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探空火箭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
h****l
发帖数: 7290
1
学生做的大炮仗,跟钱学森他们在美国时的工作类似,也能涉密?
l******a
发帖数: 1099
n******g
发帖数: 13
3
哈哈,北航一号的CFD是我做的,那时我大四Fall semester,其实是当时真正的本科生
,其他人已经研一。他们水平就这样,这种东西涉密个毛,没啥技术含量的。
Parachute没有deploy,里面电路板砸成粉末,对外宣称一个系统没有测试到,
Bullshit!
后来有人毕设直接把我的CFD 网格和设置拿去瞎搞了一下。
现在我们USC Astronautical Engineering Dept本科生完全是自己造火箭,所有零件,
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然后Mojave desert 发射,每年两次~~~绝对比BUAA强
h****l
发帖数: 7290
h****l
发帖数: 7290
5
学生做的大炮仗,跟钱学森他们在美国时的工作类似,也能涉密?
l******a
发帖数: 1099
n******g
发帖数: 13
7
哈哈,北航一号的CFD是我做的,那时我大四Fall semester,其实是当时真正的本科生
,其他人已经研一。他们水平就这样,这种东西涉密个毛,没啥技术含量的。
Parachute没有deploy,里面电路板砸成粉末,对外宣称一个系统没有测试到,
Bullshit!
后来有人毕设直接把我的CFD 网格和设置拿去瞎搞了一下。
现在我们USC Astronautical Engineering Dept本科生完全是自己造火箭,所有零件,
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然后Mojave desert 发射,每年两次~~~绝对比BUAA强
h****l
发帖数: 7290
t*******3
发帖数: 24
9
1958年北航学生组装了一架飞机,最初叫“北航一号”,后来改叫“北京一号”。
北航最早的火箭也应该是那个时候,叫什么名称则无印象。当时还是学生的赵老师,后
来在北航工厂曾经和老忠多年合作,他也讲述过参加研制火箭的事情。不知道此文所说
的火箭是否就是那五十年代的东西,那年代的东西技术含量可想而知,到现在也绝对无
密可言。
w********g
发帖数: 1529
10
(IV) 建立中国人在国内做科技的信心
解放前,我国刚刚开始建立科研机构,除了地质调查、考古以外,可以说科学研究
还是
很少的。许多开山鼻祖型的老一辈科学家,在国外做过博士以后,回国几乎没有做过研
究。
数学里面,陈省身在清华的老师还在国外发表过他在中国做的论文,其他几个虽然很有
名、
研究也是很少。物理里面叶企孙、胡刚复、饶毓泰、吴有训算是开山鼻祖,回国后只有
吴有
训做过研究,到后来也是做大学行政,来科学院以前也很久没有做研究了。
科学院建立后,把中央研究院的主要力量都保留了,而且经费增加了。有任务带动
的科
研特别促进了一些学科和专业。数学所,虽然没有争取到陈省身,但是得华罗庚回国主
持数
学所。物理的除任之恭以外主力都留下了。化学除吴宪以外都得到了。钱学森回国,当
时他
是唯一做过美国正教授的,又和导弹有关,更是激动人心。
但是:我们在国内能不能做科学,有多大能力?这些问题,可以说很多人是没有底
的。
作为国策,现在重新看“抗美援朝”,是可以有不同意见的。但是,当时能打赢美国人
,对
我们的士气还是很鼓舞。GC D二十多年就能革命成功,也鼓舞当时青年们要敢有作为。

士气,并...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2977
11
来自主题: Southwest版 - 歼10宋总设计师是云南人啊
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
http://news.cntv.cn/china/20100104/104005.shtml
宋文骢原籍大理,1930年3月26日出生于昆明。苍山洱海赋予了他智慧和灵气,旧中国
家乡的贫瘠和落后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文骢17岁时参加革命,成为游击队员。
1949年,19岁的他已经成为云南边纵部队的一名侦察员。在云南和平解放过程中,他冒
着极大的风险传送情报,立下战功。
1954年8月20日,宋文骢跨进哈军工的大门,从此与飞机设计结下不解之缘。哈军
工的生活给他留下难忘的回忆:领导是身经百战的将校,老师是调自各大名校的最好的
教师——所谓“八国联军”(从美、英、法、德、意、俄等国留学过的,新中国最早的
“海归”)再加上苏联专家。
搞返回卫星的王希季也是云南人
王希季: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1921年出生于云南
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
1948年进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生院
1958年始,主持研制各种型号的中国探空火箭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称号
S***n
发帖数: 330
12
最近,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庆祝了自己的45岁生日,由于该卫星采用高轨道设计,
至今仍在宇宙中飞行,使用望远镜仍可观察到。昨天,微博用户“@北京天文馆朱进”
(北京天文馆馆长)发表了一张照片,显示“东方红1号”生日这天通过北京上空的照
片,这颗已过不惑之年的卫星仍清晰可见。相比之下,与“东方红一号”同样于1970年
升空的日本第一枚卫星“大隅一号”已于2003年坠入大气层。由于“东方红一号”近地
点高度还有很多余量,它还将继续在宇宙中飞行,就像是中国航天的“灯塔”,照亮后
继者前进的道路。
微博用户@北京天文馆朱进发表的照片,新华网报道:至今还在天空寻找这颗星的人,
还有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东方红一号”发射时恰好是他五岁生日。每当过生日时,
只要观测条件合适,朱进都会拍摄它。今年4月21日晚,朱进再次在北京拍摄到那颗移
动的小亮点。“我与这颗卫星很有感情。”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天上飞,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已经走了。”曾担任“东方红一号”
卫星总体组副组长的潘厚任,在24日举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座谈会上感
叹。
回想起45年前的今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秘书长周晓飞感... 阅读全帖
y*h
发帖数: 25423
13
靠,屁大的玩具还要跑到酒泉玩,快赶上棒子了。
s*****r
发帖数: 469
14
这个很像玩太空船1号,拿那个Ansari X奖的。民间搞这个是不是太浪费了,有实际意
义吗?除了证明自己很强以为。
g*******d
发帖数: 5873
15
这种锻炼对大学生很重要
h*****n
发帖数: 48
16
楼上居然有两个傻比。
这事如果换了美国大学生玩,又不知道多少人要吹捧了,说我们的大学生怎么怎么不如
人家。
有的人就是心理犯贱!
s*****r
发帖数: 469
17
哈哈,我没觉得老美学生玩出什么花样的就值得吹捧的。高校教授带个团队搞出来这种
东西一点都不稀奇。中国本来就有这个技术,有钱怎么玩都可以,根本不是技术能力的
问题。国内高校还是研究一些纳米卫星比较有意义一点。
你自己自卑心理非常严重,想那么多,还硬套在别人头上。
w******6
发帖数: 115
18
昨天早上8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3,2,1,点火!”,一股耀眼的火焰将一枚
由北京大学生独立设计完成的“北航一号B”火箭箭体托入云霄。
这枚成功发射并于6分钟后回收的探空火箭,是2006年成功发射的我国第一枚由本
科学生独立设计完成的“北航一号”的升级版,设计科研人员几乎全部为当年“北航一
号”项目组成员。昨日的飞行不仅成功完成了10000米左右高空大气平流层参数的测量
和采集,并且在发射6分钟后,由工作人员分别在距离发射点6.5公里和2.3公里处找到
了火箭分离后的发动机残骸以及有效载荷部分。(通讯员邓怡 记者刘昊)
s*****r
发帖数: 469
19
好像各有优缺点,比如控制,装备时间,效率,污染什么的。
可能想综合两个的优缺点,不过我影像比较深的是液体比较好控制,
在发射阶段可以通过阶段燃料让火箭刹车,
有利于载人航天任务的安全保证。
不知道这个结合之后是不是前期液体助推,后期固体搞定。
a*******r
发帖数: 7558
20
不爆炸是什么原理?
p********t
发帖数: 1219
21
来自主题: GeoSpace版 - 日本航天活动历史回顾
1955~1969年:开始阶段
日本航天计划始于1955年,首先在东京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开始研制探空火箭。1964
年,东京大学成立了日本宇宙与航空科学研究所(ISAS),1981年改称日本宇航科学研究
所。1966年~1969年期间,ISAS在尝试发射日本第一颗卫星过程中,经历了4次失败。
这导致1969年10月1日成立日本国家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从此NASDA开始成为
日本开发太空能力的主导机构。也是在1969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一份协议,允许向日本
转让美国运载火箭的不保密技术。但该协议有些条款,禁止日本再出口火箭技术,因而阻
止了日本在国际发射服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1970年代:第一步,采购美国技术
1970年代,日本追求从美国公司采购运载火箭技术的战略。同样地,他们也与美国公
司组成团队获得开发其卫星通信系统的能力。
1970年2月,ISAS成功发射了日本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大隅号(OHSUMI)。同年,
NASDA开始研制N-1运载火箭。N-1运载火箭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德尔他火
l**p
发帖数: 474
22
来自主题: Science版 - 中国卫星技术发展概况
中国卫星技术发展概况
宗河
随着国民经济、国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空
间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球产生了较大影响。神舟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
满成功,更是振奋人心,令全球瞩目。
我国航天器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以较少
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
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里,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国卫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光辉成就

1."三大战役"铸辉煌
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现已经历了技术准备、技术试验和工程应用"三大战役"。
1958~1970年为技术准备阶段,包括研制探空火箭,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并为研制卫
星进行技术上、工程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68年2月20日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
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71~1984年为技术试验阶段,主要是研制并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试验性通信卫星
和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从1985年起至今为工程应用阶段。在此
m*******e
发帖数: 21667
23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0/0A/0A8344958246EC6B765D6DD23A63CF86
.jpg
学生们正在整理从酒泉带回的“北航2号”。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在普通人的眼里,学生亲手制作火箭并将其送上天是件天方夜谭的事。但北航学生
创造了奇迹——12月5日,“北航2号”火箭成功飞天。之前,这些小科学家遇到很多困
难,还曾有过发射失败的经历。值得“炫耀”的是,他们研制出我国第一枚以固液混合
发动机为动力的探空火箭。之前,我国固液混合发动机尚没有发射成功的先例。
“北航2号”升空
12月5日下午3点0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3,2,1,点火!”一声令下,北航学生王虹玥按下了点火按钮。“嘭”的一声,
“北航2号”火箭尾部瞬时喷出一股耀眼的火焰,箭体呼啸而出,直刺高空。
操控室里的20多名北航学生和老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成功了,终于成功
了!”仿佛只有呐喊、跳跃、拥抱、哭泣、大笑才能表达出当时的复杂心情。
20秒后,监控屏幕上显示火箭分离成功,他们冲出了控制室。当时搜索车已经向回
收地开去,“走,我们跑过去!去亲眼看到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