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战国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1855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苏秦张仪不同时?
刚刚看合集,说战国策不可信,苏张不同时.请问那什么史料可信,为什么苏张不同时?出
处哪里?谢谢!
s********n
发帖数: 26222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温文尔雅》温家宝引文集非其原创有侵犯版权嫌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22 09:52:40 2010, 美东)
比喻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林则徐的诗句《赴戍登程口占示家 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出自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多难兴邦”,出自于公元1901年9月(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李鸿章的遗折里这样写道:“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渝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患难,定能一心协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于鲁迅 《题三义塔》。”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出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仰望星空”这个典故,出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故事和黑格尔对此的诠释。
温家宝引用很多, 但是几乎没有自己的原创。 对于一本书, 仅靠引用名人名句是很不严谨的, 严格来说这不是温的著作, 有侵权嫌疑。
以下为转载:...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魏国的领土问题
《汉书 古今人物表》班固自注云:“中山武公为周桓公之子”
就在兼并激烈的春秋之末战国之初,中山国却意外的复立了。公元前453年,晋国的智
氏被韩、赵、魏三家灭掉,其地尽被三家瓜分,“晋国之政尽归韩、魏、赵矣!”(《
史记·韩世家》),三大宗族拼命发展势力扩大地盘。《战国策·中山策》载,魏文侯
欲残中山(前中山国土),常庄谈谓赵襄子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公何不请公子
倾以为正妻(正妻所出)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复立也!”魏想用武力吞并中山国土,赵
想用谋略控制复立后的中山国君,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时,王室虽衰,但王室、周礼
的影响依然存在,有“一周为二十晋”、“周王之国,其地虽小,诸侯尊之”(见《史
记·楚世家第十》)之说。儒家大师孔子及其弟子们竭力倡导“扶灭国,举逸人”、恢
复周道,“尊王”仍是一面有用的旗子。在此背景下,中山复国在悄悄酝酿着。公元前
440年,周贞定王卒,考王立,封其弟揭于河南王城(今河南洛阳西),是为西周桓公
。考王卒,其子威烈王立,为扩充王室势力,于公元前414年,将前中山国旧地,连同
鲜虞国旧地悉数封给桓公之子,是为中山武公。《集解》徐广曰“中山武公乃西周桓公
... 阅读全帖
v*******d
发帖数: 158
4
***********************************
** 类别:国外学术作品
** 作品: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 作者:撒路斯提乌斯
** 【文本书库】提供免费下载
** 下载站点:http://www.CnTxt.net
**********************************
文章从这儿开始
===================================================================
目录
撒路斯提乌斯及其作品
喀提林阴谋
附录 西塞罗:反喀提林演说
朱古达战争
参考年表
※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王以铸 崔妙因 译
据罗叶布古典丛书,拉英对照本译出
撒路斯提乌斯及其作品
罗马史学有这么一个特点:传世的历史作品的作者,他们的身世大都不甚清楚。李
维和塔西佗就是突出的例子。撒路斯提乌斯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他的生平事迹也十分模
糊。后人读其书,想了解其生平,也只能把其他作品里提到他的片言只语连缀起来,看
一个轮廓而已。这些史料散见于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塔西佗、奥路斯·
盖利...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5
2005年新华报业网某媒体对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江苏站副站长、南博书画鉴定专家鲁力的
采访:
“前几年,有人拿来一些沾了泥土的汉竹简要卖给南京博物院,他仔细看了竹简上
的字体,怀疑东西“靠不住”。那个朝代的汉隶写得非常慢,而造假者急于赚钱,写的
速度相当快,笔意带有明显现代书法的特征。但出于谨慎,他把东西拿到院里考古研究
,用红外线检测仪一检测,发现竹简上刻的是刘向的《战国策》,如果这东西是真的,
就相当珍贵。然后又把竹简送到在宁的土壤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进行年代测定,检测
的结果都是该竹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样的一个权威的检测结果仍然没有说服他,
最后,这批竹简被送到了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一看东西,就立刻说:“假的,千
万别买,我们就曾上过当。”原来这批东西就是作伪者用出土的西汉棺材板做成的。不
过,如果没有上博的前车之鉴,也很难讲南博不会吃这个亏。 ”
山东刘蔚华在《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引用该资料并评论说:
“值得注意,原馆长马承源所说的假竹简‘我们就曾上过当’,指的是哪批竹简呢
,是不是指的这批上博竹书呢?除了这批上博竹书外,上博还在其它竹简上‘上过当’
吗?这都...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如果马其顿东征到了中国
各位高看了秦国吧。
话说亚历山大真来了,在碰秦国前先要碰大月氏,也就是秦人说的义渠人。
战国秦国的长城西边在哪? 在甘肃临洮! 而秦在春秋时期领土就在瓜州(敦煌)以西了
,秦被大月氏人打得一路东逃呢。
当然,秦往东也是一直推进的。攻天水,占咸阳,也占了不少土地。
基本上是个推骨牌的场面,秦往东推,大月氏在后面推秦人。
所以呢,大家别被战国策和司马迁骗了,以为秦军真的了不起了。
最后,大月氏是东征得一支雅利安人,和很久前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是一个起源。
m***n
发帖数: 12188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如果马其顿东征到了中国

氏 打得一路东逃
第一个,请读<左传>。
其中有一段著名的段落,还被选入古文观止的(著名是因为文字好)。
是一段辩论。春秋时期,一个敦煌地区的戎人部落被秦人强制迁徙到了东边,然后投靠
了晋国,晋国安置在现在山西南部那些比较糟糕的地盘上。好像是一次会议,晋国不让
他参加,其领袖前去辩论。一段很悲愤的文字。你自己去左传或者古文观止找找。
春秋战国时代典籍不多,似乎更重视外交语言之类,对领土,经济,人口,不上心。
也可能因为秦火。
第二个请看杨宽先生战国史。
虽然秦国在春秋就占了咸阳,但是咸阳等渭河流域在战国开场时,是被魏国占去了的。
后来又打回来的。但是秦国西边的领土丢光了,义渠是秦国的主要威胁。但是战国策等
书只记载"中原诸侯"之争霸,对诸侯之外的很少记载。杨先生也推测是秦始皇把那些丢
人的历史给烧了。
当时的历史就是这样。秦和楚-韩等的战争都有记录,但是李牧大破匈奴,怎么打的,
谁也不知,只有两句话。燕赵秦都修长城,都有哪些仗,基本没记录。
齐赵等诸侯记载详细,但是,中山国这样的非华夏诸侯(异民族自立的国家,不是周天
子册封的...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人口看战争潜力
长平消灭四十多万赵军在战国策上也有记载
史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廉颇跟秦军长期对峙的双方兵力并没有记载,没有理由认为双方百万大军相持3年

简单的说为什么史记在这些数字基本属于扯淡把,很简单,因为秦伐诸国都不是速战速
决,很多战事都是经年累月,和罗马不同,罗马的兵役制度保障了服兵役的人可以完全
脱离生产,而秦是以自耕农为主的军事招募制度,你可以想象,如果秦国起百万军伐诸
国,庄稼肯定烂在地里了,不用打自己就缴枪了。具体到长平就更扯淡了,据史记廉颇
和秦军长期对峙,还在长平铸城了,这场战争前后近8个月,双方100万人,光吃不干活
,中国那时候如果就有这么牛b的生产力,那真是天顶星人甘拜下风了。更神奇的是赵
军,长平挂了近50万精锐之后,居然还能在各地分兵把守,邯郸也能征募近10万人马。
你给说说赵国人口到底几何?更神奇的是过了两年居然赵国还能反攻了,把秦兵打得满
地找牙。相比之下大胜后的秦军兵力则突然缩水成了10万人(太史公这完全是小说的写
法阿)。你信么,反正我是不信
d********f
发帖数: 43471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人口看战争潜力
战国策这东西不是史书,严格的说是当年说客吹牛b的集锦。先秦史基本是无考的,大
家选择信太史公主要是因为先秦几乎没有任何流传下来的正经史书,所以大家想当然的
认为太史公距离年代最近,肯定可以看到些原始材料。但是太史公很明确的贯穿使用了
演义体写法,所以具体到细节,就很难令人信服了。我只说双方对峙了大约6-8个月的
时间,这个按照史记推算,双方的确是摆出了百万人在长平,而之后再邯郸,双方对峙
了2年多
e********3
发帖数: 18578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人口看战争潜力
一切前提就是战国策,汉书记载的数字准确。
我就很奇怪为什么后来人口多了10倍都不止,打仗反而凑不出来几十万人的大阵仗了?你看看太平天国,明清两朝的征战就知道了,就连到了近代,淮海战役的阵仗够大了吧?国军参战80万,共军120万,但是那个时候的生产力,组织能力和人口数,是不超过400万人口的秦国和赵国能比的吗?
t*n
发帖数: 14458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人口看战争潜力
人要求不同
打仗军需要求不同
你要是按照现在美国的标准,别人都别打仗了

一切前提就是战国策,汉书记载的数字准确。
我就很奇怪为什么近代人口多了10倍都不止,打仗反而凑不出来几十万人的大阵仗了?
你看看太平天国,明清两朝的征战就知道了,就连到了近代,淮海战役的阵仗够大了吧
?国军参战80万,共军120万,但是那个时候的生产力,组织能力和人口数,是不超过
400万人口的秦国和赵国能比的吗?
w****j
发帖数: 5581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人口看战争潜力
还打脸呢,你这贴暴露了你的几个问题:
1. 不掌握基本史料
2. 阅读理解成问题
下面详细说明一下。首先,长平之战秦军数目没有任何材料直接说明。秦军数目是含糊
的,后世只能通过一些相关记载猜测。比如,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里面说:秦奇兵二万
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闲,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
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
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这该是多少人啊。从各种史料看,秦在长平之战上是进行
了全国总动员的。400万人口的国家进行总动员,发动所有15岁以上的成年男性,你说
60万难道是很高的估计?我看到的估计秦军上百万的都有,而且是专业历史学家(请参
考靳生禾 谢鸿喜的长平之战),不是你这种业余的。而且,秦国总动员是白起绝赵食
道后的事情。谁说双方从一开始就是几十万对几十万了?
然后在看战国策这段文字,这段是策论,本身在叙述上就含糊容易引起歧义。“白起率
數萬之師”完全可以理解为只管到“以與楚戰”,和后面的作战无关。“舉鄢、郢”的
作战算不上什么大战决战,几万人很可能。长平...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5846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人口看战争潜力
问题在于长平之战是分几个阶段的。并不是大家堆上了几十万人对打。我们看战国策的
描述,至少可以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开战,秦军看来是占据数量优势的,赵军连续失败,廉颇采取防守战术。按
照记载,4月开战,6月秦军攻克2个城堡,俘虏4个尉官,基本是取得了战场主动权。到
7月,赵军高墙防守。
也就是说从4月开始,到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3个月,双方都还没有总动员,还不是几
十万人的规模。我认为到这里还是战国一般的战争规模。
第二阶段是赵大规模增兵并撤换廉颇。赵括同学上来就发动大规模攻势。可以合理预计
是有一定兵力优势的。至此,赵国率先出动了所有兵力,也就是后来的被坑的xx万同学
都来了。
这一阶段以赵军冒进,被秦截断粮道,分割开来为结束。为完成这个目标,秦动用的无
非是2万5千和5千的两只部队。
现在到了第三阶段。秦王得到赵军处于劣势的消息,敏锐的意识到,这是战略机会。于
是暴秦发动了不顾一切的全国动员令。“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至此秦军发生了巨
大的扩充,可以想见,这样征发的部队,战斗素质肯定无法和前面的常备军比较。历史
书上也提到,他们的作用仅仅是“遮绝赵救兵及粮食”。也就是不参与直接作...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224
14
战国策《韩一》载张仪说韩王,谓"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还说秦没有骑兵?
c*********2
发帖数: 3402
15
远归人 于 2012-1-15 21:50:4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史海钩沉
文革时期的自产汽车,车速很慢,上坡时竟然会倒退,让旅客吓出一身冷汗,驾驶员只
好动员旅客下车轮帮忙推。这样的情况我迂到多次。长途车一地到一地,每天一班,误
了这班,天大的事也休想再走。
文革时期的电影,除了“八个样板戏”外,有人作打油诗,说是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还有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阿尔巴尼亚电影“莫明其妙”。
文革时期,文化工具书除了一本《新华字典》,再没有了。
文革中,龙灯、耍狮、泥人、庙会、灯节、木偶、相声、船灯、菩萨、古戏画、福寿绣
、做礼拜、诗会、笔会、同乡会、修谱、祭祖、乞巧、中秋赏月、作揖、合十、花轿、
建醮……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造反有理”。在文革中唯一可行的反映古代内容的
小说是姚雪垠的《李自成》。看过这部长篇小说的人说,李自成在学《毛选》。
文革改名成风,许多人丢弃父母取的名字,为适应潮流,改名为“文革”、“红卫”、
“卫兵”、“卫东”、 “卫东彪”、“卫红”、“红旗”、“路进”、“向阳”、“
解放”;有的要和“反动家庭”划...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16
远归人 于 2012-1-15 21:52:24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史海钩沉
文革中提出“三忠于,四无限”(永远忠于毛泽东,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
泽东的革命路线;对毛泽东思想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由此而
引生了一些特殊的“豪言壮语”,如“一切忠于毛主席,一切捍卫毛主席,一切服从毛
主席,一切为了毛主席!”“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能丢!”“毛泽东思想是
革命的宝,谁要是反对他,谁就是我们的敌人!”“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毛主
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万遍下功夫!”“毛主席的书,一分钟不学方向错,一小时不
学走下坡,一天不学没法活!”“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毛主席
叫干啥就干啥”,“想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
文革中在许多城市的中心地带,常见到巨幅的毛泽东单人或与林彪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
检阅红卫兵的宣传画,其画基本是把彩色照片按比例放大无数倍的油漆画。另一种是把
毛泽东画得像一座山,他处于云天,身上闪着的金光,让下界一群象征葵花的亿万人民
幸福生长。还有一种宣传画,就是把工农兵画得英武高大,胸前抱着毛泽东著作,另只
手或握枪...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2253
17
朋友推荐的好文:

《本草纲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其毕生精力广泛调查、搜集、
总结、研究而成的医药学巨著。它不仅对我国十六世纪以前的中医理论,用药经验进行
了系统的整理升华,而且从医药学的研究出发,收录了我国南北各地当时已有的,几乎
是全部栽培和野生的蔬菜,分别叙述了其产地、植物形态、园艺以及特征、药用价值,
为我们研究蔬菜的繁衍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本文仅就《本草纲目》中蔬菜种类
资源的发生发展,部分蔬菜的进化与演变等作初步探讨,以供研究参考。
一、《本草纲目》是一部蔬菜历史大典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十
分重视蔬菜的栽培选育:公元前我国蔬菜的种类,散见于一些史籍或资料,归纳约有如
下近四十种,属叶菜类的有:菘(小白菜)、葵菜(冬寒菜)、蔓菁、鱼腥草、苋菜、
芸蒿、荠菜、薇(野豌豆)、马兰、蓼、芥、紫苏、蒠菜等;属根茎菜类的有萝卜、苦
苣、莴苣(簇苣)、蘘荷、薤、芦笋、笋(冬笋古称作竹胎、春笋称作笞);属水生菜
类的有菱、芡(鸡头)、莲藕、慈菇、菱白、莼菜等;属香辛酌料类的有芹菜(古称菦
、楚葵。《说文解字...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61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围魏救赵之事,史书众说纷纭
围魏救赵,最有名的三十六计之一,出自《史记》“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
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
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
梁军。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齐攻大梁而邯郸无恙,未提到庞涓。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之“擒庞涓”一章,有“孙子曰:请南攻平陵,...孙
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齐攻平陵而擒庞涓于桂陵,但未提到邯郸。
《战国策》另有说法,“...(齐)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乘魏之弊,
大破之桂陵。”注意这里是“邯郸拔”,就是魏拿下邯郸以后才回师,败于桂陵,未提
到庞涓。
《竹书纪年》云:“梁惠成王十七年,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逋。”,未
提到邯郸和庞涓。有考证认为桂阳即桂陵。
围魏救赵这件事情居然有这么多说法,但只有齐破魏于桂陵是无疑的,其它的细节都无
法确定。看来史料太多反而可能更添乱,难怪有学者认为武王伐纣年代的考证不是难在
史料缺乏,而是难在相互矛盾的线索太多,可叹可叹!
w******t
发帖数: 16937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围魏救赵之事,史书众说纷纭
如果只是评论研究发掘出的史料本身。
那无疑《孙膑兵法》的说法最应该认为是靠谱的。
毕竟《史记》是150年后的人写的,《战国策》也至少是100年后的人写的甚至600多年
后还被后人人为的修改了许多。《竹书纪年》更是没有没法确认原本或者较早的版本是
如何的。
只有《孙膑兵法》是考古发掘出来的竹简本而且基本可以确定是汉初的抄本,其中孙膑
不以第一人称出现,所以怀疑是孙膑弟子纪录而成。虽然也有其弟子故意夸大事实的可
能性,但是相对于另外三部,显然更接近于事实。
w******t
发帖数: 16937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围魏救赵之事,史书众说纷纭
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
楼主引述的几部文史记录中,
只有《孙膑兵法》是考古挖出来的,而且基本可以断定这个版本是汉初的抄本。
其他的无论是《史记》、《竹书纪年》、《战国策》都是历史流传下来的,都不是考古
发现的早期版本。所以被后人改动或者调整的可能性,远远比《孙膑兵法》多得多。
E****e
发帖数: 63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gina (猫宝宝),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2 22:50:32 2012, 美东)
: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转载)作者:龙梅
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传》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九鼎能否重见天日?zt
九鼎,作为我国文明时代入口处的一块里程碑,已经遗失了2000多年。它们能否突然破
土而出呢?这是人们经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青铜工艺高度发达,传下了许多稀
世之宝。然而就历史价值而言,却没有一件比得上夏朝的九鼎。后人将争夺政权称为“
问鼎”,建立政权称为“定鼎”,就是因为三代以来,九鼎一直被视为王权象征的缘故。
根据《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 年)的记载,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贡铜,铸
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铸成后,陈
列于宫门之外,使人们一看便知道所去之处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
据说此举深得上天的赞美,因而夏朝获得了天帝的保佑。九鼎一出世,就蒙上了一
层神秘色彩。
其实,透过神话因素,就不难看出它的政治价值。夏以九州之铜铸成九鼎,再以九
鼎象征九州,无非是要表明自己乃九州之主,实现了天下一统。此后,九鼎便成了三代
传国之宝。夏亡之后,鼎迁于商,商亡之后,鼎迁于周。周成王正式定鼎于郏鄏辱(今
河南洛阳境内),表明天命之所归。春秋时期,随着王室力量的衰落,强大的诸侯对九
鼎便产生了觊觎之心,而由楚国首先发难。公元前606 年,楚庄王...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在传统家族政治对抗模式下,子孙繁盛往往是取得政治胜利的保障。晋国曲沃一族
最终能取得胜利,其子孙的数量和质量应该要远远胜过翼城一族。曲沃桓叔、曲沃庄伯
的旁支子孙在夺取晋国江山的过程中自然是立下赫赫武功,并形成一大势力,统称桓庄
之族。到了晋武公好容易统一晋国,仅仅过了一年就去世,晋献公作为太子主继承君位
,面对的是一群如狼似虎的叔叔爷爷,内部利益分配成为头等难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
,士蔿这个外姓之人出现在晋献公的视野之内。
士蔿为祁姓,他们家族在历史上和晋国算是有不解之缘。据说祖先就是陶唐氏尧的
子孙,到了商朝一直是唐国国君,末代君主名为唐叔虞。而周武王的次子由于手纹看起
来像个“虞”字(虞字太复杂,估计是手纹像“夨”字,虞夨通假替换),也被命名为
虞。周成王继位后,将弟弟叔虞封到唐国,也称唐叔虞,就是晋国的祖先。而原来祁姓
唐叔虞则被转封到宗周附近的杜国,称杜伯。杜伯的后人又称唐杜氏。前面提到杜伯曾
经得罪周宣王被杀,后来周宣王去世被时人称为是杜伯鬼魂的复仇。犬戎入侵,西国沦
陷,周王室东迁,秦国在收复失地的过程中灭掉了杜国,并改设杜县。杜国子孙自此没
了依凭,四处逃亡,其中一支就...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这里略述一下舟之侨的结局,舟之侨投奔晋国之后,应该很快受到晋献公的重用,
成为晋军中的一位重要将领。可能也参加了后来的灭虢战争。二十八年后,晋文公统治
时期,舟之侨已经年过半百,依然在军中服役。晋文公的戎右魏犨由于在晋军占领曹国
之际,违背晋文公的禁令,私自侵犯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宅邸,被罢黜了戎右之职,改由
舟之侨接任。随后就是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人,在回国的途中,舟之侨不
知何故提前离开晋文公回到晋国,随武子士会接替了舟之侨之职。等到大军回归之后,
晋文公下令逮捕了舟之侨,以擅离职守的罪名处以军法。舟之侨在短暂地达到人生事业
的顶峰之后,迅速被打入地狱,舟之侨的家族自此在晋国就湮灭无闻了。
继续说大势。春秋史从大局来看,就是所谓华夷大防。华就是所谓诸夏之族,细分
的话又可分为姬姜姒任诸族联盟和祝融之族、殷商之族、嬴姓之族。姬姜姒任诸族联盟
以周人为代表,建立了西周王朝,在殷商王朝的基础上,完善了诸夏之族的基本政治架
构和礼仪制度,并设定了中原地区的全面战略部署和防御体系,但这个体系漏洞百出,
经犬戎的入侵而崩溃,从而使得周人的控制力全面衰退。祝融之族的代表楚人原本算是
前者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4493
25
蒯彻可算是楚汉第一说客。可惜刘邦有了张良,项羽有了范增。所以他极力怂恿韩信自
立,可惜韩信在政治上是白痴。蒯彻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刘邦最后竟然放了他。现代有
人认为《战国策》是蒯彻写的。
r**********g
发帖数: 22734
26
每况愈下,周人自己作践自己。到后来分东西周,战国策里头都看过东周欲为稻,西周
不下水。基本上已经堕落为两个村长聚众斗殴的水平了。
周天子要是自己守好礼法,坚持原则,即使没有土地,还是可以作为联合国秘书长一样
的存在。可惜后期周王一个比一个萎缩
q*******u
发帖数: 1405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打仗看书就能学会
为将还是高风险的,那个时代败者死,战国策上不是赵母预先向赵王请求免罪吗。要不
是真心爱这一行还不如干点别的。
q*******u
发帖数: 1405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打仗看书就能学会
为将还是高风险的,那个时代败者死,战国策上不是赵母预先向赵王请求免罪吗。要不
是真心爱这一行还不如干点别的。
C*******r
发帖数: 10345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日本天性就是挑拨离间
可怜,一群一群老中,愤青一大半,得我中华文明传承的没几个。
上面莫名惊诧的,读过孙子兵法,韩非子,商君书,左传,战国策吗?看看中国古人怎
么玩国际政治的。
以海权对陆权,隔岸平衡,一项是英国的国策,是对英国最有利的外交策略。包括现代
英国保持英镑,不加入欧元,甚至可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如此。
日本说实话,玩是玩了点,戴季陶说得不错,日本缺乏大政治家,根本就玩不过盎格鲁
萨克森人。
现在明明挑拨亚洲矛盾的根本在米国,一大群蠢人就是看不明白。中国周边印度,日本
,韩国,菲佣,越南基本都是敌人,俄国人一边卖你点武器让你出头,一边处处提防你
,怕你要回晚清失去的领土。还不好好学习,恐怕到时候就晚了。
C*******r
发帖数: 10345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日本天性就是挑拨离间
可怜,一群一群老中,愤青一大半,得我中华文明传承的没几个。
上面莫名惊诧的,读过孙子兵法,韩非子,商君书,左传,战国策吗?看看中国古人怎
么玩国际政治的。
以海权对陆权,隔岸平衡,一项是英国的国策,是对英国最有利的外交策略。包括现代
英国保持英镑,不加入欧元,甚至可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如此。
日本说实话,玩是玩了点,戴季陶说得不错,日本缺乏大政治家,根本就玩不过盎格鲁
萨克森人。
现在明明挑拨亚洲矛盾的根本在米国,一大群蠢人就是看不明白。中国周边印度,日本
,韩国,菲佣,越南基本都是敌人,俄国人一边卖你点武器让你出头,一边处处提防你
,怕你要回晚清失去的领土。还不好好学习,恐怕到时候就晚了。
m***n
发帖数: 12188
31
不能用后来的政治格局来联想。
周朝号称是礼乐治国,社会是以家族宗法为基础的。没有后来的职业官僚体系。
周天子对诸侯领土不会管理,实际上对自己的领土也不直接管理。有些类似欧洲中世纪
的封建制度。天子管下面的公侯伯子男,也即是王幾诸侯。别的诸侯国自己的国内也有
很多低级贵族,也是一种近似独立状态。
比如齐国,你可以看作一个小型的周朝。里面也有很多贵族和更小的诸侯,相对独立。
齐国国君向周天子朝贡,自己也可以去周朝朝廷去当官,管理周朝的中央事务。齐国内
部的贵族们去齐国的政府当官,自己独立管理自己下面的土地和人民。
周天子朝廷的官员多半是诸侯的贵族,也就是那些国王们短期轮流在中央任职,自己的
诸侯国交给子女或者别人代管。
这等于是一个大家族的关系,周天子是家族的族长。自己实际掌握的直接力量其实很少
,都是间接。 自己周围的大臣们又都是诸侯的国君,天子就是一个虚君,到了“礼崩
乐坏”的时代,诸侯纷纷走向现代国家,不成功的就被吞并,或者被下面贵族分裂掉,
也有被蛮夷灭掉的。 周天子就没什么资源了。后来自己内部又分裂,《战国策》说 “
东周公欲种稻,西周公不放水”,这时候的周天子基本就是个村长了,...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32
精英导航:知识分子始终居领导阶层
——话说中国民族强势生存之五
知识阶层的地位,决定着民族与国家的兴衰生灭。
世界文明竞争展现着这样一幅历史画卷:知识阶层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的民族,都是
无可争辩的优秀民族,都曾经有过足以骄人的光荣与梦想;知识阶层地位卑下弱小,甚
或不足以产生知识阶层的民族,都是显而易见的落后弱小民族,都无可避免的陷入“鱼
腩”境地;当一个或若干个民族以国家形式生存的时候,知识阶层的地位与作用,就决
定着这个国家的生存命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孕育出具有优秀传统与非凡智慧
的知识阶层,意味着这个民族与国家是否拥有最根本的竞争实力。
也许,这幅画卷曾经有过一笔两笔的异色与偏差。但就主流趋势而言,这幅历史画
卷是清晰的,那铁血交织的兴亡线条永远的震慑着我们,警示着我们。
知识阶层是一个民族孕育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所产生的智慧活体,是一个民族血肉
滋养成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为自己铸造的远航灯塔,是一个民族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凝聚
催生的导航师。
一个民族可以没有任何一个社会阶层,但却不能没有知识阶层。
浏览民族竞争的血泪历史,我们会偶尔看到这样的异象:一个在文明形态上显然落
后的剽...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713
33
是平戎策换种树书吧,战国策就有点古怪了。
基本属于堆砌词藻
p*3
发帖数: 197
34
刚刚考古了下
http://zh.wikipedia.org/wiki/鬼谷子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
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鬼谷子被喻为纵横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苏秦与张仪两个叱吒战国时代的杰出弟子〔
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
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韬三略,又擅长于外交家的纵横之术,更兼有阴阳家的祖宗衣钵
,预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称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
道教认为鬼谷先生为“古之真仙”,曾在人间活了百余岁,而后不知去向。《鬼谷子》
一书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民间亦有传说鬼谷子是命理师的祖师爷,在
道教中鬼谷子尊号为玄都仙长。
z**********e
发帖数: 22064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百家讲坛:吴建民评点战国策
01 百家争鸣的启示
02 从古到今看大势
03 变法图强之路
04 纵横捭阖的外交
05 远交近攻的由来
m********s
发帖数: 55301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百家讲坛:吴建民评点战国策
建民就是现代的马谡。
确实出口成章、确实学贯中西。
但少了骨气,也没有主心骨,马后炮。
挺可惜。
z**********e
发帖数: 22064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luccyy (luccyy),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从秦简看法治帝国的细密之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30 02:01:36 2014, 美东)
透过两千多年厚重的历史尘埃,秦王朝留下的“苛政”符号,随着秦简的发掘有了另
一层解读——秦代法、律、令较完善,“奸邪不容,皆务贞良”,于是秦代官吏“慎遵
职守”,凡事“细大尽力,莫敢怠荒”。秦律调整的范围遍及国家、社会和家庭各个领
域,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可以说从生产到生活,从个人到牛马,从国家到家
庭,基本实现了“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秦帝国小官吏的法律片段
秦王政三十二年,在帝国的一座叫迁陵的县城,人们刚开始一天劳作。一个叫昌的
人是这里的最高长官。每天,官吏们都要经手大量公文,按秦制,凡在此地处理过的文
件,都要仔细抄写备份,建立档案,以便查验。负责抄写档案的是一些专门的写手,在
每份档案后,都注有他们的名字。
这天,隶属于迁陵县启陵乡的乡长夫正在向自己上级写一封推荐信,在信中他提到
乡里缺少一个里长和一名邮...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12e0f60102v1gr.html
犀牛http://blog.sina.com.cn/u/1880285430 2014-08-29 09:18:39
绝大多数人对于历史的爱好仅限于听故事图个热闹好看,拿评书和历史剧当历史,热衷
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类的演义八卦,这不叫读史。高级一点的认为真实
历史比小说有意思,比如说喜欢看二战史,对德军高级将领如数家珍,这也仅仅能算对
历史的入门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为了解渴一样,“读”不是“看”,要想谈论读史的
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关键是自己要能从中得到思想。
本文研究读历史的三个境界。
读史的第一个境界是权术。
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试图从历史中学习权术,其实懂得权术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读懂历史,最起码的一个认识就是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拿《封神演义》当
历史的人可能会认为周文王好的不得了,而商纣王坏得不得了;可是如果你去读正经书
《淮南子》,《孟子》,可能会发现商纣王也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变态;如果你去读
专业史书《史记》,可能会发现周文王也许不像小说里描写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4923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食人史 (前编)
先秦前面还漏了一个
《礼记·明堂位》:“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战国策·赵策三》:“昔
者鬼侯、 鄂侯、 文王, 纣之三公也。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纣。以为恶,醢鬼侯
c*****h
发帖数: 14923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食人史 (前编)
先秦前面还漏了一个
《礼记·明堂位》:“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战国策·赵策三》:“昔
者鬼侯、 鄂侯、 文王, 纣之三公也。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纣。以为恶,醢鬼侯
m***n
发帖数: 12188
41
汉人村落和宗族械斗的历史极为悠久。
《战国策》:
“东周公欲种稻,西周公不放水”
接下来自然是械斗。周天子这时就是个村长的水平了。秦人在旁边看着笑。
福建的械斗也无非如此。
m***n
发帖数: 12188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春秋口水战
我查了一下,确实如此。
御史,刺史,长史,都是从史官发展而来。著名的周朝的采风使,也是一种史官。司马
迁拿国家经费到处旅游采风,也是这个传统的遗留。
刺史变成类似今天省委书记的地方诸侯,是东汉的事情。
下面拷贝: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
御史。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周朝制度,使臣献国书,常由御史接受。两君相会,常由御史在旁记录,如秦、赵两君
渑池之会即如此,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君宴会群臣,常是“执法在傍,御
史在后”,见《史记·滑稽列传》。
封君设有性质相同的侍史。如“孟尝君侍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
,问亲戚居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时魏、韩等国的县令亦设御史。见《
韩非子·内储说上》“卜皮为县令”《战国策·韩策三》“安邑之御史死章”。
西汉,派到地方的,四处刺探的是刺史,东汉变成固定的地方官。基本是一个州一个刺
史部。比如:凉州刺史部,并州刺史部,交州刺史部,等。
D********i
发帖数: 514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典博弈漫谈之(一)六博
当谈及生活智慧或者斗争策略时,人们习惯以“博弈”二字代之。连应用数学中的Game
Theory,也被翻译为“博弈论”。“弈”的含义,没几个人不知道,就是围棋。而“
博”的具体内涵,恐怕能说上得来的人就寥寥了。没有卖关子的意思,博就是六博,一
个如今早就消亡了的,但在中国曾经长时间大规模流行的古代图版游戏。
博弈起源于何时?确凿的证据是没有的。《史记》中有关于“尧造围棋”的记载,《博
物志》也说了“舜造围棋”的故事。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都是纯忽悠或者倚靠名人的
炒作。一个精妙复杂的体系,不可能由单个人出于诸如让儿子有个事儿干之类的功利性
目的生造出来。基于在祖国大地砍价的经验,笔者愿意给这个时间打个对折,将围棋被
发明的时间估为公元前13世纪前后。这也正是殷商文化蓬勃发展的一个阶段,精神文明
领域的大进步诸如围棋的产生也最有可能。按照类似的五折理论,根据《世本》中“乌
曹作博”的记载,六博这个游戏,应该诞生于公元前11世纪。这个时间点正是商周文化
的大碰撞时代,而六博,很可能是西来的游戏策略结合了东夷图腾元素“本土化”的结
果。这也让六博在不同人群中都大受欢迎,不可遏抑的流行开来,风头一...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陕西关中种水稻么?
我记得关中陕西确实种过水稻,白渠郑国渠那时候。
不过不能肯定。
但是气候应该不是问题,因为洛阳都可以种的。
《战国策》说周天子想要种水稻,楚国赠送的种子,但是呢:
“西周公欲种稻,东周公不放水。”
那时周天子因为继承权问题,分裂为东周公和西周公两家。
然后就是周天子带着村民械斗争水。
q*****k
发帖数: 586
45
据说,唐代宫中“女足”整体水平很高,被视为“皇家女子足球队”,遗憾的是,五代以后,由于缠足恶俗的出现,直接剥夺了女性踢球的权利,“女足”渐渐走向落没。
在中国古代,蹴鞠这种最早形式的足球,作为一项国家级顶级赛事,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爱,人们对蹴鞠的激情,也绝不亚于如今我们熬夜看世界杯的疯狂。
古时足球,设施已十分完备
众所周知,在2004年初,国际足联就已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据《战国策》和《史记》两部文献典籍记载,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就流行起了蹴鞠。在汉代,由于汉高祖刘邦这位“超级球迷”的推行,蹴鞠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皇宫内开始出现专业足球场,即所谓“鞠城”,设有围墙和看台。比赛分两队,双方各有队员十二名,以踢入球门的球数多少来决定胜负,是现代足球的雏形。据说,此后西汉的皇帝如汉武帝刘彻、汉成帝刘骜都酷爱踢球,刘彻踢球时,还令其文学侍从作《蹴鞠赋》助兴。
有比赛就有球星。施耐庵《水浒全传》中描写的那位——由一个市井泼皮逆袭成为殿前都指挥使的高俅,便是宋朝球技高超,经常陪伺宋徽宗踢球的著名球星。此外,宋代还有一批聚集在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内的职业球...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74
46
打击并禁止卖淫嫖娼,如今被俗称为“扫黄”。那么,中国古代又是如何“扫黄”的呢?
公元前645年的春秋时期,齐国出现了一批性工作者。时齐国上卿管仲在齐桓公的宫城
中设立“内闾”,一次安排多达700名女子入住其中。“内闾”也称“女闾”,即官办
妓院,比西方梭伦所设的“国家妓院”早半个世纪。
管仲设妓院是为了增加齐国的中央财政收入,“以充国用”。不过,这批性工作者一出
现,便争议不断。《战国策·东周策》上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内闾七百,国人非
之。”所谓“非之”,即反对开妓院这件事,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禁娼”声音。
管仲的“性产业”政策尽管“国人非之”,但在此后却发展了起来。秦汉以后逐渐形成
了“乐户制度”“官妓制度”,并伴之出现了所谓的青楼文化。
虽然青楼文化成为古代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但古代中国各朝政府有关禁娼的
呼吁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在民间,底层老百姓对娼妓制度深恶痛绝,卖淫和嫖娼行为为
人不齿。民间常用“败家子”“贱货”这类粗话,咒责进行性交易的男女双方,引导社
会风气,这实是一种“道德禁娼”。
宋仁宗规定:官员“不得赴妓乐”
“道德禁娼”并非政策性的,所以相当乏力。针对禁...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266
47
1夏朝之前存在着一个被某些历史学家称为“虞朝”的朝代。由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简史影响,从炎帝黄帝或者更早开始的“虞朝”并没有被承认。实际上,包括尚书、国语、战国策、春秋三传等先秦书籍,都有虞夏商周的说法,史记也有过这种说法。不能因为史记有五帝本纪而无虞本纪,就说虞朝不存在,虽然虞朝这个名字确实颇有问题。
2秦始皇确实焚过书,也杀过儒生,但此事并非是针对儒家。比较符合实际的说法是“焚诗书,坑术士”。嬴政烧的是除了占卜、医术以外的所有书籍,包括春秋六家的法家、黄老、墨家、儒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的书应该不会被烧。而所谓的坑儒,是两个儒生骗了嬴政,嬴政才报复性的杀掉了首都咸阳的所有“生”,这里的生未必都是儒生。而那两个儒生,据现在留下的资料看,完全都是阴阳家的学说。依照现在的法律看,秦始皇不是故意杀人,而是防卫过当。
3而秦并非灭掉了六国统一的。战国虽然号称七雄,但是还有很多小国,比如存活到最后的卫国。实际上,秦灭掉了六国、卫国、东周国、西周国等国家。在此之后,平定了百越,才实现了大一统。
4汉武帝并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刘彻一朝,用过黄老、阴阳、儒家等很多思想流派,也启用过一些明显有法家...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17995
48
战国策·卷二十七·韩策二·楚围雍氏五月》: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
盖相望也,秦师不下崤。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金笔,出为
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崤。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
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之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
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
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
有利焉。”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
韩急矣,先生病而来。”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国知王也,
韩之急缓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于楚矣,臣安敢来
?”甘茂曰:“先生毋复言也。”甘茂入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今雍
氏围,而秦师不下崤,是无韩也。公仲且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
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
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之救韩。

子。
T****t
发帖数: 11162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excat (德州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孙家洲的文章在此, 大家查查,看看是否有抄袭和闹笑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1 16:51:04 2015, 美东)
特别是历史版的, 那个时代的教授,好多屁股不干净的。
著作
《岁月河山》,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8 月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合著,重庆出版社, 1991 年 6 月
《韩信评传》,独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5 年 1 月
《中国历朝行政管理》,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1 月
《命运与性格的对话》,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7 月
《中国社会生活史》,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
《两汉政治文化窥要》,独著,泰山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
《历史学习精要》合著,第二署名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合著,第二署名人,岳麓出版社 2003 年 3 月
《宏观中国史——衰世篇》,合著,第一署名人,大象出版社...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君臣斧子的战斗力不如处女
和美国在一起,不管条约看起来多么平等,到底算合纵还是连横,确实是一个很难回答
的问题。
和中国在一起肯定是合纵。
但是合纵很容易崩溃。连横更稳固。
战国策已经证明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