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报界
1 2 3 4 5 末页 (共5页)
b*******7
发帖数: 907
1
改革的攻坚之年,终于到来。在晚清最后十年的改革进程中,没有哪一年比1908年更为
关键——呼唤真改革的民意,在这一年第一次以运动的方式爆发出来。朝廷如何应对这
汹涌澎湃的民意,直接决定着人心的去留与改革的成败——但终究,朝廷还是义无反顾
地走上了假改革、反改革之路;革命,也终于不可避免……
反改革案例一:下达谕旨,禁止绅商和学生“干预国家政治”
1907年12月,清廷下达谕旨,用十分严厉的口吻谴责“各省绅商士庶”干预朝政。谕旨
说:近年以来,各省绅商士庶,遇有内外政事,动辄拿立宪说事,“相率干预,一唱百
和,肆意簧鼓”,以此干预朝廷决策,着实可恶。谕旨明确强调,立宪法开议院这种国
家大政,决不是人人都可以议论干预的——“各国君主立宪政体,率皆大权统于朝廷,
庶政公诸舆论,……其开设议院专为采取舆论,……固非人人皆得言事,亦非事事皆可
参预。”
禁止“绅商士庶”议论立宪事宜的同时,1908年1月,作为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的学
部,也秉承朝廷谕旨,明文禁止学生干预国家政治。在其下达给“大学堂”(清末大学
的通称)的文件里,如此严厉规定:
“(学生)不准干预国家政治及离经叛道、联名纠众、立会...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傅国涌:陈布雷之死
1948年10月下旬,陈布雷的儿子陈过出国前夕,向父亲告辞,只见父亲精神颓丧,头发
蓬乱,形容枯槁,语音低微,哀叹着说:“前方军事溃败到如此地步,后方民心思变又
如此,此时此刻,最高当局却要我写一篇《总体战》的文章,这叫我如何落笔啊!”11
月12夜,“油尽灯枯”的陈布雷在南京黯然自杀,留下了 10封遗书,将公事、私事交
代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苟。对于是否公布这些遗书,国民党高层曾有过一番争论。11月
17日,司法院长居正的日记说,上午在陈布雷先生治丧委员会讨论遗言应否发表时,反
对发表的以为他的自杀给蒋带来不良影响,留到相当时机再说。当晚,国民党中常会再
三讨论,也有主张不发表的,因为邵力子力主发表,如不发表,就要退出治丧委员会。
讨论结果,决定发表。
在留给夫人王允默的遗书中,陈布雷嘱咐:“我的躯体不值一钱,草草为我斥窕,即在
南京薄埋之,千万勿为我多费财力也。”因此,王允默才会当着宋美龄的面谢绝蒋介石
的举行国葬之议,但她也没有遵照草草葬于南京的遗愿。她说:“先夫生前因爱杭州山
水之秀,曾于范庄附近购地一方,并有终老故乡之想。故长眠之地,似宜择定杭州,并
即在该地筑造一普通平民之简...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4421
3
网上随便搜的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暂行报律》:①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②
“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③ “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
者”应受处罚。这个法令本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一经颁布就引
起上海报界和章太炎的反对,孙中山知道此事后,立即下令撤销《暂行报律》以维护“
新闻自由”的原则。
1914年《出版法》共23条。其中规定:“凡用机械或印版及其他化学材料印刷之文书图
画出售或散布者,均为出版。出版物发行时,应事先禀报和送交警察官署,并向内务部
备案;出版物不得淆乱政体,妨害治安,败坏风俗,煽动曲庇罪人,揭载军事、外交等
机密,攻讦他人阴私、损害名誉等,以及违反以上规定的各种处罚。”但民国十五年(
1926)1月29日经北京报界强烈要求,北京政府段祺瑞下令废止此法。
1921年《中华全国报界联合会致国务院函》就明确表态,“窥维言论、出版自由、集会
自由载在《约法》,民国三年所颁行之《出版法》、《治安警察法》、《预戒条例》及
民国八年所颁行之《管理印刷业条例》等,对于言论、出版、集会种种自由加以限制,
显与《约法》冲突。征之法理...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2785
4
论大陆媒体人利益角逐的常规路径 - [网络文摘]
2008-03-24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linmingkeziju.blogbus.com/logs/17595162.html
论大陆媒体人利益角逐的常规路径——以广州三大报业集团为主要考察对象
尹连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
王海燕(《南都周刊》首席编辑)
本文以内部人在场的言说方式,揭示了中国媒体业作为利益集团的属性,以及媒体
人追逐利益的特殊方式。内部人写作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媒体人圈子总体来说相对封
闭且有一套行内潜规则,外部人对此不可能有深切的了解。笔者曾多次接受过传播学者
的访谈,学者们固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因不能深入媒体内部,其分析难免失之于皮
毛、笼统乃至肤浅。即使是著名的媒体社会学者如Gaye Tuchman(1978)和Herbert Gans
(2005)所做的田野调查,也未能摆脱外部人的局限。在这方面,作为内部人,笔者很
好地克服了社会学调查中常常为之头疼的如何“入场”以及如何“保存现场”的问题(
曹锦清, 2001),不但拥有第一手的...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5286
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zz
郭老学徒: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
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的遗体在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枯井里被发现。他是怎么死的?
是自杀的还是被害死的,至今都是一个谜。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即使是自杀的,也
是由于残酷迫害所致。他已经被关押三年了,受尽了折磨。
范长江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个名记,他最早出名是因为他在国民党统治区里第一个报
道红军长征后的情况。
1935年,26岁的范长江做为《大公报》记者到西北采访,写了几十篇采访通讯,汇
编成《中国的西北角》系列报道,其中透漏了红军北上的情况。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
,他又到了陕北,写了系列通讯《塞上行》,介绍了共产党和红军在陕北的情况,替共
产党做了宣传。《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使他成了全国知名的记者,也成了共产
党的朋友。
1938年,他离开了大公报,投奔了共产党,从一个自由的记者变成了组织的喉舌。
他先后当过新华社的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的社长,为党的宣传事业兢兢业业地效力
,热情讴歌党。
范长江的经历与悲惨结局很说明问题。他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媒体工作时,可以报道
反对政府“分裂国家”的“CCP”的情况,甚至为之做宣传,还可以在文章中批评政...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6799
6
要不我就是面试杀手了呢,逢面必挂,看来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应该面壁思过,哈哈。
简要说说,话说光绪皇帝亲政后,重用康梁等锐意革新,引起朝野不满,逐渐老太后也
很不满意朝局。光绪衣带诏让康梁等人想办法,康党密谋围园杀后,泄漏后,老太后再
次垂帘,光绪住进瀛台。
老太后打算废光绪另立,消息被报界纰漏,各国公使抗议。老太后恨恨作罢。后拳民乱
起,朝中保守派言民心可用,可用以对付洋人。老太后动心,加之有消息说各国欲联合
强迫太后归政,太后大怒,遂向11国同时宣战。
拳民进京,大肆捕杀大毛,二毛,三毛,围攻教堂使馆。使馆区洋人向本国求救,八国
组成联军自海入侵,一路杀奔帝都。北京城破,老太后匆忙化装成百姓老大妈,挟裹光
绪皇帝离京逃命。
我擦,不成了,这说起了就话长了,长话短说,清末最后十年是非常有活力的十年,各
种现代政治法律制度都是那个时期制定的。而且规定十二年行宪时间表。如果老太后不
死的那么快,大清大约不会比日本差,中国恐怕早就成了最大经济体。
开明的例子,宪政在稳步推行,而我们目前距离宪政还不知道多远,根本没有推行的迹
象。各省都有议会的雏形,我们目前也没有迹象。报界基本不受干涉,我们现...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周海滨:民国时期的报纸“姓”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0 09:23:23 2016, 美东)
民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
,其功力之深厚绝对甩出当今的标题党好几条街。(网络图片)
民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
,其功力之深厚绝对甩出当今的标题党好几条街。
“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上世纪30年代,何应钦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有一年清明节曾去岳麓山扫墓。当时据官方
要求,各报必须及时配发新闻,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不料
,翌日某报却把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虽然字数、题意与原标
题毫无二致,且更加通俗易懂,但“他妈的”三个字却又是一句国骂,因此,这一语双
关的妙题令当事人啼笑皆非,而广大读者也忍俊不禁。
“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8
沃伦大法官
布伦南大法官
一审判决后,沙利文(右)庆祝胜利。
《批评官员的尺度》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何帆经常面临来自朋友的追问。
当“跨省追捕”的新闻发生时,很多人问他:“媒体批评政府或官员个人时,官员应该如何回应?”而当一位公安局长宣称要“起诉‘歪曲事实’的报社和记者”的时候,朋友们又好奇地问:“当政府某个部门受到批评时,主管官员有没有资格以个人名义提起诉讼?”
大多数时候,这位法学博士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一年前,何帆在同事的书柜里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不得立法侵犯》(Make No Law)的英文书籍。因为简陋的装帧和非常“迷你”的开本,这本书挤在架上,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的主要内容却让何帆惊喜不已。
这部著作由曾任美国《纽约时报》司法事务报道记者的安东尼?刘易斯撰写,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场著名诉讼。1960年,一家致力于种族平等的机构在美国最大的报纸《纽约时报》上刊登了整版广告,抨击阿拉巴马州警方对示威学生施行的“滥用公权的暴力行为”。广告引发了警方的强烈不满,阿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市的警察局长沙利文将纽约时报社告上法庭,指责对方“诽谤”。
因为广告部分内...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9
当“跨省追捕”的新闻发生时,很多人问他:“媒体批评政府或官员个人时,官员应该如何回应?”而当一位公安局长宣称要“起诉‘歪曲事实’的报社和记者”的时候,朋友们又好奇地问:“当政府某个部门受到批评时,主管官员有没有资格以个人名义提起诉讼?”
大多数时候,这位法学博士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一年前,何帆在同事的书柜里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不得立法侵犯》(Make No Law)的英文书籍。因为简陋的装帧和非常“迷你”的开本,这本书挤在架上,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的主要内容却让何帆惊喜不已。
这部著作由曾任美国《纽约时报》司法事务报道记者的安东尼?刘易斯撰写,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场著名诉讼。1960年,一家致力于种族平等的机构在美国最大的报纸《纽约时报》上刊登了整版广告,抨击阿拉巴马州警方对示威学生施行的“滥用公权的暴力行为”。广告引发了警方的强烈不满,阿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市的警察局长沙利文将纽约时报社告上法庭,指责对方“诽谤”。
因为广告部分内容的确失实,《纽约时报》一审二审先后败诉,并被要求向沙利文赔偿50万美元。这给创办于1851年的这份报纸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不过,在报...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10
不止一位外来的传教士曾描绘作为农业文明城市形态顶峰的北京,极富贵族气质的优雅
与奢侈。马家良恩斯神父在1688年出版的书中说,他见到4000 名官员,“从头到脚穿
着极昂贵的紫貂皮”。即使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罗素与杜威依旧会为雕梁画栋的老北
京的缓慢节奏与吃穿的精致而震惊。
19世纪上半叶是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欧洲、日本、俄罗斯以及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都在
力图完成现代化国家的转型,他们建立了较原来更为系统的官僚结构,以扩大税源,为
王室带来农业和贸易资源,招募更多的军队,进一步扩大疆土。而当时的中国尽管已经
危机四伏,却仍然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统治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庞大的官僚系统早已
成熟井然。几千年的传统使它比任何国家更有效地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让北京看上去恢弘而华丽的紫禁城以及众多以紫禁城为中心和模板、按定制缩小而建的
王府,正是这个官僚系统的一个部分。
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和逐渐集权于中央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经验之一
。清朝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封藩制利弊的基础上,确定“封而不建”的原则。这比明朝更
进了一步。明朝对皇子之封,还有郡国之号,到时要到所封的地方居住,称为“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美国记者:尊敬的阁下,您已经谈了我们很多事情,您能否告诉我们,什么是您认为我
们做得不好的事的呢?
李鸿章:我不想批评美国,我对美国政府给予我的接待毫无怨言,这些都是我所期
待的。只是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而我只对
其中一部分有所了解。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你们的报纸能不能靠国家利
益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呢?
美国记者:那么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最使您最感兴趣呢?
李鸿章: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
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中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
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中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
而且高层建筑若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百姓都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翻译插话:在清国,男孩,才是真正的
孩子。)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得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上学,穷人家的孩子没
有机会上学。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
立更多的学...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
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
宋山寨 @ 2010-10-12 18:07 阅读(3564) 评论(3) 推荐值(119) 引用通告 分类: 史海
钩沉
来源:不详
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的遗体在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枯井里被发现。他是怎么死
的?是自杀
的还是被害死的,至今都是一个谜。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即使是自杀的,也是由于
残酷迫害所
致。他已经被关押三年了,受尽了折磨。
范长江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个名记,他最早出名是因为他在国民党统治区里第一个报
道红军长征后
的情况。

1935年,26岁的范长江做为《大公报》记者到西北采访,写了几十篇采访通讯,汇
编成《中国
的西北角》系列报道,其中透漏了红军北上的情况。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又到了
陕北,写了系
列通讯《塞上行》,介绍了共产党和红军在陕北的情况,替共产党做了宣传。《中国的
西北角》和
《塞上行》使他成了全国知名的记者,也成了共产党的朋友。

1938年,他离开了大公报,投奔了共产党,从一个自由的记者变成了组织的喉舌。
他先后当过
新华社的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的社长,为党的宣传...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16989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inews (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美警察局长诉报社诽谤败诉 法官称对中国意义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6 23:28:27 2011, 美东)
沃伦大法官
布伦南大法官
一审判决后,沙利文(右)庆祝胜利。
《批评官员的尺度》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何帆经常面临来自朋友的追问。
当“跨省追捕”的新闻发生时,很多人问他:“媒体批评政府或官员个人时,官员应该如何回应?”而当一位公安局长宣称要“起诉‘歪曲事实’的报社和记者”的时候,朋友们又好奇地问:“当政府某个部门受到批评时,主管官员有没有资格以个人名义提起诉讼?”
大多数时候,这位法学博士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一年前,何帆在同事的书柜里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不得立法侵犯》(Make No Law)的英文书籍。因为简陋的装帧和非常“迷你”的开本,这本书挤在架上,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的主要内容却让何帆惊喜不已。
这部著作由曾任美国《纽约时报》司法事务报道记者的安东尼?刘易斯撰写,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场著名诉...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4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8018
华新民
一、周伯萍的亲笔回忆
杨继绳在他的《墓碑》一书的第二十二章,“大饥荒期间中国的人口损失”中说——
“当年担任粮食部副部长的周伯萍晚年对本书作者说:1961年,粮食部陈国栋、周伯萍
和国家统计局贾启允三人受命,让各省填写了一个有关粮食和人口变动的统计表,经汇
总以后,全国人口减少了几千万!这份材料只报周恩来和毛泽东两人。周恩来看到后通
知周伯萍:立即销毁,不得外传。周伯萍等三人共同监督销毁了材料和印刷板。事后周
恩来还打电话追问周伯萍:销毁了没有?周伯萍回答销毁了,周恩来才放心。在这以后
,没有公布人口数字。”
关于这件事,杨继绳在接受《美国之音》访谈时有更为详细的叙述。《美国之音》2013
年1月13日的网页载有他同访谈者李肃的以下对话——
杨继绳:“……61年底,有三个人搞个调查,当时粮食部长陈国栋、统计部长贾启允、
还有粮食部办公厅的主任周伯萍。这三个人现在周伯萍还在。周伯萍是在80年代社科院
人口所讲课作报告,讲了一个事情,说他们三个人让各省填一...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5
http://history.sohu.com/20130520/n376262356.shtml
摘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作者:郑曦原出版社:当代中
国出版社
李鸿章纽约接受美国记者采访
时间:1896年9月3日
题记:李说清国劳工有很高的美德。他为自由劳动竞争和自由商品贸易辩护,称《
格力法》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同时他又对一些记者和公众说他对这里的摩天大楼
如此壮观感到惊叹,为他亲眼目睹了许多东西感到高兴。
李总督前天向纽约记者们发出邀请,预定昨天上午8时半在华尔道夫饭店接受记者
采访。为了尊重客人的生活习惯,记者们严格遵守约定时间,使他的休息不受打扰。
经过长时间足够的休息,李不到8点钟就起床了,他吃了一些炖鸡,还饮了几杯茶
。当他出现在记者们面前时,精神爽朗、面容生动、活泼。
他受伤的手指在夜间没怎么困扰他,留在右手中指的白色绷带是惟一能使他记起那
天发生的事。在接受采访前,他向部下交代了一天的工作,为随从们今天该做什么做出
指示。为塑制半身陶像,他不得不保持坐姿,并为一天的各种仪式穿戴整齐。然后,他
在客房里与儿子和其他随侍人员聊天,静候记者们到来。... 阅读全帖
n****l
发帖数: 3375
16
这是科举上来的人
=============
离开在欧洲考察访问的最后一站英国后,大清帝国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乘“圣
-路易斯”号邮轮于当地时间1896年8月28日抵达美国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李鸿
章在美国受到了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的接见,并和美国一些要员及群众见面,受到了“史
无前例的礼遇”(《纽约时报》)。9月2日上午9时许,李鸿章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
受了记者的采访。
●美国记者:尊敬的阁下,您已经谈了我们很多事情,您能否告诉我们,什么是您认为
我们做得不好的事的呢?
●李鸿章:我不想批评美国,我对美国政府给予我的接待毫无怨言,这些都是我所期待
的。只是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而我只对其
中一部分有所了解。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你们的报纸能不能靠国家利益
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呢?
●美国记者:那么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最使您最感兴趣呢?
●李鸿章: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讶
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中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建
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2186
17
《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
第一节 战争第一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挑起事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事变之初,蒋介石一面下令就地抵抗,一面企图谋求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政府除
直接与日本交涉外,还促请英、美等国调解。7月12日,国民政府向美国政府作出试探
,但国务院却认为,现今美国“以调处者的身份采取任何措施都为时过早,都是不明智
的”,美国既已向中、日两国表明它对远东的敌对行动“极不赞成”,这就足够了。7
月13日,英国向美国提出英、美、法三国联合调停中日冲突的建议。国务卿赫尔与副国
务卿韦尔斯、远东司司长亨培克商量后拟出了答复,并征得了总统的同意。
这份答复说,美国国务院已经对中、日两国使节强调了保持和平的重要性,两国可
以通过“平行的但各自独立的”做法保持合作。7月16日,中国驻美大使王正廷再次向
赫尔表示,希望《九国公约》缔约国采取行动,并称,大国代表如能亲临现场将有利于
制止日本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赫尔依旧不置可否。①
同日,赫尔在与总统商量后发表了一项正式声明。声明显然是针对日本侵华而发的,但
赫尔却不敢公开道明,...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8
https://c.m.163.com/news/a/D0LN2DLC0521BMMV.html
猫眼·看人10-13 22:54
一份有深度、有视野、有情怀的文化读物
这里的文章,每篇都值得一读!欢迎持续关注和分享
摘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郑曦原编,三联书店2001年5
月北京第一版,第300页-342页。该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7
年1月至1911年10月。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
东方老大帝国沦为“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
化和社会生活经历了蜕变,人民经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
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及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内
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方面,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
代史。
当地时间1896年8月28日,大清帝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乘“圣·路易斯”
号油轮抵达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李在美国受到了总统克利夫兰的接见,并和美
国一些要员及群众见面,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礼遇”(《纽约...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heiyouhei(嘿呦嘿), 信区: Military2
标题: 你看过1896年《纽约时报》对李鸿章的专访吗?我昨天看了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Oct 17 07:40:59 2017,GMT)
当时李鸿章正在美国访问:
【美国记者】:尊敬的阁下,您已经谈了我们很多事情,您能否告诉我们,什么是您认
为我们做得不好的事呢?
【李鸿章】:我不想批评美国,我对美国政府给予我的接待毫无怨言,这些都是我所期
望的。只是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而我只对
其中一部分有所了解。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你们的报纸能不能靠国家利
益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呢?
【美国记者】:那么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使您最感兴趣呢?
【李鸿章】: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
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清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
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清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为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
,而且高层建筑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贵国...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angfance (fa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14 12:34:13 2010, 美东)
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
宋山寨 @ 2010-10-12 18:07 阅读(3564) 评论(3) 推荐值(119) 引用通告 分类: 史海
钩沉
来源:不详
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的遗体在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枯井里被发现。他是怎么死
的?是自杀
的还是被害死的,至今都是一个谜。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即使是自杀的,也是由于
残酷迫害所
致。他已经被关押三年了,受尽了折磨。
范长江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个名记,他最早出名是因为他在国民党统治区里第一个报
道红军长征后
的情况。

1935年,26岁的范长江做为《大公报》记者到西北采访,写了几十篇采访通讯,汇
编成《中国
的西北角》系列报道,其中透漏了红军北上的情况。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又到了
陕北,写了系
列通讯《塞上行》,介绍了共产党和红军在陕北的情...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周海滨:民国时期的报纸“姓”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0 09:23:23 2016, 美东)
民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
,其功力之深厚绝对甩出当今的标题党好几条街。(网络图片)
民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
,其功力之深厚绝对甩出当今的标题党好几条街。
“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上世纪30年代,何应钦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有一年清明节曾去岳麓山扫墓。当时据官方
要求,各报必须及时配发新闻,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不料
,翌日某报却把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虽然字数、题意与原标
题毫无二致,且更加通俗易懂,但“他妈的”三个字却又是一句国骂,因此,这一语双
关的妙题令当事人啼笑皆非,而广大读者也忍俊不禁。
“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美国华文报纸的生存策略
荆州日报社总编辑 蒋经韬
2006年11月15日10:55
在美国,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城市,都有至少一种甚或是多种华文报纸.在大中城市尤
为典型. 像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休斯敦等城市,大大小小的中文报纸多达十
几种甚至几十种.纽约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人口第一大城市和华人最多的
城市(约有50万华人),目前拥有《侨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中华经济
时报》、《华美日报》、《明报》等约20种华文报纸。在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有
华人近10万,就有5分华文报纸.<<芝加哥华人论坛报>>/<<芝加哥时报>>/<<文化与生活>
>/<<辰报>>/<<美中新闻>>.在全美这些华文报纸中,《侨报》、《世界日报》、《星岛
日报》等报纸的影响力最大,发行量也占了华文报纸总发行量的半壁江山. 据权威人士
分析, 当前美国华文报纸大约有五十多家,可划分为三大市场。一是当地华人在人口
三十万以上的城市,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是日报的市场,这也是《世界日报
》、《星岛日报》、《侨报》等全国性华文报纸的兵家必争之地。二是当地华人在人口
一、二...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16989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enchmark (main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美警察局长诉报社诽谤败诉 法官称对中国意义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6 23:41:16 2011, 美东)
发信人: inews (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美警察局长诉报社诽谤败诉 法官称对中国意义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6 23:28:27 2011, 美东)
沃伦大法官
布伦南大法官
一审判决后,沙利文(右)庆祝胜利。
《批评官员的尺度》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何帆经常面临来自朋友的追问。
当“跨省追捕”的新闻发生时,很多人问他:“媒体批评政府或官员个人时,官员应该如何回应?”而当一位公安局长宣称要“起诉‘歪曲事实’的报社和记者”的时候,朋友们又好奇地问:“当政府某个部门受到批评时,主管官员有没有资格以个人名义提起诉讼?”
大多数时候,这位法学博士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一年前,何帆在同事的书柜里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不得立法侵犯》(Make No Law)...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倪匡武侠小说的三个谜团
这是一段文坛佳话的哪,可以看看这篇介绍把~
倪匡: 金庸抗议我续的小说(http://epaper.yangtse.com/yzwb/2007-07/25/content_9600551.htm
“顽家”倪匡
上世纪60年代初,在金庸的鼓励下,倪匡用笔名“卫斯理”写科幻小说,一写就是
三十年,一个星期写足七天,每天写数万字,创作力之旺盛令人叹为观止,是创作量较
高的华语作家;他自称写稿除了稿费没有第二个目的;他是香港极少以写稿而致富的作
家之一;他所写的电影剧本有数百部,代表作有张彻导演的《独臂刀》等。
他给不少大文人续过小说,当年赶连载来不及,金庸请他续时,特意叮嘱不要让他
的人物死掉,可是倪匡偏要把阿紫的眼写瞎,如今金庸重新修订小说,决计要大动手术

1992年,倪匡移居美国,进入隐居状态。如今倪匡最大的乐趣是读书。在谈话中,
他对后辈作家的作品如数家珍;对自己的妹妹,他也不忘吹捧:“亦舒的小说好看,文
字简洁明了,情节发展得快,人物性格鲜明。”
谈到兴起,倪匡起身带记者欣赏他和倪太、女儿倪穗和洋女婿、儿子倪震和周慧敏
的照片。又进电脑房参观两部电脑,随手打开的那部电脑桌面上是...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2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李雾:纽约时报的专栏时评家们 zt
李雾:纽约时报的专栏时评家们
《纽约时报》目前有七名专栏时评家。三人是左派,两人是右派,还有两人中间偏左。
美国人对几张大报有个笑话:读《华尔街日报》的是正在治理美国的人(指企业家和金
融家);读《华盛顿邮报》的是以为自己正在治理美国的人(指政客和官员);读《纽约
时报》的是认为自己应该治理美国的人(指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通常对现实抱批判态度
,立场容易左倾,《纽约时报》其实是一张立场比较左的报纸。按惯例,美国报纸在大
选期间,对两党候选人要平衡报道,投票日前两星期,才可以发表社论支持其中某一位
。自从笔者十年前开始阅读《纽约时报》以来,每次大选,他们最后的表态,都是支持
民主党候选人。但是,作为言论开放的社会公器,该报也聘请一些比较保守的作者撰写
文章。
这里要说明一下,美国人的政治派别,只是说话方便的标签。在美国说某人是“左派”
,并不含有讽刺意味;说某人是“右派”,也不是指责他政治上落后。左派,右派,仅
是观点不同而已。美国电视里辩论政治问题,让观众打电话提问或评论,往往设有三个
号码,供左中右观众分别选用,也方便主持人平衡不同意见的发言量。美国的左派和右
派,与这两词的中国概念...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26
1927年春天,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方面的国民党人,发起过一个大规模的“清党”运
动。此一运动的展开,以“四·一二”事变为标志,前后两期,持续到9月,大部告一
段落,历时不过半年左右时间。[1]南京政府取得较晚的其他省区,开始也晚,结束亦
迟,是为余波或尾声。[2]
“清党”运动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血腥。它开创了中国现代史上,甚至多半也是
两千年中国历史上新生政权结合群众检举的办法,用武力在全国范围残酷地清除异己的
先例。
“清党”运动的最大成功,是它成就了一个南京政府。没有“清党”的举措,南京
的国民党人就难以独树异帜,自诩正统,更难以名正言顺地夺取各地的党政权力。也正
是因为他们有了这样一个政府,牢牢地掌握了所占地区的权力,他们才得以最终使久经
分裂的国民党重归统一,并且从此主导了国民党乃至于中国政治以后的发展。
关于“清党”运动的历史,向来没有太多的研究。除了两岸相关史书对其经过情形
有过观点截然相反的总体陈述[3]外,其后专门性的学术研究论文通常已不再注意其事
实经过,而是转向讨论其暴力、专断的必然与得失,以及此一运动对国民党的利弊等方
向去了。[4]
但是,对于“清党”运动本...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关于大饥荒时期人口变动的新资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7 02:07:21 2013,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8018
华新民
一、周伯萍的亲笔回忆
杨继绳在他的《墓碑》一书的第二十二章,“大饥荒期间中国的人口损失”中说——
“当年担任粮食部副部长的周伯萍晚年对本书作者说:1961年,粮食部陈国栋、周伯萍
和国家统计局贾启允三人受命,让各省填写了一个有关粮食和人口变动的统计表,经汇
总以后,全国人口减少了几千万!这份材料只报周恩来和毛泽东两人。周恩来看到后通
知周伯萍:立即销毁,不得外传。周伯萍等三人共同监督销毁了材料和印刷板。事后周
恩来还打电话追问周伯萍:销毁了没有?周伯萍回答销毁了,周恩来才放心。在这以后
,没有公布人口数字。”
关于这件事,杨继绳在接受《美国之音》访谈时有更为详细的叙述。《美国之音》2013
年1...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鸿章百年前答美国记者问:中国报纸不讲真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00:03:41 2014, 美东)
http://history.sohu.com/20130520/n376262356.shtml
摘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作者:郑曦原出版社:当代中
国出版社
李鸿章纽约接受美国记者采访
时间:1896年9月3日
题记:李说清国劳工有很高的美德。他为自由劳动竞争和自由商品贸易辩护,称《
格力法》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同时他又对一些记者和公众说他对这里的摩天大楼
如此壮观感到惊叹,为他亲眼目睹了许多东西感到高兴。
李总督前天向纽约记者们发出邀请,预定昨天上午8时半在华尔道夫饭店接受记者
采访。为了尊重客人的生活习惯,记者们严格遵守约定时间,使他的休息不受打扰。
经过长时间足够的休息,李不到8点钟就起床了,他吃了一些炖鸡,还饮了几杯茶
。当他出现在记者们面前时,精神爽朗、面容生动、活泼。
他受伤...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29
习近平进军委任双料副主席,意味着他必接总书记之职无疑。据来自中共权力核心层的
消息说:中共十八大后,国家主席之位将大幅缩小“虚君”性质,因此,刺激了一些具
有强劲潜力人物的暗中争夺。更有传言说,薄熙来的现任夫人谷开来近日在北京闲话:
国家主席的夫人才算是“第一夫人”。总书记得按“党要管党”的原则工作。
此句中看似不相干的意见,正表明中共太子党系内部在高度分化。习近平既然已得党权
与军权先机,国家主席的位子让出来给薄熙来也说得通。国家主席之位渐去“虚君”化
,确实是中共党内民主的一个指标。这个方向也为新元老人物如李瑞环、李岚清、田纪
云等人所共识。
三个晋籍权贵家族的恩怨
薄熙来的现任太太虽然表面十分低调,悄然退出律师行业,但是,有两点容不得她过真
正的恬淡生活:其一,她父亲谷景生是军方资深人士,曾任入朝志愿军第十五军政委、
五五年获授少将军衔,但整个家系在庞大的红色权贵集团把持的三十年里,处于边缘化
生存状态;其二,她本人深好易经、阴阳等传统术数,认定自己有 “不同凡响的命运
”。
薄熙来与谷开来夫妇
薄熙来和现任太太谷开来(看中国配图,网络图片)
关于前一项,她也在努力补充,对一些私...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0
http://www.sanxia2008.org/conter.asp?zid=327&one=29
作者:戴晴 来源:本网发布日期:1/26/2010
黄顺兴,农业及环境保护专家,1923年生,台湾樟化人。1942年毕业于日本农
业高等学校畜牧专业,1964至1969年任民选县长,自1972至1980年任民选立法委员。
1980年创办《生活与环境》月刊,1988年以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
主要著作:环球之旅、历史的证言、台湾农业的前途、看大陆(1990)、走不完
的路、北京见闻录(1993)。
▲作为农业专家和环境保护学者,您1985年转道日本回来的时候,是否注意到
大陆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危机?是否了解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危害?
□几乎40年,台湾民众对大陆情况处于消息关闭和封锁状态。对大陆的情况,
老实讲是不清楚的。我记得当时所得到的消息只是两个极端:一面是国民党的反共
宣传——赤匪青面獠牙、百姓水深火热;一面是来自左倾激进青年的暗道传闻——
人类理想的社会、美妙的人间天堂。没有人提到环境问题。正如当年台湾,在只求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人对于环境根本没有想到,就算...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3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共囊括大陆是谁一手包办?
余兆麒
《春秋》杂志总第337期
近月来美国政府与报界正闹着泄漏国防密件的风波【1971年7月13日及14日,《纽
约时报》连续发表该报记者Neil Sheehan根据特别渠道获取的约翰逊政府时期五角大楼
机密文件而写成的关于美国政府如何卷入印度支那半岛战争的报道,因原文件依然属于
高度机密,报道随即引发了社会轰动,并导致美国政府与《纽约时报》等媒体之间的系
列官司。】,而这种风波也只有在民主国家才会掀起,若在共产集权国家内,绝不会出
现这类闹剧的。
因为美国的刊露国防密件,却使我想起当年美国太平洋学会的一批所谓学者专家们
,对中国问题一误再误的往事,此中秘情,实不一而足;惟若干年来,对此一秘幕能作
权威性揭露的,除了亡友何浩若兄於四年前在台北立法院所作的专题报告为最有声有色
、有凭有据而外,尚未见其他有系统的揭露。
何浩若兄当年在立院所作之专题报告,「自由钟」月刊曾经披露。笔者因於周内将
有欧美之行,连日在摒挡中偶翻旧箧,适检出何兄生前之长函两通,窗下重读,在字里
行间,愈觉何兄之一腔积忿,跃然纸上。一时感触所及,特撰此文,并摘录何兄所作专
题报告之重要部份,...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32
当今中国烫手山芋多。事情(贪污腐败),事件(新疆和田二十多人暴死),日期(六
四),普通名词(俯卧撑),国际新闻(挪威爆炸),国内新闻(交通事故),历史(
“反右”运动),总之,太阳之下的任何事情,在中国都可以变成烫手山芋。事情凑巧
也不凑巧。就在赖昌星被从加拿大引渡押送返回中国的那一天,即7月23日,中国的新
闻媒体一下子遇到好几个烫手山芋。
美国之音记者齐之丰自华盛顿报道,名词:烫手山芋(中文),hot potato(英文),
patate chaude(法文),ットポテト(日文)。
名词定义:一个问题如此富有争议或敏感,以至于处理它的人要冒招致不愉快后果的风
险(译自英语,美国传统英语词典,2000年版)。
毫无疑问,赖昌星早已成为烫手山芋(至少在12年前就已经是了)。
*当今中国烫手山芋多*
在当今中国,事情(贪污腐败),事件(新疆和田二十多人暴死),日期(六四),普
通名词(俯卧撑),国际新闻(挪威爆炸),国内新闻(交通事故),历史(“反右”
运动)总之,太阳之下的任何事情,在中国都可以变成烫手山芋。
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之下,赖昌星其人成为烫手山芋,一点也不稀奇。
烫手山芋令...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3
8月9日,被众多网民称作“愤青大本营”和“爱国贼老窝”的《环球时报》,破天荒地
采访了刚从监狱放出不久的艾未未。不过这篇采访只发表在环球的英文版Global Times
,而没有发表在中文版,换言之,13亿中国人民是看不到采访内容的。此事被国内媒
体同行称为“报格分裂”。著名经济学家何清涟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这是党媒驾轻就熟
的老套路,她称之为“阴阳脸”。此外观众还发现,CCTV英语新闻的电视主播竟然全是
金发碧眼的西方人。这些都来源于中共近年来实施的“大外宣”手法。
“报格分裂”的《环球时报》
据悉,2008年发生的西藏事件和奥运火炬传递时沿途不间断的抗议,引发西方媒体和民
众对中共的批评和指责。为了反制西方媒体的报导,胡锦涛、李长春、和刘云山等人作
出“大外宣”的决策,投资450亿元宣传国家形象。
“大外宣”的策略之一,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全天候新闻电视网,策略之二,便是出版
英文报纸。关于全天候新闻电视网,中共官方明确表示,要办得比国内最开明的《凤凰
卫视》还要开明,至于英文报纸,也要办得比同名中文报纸更开明。
“环球时报”的英文版Global Times于2009年4月20日创刊。...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192
3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嗑药了?-----韩寒:要自由
与李大眼的《民主就是不攀亲》对应着看
在一个大多数人素质低得来远光灯都不关,少数领导素质高得来车队压着双黄线走直线,大多数人素质低得来一辈子都没见过选票,少数领导素质高得来已悄悄买到船票……的末法情结国家里,我也觉得革命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我还觉得,说某人没读过书就不能发表个人观点,跟说没学习过中央文件就不能谈国家大事,一样的愚不可及。
我反对暴力革命。但这个菜刀都实名的国家自1949以后便没有暴力革命,那些对生活忿忿不平的人偶尔上演非常6+1,还来不及起义,便就义。剩下的暴民,在维稳密奏折子里其实人数理论上有十三亿。他们所要,不过工资高一些物价低一些,安全感多一些税收少一些,这正是国家在新闻联播里天天真诚表示的,传说中的公平正义。这样的强弱分明,你还要说,民主和自由这些制度是相当的有害呀,你们素质低……大家很难不邪恶地想起不知是否伪托王朔所说的:一群太监在谈论,房事多伤身啊,幸好我们阉了的。我举这样一个段子,可见素质实在低,但这并不影响我反对暴力革命,追求温和民主,在国家法律规定下参选。可见素质低不一定就不能搞民主。
暴力革命其实都是高素质的人干的,比如朱闯、李闯和...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634
3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03/14/28217_176870482.shtml
一个海归的发财路和被玷污的千人计划
(2011-12-21 10:51:42)
转载▼
标签:
杂谈

我尽量不用骗子、忽悠、圈钱这样的词汇来写故事。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心平气和、用
专业的术语,比如投资、寻找机会以及盈利,来描写下面这个现代传奇故事。
即便少一分情绪化,主人公越攀越高的经历依然能令人振奋、引起我们的共鸣。
简单地说,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办美国街头小报(比北京天桥上免费分发的小广告高档
一些)的人,在回国后如何摇身一变,依靠一个不成立的商业模式,却变成了顶级的引
进人才,入选国家最高战略的“千人计划”,并开始在全国各地打造他的商业领地,在
近十地的政府机构参与财政瓜分的。北京、南京、广州、杭州、苏州、济南、厦门、无
锡、襄樊、宁波,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当一个社会进入盛世,有钱的政府就倾向于大而有为,把钱洒向了各种充满了“希望”
的领域,然而这些领域却处处是窟窿,以至于那些敢作敢为的人总是能够发现一些莫名
其妙的商业机会,这些机会在正常的商...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546
3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国两会:图章花瓶大展览zz
中国两会:图章花瓶大展览
信源:自由亚洲电台|
昨天中国“两会”结束,在共产党的报纸上,又是一如既往的“成功进行、圆满结束”
之类。事实上,每年的中国“两会”都是一场“假会”。那些毫无立法、决策权的“橡
皮图章们”,你盖我一下,我戳你一下,弄得花花绿绿,就成了绚丽多彩的两会。
有人指出,中国的“两会”过去63年来从来没有一项政府的议案不被通过。所有执政者
的议案,都被“代表们”热烈通过!
对自己的“花瓶”性质,政协委员们也都知道。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倪萍委员就曾自
豪地说,“在会议上举手表决时我从来没有反对或弃权过”,理由是她不给政府“添乱
”。
比倪萍更“古董的花瓶”申纪兰(山西省长治市人大副主任),被称为明星委员、“终
身人大代表”,因她从1954年开始,一直是人大代表,五十多年从未缺席。80多岁的申
纪兰说得更直白:“当代表就是要听党的话,我从来没有投过反对票。”所以她才能一
直当了半个多世纪,是中国最古老的“图章”。
这些花瓶们没有决策权,所以纷纷显摆自己,以引起媒体注意,报道几句,增加知名度
。台湾《苹果日报》就此发表的社论说,中国两会的“很多立法提案与建议,既恐怖又
好笑。...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69
3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干情报工作的没有好下场
在中共的情报人员中,袁殊是最神秘的传奇人物之一,他是“五方特务”(中共、共产
国际、国民党中统、军统和日寇),他一生参加过许多惊险的地下战斗,为中共夺取政
权立下大功。近年有些报刊虽刊登了他的一些事迹,但有的文章泛泛而谈未涉要害,有
的文章戴着“左”的眼镜,抹杀回避了中共利用袁殊勾结日寇破坏抗战的事实,因而不
够真实,不够客观公正。笔者的舅父恽逸群(曾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社长,中共华东
局政治秘书)是袁殊的结拜兄弟,是同一战线的战友,我与袁及其部下又有过接触,为
了反映历史真相,我特写此文作重要补充和纠正。
我初次见到袁是在1938年上海“孤岛”时期,当时我在一所夜大学新闻系读书,白天无
事常到袁主持的《杂志》社看报聊天。袁当时约近30岁,身材矮胖结实,神采弈弈,来
看他的人很多,可见他交际广宽,而一个20多岁的摩登女郎则是常客,她是女作家关露
,后来才知道她是潘汉年手下的特工。渐渐地我了解到袁的身世和经历。
从北伐战士到文艺青年
袁殊本名袁学易,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县,父亲袁晓岚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员,虽
是官宦却家道衰落,独自到浙江谋生,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到上海投靠姐姐,后又迁到...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1288
3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ZT-王立军事件给人的启示19
王立军事件给人的启示(十九)
2012-04-10 22:32:59
第一季 第10回《瓜瓜遭擒薄熙来被双免,大使离间余强生终叛逃》-----------------
----------------------------------------------------------------------------
-------------------------------------------------------------------------花
开万朵,枝枝鲜艳,这说书人一张嘴来不及说。再回到美利坚,说说那薄公子瓜瓜的事
。--------------------------------------------------------------------------
-------------------------------------------------------前文说道,瓜瓜带有一
绝密小包,里面乃是薄熙来费尽心思收集的各位阿哥的资料,作为护身符用的。可是瓜
瓜没有防被海伍德,被他掉了包。这瓜瓜在薄熙来被除去重庆市委书记后,知道大事不
好,开始躲... 阅读全帖
h***0
发帖数: 312
39
http://boxun.com/forum/201204/boxun2012/205679.shtml
作者按:因扳倒薄熙来的“声势浩大”,参与的国家和各种政治势力庞杂,各种说法繁
杂,以“团结合作”来搞乱视听,以刑事犯罪案来抹黑薄熙来,从而达到掩盖政治斗争
的事实的效果。因此,本文不得不以过长的篇幅逐一说明、论辩。
“中央”封锁一切不利于他们的消息,采用先抓人,再找证据的“文革”才有的非法手
段来“确定”谷开来的“罪名”,然后以“连坐”的形式牵扯薄熙来。这里用第一章的
篇幅,从中、美、英三国政府的实际言行来剖析这些言行背后的可能。先来说明谷开来
无罪,说明撤销薄熙来所有职务的错误。先明是非,以正视听。在后面章节逐步展开讨
论、探讨背后的政治斗争。
为方便读者,将本文各节标题作一简单目录,便于不耐烦看长文的读者选读。
第一章:中美英三国政府用实际行动和声明证明了“(薄谷开来)涉嫌杀人案”是无稽
之谈的冤案。
一,令人惊奇的联合“合唱团”
二,文革之风骤起和文革手法娴熟
三,“中央”公告漏洞百出难经推敲
㈠,什么样的利益能导致杀人?
㈡,是毫无顾忌的杀人还是栽赃陷害?
㈢,令人疑窦的细...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0
http://www.creaders.net 2012-06-03 09:03:39 美国之音
中国长久以来有“关门打狗”的说法。
假如可以把言论自由、表达自由比喻为狗,那么,中国当局在互联网上设置成千上
万的禁忌词导致网民难以搜索,可谓新时代的“关门打狗”。中国当局开列的禁忌词单
子对中国公众和外界保密。因此,当局关起门来打狗,打了多少狗,打得多厉害,外界
难以一目了然。
然而,互联网毕竟是互联网。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巨头谷歌公司日前向全世界的用
户推出一项新服务,使中国当局难以继续“关门打狗”了。
(一点插话:在西方,处于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前沿的报界常常骄傲地自称是公众
利益的“看家狗”。所以,上文用看家狗来比喻言论自由,也算不得是对言论自由的侮
辱。)
荒谬到令人哭笑不得
谷歌推出的新服务是提示读者,在中国大陆用谷歌引擎搜索什么词,会碰上中国当
局对外秘而不宣的搜索禁忌,导致与谷歌连接中断。
出于人们可以想象到的以及令人匪夷所思的原因,中国当局将不计其数的词语列入
互联网搜索敏感词黑名单。其敏感词的设置之荒谬,先前只有中国大陆人感同身受。如
今,有了谷歌的新服务,这种荒谬终于...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江泽民其人》:讨还领土的唯一希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7 11:28:53 2015, 美东)
按照1969年5月联合国通过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讨还江泽民出卖的领土还有最后
一线希望,那就是“公审江泽民”!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四十九、五十、五十一
、五十二条规定,条约以“诈欺”、“贿赂”、“强迫”、“武力威胁”所缔结者无效
。彻底调查江泽民签约的动机和整个过程,将其罪行公之于众并追究其法律责任,或许
可以成为中国讨还北方领土的最后机会。
《江泽民其人》第十四章 黑箱作业出卖国土 民族败类千古罪人(1999年底)
9.卖国是为了隐瞒汉奸历史
中俄东西段边界从1991年开始勘察,当时正逢苏共下台,俄罗斯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
而中国在邓小平南巡后,国力开始大发展,欧美国家与中国关系也从“六四”之后的冷
冻期走向恢复。从当时国际环境来看,正是俄罗斯有求于中国的时候,中国实在没有必
要、更没有理由无条件承认过去所有不...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4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董乐山杂文
三老人的最后岁月
祖父和叔祖父兄弟俩年青时嗜烟酒。尤其是祖父每日烟二包、黄酒三顿。鼎山叔有一文
记述一九七八年首度回国,明知祖父已于一九六七年去世,不能再与他同饮。但他仍带
烟酒回国,原想与尚健在的叔祖父对饮,以补精神上对祖父的遗憾。但年事已高的叔祖
父已不沾烟酒……,此文读来令人伤感。
五十年代中,祖父主管的宁波两家商号,前些年因当局采用打击私营企业政策之故,祖
父无力维持,只得将商号白送政府。他无事可做,就干脆回上海家中闲居,靠宁波老宅
房租中属于他的那一半生活。
叔祖父居沪上数十年,早巳购了房产。娶了一位如夫人,生了一女。时任一染织厂经理
,但祖父与叔祖父少有往来。叔祖父一年来我家一、二次拿宁波老宅房租中属于他的那
一半。幼年记忆中:叔祖矮胖、稀疏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身着花呢长袍、皮鞋擦得
锃亮、戴着金丝边眼镜,看上去日子过得远较祖父滋润。祖父则光头、着缎面旧长袍、
絷腿裤、中式棉鞋。兄弟俩皆是一口地道宁波话,且声音洪亮。因已无宁波店务可商量
,内容多系闲闻逸事,未几年后我去了外地工作,很少再去拜访叔祖父。
一九六六年夏,文革开始后,为避嫌疑,两家断了联系。有天路过愚园路,我虽...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4岁童打疫苗后死亡
广东省一名4岁男童近日在幼儿园注射疫苗后莫名死亡引发舆论关注(网络图片)
山东庞某疫苗骇人大案近日被曝光后,引起大陆各界震惊。日前,广东省爆出一名4岁
男童在幼儿园注射疫苗后莫名死亡案,再次引发舆论关注。近年来,大陆媒体曾多次披
露儿童注射疫苗后致死、致残事件,其中包括河南省近400名儿童注射过期疫苗事件。
ADVERTISING
inRead invented by Teads
广东4岁男童在幼儿园注射疫苗后莫名死亡
《广州日报》3月21日消息,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卫计局近日向媒体通报,3月4日上午
10时,该县中坝镇一名幼儿沈某某(男,4岁,中坝镇塔凹村人)在中坝镇欢乐幼儿园
由中坝卫生院医生注射了一支A+C群流脑多糖疫苗以及服食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当天下午2时30分许,沈某某出现发热症状,先后送中坝卫生院、紫金县人民医院、河
源市人民医院、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等医疗机构救治,经抢救无效,于3月8
日上午8时20分死亡。
3月8日,该县疾控中心对同批次疫苗进行封存。经家属同意,3月10日下午,中山大学
法医鉴定中心对死者遗体进行了尸检,尸检结果将在30个工作日后出具。
...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4
在山东黑心疫苗事件不断发酵之际,再有疫苗夺命事件爆出。西安一名出生仅33天的婴
儿,因注射乙肝疫苗死亡;山东3岁多的男童,2年半前,接种了百白破疫苗及服用脊灰
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变成了植物人。令人关注的是,与山东问题疫苗不同的是,上述疫
苗皆为大陆“一类疫苗”。
ADVERTISING
inRead invented by Teads
西安男婴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
据香港《苹果日报》报导,西安出世的男婴郝梓诺,在世上只活了33天。26日,孩子的
父亲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3月3日,刚满月不久的孩子到西安灞桥社区的红十字
会接种乙肝疫苗,4日凌晨,孩子就离开了人世。
他说:“孩子好好的打了疫苗就不在了,谁能接受得了这种事情,我们想讨一个说法”。
8日,小宝宝做了尸检,但需要30个工作日才能得到报告。而至今出事的接种中心并没
有封存其余同批疫苗, 仍在继续接种。
山东男童接种疫苗后成植物人
在山东,3岁零4个月大的男童张梓浩至今已躺在床上2年半了。2013年年底,1岁多的小
梓浩在山东肥城卫生院,接种了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又服用预防小
儿麻痹症的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随后的...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5
日前,中共国务院出台关于修改疫苗管理条例的决定,三名国级高官过问《条例》修
改;45家涉山东非法疫苗案企业被通报。山东疫苗案再次引发外界关注。


山东非法疫苗案45家涉案企业被通报
澎湃新闻网4月25日报导,据中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25日消息,该局通报
山东非法疫苗案涉案企业情况。
截至4月25日,该局已查实45家涉案药品经营企业存在编造药品销售记录、向无资质的
单位和个人销售疫苗等生物制品、出租出借证照、挂靠走票等行为,严重违反相关法律
法规及规章。
其中,拟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41家(包括取缔的2家),其中涉案企业山东
10家,分别是:山东鲁越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东实杰生物科技股分有限公司、济宁福
泰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兆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瑞麟药业有限公司、山东三树医药
有限公司、滨州市麒麟医药有限公司、阳信县天天平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十八店、聊城
华源大药店有限公司冠县利群店(原冠县利群大药房有限公司)、冠县博信大药店连锁
有限公司第六店(原冠县永盛大药店)。
另涉案企业陕西3家、河北3家、河南4家、吉林3家、甘肃兰州2家、湖北武...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林辉:毛除之而后快的中共“五方特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7 17:16:16 2016, 美东)
从9月1日起,中共军网开始刊登“军事解密”系列,首个系列讲述的乃是中共“红色特
工”,其中就包括中共绝无仅有的“五方特务”袁殊。其“五方特务”的意思是除了为
中共提供情报外,还同时兼有中统、军统、日伪以及青红帮成员等多重身份。
这样的人物在近代历史上十分罕见,不过,军网没有披露的是他可悲的下场。笔者文中
的若干史料来自顾雪雍撰写的《我所知道的“五方特务”袁殊》一文。顾雪雍的舅父恽
逸群曾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社长,中共华东局政治秘书,是袁殊的结拜兄弟,因此了
解不少内幕。
误入歧途 成为“五方特务”
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的袁殊,早在上海立达学园读书时,就接受了“无政府主义”思
想,参加学生无政府主义团体“黑色青年”。16岁时参加北伐战争,左倾思想出现端倪
。之后留学日本,学习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罗素写于1922:论中国人的性格
文:罗素
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诺贝
尔文学奖获得者。1920年,他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
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明作了
深层的分析、透视,在罗素所著《中国问题》一书中,罗素指出了中国人三个最主要的
弱点:贪婪、怯懦和缺乏同情心。
西方人中间有一种论调:中国人不可思议,满脑子的神秘思想,我们难以理解。如果到
中国去长期生活体验一下,可能也会使我抱这样的观点。但是,依我在那个国家讲学期
间的所见所闻,并没有发现有任何迹像可以证明这种论点是正确的。我与中国人交谈就
像与英国人交谈一样,他们回答我也很像英国人回答一个中国人。中国人相当有教养,
聪慧而明智。我根本不相信“东方人阴险”的神话。我确信,在一场互相欺骗的游戏中
,一个英国人或一个美国人十有八九会战胜一个中国人。可是当许多相当贫穷的中国人
与富裕的白种人做生意时,这种活动常常只是有利于其中的一方,那毫无疑问,白人受
骗上当,而中国人只有像派驻伦敦那样的昏庸官僚才会如此。
中国人最博得人们赞赏的品质之一,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大纪元2016年03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净报导)山东庞某疫苗骇人大案近日被曝
光后,引起大陆各界震惊。日前,广东省爆出一名4岁男童在幼儿园注射疫苗后莫名死
亡案,再次引发舆论关注。近年来,大陆媒体曾多次披露儿童注射疫苗后致死、致残事
件,其中包括河南省近400名儿童注射过期疫苗事件。
广东4岁男童在幼儿园注射疫苗后莫名死亡


《广州日报》3月21日消息,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卫计局近日向媒体
通报,3月4日上午10时,该县中坝镇一名幼儿沈某某(男,4岁,中坝镇塔凹村人)在
中坝镇欢乐幼儿园由中坝卫生院医生注射了一支A+C群流脑多糖疫苗以及服食了脊髓灰
质炎减毒活疫苗。当天下午2时30分许,沈某某出现发热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大陆宝宝打疫苗后 1人死1变植物人 [复制链接]

【大纪元2016年03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晓真报导)在山东黑心疫苗事件不断发酵
之际,再有疫苗夺命事件爆出。西安一名出生仅33天的婴儿,因注射乙肝疫苗死亡;山
东3岁多的男童,2年半前,接种了百白破疫苗及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变成了植
物人。令人关注的是,与山东问题疫苗不同的是,上述疫苗皆为大陆“一类疫苗”。
西安男婴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据香港《苹果日报》报导,西安出世的男婴郝梓诺,在世
上只活了33天。26日,孩子的父亲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3月3日,刚满月不久的
孩子到西安灞桥社区的红十字会接种乙肝疫苗,4日凌晨,孩子就离开了人世。
他说:“孩子好好的打了疫苗就不在了,谁能接受得了这种事情,我们想讨一个说法”。
8日,小宝宝做了尸检,但需要30个工作日才能得到报告。而至今出事的接种中心并没
有封存其余同批疫苗, 仍在继续接种。
山东男童接种疫苗后成植物人
在山东,3岁零4个月大的男童张梓浩至今已躺在床上2年半了。2013年年底,1岁多的小
梓浩在山东肥城卫生院,接种了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又...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50
1927年10月12日上午10时许,画家白宗魏突从中原公司(今百货大楼)六层楼上跳下,
当场死亡,其怀中还揣着一封控告状。后报界披露,白是因其妻被人霸占,羞愧难当,
遂自杀身亡。但此案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权势较量,并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鲜为
人知的内幕。
落破来津 卖画为生
白宗魏,年35岁,北京旗人。清末,其父在朝为官,家道殷实。他在幼时即从师学画,
天生灵智,颇得此道,在京小有名气。民国初时,父母双亡,因其两个兄弟吃喝嫖赌,
挥金如土,家道随即败落。1925年春,被迫来津谋生,住南市福星客栈,以卖字画度日
。同年8月娶舞女金铎为妻,也就是从这时他的厄运开始了。
初时,金铎尚能克守妇道,节身自爱,并辞去了舞女的职业,一心在家料理家事。但随
着生活日甚一日的艰难,过惯了纸醉金迷生活的金铎渐渐地开始对丈夫发泄不满,时常
报怨错投了家门。
为了满足金铎无止境的欲望,白宗魏只有晚上拚命作画,白日拿到福林阁去卖,但买画
的人寥寥无几,白宗魏也是一筹莫展。
有一天,福林阁忽然来了两个阔主,进店后即对白宗魏的画大加赞赏,并用300元买下了
其中的两幅。适逢白宗魏不在店中,这二人即对店主说:“过两
1 2 3 4 5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