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塞林格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
f********7
发帖数: 283
1
神作啊神作,看的俺笑的吐血。。。
-------------------------------------
言情剧的最高境界,就是为广大女性的意淫,创造一个全新的物种。这些年,这么多言
情剧,真正能称得上新物种的,并不多,深入人心有极高知名度的,大概就只有道明寺
(顶级富豪)、入江直树(高智商学霸)和李大仁(青梅竹马妇女之友)了吧?
《来自星星的你》最大的突破,不是塑造了一种男人,而是重新发明了一种
男人。
对于全球女性而言,有一个永恒的两难选择题。
如果一个男人他有1000万,只给你100万;而另一个男人他有10万,却给你10
万。
你选哪个?
正确答案是:我选那个有1000个亿,给我1000个亿,长得帅、智商高、并且
随时可以为我去死的。
这就是《来自星星的你》为什么火爆的原因。这部意淫界神作,充斥着无节
操、无底线的幻想和捏造,从头到尾都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但它的本质却无比贴近现
实。它讲的就是,当下女性,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男人?
很简单。他要有20岁的颜和身体,40岁的情商。
他要有180的身高,180的智商,以及180套房子。
对了,他最好还是处男,谢谢。
女。人。真。的。一...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2723
2
可能有人会要英文名称,中英对照如下:
麦克斯米伦鹦鹉 Maximillian Parrot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Sallinger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麟头鹦鹉 Scaly Headed Parrot
匹昂尼斯鹦鹉 Pionus Parrot (Pee-Own-Is, or Pie-Own-Is)
蓝头鹦鹉 Blue Headed Parrot
白头鹦鹉 White Headed Pionus Parrot
暗色鹦鹉 Dusky Pionus Parrot
青铜翅鹦鹉 Bronze Winged Parrot
黄脸鹦鹉 Yellow Faced Parrot
D*******y
发帖数: 366
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我的读书之最(外国文学部分)
这个列表除了我喜欢这里的百年孤独,几乎没交集
比较喜欢塞林格的东西,他的 《麦田的守望者》,西摩系列,还有《德。杜米埃-史密
斯的蓝色时代》;
毛姆的书, 月亮与六便士,刀锋;
米兰·昆德拉的东西;
西蒙·波娃 的 人总是要死的
黑塞的小说, 《荒原狼》《玻璃球游戏》
巴尔扎克 全集里面的 哲理研究卷
第二十二条军规

分先后);候选:查良铮译《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吕同六译《生活之恶》。
有办法;
A********2
发帖数: 4075
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林夕的词&王菲的歌(转载)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喜欢林夕的词和王菲的歌声。就我来说,王菲也许不是我最喜
欢的歌手,但林夕却是我最喜欢的现代词人。
林夕的词从意象与文学性的结合上,到达了中文词作的一个高度。他的作品往往在音律
上朗朗上口,在形式上美绝人寰。很多作品有着先声夺人的效果。首先体现在词作的题
目上。林夕的许多作品题目都套用了一些著名作家的文学著作,使人眼睛一碰尚未观作
品全貌就已有了意象上的联想。比如为王菲写的《百年孤寂》是用的马尔克斯的大作,
《开到荼蘼》和《阿修罗》都是亦舒的书名,《守望麦田》显然是受塞林格的影响,至
于《笑忘书》是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力作,《背影》让人不禁想起朱自清的散文,(林夕
还帮黄耀明写《明明不是天使》为亦舒书名、周华健《浓情化不开》为徐志摩散文名等
),虽然词作本身与文学著作并无太大关联,却也在形式上极具诱惑。
林夕词作在意象表达上的高人一等来自于他文学上的造诣。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
的林夕擅用各种修辞描绘缱绻情感,绝少明修栈道的直抒胸臆,多的是陈仓暗渡的婉转
迂回。排比、比兴、象喻是其最常用的手法,用婉转曲折甚至隐晦的方式摹饰复杂多变
的情感,更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林夕
j******n
发帖数: 21641
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韩少功: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
我偶尔去某大学讲课,有一次顺便调查学生读书的情况。我的问题是这样:谁读过3
本以上的法国文学?(约1/4的学生举手)谁读过《红楼梦》?(约1/5的学生举手)
然后,我降低门槛,把调查内容改成《红楼梦》的电视剧,这时举手多一些了,但仍只
是略过半数。
这是一群文学研究生,将要成为硕士或博士的。他们很诚实,也毫不缺乏聪明。我
相信未举手者已做过上百道关于《红楼梦》或法国文学的试题,并且一路斩获高分——
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坐在这里。
问题在于,那些试题就是他们的文学?读书怎么成了这么难的事?或者事情别有原
因:是什么剥夺了他们广泛阅读的自由?
我不想拍孩子们的马屁,很坦白地告诉他们:即使在30年前,让很多中学生说出10
本俄国文学、10本法国文学、10本美国文学,都不是怎么困难的。我这一说法显然让他
们惊诧了,怀疑了,困惑了,一双双眼睛瞪得很大。30年前?天哪,那不正是文化的禁
锁和荒芜时期?不正是“文革”十年浩劫刚过?……有人露出一丝讪笑,那意思是:老
师你别忽悠我们啦。
没错,是禁锁是荒芜甚至是浩劫,从当时大批青年失学来看的确如此,从当时官方
政策主体...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294
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鲁迅杂文全集》后感
最懂中国的周老的经典文章在教科书上都沉浮过了。通读文集,感觉意犹未尽,还有些漏教科书之网的“大鱼”“珍贵鱼种”比比皆是。觉得有意思的就摘录下了。他的杂文大多是写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北洋军阀党政时期,所以时评大多是那时时候的重要不重要大大小小新闻旧闻。我印象最深的是《纪念刘和珍君》时间在段祺瑞执政时期,"三一八"事件不去赘述了,但后来我在其他媒体上看到了野史上说段大帅为此事终身吃素。不知道真假,但是我觉得野史不一定都对,只是给后来的读者提供了另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以不至于太过片面,以供有智慧的读者自己去判断。有人说,旧朝代的历史应由新朝代去编撰,也许会客观、真实些。阅读当时环境下的时评杂文的目的在于:让人知道真相、增长见识,而不是愤世嫉俗,无病呻吟,搞得看透一切,目空一切似的。看到一个家庭的笑话:儿子历史考试未及格。爸爸很气愤,骂了儿子一通,妈妈看到了说这个是可以不知道的啊,因为那些都是儿子出生前很多年的事情了。笑话一则,扯个淡,收场。
有人说周老是个预言家,因为他近百年前写的东西,很多稍微社会事件或者原文登上也不过时。所以虽然我们读的是旧书,实则是新事儿。还有书中引的文字浩瀚,望...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看看王朔怎么评金庸
从文学性上来说,王的成就是很大的.
我觉得王很真实,他的语言到风格都很坦率.
写青少年心理的时候,
那种青春期的苦涩和迷茫,
真的有点中国塞林格的风格.
金庸有什么呢?
整个傻呼呼.
d******e
发帖数: 419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看看王朔怎么评金庸
那是因为你没碰到真正打动你的作品.
一部好作品真正能让你的灵魂发生震撼,在生命中留下永恒的痕迹.
文人并非是一个完美的人,但确是一个真实的人.
如同塞林格在书中说的那样,老菲次介拉德的书,当你读完他的书,
你突然想给他打个电话,但是,你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
y***i
发帖数: 11639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看看王朔怎么评金庸
小资文章,挺好看而已。打动灵魂什么就太过了。
看谁都觉得虚伪,然后在心里再构建一个无限美化的对象,对《麦田守望者》来说就是
他妹妹和以前的女友。
无奈,郁躁。没有耐心/愿望和能力去真实的了解世界了解自己。说是诚实,也只是某
一个片段的诚实。典型的青春叛逆期。
谁都想象自己比别人诚实,别人特虚伪。在青春叛逆期中,这种情绪和趋向能被描写得
更无辜动人一点。
被这种小说感动,我看一点不比被金庸感动强。或者说。。。。还不如被金庸感动更健
康一点呢。被金庸感动,是被人性善良和美的一面感动。这种小说的感动有种自恋在里
面。
塞林格后来的人生和作品也是越走越偏。就是那种不肯面对世界的青春期自闭症。
r******2
发帖数: 1021
10

度的不
同表现而已,所以不存在两个世界或两种本质规律,只是目前的科学无法统一解释而已
。如
果从宗教信仰的角度讨论,当然必须从理论上将二者统一起来。量子物理也并非没有作
用的
延续,只是不以经典时空观的形式延续而已。我说的重点是一个作用是不依赖给出作用
的对
象而存在的,所以不能以现象的瞬时生灭来否定现象可以缘起现象。叠加态存在于抽象
的数学空间也是你的发明吧,我没看到量子物理有这么说。不确定和不实在是两回事。


叠加态没有可能在三维物理空间上,因为如果在三维物理空间上,实际就是坍缩了,只
能是单一的本征态。

霍恩(M Horne)、西摩尼(A. Shimony)、塞林格(A Zeilinger)三人曾在文章中提到,
薛定谔在1926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发现由n个粒子组成的系统的量子态是可能发生纠
缠的。薛定谔在论文里写道:
我们一再地提醒大家注意,波函数是不能够也不应该直接以三维空间里的术语来解释。
尽管单电子问题(one electron problem)在这里似乎很容易迷惑我们——因为总体来讲
波函数是一个存在于位形空间(configuration spac...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6059
11
来自主题: USTC版 - 潘建伟能拿到炸药奖吗?
其实新语丝上面就讨论过,有人贴过潘建伟自己的原话。
“网友:潘教授,请问你是否考虑过你的工作要获得诺贝尔奖?
潘建伟回答: 尽管我们1997年以来做这些工作在量子信息实验里面非常的重要,而
且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在奥地利时候的博士生导师(塞林格),应该很有希望获得
诺贝尔奖。但我不觉得我以往所做的工作,能够让我获得诺贝尔奖。而且作为一个科研
工作者来说,拥有一种探索自然界一些规律或者是奥秘已经是很最快乐的事情。所以能
否得奖,首先需要幸运,而且这只是格外的奖赏罢了。尽管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是由本
土培养出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我相信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上的增加,国外杰出的华
人学者会越来越多的回到祖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在十年或者是不久的将来
,我们国内会作出世界级的科研成果来。
问题:潘建伟教授,因为好多人跟我提起您的时候都说潘教授是中国科学家离诺贝
尔奖距离最近的人之一,您对自己这个距离有一个什么样的判断?您怎么看待中国百姓
对诺被而奖热切的期望?
潘建伟:现在有时候会流传这样的说法,我觉得这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很不好的
,有多远谁也说不清。我们97年做的工作是比较有意识的工
m**b
发帖数: 617
12
来自主题: Beijing版 - 三胖子:人大附中内幕[ZT]
ZT:
我人生中最好的时候都浪费了。所带来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甚至是一辈子
对于我来说,我不恨学校,我更恨我的父母,因为他们不应该送我上这个学校。他
们根本不懂怎么教育孩子。
RDFZ的氛围是以成功为唯一标准, 赤裸裸的丛林法则。
我是被摧毁了。
我在高中三年缺失的东西,使得这个进名校的结果变得毫无意义。
——摘自几名人大附中毕业生的发言
我知道自己正在写的这个东西,不一定能引起轰动,甚至可能连反响都没有。但是
如果能幸运地有那么一点的话,它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得罪很多人——包括校领导,以前
的老师,同学。但是我不在乎,如果它真的能引起哪怕少数人对人大附中教育思想的反
思的话,与其带来的善果相比,我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1.复杂的学生来源和赞助费疑云
每个对人大附中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这个学校和别的一样,是收钱的,而且绝不
少收。我作为学生在学校生活度过了三年,自然遇到不少通过这样特殊渠道进来的同学
。而且,我当年上的是排名最靠后的一个实验班,(人大附中每个年级都会有几个实验
班,和普通班。普通班之间没有排名,学生水平平均分配。实验班总数较普通班略少,
之间有排名,例如第一实验班,...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wqw (胡瓜),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从2015年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看中国的科技实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4 13:05:15 2015, 美东)
对中国的科学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
爱好科学的公众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喋喋不休中国人不会创新、永远没希望的逆
向民族主义分子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让那些花岗岩脑袋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吧
,我们对他们的无知和偏执感到可怜。
2015年12月11日,欧洲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新闻网站《物理世界》(
Physics World)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http://physicsworld.com/cws/article/news/2015/dec/11/double-quantum-teleportation-milestone-is-physics-world-2015-breakthrough-of-the-yea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1879
14
来自主题: MedicalCareer版 - [周末灌水]都来说说读书的话题吧
嗯,刚看新闻发现塞林格上个月过世了。
我其实一直以为他早就过世了。可见我是多么的孤陋寡闻。
麦田守望当时是高中的时候念的,与此同时还有愤怒的葡萄,发条橙,了不起的盖茨比
和夜色温柔。这些算是接触的最早的美国文学,当年正好是性格被压抑的最厉害的时候
,所以被那种明明想为却没勇气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借口无法为之的反叛的气质深深吸
引,虽然表面上还是好好学生,每天干干净净的上学做题考试。
我记得不久前在豆瓣上看到一句话,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好像装在一个异常坚韧的塑料
袋里,被保护的特别好,缺乏任何的社会认知,却忽然在某一天那个袋子被粗暴的撕扯
开让我们看到全部外面的世界甚至要求我们优雅从容应对类比于天地碰撞一般的巨大冲
击。然后我发现我之前的20几年在学校学的那些抽象的符号完全成了一堆废纸,在强烈
的不安全感空袭之下,只好逃到书里面寻找前进的方向。所以开始重新看很多的书,好
像回到高中时候上语文课的时候偷看变形记,只希望可以片刻跳出井口般狭小的世界呼
吸外面的空气。虽然现在,每看过一本书就会觉得自己更加什么都不懂,有时会更加的
焦躁不安不知所措。但是还是一如既往的看,哪怕什么都学不到,至少让我看
d********a
发帖数: 1852
15
来自主题: Physics版 - Re: 漫谈回高校求职[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dajiamajia (打架专用马甲),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Re: 漫谈回高校求职[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6 15:45:59 2011, 美东)
站着说话不腰疼
到目前为止,离乡客的帖子还不需要与时俱进。http://www.rainbowplan.org/lib/lxk02.txt 我觉得一切都还没有什么变化,除了你的期望值需要降低一点以外。当你看到一个条件和你一样的人拿到了,比如说,教授的职位,那么你获得这个职位的可能性基本上已经降为零。用个物理学的例子来说,你们好比两个全同的电子,是不可能占据同一个位置的。而且,既然你们两个是全同的,那么无论谁站在那个位置都无所谓,起码对于人事处的来说是这样。
实际上,你有多少篇文章基本上是无关痛痒的,现在任何一个申请人都会有不少文章。
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作为理科人士来说,就是你有没有有影响力的文章
。就以潘建伟为例,他有一堆的文章,但假如他没有那些顶级杂志的文章的话,那么他
现在申请科大的那个位置就会不那么利索...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2723
16
来自主题: Animals版 - 明眸善睐,仪静体闲------菲比
菲比
菲比是我家老三,她是一只麦克斯米伦鹦鹉,这种鹦鹉原产于南美,因德国探险家
麦克斯米伦而得名。菲比这个名字是我起的,有一点洋气,并不符合我的习惯,这里有
一个典故。刚到家时菲比有些害羞,每当她看到我,就会冲到笼门口迎接,待我走近
时,她却一转身回到笼中,做若无其事状,有点孩子气。她的吃相很优雅,她衔着食
物,缓步走到水碗旁,把食物在水里蘸一下,然后握着慢慢地嚼。她长着一双大眼睛,
虹膜则是深棕色的,像幼鸟的一样,乌黑晶亮,透着温柔恬静。我看着她,心中涌起要
永远保护她的感觉,让我回想起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对他妹妹
菲比的情感,于是她就有了菲比这个洋名。
菲比出生在加州,在一个宠物链锁店长大,她被当做礼物带到华盛顿州,送给一个
单身母亲,这家里有两个十多岁的女儿和一只玄凤。环境和气候都变了,笼子和玩具都
是新的,再加上人来人往闹闹哄哄的,菲比肯定不适应,必然产生焦虑,结果她咬断了
自己的一根血羽毛。血羽毛就是新长的羽毛,是充满血的空管,...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6 00:07:53 2016,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h.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2:39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1)
以其反文化特征闻名於世的中国文化大革命,常常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焚书坑
儒”的比喻流传於文字记载之中。其实,这是一种并不全面的历史错觉。就其全过程而
言,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顺从与抗争,幻灭与追寻,疯狂与觉醒错综交织,相互转化的政
治思想运动。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焚书”的结果是激起了一代青年人倍增的读书欲望
;反文化的悖论是造就了他们对人类全部文明,尤其是异质文化如饥似渴的汲取。与熟
为人知的狂热的红卫兵运动相伴相随的,文革中的中国还有过一场不为人知的冷静的地
下读书...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从毛泽东的拥护者到他的反对派
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4826
从毛泽东的拥护者到他的反对派──“文革”中年青一代觉醒的心路历程的本质与毛泽
东的集权思想
宋永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衫矶分校
原载《当代中国研究》[2005年][第4期(总第91期)]
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产生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后果:它在一定程度上
加快了毛式极权制度的没落,并激发了中国独特的民主运动。“文革”的结果无疑是灾
难性的,但它也使许多年轻人对共产党政府及其意识形态产生了幻灭感,激励了他们为
中国的未来推动政治改革的热情。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初衷之一,无疑是想通过党内外不断进行的残酷无情的政治
清洗,更全面而严密地控制人民的头脑,为他本人树立起中国新帝王的权威。然而,在
整个动乱时期,在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年人中间,始终存在着对毛泽东体制的怀疑与抵制
。在这场大灾难中,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判决了一大批“反革命案件”,公开批判过
30到50株“大毒草”(即赞成异端思想的作品)[1],如遇罗克的“出身论”(1966)
和“李一哲”的“关...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942
19
来自主题: _Les_Forum123版 - 不太新的新闻
看你们打情骂俏的我插句嘴。这里从一个朋友的blog摘抄一些8卦,大伙清凉一下。
“Salinger同学一贯隐居,我之前也没关心过他的八卦,看来讣闻才知道原来他为了捍
卫自己的隐私把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简介里说,传记作者 Hamilton引用了未发表信
件里的文字,惹毛了塞同学。我好奇,人家私信没发表的您是如何弄到的呢?我又想起
若干年前,老在报纸上看见谁谁在潘家园儿旧货市场上买到名人或非名人的旧书信的故
事,也常常在报刊上见到名人死后家属或子女把私信拿来发表的。有时候我怀疑某些名
人在写信(甚至日记)的时候已经想到可能会被发表的下场,所以私信也摆得有姿态。
另外,我也一直不知道究竟谁对信件有所有权和发表权。甚或将来卖了钱,这钱归收信
的还是写信的还是四六开呢?
看了法院的判决书我才知道,原来在美国,书信的版权在作者,但是收信人对那几张信
纸有所有权。塞同学的几封信,就是被收信人捐给了大学图书馆,又被勤劳的Hamilton
辗转哈佛普林斯顿借来看了,抄到书里。一开始Hamilton通知塞同学说要给他作传到时
候,塞林格就表示反对。不过,hamilton同学也就是知会他一下,并不是征得批准
l*r
发帖数: 79569
20
来自主题: _innervision版 - 我想
恩,花街渔人码头金门大桥,感觉总要去一下
三藩那街道停车太牛了
小柯好像在sf的,酒美可以问问她
共同探讨一下昆德拉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卡佛海明威塞林格
以后也是一段美谈
e****a
发帖数: 4783
21
来自主题: _K12版 - 人不叛逆枉少年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Francisco 讨论区 】
发信人: nojob (大胖福、笨小孩), 信区: SanFrancisco
标 题: 人不叛逆枉少年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4 08:51:38 2010, 美东)
发信人: qing1026 (青涩百合),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人不叛逆枉少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23 13:35:17 2010, 美东)
一把年纪了,才开始读塞林格.不过倒也正常,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懂文学的人,大学时挑
了当时热门的法律专业,毕业后发现这项职业太折磨人,不愿继续.现在,有了一定阅历,
感觉终点又回到起点,我也想站在文学的门槛上,探头看几眼里面的世界.
《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经卖了超过6500万本,说了6500万次同样的话:人不叛逆枉少年
.慰藉和温暖了多少青少年那孤愤而又彷徨的心灵.是的,你们不是异类,也不用恐惧,你
们和霍尔顿一样,都是叛逆期的少年,即使你没有发现身边有和你一样的人,但你确信,霍
尔顿们离你真的不远.
我们当年,全国人民小时候的理想基本上
A***o
发帖数: 2783
22
来自主题: _America版 - Re: 美国确实没文化
不完全赞同。。。美国的文化基本上是俗文化,实用文化。。。自然托尔
斯泰,柴可夫斯基们没什么市场。。。美国版的大部分都是俗人。。。。
不然就算海明威,福克纳,塞林格的成就比不上老托,也不至于没人谈论。
z*l
发帖数: 763
23
来自主题: _ZST版 - [转载] 无题(注释版)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xile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phageous (皮挨居*我爱ducky), 信区: Exile
标 题: 无题(注释版)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Oct 18 20:20:08 2000), 转信
Nirvana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在国内最常用的两个译名
李皖曾针对包装精美的校园民谣写过批评文字“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
当代文学青年之通病
80年代被90年代的大学生追忆为“抒情时代”及“白衣飘飘的年代”
这节中的掌故皆出自北岛诗歌
不必多加说明,“嚎叫”里最著名的句子
80年代末90年代初死去的3个人
取自海子临终前写的献诗系列
米兰。昆德拉的“在别处”与许巍的“在别处”
以及笔者毕业时离开近乎废墟的宿舍楼,看见某扇窗口
残留的横幅上书写的“生活在别处,冷暖自知”
海子式的一节,本意是要写批判与自省及宽容间的矛盾。
在“伊甸园之门”中提到:“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
在80年代象任何一个富裕平庸的中产阶级美国人一样出席女儿的毕业典礼
80号公路连接东西海岸的纽约和SF,前者是Gins
x**e
发帖数: 315
24
来自主题: _ZST版 - 献给爱斯美的故事
献给爱斯美的故事
——怀着爱和凄楚
文/J.D.塞林格
x**e
发帖数: 315
25
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
译:李文俊
文:[美] 杰·戴·塞林格(J.D.Salinger)
旅馆里住了九十七位纽约来的广告业务员,他们简直把长途电话线全给霸占了。住50
7号房间的那位姑娘为了通长途只好从中午一直等到快两点半。不过她倒也没闲着。她看
了小开本妇女杂志上登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性是乐趣——也可能是受罪》。她洗了她的
梳子和头发刷子。她把她那身米色套装裙子上的一处污渍刮掉,又把她在萨克斯(注:指
“萨克斯第五大道”,这是纽约市的一家高级服装商店。)买的那件衬衫上的纽扣挪了挪
位置,而且还用镊子把她一颗痣上新冒出来的两根毛拔掉。在接线生终于拨响她房间的电
话时,她正坐在窗前座位上染指甲,左手上的已经快染完了。
她是那种姑娘,绝不会听到电话响便把手里任何东西胡乱一扔的。瞧她那副架势,仿
佛是自打进入青春期起,电话就一直在响似的。
电话零零地响着,她继续用小刷子涂抹小手指指甲,刻意描绘着那个月牙形的边缘。
接着,她把盖子放回到指甲油瓶上,站起身,把她的左手——那只湿的——在空中前后甩
动。她用那只干手把烟灰缸从窗台拿到床头柜上,电话就是放在这里的。她在两张铺叠整
齐的单人床中的一张上坐
p******s
发帖数: 938
26
来自主题: _Exile版 - 无题(注释版)

Nirvana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在国内最常用的两个译名
李皖曾针对包装精美的校园民谣写过批评文字“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
当代文学青年之通病
80年代被90年代的大学生追忆为“抒情时代”及“白衣飘飘的年代”
这节中的掌故皆出自北岛诗歌
不必多加说明,“嚎叫”里最著名的句子
80年代末90年代初死去的3个人
取自海子临终前写的献诗系列
米兰。昆德拉的“在别处”与许巍的“在别处”
以及笔者毕业时离开近乎废墟的宿舍楼,看见某扇窗口
残留的横幅上书写的“生活在别处,冷暖自知”
海子式的一节,本意是要写批判与自省及宽容间的矛盾。
在“伊甸园之门”中提到:“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
在80年代象任何一个富裕平庸的中产阶级美国人一样出席女儿的毕业典礼
80号公路连接东西海岸的纽约和SF,前者是Ginsberg,Kerouac的母校
与beat思想发源地Columbia大学与Greenwich Village的所在地,
后者是Ginsberg著名的“嚎叫”朗诵的所在地。
Ginsberg晚年相信喇嘛教,相信人死后将轮回重生
“女人香”里的台词
c*******g
发帖数: 2356
27
美国卡布郡(Cobb)警探图格斯(Christopher Twiggs)证实,来自中国的28岁女子李淑宜
(Shuyi Li译名),疑遭现年24岁的白人男子塞林瑞克(Brian Marsh Semrinec)杀害,目
前警方正在全力追缉疑凶,李淑宜父母19日晚抵达亚特兰大处理爱女后事。
中国女留学生再次他乡遇害
美国《世界日报》9月19日报道称,来自中国广州的李淑宜,曾就读乔治亚理工学院,
与塞林瑞克为朋友。她在脸书上提到今年2月交了男友,但未说明姓名。她的脸书有多
张与猫咪的合照,显示非常爱猫。
图格斯指出,由于李淑宜18日未上班,警方找到她位于亚特兰大史米亚纳(Smyrna)市的
住处查看,发现她陈尸家中。
另据美国中文网报道,受害者友人称,16日晚7点20分,这位友人与受害人最后一次用
微信聊天,当时并没有任何异常。17日受害人与朋友有约,但最终她没有去,朋友联系
未果。受害人远在广州的妈妈也十分焦急,这几天一直尝试联系她,周围的同事朋友也
都在寻找她,也曾去过她所在的公寓但是敲门没有回应。
焦急的朋友们曾经在她失踪后报警,但是警方认为失踪时间太短,并没有立案。18日,
朋友们再...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28
来自主题: Physics版 - 物理学年谱
物理学年谱
公元前~公元元年
公元前650~前550年,古希腊人发现摩擦琥珀可使之吸引轻物体;发现磁石吸
铁。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有通过对平面镜、凹面镜和凸
面镜的实验研究,发现物像位置和大小与镜面曲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中国 墨子和墨子学
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杠杆平衡的现象(中国 墨
子学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研究筑城防御之术,发明云梯(中国 墨子学
派)。
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学派已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
角。
公元前350年左右,认识到声音由空气运动产生,并发现管长一倍,振动周期
长一倍的规律(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三世纪,实验发现斜面、杠杆、滑轮的规律以及浮力原理,奠定了静力
学的基础(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三世纪,发明举水的螺旋,至今仍见用于埃及(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250年左右,战国末年的《韩非子·有度篇》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
朝夕”的记载,“司南”大约是古人用来识别南北的器械(或为指南车,或为磁石指南
勺)。《论衡》叙述司南形同水勺,磁勺柄自...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4611
29
来自主题: astrology版 - 名将与星座?
二战名将星座大全(转载)
德国28名元帅 星座
费多尔·冯·博克 1880年12月03日 射手座
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1878年9月2日 处女座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 1881年10月4日 天秤座
恩斯特·布施 1885年7月6日 巨蟹座
卡尔·邓尼茨 1891年9月16日 处女座
罗伯特·冯·格莱姆 1892年6月22日 巨蟹座
赫尔曼·戈林 1893年1月12日 摩羯座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1881年8月8日 狮子座
格奥尔格·冯·库勒 1881年5月30日 双子座
威廉·凯特尔 1882年9月22日 处女座
阿尔贝特·凯塞林 1885年11月30日 射手座
京特·冯·克鲁格 1882年10月30日 天蝎座
威廉·利斯特 1880年5月14日 金牛座
威廉·冯·里布 1876年9月5日 处女座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1887年11月24日 射手座
艾尔哈德·米尔希 1892年3月30日 双鱼座
瓦尔特·莫德尔 1891年1月24日 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0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special/sudezhanzheng/d
8月25日的进展如下:
第二十四装甲军方面:第十摩托化步兵师经过柯尔美(Cholmy)和阿夫杰耶夫卡(
Avdeievka)前进;第三装甲师经过柯斯托波布尔—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到达杰斯
纳河。第四装甲师本在苏多斯特河的西岸担负肃清残敌的工作,现在第四十七装甲军的
部队可以来接替它,于是它也就跟在第三装甲师的后面继续前进。
第四十七装甲军方面:第十七装甲师经过波乔普向苏多斯特河南岸移动,并且向杜布齐
夫斯克(Trubchevsk)进攻,渡过了杰斯纳河左岸以后,就一直西南向沿着河岸前进,
使第二十四装甲军便于渡过这个宽广的河川。这个军的其他单位正继续由罗斯拉夫尔地
区向前开进。
8月25日的清晨,我到了第十七装甲师方面,亲自监督他们渡过苏多斯特河和它在南面
的支流罗格河(Rog)。我所经过的道路都是恶劣不堪,有一部分车辆中途抛锚。那时
是12点30分。我只好从姆格林发出无线电,调集新的装甲指挥车、人员载运车和机车来
应用。这对于前景是一个很不祥的预兆。14点3...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茗谈》六十:英国式坑爹 ZZ
《茗谈》六十:英国式坑爹 [ 本嘉明 ] 于:2012-01-13 23:56:41 主题帖
大家知道,有《中国式离婚》。这里,我们说说英国式坑爹。
横跨加拿大和美国的小型独立电视台WNED在1月12日晚9时播出一个二战系列纪录片的第
一集。这一个系列,用电脑逐格修复染色,做成高清,画面品质相当不俗,而内容也比
较严谨权威,值得一看。
(一)
美国的“租界法案”,就是军火物资你先拿走,钱以后再说。这个法案的对象,英国是
众所周知的,另一个就是中国。
英国用帝国在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基地(99年租约)换回宝贵的50艘驱逐舰,以抗衡德
国的潜艇。这北大西洋的基地,包括冰岛,所以美国海军陆战队和舰队就进驻冰岛。
其实你看二战史的欧美部分,满篇字缝里都有两个字:
“坑爹”。
因为是免煮国家,爹上有爹,首相和总统固然是显爹,他们头上的选民,就是爷爷了。
这里的“坑爹”,就是首相总统们,把人民卖了。
不得已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是值得的。
(二)
不列颠空战(Battle of Britain),英国在明显的劣势下,赢在了系统性,综合素质
上,也赢在了冷酷上。
这在英国皇家空军(RAF)内部,就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译者注:本文原文发表在2015年7月份出版的美国《空军》杂志(AIR FORCE
Magazine)上,原作者是《空军》杂志的特约编辑约翰•科雷尔(John T.
Correll)。科雷尔曾担任过18年的《空军》杂志主编。译文所配图片有改动。
“英国人觉得他们会输掉不列颠之战。幸运的是,温斯顿•丘吉尔和英国皇
家空军并不这么认为。”
表现“不列颠之战”中英国皇家空军的“喷火”式战斗机和纳粹德国空军的Bf 109E空
战格斗场景的航空绘画作品
背景概述
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正式爆发,该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重要的战
役之一。倘若英国人输掉了这场战役,那么将出现以下灾难性的后果:
首先,在最好的情况下,英国方面将不得不与纳粹德国寻求达成和平解决,而希特
勒对此所开出的条款无疑会相当苛刻。担任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极有可能会被
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Lord Halifax)或前首相戴维•劳合•乔治(
David Lloyd George)取代──这两个人都认为与德国的谈判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德国将巩固其对欧洲的统治...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33

我说越远古越详细,就是指远古神话很详细,但伯罗奔尼撒战争却根本没有提。请看最早
的原帖。现在我的观点没变。
看帕罗斯碑全文有啥,给你贴一个。
我 [1]依据各类官方文献和通行的历史著作, 编辑了这份自远古以来的年表,从雅典的
第一位巴西勒斯 (basileus)[2] 凯克罗普斯(Cecrops), 至帕罗斯执政官(阿斯提)安
那克斯(Astyanax )和雅典执政官丢格奈托斯(Diognetos)之年 [3] 。
公元前
264/3
1
距今 1318 年, 凯克罗普斯[4] 为雅典的巴西勒斯, 这地方因之名为凯克罗匹亚(
Cecropia), 此地以前依土著阿克塔攸斯(Actaios)[5] 之名而名为阿克蒂凯(Actice)。
1582/1
2
距今 1310 年, 凯克罗普斯为雅典的巴西勒斯, 丢卡利翁 (Ducalion)[6] 在帕那索斯
山(Parnassos)麓的吕克里亚(Leucoreia)为巴西勒斯。
1574
3
距今 1268 年, 克拉那奥斯(Cranaos)为雅典的巴西勒斯, 阿瑞斯(Ares)[7] 和波赛冬(
Poseidon)[8] 因波赛冬...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99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观《帝国的毁灭》的几点体会
观《帝国的毁灭》的几点体会
王在田
Der Untergang
这部片子高度写实,再现了柏林沦陷前最后12天的情景,许多细节与台词在各种二战回
忆录里读到过,完全可以当作一部历史纪录片来看。
看完之后翻出了《第三帝国的兴亡》(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by
William L. Shirer),重拾近二十年前的阅读记忆。
1
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眼神阴郁,叫人捉摸不透。
扮演希姆莱的演员比历史上的希姆莱帅得多。从肖像上看,希姆莱圆圆的脸蛋,身材不
高,更像亚洲人,如果换上一套日本将军装束的话估计很难辨认。
执掌党卫军的希姆莱心思缜密,最终却在这一点上栽了跟头。大战结束时他试图隐姓埋
名便装逃回老家巴伐利亚,并伪造了完备的身份证件。盘查的英军士兵不禁纳闷:这兵
荒马乱的,这家伙怎么会好整以暇带着如此整齐的文件资料?于是便把他扣押起来。。
。。。。
2
希姆莱的联络副官菲戈莱因Hermann Fegelein出身骑兵,在东线清剿苏军游击队立有战
功,后来成了爱娃的妹夫也就是希特勒的连襟。片中暗示了他与爱娃的暧昧关系,希特
勒...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15201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otoGear 讨论区 】
发信人: yellowspring (你走你的阳关道), 信区: PhotoGear
标 题: 观《帝国的毁灭》的几点体会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20 19:54:42 2012, 美东)
发信人: stallion (Kendall/43619*),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观《帝国的毁灭》的几点体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9 09:02:10 2012, 美东)
观《帝国的毁灭》的几点体会
王在田
Der Untergang
这部片子高度写实,再现了柏林沦陷前最后12天的情景,许多细节与台词在各种二战回
忆录里读到过,完全可以当作一部历史纪录片来看。
看完之后翻出了《第三帝国的兴亡》(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by
William L. Shirer),重拾近二十年前的阅读记忆。
1
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眼神阴郁,叫人捉摸不透。
扮演希姆莱的演员比历史上的希姆莱帅得多。从肖像上看,希姆莱圆... 阅读全帖
y**********g
发帖数: 3071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tallion (Kendall/43619*),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观《帝国的毁灭》的几点体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9 09:02:10 2012, 美东)
观《帝国的毁灭》的几点体会
王在田
Der Untergang
这部片子高度写实,再现了柏林沦陷前最后12天的情景,许多细节与台词在各种二战回
忆录里读到过,完全可以当作一部历史纪录片来看。
看完之后翻出了《第三帝国的兴亡》(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by
William L. Shirer),重拾近二十年前的阅读记忆。
1
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眼神阴郁,叫人捉摸不透。
扮演希姆莱的演员比历史上的希姆莱帅得多。从肖像上看,希姆莱圆圆的脸蛋,身材不
高,更像亚洲人,如果换上一套日本将军装束的话估计很难辨认。
执掌党卫军的希姆莱心思缜密,最终却在这一点上栽了跟头。大战结束时他试图隐姓埋
名便装逃回老家巴伐利亚,并伪造了完备的身份证件。盘查的英军士兵不禁纳闷:这兵...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