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 发帖数: 3526 | 1 恭亲王这个封爵没啥可说的,是咸丰给的。恭字还是咸丰特意选的。 |
|
p******o 发帖数: 9007 | 2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崛起
就在雍正积极讨好乃父、营求储位的同时,康熙末期的清朝政坛上正在悄然崛起一
颗闪亮的政治新星,这个人就是雍正的同母弟、皇十四子胤禵。胤禵,又名胤祯。关于
胤禵的名字问题清史研究界历来有争议,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认为胤禵本名胤禵,更名
胤祯,复称胤禵(指雍正上台后又给他改回胤禵)。而海外学者杨启樵教授则认为胤禵
原名胤祯、改名胤禵。胤禵的崭露头角是在一废太子之际,清康熙四十七年,老皇帝斥
责皇...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3 用临死时候没有见马齐来反驳“病重时”见马齐
这个“温相”智商有问题
-----------
朝鲜人所作的《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10记载了康熙病重时召见大学士马齐说:
“第四子雍亲王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这段
话里面错漏更多,康熙临死之际召见的皇子、大臣的名单中根本就没有马齐,雍正自己
就说过:“皇考升遐之日,大臣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可见并没有马齐。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131 | 4 你记错了吧
想想雍正在13病中给13的大儿子封爵的情景 |
|
o***e 发帖数: 3526 | 5 简单,爵位有待遇,有俸禄,能世袭。
清朝爵位就三大类,宗室,异性功臣,蒙古。什么爵位对应什么待遇和俸禄,那都是清
清楚楚的。清史稿里面有诸臣封爵世表,你去查好了。 |
|
|
h***i 发帖数: 89031 | 7 有加俸的,封爵制度就不是严格礼仪制度了?
你就老老实实地接着车 |
|
|
w*********r 发帖数: 42116 | 9 汉高祖封爵时的誓言讲,“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黄河细得像
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让后代子孙去维护一个巨大的版图。华夏金汤固,河山
带砺长。两千年前的一句P话,够NB了吧。 |
|
r****p 发帖数: 1854 | 10 说起大礼议,熟悉历史的同学第一印象都是嘉靖把大臣摁在地上打屁股。所谓“大礼议
”其实是“议大礼”,而“大礼”指的当皇位传承不是正常的父死子继时,如何给新皇
帝的已经死去的生父确定名分。如果新皇帝是政变上台那倒也干脆利落,一般是全面推
翻前任皇帝统治的合法性,追尊自己的生父皇帝。例如金海陵王完颜亮弑金熙宗篡位后
,不仅追尊自己的父亲完颜宗干为德宗皇帝,还降熙宗为东昏王。熙宗死去的爹,金徽
宗完颜宗峻也躺枪降为丰王。或者比如一些平稳的传承宋高宗-孝宗,大概是因为孝宗
从小被收养而且血统已经十分疏远,没听说孝宗有过什么为自己生父争名分的事情。
北魏后期帝系传承十分混乱,于是也出现了一起这样的大礼议事件。一场看似局限于朝
堂之上皇帝与大臣的口舌之争,在我看来却对北魏后期动荡的朝局有着火上加油的效果
,对后来陈庆之的神话北伐客观上也起到了不少的帮助。
灵太后胡氏愚蠢的将自己的亲子孝明帝元诩毒死后,不但给了尔朱荣以为孝明帝报仇的
借口进兵洛阳,还导致了北魏皇位继承出现真空(孝明帝无子,而且是其父宣武帝的独
子)。于是尔朱荣选择了孝文帝侄,彭城王元勰的第三子元子攸为傀儡 , 即北魏孝庄
帝。所以皇位... 阅读全帖 |
|
|
s******e 发帖数: 337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theraffairs (aff),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一篇天涯上的奇文--"让人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8 20:43:27 2014, 美东)
转者摘要:鸦片战争爆发其实是我们犯贱在先,火烧圆明园也是我们活该.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
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片”。当时世界范围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这些不禁鸦片的国家反倒没什
么人吸鸦片,倒是中国这个禁烟的国家对鸦片一往情钟。
一方面清朝有很多人是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事干,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
这就像某个人均GDP不到三千美圆的穷逼国家却能在奢侈品消费领域独领风骚一样),
而其它洋货要么是像钢琴一样玩不来,要么是像刀叉钟表睡衣之类不好玩。另一方面,
乾隆禁烟之后,各地官员反倒可以找鸦片商收保护费了,收了黑钱还不用纳税,为了抢
这块肥肉,不仅没有执行乾隆的政策,还拼着老命的引进鸦...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2367 | 13 什么史学界的双重标准,你得学学统治者的智慧:
乾隆皇帝雖知土爾扈特內附實為情非得已,仍稱贊其“招臍w順,甚屬可嘉”,並“賜
予封爵,以示渥澤”[10];同時在御製詩中表明了處理土爾扈特問題的態度:“弗受將
為盜,俾安皆我民”
1771 |
|
s*******h 发帖数: 3219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youdu (青青子衿),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朱元璋百万子孙的悲惨下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7 09:43:13 2014, 美东)
朱元璋百万子孙的悲惨下场
【多维历史】
在中国封建王朝时期,帝王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开枝散言多生孩子,而这一传
统在明王朝时得到最充分的诠释,《同舟共进》2011年12期发表张宏杰文章《明王朝“
权末代”的可悲结局 》,讲述的就是明朝皇族人口急骤增长,以至于仅一位王爷的直
系后代多达七八百人,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子孙人数过百万!这百万的子孙最终却未能让
明王朝更昌盛,而他们本人也只落得个被杀的悲惨下场。
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
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
。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明皇族两百多年的狂欢宴席,原
来不是免费的……
明皇族的人口爆炸
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15 没戏
曾国藩当时已经70多了,精气神都下去了。湘军军气已老,军纪渐渐松弛,很多将士抢
够了金银等着回家当富翁,还有的已经身居高位,被封爵了,谁还愿意再刀头舔血帮别
人打天下。加上曾国藩长期高调忠君爱国,转弯太大会被人质疑integrity,无法凝聚
必要的士气。清庭也早有准备,后期扶持左李就是为了制衡曾国藩。天京北方还部署了
有战斗力的部队,比如曾格林沁的部队,明显有防备曾国藩的意图。
另外北伐本来就是非常困难的,军事上讲究乘势而动。曾国藩对势应该很清楚,顺这长
江上游一直打到下游,灭了太平天国,就是取势。从南向北打完全弄反了,几乎不会成
功。如果他反清自立,结果就偏了袁世凯 |
|
s******n 发帖数: 459 | 16 转载自微信公共帐号“王老”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
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片”。当时世界范围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这些不禁鸦片的国家反倒没什
么人吸鸦片,倒是中国这个禁烟的国家对鸦片一往情钟。一方面清朝有很多人是拿着高
官厚禄却没什么正事干,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这就像某个人均GDP不到三千美圆
的穷逼国家却能在奢侈品消费领域独领风骚一样),而其它洋货要么是像钢琴一样玩不
来,要么是像刀叉钟表睡衣之类不好玩。另一方面,乾隆禁烟之后,各地官员反倒可以
找鸦片商收保护费了,收了黑钱还不用纳税,为了抢这块肥肉,不仅没有执行乾隆的政
策,还拼着老命的引进鸦片,导致鸦片在中国越卖越红火。
一开始,皇帝老爷们对禁烟这事儿都不是很认真,直到道光年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清朝的鸦片军被打得找不着北,发现枪杆子不好使的道光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鸦片身
上。其实道光也不想想怎么官兵抽鸦片农民就不抽的,当时的军队腐败不堪,平时也不
好好训练,省下来的钱跑去吃喝玩乐,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才...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17 叫渤海国是因为被唐朝封为渤海郡王。
唐朝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曾经在渤海郡定居过。
渤海国初名震国,为大祚荣袭其父的唐朝封爵“震国公”[1]。而关于“震”的含义说
法不一,比较通行的看法是认为取自周易震卦卦名[1][2],震是东方之卦,因此以地处
东方而以震为国号[3][4]。
朝鲜学者朴时亨所著渤海史则认为“震”是威震四方之意[5],但武则天封“震国公”
用威震四方之意几乎不可能[1]。
粟末(松花,这两个都是同一个名字的不同时代的音译)被高句丽打败后,不愿臣服于
高句丽的8个粟末部落,在首领突地稽的率领下逃往辽河以西,投奔隋朝,被当时的隋
文帝安置于幽州昌平一带(渤海郡)。
在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中粟末靺鞨人也参加了对高句丽的征战,带路党。
后来又给唐朝带路。
高句丽灭亡后,此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
丹、奚、等部民,唐朝又强行将“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就是投降了高句丽的粟末靺鞨
部落)徙居辽西营州。
渤海高王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当时即为部落酋长)就在这部分粟末靺鞨人当中。乞
乞仲象一家自668年被迁到营州到公元698年大祚荣率部众重新迁回“粟末故地”期间... 阅读全帖 |
|
g*****p 发帖数: 790 | 18 民间俗称的“免死牌”,实为史书称之的“丹书铁券”。此物最早见于《楚汉春秋》(西汉陆贾著,其书已佚,《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高帝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汉书·高帝纪》则称“丹书铁契”,应是同1物件的不同叫法。当时的铭文为“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自汉后,“丹书铁券”历代相传,几乎每朝每代都有。
铁券”最初于券面阴刻,然后用丹砂填之,故称“丹书铁契”。梁时以银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也称“铁券”为“金书铁券”。
明代也不例外。明代功臣封爵皆赐铁券。铁券形制如同瓦状,分为7个等级,公为2等,侯为3等,伯为2等,大小尺寸随着等级差别各有不同。铁券外面雕刻该人的履历蒙恩的次数,对其功绩有详尽的记载,里面刻有免罪减禄的次数,用来提醒防备再犯过错,每个字都用金子镶嵌。每副铁券各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颁给功臣,右半收藏内廷府库,有事就将铁券左右勘合,以作为凭据。 |
|
x********n 发帖数: 398 | 19 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多尔衮出生在赫图阿拉,成为台吉。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国后,年仅8岁的多尔衮便加入参预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这样,多尔衮第一次成为了
后金的鼎足之一。但是,好景不长。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去世,众贝勒便在拥戴皇太
极继位为汗之后九个时辰,迫令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自尽殉夫。这时候,多尔衮三兄弟
的处境变得最为艰难。于是少年的多尔衮在夹缝中求生存,并开始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
。他一方面紧跟皇太极,博取他的欢心和信任,而绝不显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
则在战场上显示出超人的勇气和才智,不断建树新的战功。从“墨尔根岱青”的称号到
被授予“奉命大将军”,多尔衮的少年得志,为他将来的进取开始奠定基础。从天聪三
年,多尔衮屡立战功。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更是使他名声大振,在他24岁
时便被封为和硕睿亲王。而多尔衮并不是一介武夫,六部之首的吏部也由他统摄,希福
、范文程等文臣也是由他举荐。在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暴逝”后6岁的福临被拥
立为新皇,是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是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福临,而多尔衮表示同意
,这就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分不开了。对于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民...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20 卫霍不是上来就带主力的,人家是靠军功升上去的。
卫青第一次出战和李广军阶一样,四个将军分四路出击,各路兵力大体相同,卫青赢了
,李广全军覆没。霍去病第一次出战连将军都不是,是个只带了八百兵的校尉,孤军深
入,突入匈奴内廷,俘虏单于叔父,斩杀单于祖父。
李广升到将军靠的是平定六国的军功,他守个城打个猎吹吹牛皮还行。出去野战,一辈
子就没有胜过匈奴,迷路就算了,偶尔不迷路了,只要碰上匈奴,基本就是全军覆没。
程不识咋说的?“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对李广的这段评论才是真相“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废罪,
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 |
|
m*****o 发帖数: 408 | 21 李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征战无数,为汉王朝立下了累累战功。
然而不知为什么,这样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又在那样一个帝王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
奖励军功的年代,却始终未被封侯,于是后世遂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
那么李广为何终生不得封侯呢?对于这个问题,后世的文人、学者给出了各种各
样的解释,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有人认为李广之所以不得封侯乃是因为“杀已降”,即滥杀投降的人。
李广在世的时候,眼看着身边的大小将领都已经封功授爵,而自己身经百战却始终身居
下僚,心里十分疑惑。于是他找到“操望气之业”(即相面)的王朔,请教说:“自汉
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候者数十
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候邪?”王朔问李广生
平有何憾事,李广自言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投降的八百名羌人,这是自己最后悔的
事。针对此,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封侯者也。”
二、有人认为李广不得封侯是因为其“少大度耳”,即李广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史料记载,李广曾因兵败而丢了将...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742 | 22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末年,政
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
是明太祖。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
,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
,太祖其季也。母陈氏。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应天孝陵”到明毅宗:“绍天绎道
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母贤妃刘氏。年号崇祯(1628
年-1644年)昭陵。”明朝共传十六位皇帝。
十三陵
大多史学家都认为明朝是16皇帝(从太祖到毅宗),也有的认为是17帝(加上安宗)。
有的人认为:“如果承认南宋最后两位皇帝,在福州即位的宋端宗赵昰(景炎帝)和在崖
山即位的宋末帝赵昺(祥兴帝),就应该承认明朝最后几位皇帝即19位(加上安宗,安宗
,昭宗三位)。”
明朝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
间阉党专政... 阅读全帖 |
|
X********7 发帖数: 483 | 23 这一年,长安城内发生了“巫蛊之祸”。卫太子刘据因受敌对势力和佞臣们的诬陷,为
父皇汉武帝所疑。他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败被迫自杀。其母、武帝皇后卫子夫
也随之上吊自杀。汉武帝在盛怒之下,丧失了清晰的判断力,严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
党羽。卫太子全家被抄斩,长安城有几万臣民受到株连。许多京官被削籍为民。因“巫
蛊之祸”案情复杂,涉案人员极多,加上许多京官本身又受到株连,因此朝廷从地方抽
调办案人手。丙吉因为担任过廷尉右监,与本案没有牵涉,因此被调回长安参与案件审
理。
长安的天牢中有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因为受“巫蛊之祸”的株连被关入大牢。他就是卫
太子的孙儿,汉武帝的曾孙。卫太子刘据纳史良娣,生下了史皇孙刘进。皇孙刘进纳王
夫人,生下了这个婴儿,称为皇曾孙。小婴儿刚出生就遭到“巫蛊事”,太子、良娣、
皇孙、王夫人等亲人都遇害身亡。小婴儿尚在襁褓之中。政敌们不知道如何处置他,就
将他关在大牢中等待命运的审判。
尽职的丙吉(朝廷任廷尉右监)在检查监狱时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当时的婴儿经过长
期的啼哭,又长期缺奶,早已是奄奄一息。善良的丙吉于心不忍,就暗中在牢房中找了
两个刚生育还有奶水、人又忠... 阅读全帖 |
|
g*****p 发帖数: 790 | 24 从小看三国,看到关羽之死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蹊跷。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
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看不明白,诸
葛亮也看不明白?
后来总算明白,其实刘备看明白了,诸葛亮看明白了,关羽也看明白了,就连曹操
和孙权也都看明白了。关羽不死,大家的日子都不安生;关羽死了,大家都放心了。所
以,整个《三国演义》,其实核心就在关羽之死。
所以结论是:关羽死于谋杀。
那么,是谁谋杀了关羽?
为什么关羽必死
首先说说为什么关羽必死?这不妨从荀彧之死说起。
荀彧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在曹操谋士中排名仅次于郭嘉,对曹操忠心耿耿,立
下许多功劳,曹操对他非常尊重。荀彧家族“四世三公”,家族地位远远高于曹操,因
此荀彧对于曹操的贡献还包括荀家江湖地位给曹操带来的好处。
可是,荀彧这个人帮曹操的目的,是助其匡扶汉室。到后来曹操封魏王加九锡,荀
彧发现他有篡夺汉朝的野心,于是站出来反对曹操,结果曹操大怒,赐了一杯毒药,害
死了荀彧。
为什么先说荀彧?因为关羽和荀彧是一类人。
关羽这人,没事喜欢读《春秋》,讲大义。他追随刘备固然有兄弟义气的成分,但
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能匡... 阅读全帖 |
|
G********l 发帖数: 574 | 25 看《大秦帝国》的时候一直被这句话深深感动着,总想写些什么,但又怕自己手拙。
永远记得渭水船头,那个叫卫鞅的少年书生意气风发,侃侃而谈。强秦九论,不仅让秦
孝公看到了秦国未来的希望,更使其深深的被少年的学识与气度所折服。一个意气风发
,一个奋发图强,畅谈三天三夜,却也从此不离不弃,不易不变,自此立下了“君臣相
知,永不相负”之誓言。
难忘庙堂之上,君臣心心相惜,卫鞅官拜丞相,御赐穆公金剑,剑锋所指,杀无赦,从
此开启君臣二十年的大变法。
禁私斗,平民战功可封爵,奖农耕,取消封地,开阡陌,废井田,每一步在朝野之间都
不啻于天翻地覆。明君强臣。赢渠粱的铁腕支持,卫鞅的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使得变
法最终得以成功,秦国一跃成为山东六国如芒在背的强大国家。
视察秦国新都址,君臣并肩,居高临下,青山松柏,相辉映彩。
建造咸阳新都,建造官请示秦孝公,那句“只要大良造通的,我没有不通的”,卫鞅低
头一笑,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
大战在即,赢渠粱亲拜卫鞅为将。君臣深深一鞠,前尘感慨万千。
河西大捷,君上亲封商地于卫鞅,爵号商君,自此后称商鞅。
也许上天注定,终究赢渠粱还是先商鞅而去,二十年的变法,秦国强大了... 阅读全帖 |
|
w*********4 发帖数: 1769 | 26 张廷玉封三等伯爵,任上书房首大臣三十多年,相当于封侯拜相了吧?
年羹尧,封一等公,也是封爵了吧?
清末的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都是汉人啊。也都封侯拜相了啊。 |
|
J**********y 发帖数: 95 | 27 公元53年前后,东汉王朝也曾有过类似“金屋藏娇”的韵事,汉明帝刘庄当时还是太
子,特喜欢一位姓马的少女,长期让她住在最里间的屋子里,视如珍宝。“遂见宠异,
常居后堂”(《后汉书》)。
那么,这位马姓少女是谁?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说起来此女有些来历,她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按理这种家庭出身的女子,应该有
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她的姐姐叫马姜,就颇有些春秋遗蕴。马氏的闺名,史料里没交代
,只说“讳某”,即犯了某位尊者的讳,比较遗憾!由于马援死后官爵被褫夺,她从“
红二代”一下子变成“黑五类”,跟所有族人一样,常常受到权贵的欺负,生母蔺夫人
因此精神恍惚,不能理事,于是乎,马氏十岁当家,挥斥进退,一如成人,赢得了不错
的名声。在其堂兄马严的极力推荐下,公元52年,入选太子宫,时年十三岁。
如今的女孩常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不加强自我修养,待
人处事没个章法,遇到刘庄这种十岁通《春秋》、十五岁通《尚书》的主儿,草包美女
怕是不大靠得住。人家马氏的做法显然不赖,嫁得好也要学得好,跟着宫廷里的傅母(
负责教育的女官),用功了好几年,小有所成,“能诵《易》,好读《春秋》、《楚...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5579 | 28 有完整记载的分封制, 应该是西周开始, 周武王及其后周天子的分封, 除姜子牙外
多以他们姬姓宗族为主;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是秦始皇伟大历史功绩之一;
项羽的分封, 其实与周王朝的分封本质不同: 项羽没有给项家或原楚王家封爵, 项
羽所封的那些王大多是起义军的首领们你也可看做是“军阀”, 相当于“军区”司令
, 而项羽封自己为总司令。
刘邦也没有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名义上虽封了些王侯其实只是些虚衔加工资待遇。 而
张良劝刘邦不要搞分封制是为了给吕后一家开了暗门。 吕后专权是给吕氏的分封是实
权分封。
自汉以来, 也就晋朝的司马炎和明朝朱元璋基本上复制了周王朝的分封制。 司马炎的
分封导致八王之乱随后就来五胡乱华; 如果朱元璋没有朱棣这样强势的儿子,那明朝
在朱元璋死后也会重演“八王之乱”之悲剧。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分封, 应该是摄政王邓小平封叶剑英为广东王。。。。。。 |
|
h***i 发帖数: 89031 | 29 满人没有几个
汉人投过去,也是打赢了就封爵
在大明,军人也就是趁乱抢劫发点财,永远没有出路 |
|
G****r 发帖数: 5579 | 30 1, 夏商史的两个版本的史书:竹书纪年和史记
关于夏商史的这两个版本的史书实际都以西周初年姜子牙(伙同周武王)所编的“史话
”为基础, 只不过姜子牙编了两个版本的“夏商史”: 一版本是公开发行的欺骗世人
的官史(后来的史记的基础版, 下文简称为“周家史记”); 另一版本是以“太公兵
法”为基础只在历代周天子和齐国晋国的嫡系子孙中传阅的秘史(周竹书纪年以此为基
础写史书, 下文简称为“姜周竹书”)。
姜周竹书和周家史记的共同点在于捏造了商朝以前的历史, 而对商朝史也进行了大量
的伪造, 同时隐去了“太公兵法”中所述的真实的“武王伐纣”。
2, 夏王朝不曾存在过, “夏”只是个比较受尊重的部落。 夏部落还处在新石器时代
, 没有青铜器, 没法对其他部落进行有效征服和统治, 只是大禹作为夏部落带领其
他部落治水灾有功而得到其他部落的赞美(万邦来朝--可见那时候华夏有几万个部落,
很多部落可能只有几百甚至几十人)。 商部落发明的青铜业和以青铜器为基础的刀
枪弓箭, 开始对其他部落进行征战和统治, 成汤之前的商部落就已经进行了几百或许
是几千年的征战, 但到成汤时才真正建立了一个像样的商王朝和...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28 | 31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期 作者:夏春涛
内容提要: 太平天国起初主要靠攻陷城池接收官库、剥夺官绅浮财以及绅民进贡
来筹措军饷,定都年余后确定“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以田赋作为固定饷源,并推行轻
徭薄赋以 争取民心。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轻徭薄赋政策在后期未能切实持久推行,
为近乎竭泽而渔式的强制征敛所取代。筹饷问题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战略思想的片面
性,尤其是在乡村治理上的失策,以及其内部存在的腐化享乐意识膨胀、拥兵自重、
人心涣散等严重问题,对战局走势影响甚巨。
关 键 词:太平天国 太平军 军饷 乡官
作者简介:夏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职副主
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太平天国打江山,清政府全力保江山,双方势不两立。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
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战中,军饷供应对双方来 说都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事
关军心是否稳定、能否继续支撑战事,涉及社会经济政策、吏治、军纪等,对战局走势
影响甚巨。关于太平天国筹饷问题,学界以往 论著已有不同程度论述,但不够系统全
面,某些史实未纳入研究视野,对一些具体史实的解读也存...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2 美国往事:北美第一个英国殖民地——弗吉尼亚
2015-12-14 11:32:02
Jack之家
“最初,弗吉尼亚就是美国”
—— 威廉•伯德
一 四九二年八月三日,四十二岁的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
)带领八十七名水手,乘三艘船从巴罗斯港(Port of Puerto Ba
rros)出航。他们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了大西洋,来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等岛
屿。后来,哥伦布又三次横渡大西洋,到达了中美、南美洲大陆。当时哥 伦布认为他
到了亚洲,直到去世,他也不知道他发现的是“新大陆”。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一百年中,西班牙人彻底地争服了中南美的印第安人。他
们从中南美得到了无穷的金银财富,西班牙成了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帝国,大西洋成了
西班牙的内湖。
英 伦三岛因为英吉利海峡,那些逐鹿欧陆的战火很少燃至英国。但是,英国国内人口
和土地的压力也很大。美洲贸易对英国人的吸引力一直很大,但西班牙是不会轻易 让
英国插手的。英国朝野就逐鹿欧陆还是殖民美洲进行了争论。最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一世(Elizabeth I)采纳了大臣沃尔特... 阅读全帖 |
|
|
kx 发帖数: 16384 | 34 http://www.guancha.cn/MaBoYong/2015_04_13_315722_s.shtml
马伯庸:《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
关键字: 洛神赋曹植三国曹丕甄宓古诗文
《洛神赋》
——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感宋玉对楚王
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huán)辕,经通谷
,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héng gāo),秣驷乎芝田,容与乎
阳林,流眄(miǎn)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
,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dí)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
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
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 阅读全帖 |
|
o*****p 发帖数: 2977 | 35 摘自 汗青著 《天崩地解——1644大变局》节选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未必个个身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
官污吏则未必一定无气节,如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和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
”马士英,以及著名的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事迹,就有极强烈的代表性。而其中牵涉到
的其他一些所谓正人君子楷模如大儒刘宗周、黄道周等人之表现,则颇令人齿冷。
马士英,字瑶草,贵阳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明
史》将其与温体仁、周延儒、阮大铖等一起列入奸臣传。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
河南、大同三府。崇祯初迁任山西阳和道副使,后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到此时,马士英的仕途都是颇顺利的,只是他做了巡抚后仅一月,就开始动用公款贿赂
朝贵,结果为镇守太监王坤揭发,被罚遣戍,随之流寓南京。
而马士英在南明弘光朝的得势与一方坐大,与当时同在南京的一位名列“逆案”的人物
——阮大铖,有极大关系。马士英与阮大铖两人就此熟识起来,也从此时开始,他们被
东林党人及大多史家指为阉党和大奸大恶的人物。
可实际上,阮大铖的名挂逆案与马士英被指奸臣,多少是有些冤枉的。认真追究起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
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
。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明皇族两百多年的狂欢宴席,原
来不是免费的……
明皇族的人口爆炸
大明弘治五年底,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
成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
朱樘览奏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他有点好奇,这些王爷能记清自己的儿女吗?
这确实也是明代中叶以来许多王府遇到的难题。庆成王的儿子们也大多继承了父亲出众
的生殖能力,比如他的长子的儿女总量后来也达到了70人。庆成王在儿女数创纪录的同
时,孙子辈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63人,曾孙辈更多达510人。就是说他的直系后代这一年
已达767人,再加上众多的妻妾女眷,整个庆成王府中,“正牌主子”就1000多人。庆
成王肯定无法认全记清所有家庭成员。除非给儿孙妻妾们编号统计,否则很难想象他如
何管理这个庞大的王府。
正如朱樘所料,朱钟镒生殖冠军的称号不久之后就被他的一位后代,也就是另一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
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
。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明皇族两百多年的狂欢宴席,原
来不是免费的……
明皇族的人口爆炸
大明弘治五年底,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
成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
朱樘览奏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他有点好奇,这些王爷能记清自己的儿女吗?
这确实也是明代中叶以来许多王府遇到的难题。庆成王的儿子们也大多继承了父亲出众
的生殖能力,比如他的长子的儿女总量后来也达到了70人。庆成王在儿女数创纪录的同
时,孙子辈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63人,曾孙辈更多达510人。就是说他的直系后代这一年
已达767人,再加上众多的妻妾女眷,整个庆成王府中,“正牌主子”就1000多人。庆
成王肯定无法认全记清所有家庭成员。除非给儿孙妻妾们编号统计,否则很难想象他如
何管理这个庞大的王府。
正如朱樘所料,朱钟镒生殖冠军的称号不久之后就被他的一位后代,也就是另一位...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xso (doxs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马伯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2 08:25:56 2017, 美东)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9 全中国人民都变成机器人
这样大家实现了平等
全都装一样的软件,量产化
最大的bug就是社会没有等级差,平等化
这种机器人理念是没有实现可能的
真正可行的是国家让富人多纳税
并给他们封爵位,但不能世袭,要不断多交税,才能一直持有贵族牌照,让富人享受社
会地位
把这些税用在穷人身上
这就是为富且仁的社会 |
|
发帖数: 1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dragonfly (小蜻蜓),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轉載一篇嚴肅文章-中国奴隶社会论析-歡迎拍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5 21:09:51 2017, 美东)
中国没有奴隶社会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奴隶社会通常有两种划分。一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5
年春秋时代结束,共经历了一千五百九十五年。二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正式结束,共经历了一千八百四十九年。前者为多数人所认可。
中国夏商时代,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时间长
达一千零二十四年,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时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
的信史。
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是西周时代,辉煌了大约二百七十六年,于公元前770年
结束。之后,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广泛使用铁器和耕牛,带来了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开荒出来的大量私田,使得国土的“天子(国家)所有制
”遭到破坏,“井田制”经济瓦解,...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3 16:38:22 2017, 美东)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2 羽戈:百年前的劝进者
袁世凯复辟帝制,共当了八十三天皇帝,准备工作却超过一年,前后严重不成比例。通
常把1915年8月14日杨度等人发起筹安会,作为帝制运动的开端,其实这个时间点,起
码可以往前推一载。彼时夏寿田在袁世凯的总统府担任内史(秘书),系复辟帝制的主
持人之一,他告诉张国淦:“在民国三年下半年,我辈已由言论而进入实际阶段……”
若从此时计起,至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称帝,这一年多的漫长前戏,到底在忙乎
什么呢?
答案之一,便是劝进。
劝进者是一个庞大的队伍。论人数,以万计;论身份,上至总长、将军,中至学者、商
人,下至妓女、乞丐,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论派系,主流自然是袁世凯的追随者,却
也不乏曾与袁氏短兵相接、势不两立的革命党人和满清遗老。就此来看,劝进可谓一场
全国性的政治表演,充满了名与利、真情与假意、见风使舵与虚与委蛇、欲盖弥彰与欲
迎还拒。帝制两个字,成就了民国初年最滑稽的一出戏。
既然是戏,则分假戏真唱与真戏假唱,抑或本是观众,却成了主角,本是主角,却成了
观众。基于此,可将形形色色的劝进者,分作真劝进、假劝进、被迫劝进、半推半就劝
进等。而今辨析劝进的角...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袁世凯复辟帝制,共当了八十三天皇帝,准备工作却超过一年,前后严重不成比例。通
常把1915年8月14日杨度等人发起筹安会,作为帝制运动的开端,其实这个时间点,起
码可以往前推一载。彼时夏寿田在袁世凯的总统府担任内史(秘书),系复辟帝制的主
持人之一,他告诉张国淦:“在民国三年下半年,我辈已由言论而进入实际阶段……”
若从此时计起,至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称帝,这一年多的漫长前戏,到底在忙乎
什么呢?
答案之一,便是劝进。
劝进者是一个庞大的队伍。论人数,以万计;论身份,上至总长、将军,中至学者、商
人,下至妓女、乞丐,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论派系,主流自然是袁世凯的追随者,却
也不乏曾与袁氏短兵相接、势不两立的革命党人和满清遗老。就此来看,劝进可谓一场
全国性的政治表演,充满了名与利、真情与假意、见风使舵与虚与委蛇、欲盖弥彰与欲
迎还拒。帝制两个字,成就了民国初年最滑稽的一出戏。
既然是戏,则分假戏真唱与真戏假唱,抑或本是观众,却成了主角,本是主角,却成了
观众。基于此,可将形形色色的劝进者,分作真劝进、假劝进、被迫劝进、半推半就劝
进等。而今辨析劝进的角色,不仅为了明察哪些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4 这篇文章也太马克思主义了。
汗。
李闯之流之所以覆灭,表面上看,是他们不经营根据地。
然而,刘邦直取关中之前,他又有什么根据地呢?他到了关中,其实也没根据地。
试问:如果刘邦不取关中,在关东找个地方当根据地,结果会怎么样?肯定完蛋。
当时的形势,是谁跑得最远对谁有利,留在关东只能互相残杀,而且你还杀不过项羽,
那就死定了。
至于朱元璋,如果他能一举北伐,直捣幽燕之地,他也是会去的。只不过去不了而
已。只能留下来和群雄自相残杀,如果失败了,必然会被扣个帽子,说他“不思进取”
,成不了大事。
注意:大多数失败的地方势力,事后都会被指为“不思进取”。
那些文人(包括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文人),里外有理,因为史书是他们写的。
然而,朱元璋本人其实另有见解。
被后世尊为“文臣第一”的刘伯温只封了伯爵(除了只能追封的“王”,“伯爵”
以上还有“公爵”和“侯爵”),出这个主意的朱升,貌似根本没封爵...... |
|
G****r 发帖数: 5579 | 45 唐朝不算开放。 我大商朝女人可以被封爵(封了爵的女人当然可以央很多面首), 女
人也可以领兵打仗。 |
|
w*l 发帖数: 754 | 46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
,劝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
盏劝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
权更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
有人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
主公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
叫做“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
走完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
本身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
收益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坐收拥
立之功。
西晋灭亡之后,好多人... 阅读全帖 |
|
f****g 发帖数: 2073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inews (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马来西亚“唐骏”伪造女王册封照 冒充爵士(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0 01:19:04 2010, 美东)
为了证明贵族身份,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DPA)成员黄势恩伪造了一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他爵士身份的照片。此事被揭穿后,黄势恩面临被开除出党的结局。黄势恩否认曾伪造照片,声称获得的册封是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因此英国册封的名单内找不到他的名字。
据马来西亚媒体《自由今日大马》8日报道,不久前,自称为中医的黄势恩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称,因为参与无国界医生组织,他曾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4岁寿辰上获封爵位大十字勋章。该文章发表后,立刻引起马来西亚社会各界的关注,黄势恩也因此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该文章的真实性。
就在,黄势恩公开“贵族”身份后不久,英国驻吉隆坡高级专员公署的一位发言人便指出:“我们可以确认,没有任何记录显示女王曾授予黄势恩勋衔。”此外,经核实,黄势恩并非女王84岁寿辰宴请的宾客。该官员 |
|
|
z******0 发帖数: 1014 | 49 一等奖名字太烂了。
应该叫’中华科技冠军侯‘奖, 或者封侯封爵, 共和国主席令将其载入史册,才彰显
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才能激发民族勇往直前抛弃阉党文人空谈舔西方烂掉的
屁眼的恶行。那两个竖尾巴米国人都玩不起。 |
|
z******0 发帖数: 1014 | 50 继稀土之后, 网络人推动社会发展又1例: 中国宣布转基因立法-方舟子科学地输了
一次。
方舟子好称搞科学的, 却否认转基因的战争价值, 否认转基因的潜在威胁, 从他的
一贯的以科学论证为基础的作风看, 他
已经打了自己一个耳光, 他堕落了进了和民主流氓全能全知万寿无疆的同一个陷
阱。
希望看到网络会推动中国实行对科技工作者封侯封爵的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