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教诫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S
发帖数: 2286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您做梦的时候有主动性吗?
退一步说,您醒的时候心能不受外境影响作主吗?
r****n
发帖数: 731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这也是我的感觉。
一般我对杂志上的文都不感兴趣。但这篇却很感动。禅者是有证量的。他说的话,他的
行,能让人想想。
r****n
发帖数: 731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嗯。不谢。
f**l
发帖数: 9796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你的意思是,死了就立马进入轮回?由不得谁了?
做梦阿,偶貌似可以自己当导演控制梦境剧情的走向……
r****n
发帖数: 731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不清楚。不过阿加曼尊者的书中,有讲他的妻子就在某种状态下等他。后来被他说服而
投去适当的地方。
f**l
发帖数: 979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啊,真的啊?哈哈,很高兴听到这么说XD
P****S
发帖数: 2286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不是死后进入轮回,而是现在咱们就是以人类的形式处在轮回中。
如果没有造大善业或大恶业,死了之后会进入中阴。中阴的情况跟做梦比较象。如果你
做梦能自控,中阴就有可能自控。这样对于投生到哪里就有一点选择。建议你多看看因
果故事,就会知道你在中阴的时候,可能遇到什么。比如外面下着暴雨,你看到一个破房
子就进去躲雨,基本上就投到畜牲道了。中阴的时候,要能想得起念佛才行。
f**l
发帖数: 979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恩,是说死后进入下一世,如果轮回存在的话……
如果不能控制的话,我不是说控制投到哪个道,而是说对于时间上的控制……早或者晚
一点进入下一世……那多没劲啊……囧

破房
f**l
发帖数: 9796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如果可以控制的话,那是否就有可能一直晚到不进入轮回呐?貌似不太可能?如果不太
可能的话貌似就反过来证明不能控制或早或晚了?啧……
P****S
发帖数: 228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你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学佛,学到一定程度你就明白了。
f**l
发帖数: 979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不能现在给个你自己的回答么?-_-
偶只不过是看小说想到这个问题……
P****S
发帖数: 228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用白话讲,轮回其实就如同作梦一样(虽然我们认为自己现在是醒的)。梦醒了之后就
从轮回解脱了。
f**l
发帖数: 979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_-算了,你说半天也没正面回答……也许是因为无法正面回答。
嘛,robbin至少说了个例子……而且素偶乐意看到滴……不纠结鸟……
anyway, thx~
N*******n
发帖数: 348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如果能控制时间早晚的话,就不叫无常了.无常是佛法三法印之一.所谓能预知或控制早
晚,能预知来世今生的,全都是痴心妄想.
禅者的证量是死生无惧,来也随缘,去也随缘,不存一丝一毫妄想.
P****S
发帖数: 228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你可以求求YiSu别打嘴仗了。她贴的那个白话《圆觉经》下面一位是金刚藏菩萨。刚好
回答你这个问题。
r****n
发帖数: 731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破房
我现在做梦的时候会记着吃素。可是没在梦里念过佛,得加油。
r****n
发帖数: 731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很多故事都有讲可以预知何时死阿。
N*******n
发帖数: 348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有人喜欢,当然就会有故事.
当人感觉自己身体不行了,要走了,这种不是我说的预知.有人身体好好的,却预知自己那
天那月怎样怎样.这才是我说的痴心妄想.
r****n
发帖数: 731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噢。这样啊。身体好好的一般很少会想啥死。
不过,我同意,预知生死是功夫,不是大道。
Y**u
发帖数: 546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这位师兄, 你要四会, 就好好跟人家说, 不会就跟我一起学习去。。走
P****S
发帖数: 228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我只会鹦鹉学舌啊。
你贴的刚又学过了。感谢。
f**l
发帖数: 979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不是……偶所说的控制时间的早晚不是说控制啥时候死,而是说死了以后,到进入到下
一世这段时间的长短,这样?
P****S
发帖数: 228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以下为转载。
中阴身之寿命
中阴身之寿命,每七日为一周期,亦即中阴身每七日内皆有可能转世一次。故每七
日需为亡者诵经、做七或拜忏、念佛,以增亡者之福,期令投生善处。若亡者善根深厚
,或可藉念佛功德得度,往生极乐世界。然所谓七日一周期之寿命,亦为一概略数字,
非必定如是。有断气后三、四日即转世,然亦不乏逾经月未投胎者。七七四十九日后尚
未投胎,倘未藉任何善根之力,则会沦为鬼道。民间有「牵亡魂」之习俗,若已亡故三
年五载,仍可牵出亡魂,即表此人已落入鬼道。因中阴寿长至多四十九日,于此期间未
转世即化为鬼,极难超生。以其属另一道,既已形成固定生命形态,欲由此模式转换为
另一模式,殊属不易。故应于亡故之四十九日内,积极做种种功德。然此为亡羊补牢之
作法,若欲正本清源,实应于平日即早作准备,精勤不懈,行善布施。莫俟往生后由子
孙代做,所得利益相去甚远。
六道中阴之形色
中阴身时常希求,觅其出世因缘,寻查来世当生之处,故又称「求生」,且因其为本有坏后,于次生之间暂时而起,故称为「起」,寿命短者仅刹那之间耳!欲界、色界众生方有中阴身。六道众生之中阴身各不相同。据《大宝积经》所载,地狱之中阴形貌丑陋,...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979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orzzz这一看还不如不看呢……不过还是谢了
d******e
发帖数: 419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睡觉这个问题挺麻烦的,
我一醒来就精神百倍,我脑子马上清醒了,
我怕睡过去,我没办法控制潜意识....
这一阵我快突破了,我连觉都不敢睡,
只要一倒床上,女儿的扇子就过来了....
扇子来了,煽火煙山了...

破房
z**n
发帖数: 2230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大部分还是有七七四十九天中阴期的吧。这段时间要是把握好的话对未来有很大帮助。
r****n
发帖数: 731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阿加曼尊者传里还有个故事很好玩。
有个修行非常好的老婆婆,定中见到好像是一条线到了侄女的肚子里。告诉阿加曼尊者
,尊者好像是入定观察后,告诉她再见到要斩断那线。老婆婆做到了。然后,侄女就流
产了。老婆婆是非常喜欢那侄女的。
r****n
发帖数: 731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五祖预知六祖应该在哪里避难,这个算预知吗?
l*******l
发帖数: 1392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RE
f**l
发帖数: 9796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orz这哪里好玩了…………
f**l
发帖数: 9796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到底进入什么道应该不是在这个期间能有所改变吧?不然还修神马
r****n
发帖数: 731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某种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去向阿。
z**n
发帖数: 2230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禅者临终的忏悔与教诫
中阴期能把握好的话也是在修啊,很难但是成效很快.似乎听说你能控制自己的梦境并在
其中修行就很接近这个层次了.
S**U
发帖数: 702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遗教经
<佛遗教经>在大正藏收入涅盘部。上座部没有对应经。<佛遗教经>是『阿含经』所
没有的,也就是初期结集『阿含经』时,还没有被采录。但马鸣依据他而作赞,世亲依
据他而造论,可见在佛灭五百年后,这部经非常流行,盛行于西北印度。
佛陀遗嘱,上座部是<长部第16经 大般涅盘经>,对应于汉传的<长阿含 游行经>。
http://www.ahan.tk/view/7/16/
从内容上看,<佛遗教经>偏重戒律,没有大乘的思想与术语,性质应该属于部派。
印顺法师对佛陀最后的教诫有专文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27/yinshun27-05.html
q****n
发帖数: 4574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篇无名氏的心经注解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36
转: 讀後心得
或许对大多数的人而言,人生中有苦有乐,在
许多人的生命经验中,一些小苦小乐反而令其觉得
增添生命的乐趣和变化,更有许多人以突破生活上
遭遇的苦难来满足其成就感。经常会听到,人生就
是如此,起起落落是常态,「不执着」就好了。
「不执着」就好了? 现实人生中有三件事可没
办 法 用「不 执 着」就 搪塞 过 去。这三 件 事就 是
「老、病、死」!
身体器官机能在经年累月的运转使用后,不断
的磨损,造成生活上种种的不方便,这些不方便直
接影响着日常生活,不只影响自己,也影响着跟自
己生活上息息相关的亲友。
如果生理机能不平衡或心理遭打击后,产生种
种疾病现象。如果只是小病,也够让我们折腾一阵
子,若真的是麻烦的大病,那就不是单单自己遭受
生不如死或没有尊严的痛苦,连带生活周遭的亲友
都会陷入身心的煎熬。若是传染病,那照顾者还得
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来照料病患。
而死亡,能令人失去自己以为拥有的一切。不
论是遭逢意外的瞬间死亡,或拖着等待死亡,都无
可避免的将改变自己所熟知的一切。死者如此,和
死者相关的亲友,越亲密者越是痛苦。
「老、病、死」这三种最为明显的痛苦,同时
也是人...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7
南传:相应部22相应58经
比丘们!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是未生起道的创始者;未出生道的生产者;未宣说道
的宣说者,是道的了知者;道的知者;道的熟知者。又,比丘们![其]弟子现在住于道
的随行,以后为具备者。
比丘们!这就是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与慧解脱比丘的高下,的不同,的差别。
中部12经/狮子吼大经(狮子吼品)(庄春江译)
……
「舍利弗!有这如来的十如来力,具备了这些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
子吼,转梵轮,哪十个呢?……
杂阿含684经
诸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种种别异?
......
如来、应、等正觉者先未闻法,能自觉知,现法自知,得三菩提,于未来世能说正法,
觉诸声闻,所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
如来、应、等正觉,所未得法能得,未制梵行能制,能善知道,善说道,为众将导,然
后声闻成就随法、随道,乐奉大师教诫、教授,善于正法,是名如来、应、等正觉,阿
罗汉慧解脱,种种别异。
复次,五学力、如来十力。
何等为学力?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何等为如来十力?
......
http://agama.b...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8
阿弥陀佛!
世尊也曾说:“除非我与同我者,无人能量他人心,若量则犯大罪过。”
阿底峡尊者曾说:“切莫诽谤一切人,于谁生信当依彼。
要让所有的众生满意是很困难的。《入行论》云:“有情种种心,诸佛难尽悦,何况劣
如我?”寂天论师谦虚地说:众生的根机、意乐不尽相同,即使佛陀都不可能取悦所有
的众生,更何况像我这样低劣的凡夫呢?
佛经中说:“丑陋愚笨无利养,纵然理应轻蔑责,人之界行难知故,切莫鲁莽指责彼。”
《集菩萨学论》中说:“云此说法师有是辩才、无是辩才,亦名谤
法。
现在正在讲忏悔诽谤菩萨罪。诽谤菩萨的罪过超过杀害三界的一切众生,因此千万不能
诽谤菩萨。下面继续宣讲这方面的道理。
如今是许多边地野蛮人冒充成就者欺骗众生的时代,很多走火入魔或者具有邪见的人利
用各种手段欺骗众生,因此看见贤善之士不要草率起信心、供养和赞叹。看见卑劣之人
也不能鲁莽诋毁,应该保持中立,不置可否。人是非常复杂的,有些貌似贤善之人不一
定贤善,也许他是特别坏的人,但在人前却诈现威仪,伪装成好人;而有些看似卑劣的
人其实是圣者,在人前故意显得很不如法。
《十住毗婆沙论》云:“外诈现威仪,游行似贤圣,但有口言说,如雷...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车和尚 百本疏主
以下这个有名的典故, :
道宣律师与窥基法师的故事
在唐朝当时的社会,只有第一流的人才,才出家学佛,要出家还要有官方的度牒.当时
由於印刷尚不发达,经书都是手抄本,数量很少,能够接触到经书的除了王公贵族,就
是高级知识分子,而这些人在唐太宗的科举制度下,也大部分是朝廷的官员.不像目前
,一流的人才只对经商,科研,致富有兴趣.当然这种现象近年已大有改善了, 因為己有
很多人明白佛法中才有生命实相的答案, 这是题外话,暂且放到一边.
由於窥基法师名气太大,又是代表皇帝出家,当然人人尊敬.但是,却有一个法师看不
太起他,这个法师是谁?就是道宣律师.
道宣是法号,律师并不是现代的律师.此律师非彼律师也.唐朝时候佛教盛行,修行的
法门也很多,有禪宗,净土,律宗等等.净土法门主张念佛,求捨报后往生阿弥陀佛的
西方极乐世界.禪宗主张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而律宗主张以戒律為师,严格遵守佛陀
的教诫,依次第而修.
道宣法师就是主张以戒為师的修行者.而且他守戒清净,自我要求甚為严格,自己搭茅
棚在终南山上苦修.其精进之心,连天人都讚嘆感动,甚至现身為他送食.可谓已修到
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了.
由於道宣法师严...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40
金水兄啊,如果抠字眼,俺就可以反问,如果你不知道有什么果报,怎么会确定不应该
有惨烈的果报呢?比如,我不知道门外有没有人,所以我说“我知道门外应该没有人”
。话说到这里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别人也可以说,“我不知道门外有没有人,但是应该
有人”。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应该有人”和“应该有人”的推测同样合理。
现在,我拿我的“不应该有人”的推测来反对别人的“应该有人”的推测,这会有说服
力吗?更何况,别人说的不是推测,而是确定的意见。
当然,俺也理解你的意思:好的教化方式不应该是恐吓,而应该是引导。但人与人不同
,时代与时代不同,时机与时机不同,不同的因素太多了。俺理解,佛的说法都是方便
应机而说,所以才有不同的宗不同的法。你大概比较适合某种循循善诱的法,但有的人
在某个阶段则可能适合某种直白教诫的法。
网上看到一个小段子:
师兄弟为一问题争论不休,师兄去问师父,师父说:“你是对的!”
师兄高兴地出去了。一会儿,师弟跑来问师父,还引经据典!师父说:“你是对的!”
师弟也高兴地出去了。这时,站在师父一旁的侍者说:“他们二人应该只有一个人是对
的!”
师父望着侍者,说:“你也是对的!”
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定义
在圣典中,法字的使用范围很广 ,如把不同的内容,条理而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
一、文义法;
二、意境法 ;
三、(学佛者所)归依(的)法。
一、文义法
能诠的语文法,有广狭二类∶
一、凡是表诠佛法的 语文,都可以称为法,这是广义的。
二、因佛法有教授与教诫二类,在教化的传布中,佛法就自然地演化为「法」与「毘奈
耶」二类。
二、意境法
意识所了知的。
三、(学佛者所)归依(的)法
学者所归依的法,可分为三类∶
一、真谛法;
二、中道法;
三、解脱法。
中道法∶其中根本又中心的,是中道的德行 ,是善。释尊说∶「邪见非法,正见是法
,乃至邪定非法,正定是法」(杂阿含经卷二八·七八二经)。
真谛法∶「苦真实是苦,集真实是集,灭真实是灭,道真实是道」。这四谛也称为法
;如初见真谛,经上称为「知法入法」;「不复见我,唯见正法」;「于法得无 所畏
」。能见真谛的智慧,称为「得法眼净」。释尊的「初转法轮」,就是开示 四谛法。
解脱法: 解脱,也称为法。经中称他为无上法,究竟法,也称为胜义法。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21/yinshun2...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2
“成佛”的菩萨思想,在四阿含经中较难找到具体线索。
阿含中大多是说佛陀修法与弟子一样,
都是以四念处为首的八正道,这是佛与弟子同修的唯一法门
但是有提到佛的能力,有十力,这是大概是较大的差异。
接着就是各部派因应当实环境自己发挥了,看看强调差异,还是强调相同。
强调差异的,可以说的天差地别,也可以说成这个差异很小,并不足道。都可以自己造
风车。
修法上,没有证据显示谁修了十地菩萨而成佛。
证据上看,基本上阿含并未强调此,因此我认为倾向于差异小。不足以成为开宗立派的
基础
当然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也许抵触了部派的看法。
杂阿含
比丘于色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
、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
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差
别。……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于未来世,开觉声闻,
而为说法。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比丘,是名如来
应等正觉,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别道,说道、通道。复能成就诸声闻,教...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3
明白了, 我以前瞥到3种神通,好像也是从庄讲佛经的故事来的,教诫,神足和他心。
你说的以心改变四大, 如果是这样, 佛陀受风寒背痛, “选择”了世间的疗法
而不用神通来减痛, 如很多人说的,目的是为了示显?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30.htm
二、在《阿含經》中,多處記載著佛陀有背痛的痼疾,這是人間佛陀的模樣,正是解脫
聖者也有「身苦」的例證。可是,後來漸漸出現了理想的佛陀觀,說佛陀是一切圓滿者
,身體當然也是圓滿的,怎麼會生病需要吃藥呢?於是,將佛陀吃藥解說為是示現的,
其用意是為了會生病的一般人,教化他們應當吃藥的(參考《摩訶僧祇律》,大正藏二
二冊四八一頁上)。甚至,「大眾系的說大空宗以為:佛示現身相,其實佛在兜率天上
,所以也不說法,說法是佛的化現。」(印順法師《印度佛教思想史》第六二頁)這樣
的佛陀觀,離《阿含經》所記載的人間佛陀,差距多麼大啊!
P****S
发帖数: 2286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討一下什麽是谤佛谤法
其实藏传佛教的大德不到快圆寂的时候也不称自己是佛菩萨的;都是有经续授记,或者
以前大德的授记,弟子信众这样认为的。
比如法王如意宝
法王如意宝就曾自谦地说过:“我并不是列绕朗巴的转世,只不过受过尊者的加持,人
们才称我是他的化身。”
比如全知麦彭仁波切(1846~1912):
壬子年(1912)春,全知麦彭仁波切对其弟子堪布根霍尔,给予甚多教诫。一日告诉弟
子:“于此浊世未法之时,若说真实语,则无人听,若说诳语,则反以为真实,故我从
来未向人说及此事,今实告你:我不是凡夫,而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为共同佛法和众生
,尤其是对旧密,应作极大饶益的缘故,而来应世。但是宁玛派诸子,福德少而障碍多
,受此缘起影响,令我身染重病,故对各方利益,尚觉未达理想。在解释论等方面,已
成功不少,但现在对《中观总义之广大详明疏解》一书,本拟着手起草,惜未能成,但
已无关重要了。”
比如全知无垢光尊者
尊者在此极为广泛地传授了灌顶、修法,讲法的最后一天,嘉追作巴手托香炉,将尊者
请到住舍里。尊者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如果没有什么急事,就将《空行心滴》要剪
的纸张裁剪好。待他剪好之后又说:“将门关起,不要让别人知...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个人对死亡都应有所准备
作者教诫我们理当依止寂静地方,时间是还没有死亡之前,如果你已经被四个人抬到尸
陀林,那时候已经迟了。倘若能死在山洞里、森林间或寺院中,这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自己死时也会很安详、很宁静。
无亲亦无怨,只身隐山林,
先若视同死,殁已无人忧。
我在大限来临之前,应及早前往寂静的地方,独自一人精进修持。在那里,没有亲人的
挂念,也没有怨敌的危害,亲朋好友认为我早已不在人世,那么纵然真正死亡,也不会
有人为我哀伤痛苦。
米拉日巴尊者在《山居满意歌》中说:“既无亲朋为挂念,亦无仇怨相牵缠,如是死于
崖洞里,无悔无恨心满意。”又云:“洞内死尸无血痕,洞外杳然绝人迹,如是死于崖
洞里,无悔无恨心满意。”的确,死在寂静地方非常吉祥,没有其他的干扰,修行也会
圆满成功。
每个人对死亡都应有所准备---索达吉堪布
以前学院有一个沃色多吉喇嘛(光明金刚),当时他生了一场大病,但在生病期间也从
来不断传承。有一次他听完课回来,坐在自己的床上,背后没有靠任何东西,身体端坐
而安详圆寂了。那种死相非常吉祥,如果在一些城市里,可能有很多新闻记者前来报道
。当时很多道友都看见了,他圆寂之后,一直端直地坐在那里,头都没有...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46
问:如何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基础上做到“自净其意”?
索达吉堪布上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一切学佛者与世间智者、正士所遵崇的
教诫。大乘行为的中心是“利行”——利益自他的行为,一切行为若对自他无利,则是
不如法之行。而我们要保持自己恒作“利行”,必须远离自性罪和佛制罪。
作为学佛者,还需要更上一层楼,要以无上智慧去摄持自己断恶修善所积的福德。以无
二智慧观察轮涅万法,了知一切无自性,皆是梦幻般的虚影,以此而断执离缚,得到究
竟解脱。只有以如梦如幻的般若智慧摄持,自己的善行才能给自他带来究竟利益。
——《入菩萨行广释》
1 美国菩提学会(BICW):http://www.bicw.org
2 国际佛学网:http://www.buddhistweb.org
3 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cn/
t******g
发帖数: 17520
47
我描述了啥?我还有一点没有描述。。。身上像是有虫子在爬。。。@@
杂阿含197里佛陀的示现对象是千多个前婆罗门, 可以考虑一下
为什么佛陀对前婆罗门能用这种手段

对应南传相应部里面只有关于最后的教诫示现, 就是燃烧经, 没有前面的部分。
是编排的时候删掉的还是杂阿含是后加上去的哪?因为阿含都是梵文翻来的
收到印度原始教派的影响较多?
后期,示现和权化的故事在佛教的发展之下越来越澎湃了
以下纯猜测
个人觉得或许是初期在联系培养定力的时候的对象不同所导致的
(比方说藏传, 如果标记物是夜摩和双身(不一定用来练习定力的),
晚上如果不做夜摩的梦估计也是难得的,这是我乱猜的, 有人了解的
请用力拍砖, 谢谢)
a*******2
发帖数: 46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择偶的智慧
达真堪布慈悲开示:
在家修行人可以结婚生子,但是对另一半要观察后再选择。应该以什么标准衡量呢?以
下是龙树菩萨的教诫:
第一种,随顺自己如同姊妹般。
随顺是指能尊重对方,这点很重要。佛法里常讲,人不能太自我,要换位思考,尊重对
方。要选择这样的女人(男人),如果找的是不尊重自己的人,可能要受一辈子委屈,
生活也会很艰难。双方应该互相尊重,但有些人只要求对方尊重自己,自己却不尊重对
方,这是错误的。互相尊重才会有和谐的生活。
第二种,好似亲友一般情投意合。
情投意合是指互相能接受对方的想法和观点,互相能理解、尊重,心心相印。两个人在
一起生活,需要有共同点。如果很多生活习惯、爱好都不一样,也很难生活在一起。所
以,应该找一个跟自己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差不多的人,这叫门当户对,这是有道理的。
比如学佛人,最好找一个学佛的,有信仰的人。虽然不学佛,但对佛法也没有偏见,也
可以。如果对佛法有偏见,也很难在一起生活,会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
第三种,诚心诚意利益自己,犹如慈爱的母亲般。
夫妻之间必须诚心诚意对对方好,应该互相帮助、支持,互相利益。相对来说,这样生
活肯定会很美满,很幸福的。藏地有很多...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9
这一篇里关于信的问题说的很好啊。
“你们的怀疑、你们的迷茫是正当的;因为对于一件可疑的事,是应当生起怀疑的。迦
摩罗人啊!你们要注意不可被流言、传说、及耳食之言所左右,也不可依据宗教典籍,
也不可单靠论理或推测,也不可单看事物的表象,也不可溺好由揣测而得的臆见,也不
可因某事物之似有可能而信以为实,也不可作如此想:“他是我们的导师。”迦摩罗人
啊!只有在你自己确知某事是不善、错误、邪恶的时候,你才可以革除它们……而当你
自己确知某事是善良的、美好的,那时你再信受奉行。”
“佛教的“信”永远是“知”与“见”的问题,不是“相信”的问题。佛的教诫曾被形
容为ehi-passika,就是请你自己“来看”,而不是来相信。”
n********n
发帖数: 2248
50
来自主题: HuNan版 - 总算明白了什么叫喷饭

放狗搜了一下,满足黑猫的好奇心:
古代中国拭秽风俗流变趣考
摘要:本文追溯了三国至明清期间中国人如厕拭秽方法的流变过程。厕筹在三国时期随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而使用手纸的正式记录由元朝蒙古族开创,此二者皆为中国古代
拭秽风俗流变的重要转折点,从而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特征。
古代中国人出恭后用何物拭秽?香港电视剧《寻秦记》提出了这一问题。剧中有这样一
个情节:香港特警项少龙被时空穿梭机送到战国时代的赵国,夜宿一居民家中,内急要
上厕所,项少龙向老翁要“卫生纸”,老翁懵然不知何物,项说:“怎么擦屁股”?老
翁从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说“这就是啊!请随便用”。看到此处,不禁使人失笑。对呀
,古人用什么擦屁股呢?本文由近到远追溯了古人拭秽风俗流变的历史。
元明清--粗纸时代
清代人用纸拭秽,有多处文献可证,此处仅举一例。《红楼梦》有段刘姥姥拉肚子的文
字:“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
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①。这段描写说明,在曹
雪芹生活时期,无论是大观园还是乡下的人物,都已经使用手纸拭秽了。
明代皇宫中有专门负责后勤...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