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发帖数: 144 | 1 《大乘百法明门论》简介
作者 : 不详
《大乘百法明门论》简介
【大乘百法明门论】
一卷。世亲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在长安北阙弘法院译出。又作《大
乘百法明门论略录》、《百法明门论》、《百法论》、《略陈名数论》。收在《大正藏
》第三十一册。
作者世亲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系学者,着述弘富,有千部论师之称。其所造论译成
汉文的约三十部,此《百法明门论》即其一种,被称为瑜伽十支论之一。本论是据《瑜
伽》五分中本事分、略陈名数的著作。内容略以三门分别:(1)引经标宗,即‘如世
尊言’等。(2)寻经起问,即‘何等一切法’等。(3)依问次第作答:先明‘百法’
以解答‘何等一切法’问题,复明‘二无我’以解答‘云何为无我’问题。
关于明一切法的部分,分五大类,共有百法:第一类心,有八法。第二类心所有,
有五十一法,又分为六位:(1)遍行有五法,(2)别境有五法,(3)善有十一法,
(4)烦恼有六法,(5)随烦恼有二十法,(6) 不定有四法。第三类色,有十一法。
第四类心不相应行,有二十四法。第五类无为,有六法。在说无我方面:初明人无我,
后明法无我。本论对于一切法与无我法,都作了简要的分析... 阅读全帖 |
|
|
a***n 发帖数: 1993 | 3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196 | 4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Tue Apr 1 10:03:10 2008) 提到:
卍新纂续藏经 No. 1223 顿悟入道要门论
唐 慧海撰
1卷
No. 1223-A 顿悟入道要门论原序
夫善知识者。如巨海舟航。能度迷类。长夜明炬。善破群昏。大珠和尚首参马祖
。使入慧海之法界。令开宝藏于自家。所以灵辩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如
圆器之倾珠。于是曲设多方。垂慈利物。发扬至道。乌可以笔舌赞叹哉。
妙叶维那。四明翠山大中理公之神足。夙具灵根。素培智种。禅余之暇阅此老语
录。有所证入。平生碍膺之物脱然而去。从上佛祖舌头一无所疑矣。此亦古塔主睹云
门语而嗣之。正所谓也。故捐资镂板以广其传。期以后之来者同一了悟。存此心者。
岂浅浅耶。此之功勋不坠。行愿弥坚。盖可见矣。所几法流不泯。派永接于曹溪。灯
焰长存。光愈明于少室也。 旹岁在癸丑春孟十日阿育王山 沙门释崇裕书于无异堂
No. 1223
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合下参问语录)
唐沙门 慧海 撰
稽首和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众。弟子今作此 |
|
a*****8 发帖数: 334 | 5 《护法讨晓,人人有责,全门同心,责无旁贷》系列文章——前言
致全体同门的话: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张晓伪造衣钵传人及其一系列黑箱操作,祸乱中功、疯狂敛财,危
害尊师创立的天华(麒麟)文化事业的倒行逆施曝光,在全门引起了巨大反响,《张晓其
人》系列中公诸于世的大量事实震惊了全体同门。并唤起许多人对张晓利用师难编造谎
言趁火打劫,窃取中功领导权八年来其人其事的重新认识和深度思考。随着事态的持续
发酵,门内越来越多的同修开始反思,并陆续有资深同修以自身亲历现身说法披露真相
。以天华(麒麟)弟子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尊师及天华事业的赤胆忠心勇敢的站出来护法
卫业,义不容辞的举起护法大旗。其中以“护法众金刚”的《欺师灭祖,全门公诛——
关于对<关于九九年以来若干问题的决议>的谬误批驳》(以下简称《批驳》)和“护法
卫业众弟子”的《讨张晓檄文》(以下简称《檄文》)两篇宏文尤为掷地有声,振聋发
聩。前者一针见血,淋漓尽致揭穿了张晓乱法敛财、欺世盗名、残害同门的本来面目,
和妄图边缘化宗师,神化自己取而代之的狼子野心。《檄文》则进一步历数其畸形人格
及其造作的若干罪状,痛陈弊端、向全门发出呼吁,希望更多的人站...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6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7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8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9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10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释印顺在《佛法概论》中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1
然大乘经与小乘论都是依于佛说而流传的典籍,佛从初转法轮到入涅槃,所说之法从无
矛盾之处,更不会把佛教分化,不论是教义或教派。对于三藏经论不能正确理解,无法
融会贯通者,才会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孔子于儒家之世间
道的说法都可以一以贯之了,何况是同为佛陀所说的三乘佛法竟然说会使佛教分化?释
印顺所说的有没有道理?值得我们来探讨。
注1 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新竹),2003.4 新版2 刷,页35
对佛法若不能通达,不要说是大乘、小乘,即使是同样的大乘法也会认为有冲突;
不是还有人说参禅不能与念佛同时修吗?他们说:参禅是空,念佛是有,禅与净土不同
路,不能合修;还说:参禅的人念了佛号就要漱口三日,听见佛号耳朵也要去洗一洗。
您若相信这种说法,那就只能站到一边去,那一边叫作佛门外道;以为说那是佛法,其
实是外道邪见。譬如经典说“一切诸法有生有灭有相有为”,这个大家容易信受;但到
了二转法轮,讲般若时,佛就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像达赖喇嘛这类不懂
佛法的人,就会说佛陀说...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2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3 有三处乱码, 不好意思, 原文就是如此
也没有作者和其背景, 正在“学习”五蕴,觉得有意思就转一下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百度文库
键词:佛教;哲学;五蕴;十二因缘;关系摘要:作为佛教哲学基础理论的“五蕴”说
和“十二因缘”说之间是具有逻辑结构的对应关联的,但并不是在同一层次上的一一对
应。五蕴是十二因缘的十二支的共同基础。它们之间具有源流的关系,即五蕴是比十二
因缘更原始的理论。从五蕴到十二因缘的传承不是一种直线的发展,而是发生了从朴素
存在论向精致人生论的根本视角转换。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a?caskandha and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And its Philosophical MeaningsKey words: Buddhism, philosophy, Pa?caskandha
,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Relation Abstract: There is some
corresponding link of logical structure, but no...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14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5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
|
r****b 发帖数: 110 | 16 戒定慧漫谈
关于“定”的定义,在本论坛置顶的那个贴子里已经有了很明确的叙述。遗憾的是。很多
人不愿意耐下性子去看那个贴子里的内容。因此不得不在此把那个贴子里所涉及的某些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内容再解释一下。
一、禅定在佛法修证中的地位
佛教中的“禅定”,有“世间定”和“出世间定”两种。前者称为“奢摩他”、巴利文为
samatha,其修习摄于戒定慧基本三学中的“定学”部分;而“出世间定”由毗钵舍那(
vi
passana)的修习来获得,摄于戒定慧基本三学中的“慧学”部分之中。
世人所说的“禅定”,多数都属于“世间定”的范畴。
佛法是心法,戒定慧基本三学,说穿了都是心法。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就不会产生高
估或低估禅定在佛法修证过程中的地位的问题了。
按照南传佛教阿毗达摩对于52心所法的描述,52心所法中共有14个“不善心所”,它们都
由“思心所”-具体说来是种种“不善思”(“思”也有“善思”)-所变现,属于行蕴
。这些不善心所在各式各样的不善心中得以现起。这14个不善心所是(见《清净道论》和
《摄阿毗达摩义论》中的有关章节):
痴、无惭、无愧、掉举、贪、(恶)见、慢、嗔、嫉、悭、恶作、昏...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17 一、通问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
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
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施无畏)
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
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
问: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宗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
答: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
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界’,而
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所以名为真也。何种宗教悟得
此理,且有把握办得到,便是真理宗教。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
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
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
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不同,即上两类圣,所知所能者,佛皆知能,佛所知所能者
,上两类圣,有所不知不能。
问:佛教救世有出世的独立人权,为...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121 | 18 如果你对于佛法中对于众生的心理剖析有兴趣的话,
建议你看看有关<<大乘起信论>>、<<百法明门论>>的解释。
法相宗分析各种心理是十分细致透彻的,可是经论也都蛮深奥的,
新加坡广超法师的<<百法明门论浅释>>,对于<<百法明门论>>中的百
法解释得很好。 |
|
G**W 发帖数: 1865 | 19 三、如何断我见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与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
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
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
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
知心认定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於『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
…常住不坏者,如是见解即名我见。所以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意识心,莫『堕於意识
心中而自以為不堕於意识心中』,莫将意识心变相境界错认為第八识如来藏境界,是故
应先了知「勘验意识心之方法」,方能真断我见无餘。如何勘验「所悟是否為意识心?
」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為粗浅之心所有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
先说第一种勘验法:观察所悟之心,是否為觉知心?若是觉知心,则非真实心。復观察
所悟之心,是否能领受五尘与法尘?若是能领受痛痒冷暖之心,能领受色、声、香、味
之心,能了知法尘之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不论所住境界相如何胜妙,都仍然是意识境
界;综而言之,若是一念不生之际,仍然能领受六尘,仍然能触知六尘...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425 | 20 按我对佛教经论的理解,时间(时)和空间(方、数)都是心不相应行,
(对于心不相应法的解释请参照百法明门论)。进一步解释,
行,是造作,即是一系列的因果假合。但是他们和我们的心不相应,
所以
称为心不相应行。大乘百法明门论里称这些都是“假法”,就是说
是于色、心、心所等法的作用上假立的名称。(广超法师:百法明门
论讲记)
在佛经里面,对于西方极乐的描述确实有“从是西方,
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今现在说法”的记述。但是此中之西,之十万,做寻常
十万、寻常东-西解,则有偏颇。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
东西的概念是相对的。佛教里有“于一毛孔含诸世界,于
微尘里转大法轮”的说法。而佛说西方,是为了方便人们修行(参看
无量寿经具体的净土修法),而将其理解为以北极星所在方向为正北
,
面向正北左侧方向即是西方则有偏颇。
而对于西方极乐的说法,古德亦有“生则觉定生,去则未必去”的描
述。
而诸大菩萨摩诃萨能于刹那倾遍游十方国土,这国土间的“距离”,
绝不是用米去算的,也不是用光速去衡量的。对于”有没有里程数“
的问题,
首楞严经里有句话可作为参考,所谓“迷妄有虚空,因空立世 |
|
y****w 发帖数: 39 | 21 尢智表居士著
五、佛经的理论和内容
上文仅仅讲到佛经的皮相,还没有接触到经文的内容。可是皮相和骨肉是有密切关系的
,要是名词混淆,句法错乱,讹字连篇,章节不明,那么我早就把它置诸高阁了;只因
为佛经的皮相端庄美丽,正和菩萨的相貌作和谐的对比,所以我对于研究佛经的理论,
自有不能自已的趋势。我最初所读的《楞严经》,本是一部辞藻丰美的经典,优美的笔
调既足引人入胜,而其组织的严整,说理的精妙,更使人爱不忍释。所以杨仁山居士在
旧书摊上看到了这部经,竟一口气把它看完了才走。
古人诗说:“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糠枇书。”我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觉。我又把它
当作一本“实验指导书”,因为这部经的结构确乎和指导书有相同之点。普通一本指导
学生实验的书,总是分为下列几段:1、实验的目的,2、应用的材料仪器工具,3、实
验所依据的理论,4、实验工作的方法和步骤,5、从这一实验应得怎样的效果,6、实
验时应该注意或预防的事项,7、最后是结论,说明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某种理论的
正确,或者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等等。
《楞严经》也可分成以下几段:1、说经的缘起(即序文),2、说明修治的对象(例如
七处证心等),3、...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22 尢智表居士著
五、佛经的理论和内容
上文仅仅讲到佛经的皮相,还没有接触到经文的内容。可是皮相和骨肉是有密切关系的
,要是名词混淆,句法错乱,讹字连篇,章节不明,那么我早就把它置诸高阁了;只因
为佛经的皮相端庄美丽,正和菩萨的相貌作和谐的对比,所以我对于研究佛经的理论,
自有不能自已的趋势。我最初所读的《楞严经》,本是一部辞藻丰美的经典,优美的笔
调既足引人入胜,而其组织的严整,说理的精妙,更使人爱不忍释。所以杨仁山居士在
旧书摊上看到了这部经,竟一口气把它看完了才走。
古人诗说:“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糠枇书。”我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觉。我又把它
当作一本“实验指导书”,因为这部经的结构确乎和指导书有相同之点。普通一本指导
学生实验的书,总是分为下列几段:1、实验的目的,2、应用的材料仪器工具,3、实
验所依据的理论,4、实验工作的方法和步骤,5、从这一实验应得怎样的效果,6、实
验时应该注意或预防的事项,7、最后是结论,说明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某种理论的
正确,或者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等等。
《楞严经》也可分成以下几段:1、说经的缘起(即序文),2、说明修治的对象(例如
七处证心等),3、...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3 ☆─────────────────────────────────────☆
Yisu (一输就哭) 于 (Sun Apr 15 22:07:47 2012, 美东) 提到:
咱们这个论坛里经常有一些刚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在其
它的佛教论坛里请了这么个问题, 主要是针对大乘佛法的, 我精选了一些回答, 和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可以看的出来, 有深有浅, 大家也可以补充. 多少给那些想
了解佛法的朋友们一点方向..谢谢大家:
标题: 替希望了解大乘佛法的朋友问个问题
问: 经常在网上会遇见一些朋友, 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询问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开
始入手。。在这里, 我想代问他们一些问题, 请这里的师兄们给出出主意:
1: 有那些书或佛经比较合适开始学习
2: 除了读佛经, 还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 或者说是见解上的初步树立。
3: 初步了解后, 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又如何?
烦恼即菩提:
具体从哪里开始学佛,其实挺难讲。但对于藏传佛教道次第,个人认为一定要学,因为
佛法在理论上树立一个系统框架和修学路线图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自己的...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4 我想, 為免无為法的议题及定义过於空泛, 我们或许可以以百法明门论中的六个无為法
来了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中所说的六个无為法是,一虚空无為,二择灭无為, 三非择灭
无為,四不动灭无為,五想受灭无為,六真如无為。以下是末学的学习心得, 请您参考
:
百法明门中的偈是「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
.」
无為法是归属在第四中 :「四所显示故」
特别强调是「显示」而不是「出生」。
為什麼六种无為法都是『四所显示』呢? 我们拿"想受灭无為"来当例子,想受灭无為就
是灭尽定,灭尽定是无為法.;
可是当俱解脱阿罗汉住在灭尽定中而显示想受灭无為法时,若没有正常的色身,能入住
这个定中吗? 不能的.
必须先有色身、然后要有意识等六识,接著还要具足八识心王的心所有法,再有十一个
色法的运作,并且有一些心不相应行法的存在而被即将入定的阿罗汉所观察,然后这似
阿罗汉才能依次第中断五尘、前五识的心所法、前五识、五色根、心不相应行法、不动
无為、意讖的心所法、意识、意根的受与想,这时才能住入灭尽定中而"显示"想受灭无
為的境界,成就想受灭无為。 由此看来人间示现想受灭无為,显...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25 中观精要注释﹕
1)《 四百颂》:(梵音﹕Catuhsatakasastrakarika) 古印度佛学家圣天论师所著,书
中主要讲述般若经文所说的空性。
2)龙树:(梵音﹕Nagarjuna , 藏音: Klu-sgrub), 大乘佛教开派祖师,佛陀圆寂四百
年后,生于南印度一婆罗门家中,自幼精通密宗四续,显宗三藏等一切经典,以及内外
道术之学,在那烂陀寺出家,法名具德比丘。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大师,而且在医学、天
文学、建筑学、政治学等领域,造诣非凡。另外,他还能将铁石点化成黄金,精通炼冶
术。享年六百多岁。
3)月称菩萨:(梵音﹕Chandrakirti, 藏音:Zla -ba Grags-pa),公元七世纪,佛教
中观派哲学最伟大的导师之一,出身于南印度一婆罗门家族,后出家学习龙树菩萨中观
哲学,担任那烂陀佛教寺院的主持。着有《明句论》,以及龙树菩萨著作的其它释论,
圣天菩萨的四百论释,《入中论》等。开中观应成派哲学的先河。
4)《入中观论》:入中论,(梵音﹕Madhyamakavatara),月称菩萨所著的一部中观哲学
著作。书中对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作了精辟的阐述与补充。
...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6 玄奘翻译的经典,大部分是唯识宗的。
上面列的不是很清楚吗?
所译印度瑜伽行派(唯识)论著
瑜伽师地论(100卷)〖唐 玄奘译〗
瑜伽师地论释(1卷)〖唐 玄奘译〗
成唯识论(10卷)〖唐 玄奘译〗
唯识三十论颂(1卷)〖唐 玄奘译〗
唯识二十论(1卷)〖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本(3卷)〖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释(10卷)〖世亲菩萨释 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释(10卷)〖无性菩萨释 唐 玄奘译〗
辩中边论(3卷)〖唐 玄奘译〗
辩中边论颂(1卷)〖唐 玄奘译〗
显扬圣教论(20卷)〖唐 玄奘译〗
显扬圣教论颂(1卷)〖唐 玄奘译〗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7卷)〖唐 玄奘译〗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16卷)〖唐 玄奘译〗
大乘成业论(1卷)〖唐 玄奘译〗
大乘五蕴论(1卷)〖唐 玄奘译〗
大乘百法明门论(1卷)〖唐 玄奘译〗“宝库”录校版本
王法正理论(1卷)〖陈 玄奘译〗
观所缘缘论(1卷)〖唐 玄奘译〗
因明正理门论本(1卷)〖唐 玄奘译〗
因明入正理论(1卷)〖唐 玄奘译〗
另外前面的解密深经也肯定是唯识宗的,还有所有的的阿毗达摩其实也是和唯识宗密切
相关的。不过这个算争议吧。
这个很荒 |
|
J******s 发帖数: 7538 | 27 由诸译师先后译来我国的,约有三十多部:
辨中边论,摄大乘论释,大乘庄严论榉,大乘成业论,大乘五蕴论,大乘百法明门
论,唯识二十论,三十唯识颂等,这是关于大乘的;
小乘的有阿毗达磨俱舍论及本颂,止观门论颂等。在这大量的作品中,小乘以俱舍
为代表的杰作;大乘比较精义入神的,要算大乘庄严论释,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
等。但其作品为后代学者热切研究,及给子大乘唯识学的影响者,当推晚年所作的
唯识三十论颂。 |
|
W*********E 发帖数: 197 | 28 唯识与唯心是同还是异
正源
这个问题应该说有两个面向的问题存在:第一个就是说佛教中常说的「万法唯识」与「
三界唯心」是同还是异呢?这两个的关系是怎麽样呢?其二就是佛教中的唯识,跟哲学
上的唯心论,是同还是异呢?有这两个面向的问题。因爲要探讨这第二个面向的问题,
就是说唯识跟哲学上的唯心论是同还是异,我们就必须要先了解佛教所说唯识的真实意
涵是什麽,因此还是得要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佛法中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句话其实已经指陈了有情生命的实相,也显示
了万法的本质。它的意思就是说,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无漏有爲
法,都是因爲八识心王而出生;乃至於无漏无爲法,也是因爲八识心王而才能显现;如
果离了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
法,既然都因爲八识心王而出生或者显现,而八识心王又依第八识以及无明才会现於三
界中;可是众生的无明业种以及上烦恼的随眠,又都是由各自的第八识所执持而藉缘变
现,变现出我们这个色身的正报,以及世界山河的依报,因此说「三界唯心」——三界
一切法都唯依第八识心而有,依着第八识心而变现,以第八识爲根本。
我们就...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1459 | 29 佛经名录
大藏经 药师经 观音经 六祖坛经 金光明经 阿弥陀经
金刚顶经 妙法莲华经 金刚经 龙树心经 苏悉地经 佛说佛名经
大方等大集经 仁王经 高王观世音经 天龙八部赞 阿含经 佛母经
伽耶山顶经 达摩心经 释迦经 大光明经 三世因果经尊胜陀罗尼经 提谓波利经 大
有经 观普贤经 华严经
理趣经 四品法门经 十二部经 中论 唯识二十论 因明入正理论
念佛三昧宝王论 金錍论 十二门论 三十唯识论 杂阿昆昙心论 释摩诃衍论
百法明门论 四分律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首楞严经 楞严经 楞伽经 地藏本愿经
小乘经 维摩诘所说经 大宝积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广宝箧经 方广大庄严经
大方广师子吼经 大方等无想经 灌顶经 灌腊经 观无量寿经 四十二章经
大树紧那罗五所问经 菩萨善戒经 佛印三昧经 孟兰盆经 善生经 弥勒上生经
弥勒下生经 解深密经 大般涅盘经 梵网经 顶生王经 观所缘缘论
杂集论 摄大乘论 成实论 无著摄论 辨正论 大宗地玄文本论
百论 世亲摄论 文殊师利问经 阿毘达摩发智论 王法正理论 文殊悔过经
大乘玄论 大智度论 大乘五蕴论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成唯识论 大乘起信论
五教章 |
|
b*****l 发帖数: 3821 | 30 阿赖耶识,能藏、所藏、执藏,第八识之一名,位在异生有学,杂染粗重,无法发挥清
净妙用。
《解深密经》
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
生身分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依二执受。一者有色诸
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有色界中具二执受。无色界中不具二
种。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
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
《瑜伽师地论》
云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
又即此阿赖耶识。能持一切法种子故。于现在世是苦谛体。亦是未来苦谛生因。又
是现在集谛生因。如是能生有情世间故。能生器世间故。是苦谛体故。能生未来苦谛故
。能生现在集谛故。当知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
复次此杂染根本阿赖耶识。修善法故方得转灭。
在罗汉或是七地菩萨以上,舍阿赖耶识名。
《瑜伽师地论》
此识无始恒转如流乃至何位当究竟舍。阿罗汉位方究竟舍。谓诸圣者断烦恼障究竟
尽时名阿罗汉。尔时此识烦恼粗重永远离故说之为舍。此...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1
俱舍论是世亲的作品,此人后期改学大乘,也是唯识思想的主要人物,他是否能够真正
反映部派佛教的原貌很有疑问,
另外,世亲早期是在说一切有部学习,这只属于部派佛教里面的一个支派,而且他们的
三世恒有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能代表部派或者小乘佛教的思想。
部派佛教有很多支派,其中还有大众部,而大众部的思想和大乘很接近。
而你前面说的百法明门论,瑜伽师地论这两个显然都是大乘唯识的作品
摄阿毗达摩义论是属于分别说部,是部派里面一个非常大的派别,也是现今的上座部佛
教。
摄阿毗达摩义论在上座部的地位非常高,其地位几乎可以和觉音尊者的<清净道论>相媲
美,是研究整个论藏最好的一个指导手册,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老挝等
国,现在研究阿毗达摩的人,本论都被列为必读之书。 |
|
p*****n 发帖数: 1415 | 32 唯识宗和中观宗的主要区别
——摘自白衣士《中国佛教传统宗系提要》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22976&extra=page%3D4
一起了解一下,还没来得及详细看,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大乘的两大根本宗系
(一)唯识宗
1)唯识宗的建立时间
唯识宗建立于公元四、五世纪间。
2)唯识宗的创建者
唯识宗的创建者为无著菩萨、世亲菩萨。
3)唯识宗的根本知见
唯识宗的根本知见为“境空识有”。
4)唯识宗所依的主要根本经典
唯识宗所依的主要根本经典包括:《解深密经》、《楞伽经》、《瑜珈师地论》、
《现观庄严论》、《金刚般若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显扬
圣教论》、《十地经论》、《三十唯识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
5)唯识宗的主要分支教派
唯识宗的分支教派主要包括:一分家、二分家、三分家、四分家。
一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
二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与"相分"。
三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相分"、"自证分"。
四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二)中观宗
1)中 |
|
v****i 发帖数: 779 | 33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张晓伪造衣钵传人及其一系列黑箱操作,祸乱中功、疯狂敛
财, 危害尊师创立的天华(麒麟)文化事业的倒行逆施曝光,在全门引起了巨大反响,
《张晓其人》系列中公诸于世的大量事实震惊了全体同门。并唤起许多人对张晓利用师
难编造谎言趁火打劫,窃取中功领导权八年来其人其事的重新认识和深度思考。随着事
态的持续发酵,门内越来越多的同修开始反思,并陆续有资深同修以自身亲历现身说法
披露真相。以天华(麒麟)弟子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尊师及天华事业的赤胆忠心勇敢的站
出来护法卫业,义不容辞的举起护法大旗。其中以“护法众金刚”的《欺师灭祖,全门
公诛——关于对<关于九九年以来若干问题的决议>的谬误批驳》(以下简称《批驳》)
和“护法卫业众弟子”的《讨张晓檄文》(以下简称《檄文》)两篇宏文尤为掷地有声
,振聋发聩。前者一针见血,淋漓尽致揭穿了张晓乱法敛财、欺世盗名、残害同门的本
来面目,和妄图边缘化宗师,神化自己取而代之的狼子野心。《檄文》则进一步历数其
畸形人格及其造作的若干罪状,痛陈弊端、向全门发出呼吁,希望更多的人站出来共同
护法,自觉抵制张晓冒用伪总会和天华(麒麟)文化集团名义发...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4 发信人: JeanIris (碧螺春·桂花乌龙),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谁说得清大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9 08:26:34 2011, 美东)
mark
印顺法师著作是当代了解大乘最佳选择,也是比较省时间的选择。有一些佛学院采用
印顺法师著作当教材。
藏传的宗义书,如宗义宝鬘、四部宗义等,是说明二大二小乘宗派的区别。可以与印
顺<成佛之道>大乘章一起读。不过我不知道是否适合初学。
要读原典,从大乘来说,龙树、无著、世亲是最重要的三位大乘初期论师。不过在读他
们之前,应该有部派论典的基础。传统上选俱舍论或百法明门论。现代多个南传的选择
,如摄阿毘达摩义论。读过不同论师,再读大乘经,就能看出奥妙。
六祖坛经对了解禅宗很重要。 |
|
S**U 发帖数: 7025 | 35 印顺法师著作是当代了解大乘最佳选择,也是比较省时间的选择。有一些佛学院采用印顺法师著作当教材。
藏传的宗义书,如宗义宝鬘、四部宗义等,是说明二大二小乘宗派的区别。可以与印顺<成佛之道>大乘章一起读。不过我不知道是否适合初学。
要读原典,从大乘来说,龙树、无著、世亲是最重要的三位大乘初期论师。不过在读他们之前,应该有部派论典的基础。传统上选俱舍论或百法明门论。现代多个南传的选择,如摄阿毘达摩义论。
读过不同论师,再读大乘经,就能看出奥妙。
六祖坛经对了解禅宗很重要。 |
|
y****w 发帖数: 39 | 36 尢智表居士著
序
一九四六年七月,汉口正信月刊发表了尢智表居士所著的《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
》一文,我读了之后,不胜欢喜赞叹。尢居士以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身份,怀着求知和好
奇的心愿,以科学方法研究佛经。他的态度是公正的、虚心的,因此他所作成的研究结
果的报告,没有一字不根据事实真理,没有一句不符合科学原则。真是字字珠玉,语语
金石。
以科学理论为方便,向广大的知识分子弘扬佛法,是我数年来的夙愿,现在尢居士却圆
满和实践了我这个愿望,怎不使我欢欣鼓舞呢?我正要设法与他通讯建立友谊,不想尢
居士却先我著鞭,已来信商讨有关佛法与科学的问题。从信中我知道他毕业于交通大学
电机系,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后来又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无线电工程,回国后历任浙
江大学教授等职务。
智表居士的信奉佛法,得力于他的叔父尢景溪居士的培育。尢老居士是前清秀才,对佛
学造诣很深,特别精通楞严、天台、及贤首的教旨。他对智表居士耐心地进行了佛法的
启发教育,终于使智表居士的善根成熟,进一步更能现身说法,向爱好科学的人们报告
他研究佛经的心得和经验。我想智表居士对佛法看法的转变经过,是值得引起一般被所
知障蒙蔽,对佛法不...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37 小觉大伺网友的意见:
提供一点我个人学佛的粗浅经验
前面各位师长说了一些很专业的看法,我也谈谈自己学佛的粗浅经验。我刚开始接触佛
法时,很多修不同法门的师兄每个都给我提了一大堆的建议,交给我的书单列了长长一
页,现在想想同修们的热情与慈悲很容易熄灭初学者学佛的兴趣——刚开始接触时哪想
得那么远要解脱成佛什么的,咱又不考博士,那么多的书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看完。这
些年从一个一点不懂的外行到现在的知道一点点佛理的外行,讲一下对自己理解佛法帮
助比较大的一些书,现在我跟朋友推荐都是按这个次第的。
1.一开始就看经论我觉得不合适,普通人初次接触佛法多半是求心灵的宁静,解
决一些自认为俗人才会产生的烦恼心理困境什么的,而且中国人都不大喜欢长篇大论的
理论。所以最初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生活禅或者人生佛教之类的小书,个人推荐一行禅
师的《正念的奇迹》,这本小书有具体上手调整自己心灵的方法,而且通俗易懂。然后
推荐一些关于建立初步见地的书,个人建议宗萨仁波切的《正见》,陈兵先生的《佛陀
的智慧》,麻叔的《越尘集》,这3本书初学者要反复看,在这个善知识难逢、恶知识
如林的时代这几本书绝对可以让...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38 尢智表居士著
序
一九四六年七月,汉口正信月刊发表了尢智表居士所著的《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
》一文,我读了之后,不胜欢喜赞叹。尢居士以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身份,怀着求知和好
奇的心愿,以科学方法研究佛经。他的态度是公正的、虚心的,因此他所作成的研究结
果的报告,没有一字不根据事实真理,没有一句不符合科学原则。真是字字珠玉,语语
金石。
以科学理论为方便,向广大的知识分子弘扬佛法,是我数年来的夙愿,现在尢居士却圆
满和实践了我这个愿望,怎不使我欢欣鼓舞呢?我正要设法与他通讯建立友谊,不想尢
居士却先我著鞭,已来信商讨有关佛法与科学的问题。从信中我知道他毕业于交通大学
电机系,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后来又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无线电工程,回国后历任浙
江大学教授等职务。
智表居士的信奉佛法,得力于他的叔父尢景溪居士的培育。尢老居士是前清秀才,对佛
学造诣很深,特别精通楞严、天台、及贤首的教旨。他对智表居士耐心地进行了佛法的
启发教育,终于使智表居士的善根成熟,进一步更能现身说法,向爱好科学的人们报告
他研究佛经的心得和经验。我想智表居士对佛法看法的转变经过,是值得引起一般被所
知障蒙蔽,对佛法不...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425 | 39 (根据憨山大师法汇,欢迎补充)
法汇初集(初集我没见过,给赞助此书的张永俭居士写信索取过,说已经
赠完了)
一、梦游集选珍
二、圆觉经直解 金刚决疑 心经直说
三-五、妙法莲华经通议(上中下)
六、大乘起信论直解
七、肇论略注
八、庄子内篇注
九、大学纲目决疑 老子道德经解 憨山大师年谱疏
十、憨山大师自传[中英文] 憨山大师绪言[中英文] 憨山大师法像及墨宝
法汇二集
一-五 华严经纲要(八十卷)
五附百法明门论论义 八识规矩颂通说 八十八祖道影传赞
六、楞严经通议(十卷)
七、观楞伽经笔记 (八卷,此书已经有电子版)
八-十 梦游集全集(五十五卷) |
|
S**U 发帖数: 7025 | 40 如果你想明白佛法的见解,建议你读懂一本论。无论是北传的《俱舍论》、大乘百法明
门论,或是南传的《摄阿毘达摩义论》,能把握要点就会有清楚的概念。
业。
虽然 |
|
J******s 发帖数: 7538 | 41 mark
印顺法师著作当教材。
顺<成佛之道>大乘章一起读。不过我不知道是否适合初学。
他们之前,应该有部派论典的基础。传统上选俱舍论或百法明门论。现代多个南传的选
择,如摄阿毘达摩义论。 |
|
Y**u 发帖数: 5466 | 42 圆觉经很不错, 基本上也是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
http://www.daode.in/rdbook/yjjbhyw/index.html
禅宗里我推荐宗镜录, 可以看白话版的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2=1590
说是禅宗的典籍, 其实这本书是对种种佛法从心本源上的总结, 其中印用大量的其它
经典, 对开阔视野也非常有好处。
如果进一步对佛法的细节感兴趣, 可以考虑看看唯识的经典。 我推荐百法明门论,
解深密经, 瑜伽师地论等。 后两个会比较难一些, 所以可以先看简单一些的。 法
相唯识是为哪些想知其所以然的人准备的, 所以比较繁琐。 建议不需要一下子花太多
的时间在里面, 但是大概相当的要了解。 唯识是般若的前方便, 有了唯识的基础,
你再看金刚经, 那境界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经中云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你会知
道那究竟是在指什么。 其它的般若经还有如心经, 文殊说般若经等。
如果不单是对佛法感兴趣, 还愿意实际去修行的话, 那我觉的还是要从最基本的入手
。 入菩萨行论是个很好的开始。出离心, 菩提心, 空性慧...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3 圆觉经很不错, 基本上也是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
http://www.daode.in/rdbook/yjjbhyw/index.html
禅宗里我推荐宗镜录, 可以看白话版的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2=1590
说是禅宗的典籍, 其实这本书是对种种佛法从心本源上的总结, 其中印用大量的其它
经典, 对开阔视野也非常有好处。
如果进一步对佛法的细节感兴趣, 可以考虑看看唯识的经典。 我推荐百法明门论,
解深密经, 瑜伽师地论等。 后两个会比较难一些, 所以可以先看简单一些的。 法
相唯识是为哪些想知其所以然的人准备的, 所以比较繁琐。 建议不需要一下子花太多
的时间在里面, 但是大概相当的要了解。 唯识是般若的前方便, 有了唯识的基础,
你再看金刚经, 那境界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经中云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你会知
道那究竟是在指什么。 其它的般若经还有如心经, 文殊说般若经等。
如果不单是对佛法感兴趣, 还愿意实际去修行的话, 那我觉的还是要从最基本的入手
。 入菩萨行论是个很好的开始。出离心, 菩提心, 空性慧...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4 你引哪一部阿毗达摩?我是引百法明门论,俱舍论,瑜伽师地论。 |
|
S**U 发帖数: 7025 | 45 急是合成的元素。
参考摄阿毗达摩义论,百法明门论,或瑜伽论。
内观发展到一定程度,你自己就会发现这个东东是合成的元素。其实到那程度,就是有
需要时,全心专注,快而不急。
。。 |
|
n********n 发帖数: 8336 | 46 无我:佛教中自我观的心理学分析*
彭彦琴 江 波 杨宪敏
被梁漱溟先生称为“心理主义”的佛教, 的确以
如实认知自心为全部教理行果之基础, 可谓以心理
学为本(陈重晖, 1990)。早在两千多年前, 佛教心理
学便已高度成熟, 其宏深精密, 较之近现代西方科
学心理学, 不仅毫无逊色, 而且包涵着许多超越近
现代心理学的卓识睿智。这种区别于他种心理学的
知识体系的特色, 一言以蔽可概括为:“无我”二字
(梁启超, 1936), “无我”是佛教心理学的核心特质。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 甚至对此产生误解, 认为怎么
会不存在“自我”这个实体呢?而这正是佛教不同
于一般哲学宗教知识体系之处。佛教对于自我的认
识是独一无二的。认为世人要真正明白自我, 首先
要了解自我产生的根源, 以及获得这种认识自我的
方法, 最终方能领悟自我的实质乃是“无我”的真
谛。这三方面相互关联构成了佛教心理学独特的自
我观。
1 末那识: 佛教心理学自我的根源
佛家的“我”为梵文阿特曼(Atman)的意译, 在
印度最古老的典籍《梨俱吠陀》中“我”具有“呼吸”
和“本质”等意义, 引申为自在者、自作主宰者, 指
人的...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7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八 唯识的缘起
第一辨说识数差别
要谈到唯识的缘起,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在缘起的呈现中,到底有哪些结点出现,有哪
些现象出现?在早期的圣典当中,首先出现的是六识的概念。阿赖耶识是一个很麻烦的
东西,为什么?因为它是最容易让我们生起错误执著的一个存在,很多人把阿赖耶识执
著以为精魂、灵魂、神我、自我、自性,或执著以为是去后来先的主人公,这些其实都
是对阿赖耶识的错误理解,或者把阿赖耶识作为事物的本体,甚至由于不能善巧理解《
摄大乘论》中所说的阿赖耶识为一切法的所知依,而以为阿赖耶识是一切诸法的本原,
一个生成性的本体,认为由阿赖耶识来出生一切法,所以它当然是一切法生成的本体。
但是在这里我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这些全部都不符合唯识学的真义。那么我们应该怎
样来理解这个问题?这就要把我们上面千辛万苦所得来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拿来在这里
一以贯之。什么叫作六识?什么叫作八识?这些种种诸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到底这些认识有多少种?是不是只有六种,只有八种?为什么《百法明门论》讲识有 |
|
a*******g 发帖数: 867 | 48 呵呵,你对密宗的“即生成佛”,根本就不懂。我虽然对密宗了解不多,也可以帮你科
普一下。
(4)能海上师关于即身(生)成佛与示现八相成佛
1、《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
◎时属假法,无起无尽。中间不住,三世无从安立,论云无方距果远,果近善方便,成
佛时劫远近,视方便如何耳。
假法属不相应行法(参考《百法明门论》),三大阿僧祇劫成佛者,乃对治之方便,如
了知一切法无自性,即慧资粮,悲心圆满,即福资粮。成佛无定时,福慧双足即成佛,
非于时上计也。
又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及立地成佛,二说皆是,然亦皆不可执著。如果烦恼障、所知障
,一切断尽,当然成佛。不关时间之长短。何以故?时间是假法故。
◎总之,成佛在菩提心圆满,并非于时间长短等计算也。何以故?时间即不相应行之假
法故。
问:“时间既假,何以又说三阿僧祇成佛?”曰:“是对于骄慢者说。若对于怯弱者说
,则又说即身成佛,总之对治悉檀耳。”
“然则成佛之说,时间长短不一,果无一定标准乎?”曰:“有,即视其悲心及菩提心
是否充足、圆满。此心一充足圆满,即是成佛,无问时间也,即初地所发的如地等心。”
。。。
从事相上讲,历史上的大乘祖师无一成佛。从道理上 |
|
g***t 发帖数: 2278 | 49 People can start with 大乘五蕴论 and 大乘百法明门论 as a good introduction
to 唯识. |
|
l*******l 发帖数: 13923 | 50 一个成功商人、网络红人、丈夫和父亲,最终放弃一切,准备剃度出家。更令人吃惊的
是,妻子和两个孩子也跟着他学佛修道,追寻他们理解的快乐。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准净人”的日常生活
龙泉寺那两株千年银杏树,几个月来天天看到刘书宏和他的妻子。看着他们衣着简朴,
神情越来越清冽。
“十一”之后,刘书宏就要成为“净人”,之后不久,就要正式剃度。如今,他还只是
“准净人”,和妻子碰面,还会谈及手里没处理完的“俗事”。妻子在寺里做义工,每天
开着车忙采购。
从7月份开始,刘书宏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凌晨4点起床,到5点半,都是早
课时间。最近,早课内容是愣严咒。6点20分吃罢早饭,到寺里的仁爱慈善基金会
学百法明门论。之后,其他同修去劳动,刘书宏开始写未完的电视剧,下午5点开始
上晚课,晚饭后跟着法师上经论,8点参加寺院建设,有时候直到22点过后才休息。
10月底前,他必须完成剧本。同时也要处理完所有“世间”的事,包括和妻子离婚。公
司这两年已经交给侄子经营,几本书和电视剧的版权交给妻子,不久之后,刘书宏
就了无牵挂,完成剃度。寺里的僧众和俗众都知道他们是夫妻。他们见过虔心求佛
的男人女人,却几乎没...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