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戒禁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W
发帖数: 186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界愛
如果萝冰涉猎过佛陀开示的阿含, 可以看到这些人天应供的圣阿罗汉修行次地, 以下萝
冰可能不见得太有兴趣:
比方说我爱这个东西,我讨厌那个境界;大家要产生喜爱或厌恶,它的先决条件,就是
必须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也就不会有这一些喜乐与厌恶;所以说众生
乐著三界的先决条件,就是有了「我」的想法与见解。因此想要解脱于三界,首先的条
件就是必须要『断我见』。我们做一个比方:如果一念无明是一棵树,则『我见』就是
它的根;而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就是它的树干、枝条与叶片;如果我见不断,
则三界爱就不可能断除,因为树根还在,未来「春风吹又生」,三界爱仍然会继续生长
出来,不是真的消失了。
众生如果断了『我见』,就成就了『声闻初果』(也就是须陀洹果),初果的人,他不
会再以三界当中的任何一个法,当作是真实的我而存在,所以不久之后连带著「疑见、
戒禁取见」也会一并的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三个加起来就叫作三缚结。也就
是说证得初果的人断了三缚结,就是断了一念无明的第一个部分──见一处住地,所以
还剩下『欲界爱、色界爱与无色界爱』的烦恼,因此证得初果的下一步,就是要断除『
欲界爱』。
...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在质量的生活——Maha Boowa
阿姜摩訶布瓦(Maha Boowa)
林崇安译
1. 训练自心的第一步,我们要选一个「法的主题」作为控制与照顾这颗心的方法。否
则,心会由于旧习而到处乱跑,跑到我们不断扰动与分心之处,而产生痛苦与不满。
2.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被教导要禅修于随念佛、法、僧,要正念于呼吸,或将「佛陀」
二字配合呼吸:吸气时想着「佛」,呼气时想着「陀」。此中,那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个
性就作为自己禅修的主题。
3. 专注于这些事情时,你要让心中只有觉性。例如,当你集中于入出息时,要使自己
觉知到每次呼吸的进入以及每次呼吸的出去,要一直觉知到禅修结束。你可以集中呼吸
的感觉对你的觉知最明显的任何一点。任何呼吸的感觉最明显的一点,例如鼻端,就是
你要集中与正念的一点。当气息入与出时,你都要能很确定。如果你想要,你也可以配
合「佛陀」二字,在入息时想着「佛」,出息时想着「陀」。将你的注意力全摆在呼吸
上。你不要想这主题以外的其它事,当下此刻只专注于呼吸。
4. 以这方式,当正念逐渐稳定而持续,心就不会跑到有害的习性念头上,它会变得愈
来愈安静。同时,原先粗的呼吸会逐渐变得愈来愈细。它甚至会细到从你的觉知中消失
。这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科学与理性的宗教
一、楔子
宗教信仰与学术研究的差别,在于宗教信仰只是纯然的相信而没有科学的证据与证
明,甚至是违反事实;例如《旧约全书》的〈创世纪〉对宇宙在六天内创造的描述,就
是一件违反事实的说法。学术研究是以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立论,并可以经
得起反对者的客观验证,重复检验;例如唐代玄奘大师著作《八识规矩颂》将生命可解
剖为八个识的事实清楚呈现于世界,直至今日仍可客观的验证其真实性。从这样的角度
来看,学术研究者若没有科学的论述,那么虽有学术身分,则其论述也只是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者若有科学论述,那么虽具宗教身分,则其论述亦可以有学术的贡献。
二、何谓实证佛教
「要认识真正的佛教,只有实证的方法与确实履践,别无他途,而这种方法是人类认
识涅槃、认识实相的基础。譬如如何认识杯子中水的滋味与温度呢?再多的语言、文字
与说明,都没有办法清楚完整地指称杯子中的水味或温度;只有亲自喝了杯中的水,才
能够说明那杯水的滋味,才能知道要采用什么属性可以客观的描述那杯水的味道或温度
。」
「实证方法」,将佛学研究从以往以文字训诂为主的方法,提升成为具有客观实证方法
的一门科学,扫除宗教迷信的色彩...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对南传和大乘的态度
哇,搜索了一下初果,WIKI里的解释,是您说的初果吗?
得到須陀洹果:
斷三結,即身見、疑、戒禁取三種煩惱。
1,斷疑:即斷除了對佛、法、僧、戒律等的一切疑慮,對佛、法、僧等有了堅固不變
的信心,不再懷疑,也就是“淨信”即四不壞信。
2,斷戒取見:入流聖者見證了苦集滅道與涅盤的過程,能分辨有益與無益的行為,不
再迷信於無益的宗教儀式、禁忌、戒條等。
3,斷我見:在見解上,不再認為五陰為永恆不變的“我”、“真我”、“實我”。
不墮法(avinipata-dhamma),確立戒行,不犯惡事,不會得惡果報,墮於地獄、餓鬼
、畜生等三惡道。
正定聚( sammatta-niyata),又叫正性決定、決定正向於正覺,成為須陀洹之後,再
也不會轉為凡夫,必定到達最高的覺悟。
證須陀洹果者,永不墮三惡道,然而尚須於人、天中往返投生,而至二果斯陀含薄貪嗔
、三果阿那含梵行立,四果阿羅漢不受後有,無生死之條件而永脫輪迴。

师。
Y**u
发帖数: 546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我对南传和大乘的态度
☆─────────────────────────────────────☆
runsun (runsun) 于 (Fri Jul 8 16:07:1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09517-4-1.html
岭云关雪:
大乘你看不上眼,南传你也瞧不上。跟善观一样,自己拉虎皮作大旗当山大王那是你们
的自由。我学某派那也是我的自由
------------------------------------
如觉:
你又错了,我一向很尊重南传,并且对其他人从来都是推荐应该跟随南传系统学习佛法
,而从来不推荐,也反对跟随我这样的人学习。
我确实不认可南传的某些观点,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南传的尊重,我甚至经常站出来
捍卫南传,这里很多人也应该知道。
当然,我绝对不是南传的,我只是我。
至于大乘,我尊重龙树甚至世亲,认为他们是佛教的思想家,但是,我极度鄙视伪经以
及那些愚痴迷信,喜欢圆融的大乘人。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6

对,我原来是说我用很多盗版软件啊,我没觉得这是什么问题,也不符盗戒。
如果没有盗版佛教电子书,我佛法教义理解未必会现在这样。
初果的圣戒成就是指对佛陀的戒律有坚定的信心持守,并不会犯四波罗夷戒
我在不少南传大德的书里看到初果会犯小小戒(比如焦谛卡尊者都有说)。但是不会犯
四波罗夷戒。因为初果因为有相对重的贪嗔,则在失念的时候,就有犯戒的可能。
你可有记得,佛陀当时说小小戒可舍,一些阿罗汉提出除四波罗夷戒之外,其他都是小
小戒。这些阿罗汉错误了?
落入戒律的死板僵化,也可能是戒禁取的一种表现形式。
W*********E
发帖数: 197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行与生天
修行与生天
游宗明
世界上的宗教,无非是想死后能生天,佛教也不例外,但佛教并不认為生天是究竟的,
或生天是永生的。这就奇怪了,生天不是唯一而最后的目的,最高的圆满境界吗? 佛说
:不是。那麼佛教所说的修行是什麼? 目的又是什麼? 所有的宗教都是以修养自己,做
好人好事利益他人,最后生到天上去,这样就结速了。以后呢? 以后就是在天上快乐过
日子。涵养自己,行善布施,佛教也这样讲,但这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
佛所说的修行是指三乘菩提,所说若只是人天乘,那是善法,但还谈不上佛教的修行,
因為没有三乘菩提的内容,所以不是佛法上所说的修行。
有一次,漫游到一处小深山,地处幽静,盖一座美丽寺庙,有位居士在树下用电脑阅读
大藏经。问我修何法门的?我说三乘菩提。他惊讶地说从没听过三乘菩提,那是什麼东
西?我说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佛菩提。内容他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有人三者同
时修学,我又不是剃光头穿僧衣的学声闻干什麼?我说三乘其实就是一佛乘,当然都要
学。他问我到处跑在干什麼?我说保护您在这裡好好念佛修行呀。他说这裡是念佛道场
,也不招惹他人,何需你来护卫? 我说您都不知道,人家批评大乘非佛说,就是在...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印顺法师对中论的诠释,
其他人的注释, 看的也是大同小异
-----------------------------
观六情品第三
世间,不但指山河大地;反而主要的是指有情的自体。阿含经中有人问佛:什么是
世间,佛就拿『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答复他。不断变化中(世间)的现实生命
,由过去的业力所感;感得的,佛说是五蕴六处六界。这蕴处界的和合是有情的自体。
有了有情的自体,就有来去的活动。所以外人建立实有的六情,目的还是成立来去,来
去成立了,一切也自然成立。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情是情识,这是
因为六根与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同时,六根和合是有情的自体。眼等五根取
外境;意根取内境,他就是情,能遍取五根。五根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五根所知的
,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六根中意根是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蕴处界,这是一般的次第,但古时却每每是六处为先,阿含经中的六处诵,就是专谈这
六处中心的世间集灭的。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 [P103] ,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
,引发心理的活动──六识。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有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
有等...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印顺法师对中论的诠释,
其他人的注释, 看的也是大同小异
-----------------------------
观六情品第三
世间,不但指山河大地;反而主要的是指有情的自体。阿含经中有人问佛:什么是
世间,佛就拿『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答复他。不断变化中(世间)的现实生命
,由过去的业力所感;感得的,佛说是五蕴六处六界。这蕴处界的和合是有情的自体。
有了有情的自体,就有来去的活动。所以外人建立实有的六情,目的还是成立来去,来
去成立了,一切也自然成立。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情是情识,这是
因为六根与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同时,六根和合是有情的自体。眼等五根取
外境;意根取内境,他就是情,能遍取五根。五根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五根所知的
,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六根中意根是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蕴处界,这是一般的次第,但古时却每每是六处为先,阿含经中的六处诵,就是专谈这
六处中心的世间集灭的。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 [P103] ,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
,引发心理的活动──六识。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有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
有等...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0

首先,佛教的初果,只是破除了三结,我见,戒禁取(执着一些错误的形式),和疑结,
而并不是断除贪和嗔。初果还有相对比较重的贪和嗔,还要轮回七世左右才能解脱。
到二果才贪和嗔比较薄,三果才破除对欲界的贪,四果才彻底断除贪嗔痴。这都是有明
显次第的。
对于佛教来说,破除我见和断疑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导向涅槃
没有这个,所谓的没有贪和嗔,根本就没有意义。很多人,看起来也很少贪和嗔,性格柔
和,一些外道和宗教的祖师,看起来非常慈悲。可是这些人,还是“瞎眼”的人,他们连
方向都还没有找到,哪怕再强的禅定和所谓的感觉没有贪和嗔,都没有实质意义。
经典里面曾经描述某个是初果的在家人,他老婆抱怨这个初果性欲太强,而不像圣者,
但实际上,他还是初果。那强烈的性欲,只是他的很重的习性,在未来,他一定会逐渐
克服。他哪怕有某些习性上的缺点,但是凡夫无法有和他一样对佛法强烈的信心,以及
彻底性破除我见。(我没暗示我性欲强,我这方面不算强,但我能理解这种状况)
初果是在大浪狂涛中已经知道岛屿在何处,岸上在何处的人。而凡夫,是大浪中随意被
摆布的人,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以为知道方向,却往往是相...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1
谈到修行,你真正唯一需要的是由诚实与正直开始,无须大费周章。你可能未研究过三
藏,但还是认得出贪、嗔、痴,不是吗?你从哪里学习这些事?必须读三藏或阿毗达磨
才会知道贪、嗔、痴吗?那些事早就存在你的心里,无须去书里找寻它们,佛法就是为
了探索与断除这些事。
让觉知从你的心中自然散发出来,你就会正确地修行。若你想看火车,就去中央车站,
无须沿着北线、南线、东线与西线游遍全程,去看所有的火车。若你想看每辆火车,那
最好在大中央车站等。那是一切火车的终点站。
有些人对我说:「我很想修行,但不知如何做。我不适合研究经典,我老了,记不住东
西。」只要看这里,就在「中央车站」,贪、嗔、痴都在这里生起。只要坐在这里,就
会看见一切生起,就在此修行,因为你就被困在这里。世俗法在此生起,「法」也在此
生起,任何地方都能修行佛法。
很早以前,我因不知如何修行,一直害怕自己修错了,故而四处行脚找寻老师。我经常
从一山到另一山,从这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直到停下来省察为止。现在,我了解我在做
什么。我过去一定很笨,因为当我四处行脚找地方禅修时,并不了解最好的地方就在我
的心里。
一切你想要的禅定,都在你的心里,所以...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12
二、宣说道之根本劝习正见
分三:(一)解脱道的根本 (二)大乘道的根本 (三)劝习正见
(一)解脱道的根本
【总之,我执为轮回之根、一切烦恼之源,其对治证悟人无我则为解脱道的根本。】
分四:1、我执是轮回之根 2、我执是烦恼之源 3、我执的对治是证悟人无我 4
、解脱道的根本
1、我执是轮回之根
所谓轮回,就是不断领受生死的现象,这种生死的轮转始终停不下来,就像水车旋转不
已、不得自在。对水车来说,是受动力的驱使无自在地旋转,同样,旷劫以来的生死轮
转也一定有它背后的动力。这个动力是什么?它的根子在哪里?
我们需要找到轮回的根本,才能从根断除。首先,轮回是受业的力量支配,或者说,是
由身口意造作的力量变现的,这就是缘起律,一有身体、语言、意念造作的势力,就会
在果上显现。为什么会有造作的运转?就是有烦恼的推动。心动了生起了烦恼,身口意
就会受驱使,而不自在地造作。
为什么心会动?就是对于自我有执著,认为有利于我、满我的意、对我好、让我荣耀,
就会贪;认为损害我、违背我、对我不好、让我难堪,就会嗔。像这样,造成内心贪嗔
波动的根源,就是认为有我的心——我执。
总之,轮回是受业力支配,业是...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龙树菩萨在印度、中国及西藏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热烈的宗教生命
,受到后人高度的赞扬,在过去的历史中,龙树的思想曾被热烈的讨论并遵循著。如今
的学佛者似乎已渐不与闻其宗风,尤其是其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中论』,一般人对之
,颇有误阂之感。古代的思想对于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时空的隔碍,不过『中论』对于
国人,几乎已被定型为「艰涩难解」,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近代西方学者以逻辑或
哲学之纯学术立场来研究『中论』,似乎透露出「不透过『中论』梵文原典的研究,不
足以探究其真义」之异样音声,于是『中论』被禁制在学术界的象牙塔中(笔者意指缺
乏宗教之实践性,并非贬斥学术),一般佛教徒似乎也仅能远眺「龙树之门墙,不得其
门而入」。笔者愿意从宗教的立场,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略为条述『中论』与阿含在
思想上的关涉,并提供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所扮演的心灵救济之道。
一、『中论』的复古精神(与阿含之关涉)--以离邪见为主
我们这个「无明隐覆」的世间,一切不和谐安乐及焦恼不安的根源,『杂阿含』五
四六经及『中阿含』「苦阴经」告诉我们,乃是「见诤」与「欲诤」。前者是见解、观
念及思惟方法上错谬的「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截断生死循环之流
缘觉菩提跟声闻菩提一样,都是从佛菩提道当中细分出来的解脱道,它们修学的方
向跟目标,都是要断除我见进而断除我执,然后证得解脱,出离三界生死。
那什么是我见?什么又是我执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认取三界的五阴或四
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的有情有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
行阴、识阴这五阴;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色身,所以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受阴、想阴、行
阴、识阴这四阴。“我见”就是去认取这三界当中的五阴或四阴之中,有一个常恒不坏
的我这样的见解。我执如果加以细分的话,又可分为我执跟我所执,我执就是执著前面
我见当中,所认取的那个常恒不坏的真实我,然后加以执著不舍,这个就是我执;我所
执如果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对我所有事物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我所执。但是我们如果
进一步的去加以细究的话,我见就是执取物质的色身为真实不坏的我,还有执取意识觉
知心为真实不坏的我!这样的见解,一般人当然在常识上或者说在经验上能够知道:物
质色身是不可能常恒不坏的,因为都是会坏的、会坏灭的!但是却会执著这意识觉知心
,是能够横贯三世,能够从过去生转生到今生来,今生舍报之后又会转生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走出虚拟世界 证悟法界实相
美国大片 “Matrix”译为《骇客任务》,《黑客帝国》,主要包括三部作品. 第一集于
1997上演.
故事是说,二十一世纪初,人工智能的技术有重大的突破,计算机能够自行学习
,代替人类做很多事,但是计算机却发展出自我意识,不愿再听命于人类。人类企图关
闭电源,结束计算机的自我意识,计算机却抢先一步宰制人类的命运,培植人类做为电
力的来源。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被放在一个个的电池槽里,全身插满了管线,计算
机建构一个称之为“母体”( Matrix )的庞大系统,产生虚拟实境的讯号,欺骗人类
的大脑,人類從小到大所經驗的各種感官知覺,全部都是「母體」發送腦波程式給大腦
所造成的假象。例如,吃一塊牛排,眼睛見到的肉質色澤、口中咀嚼的口感,都由電腦
所控制安排著。「母體」甚至還控制著時間觀念,它讓所有人都以為生活在廿二世紀的
時空下。 只有少数反抗军没有被计算机奴役,他们扮演骇客( Hakers ),不断侵入
母体,企图拯救被奴役的人们.
主角尼欧( Neo )被解放之后,离开电池槽,来到骇客的宇宙飞船。为了了
解什么叫做“母体”,他再度进入虚拟实境。在虚拟实境中,...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6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說之理論意涵
林志欽
真理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天台宗之立宗大師智顗(A.D.538-597)以其博聞強記,高超之思辨抉擇與綜攝能力[1],
統合當時傳至中國之諸大小乘佛教經典[2],構築成理論周備、層次井然之整體佛教思
想體系。智顗之思想分教、觀二門,即教相理論與觀行實踐兼備而並舉。其中又以圓教
、圓觀之提出最為殊勝。圓教思想由智顗之師慧思(A.D.515-577)所奠基,圓觀(一
心三觀)則源自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但二者詳細內容之闡述、演發以至周備者,則是
由智顗所完成。依智顗之說,圓教理論由「一念三千」說獲得具體之說明與論立;圓觀
法門則以「一心三觀」為修法之中心。由此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可以發現二者終歸於
「一心」,由一心(以至於一念、念念)而具足萬法、萬行,成為最圓極、究竟之教理
與觀法,本文乃稱之為「一心具足說」。無論是就教理或觀行兩方面來說,一心具足說
即是智顗思想理論最高處,亦即圓教、圓觀說之核心。本文之目的即在就此一念三千思
想所展現的一心具足義,闡釋其理論意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上論立,又何以證成。
貳、化法四教說
智顗綜攝佛陀之教[3...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对于一般人来说,死亡大都是个忌讳去碰触的问题,当然目前这种情况已经略有改变,
像是安排安宁病房或生前告别式等,这些都表示已经能够接受即将要面对死亡,所以提
早作安排,因此能够较无牵挂地离开世间。但是除了对这些生前的事务、情感等等,作
个圆满的了结以及处理死亡时候的痛苦之外,另外还有一个让许多人心有恐惧,而难以
坦然面对的问题,就是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亡之后就没有了吗?还是会到哪里去?世
间一切的人、事、物本来就都是因缘所生法,而因缘所生法最后的结果必定就是因缘灭
,所以生命既然有生,那么必定就会有死的一天。但是因为一般人心中有著无明以及贪
爱,所以大多难以面对有生必定有死的因果律真理,总是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有生而无
死;所以大多数的人,都难以坦然地面对死亡。
但是在佛法中,真正的修行人却大部分是不畏惧死亡的。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
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
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
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
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9

证初果要断三结,是大小乘共同承认的,和金刚经说法并无矛盾。
《中阿含》卷一〈水喻经〉云(大正1·424b)︰‘身见、戒取、疑三结已尽,得须陀
洹,不堕恶法。’
什么是三结: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大正27·237c)︰
“有三结,谓有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
什么是“结”: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大正27·237c)︰
“问何故名结。结是何义。答系缚义是结义。合苦义是结义。杂毒义是结义。”
“此中系缚义是结义者。谓结即是系。云何知然。如契经说。尊者执大藏。往尊者舍利子所。问言大德。为眼结色色结眼耶。乃至意法为问亦尔。舍利子言。眼不结色。色不结眼。此中欲贪,说名能结。乃至意法,亦复如是。”
注意这里解释的结的第一层意思,“眼不结色。色不结眼。此中欲贪,说名能结。乃至意法,亦复如是”。
和金刚经的说法完全是一致的。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a*****y
发帖数: 3318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五天[转载]
第五天开示
四圣谛:苦(苦谛),苦的原因(集谛),苦的寂灭(灭谛),根除苦的方法(道谛)
~缘起
五天过去了,你们还有五天可以用功,要善加利用剩下的这几天,对这修行方法有正确
的了解,努力用功。
你们已经从在限定范围内观察呼吸,进展到观察全身上下的感受。当一个人开始练习内
观,最初通常会有的多半都是粗重、坚硬、强烈的不愉悦感受,像是痛感、压力感等。
你们以前也都有过这些经验,但心的习性是对感受起反应,乐受则迎、苦受则拒,因此
总是激动不安。现在你们开始学着不起反应地观察,客观地观察感受,不把自己和这些
感受划上等号。
痛苦是有的,烦恼是有的,但悲哭啼泣无法帮人脱离苦海。我们要怎样解脱痛苦呢?我
们如何才能面对接受呢?
治病的医生,得要知道病人生的是什么病,病因又是什么。只要有原因,就有解脱之道
,就是去除这原因。只要除去病因,病就自然痊愈。因此要从根除病因着手。
首先我们得接受苦的事实。苦无所不在,这是普世皆然的事实。但当我们开始不起盲目
反应地观察,这就成为圣谛,因为任何这样依道而行的人,都将成为高贵贤圣的人。
当我们开始观察第一圣谛,也就是苦谛时,苦的原因很快就会清楚浮现,我们也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
许多人修学佛法的目的是想要求得解脱。但想要証得解脱,就必须先了解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係;而三界六道就是一切众生所生活之世界的面貌。
所以首先要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以及我们自己在法界裏面的
位置,才会知道应该要如何做,又应往什么方向前进。接着将会对照以下之
「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係表」来做说明:
这个图表显示了三界六道的境界,跟业以及解脱果相对应的关係;而这个
关係是靠背后的一个如来藏所支撑着。所以在看这个表时,千万不应忽略:
三界六道是世间的因果,实证解脱果是出世间的因果;可是不管是世间、出
世间的因果,背后都仰赖着如来藏的运作,才得以成立。
所谓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而一般所说的六道,就是地狱、
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天。而这个六道的范围只侷限在欲界裏面;若
只谈人天乘,一般只说到欲界。但若要谈解脱,则需把六道裏面的天扩大,
来详细看它的内容——除了天阿修罗、欲界天之外,还有所谓色界四禅天,
也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色界天。再往上还有所谓的无色界天,也
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我们说的解脱,就是要解脱于全部三界六道的轮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界有佛法弘传
将为大家解说:由于诸天常来人间宣说有如来藏以及如来常住的这样的深妙义理,
因此,促发了人间的众生因此得度的因缘可以提早成熟,所以最后身的释迦菩萨在兜率
天宫时,观察这个人间的修行者得度的因缘成熟的缘故,所以便来下生受生于人间示现
成佛,而为众生演说如来藏的种种妙法,以及宣说如来常住的境界,及如来藏中所含藏
的一切种智等种种妙义。所以说在 世尊示现于人间之前,外道也说有如来可证,难道
可以说因为外道同样说有如来可证,就可以证明说如来是外道法吗?或者说如来这个名
相是从外道法中传进来的吗?如果说这样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那么 世尊在示现于人
间之前,外道也常常弘扬阿罗汉法,并且他们也宣称证得了阿罗汉果,那是否也可以比
照说阿罗汉法本来就是外道法,并不是佛法呢?所以有智慧的佛子对于这个部分,这样
的说法,应当加以详细地分辨,以及针对其中的义理作出深入的探究之后,再来决定是
否信受这样的说法。
接下来我们说,世尊尚未在降生人间之前,前佛所传的佛法由诸天继续在天界弘
传,如果说人间的修行者,如果有良好的因缘,也可能从天主或是天神处听闻到前佛所
传的佛法,继听闻之后而能够继续于人间宣说。另外...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出家悟道为什么要吃素?

这次你的角度没有说服力,佛陀是从非因计因,非果计果说的。戒禁取结。
一位真正的初果圣人已经解开戒禁取结了,不会有这样的疑问。
Y**u
发帖数: 546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何谓解开”身见”结?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21:27:2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解开”身见”结?
初果要解开”身见”结,这就是”无我”了吗?
也就是,从此以后彻底”无我”吗?
请大家帮我厘清。
☆─────────────────────────────────────☆
fsbd190504 (flow) 于 (Fri Sep 28 21:47:45 2012, 美东) 提到:
什麼是有身見?
誤將所見的五蘊身、心現象,理解為[恆常、自在的]「我」(atta),這種錯誤的見解
,就是“sakkāya-diṭṭhi",即「有身見」。此巴利語彙是由“sa-"、
“kāya"、“diṭṭhi"三者複合而成。接頭詞“sa-",有「可見的」、
「存在的」之義涵;“kāya"意指「聚集」、「蘊」、「身」;“diṭṭ
hi",則是指「邪見」、「錯誤的見解」。當“sa-"與“kāya"結合構成“sakk...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如何知道自己的修行次第
来源:http://www.fjdh.com/fjask/2011/09/174238176036.html
作者:玛欣德尊者
问:如果自己感到自己的贪爱、瞋恚与痴迷都消灭了,那他是否可以宣称自己是阿罗汉
?或者如何自行验证?
答:我们必须了解烦恼有三个层次,即: 潜伏性的烦恼:潜藏在名色相续流当中,没
有在心中显现出来的烦恼。 困扰性的烦恼:浮现在心中、造成困扰的烦恼。 违犯性的
烦恼:促使人造作不善的身业或语业的烦恼。 阿罗汉必须完全灭除这三层次的烦恼。
就凡夫而言,当心中没有烦恼生起时,他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烦恼都消灭了。然而,那种
境界可能只是因为困扰性的烦恼与违犯性的烦恼暂时被强有力的观智或禅那降伏而已,
实际上未证得圣道智,还有潜伏性的烦恼存在。只要还有潜伏性的烦恼存在,遇到诱发
的因缘时,困扰性的烦恼与违犯性的烦恼可能再度生起。 大龙大长老就是一个很有名
的例子:他是法施阿罗汉的老师,已经修行止禅与观禅超过六十年以上,然而他还是一
个凡夫。虽然他还是一个凡夫,但是由于强而有力的止观禅修力量,所以在长达六十年
的时间里他的心中都没有烦恼生起,而且他持戒非常清净、严谨。由于这些缘...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6
文章所反覆说明的意识觉知心, 就是我见. 如有人能知其法义而不去认為是在批判别人
, 则属大幸.
这篇文章, 能相应的行者就应该能明白什麼是声闻初果所断的三缚结, 当今之世,学佛
者首要之务,在於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若实相智慧;若欲取
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缚结為急切之务;若断三缚结者,即使是最钝根、
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当以断除三缚结為首
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禪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者,首结即是我见;
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之即断,对於眾生是
否真可实证初果,对於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而无怀疑;疑见若断
,戒禁取见随后次断,令人流转生死的三种繫缚便告断除,即成声闻初果人也。
佛门修行者是否已证初果?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已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為判.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
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
阿那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
许多人修学佛法的目的是想要求得解脱。但想要証得解脱,就必须先了解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係;而三界六道就是一切众生所生活之世界的面貌。
所以首先要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什麽样子,以及我们自己在法界裏面的
位置,才会知道应该要如何做,又应往什麽方向前进。
三界六道的境界,跟业以及解脱果相对应的关係是靠背后的一个如来藏所
支撑着。所以千万不应忽略:三界六道是世间的因果,实证解脱果是出世间
的因果;可是不管是世间、出世间的因果,背后都仰赖着如来藏的运作,才
得以成立。
所谓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而一般所说的六道,就是地狱、
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天。而这个六道的范围只侷限在欲界裏面;若
只谈人天乘,一般只说到欲界。但若要谈解脱,则需把六道裏面的天扩大,
来详细看它的内容——除了天阿修罗、欲界天之外,还有所谓色界四禅天,
也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色界天。再往上还有所谓的无色界天,也
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我们说的解脱,就是要解脱于全部三界六道的轮迴生死。了解三界六道与
业是如何相应的之后,便可以知道:做了什麽样事情,就会跟哪个业道相应
,而出生到那...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8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安忍波羅蜜-----黄国达老师 (zt)
安忍波羅蜜-----黄国达老师
在無常的世間中,可說是苦多而樂少,佛陀說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法,無非是要幫助眾生
究竟地離苦得樂。
苦可分為三苦:苦苦、壞苦、行苦,或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眾生面對這些苦,大多以世間的方法,消除引發
苦的外在因素,例如肚子餓了找東西吃,生病了看醫生、打針、吃藥,想結婚就交異性
朋友,想要房子、車子或生活享樂就設法多賺來達成願望……,如果一一如願,自然不
覺得苦,但是遇到阻礙的時候,就會氣憤、不滿、甚至攻擊阻礙他的人和東西,或是退
縮、逃避、自怨自艾、傷心難過,這就是苦!
有些人,則會找理由自我安慰,告訴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或是「天
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失敗為成功之母」,這些都還算是比較理智的反
應,而有些人則無奈地認命,心想「命運天注定,半點不由人」,顯得有些悲觀。
面對挫折和痛苦,佛法又是如何對待呢?大致說,對於非心理因素的問題,如同世
間法的正常行為方式,要「行所當行」,適當採取行動去處理它;而對於心理因素的問
題,則要以智慧來觀照,看清無常、無我的真相,沒有永遠的苦,也沒有...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9
个人感觉 : 所以說初果斷 身見,疑見, 戒禁取見.
疑見難斷啊,因為對法不貝足了知,沒有信心.
不只是初果,慧脫聖者於一切智所含十智中,已證九智;第九智名為盡智,依此盡智故
,捨壽後能取中般涅槃,故名阿羅漢;然於捨壽前,不自知可依此智於捨壽後取滅,故
須由佛印證為阿羅漢.
所以難啊,末法時代.
n**********a
发帖数: 438
30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0.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1.pdf
丁二、各見之法相:
我與我所常與斷,無有下劣視為勝,
非因非道視因道,此等即是五種見。
五種見就是指對我與我所執著、對常與斷執著、認為無有前世後世、將下劣視
為殊勝、將非因非道視為因與道。
五種見的本體應如何區分呢?壞聚見就是將自相續剎那生滅之五蘊執著為我,
這是狹義來講;從廣義來講,將一切萬法剎那生滅之形象執為我與我所,即稱為壞聚見
。壞聚見也稱為薩迦耶見,《自釋》中說:“壞故名薩,聚謂迦耶,即是無常和合蘊義
。……此薩迦耶即五取蘊,為遮常一想故立此名。”邊執見,即認為五蘊就是我,並將
其執為常有或斷滅,如...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贪嗔痴到底是什么?

(我说的不一定对)
贪,对于”乐受”,喜欢,还要,还要,的一种情绪。
嗔,对于”苦受”,拒斥,不要,不要,的一种情绪。
痴,是不明白什么是贪嗔,及它们何时发生了,如何发生。基本上就是”无明”。
贪嗔,基本上就是,爱取有。
从观察上看,先有贪,贪不到才有嗔。嗔后发生。(请自行观察)
所以贪还是主要的。
从缘起法解释,贪嗔的来源(集)是”受”,
为何从缘起法解释?
因为他们原始说法本来就是从缘起法而来,
也从缘起法上修行(包含观察、去除之)。
观察自己对身体的贪爱发生,生,一种执着身体是”我”的情况发生,
然后就随身体变化(老病死),欲令如是,欲令不如是,不可得,而忧悲恼苦。
欲望(“想”中有”想要什么”)很正常,并不可怕。(请自行观察)
但是被”我”所污染的欲望,就可怕,叫贪、贪欲、贪爱。
再更深入观察,贪爱哪里来?
是先有”受”,才会开始有贪爱。
对于身体某种”乐受”,喜欢,还要,还要。爱取有。
没有”乐受”、“苦受”,不会有贪嗔。(请自行观察)
”乐受”、“苦受”从哪里来? 从”触”而来,
触是触,受是受。 “触”之后不见得有”受”(苦受乐受)
”触”从哪里来, 来自“行(身...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咒语非佛说
咒语非佛说
作者:释从信
(摘自《我从迷信出走》一书)
不论是从「阿含经」或「律部」里,皆处处可见佛陀明白地诃斥咒语,由此可知佛从未
教授他的学生持咒!
事实上,如果以佛陀的教义去检验,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咒语根本与「苦」、「集」、「
灭」、「道」的思惟背道而驰,是「戒禁取」,是「邪见」。
现今大乘经典里处处宣扬咒语的功德,密宗更将持咒视为基本修持方法。面对如此矛盾
现象,令人无所适从,这时更需要理性及冷静的思考,如果我们相信佛陀是宇宙中的实
语者,是谛语者,是不妄语者,那么佛陀说话便不可能自相矛盾,或自打嘴巴,对同一
件事情于甲处说A,于乙处却说非A,犯下如此严重的谬误。
经典的流传及演绎过程中或有可能失真,更有可能是后人或外道恶意灭佛而伪造,但戒
律的规定却不容有太大的出入。许多法友对于佛陀是否教诵咒语一事仍心存疑惑,因相
关资料繁多,仅就「北传阿含经」、「比丘与比丘尼戒律」中节录选译例示部分证据于
下,供诸位有智法友们自行斟酌,本单元绝不强迫各位相信「咒语非佛所说」,只是事
证既已明确,就留待各位看倌们自由心证。
不论是害人的邪恶咒语,或有利众生的善咒,管他是大悲咒、或楞严咒、或什么
a*******g
发帖数: 867
33
http://sss2002.51.net/books/mxd-pali-intro.html
入流:又作至流,四种圣果中的初果,为巴利语sotàpanna的直译。sota,意为流,河
流;àpanna,意为已进入,已到达。入流即已进入圣道之流,必定流向般涅槃。
《增支部·第十集》注中说:“入流者,为已进入圣道之流。”(sotàpannà'ti
ariyamaggasotam
àpannà.) (A.A.10.64)
以上是就圣果位而言的。若就圣道位而言,巴利语则为sotàpatti。sota (流) + à
patti(进入,到达),中文也译作入流。在圣典中也常作sotàpattiphala-
sacchikiriyàya patipanna, 直译作“为现证入流果的已行道者”或“正进入证悟入
流果者”。
入流圣道能断除最粗的三种结:
①、执着实有我、我所、灵魂、大我、至上我存在的“有身见”(sakkàya ditthi,又
作身见,我见,邪见,萨迦耶见);
②、执着相信修持苦行、祭祀、仪式等能够导向解脱的“戒禁取”(silabbattaparàm
àsa);
③、对佛法僧、戒定慧、
r**m
发帖数: 1825
34
实践,
佛法是强调自己去实践的,
初果阿罗汉才断疑结
疑结:对三宝,戒律,过去未来的因果,以及对十二因缘产生怀疑,证初果者无此烦恼
。根据经典上说:初果圣者得到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信;戒不坏
信。学佛者在修学的过程中,如果对佛、法、僧,以及戒律还会有怀疑,既是说他还没
证悟到初果;
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三结。
从佛陀自身的修行经历也看出,他跟随外道学修禅定最高的“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
非想处定”,都获得成就,但他自己知道还有烦恼,说明外道的法非究竟
r****n
发帖数: 825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is
这些是评价初果的?有很多错误。
初果是破三结,即三种束缚性的障碍,第一个是破我见,即完全认识到身心之内之外并
不存在主宰恒常独立的精神性存在。第二个是破疑,即不再怀疑佛法僧以及戒,拥有了
清净的信心。第三个是戒禁取,即错误的一些修行方式,比如苦行等。
初果还是有很多贪和嗔的,只是破除了上面的三个关键障碍,由于树立了正见,不再怀
疑佛法,坚定的导向涅槃,所以必定解脱,也因此是圣者。他们最多七世就彻底解脱了。
看人,不要只看表面。要犀利,要深入。
称他们为垃圾,我不觉得过分。在我眼里,这些人不过是有个人的外表而已,实际和猪
狗之类的,差不太多,甚至还不如。
我看人的眼光,自认为很准。
r****n
发帖数: 825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is
这些是评价初果的?有很多错误。
初果是破三结,即三种束缚性的障碍,第一个是破我见,即完全认识到身心之内之外并
不存在主宰恒常独立的精神性存在。第二个是破疑,即不再怀疑佛法僧以及戒,拥有了
清净的信心。第三个是戒禁取,即错误的一些修行方式,比如苦行等。
初果还是有很多贪和嗔的,只是破除了上面的三个关键障碍,由于树立了正见,不再怀
疑佛法,坚定的导向涅槃,所以必定解脱,也因此是圣者。他们最多七世就彻底解脱了。
看人,不要只看表面。要犀利,要深入。
称他们为垃圾,我不觉得过分。在我眼里,这些人不过是有个人的外表而已,实际和猪
狗之类的,差不太多,甚至还不如。
我看人的眼光,自认为很准。
G**W
发帖数: 186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我执
断我见,断我执,这两个题目对佛法从学弟子来说太太太重要了.
能否成就声闻四果,就看能不能确实断了我见与我执.
我见与我执其实是一体两面, 我执其实就是更深层的我见,
在主文中己经明确的指出.
正确的断我见,我执, 就是佛法解脱道中不共外道的解脱慧
正确的次地应从断我见开始, 断我见是"见断",也就是把不正
确的认知确实断除. 能确断我见(身见),接着就能断除三结中
的疑戒与戒禁取见, 而能断三结的人就是声闻四果中的初果人,
-须陀洹.
断我见并不困难, 佛弟子中所有断不了我见证不了初果-须陀洹的人, 最主要原因大约
有两种 :
1. 不明白初果断我见中,所断的我見内容.
2. 没兴趣
l*****g
发帖数: 231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界愛

你摘的讲的都挺好。谢谢。
我最喜欢听的是个人的体悟。 :)
噢。这个自我的存在,真是牢固阿。
我看完了,不觉得烦闷。佛法很多东西都很精细。
我理论非常弱,谢谢你讲解。
破‘我见’不容易啊。破色身。。。破识阴,破意识届,步步向上才行啊。
我最近对‘欲爱’有了一定的体会了解。觉察到了自己的许多欲望。没完没了。现在坐
中尽量不去理会。对于‘有爱’,‘色爱’体会还不是很深。
‘身见’我比较清楚了。
‘疑见’和‘戒禁取见’还不懂, 请讲一讲。
噢。我这个有所体会。很多时候都发现自己落入‘意识’,取其为我,而不觉。
其实也不能怪人有我见,你说‘能思能觉’不是自我,又是啥呢?
嗯。‘我见’破了,‘我所’也就相应不立了。
?』
哦。‘我见’和‘我埶’不是一回事?我见没了,咋还有我埶呢?
这个目标好。赞一个。
我觉得是此梦不愿醒,无论好与恶。
P******A
发帖数: 12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解开”身见”结?
慧见烦恼诸过患 皆从萨迦耶见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 故瑜伽师先破我
这一偈颂讲了欲求解脱者首先应当破我的原因。由于一切烦恼与过患的根本,是萨迦耶
见,所以要远离烦恼和过患,则必须要破萨迦耶见,而“我”又是萨迦耶见的所境,因
此要破萨迦耶见,首先应当要破我。
什么是萨迦耶见呢?萨迦耶见是一种妄计我与我所为行相的染污慧。
什么是烦恼与过患呢?烦恼就是贪嗔痴等,过患生老病死等。
三界所摄的这一切烦恼与过患都是从“萨迦耶见这一根子”上所引生的,这也是通过瑜
伽师的智慧所见而如实抉择的。
佛经中说:“萨迦耶见为根本,萨迦耶见为因,萨迦耶见为集。”乃至在没有破除萨迦
耶见之间,以萨迦耶见就能够生起种种的烦恼和业,由业就会招感生老病死等种种的痛
苦,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以萨迦耶见为因,以萨迦耶见为集而产生的。
为什么说萨迦耶见是烦恼的根本呢?因为由萨迦耶见执著五蕴是我之后,就会分判自他
的差别,这样有自他的分别之后,对于适合自己的方面起贪著心,对于违逆自己的他品
起嗔恚心,缘我而起高举心,这就是贪、嗔、慢;执著我是恒常或是断灭,这就是边见
;对于我见等恶见执著为第一殊胜,这就是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更深重的自我贪爱执著
密宗凡夫祖师所说的观想法,其实是把意识心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法尘境界,当成是
真实成就的境界,譬如观想是佛就是已经成佛了;事实上,却是经由观想增长了对于自
我的贪爱执著,堕入了我见具足存在的外道见中却不自知,所以学习密宗观想法的人,
只会增长对于自我的贪爱执著而不断地受生死轮回的大苦,不仅连我见都无法断除,更
无论究竟解脱的成佛了。
宗喀巴说菩提心的生起,另外有一种“自他互换”的方法,这是利根人才可以修习
的法门,譬如《广论》页225说:
思惟自他能换胜利及不换过患者。入行论云:“若有欲速疾,救护自及他,彼应自
他换,密胜应受行。”又云:“尽世所有乐,悉从利他生,尽世所有苦,皆从自利起。
此何须繁说,凡愚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观此二差别。若不能真换,自乐及他苦,非仅
不成佛,生死亦无乐。”谓当思惟,唯自爱执,乃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则是一
切圆满之本。(《菩提道次第广论》卷9)
宗喀巴在《广论》中说假藏传佛教的学人,应当从《入行论》的偈颂中,思惟自乐
与他苦,观想互换的殊胜利益,以及彼此不互换的过患。
《入行论》中是这么说的:如果有人想要快速救护自己及他人,就应该观想自乐与
他苦...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21
41
声闻果与佛果
一般学佛的行人,从努力修行,至因缘成熟时,就可觉悟证果。
在佛教的证
悟中,可分为小乘的果位与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
萨的果位称
为“地”,菩萨十个果位称为十地,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完成的
证悟果位,
称为佛果。
一、声闻四果:
小乘又称为声闻乘,既是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他们之所以被称
为小乘人,
是因为他们心量小,只求自己解脱。佛教的主要目标,是要“上求佛
道,下化众
生”,既是除了自己修行解脱证果外,还要引导其他众生解脱生死轮
回,走上涅
盘之道。根据《俱舍论》中说:在小乘的声闻四果中,修行者因为根
器与因缘的
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则六十劫方可觉悟证阿罗汉果,证悟的果位有
:初果须陀
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㈠、初果:
梵文称为须陀洹果,译为预流果,即初见真理,得入圣者之流。
依论师说:
“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
惑,对佛法
有绝对的信心。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
-三结。所
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断三结既是断
除此三种烦
恼。
①、我见结:执著五蕴身
p****y
发帖数: 23737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声闻果与佛果
http://www.bailinsi.net/05wsbl/04wcl/01fxjc/011swgyfg.htm
声闻果与佛果
广超法师
声闻果与佛果
一般学佛的行人,从努力修行,至因缘成熟时,就可觉悟证果。在佛教的证
悟中,可分为小乘的果位与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萨的果位称
为“地”,菩萨十个果位称为十地,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完成的证悟果位,
称为佛果。
一、声闻四果:
小乘又称为声闻乘,既是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小乘人,
是因为他们心量小,只求自己解脱。佛教的主要目标,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
生”,既是除了自己修行解脱证果外,还要引导其他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走上涅
盘之道。根据《俱舍论》中说:在小乘的声闻四果中,修行者因为根器与因缘的
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则六十劫方可觉悟证阿罗汉果,证悟的果位有:初果须陀
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㈠、初果:
梵文称为须陀洹果,译为预流果,即初见真理,得入圣者之流。依论师说:
“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惑,对佛法
有绝对的信心。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
r******2
发帖数: 102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咒语非佛说zt
咒语非佛说 文章来源:給孤獨園林
不论是从「阿含经」或「律部」里,皆处处可见佛陀明白地诃斥咒语,由此可知佛
从未教授他的学生持咒!
事实上,如果以佛陀的教义去检验,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咒语根本与「苦」、「集」
、「灭」、「道」的思惟背道而驰,是「戒禁取」,是「邪见」。
现今大乘经典里处处宣扬咒语的功德,密宗更将持咒视为基本修持方法。面对如此
矛盾现象,令人无所适从,这时更需要理性及冷静的思考,如果我们相信佛陀是宇宙中
的实语者,是谛语者,是不妄语者,那么佛陀说话便不可能自相矛盾,或自打嘴巴,对
同一件事情于甲处说A,于乙处却说非A,犯下如此严重的谬误。
经典的流传及演绎过程中或有可能失真,更有可能是后人或外道恶意灭佛而伪造,
但戒律的规定却不容有太大的出入。许多法友对于佛陀是否教诵咒语一事仍心存疑惑,
因相关资料繁多,仅就「北传阿含经」、「比丘与比丘尼戒律」中节录选译例示部分证
据于下,供诸位有智法友们自行斟酌,本单元绝不强迫各位相信「咒语非佛所说」,只
是事证既已明确,就留待各位看倌们自由心证。
咒语非佛说(一)
W****i
发帖数: 56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咒语非佛说zt

是他自己贴过的:
发信人: runsun02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咒语非佛说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9 13:06:39 2009, 北京)
咒语非佛说 文章来源:给孤独园林
不论是从「阿含经」或「律部」里,皆处处可见佛陀明白地诃斥咒语,由此可知佛
从未教授他的学生持咒!
事实上,如果以佛陀的教义去检验,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咒语根本与「苦」、「集」
、「灭」、「道」的思惟背道而驰,是「戒禁取」,是「邪见」。
现今大乘经典里处处宣扬咒语的功德,密宗更将持咒视为基本修持方法。面对如此
矛盾现象,令人无所适从,这时更需要理性及冷静的思考,如果我们相信佛陀是宇宙中
的实语者,是谛语者,是不妄语者,那么佛陀说话便不可能自相矛盾,或自打嘴巴,对
同一件事情于甲处说A,于乙处却说非A,犯下如此严重的谬误。
经典的流传及演绎过程中或有可能失真,更有可能是后人或外道恶意灭佛而伪造,
但戒律的规定却不容有太大的出入。许多法友对于佛陀是否教诵咒语一事仍心存疑惑,
因相关资料繁多,仅就「北传阿含经」、「比丘与比丘尼
S**U
发帖数: 702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美东有没有南传师傅?
随佛比丘说:
*「初果断无明」
*「阿罗汉都是先由慧解脱」
*「观无常,无我是圣人的证量,不是凡夫修行方法。」
* 关于「初果断无明」问题
「阿罗汉断无明」是南北共传,而随佛比丘主张「初果断无明」(相应菩提道次第 p.
192-193),认为后代修改古来传诵,来回答杂阿含经说「二果贪嗔痴薄」与他主张「
初果断无明」的矛盾。略评如下∶
杂阿含经说「初果断身见,戒禁取,疑」,「阿罗汉断贪痴」。
三果断欲界贪,欲界嗔,断故不复还生欲界,称不还果。
阿罗汉所断贪嗔就是欲界以上的贪嗔∶色贪,无色贪
阿罗汉所断痴即一部分无明。所以「断贪嗔痴」专属阿罗汉。
所以杂阿含经说「初果断身见」而不说「初果断无明」;「身见」是「无明」一部分。
杂阿含七一0经
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
是故比丘离贪欲者 ,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
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杂阿含四二经
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处善,三种观义 ,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
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r****n
发帖数: 8253
46

人。
呵呵,你覺得成就了是啥?是滿天飛嗎?是腳不沾地嗎?
而且初果還有大量貪和嗔,二果貪嗔比較薄,三果則徹底滅除慾界的貪和嗔,而四果才
滅除掉舉和我慢。
一個初果的成就者貪,嗔,掉舉,我慢等都還有,不過和凡夫不同的是,初果已經徹底
破除我見,徹底破除疑結,以及戒禁取,最多七世就徹底解脫了。
初果的熄滅輪回已經變成必然性,也永遠不會墮惡道了。
而凡夫的輪回,還是永無止盡的,並且以後世墮惡道的機會太多太多。
r****r
发帖数: 75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咒》快速记忆版!
http://www.charity.idv.tw/i/i.htm
咒语非佛说
不论是从「阿含经」或「律部」里,皆处处可见佛陀明白地诃斥咒语,由此可知佛从未
教授他的学生持咒!
事实上,如果以佛陀的教义去检验,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咒语根本与「苦」、「集」、「
灭」、「道」的思惟背道而驰,是「戒禁取」,是「邪见」。
现今大乘经典里处处宣扬咒语的功德,密宗更将持咒视为基本修持方法。面对如此
矛盾现象,令人无所适从,这时更需要理性及冷静的思考,如果我们相信佛陀是宇 宙
中的实语者,是谛语者,是不妄语者,那么佛陀说话便不可能自相矛盾,或自打嘴巴,
对同一件事情于甲处说A,于乙处却说非A,犯下如此严重的谬误。
经典的流传及演绎过程中或有可能失真,更有可能是后人或外道恶意灭佛而伪造,
但戒律的规定却不容有太大的出入。许多法友对于佛陀是否教诵咒语一事仍心存疑 惑
,因相关资料繁多,仅就「北传阿含经」、「比丘与比丘尼戒律」中节录选译例示部分
证据于下,供诸位有智法友们自行斟酌,本单元绝不强迫各位相信「咒语非 佛所说」
,只是事证既已明确,就留待各位看倌们自由心证。
咒语非佛说(一)
r****n
发帖数: 8253
48

我可以提供一些初果和凡夫不同的一些身心经验作为参考
以我现在的身心状况来观察没有解脱以前的身心状态对比,后者就像在黑暗幽闭的房间,
而当破除疑结,破除我见和戒禁取之后,整个身心就像处于光明照耀之下,无比舒畅。
并不是说会看到种种光,而是说会感觉到非常的光明。
a**u
发帖数: 8107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咒语非佛说zt
☆─────────────────────────────────────☆
runsun02 (runsun) 于 (Wed Dec 9 13:06:39 2009, 北京) 提到:
咒语非佛说 文章来源:給孤獨園林
不论是从「阿含经」或「律部」里,皆处处可见佛陀明白地诃斥咒语,由此可知佛
从未教授他的学生持咒!
事实上,如果以佛陀的教义去检验,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咒语根本与「苦」、「集」
、「灭」、「道」的思惟背道而驰,是「戒禁取」,是「邪见」。
现今大乘经典里处处宣扬咒语的功德,密宗更将持咒视为基本修持方法。面对如此
矛盾现象,令人无所适从,这时更需要理性及冷静的思考,如果我们相信佛陀是宇宙中
的实语者,是谛语者,是不妄语者,那么佛陀说话便不可能自相矛盾,或自打嘴巴,对
同一件事情于甲处说A,于乙处却说非A,犯下如此严重的谬误。
经典的流传及演绎过程中或有可能失真,更有可能是后人或外道恶意灭佛而伪造,
但戒律的规定却不容有太大的出入。许多法友对于佛陀是否教诵咒语一事仍心存疑惑,
因相关资料繁多,仅就「北传阿含经」、「比丘与比丘尼戒律」中节...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50

得道的意思是正式进入圣道,从此不可逆转的导向涅槃。总共八个层次等级,从初果向
,初果一直到四果向,四果。
判断是否证果有一些标准,对于初果来说,要破三个障碍,分别是我见,疑,和戒禁取
(错误的结论方式)
初果建立起四不坏净,拥有对佛法坚不可摧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建立在破除我见,知四
圣谛的基础上的。
验证自己是否初果,主要判断自己的我见,尤其是四不坏净,另外证果显然一定会有些
巨大的身心变化。
1。经典里面没有说过初果证涅槃,因为证涅槃是个显然很重要的事件,但是经典却没
有提到
2。证涅槃是需要很强的基础的,尤其在定力和欲望的去取方面,但是经典里面提到的
比丘听法很快就证初果,不像具备这些条件,尤其初果欲望还比较重。
3。井水喻经当中有个三果的圣者说自己并没有身触涅槃,而是到了井边,但是还没有
工具喝到水,但是已经能看到水了。这是一种慧见涅槃,但是没有身证的情况。
应该是有的人证涅槃了,但还不是四果,也许有的人虽然有了第一次涅槃的直接经验,
但是有可能还不是四果,而只是初果。因为涅槃的直接经验,未必一定能把这人的所有
贪嗔全部灭除
证涅槃,最少应该是初果。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