赵括家事先把话说好了,绝不扩大追究责任 |
|
d****z 发帖数: 9503 | 36 按史记,长平之战七月仍然是廉颇指挥。秦用反间,换赵括。冒进被围,说到九月赵括
被围四十六天后突围被杀。这个九月不一定是九月初一。
总之决定冒进的时候应该在八月。这个是农历八月。大家前几天才过中秋吧。农历八月
,如果不是已经秋收,也非常接近秋收了。这时候因为缺粮而冒进,可能性不大。 |
|
w*********4 发帖数: 1769 | 37 所以,都说赵王改任赵括为统帅,是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其实我看没那么简单。赵王身
为国君,肯定不是傻子。廉颇率军与秦军对峙,国力消耗极大,赵王肯定比前线的将领
更清楚。消耗不起了,借着秦国间谍的话,改任赵括,胜了当然最好;败了,也可以说
是秦国狡诈,中了反间计。反正,总比不死不活的对峙强。 |
|
w*********4 发帖数: 1769 | 38 所以,都说赵王改任赵括为统帅,是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其实我看没那么简单。赵王身
为国君,肯定不是傻子。廉颇率军与秦军对峙,国力消耗极大,赵王肯定比前线的将领
更清楚。消耗不起了,借着秦国间谍的话,改任赵括,胜了当然最好;败了,也可以说
是秦国狡诈,中了反间计。反正,总比不死不活的对峙强。 |
|
k**o 发帖数: 15334 | 39 赵括太纸上谈兵了,换我穿越成赵括的话,一出兵就立即自缚到白起帐前
投降,把赵国卖给秦国。白起还好意思坑40万赵兵吗?然后论功怎么也得
封王了吧,说不定混个赵王。
后来长平主要也是打出火气来了,双方都伤亡太大,才把赵兵坑了。 |
|
l*******e 发帖数: 4009 | 40 这么说来,"纸上谈兵"的历史其实很短
现在无论谁,只要一提纸上谈兵就套到赵括身上,觉得这成语就是描述他的。我自己也
是。以前看过一些成语词典,解释"纸上谈兵"的时候也全说是赵括
看来《上下五千年》的影响力真不小 |
|
d****z 发帖数: 9503 | 41 我以前就说过,这个借粮和赵括无关。借粮在几月不清楚,很可能是春末夏初。但是赵
括接任在农历七月底,出战在八月。九月战败。农历八月已经秋收了,不可能有粮食问
题。事实上秦国能尽发全国男丁去长平,也说明秋收已过。 |
|
h***i 发帖数: 89031 | 42 首先赵括纸上谈兵就是很没有文化的说法
那个时候没有纸
其次从当时的情况看.赵王室逼迫赵括出击的,因为有出击不成功绝对不上军事法庭的国
家承诺
太大 |
|
m*********n 发帖数: 78 | 43 1 根据什么彻底否认了赵父评价赵括的话?你说的充其量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2 凭什么认为赵括“迫不得已”接受了赵王主动进攻的指示?我看他就是这么想的。 |
|
l*****s 发帖数: 672 | 44 纸上谈兵,都不理解么?
知子莫若父,其实战场上怎样做都是一个选择,赵括的也是一个选择,但是
任何选择都必须以了解敌我为前提
赵括出兵前的表现,关心的是什么?
不了解还对自己的理论上的选择信心满满 |
|
m***n 发帖数: 12188 | 45 赵括就是运气不好。
谁不是被命运玩弄。
被命运推上去的就自以为了不起。神气活现。
被命运踩下去的,就是赵括。 |
|
x**s 发帖数: 534 | 46 司马迁为什么就不能错?就因为司马迁受到文化界的崇敬?受到文化界崇敬者为什么就不能大错特错?这里的暗含之意是文化界神圣无比,文化界永远不能错!这条“定律”是谁发明的?文化界怎么就不能错了?文化界又不懂兵,对战争外行群体在战争方面大错特错不是很正常吗?真还以为只要认识了字就自动精通万行万业啦?自我感觉良好得太过分了吧?!
司马迁把个赵括写的如同秦国奸细一般,怎么有利于赵军灭亡就怎么干,用所谓“无能”远远解释不通,必须用“蓄意灭亡赵军”才能解释通。,而且这个秦国奸细还心甘情愿死在秦国手里。见过胡扯的,没见过这么胡扯的。
有人说了:“司马迁不需要懂兵,他只需要如实记载战争过程就行了”,这就毛病来了,你隔了两千多年,你怎么就知道:“司马迁如实记载战争过程”呢? 标准对答是:“我相信司马迁的人品”。原来数十万人阵亡这么惊天动地的事,就取决于“我”对司马迁人品的相信和不相信?这岂不是拿着战争太当儿戏了吗?对战争缺乏一种起码的敬畏感,轻松一句“我相信”就给定性了。当然这个“我相信”绝不只是说话人一个人的相信,而是代表着背后整个文化界的“相信”,纵然如此,一个战争外行群体(庞大群体)轻松一句“我相信”就...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742 | 47 司马迁为什么就不能错?就因为司马迁受到文化界的崇敬?受到文化界崇敬者为什
么就不能大错特错?这里的暗含之意是文化界神圣无比,文化界永远不能错!这条“定
律”是谁发明的?文化界怎么就不能错了?文化界又不懂兵,对战争外行群体在战争方
面大错特错不是很正常吗?真还以为只要认识了字就自动精通万行万业啦?自我感觉良
好得太过分了吧?!
司马迁把个赵括写的如同秦国奸细一般,怎么有利于赵军灭亡就怎么干,用所谓“
无能”远远解释不通,必须用“蓄意灭亡赵军”才能解释通。,而且这个秦国奸细还心
甘情愿死在秦国手里。见过胡扯的,没见过这么胡扯的。
有人说了:“司马迁不需要懂兵,他只需要如实记载战争过程就行了”,这就毛病
来了,你隔了两千多年,你怎么就知道:“司马迁如实记载战争过程”呢? 标准对答
是:“我相信司马迁的人品”。原来数十万人阵亡这么惊天动地的事,就取决于“我”
对司马迁人品的相信和不相信?这岂不是拿着战争太当儿戏了吗?对战争缺乏一种起码
的敬畏感,轻松一句“我相信”就给定性了。当然这个“我相信”绝不只是说话人一个
人的相信,而是代表着背后整个文化界的“相信”,纵然...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在战国末期,秦朝开始了漫长的统一战争。在这场统一战争中最有威
胁的一个王国就是赵国,赵国兵强马壮,是战国后期仅次于秦国的国家。其军事将领也
非常有名,战国四大名将秦赵一人一半,足见当时赵国的强大。
秦国在灭赵的时候经过两场有决定意义的打仗才最终吞并了赵国,一
战就是长平之战,此战赵国大部分主力和生力军全部阵亡;二战就是邯郸之战,战败赵
国灭。长平之战最开始是由老将廉颇指挥的,不过这个时候因为赵国高层预判不足,长
平之战已经属于被动。
坚守其实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个时候赵王任用了与自己军事策略一致
的赵括为主帅以期望突围保存实力。但是,长平的赵军无论是坚守还是突围在没有外援
的基础下都是一个死字。赵括在突围的时候身先士卒自己也死了,赵军40万部队被杀,
其实秦国伤亡也很大,大概有30万左右。所以说也不能说赵国完全失败了,赵国最终的
败局其实还是赵王造成的。赵王如果当时去向比较强大的其他诸侯,比如魏国或者楚国
求救一定会反败为胜的。结果他却选择向秦王求和,秦王借机正好离间了赵国和其他国
家的关系,导致赵...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9 在战国末期,秦朝开始了漫长的统一战争。在这场统一战争中最有威
胁的一个王国就是赵国,赵国兵强马壮,是战国后期仅次于秦国的国家。其军事将领也
非常有名,战国四大名将秦赵一人一半,足见当时赵国的强大。
秦国在灭赵的时候经过两场有决定意义的打仗才最终吞并了赵国,一
战就是长平之战,此战赵国大部分主力和生力军全部阵亡;二战就是邯郸之战,战败赵
国灭。长平之战最开始是由老将廉颇指挥的,不过这个时候因为赵国高层预判不足,长
平之战已经属于被动。
坚守其实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个时候赵王任用了与自己军事策略一致
的赵括为主帅以期望突围保存实力。但是,长平的赵军无论是坚守还是突围在没有外援
的基础下都是一个死字。赵括在突围的时候身先士卒自己也死了,赵军40万部队被杀,
其实秦国伤亡也很大,大概有30万左右。所以说也不能说赵国完全失败了,赵国最终的
败局其实还是赵王造成的。赵王如果当时去向比较强大的其他诸侯,比如魏国或者楚国
求救一定会反败为胜的。结果他却选择向秦王求和,秦王借机正好离间了赵国和其他国
家的关系,导致赵... 阅读全帖 |
|
b*******8 发帖数: 37364 | 50 赵国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开头判断失误,以为只要坚守就能退敌,这是平时情报收集工作失误,对敌国实力不了
解。结果对方三年不退,自己反而没粮了。
外交失误,无法联合其他国家抗秦,解救长平被围,这是第二个失误。
赵括出击是唯一选择,被围后坚持了四十多天,几乎达成一比一战损比,已经尽了最大
努力。情报外交失误,不能怪赵括。换孙武来,也只能在战损比上提高一些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