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g 发帖数: 1985 | 2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http://www.mshw.org/theory/eco/2011-10-28/5742.html
民声网(www.mshw.org)资料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文章2:美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文章3:福特基金会与中国社科院
文章4:索罗斯们如何推动中国颜色革命
文章5:国安部:关于美国政治势力对我国思想与政治渗透的报告
文章6:中情局加紧渗透中国高校、学术机构、政府机关
文章7:恩道尔:1989年天安门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soros.html
索罗斯当时计划仿照在匈牙利搞基金会的模式,每年出资不少于100万美元,资助中国
改革和开放的研究活动。
资助青年学者出国考察,探索经济改革路径
1986年10月,中国改革开放基金会正式成立,首个重要项目就是资助一批经济学家到匈
牙利布达佩斯的马克思经济大学进行研究。曾担任吴敬琏助手的柳红在《八十年代:中
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详细描述了这次“历史性的匈南考察”。1986年5月中旬,
时...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3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http://www.mshw.org/theory/eco/2011-10-28/5742.html
民声网(www.mshw.org)资料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文章2:美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文章3:福特基金会与中国社科院
文章4:索罗斯们如何推动中国颜色革命
文章5:国安部:关于美国政治势力对我国思想与政治渗透的报告
文章6:中情局加紧渗透中国高校、学术机构、政府机关
文章7:恩道尔:1989年天安门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soros.html
索罗斯当时计划仿照在匈牙利搞基金会的模式,每年出资不少于100万美元,资助中国
改革和开放的研究活动。
资助青年学者出国考察,探索经济改革路径
1986年10月,中国改革开放基金会正式成立,首个重要项目就是资助一批经济学家到匈
牙利布达佩斯的马克思经济大学进行研究。曾担任吴敬琏助手的柳红在《八十年代:中
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详细描述了这次“历史性的匈南考察”。1986年5月中旬,
时...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作者:资料 文章发于:民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29 顶 热
荐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http://www.mshw.org/theory/eco/2011-10-28/5742.html
民声网(www.mshw.org)资料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文章2:美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文章3:福特基金会与中国社科院
文章4:索罗斯们如何推动中国颜色革命
文章5:国安部:关于美国政治势力对我国思想与政治渗透的报告
文章6:中情局加紧渗透中国高校、学术机构、政府机关
文章7:恩道尔:1989年天安门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soros.html
索罗斯当时计划仿照在匈牙利搞基金会的模式,每年出资不少于100万美元,资助中国
改革和开放的研究活动。
资助青年学者出国考察,探索经济改革路径
1986年10月,中国改革开放基金会正式成立...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5 习仲勋夫人齐心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忆仲勋
2013年10月18日04: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
忆仲勋
——纪念习仲勋同志100周年诞辰
齐 心
仲勋离开我们已11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与他相依相伴
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似乎仍像以往一样,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我
的冷暖,关心着儿女们为党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情况。在仲勋百年诞辰之际,我想
写一些和仲勋共同工作、生活的往事,以此表达我对仲勋的无限怀念。
仲勋在与我共同生活中,多次谈起他的家世。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
习氏和中国其他姓氏一样源远流长。1369年(明洪武二年),习家这一脉始太祖习思敬携
家带口由江西新淦(今新干县)逃荒要饭到河南邓县(今邓州市)落户。仲勋为该族西户习
魁之后第九代人。仲勋的曾祖父习玉策生子三人:习永盛、习永山、习永厚。习永盛为
长子,是仲勋的祖父。习永盛与张氏夫人在河南邓县育有一儿一女。1882年(清光绪八
年),因家境贫寒,习永盛不得不再次举家逃荒,来到陕西富平淡村落户,后相继生下
仲勋的父亲习宗德、叔父习宗仁。在淡村定居下来后,全家除靠租佃土地生活外...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6 首赴台湾,领略宝岛风光
1948年初,驻台湾凤山的青年军第37军(由青年军第205师扩编而成),发生了两件大
事情。一是军长刘某某(原205师师长,黄埔四期)被人控告走私,而刘自我辩护系为改善
部队生活待遇所为;但当蒋介石决定要抓他时,刘接到一封通风报信的电报,即迅速逃往
香港隐藏起来。蒋介石大为恼火,下令一定要查清此案。二是37军新任军长廖慷(广东人
,黄埔五期)赴台接任时,遭到该军不少军官的抵制,无法上任,形成僵局。
为此,蒋经国决定派贾亦斌赴台湾处理以上问题。他将贾亦斌找到励志社亲自向贾
亦斌交代任务:第一、查清给刘某某通风报信的电报来源;第二、促使廖慷顺利接任。
贾亦斌在接受任务的第二天,即从南京乘飞机抵达台北。贾亦斌首先拜会了台湾省
保安司令彭孟辑(湖北人,黄埔五期)。彭与贾亦斌是同乡,且37军又属他指挥,贾亦斌向
他通报了赴台肩负的两项任务,取得了他的支持与协助。
抵台后贾亦斌的第一项工作,是到台北电报局查明泄密电报底稿。一查方知电报系
曹圣芬所发。曹是蒋介石的侍从秘书,每天不离蒋介石左右,此种机密,除随身秘书外,他
人不易得知。且曹与刘为湖南益阳同乡又是表兄弟,关系密切。...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h.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2:39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1)
以其反文化特征闻名於世的中国文化大革命,常常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焚书坑
儒”的比喻流传於文字记载之中。其实,这是一种并不全面的历史错觉。就其全过程而
言,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顺从与抗争,幻灭与追寻,疯狂与觉醒错综交织,相互转化的政
治思想运动。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焚书”的结果是激起了一代青年人倍增的读书欲望
;反文化的悖论是造就了他们对人类全部文明,尤其是异质文化如饥似渴的汲取。与熟
为人知的狂热的红卫兵运动相伴相随的,文革中的中国还有过一场不为人知的冷静的地
下读书运动。
学会的兴起:读书运动的初次尝试
这场自发地蔓延於全国,自觉地发自一代人心底的读书运动,滥觞於一九六七年全
面内战中。经历了“一月革命”,“二月逆流”和六,七,八月的全国大武斗的文革,
已成了一场全民族的“革命”与“被革命”的循环混战。曾经是运动主力的青年红卫兵
此... 阅读全帖 |
|
o***o 发帖数: 11767 | 8 杨绛咬人钱钟书打人
1973年12月7日是一个黑暗的日子,我的丈夫林非被一根大棒毒打,我自己的手指也被
咬得鲜血淋漓。那打人的男子用力极狠,手中的大棒当即断成两截。那时正值隆冬季节
,林非身穿棉袄,挡住大棒的右臂还被打肿和打破,鲜血淤积,一片黑紫,让我深感恐
惧而又心疼不止。
我连忙领着林非去医院看病,接诊的医生一边立即替他敷药包扎,一边惊叹打人者的心
狠手毒,敷药包扎之后,她主动地开列了诊断证明书,嘱咐我们好生保存,以 防备对
方继续行凶,让我们有个准备,这份证明书至今还保存在我的手中。我忍受着手指的疼
痛,搀扶林非从医院回家,走进大门就瞧见公用的走廊里,堆积着许多 霉烂的垃圾—
—吃剩的鸡骨头、长绿毛的橘子皮、碎布条、碎纸片,而打人和咬人的这对夫妇已经走
掉了。第二天,在林非单位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宣队, 就找林非训话,斥责
林非怎么敢跟大有后台的那男子吵架,说是他已将我们告到自己一位声势显赫的同学,
当时炙手可热的一位高官那里。工宣队威胁林非说要遣送 他去北大荒继续劳动。他们
还派人上我教书的学校,找到了主持工作的一位领导人,要他来压制我。这位先生刚从
“牛鬼蛇神”的队伍中... 阅读全帖 |
|
y*j 发帖数: 3139 | 9 还有一位歌颂共产党的名记者范长江的悲惨下场:
著名记者范长江自杀之谜
感悟苍穹
感悟苍穹
2017.01.06 14:23 转帖发表在 史海钩沉
范长江(右)与毛泽东在一起。(网络图片)
历史嘲弄了他们,他们恐怕至死也想不清,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其实,从范长江离开《
大公报》那一刻起,悲剧的帷幕就已拉开,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范长江的生命中,记者的身分和新闻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岁月。在中共当代新
闻史上,有许多事情与他有直接关联,如他是第一个去中国大西北采访的记者、第一个
在报纸上公开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为“红军”的人、第一个只身到苏区采访的记者等。同
时,他还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
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
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要职。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中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但是,如
果要问范长江是如何去世的却没有人能够回答清楚,至今新闻界和学术界也一直认为是
一个不解之谜。
吹鼓手变成苦劳力 范长江被专人监管
从确山县城往西20公里到...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296 | 10 我的爷爷周有光
周和庆
2009年07月30日16:25
我的爷爷周有光已有一百岁了。
爷爷一生的事业横跨经济和语言文字两大学科,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二者都做出了令
人瞩目的成就,并在耄耋之年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对人类文化的探讨。我所熟悉的人群中
间,能与他媲美者,惟其连襟沈从文先生是也,后者在文学与考古这两个领域中成就卓
著。
爷爷在外面的台头很多,研究员、教授、专家、学者,对我来说他就是一个和蔼慈
祥的老爷爷。他为我做了比一般祖父更多的事,他关心我的成长、学业和前途、甚至还
关心到我的下一代。对爷爷,我心中充满了尊敬、感激和崇拜。
我出生的时候,我们周家是四代同堂,有我的曾祖母和四姑奶奶(爷爷的母亲和终
身未嫁的姐姐),还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那时爷爷奶奶的家在北京城中心
景山公园东墙外的一个大院子里,我出生在附近的骑河楼妇产医院。妈妈产假后回到西
郊,工作紧张外加值夜班,爸爸正在接受俄语集训,准备留学苏联,两人只有周末才回
来看我。爷爷奶奶自告奋勇地承担起照顾孙女的重任,时间达六年之久。
奶奶把我从妇产医院抱回家,她的老朋友送了一张旧婴儿床给我睡,爷爷奶奶不放
心保姆夜间带我,...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1 http://m.chinanews.com/s/df/2014/10-15/1659652.htm
梢林美丽
习远平
编者按:今天,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01周年。习仲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
,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
的历史功勋。
习仲勋同志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主要开创者和重要奠基人之一,为广东改革开放和经
济特区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深圳经济特区有着
不舍的情缘。他是创办经济特区的重要推动者,经济特区建设的卓越领导人,发展经济
特区的坚定支持者,经济特区成长的真情见证人。离开领导岗位之后,习老依然关心深
圳的发展。从1990年9月到2002年的12年里,习老基本都在深圳度过。他曾饱含深情地
说:“深圳是我的家,我要看着深圳发展。”
值习老诞辰101周年之际,习老的家人专门在本报刊发纪念文章,深情回忆习老等
父辈的革命往事,寄托对父辈的无限思念之情。...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2 林辉
2018-05-21 12:31 PM
1949年中共窃取政权后,其对外传递的要建立民主国家的信息,吸引了大批在海外求学
或已经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有着报国情怀的他们,遂放弃了国外的优越待遇,毅然回国
,希望参加国家的建设,为祖国献一份力量。
而中共能在建政后短时间内掌握“两弹一星”技术,除了有苏联的帮助外,还主要依靠
大多是从海外归来的23名科学家,当局将他们视为“两弹一星元勋”,这其中就有早期
毕业于清华的钱学森、邓稼先、赵九章、王淦昌、钱三强、郭永怀、彭桓武等。为中共
做出重大贡献的他们,在文革来临时,除了钱学森受到特别保护但不得不违心说假话外
,其他人和他们家人的命运都相当不堪。有些人还被迫害致死。
如果回国的理工科“海归们”因为中共的需要,还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中共的重视,个别
人受到保护,那么那些学文科的“海归们”的遭遇则令人扼腕。徐方撰写的《干校札记
》中就讲述了这样几位错信了中共而后悔不已的“老海归”。
哈佛经济学博士事业终结 文革被抄家
汪友泉是15岁的徐方和母亲1970左右在河南信阳“五七干校”时的室友,彼时五十出头
。据徐方描述,汪阿姨每天干完繁重的体力劳动,两只...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362 | 13 追寻习仲勋:只要有人性就会闪烁光辉。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梢子林,是习仲勋早年所在地。
【人民报消息】2014年10月15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梢林美丽》,是习近平的
弟弟习远平写来纪念父亲习仲勋的。
文章说,2013年10月11日,他撰写的父亲百年诞辰纪念文章《父亲往事》在中国青年报
刊发,文中写道:「父亲在深圳兰园种了一棵榕树。如今,父亲走了,榕树还在,它在
兰园长大了,根深叶茂,它在父亲的第二故乡,吮吸着故乡人民给予的雨露甘霖,郁郁
葱葱地生长着。」每年,在父亲诞辰纪念日,去看父亲种的榕树,已然成了我的习惯。
为什么选择榕树?父亲没有说过。但我总有一种自己的解读:榕树根系发达,常从干上
枝上悬挂而下,一旦抱紧了大地,便与大地融为一体。一棵榕树长开了,就是一片密密
匝匝的树林。在父亲眼里,这哪里是南国榕树啊,这分明就是北方梢林!就是陕甘高原
那密密匝匝、漫坡遍野、遮天蔽日、铜墙铁壁、脊有担当、愈挫愈勇、与大地同在的梢
林……
今年10月15日,是父亲101年诞辰。奉上此文,寄托儿子对他老人家的思念。虽然天人
永隔,但我懂父亲,我知道老人家的心思──
在父亲心里,梢林是最美丽...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杨绛文革被剃“阴阳头” 两亲人自杀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6 20:56:22 2016, 美东)
百岁杨绛,每天仍坚持写作。(网络图片)
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5月25日病逝,享年105岁。但她在中共发动的文革
中,饱受污辱践踏,甚至被剃了“阴阳头”,她的两个亲人在文革中自杀身亡。
1911年7月17日出生的她,其父是闻名江浙的大律师、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杨荫杭。
杨绛的一生虽有着辉煌的文学成就,却在文革中饱受中共的残酷迫害。
杨绛1932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进入北京清华研究院外国语攻读研究生学位,并认识
了钱锺书。两人在1935年结婚后同赴英国、法国留学,并生下女儿钱瑗。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回国后,她曾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1966年“文革”爆发后,杨绛是最早受冲击的学者之一。在中共当局“关于文化大革命
的决定”出台的第二天,她就被揪出来,比丈夫...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g (小小熊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7 14:19:43 2011, 美东)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http://www.mshw.org/theory/eco/2011-10-28/5742.html
民声网(www.mshw.org)资料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文章2:美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文章3:福特基金会与中国社科院
文章4:索罗斯们如何推动中国颜色革命
文章5:国安部:关于美国政治势力对我国思想与政治渗透的报告
文章6:中情局加紧渗透中国高校、学术机构、政府机关
文章7:恩道尔:1989年天安门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soros.html
索罗斯当时计划仿照在匈牙利搞基金会的模式,每年出资不少于100万美元,资助中国
改革和开放的研究活动。
资助青...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16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作者:资料 文章发于:民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29 顶 热
荐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http://www.mshw.org/theory/eco/2011-10-28/5742.html
民声网(www.mshw.org)资料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文章2:美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文章3:福特基金会与中国社科院
文章4:索罗斯们如何推动中国颜色革命
文章5:国安部:关于美国政治势力对我国思想与政治渗透的报告
文章6:中情局加紧渗透中国高校、学术机构、政府机关
文章7:恩道尔:1989年天安门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soros.html
索罗斯当时计划仿照在匈牙利搞基金会的模式,每年出资不少于100万美元,资助中国
改革和开放的研究活动。
资助青年学者出国考察,探索经济改革路径
1986年10月,中国改革开放基金会正式成立...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6 00:07:53 2016,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h.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2:39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1)
以其反文化特征闻名於世的中国文化大革命,常常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焚书坑
儒”的比喻流传於文字记载之中。其实,这是一种并不全面的历史错觉。就其全过程而
言,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顺从与抗争,幻灭与追寻,疯狂与觉醒错综交织,相互转化的政
治思想运动。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焚书”的结果是激起了一代青年人倍增的读书欲望
;反文化的悖论是造就了他们对人类全部文明,尤其是异质文化如饥似渴的汲取。与熟
为人知的狂热的红卫兵运动相伴相随的,文革中的中国还有过一场不为人知的冷静的地
下读书...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梢林美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4 06:36:52 2018, 美东)
http://m.chinanews.com/s/df/2014/10-15/1659652.htm
梢林美丽
习远平
编者按:今天,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01周年。习仲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
,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
的历史功勋。
习仲勋同志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主要开创者和重要奠基人之一,为广东改革开放和经
济特区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深圳经济特区有着
不舍的情缘。他是创办经济特区的重要推动者,经济特区建设的卓越领导人,发展经济
特区的坚定支持者,经济特区成长的真情见证人。离开领导岗位之后,习老依然关心深
圳的发... 阅读全帖 |
|
M*****h 发帖数: 214 | 19 民主是一座桥,中共通过这座桥赢得了农民的信任与支持。夺取政权后,中共拆了这座
桥。
中共是提倡暴力的。但是,要用暴力还得有武装,若有武装起码得有武器和人马。至于
武器,红军有一把刀或一支梭标就可当武器使,关健是如何得到人马。
要有人马就需要征兵,可当时征兵是比较困难的。以蒋介石征兵为例,他的军队有饭吃
、有军装、有军饷、有辎重及后勤保障,并且是合法的政府军。以这样的条件,却还要
靠“抓壮丁”去抓人;假若征兵顺利,是没必要去抓人的。
中共红军当时征兵不叫征兵,它叫“扩红”,扩大红军队伍。中共扩红的主要对象是农
民。可是红军的条件极差:饥一餐、饱一餐、没军服、没军饷、没辎重后勤保障;更重
要是,红军是为了造国民政府的反,是标准的反政府武装。以这样的条件,按理说应该
征不到兵;意外的是,中共在江西高峰时期“曾有三十万农民造反大军”。中共是如何
扩红的呢?
一般情况下,中共扩红要做四件事情 。第一是写标语、发传单、贴布告、以此来宣传
。第二是打土豪、分财产、以此收卖人心,扩大影响。实际上,打土豪遇到值钱的东西
都被中共据为已有。(西路军兵败,最后在石窝分兵突围时,徐向前、陈昌浩、特务团
团长曹...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0 仲勋离开我们已11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与他相依相伴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似乎仍像以往一样,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我的冷暖,关心着儿女们为党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情况。在仲勋百年诞辰之际,我想写一些和仲勋共同工作、生活的往事,以此表达我对仲勋的无限怀念。
2013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习仲勋夫人齐心曾经自述婚姻往事:如果把人生比作长河的话,我和仲勋相伴58年(1944年4月——2002年5月),可算是度过大半辈子…
人民日报第六版截图
仲勋在与我共同生活中,多次谈起他的家世。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习氏和中国其他姓氏一样源远流长。1369年(明洪武二年),习家这一脉始太祖习思敬携家带口由江西新淦(今新干县)逃荒要饭到河南邓县(今邓州市)落户。仲勋为该族西户习魁之后第九代人。仲勋的曾祖父习玉策生子三人:习永盛、习永山、习永厚。习永盛为长子,是仲勋的祖父。习永盛与张氏夫人在河南邓县育有一儿一女。1882年(清光绪八年),因家境贫寒,习永盛不得不再次举家逃荒,来到陕西富平淡村落户,后相继生下仲勋的父亲习宗德、叔父习宗仁。在淡村...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1213 | 21 周恩来十次接见广西两派代表谈话纪要
周恩来第一次接见广西两派代表谈话纪要
周恩来
1967.06.01
〖该谈话纪要的广西军区记录整理稿、广西无产阶级革命派(联指)赴京代表团记录整
理稿,以及广西“四·二二”赴京代表团记录整理稿不尽相同,按序收录於下。〗
一、广西军区记录整理稿
时间:六月一日二十二时至二日凌晨二时五分
地点:人民大会堂
出席接见首长:周总理、陈伯达、康生、××、××、汪东兴
被接见的有:广西赴京代表团双方代表,韦国清、陈发洪、李士才、王希永、徐其海,
乔晓光、伍晋南、贺希明、安平生、霍泛
总理首先说:“你们到北京很久了,因为我们工作很忙,没有及时的接见你们。今天在
座的的有区党委负责同志、广州军区负责同志、广西军区的负责同志以及你们两派代表
。我们今天主要是听两派代表的意见,以后还听军区的意见。首先从学生方面谈起吧。
龙智铭(四·二二代表):我要向总理控诉……
总理:今天不是控诉会,而是听听你们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嘛!毛主席说:右派的话
,我们也要听嘛!犯了严重错误的人,我们还让他参加会,四川就是这样,犯了很严重
错误的,我们也让他们参加了。
康老:今天开这个会,要摆...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1503 | 22 李纳1940年生于延安。幼时由一位姓景的年轻保姆照管。当然,小保姆也是中共党员,
为毛和江带孩子也属于"革命工作"。战争年代,李纳也上过几天简易小学,直到中共进
入北平,才正式进入专为高干和烈士子女设立的寄宿制学校----北京育英学校。
中学起李纳就开始住校,周末才回中南海的家。由于江青的娇惯,从小就非常任性和固
执。
1959年,李纳进入北大历史系。可以想象,以毛之尊和江之骄,李纳在北大是个极其特
殊的人物,决非其他"中央首长"子女可比。但由于那时党风还够清正,李回家也都是自
己乘公交车,从不坐小车。因此,不少同学甚至不知道她就是中国第一号"公主"。但北
大校方却不敢怠慢,专门选派一名"又红又专"、正直可靠的郝老师全面负责她的学习和
生活。一次周末,李纳感冒发烧还要回家,郝老师本着"对党对毛主席负责"的精神,怕
她路上出差错,坚持不让她走。引得这位"公主"极不高兴。后来这位郝老师在文革中因
"迫害主席女儿"惨遭批斗,这是后话。
李纳的任性、固执甚至骄横突出表现在"四清"中的一个例子。一位"四不清"干部贪污了
数百斤玉米粒,玉米粒有黄有白。在核查贪污数额时,李纳坚持要把玉米粒分黄白两种...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21077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助纣为虐的后果 中共著名记者范长江自杀之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5 22:37:21 2017, 美东)
2017-1-6 00:10
历史嘲弄了他们,他们恐怕至死也想不清,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其实,从范长江离开《
大公报》那一刻起,悲剧的帷幕就已拉开,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范长江的生命中,记者的身分和新闻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岁月。在中共当代新
闻史上,有许多事情与他有直接关联,如他是第一个去中国大西北采访的记者、第一个
在报纸上公开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为“红军”的人、第一个只身到苏区采访的记者等。同
时,他还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
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
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要职。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中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但是,如
果要问范长江是如何去世的却没有人能够回...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24 彭德怀因癌症逝世,黄克诚虽同在一个医院,但完全不知情。后来才得知此事。他听说
彭德怀死时,因癌症剧痛,把被头都咬烂了。黄克诚不由感叹:一代英雄,如此萧然辞
世?虽说死生是常事,苦乐也是常情,但彭德怀这样死,实在不能不令人为之痛惜。再
见的希望成为泡影,长与故人生死别矣。本文选自《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共文死谏武死战第一人彭德怀(图源:VCG)
1970年还是照样坐班房。冬天冷得很,室内结冰,手臂疼痛。我采取了自我疗法,
用强力按摩痛处,倒也颇为有效。以后我就经常进行自我按摩。后来我解除监护后,见
了一些老同志,就向他们推荐我这自我按摩法,可惜肯照办的人不多。但我一直保留这
个自我治疗的习惯。
这个时期,我经常因为监管人员的蛮横态度和无理干涉而和他们争执。有一次我又
和哨兵吵起来,吵得管理人员来了好几个。他们对我早就不满了。其中有一个人指着我
说:你别这么猖狂!你知道你现在是什么身份吗?我说:我当然知道,我是马列主义者
,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气极了,有人动手打我,我也和他们对打。但他们到底不能
真把我打伤、打死,也有些无奈,以后便不再和我为难。此后再也没有发生打架的事。
我...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704 | 25 文革中李讷是解放军报造反派组织的勤务员,就是领导人。搞三结合建立革委会时,有
人试图让李讷做革委会主任。毛知道后说,她不合适,她需要的是到农村锻炼,于是李
讷到57农场干校锻炼去了。现在很多人把57干校当牛棚,以进干校为受迫害的证据。虎
毒不食子,毛何其毒也,连自己女儿也迫害。
总理把拟好的党的九大代表的名单交给毛,毛看完后拿起笔来划去了一个叫李讷的
名字,签上“已阅”退回。党代表的身份和权力阶梯之间的联系,相信稍懂共产党体制
的人都能明白。 |
|
j****e 发帖数: 12067 |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eideng (赤包充玫瑰,阴沟也称河?),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鲜为人知:毛公主李纳因结婚得精神分裂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5 16:58:59 2011, 美东)
李纳1940年生于延安。幼时由一位姓景的年轻保姆照管。当然,小保姆也是中共党员,
为毛和江带孩子也属于"革命工作"。战争年代,李纳也上过几天简易小学,直到中共进
入北平,才正式进入专为高干和烈士子女设立的寄宿制学校----北京育英学校。
中学起李纳就开始住校,周末才回中南海的家。由于江青的娇惯,从小就非常任性和固
执。
1959年,李纳进入北大历史系。可以想象,以毛之尊和江之骄,李纳在北大是个极其特
殊的人物,决非其他"中央首长"子女可比。但由于那时党风还够清正,李回家也都是自
己乘公交车,从不坐小车。因此,不少同学甚至不知道她就是中国第一号"公主"。但北
大校方却不敢怠慢,专门选派一名"又红又专"、正直可靠的郝老师全面负责她的学习和
生活。一次周末,李纳感冒发烧还要回家,郝老师本着"对党对毛主席负责"的精神,怕
她...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2651 | 27 您大概是鸟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碰上不懂的只好百度google。
我父亲所在干校有那种二,三级的干部,他们说这是干校这就是干校。
要不你先百度google一下老毛是几级干部? |
|
h******k 发帖数: 13418 | 28 别TMD的YY了,这些人不管几级,也没大胆到他们说什么是干校什么就是干校.戏子也能定
义什么是干校,真能YY. |
|
i*****g 发帖数: 11893 | 29 本文选自米鹤都主编《回忆与反思——红卫兵时代风云人物》,口述历史第二册(香港
中国书局,2011年3月出版)。任志强口述,采写:徐绥之、齐馨,编辑:墨诞、米鹤
都,主编米鹤都。编者授权共识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任志强 山东掖县人,1951年3月生于丹东。文革前为北京第三十五中学 1967届初中毕
业生。1969年先后赴陕北、黑龙江插队。同年参军,1975年提干,曾任排长、参谋。
1980年参与北京怡达公司的创立,次年正式复员,受聘于该公司副经理。1984年后任北
京市华远人才交流开发公司经理、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建设部经理、华远总公司副
总经理。1991年后任华远总公司总经理、华远集团总裁、华润(香港)北京置地有限公司
总经理等职。他主持或参与了华远近50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工作,曾当选北京市劳动模
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任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
政协委员。
我的家庭
我老家在山东掖县,过去是出武状元的地方,有好些黄马褂和武状元的牌匾。我家
那个村,将近一半儿都是一个大家族。祖上没有家谱,我搞不清楚这些,但村里人都能
记住辈份。我女儿有次回老家,她当时...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30 文革中李讷是解放军报造反派组织的勤务员,就是领导人。搞三结合建立革委会时,有
人试图让李讷做革委会主任。毛知道后说,她不合适,她需要的是到农村锻炼,于是李
讷到57农场干校锻炼去了。现在很多人把57干校当牛棚,以进干校为受迫害的证据。虎
毒不食子,毛何其毒也,连自己女儿也迫害。 |
|
I********l 发帖数: 8702 | 31 其实文革时候的劳改,和现在大家理解的劳改,是完全不同的。我以前解释过,看来还
是需要再说一下。
简单的说,毛时代的劳改,是有两种情况的。一种就是犯罪了,关起来劳动改造。这个
是和如今的劳改很类似的。
但是毛时代的另外一种”劳改“,属于是下放劳动,也叫劳动改造,但是对象不是罪犯
,而是官僚和知识分子。
为什么下放劳动也叫”劳动改造“?因为毛时代是讲究”劳动者光荣“,不像现在,一
说到劳改,就会让人联想到很不好的人,光头囚犯什么的。毛时代的劳动改造,是通过
劳动来改造自己的政治立场,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反而是不参加劳动的人会觉得可耻。
举个例子吧。文革时期搞了一个五七干校,就是给那些在群众夺权运动中下台了的领导
干部找一个出路,去干校参加劳动,工资还继续发,可能会比原工资低一些,但是比起
干校所在地的群众工资,还是要高出不少的。所以当时群众对于干校的这些人,还是会
高看一眼,根本不存在把这些人当囚犯的可能。
当然了,这些干部在下放劳动之余,也是要参与政治学习的。也就是每天晚上要开学习
会,有时也会结合政治形势做批判和自我批判。而这些活动,群众也是一样要搞的。对
于农民来说,白天工作,晚上再学... 阅读全帖 |
|
n*******0 发帖数: 2002 | 32 57干校之所以是57干校,是因为里面关了57年被打成右派的人。文革是66年发动的。如
果作者在文革期间被关在57干校里,那就是相当搞笑的事情了。 |
|
p******r 发帖数: 6213 | 33 57干校是响应老毛的57指示建立起来的劳动干校,时间是文革中,右派除非没被开除公
职并保留有干部身份,否则没资格去57干校。 |
|
t*c 发帖数: 6929 | 34 1979年元旦过后,我从新华社调到《光明日报》工作,在记者部做机动记者。那年春天
,报社收到了辽宁《共产党员》杂志寄的一份稿件,标题是《为真理而斗争》,主人公
是刚刚被平反的一位叫张志新的烈士。记者部主任卢云让我看一下,粗略看后,我感觉
报道的整个调子是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完全符合报纸需要,只是大话套话太多,
具体细节很少。
卢云听了我的意见,让我去辽宁跑一趟。第二天,我便坐上了去沈阳的火车。当时辽宁
省委书记是任仲夷,张志新案件的平反工作就是在他的全力支持下进行的,所以辽宁省
委对我的采访全力配合。
看了张志新所有的“罪状”材料,那种感觉我至今都忘不了——震撼得我心里直抖。那
时候,对“文革”中一些冤假错案的报道已经很多,但看了张志新的材料后,一种感觉
告诉我,张志新这个人物实在太不同寻常。为张志新平反,是在“反林彪、‘四人帮’
”名义下进行的。但实际上,她对文化大革命的本质看得非常清楚,而且论述得非常严
密,后来政治形势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张志新的预料。
毫不夸张地讲,采访这几天我的眼泪始终未曾断过,经常是采访结束回到宾馆的路上,
一边走一边掉眼泪。动笔写的那天晚上,我在桌子前放了... 阅读全帖 |
|
b**********f 发帖数: 343 | 35 怎么啦,不敢说了?你的档次高得很,当然,我不像你在57干校工作过。其实这个网上
很多为文革说好话的很多都是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文革时候或者很小,或者还没出生。
而你,是经历过文革的,甚至在57干校工作过,文革怎么样,你不清楚?
看看你说的话,你说“张志新搞破鞋,自己成了精神病寻死”,你说“严凤英自杀揭破
尸体有神马问题?老毛老邓死后都挨刀过”。注意,你用的是“破尸体”。你这些话,
已经超越了做人的底线,即便是一些为文革说好话的人都不敢这么说。看看网上哪个人
能公开支持你所说的这些话?你所说的这些唯一的好处就是让人看看一个在
文革中在57干校工作过的人是如何为文革辩护的,是如果侮辱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人的。
你自己在这里大放厥词,还不许别人反驳你? |
|
g***j 发帖数: 40861 | 36 见证庐山风云
1946年夏秋之交,烈日炎炎,南京正热得像火炉一般,而庐山却十分凉爽。蒋经国
陪同其父蒋介石在此“避暑”,其他南京国民党军政人员及三青团骨干也多汇集于此,
马歇尔也在此时8上庐山,一时间政治烟云笼罩着这个避暑胜地。
这里正准备同时召开两个重要会议,即三青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青年军复员检
讨会。这两个会对蒋经国的前途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备受瞩目。蒋经国没有要贾亦
斌参加三青团二全大会,因为蒋经国知道贾亦斌对此不感兴趣,况且贾亦斌也不是三青
团员。所以蒋经国要贾亦斌全力负责筹备同时召开的青年军复员检讨会。为筹备这个会
议,贾亦斌曾数上庐山,奔波于宁、赣之间。贾亦斌的同事开玩笑说:“马歇尔8上庐
山,贾亦斌也5上庐山。”
贾亦斌在庐山期间,虽然忙于青年军复员检讨会的会务工作,但近在咫尺举行的三
青团二全大会的情况,也不断通过各种渠道传到贾亦斌的耳朵里,使贾亦斌亲身感受到
国民党内部政坛的波诡云谲。
贾亦斌从各种消息中得知,蒋介石为培植爱子蒋经国,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为蒋经
国设计了一条从青年工作入手、由培养干部起家、从地方到中央、最后掌握军队的发展
道路。这样,蒋经国一开始就...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37 有一次蒋经国突然对贾亦斌谈起陈诚说:“陈辞修他做得对的我们当然服从,但做得不
对的,我们又怎么能服从呢?”所谓“不对的”,就是指陈诚对蒋经国或明或暗的钳制
。实际上这种矛盾早在争夺青年军的人事安排上就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青年军刚成立
时,蒋经国撇开旧的政工系统,别树一帜,尽量用中央干校的学生充当青年军政工干部
,陈诚对此相当不满)。后来当蒋经国在青年军中不断扩大影响,用各种方法,使高级
将领走“太子路线”,要把青年军更紧密地直接抓在自己手里时,遇到的钳制就更大。
自然在蒋经国要将所控制的“处”改为“局”时,有人表示反对是不足为奇的。而贾亦
斌为了实现预备干部制度是极力主张建立预干局的。在一次由陈诚主持的厅局长会议上
讨论成立预干局的问题时,贾亦斌根据他从陆军大学起就已开始研究的预备干部制度的
心得,针对与会者的不同意见,作了长篇发言。从古今中外的军事制度、各党派对军制
的共识到现代战争的特点,全面阐述了实行“文武合一,战时征文为武,平时转武为文
”的预备干部制度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指出要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就必须实行预备干部制度。要实行预备干部制度,...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8 作者:大饼
作者按:讲述故事的老人叫邵志宽,是笔者的外祖父。他生于1926年,是辽宁省庄河县
人。他童年上的满洲国的学校,少年时期到辽阳日本纱厂做工,青年时期在满洲国做行
商,土改后参加过共产党工作队,中共建政后又到丹东做工人。2015年过年期间,笔者
与他进行了几次谈话,重点讲他在满洲国和中共建政前的经历,并录音整理下来,留作
资料。这份鲜活的记忆,对于了解满洲国时期东北地区一般底层人民的生活,有着一定
的参考价值。
以下为回忆全文,其中问句多为笔者和几个亲属的插话。
辽阳纺纱厂时期
邵:辽阳纺纱厂啊。
问:那是几岁?
邵:那十五啊。十五去的,十五干一年,十六那年你大姥爷我哥,那个什么,那时候我
在那有病了,发疟子,现在不知道叫什么病,你大姥爷去了,说把我接回来。和管理员
说一说,说我妈和我爹俩岁数太大了,八十多了,硬想我弟弟,我想领回去,你看行不
行。我们宿舍的那个管理员哪,管着好几百人,都是庄河这一个县的,都是这一个管理
员当头,自己有个办公室,就和他说同意了就能放你。要不啊,那个纺纱厂周围都是大
墙围着,顶上都是电网,没有出门证,根本就出不去。
问:那时候是日本人吗?
邵:那时... 阅读全帖 |
|
b****a 发帖数: 4465 | 39 乔石原姓蒋,乔石曾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如果乔石不改姓,中国会出现第
二个蒋委员长。 文革中,乔石是浙江人原姓蒋名字又有石字,让人联想到蒋
介石,还有他是上海地下党党员,加上其夫人是陈布雷的侄女。能够想象乔
石的日子不好过。乔石于1972年从五七干校借调到北京工作一段时间,然后
又回到干校,这样的情况不多见,一般从干校回城工作就是干校毕业了。
大概在2000年前后,乔石的儿子蒋小明在深圳的公司出事了,后来
乔石逐步淡出政坛。 |
|
c*********d 发帖数: 9770 | 40 http://news.sina.com.cn/c/nd/2015-11-16/doc-ifxksqiv8399412.sht
2015年11月16日15:33综合
胡耀邦。资料图
每个干部要读2亿字的书
——胡耀邦谈读书
编者按:在胡耀邦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重温胡耀邦同志的读书生活和治学
品格,对于领导干部的读书治学和官德修养大有裨益。
胡耀邦同志在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期间,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领导和创办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内第一份理论刊物——《理论动态》,组织和推
动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
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1977年3月,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党校副校长,主持工作。1977年6月17日,胡耀
邦接见辽宁省委党校的同志,谈到领导干部的读书和党校办学,他指出,马列的书不读
一些,根子不深。对理论问题似是而非,要受骗上当。读书方法可以领读,也可以自学
,但要讨论,不要打棍子,打棍子就不讲话了。学风转变要几年。党的建设要好好抓。
现在的报纸宣传太简单。党校工作人员本身就要有一个好的学...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1 2017-1-6 00:10
历史嘲弄了他们,他们恐怕至死也想不清,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其实,从范长江离开《
大公报》那一刻起,悲剧的帷幕就已拉开,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范长江的生命中,记者的身分和新闻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岁月。在中共当代新
闻史上,有许多事情与他有直接关联,如他是第一个去中国大西北采访的记者、第一个
在报纸上公开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为“红军”的人、第一个只身到苏区采访的记者等。同
时,他还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
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
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要职。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中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但是,如
果要问范长江是如何去世的却没有人能够回答清楚,至今新闻界和学术界也一直认为是
一个不解之谜。
吹鼓手变成苦劳力范长江被专人监管
从确山县城往西20公里到瓦岗乡;再从瓦岗乡向南8公里,来到一个丘陵环抱、两河相
交的小村庄——芦庄,这就是当年范长江劳动改造及投井自尽的地方,也就是那个动乱
的岁月“五七干校”所在地。... 阅读全帖 |
|
t**x 发帖数: 20965 | 42 张益唐妹妹回忆,
我的爸爸妈妈,也算得那个时代的有为青年了。他们都是建国以前入党的老党员,
尤其
我爸爸,还曾以年轻的19岁地下党员的身份,参加过解放上海保护电台的斗争。
解放后,为了支持首都北京的建设,在上海邮电管理局工作的这对年轻人离开故乡亲朋
,只身来到北京,投身到国家的邮电事业中。和当时大批年轻忠诚的布尔什维克一样,
他们把祖国的建设看得高于一切,襁褓中的儿子被托付给上海的妈妈,两个好强的人废
寝忘食地扑在工作上。
当日常工作走上正轨时,一对年轻夫妻又不甘平庸,先后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北京邮
电学院。大学毕业后,爸爸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留在清华无线电系当了老师,妈妈回到
邮电部工作。直到我出生那年,文化大革命来了。我们那个年轻而又美满幸福的家,和
当时中国的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被席卷进文革的滚滚热浪中。
爸爸因为解放前地下党的历史,理所当然地被认定为叛徒特务,和清华大学众多教授们
一起,被发配到江西鲤鱼洲劳动改造,那是一个血吸虫病泛滥成灾,当地农民都望而却
步的地方。不久,妈妈也接到通知到湖北干校下放。单枪匹马的妈妈很要强也很能干,
先是把全家的家具打包送进了邮电部的仓库,上交了... 阅读全帖 |
|
w*p 发帖数: 16484 | 43 他这个干校学习经历也不明不白的。79年12月去干校学习,还没满18岁,转年2月就当
上分局干部了,注意是干部不是民警。这12月到2月,满打满算才3个月,中间还有元旦
假期。而且1980年的春节是2月15号,2月基本不可能呆满了。很可能在干校就呆了一个
月。一般人绝对不可能有这个待遇,18岁也不可能是通过结亲网上爬的,基本可以肯定
是高干子弟。 |
|
N*****e 发帖数: 1094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助纣为虐的后果 中共著名记者范长江自杀之谜(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6 10:05:50 2017, 美东)
范长江(右)与毛泽东在一起。(网络图片)
历史嘲弄了他们,他们恐怕至死也想不清,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其实,从范长江离开《
大公报》那一刻起,悲剧的帷幕就已拉开,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范长江的生命中,记者的身分和新闻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岁月。在中共当代新
闻史上,有许多事情与他有直接关联,如他是第一个去中国大西北采访的记者、第一个
在报纸上公开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为“红军”的人、第一个只身到苏区采访的记者等。同
时,他还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
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
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要职。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中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但是,如
果要问范长江是如何去世的却... 阅读全帖 |
|
p**********g 发帖数: 9558 | 45 我先生出生时,家里人请了个算命先生,掐来算去,说是他命里缺木,于是家里人给他
起名为林。
没想到这个叫林的人一辈子与木头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个木痴 - 爱木如命。
我们结婚时,我看着他那一堆破毛衣毛裤和破被褥,就来气了。可他却神秘地打开一个
大木箱让我看。我还以为里面有什么宝呢,原来是一箱子木头和铁。木头都是些一尺来
长三寸见方的木块儿,有红有黄。铁都是些木工工具,锯子,刨子,凿子之类的。他看
着这些宝贝,精神就来了。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起来:
“你看这块木头,黄檀!你看这纹理多细腻,不用上漆就闪光。你看这自然黄有多美!
你再用指甲抠它,试它的硬度。大拇指甲的硬度是2.5,可是这木头的硬度更大。你使
劲抠它,你就知道它有多硬,它纹丝不动!”
“再看这块木头,金钢木!纹理密实如铁,你掂掂,比重也和铁一样,放到水里就沉底
儿。神不神!”
“看这块,柚木!看这柚木黄,真是要多美有多美!柚木是做抢托的材料。”
“再看这黄杨木,你看这黄多地道!”
“再看我这些工具。这刨子是我自己做的,用的是上好的红木。你看这槽,我自己一点
儿一点儿抠出来的,功夫大了去了,好工匠就要有好工具。”
“再看这块老槐木,...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6093 | 46 九
父亲说:“人生就是个接送。”
1969年无疑是转变之年。那年开春,我被分到北京六建公司当工人,接着弟弟
去了中蒙边界的建设兵团,母亲去了河南信阳地区的干校,秋天妹妹由母亲的同事带到
干校,父亲留守到最后,年底去了湖北沙洋的干校。不到一年工夫,人去楼空,全家五
口分五个地方,写信都用复写纸,一式四份。
“振开被分配到六建当工人。他第一次离开家,做父母的自然不放心。头天晚
上我们全家五个人,到新街口牛奶店要了牛奶和点心,算是给他送行。在收拾行李时,
我们怕他冻着,让他把家里仅有的一件老羊皮大衣带上。第二天,他离开家,我们都送
到大门口。我还想再看他一眼,知道他在崇元观上车,便在他走后不久,搭无轨电车赶
到那里,我看见他在等车,没跟他打招呼,只是在远处看他上车后才回家,我的眼眶湿
润了。”(摘自父亲的笔记)
我在河北蔚县工地开山放炮,在山洞建发电厂。那年夏天收到父亲的电报“珊
珊病速归”,我请了假,从老乡家买来新鲜鸡蛋,搭工地运货的卡车赶回北京。珊珊连
发高烧,诊断为风湿性关节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7 jindj贴的荆州照片里有一幅对联:“青龙偃月从此消浩劫红羊”:
“红羊劫”指逢丙午、丁未年国家遭遇的祸患,因“丙”、“丁”和“午”五行属火为
红,“未”生肖属羊,故称红羊劫。著名的红羊劫有靖康之耻、文革之乱——杨绛有《
丙午丁未纪事》专为之记。
杨绛在《<论语>趣》里自谦古文不好,可她的小说《洗澡》的三部标题“采葑采菲”、
“如匪浣衣”、“沧浪之水清兮”皆取自诗经,含蓄意远,绵里藏针。《丙午丁未纪事
》这一标题也是同样的风格。我迫不及待找来,读起来恍如《干校六记》。两相对照,
《丙午丁未》可谓前传,记66、67年被戴牛鬼蛇神高帽批斗;《干校》续写此后69-72
年的下放河南。字里行间,历史辛酸。
《丙午丁未年纪事》开头写杨绛与钱钟书分别被“揪出来”,自己做牌子挂胸口。外文
所与文学所各自规定的牌子一圆一方,一黑一白。两人如小学生做手工,精工细制;如
爱丽丝梦游奇境:“Curiouser and curiouser!”这句引得无比妥贴与嘲讽,令人欲笑
无声,欲哭无泪。
文革对人的侮辱是惊人的,杨绛的白描是平静的:
“有人用束腰的皮带向我们猛抽。默存背上给抹上唾沫、鼻涕和浆糊,渗透了薄薄...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牛棚与牛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4969916.html
商传
2011年06月22日11:08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家父讳鸿逵,字子上,生前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十年动乱之中,亦被定为“牛
鬼蛇神”,交由造反派看押,在十三陵分校劳动改造,平时不得回家,除由造反派组织
之政治学习外,与社会亦无任何交流,故对外面情形一无所知。
一次,造反派特许其回家拿取衣物。家父蒙此恩许,大为兴奋,便径直而归,忘记
去本校造反派那里报到,结果被人告发,于是被造反派传令召去,批判一场,又被命去
写书面检查。那造反派当时随口喝道:“速去牛棚写检查来!”
家父听了却觉懵然,不知为何要去牛棚写检查,且不知校内何处有牛棚。出去后,
转了半晌,没有找到,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回去报告说:“已经四处找寻,未见有牛棚,
不知该在何处写检查。”
那造反派听了,又好气又好笑,无可奈何地说道:“你们牛鬼蛇神住的地方就是牛
棚!”
家父听了,方才恍然大悟,自己也不觉暗自好笑了起来。
谁知不久以后,开始了“文革”下放风潮,家父随北京大学员工下放到江西鲤鱼洲
“五七干校”。这次真的被...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助纣为虐的后果 中共著名记者范长江自杀之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5 22:37:21 2017, 美东)
2017-1-6 00:10
历史嘲弄了他们,他们恐怕至死也想不清,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其实,从范长江离开《
大公报》那一刻起,悲剧的帷幕就已拉开,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范长江的生命中,记者的身分和新闻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岁月。在中共当代新
闻史上,有许多事情与他有直接关联,如他是第一个去中国大西北采访的记者、第一个
在报纸上公开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为“红军”的人、第一个只身到苏区采访的记者等。同
时,他还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
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
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要职。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中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但是,如
果要问范长江是如何去世的却没有人能够回... 阅读全帖 |
|
b*****t 发帖数: 9671 | 50 上午10:38(4 小时前)最高法院院长肖扬被双规从 明镜博客 作者:laotongzhi
一位官员透露,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已经被调查人员带走“双规”,在规定的时间、
规定的地点接受调查。但是这个消息尚未得到官方公开证实。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司法部官员称,身为中央委员的肖扬因涉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黄松有贪污腐败案被拉下马。黄松有在10月15日被中央纪检部门带走接受调查。知情人
士透露,黄主要涉及三大问题,即以权谋私、严重经济问题和生活腐化。黄松有本来是
1949年以来中国因涉嫌贪腐被调查的级别最高的司法官员,没想到一个月不到即被自己
的顶头上司肖扬“超越” 。有人举报称,肖扬、黄松有同广东法官利益集团间的黑幕
“令人发指”,受贿和侵吞国家和arent财产高达1,5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被“双规” 网上匿名举报人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执中
国司法牛耳十年,培养了大法官黄松有等广东幕僚无数。最突出的是:他和黄松有,在
老家广东省法院系统,尤其是法院执行局系统,培育了多名腐败法官骨干,建立了法官
利益集团,开设了司法黑市,受贿和侵吞了1,500多亿元财产...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