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彼果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W
发帖数: 1865
1
ZT
佛弟子均知,佛法的实质是智慧之学。声闻人闻佛(或圣弟子)说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
界之意涵,智慧观察一切有情无我,断除恶见,修除我执而出三界轮回;缘觉圣人,于
无佛之世,依自观察思惟,亲证蕴处界空,成辟支佛果;大乘别教菩萨依菩萨道五十二
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
性、等觉性、妙觉性,次第修习,成就一切种智,断尽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成大菩提
果。三乘菩提,皆由智慧观修而得,本质上与神通无关。然而,藏密一脉,多有上师及
其徒众,在宣扬上师的佛法证量时,不是在三乘菩提的道次第上用心拣择,而是夸耀神
力来证明上师修证高深,类同神通外道。兹举一斑以窥全豹:
“一次,小索尔.喜饶札巴在上师门旁的一佛塔处,绕塔巡礼,上师发现他的双脚不
触地面,离地面一尺左右高而行走,上师惊叹不已,认为他不是一般的活佛。他经过实
修,其修炼的功力,与上师的修悟意境一般无二。有一次,上师在静室中修法时,对四
位也正修持佛法的高峰弟子说:‘现在你们比试一下所修功力吧!’四位弟子按师父之
意,盘膝贾府入定,其他三位意念生起如山不动般稳固,而小索尔则盘膝从坐垫上跃...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7190
2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932332
此消彼長 陸高中背誦古詩文從14篇暴增至72篇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16 12:07聯合報 記者賴搴戗u即時報導
就在台灣教育部去年宣布減少古文比例之際,大陸教育部今天公佈高中課程修改方案,
官員指出高中學生的古詩文背誦推薦,從原來的14篇暴增至72篇,中共當局聲稱這次修
訂,是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新課程將在今年秋天開始實行。
中共教育部稱,這次修改最主要部份,是將原來的「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
背誦推薦篇目」,提高了學習要求。
新浪微博上,不少大陸網民都質疑這樣的加重背誦的內容「有意思嗎?」,批評現在的
高中生的眼中只有考高考(大學聯考)、入大學,「精神錯亂的高中生,都分不清那些
是重點了!」,可能的結果是「最後還是沒背會就高考了!」。更多的大陸網民還是慶
幸「幸虧畢業早」,不用再受這些死背的課程。
大陸高中語文課本增加許多古文教材。(當當網照片)
大陸高中語文課本增加許多古文教材。(當當網照片)
大陸高中語文課古詩文背誦推薦,從原來的14篇暴增至72篇。(BBC照...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杨二
啊,我也不清楚亚。明史于谦传有写: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
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
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
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
然后杨善传也写他在也先那里能言善辩,迎回朱祁镇同学~,之所以成行还是有人劝说
朱祁钰:
尚书王直等奏其言,廷议简四人为正副使,与偕行,帝命俟李实还议之。已而实将至,
乃命善及侍郎赵荣为使,赍金银书币往。先是袁敏者,请赍服御物问上皇安,不纳。及
是,尚书胡濙等言,上皇蒙尘久,御用服食宜付善等随行,亦不报。时也先欲还上皇,
而敕书无奉迎语,自赍赐也先外,善等无他赐。善乃出家财,悉市彼中所需者,携以往。
这样看来,出使是官面同意的,于谦等人push朱祁钰同意派使奉迎,但是朱祁钰又不心
甘情愿,所以弄手脚不送够打点的财物,敕书里也不说明,杨善于是自掏腰包凑足旅费
。。。。
l*****f
发帖数: 13466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杨二
啊,我也不清楚亚。明史于谦传有写: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
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
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
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
然后杨善传也写他在也先那里能言善辩,迎回朱祁镇同学~,之所以成行还是有人劝说
朱祁钰:
尚书王直等奏其言,廷议简四人为正副使,与偕行,帝命俟李实还议之。已而实将至,
乃命善及侍郎赵荣为使,赍金银书币往。先是袁敏者,请赍服御物问上皇安,不纳。及
是,尚书胡濙等言,上皇蒙尘久,御用服食宜付善等随行,亦不报。时也先欲还上皇,
而敕书无奉迎语,自赍赐也先外,善等无他赐。善乃出家财,悉市彼中所需者,携以往。
这样看来,出使是官面同意的,于谦等人push朱祁钰同意派使奉迎,但是朱祁钰又不心
甘情愿,所以弄手脚不送够打点的财物,敕书里也不说明,杨善于是自掏腰包凑足旅费
。。。。
S**U
发帖数: 70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亲菩萨谤大乘法之前后
苦受包括在五蕴皆苦里,舍五蕴苦就连苦受一起舍。
最近才引经文,佛成道后欲入涅盘,梵天劝请才转法轮。这也是欲舍五蕴的一例。佛陀有大悲心,才忍五蕴苦而说法四十五年。思维此事,我对佛陀的大悲心住世利生,生起无上的敬意与感恩。
阿含记载,佛陀也受金枪刺足,背痛之苦。大乘则理想化的解释说∶佛陀受苦是示现,其实不苦。然而传出大乘经的又不是佛,也没被佛记说知佛境界,真能代佛发言吗?
摄论讲菩萨无住涅盘,接下来讲佛的三身,当然是佛不入无余涅盘,不只是菩萨而已。若是佛无余涅盘,哪来什么三身?论标为彼果断、彼果智二章,而转依是贯穿两章的,从转依解释无住涅盘。
d**********l
发帖数: 647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亲菩萨谤大乘法之前后
我觉得佛菩萨福慧双修,所以可能不会有罗汉那么多的苦吧。再说,阿含不讲成佛,你
依据阿含怎么知道佛的境界呢? 个人意见。

陀有大悲心,才忍五蕴苦而说法四十五年。思维此事,我对佛陀的大悲心住世利生,生
起无上的敬意与感恩。
,其实不苦。然而传出大乘经的又不是佛,也没被佛记说知佛境界,真能代佛发言吗?
。若是佛无余涅盘,哪来什么三身?论标为彼果断、彼果智二章,而转依是贯穿两章的
,从转依解释无住涅盘。
b**d
发帖数: 7644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亲菩萨谤大乘法之前后
像你这种说法。佛应该先成仙,去掉身苦,然后再成佛。。。。。
这个点子不错吧?

陀有大悲心,才忍五蕴苦而说法四十五年。思维此事,我对佛陀的大悲心住世利生,生
起无上的敬意与感恩。
,其实不苦。然而传出大乘经的又不是佛,也没被佛记说知佛境界,真能代佛发言吗?
。若是佛无余涅盘,哪来什么三身?论标为彼果断、彼果智二章,而转依是贯穿两章的
,从转依解释无住涅盘。
r******2
发帖数: 102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无我 那证果的是什么

贪欲的产生,主要存在两个错误
1,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视为恒常存在的,这个恒常存在,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永远
的存在,任何有点常识的人也都知道世间没有什么真正永久存在的东西。佛法所说的无
恒常并不是这个,而是指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在过去刹那,当下刹那,和未来刹那持续存
在。而一旦认为事物具有持续存在性,就容易引发贪爱的产生。这方面佛法通过无常观
来进行破除。
2.将观察者视为具有主宰性,支配性,它是建立在自我恒常存在基础上的,认为可以控
制主宰事物,比如以为有个自我可以品尝苹果,享受苹果的美味,尽管这看起来很真实
,但实际是错觉。这方面,佛法通过此有彼有,此无彼无因缘观来破除,
佛法否定持续存在的恒常个体,但是并无否定抽象个体的存在,但后者却是很难被理解
,尽管我上面所说的其实已经很清楚,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仍然会完全错解。或者会认
为我所说的是我见,常见。
所以佛陀在回答谁证涅槃的问题,直接说是苦的灭除。这个更加实用。
谁般涅槃?唯苦灭、苦息、清凉、没。【契经 道品诵】
注意这里的苦,指的实际是五蕴,不是什么所谓的狭义的痛苦。
i********7
发帖数: 808
9
类似比喻的经文:
如是,诸比丘!我成等正觉,自所见法,为人宣说者如手中树叶。所以者何?彼法义饶
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明、慧、正觉、向于涅槃。
如大林树叶,我成等正觉,自知正法,所不说者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义饶益、
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明、慧、正觉、不向涅槃故。 【契经 杂因诵】
S**U
发帖数: 7025
10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1
不是。
《妙法莲华经》把二乘的涅磐比喻成半路的一个化城而已,
到了之后如来会提醒的。
《妙法莲华经》 <化城喻品>
“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
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
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
......
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
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
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
《大乘入楞伽经》也认为二乘解脱只是一种暂时的‘三昧身',醉后会醒的。
“解脱有三种  谓离诸烦恼
及以法无我  平等智解脱
譬如海中木  常随波浪转
声闻心亦然  相风所漂激
虽灭起烦恼  犹被习气缚
三昧酒所醉  住于无漏界
彼非究竟趣  亦复不退转
以得三昧身  乃至劫不觉
譬如昏醉人  酒消然后悟
声闻亦如是  觉后当成佛”
S**U
发帖数: 7025
12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3
不是。
《妙法莲华经》把二乘的涅磐比喻成半路的一个化城而已,
到了之后如来会提醒的。
《妙法莲华经》 <化城喻品>
“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
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
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
......
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
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
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
《大乘入楞伽经》也认为二乘解脱只是一种暂时的‘三昧身',醉后会醒的。
“解脱有三种  谓离诸烦恼
及以法无我  平等智解脱
譬如海中木  常随波浪转
声闻心亦然  相风所漂激
虽灭起烦恼  犹被习气缚
三昧酒所醉  住于无漏界
彼非究竟趣  亦复不退转
以得三昧身  乃至劫不觉
譬如昏醉人  酒消然后悟
声闻亦如是  觉后当成佛”
r******y
发帖数: 9892
14
2酱上去了昨天试映会的樱花妹感想:
一开场,从所谓的“破坏松本君的美颜的寝颜”开始,直到最后一幕,一直都是美丽的
透明感满溢的纯粹的浩介。(那个导演在杂志采访中提到的寝颜,根据这个樱花妹的意
思,大概是很萌的)
前后左右的妹子们啜泣的声音从中间开始就一直没停过。电影中的浩介与原作中的浩介
,在最后的心情是不同的。只有电影中才能享受到的乐趣也有很多。
确实是把真绪拍得很有魅力很棒,但浩介可是我们小润哦,不可能不棒的。从真绪角度
聚焦在浩介身上的时候,果然像雕刻一般的美。一直盯着真绪看的浩介的侧颜,除了美
就没有别的词可以形容了。小润的演技也相当好。平常也好爆发的时候也好,演技和台
词都非常符合浩介的性格。还有经常思恋着真绪而溢出的那种温柔。目千两也仍然健在。
中盘由于是围绕真绪的秘密,可能真绪的镜头略多一点,但后部完全是以浩介为作品的
中心。超奇幻的部分也毫不违和地电影化了。非要说有所抱怨的话,就是原作中两人彼
此调戏的地方更多,语言更具“进攻性”,很萌的,电影里更加可爱和清爽了。
对于喜欢强势的润的人也有萌场面。开始爱上真绪的浩介会释放强势的演技,超棒的。
小润的下睫毛真的是太厉害了,...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9892
15
2酱上去了昨天试映会的樱花妹感想:
一开场,从所谓的“破坏松本君的美颜的寝颜”开始,直到最后一幕,一直都是美丽的
透明感满溢的纯粹的浩介。(那个导演在杂志采访中提到的寝颜,根据这个樱花妹的意
思,大概是很萌的)
前后左右的妹子们啜泣的声音从中间开始就一直没停过。电影中的浩介与原作中的浩介
,在最后的心情是不同的。只有电影中才能享受到的乐趣也有很多。
确实是把真绪拍得很有魅力很棒,但浩介可是我们小润哦,不可能不棒的。从真绪角度
聚焦在浩介身上的时候,果然像雕刻一般的美。一直盯着真绪看的浩介的侧颜,除了美
就没有别的词可以形容了。小润的演技也相当好。平常也好爆发的时候也好,演技和台
词都非常符合浩介的性格。还有经常思恋着真绪而溢出的那种温柔。目千两也仍然健在。
中盘由于是围绕真绪的秘密,可能真绪的镜头略多一点,但后部完全是以浩介为作品的
中心。超奇幻的部分也毫不违和地电影化了。非要说有所抱怨的话,就是原作中两人彼
此调戏的地方更多,语言更具“进攻性”,很萌的,电影里更加可爱和清爽了。
对于喜欢强势的润的人也有萌场面。开始爱上真绪的浩介会释放强势的演技,超棒的。
小润的下睫毛真的是太厉害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6
哦,大乘的<维摩诘经>这一段,不是拿阿罗汉开涮?说阿罗汉发现自己于大乘永绝其
根,已如败种,难过得哭了?
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第六
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盲者前,
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智者闻
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
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7%B6%AD%E6%91%A9%E8%A9%B0%E6%89
大乘的<法华经>中,佛又给大迦叶、舍利弗受记,未来成佛。原来大迦叶白哭了。佛
真会跟大弟子们开玩笑啊,耍得团团转。当然这些大乘都解释成串通好表演给我们看(
示现),密意。嗯,什么逻辑矛盾都可以用这法子解释。
c*****1
发帖数: 3240
17
呵呵,控制线是军事界限,植被可能是因,但彼果不必然推辞此因

发帖数: 1
18
先看折磨多,高位接盘虾们要被套一下。
g****t
发帖数: 31659
19
我也猜一个,大盘跟着AAPL走,
跟昨日收盘比,回调个2%差不多了。

发帖数: 1
20
听大妈的没有?大妈这两天在大提桶公园玩的很开森,天天在Jenny Lake里洗冰浴。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Stock版 - 今天彼果回调了
不然估计这会儿大盘还是绿的

发帖数: 1
22
村长怎么说?

发帖数: 1
23
我这样青蛙都觉得要新高
请参考

发帖数: 1
24
最后可能和IBM差不多,长期100左右?

发帖数: 1
25
坐等120到来。
a*****e
发帖数: 305
26
还有90的钙,不急,一个一个的来。呵呵

发帖数: 1
27
坐等90的到来。。。
g****t
发帖数: 31659
28
他家有1300亿现金。假如进入熊市,这就是优质资产。
长期100不现实。5G总有一天会谈妥。所有这条线上的公司都会涨一波.
c*******7
发帖数: 2329
29
他的比别人慢两年...那就挂了
s**t
发帖数: 17016

发帖数: 1
31
看来除了补钙,暂时没啥支撑了
N*****d
发帖数: 9872
32
不会,XRX都没破产。股价更低完全可能
l********g
发帖数: 8819
33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果神我想种枇杷
枇杷叶应该是止咳的,
著名的川贝枇杷膏里用的就是枇杷叶阿
除非此枇杷叶非彼枇杷叶:)
i***a
发帖数: 11826
34
四.初衷不改,风和日丽

喜欢碧蓝的海,喜欢倾城的香港,喜欢阳光的小哇。
喜欢一个人不需要完美的理由,我记住了小哇。他低调的生存在娱乐圈的光影
浮华中,人生起伏命运辗转。
梦想不会因岁月沉浮而褪色,只要初衷不改便能风和日丽。
小哇很低调,按照粉丝群的指点,去香港玩不能近距离打扰小哇,通常有两个
去处,玩得开心就可以---去小哇喜欢的餐馆吃饭,去他念过书的中学参观。
于是在明媚的中午,转过尖沙咀几片人头攒动的商业街,斑驳路影的格子街,
也去到了小哇吃过饭的糖朝。
“糖朝”,故名思义,此乃糖水之店。
这是一家典型的粤菜馆,中式装修,进门处卖着精美包装的港式小点,墙上泛
黄的旧上海烟纸画、黄包车旧照片、几幅未知名的题字。。。
就餐的大多是香港本地的普通人士,阿叔阿婶们欢聚一堂。普普通通的粉面、
甜品、粥品,价格并不贵,味道也不特别。一如小哇的为人处事,从未有五彩绯闻来自
我炒作,不求闻达显扬于人群,做最好的自己,但求无愧于心,隽永悠长。
未曾在吃...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202
35
来自主题: Prose版 - 青春诔5.1 作者:蹈海
蹈海 之 青春诔
第五章 写君庭
“臣上官冲谨奏:……日暮扎营。申时三刻,乌介遣使赍信与威远大将军。其文略云:‘
君胜于异域,犹鹰击于千里,虽身远而生死终握于其主。仆今固不过爪下一狐一兔耳,杀
我不啻覆掌;然为将军计:狐尽兔绝,宁不虑猛禽无用乎?功震宇内,独不忧万乘相疑耶
?权倾一朝,老死床榻,未之闻也。’将军阅毕,未置可否。使彼果有释敌内胁之意、养
寇自重之心,臣当遵密旨击杀之,以全此役、贯国策。坤安十年丁巳四月十九。”
《坤安朝机密奏折档案》
***************************************
****
这世上有一种令我沉醉,但无法用人间辞令描述的独特气息。每次闻到的那一瞬,我都似
乎体用俱灭,只有神魂回溯在时间的河流。
回到河流尽头的那个清晨,那座忘了名字的山。我们四周是无际的青翠山林,山径两旁高
大的树木枝茂叶浓,间或有开着白花的青藤缠绕,香闻路侧。树杪因昨晚一夜的雨而流泉
汩汩,空气清澈得仿如一大块毫无瑕斑的翡翠。她笑着唱着学着鸟叫,牵着我的手走在泥
泞湿滑的山道上,时不时低头看我,容光焕发呼吸如常,鬓边不见半点汗珠:“累不累?
” 温暖干爽的手指
b*****l
发帖数: 3821
36
"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
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
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如
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骄慢强梁,诸情谵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
,犹豫网结,皆悉除尽。如来慧身,智无涯底,无所挂碍。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
尽,无复生分,言我更坠于生死。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
彼,周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是谓修行念佛。便有名誉
,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自至涅般"
以上是阿含经的念佛, 和观无量寿经的观想净土佛国是神似的.持名念佛,信愿念佛虽
然简化了念佛的形式,但精神还是一致的.
你也知道念佛是个方便方法, 那么佛从别处借来的法门又有什么问题呢.
a*******g
发帖数: 86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因果系列 1 知因断缘转果
声称能记得前生事的事例比比皆是,只是现代科学没去好好研究。
http://www.dizang.org/wj/yg4/018.htm
清干嘉间,有三禅僧,为同参,死后,一生江苏,为彭文章,一生云南,为何桂清,一
生陕西,为张费,三人,唯彭记得前生事。后入京会试,俱见二人,遂说前生为僧事。
二人虽不记得,一见如同故人,成莫逆交。殿试,彭中状元,何榜眼,张传胪。彭也放
过主考学台,然颇贪色,后终于家。何作南京制台,洪杨反,失南京,被皇上问罪死。
张尚教过咸丰皇帝书,回回要反,骗去杀之。此三人,也不是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
方,虽得点洪福,二人不得善终,彭竟贪著女色,下生后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又苏州吴引之先生,清朝探花,学问道德相貌俱好。民十年,朝普陀会余,自言伊
前生是云南和尚。以烧香过客,不能多叙,亦未详问其由。十一年,余往扬州刻书,至
苏州一弟子家,遂访之,意谓夙因未昧。及见而谈之,则完全忘失了,从此永无来往。
迨十九年,余闭关报国寺,至十一月,彼与李印泉,李协和二先生来。余问:“汝何以
知前生是云南僧?”伊云:“我二十六岁做一梦,至一寺,知为云南某县某寺,所见的
殿堂房舍,树木形状
r****n
发帖数: 8253
38

用科學數據說話。
這個問題,在佛教是個無記的問題,佛陀並不回答,因為凡夫無法想像理解。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儘管你並不會理解
佛陀和諸阿羅漢徹底從我們感知的世界消失,也不會在出現在我們感知的世界。
他們變為抽象宇宙的抽象意識,以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參與宇宙的演變。
宇宙有兩面,一面是粒子性的宇宙,是我們感知的世界。它是我們所謂的實在加上我們
的意識,這個宇宙遵循的是緣起法,有生,住,異,滅。佛法把這個宇宙稱為三界,稱
為世間。
宇宙還有另外一面,是波動性的抽象宇宙,在這個宇宙裏,物質以算符的方式運行,而
意識則變成完全抽象的數學的意識,是沒有造作的,但是具有極強的不可思議能力。這
個宇宙沒有任何粒子性的現象,沒有長度,質量,位置。。。無生,無住,無異,無滅。
佛法把這個宇宙稱為涅槃界。“在彼(涅槃)处,无地、水、火、风、空无边处、识无
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无此世、他世;无月、日”
這兩個宇宙本質是密不可分的,是互相影響的,是即排斥又統一的。
以上結論,正確率是99.99........%
r****n
发帖数: 8253
39
在彼(涅槃)处,无地、水、火、风、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无此世、他世;无月、日
Y**u
发帖数: 5466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无我 那证果的是什么
这一段逻辑混乱了, 先说五蕴和涅盘是同一个存在的不同表现形式。 其中五蕴是一种
"实体"的存在方式, 打引号意思就是其实不是。涅盘也是非实体的存在形式。 同是
存在形式,不晓的是什么在存在着? 难道还是两个存在的两种表现?
见到大乘经中讲什么烦恼就是菩堤, 就想当然认为烦恼和菩堤是同时存在的, 不了解
迷时烦恼和觉时菩堤的含义。 咬文嚼字, 自困困他。
上面关于无我的分析也是有问题的, "我" 这个独立的个体本来就是意识的结果,
因果也是基于这个意识而作用, 所以"我"这个个体就是不存在的, 是需要破除的。
承认"我"的个体存在, 正是意识上我见的加强。

所谓的È 五蕴和涅槃。当这个有情众生,处在轮回当中,并且有“识”在的时
候,它仅仅表现为生灭È 相续的五蕴,这是一种"实体"的存在方式,这五蕴遵
循此有才能彼有的缘起法则,并且本身È 是无常的,不圆满的。而一旦识灭,
则五蕴灭,此时该众生表现为涅槃这种存在形式,这是È 一种非实体的存在方
式,它没有任何的五蕴,它就是一种圆满的存在形式,但很难被人理È &Egrav...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1
四阿含諸經,更誰不知阿含經中,處處 佛說:「色滅,受想行識滅」,處處說「名色
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
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
稍讀佛法概論一兩月者,更誰不知「名色者,亦即五蘊」,亦即一切生滅法,亦即十二
處、十八界之不同分類方式!
名色滅,色受想行識五蘊盡滅!一切生滅法盡滅!一切蘊處界法盡滅!
亦即所謂「生滅滅已」,而後小乘阿羅漢乃可證入無餘涅槃,不受後有!
(方便說為證入!決非真有任一阿羅漢,由此入彼,住於無餘涅槃中!)
b*****l
发帖数: 3821
42
这个再起的原理,《胜鬘经》里提到一些。
阿罗汉辟支佛断‘相续烦恼’,没断‘无明住地烦恼’,
“无明住地为缘无漏业因能生阿罗汉及辟支佛大力菩萨随意生身,
此之三地随意生身及无漏业。皆以无明住地为所依处。
彼虽有缘亦能为缘。世尊。是故三种随意生身及无漏业。皆以无明住地为缘。”
依这个变易身,可以“再起”得究竟菩提。
变易身无漏业,离诸烦恼,非三界系,这是这个理论的hypothesis.
对这个扯什么三界内的多少劫大陆恐龙什么的,有点自以为是的打风车。
S**U
发帖数: 7025
43
「灭尽定」诸蕴还存在.
「无余涅盘界」诸蕴灭尽.
「灭受想定」(灭尽定)出现于中部《有明大经》及《有明小经》。此定有身行灭、语行
灭及心行灭(停止),但留寿暖,诸根不坏,这就与死亡最大的不同点。灭受想定唯有
获得八等至的阿那含及漏尽阿罗汉所入。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六章
阿罗汉所体验的涅盘界名为「有余涅盘界」(sa-upādisesa-nibbānadh&#
257;tu),因为虽然一切烦恼已灭尽,但由于过去执取所产生的诸蕴还存在。在注疏里
也被称为「烦恼之灭尽」(kilesa-parinibbāna)。
在阿罗汉死时所证得的涅盘界名为「无余涅盘界」(anupādisesa-nibbā
nadhātu),因为五蕴已完全被舍弃,不再后有。在注疏里也被称为「诸蕴之灭尽
」(khandha-parinibbāna)。
南传《清净道论》∶「(灭尽定)诸圣者既已生起八等至,入灭尽定,如是修习∶「于
七日间无心,于现法证灭尽涅盘我等乐住」,彼等修安止定而得灭尽定的功\德。所以
说∶「以十六智行及以九定行得自在慧而成灭尽定之智」...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4
四阿含諸經,更誰不知阿含經中,處處 佛說:「色滅,受想行識滅」,處處說「名色
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
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
稍讀佛法概論一兩月者,更誰不知「名色者,亦即五蘊」,亦即一切生滅法,亦即十二
處、十八界之不同分類方式!
名色滅,色受想行識五蘊盡滅!一切生滅法盡滅!一切蘊處界法盡滅!
亦即所謂「生滅滅已」,而後小乘阿羅漢乃可證入無餘涅槃,不受後有!
(方便說為證入!決非真有任一阿羅漢,由此入彼,住於無餘涅槃中!)
b*****l
发帖数: 3821
45
这个再起的原理,《胜鬘经》里提到一些。
阿罗汉辟支佛断‘相续烦恼’,没断‘无明住地烦恼’,
“无明住地为缘无漏业因能生阿罗汉及辟支佛大力菩萨随意生身,
此之三地随意生身及无漏业。皆以无明住地为所依处。
彼虽有缘亦能为缘。世尊。是故三种随意生身及无漏业。皆以无明住地为缘。”
依这个变易身,可以“再起”得究竟菩提。
变易身无漏业,离诸烦恼,非三界系,这是这个理论的hypothesis.
对这个扯什么三界内的多少劫大陆恐龙什么的,有点自以为是的打风车。
S**U
发帖数: 7025
46
「灭尽定」诸蕴还存在.
「无余涅盘界」诸蕴灭尽.
「灭受想定」(灭尽定)出现于中部《有明大经》及《有明小经》。此定有身行灭、语行
灭及心行灭(停止),但留寿暖,诸根不坏,这就与死亡最大的不同点。灭受想定唯有
获得八等至的阿那含及漏尽阿罗汉所入。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六章
阿罗汉所体验的涅盘界名为「有余涅盘界」(sa-upādisesa-nibbānadh&#
257;tu),因为虽然一切烦恼已灭尽,但由于过去执取所产生的诸蕴还存在。在注疏里
也被称为「烦恼之灭尽」(kilesa-parinibbāna)。
在阿罗汉死时所证得的涅盘界名为「无余涅盘界」(anupādisesa-nibbā
nadhātu),因为五蕴已完全被舍弃,不再后有。在注疏里也被称为「诸蕴之灭尽
」(khandha-parinibbāna)。
南传《清净道论》∶「(灭尽定)诸圣者既已生起八等至,入灭尽定,如是修习∶「于
七日间无心,于现法证灭尽涅盘我等乐住」,彼等修安止定而得灭尽定的功\德。所以
说∶「以十六智行及以九定行得自在慧而成灭尽定之智」...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7
我以下說的可能是答非所問,
1)您問九和十识是否是凡夫分别念能了知的?
不要說九,十, even 連第八識時凡夫的分别念也不能了知的,相信八識論的人也只知道
它存在,
但是不知道它在那,所以是凡夫. 而真實能証知第八識的人,玄藏菩薩說這樣的人是証道
的菩薩,不是凡夫了.
《成唯識論》卷3:「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
我世尊正為開示。」
2)是否是和凡夫分别念相违的?
這第八識的体性和凡夫的分别念是不同的,它的分別和我們意識的分別是不同的, 可是
也不能說就是相违.
f*******e
发帖数: 5594
48
要做到择法觉知,首先要知道佛法的目的是什么,脱离了这个目标,对、错就无从谈起
。那么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涅磐,这是佛法的唯一目的。佛法的这个目标,本来
并不是为了人在这个五蕴世间活的更舒适,更快乐,不堕恶道等等,当然有人把这个作
为暂时的目的,也不是不可以。
那么,相信因果,使人在世间不做坏事,不得恶报,这是对的,但也要知道这不是佛法
的最终目的。佛法本来说因缘、果报,是为了让人能够脱离对五蕴的贪爱,因为五蕴有
因果轮回,五蕴本身的一切就都是苦的根源。并不仅仅因为一个人做了善事,他就可以
解脱苦海了。
从常人的角度来讲,要看穿人生中每一件事的因果报应,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对于阿
罗汉,我猜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出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的。佛陀也不鼓励修行人去看
轮回当中与解脱无关的事情,因为那样的因果太多太多。那么,在复杂的因果事件当中
,应该如何行事呢?佛陀说,“己自护时即是护他。他自护时亦是护己。心自亲近。修
习随护作证。是名自护护他。云何护他自护。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
是名护他自护。” 所以,只要是导向涅磐的行为就是善法,反之就是恶法。不需要想的
太过复杂。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