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 发帖数: 38600 | 1 为毛泽东辩护——兼谈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和本来面目
作者:旅居新加坡学者董玉振博士
(1998年9月于新加坡文礼住所)
主要内容:
人本经济的成功尝试
计划生育与农民
民主与独裁
知识分子,反右与“文革”
毛泽东与个人崇拜
毛泽东与女人
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及本来面目
结语
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就要到了。作为新中国创建人的毛泽东至今受到各种议论、批评
、甚至指责谩骂。当今日的中国面临什么困难时(如城市住房紧张在于毛泽东没搞计划
生育等),人们还象八十年代那样将毛泽东作为代罪羊。至于这些指责的合理性已没有
人深究了,因这些指责一般都不会遇到强有力的辩护;甚至中共中央也不会正式出面为
毛辩护,因担心这可能导致外界对改革开放方向的误解。
今年九月九日,是毛泽东逝世二十二周年祭日,电脑网络上照例是一阵对毛泽东的
批评和指责。作者再也按捺不住积蓄多年要还毛泽东本来形象的冲动,为毛泽东,也为
自己和千百万人的感受和尊严辩护,为本来属于中华民族的一份荣耀辩护。也为了纠正
已被扭曲二十年的一段历史。而扭曲这段历史的始作俑者就是邓小平和中共中央。
人本经济的成功尝试
(说明:该章内容在写《巨人的背影... 阅读全帖 |
|
f*****u 发帖数: 567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zhizhuo (dada),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11:25:44 2011, 美东)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字号:小 大 2011-11-28 15:47 作者:小水瓶 来源: 《经略》杂志2011年第10期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
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他们耐人寻
味的讨论:
Kay的爸爸(年龄:26,国籍:美国,教育背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
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美国文化中Anti-Intellectualism(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
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 阅读全帖 |
|
f********a 发帖数: 1109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yugong (愚公挖坑),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02:34:51 2011, 美东)
发信人: yugong (愚公挖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02:03:36 2011, 美东)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字号:小 大 2011-11-28 15:47 作者:小水瓶 来源: 《经略》杂志2011年第10期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
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他们耐人寻
味的讨论:
Kay的爸爸(年龄:26,国籍:美国,教育背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3159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inews (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美国夫妇送女儿来中国上学:中国的教育更公平(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12 20:21:54 2014, 美东)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Kay的爸爸(美籍,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Kay的妈妈(中国籍,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本科,南加州大学东亚文学硕士)
Kay的爸爸: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美国文化中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nerd(书呆子),嘲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329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xinzhai (abao),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鲁迅谈读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9 12:42:47 2015, 美东)
读书杂谈
——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用中学讲
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
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
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
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
,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
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
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
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
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 阅读全帖 |
|
y****g 发帖数: 36950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yugong (愚公挖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02:03:36 2011, 美东)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字号:小 大 2011-11-28 15:47 作者:小水瓶 来源: 《经略》杂志2011年第10期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
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他们耐人寻
味的讨论:
Kay的爸爸(年龄:26,国籍:美国,教育背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
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美国文化中Anti-Intellectualism(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
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
都认...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ampo (temp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4 13:24:28 2014, 美东)
李晓鹏: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历史永不终结: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编者按:面对生机勃勃的中国和暮气沉沉的美国,习惯自我矮化、人云亦云的中
国知识界整体表现为集体失语。但李晓鹏的这篇文章是个例外,他详细分析了中国将在
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不失理性,不失激情——中国需要太多这样的知识分
子;李晓鹏先生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麦肯锡
城市中国计划城镇化研究员,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一书。
从现在(2013年底)起,只需要再过五年,也就是到2018年,中国将在最关键的
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
一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的GDP早在2010年
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按照美元兑人民币的官方汇率来计... 阅读全帖 |
|
J*******3 发帖数: 1651 | 8 美国夫妇:我们为什么送女儿来中国上学?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
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了望观察网报道了
他们耐人寻味的讨论:
Kay的爸爸(国籍:美国,教育背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
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美国文化中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
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nerd(书呆子),嘲
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二、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迫使你尝试,这对于教育是很大的干扰。
三、男女非常不平等。当然,世界上哪里男女都是不平等的,但在美国文化中尤其严重
。我特别反感美国文化从小就宣传女生要hot(性感),要slutty(风骚),作为女孩子在
美国成长的社会氛围特别不好。你看看*中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9 (《耶鲁笔记》是学者、翻译家刘文飞作为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在耶鲁大学访学
期间对这片校园热土的深情书写。书中既有他的见闻感受,又有一脉相承的耶鲁校园文
化带给他的思索,还有他与一些中外学者的交往故事,以及他对美国社会的独到观察。
读者可以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文化、美国学术界及其学术精神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图为刘文飞夫妇拜访张充和先生。)
来耶鲁之前,我就读了《合肥四姐妹》一书,知道张充和先生就住在耶鲁。到耶鲁
后,经东亚系孙康宜教授介绍,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秋日的下午拜访了充和先生。
用车载GPS搜寻充和先生的住处,我惊讶地发现,我们两家相距竟然不足两公里!
她居住的北黑文(North Haven,充和先生等旅居该地的华人始终将其称作“北港”,
一如他们称“纽黑文”为“新港”)和我租住的哈姆登(Hamden)虽是同属大纽黑文区
的两个小镇,但我们两家的住处却恰好处于两镇的结合部。两三分钟后,我们已经按响
了张先生家的门铃。
由于事先有过电话约定,老人显然在等我们,门很快就打开了。门后出现一位身材
矮小瘦削、面容晴朗慈祥的老太太。几句寒暄之后,她把我们让到长沙发上,交谈立即
热烈地展开...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0 (《耶鲁笔记》是学者、翻译家刘文飞作为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在耶鲁大学访学
期间对这片校园热土的深情书写。书中既有他的见闻感受,又有一脉相承的耶鲁校园文
化带给他的思索,还有他与一些中外学者的交往故事,以及他对美国社会的独到观察。
读者可以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文化、美国学术界及其学术精神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图为刘文飞夫妇拜访张充和先生。)
来耶鲁之前,我就读了《合肥四姐妹》一书,知道张充和先生就住在耶鲁。到耶鲁
后,经东亚系孙康宜教授介绍,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秋日的下午拜访了充和先生。
用车载GPS搜寻充和先生的住处,我惊讶地发现,我们两家相距竟然不足两公里!
她居住的北黑文(North Haven,充和先生等旅居该地的华人始终将其称作“北港”,
一如他们称“纽黑文”为“新港”)和我租住的哈姆登(Hamden)虽是同属大纽黑文区
的两个小镇,但我们两家的住处却恰好处于两镇的结合部。两三分钟后,我们已经按响
了张先生家的门铃。
由于事先有过电话约定,老人显然在等我们,门很快就打开了。门后出现一位身材
矮小瘦削、面容晴朗慈祥的老太太。几句寒暄之后,她把我们让到长沙发上,交谈立即
热烈地展开...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61 | 11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字号:小 大 2011-11-28 15:47 作者:小水瓶 来源: 《经略》杂志2011年第10期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
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他们耐人寻
味的讨论:
Kay的爸爸(年龄:26,国籍:美国,教育背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
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美国文化中Anti-Intellectualism(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
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
都认为你是nerd(书呆子),嘲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
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二、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迫使你尝试,这对于教育是很大的干扰。
三、男女非常不平等。当... 阅读全帖 |
|
f********a 发帖数: 1109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yugong (愚公挖坑),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02:34:51 2011, 美东)
发信人: yugong (愚公挖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02:03:36 2011, 美东)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字号:小 大 2011-11-28 15:47 作者:小水瓶 来源: 《经略》杂志2011年第10期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
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他们耐人寻
味的讨论:
Kay的爸爸(年龄:26,国籍:美国,教育背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 阅读全帖 |
|
a****0 发帖数: 509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fuleyou (FuYou),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转载)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12:26:45 2011, 美东)
发信人: zhizhuo (dada),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11:25:44 2011, 美东)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字号:小 大 2011-11-28 15:47 作者:小水瓶 来源: 《经略》杂志2011年第10期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
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他们耐人寻
味的讨论:
Kay的爸爸(年龄:26,国籍:美国,教育背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761 | 14 前言:
我承认我自己很幸运,在时间上和事件上都是。
作为一名80后,我目睹了票证时代,看过黑白彩电,扛过地窖里的大白菜,感受过某平
方(虽然那时候只有7岁。不过人恰好在北京一小段时间),小玩过股市,看到了股灾
,从电视里见证了中国经济起飞,96年台海危机,99年大使馆被炸等时刻,也同步目击
了911撞机(第二架飞机是电视直播撞进去的),参加了伊拉克战争,驻扎过阿布格莱
布中央监狱,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顺便还走了两国基础教育系统一遍(中国是小学-
高一,美国是因为助教缘故,走过幼儿园到大学)现在还在搞美国社会劳工福利的保障
工作,所以对美国社会运行机制开始有那么一点了解。。。这些经历虽然绝对不能说把
中美两国运行机制摸了个透,但是至少觉得自己在某些角度上有那么一点点观察后的发
言权。当然,我不能保证我的意见就是对的,但是至少是我对解释世界能提供的那么一
点个人角度吧。:-)
作为心学的半个粉丝,我得说明两点我个人的底线,一是知行合一,个人解释是任何绝
对性假设如果在实际建模中不能达到,那么我不认为模型有指导意义(例如,人都是理
性的,或者社会个体的最优化博弈会达到社会的最优化构建),这... 阅读全帖 |
|
l******n 发帖数: 143 | 15 [转自四月网,作者为留学北大的马来西亚华人]
华人在海外最大,经济上最成功的一个群体,就是东南亚华人。印尼两亿人口,约一千
万华人,马来西亚两千五百万人,约六百万华人;泰国六千五百万人,约九百万华人;
新加坡三百万多人,华人占90%;菲律宾九千万人,华人大约一百万,不到 1%,但有华
人血统的要占大约20%。
东南亚华人,给全世界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他们的经济实力,比如,在马来西亚,70%
的中小企业被华人拥有,其中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自从万隆会议,周恩来取消了中国的双重国籍政策,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地的华人开
始积极融入本国社会,特别是泰国和菲律宾,传统意义上的华人已经很少,从姓名和语
言上,中国人已经分辨不出谁是华人,不过,本地人对那个家族有华人血统,都一清二
楚。人们都知道菲律宾阿罗约的丈夫是华裔,泰国的他信是华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
泰国议会,三分之二的议员也是华裔。但这些华人,已经和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一样,
仅仅只是血统上是华人而已了。在东南亚,真正能以一个大族群的规模保持华人传统的
,只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
有人曾把这三地的华人分为两种: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前...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1257 | 16 最近,因“打假斗士”方舟子指责韩寒作品有他人代笔,引发了方舟子阵营和韩寒阵营
之间的一场大论战。我也因为以下原因而关心起这一事件。
第一,方舟子打假的成就主要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他这次却闯入了真伪判断比较困
难的文学领域。况且,韩寒成名已久,关注、追捧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不计其数
,他们读过韩寒的东西,与韩寒也多有接触。如果韩寒作品大多数是他人写的,并且他
的确如方阵营人士所说的是个草包的话,俗话说文如其人,按常理那些接触过韩寒的媒
体人和知识分子总是应该有所怀疑才是,但是我们却从未听到他們发出怀疑的声音。基
于这些考虑,我的第一反应是方舟子这次很可能走入了误区,认为方韩之争会成为方的
滑铁卢,因此就产生了观察的兴趣。
第二,方舟子打假,以往的命中率是很高的。如果这次再被他命中,如果韩寒真如
其所言是被假造出来的,将会有什么后果?如果韩寒是假造的,恐怕这可称得上中国文
坛史第一丑闻了。因为它不仅反映出韩寒和他背后操纵者的诡诈,而且反映了那些追捧
过韩寒的媒体和知识分子严重缺乏常识甚至腐败。正是他们把韩寒捧到了“当代鲁迅”
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方韩之争把大量追捧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17 前几天版上有朋友们谈到沈从文,我过去搜集过沈从文和张兆和的一些八卦片段,可能
大家都知道了吧,还是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搜集的八卦资料,分成《沈从文与张
兆和的甜酒和苦酒》甜酒篇和苦酒篇两部分。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甜酒和苦酒 甜酒篇
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兆和
一
1929年沈从文被胡适先生聘请到上海中国公学当国文老师。这样,沈从文就有了稳定的
经济收入来源。也就是当上老师的第一节课上,他认识了张兆和。沈从文第一次看她,
张口便说:“噢,原来你就是那个‘笑话’(校花)。”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
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
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
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随后沈从文陆续写了近百封情书。
沈从文曾与张兆和的同室好友王华莲谈过一次,试图从王处探问一下张兆和对这件事的
态度,并希望王能够玉成其事。但王华莲的话很让沈从文失望:成百上千的优秀男士在
追求张兆和,她有时一连收到几十封求爱信,照例都不回信;如果都要回信...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18 老文章了,有人转过没?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
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
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开卷》专刊以“我的读
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
究竟是用哪些方法来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变换过很多次的读书方法,这和我
自己的思想变迁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都有关系。但是所谓“方法的变换”并不是有了新
的方法便抛弃了旧的方法,而是方法增多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读对象上可以交互
为用。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我现在也可以扩大为“读书无定法”。不
过这样说对于青年读者似乎毫无用处。如果详细而具体地讲,那便非写一部很长的“读
书自传”不可。
我另外也感到一个困难:我究竟对谁说“读书方法”呢?我现在姑且假定我的读书是有
志于研究中国文史之学的青年朋友,和四十年前的我差不多,即正想走上独立治学... 阅读全帖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nnecticut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Connecticut
标 题: 刘文飞:耶鲁访张充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9 11:38:43 2014, 美东)
(《耶鲁笔记》是学者、翻译家刘文飞作为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在耶鲁大学访学
期间对这片校园热土的深情书写。书中既有他的见闻感受,又有一脉相承的耶鲁校园文
化带给他的思索,还有他与一些中外学者的交往故事,以及他对美国社会的独到观察。
读者可以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文化、美国学术界及其学术精神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图为刘文飞夫妇拜访张充和先生。)
来耶鲁之前,我就读了《合肥四姐妹》一书,知道张充和先生就住在耶鲁。到耶鲁
后,经东亚系孙康宜教授介绍,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秋日的下午拜访了充和先生。
用车载GPS搜寻充和先生的住处,我惊讶地发现,我们两家相距竟然不足两公里!
她居住的北黑文(North Haven,充和先生等旅居该地的华人始终将其称作“北港”,
一如他们称“纽黑文”为“新港”)和我租住的哈姆登(Hamden)虽是同属大纽黑文区
的两个小镇,但我们...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329 |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鲁迅谈读书 读书杂谈
鲁迅
——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用中学讲
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
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
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
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
,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
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
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
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
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
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
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
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2 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的程度,就看这个城市怎样对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对于残障者的服务
做到什么地步,它对鳏寡孤独的照顾到什么程度,我看这个城市怎样对待所谓的盲流民
工,对我而言,这是非常具体的文明的尺度。
一个国家文明到哪里,我看这个国家怎么对待外来移民,怎么对待它的少数族群。我观
察这个国家的多数如何对待它的少数。——龙应台
我怎么会没有中国梦呢? 从乡愁到美丽岛
作者| 龙应台
我们的“中国梦”
接到电话,希望我谈谈“中国梦”,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还有中国梦吗?”
沉静下来思索,1952年生在台湾的我,还有我前后几代人,还真的是在“中国梦”里长
大的,我的第一个中国梦是什么呢?
我们上幼儿园时,就已经穿着军人的制服、带着木制的步枪去杀“共匪”了,口里唱着
歌。当年所有的孩子都会唱的那首歌,叫作“反攻大陆去”:
……
大陆是我们的国土大陆是我们的疆域
我们的国土我们的疆域
……
我们要反攻回去我们要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反攻回去
把大陆收复把大陆收复
这不是一种“中国梦”吗?这个梦其实持续了蛮久,它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图腾,也被人
们真诚地相信。
仓皇的五十年代进入六十年代,“中国梦...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68029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yugong (愚公挖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02:03:36 2011, 美东)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字号:小 大 2011-11-28 15:47 作者:小水瓶 来源: 《经略》杂志2011年第10期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
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他们耐人寻
味的讨论:
Kay的爸爸(年龄:26,国籍:美国,教育背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
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美国文化中Anti-Intellectualism(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
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
都认...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673 | 24 第二次参赛作品无比烂,就是他的不读书(上课)宣言,文章本身没章法,没逻辑,整
个不通。都不知道评委为什么会给他奖。这是我从网上 Copy 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穿着棉袄洗澡
作者:韩寒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
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
只是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
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
字在全
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
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以
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
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如果我们为了高考还要不得不
一把一把将时间掷在自己将来不可能有建树的或者有接触的学科上的话,那么拜托以后
请不要来...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25 ———摘自凤凰网“李敖有话说”
8月26日 鲁迅是这样炼成的
我一再跟大家说,鲁迅是一个被过分捧出来的人物,像滚雪球一样,山上下来的时候,
从雪山上下来,本来是一个小的雪球,越滚越大,因为他滚的过程里面,它会粘到其它
的雪,其它的雪也附加上去,这个球越滚越大,从山上滚下来的时候,变成一个大雪球
,鲁迅的声名就是这样子变成了大雪球。
鲁迅在租界里面写文章的话,他受到洋人———当时是日租界———日本鬼子的保护。
在我们看起来,我们必须说,他的勇敢是来自租界的保护。
今天把鲁迅说成英雄的人,说他多么敌视,或者与国民党政府对干,把鲁迅描写得多么
高风亮节,我不能接受这种说法。
就是看看鲁迅在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一年这四年之间,他每个月领的钱,领的干薪。向
谁领钱呢?向国民党的政府拿钱。如果说这样子叫高风亮节的话,显然不是。拿了国民
党的钱,一年拿四百九十两黄金,这是典范吗?我不认为这是典范。
8月8日 谁的骨头更硬
鲁迅这种行为,比照起一九二九年胡适所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了,胡适在一九二九年
,那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民国十八年,国民党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国民党一党专政,在
中国雷厉风行的时候,胡适站... 阅读全帖 |
|
y***d 发帖数: 2330 | 26 穿着棉袄洗澡
作者:韩寒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
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
只是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
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
字在全
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
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以
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
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如果我们为了高考还要不得不
一把一把将时间掷在自己将来不可能有建树的或者有接触的学科上的话,那么拜托以后
请不要来说教时间是什么金钱银钱之类。
至于我常听到的学习数学是为了练习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法,我觉得那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看许多侦探小说或悬念小说更能练习逻辑思维能力,怎么不开一门看侦探小说课?
不开倒也罢了,为何要阻止别人看呢?这里便涉及到读书的问题,记得有...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27 ———摘自凤凰网“李敖有话说”
8月26日 鲁迅是这样炼成的
我一再跟大家说,鲁迅是一个被过分捧出来的人物,像滚雪球一样,山上下来的时候,
从雪山上下来,本来是一个小的雪球,越滚越大,因为他滚的过程里面,它会粘到其它
的雪,其它的雪也附加上去,这个球越滚越大,从山上滚下来的时候,变成一个大雪球
,鲁迅的声名就是这样子变成了大雪球。
鲁迅在租界里面写文章的话,他受到洋人———当时是日租界———日本鬼子的保护。
在我们看起来,我们必须说,他的勇敢是来自租界的保护。
今天把鲁迅说成英雄的人,说他多么敌视,或者与国民党政府对干,把鲁迅描写得多么
高风亮节,我不能接受这种说法。
就是看看鲁迅在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一年这四年之间,他每个月领的钱,领的干薪。向
谁领钱呢?向国民党的政府拿钱。如果说这样子叫高风亮节的话,显然不是。拿了国民
党的钱,一年拿四百九十两黄金,这是典范吗?我不认为这是典范。
8月8日 谁的骨头更硬
鲁迅这种行为,比照起一九二九年胡适所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了,胡适在一九二九年
,那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民国十八年,国民党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国民党一党专政,在
中国雷厉风行的时候,胡适站...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939 | 28 ☆─────────────────────────────────────☆
Acat001 (阿猫) 于 (Sat Feb 4 20:51:21 2012, 美东) 提到:
1.三重门的书名
18岁的韩寒在访谈中明白无误地解释了三重门的含义,所以以后貌似不能人云亦云的
说他对自己的作品一无所知。但在同年稍后以此访谈中,韩寒就推说自己不记得三重门
了。于是反韩的就只揪住第二次说话。事实上第二次的访谈时候,几个嘉宾,专家什么
的不听的说什么三重门代表了初中,高中,大学云云,哈哈。韩寒显然对这两个专家很
不以为然,淡淡的说,“这也不是他的原意”,“你们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吧”“我自
己忘记了”。当然你可以说那第一次是之前coach过,第二次没有coach .不过那个时候
对他的访谈采访频率很高,如果coach过,而又不停的要准备这些访谈来博出名,没有
理由在很短期的时间就真的忘掉了。——如果真这么低能,估计是谁也捧不起的SB了,
炒作的都要放弃他了。而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是他心里抵触这些专家,懒得跟你们说什
么礼记。后一种解释显然符合当时韩寒的性格。跟老师口中的“不是他学不了...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94 | 29 从陈光诚看“普世公知”的“普世价值”
黎阳 2013.6.24.
要想具体领教“普世公知”的“普世价值”是怎么回事,有个现成的活教材——陈光诚
这个“中国维权盲人律师”。
陈光诚2012年到美国的前前后后简直比小说都精采:
——一个瞎子,声称中国计划生育如何残忍严密,却生了两个孩子而且都养大了;被软
禁躺在床上不动度过了2个月,突然在家有7个监视摄像头、100多名警察严密监视下,
用瞬间10秒翻越了8道墙、穿躲过28道监控道路、徒步越野走19个小时、跌了200多跤、
三处骨折、奔驰600公里、准确与接应人会面被接进美国驻华大使馆;
——闹得中美两国政府为一个瞎子专门达成了个协议。陈光诚在使馆时同意这个协议,
表示打算留在中国——“美国外交关系谘询专家柯恩Jerome Cohen(孔杰荣)说,当时
他和陈光诚谈话,二人均认为流亡美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异议人士流亡后就再也起
不到抗议政府的作用”、“康贝尔说:‘他从一开始就清楚表达,他想要留在中国奋斗
,同时保护家人的安全’”、“纽约时报引述美方官员的话说,美国官员询问陈光诚的
意愿,他表明无意申请庇护;在与高洪柱和美国亚太助卿康贝尔会...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1627 | 30 华人在海外最大,经济上最成功的一个群体,就是东南亚华人。印尼两亿人口,约一千
万华人,马来西亚两千五百万人,约六百万华人;泰国六千五百万人,约九百万华人;
新加坡三百万多人,华人占90%;菲律宾9千万人,华人大约一百万,不过1%,但有华人
血统的要占大约20%。
东南亚华人,给全世界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他们的经济实力,比如,在马来西亚,70%
的中小企业被华人拥有,其中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我一个好朋友的家寰驼加
腥砟ν谐凳谐〉囊话搿V泄母锟?8年开始,第一个5年到10年,事实上最大的投
资者就是东南亚华人。
自从万隆会议,周恩来取消了中国的双重国籍政策,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地的华人开
始积极融入本国社会,特别是泰国和菲律宾,传统意义上的华人已经很少,从姓名和语
言上,中国人已经分辨不出谁是华人,不过,本地人对那个家族有华人血统,都一清二
楚。人们都知道菲律宾阿罗约的丈夫是华裔,泰国的他信是华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
泰国议会,三分之二的议员也是华裔。但这些华人,已经和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一样,
仅仅只是血统上是华人而已了。在东南亚,真正能以一个大族群的规模保持华人传统的
,只有马来西...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1566 | 31 "亲爱的,未来的路很长,充满了未知,可能随时有危险,所以乖乖躲在我身后,让我
保护你好吗?”………… “你谁啊?插队还那么多废话!滚后面去!” “哦。”
老师问:把一个橙子和一个苹果放一个月后,苹果烂了橙子却好好的。这说明什么? 说
明脸皮很重要。
【苏州中学生大便池里小便受警告处分】这同学要是蹲下尿就没事了,有时装B是正确
的。
小蛇回到娘家,一头扑进妈妈怀里哭道:“爱情就像捉迷藏,一个躲一个找,我好累,
感觉不会再爱了。”蛇妈妈摸着女儿的头安慰道:“乖囡不哭,嫁给变色龙是这样的啦
早起和老公一起上班,路遇一哥们儿急匆匆从身边跑过。招呼他:“干嘛呢?”他说:
“遛狗呢。”不几分钟此哥们儿又急匆匆从身边跑回。问他:“怎么了?”哥们儿淡定
地说:“忘带狗了。”
我们外国同事突然问我:你们中国人最爱用的外语口头禅是不是“what’s up”?,感
觉你们见面时常说“what’s up”,有时候自己对着电脑都会自言自语说,是受美国文
化影响么?我想了半天是不是有这么回事,然后突然恍然大悟,对她说:我操!
阴谋论:北京奥森公园建于天安门正北,位于“通天线”上。那里不分寒暑雾霾,每天
都有...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28562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arius (流光容易把人抛),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台“行政院长”林全:慰安妇那么多 这里面有人也许是自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3 19:35:26 2016, 美东)
蔡英文政府上台刚好半个月,外界仍喜欢将其与马英九政府进行比较,在变与不变之间
寻找噱头。今天(6月3日)下午,“行政院长”林全在接受“立委”质询时,就说出了
一个不小的“变数”,“慰安妇那么多,不一定是一定是自愿的,这里面有人也许是自
愿、有人也许是强迫都有可能。”
今天下午,国民党“立委”费鸿泰与旧相识林全分立两头,进行质询。曾经伶牙俐齿的
林全很快找到了被质询的感觉,面对老友的“轰炸”时时语塞。站在对面的费鸿泰调侃
道:“你以前口才很好,不说能言善道像在挖苦,但也是振振有词,今天为何词拙?”
林全与潘文忠
让林全“词拙”的是,费鸿泰提出民进党的6个“绿色发夹弯”(观察者网注:发夹弯
多指U型弯赛道,此指180度转变)。其中之一为,“农委会主委”曹锦鸿在4月22日说
瘦肉精猪肉开放势不可挡,4月30日改口说...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296 | 33 “刘文典看不起沈从文”是假历史
[摘要]所有的文章都是“听闻”,上世纪40年代刘沈关系并不坏。
一
在百度用“刘文典沈从文”搜索,铺天盖地都是“跑警报事件”和“评教授事件”。“
跑警报事件”说:有一次警报响起,刘文典与大伙一道跑出校园,突然想起陈寅恪,于
是跑回去找到在路上视力不佳的陈寅恪,架起他就向外跑,一边跑一边喊:“保存国粹
要紧!”刘文典看到沈从文也在人群里,便上前呵斥道:“陈先生跑是为了保存国粹,
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可是你什么用都没有,跑什么啊!”“评教授事件”则是讲
刘文典曾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
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4毛钱!”还有一种版本,联大讨论沈从文晋升教授职称的会议
上,刘文典说:“沈从文是我的学生,他都要做教授,我岂不成了太上教授?”七十年
了,几乎所有媒体都在传,从没有人质疑过其真假。也无人去寻觅其源头。传闻还说,
是因为刘文典看不起新文化,才拿沈从文说事。
今年6月,我认识了定居昆明的刘文典儿子刘平章。我自然问起这两件事。刘平章告诉
我,过去他也搞不清事情真假。后来是他夫人作了认真考证后,才发现那传闻有...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4 17:41:25 2012, 美东)
老文章了,有人转过没?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
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
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开卷》专刊以“我的读
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
究竟是用哪些方法来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变换过很多次的读书方法,这和我
自己的思想变迁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都有关系。但是所谓“方法的变换”并不是有了新
的方法便抛弃了旧的方法,而是方法增多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读对象上可以交互
为用。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我现在也可以扩大为“读书无定...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甜酒和苦酒 甜酒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30 21:57:55 2012, 美东)
前几天版上有朋友们谈到沈从文,我过去搜集过沈从文和张兆和的一些八卦片段,可能
大家都知道了吧,还是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搜集的八卦资料,分成《沈从文与张
兆和的甜酒和苦酒》甜酒篇和苦酒篇两部分。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甜酒和苦酒 甜酒篇
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兆和
一
1929年沈从文被胡适先生聘请到上海中国公学当国文老师。这样,沈从文就有了稳定的
经济收入来源。也就是当上老师的第一节课上,他认识了张兆和。沈从文第一次看她,
张口便说:“噢,原来你就是那个‘笑话’(校花)。”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
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
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
兆...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642 | 36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莫言与特翁仅一点相同
“文学的欣赏是出于主观想法的。”马悦然说。23日下午,马悦然在复旦大学演讲
。因为观众人气爆棚,活动前一天,地点临时调整到能容纳600余人的蔡冠深人文馆。
马悦然喜欢莫言,也喜欢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面对听众,他直言,这种喜欢就好
...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26819 | 37 鲁迅当年也是教授啊
领的工资可不低
放狗看看:
还是那个孔先生说的,鲁迅从1912年到国民政府的北京教育部任职,到1936年,总共收入
12万多银元,约合今天人民币480万元。这些收入充分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
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最后九年月收入700多元,相当于现在的2万多元。而当时上海
一个四口之家工人的每月生活费不到40元。
在教育部做科长,职称基本是讲师,月薪300大洋
从1920到1926,在北大,北师大,北京女子师大、世界语专门学校、集成国际语言学校
、黎明中学、大中公学、中国大学这八所学校兼课
1920年蔡元培聘他做北大讲师和北大研究所国学委员会委员
1923年在北京女子师大聘他做小说史教员
1926年在北京女子师大第一次做国文系教授,同时厦门大学也聘为教授,月薪400大洋
1927年在中山大学聘为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月薪500
他主要就讲一门课:《小说史》 |
|
c*******v 发帖数: 2599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ebyshev (guvest),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科耶夫3:美国黑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0 22:04:30 2011, 美东)
(以下是对欧盟以及关贸总协定设计师,柯耶夫,50年前一点书和讲座的臆想,这节引伸到
他的美国密友strauss的政治影响.因为有感于这些年美国文攻武卫的斗争形式,
抄写一个small talk体.资料都是抄袭左派人员大字报的.这几年
贴大字报的,不少是Yale,Chicago之类学术重镇的很高title的严肃哲学家.可见斗争之
激烈)
前文提到,柯耶夫认定马克思是上帝,Ford是上帝的现世实现.
(这就像黑格尔说拿破仑是世界精神的体现.)
Section 1.可跳过
柯耶夫认为,国与国之间,或者说发达国家和次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应该福特化.在
1948年一个讲座柯耶夫展示了反向殖民运动的前景.具体来说,法国向次发达国家每年投
资3%,则对两者都有好处.因为这3%培育了次发达地区的市场.地中海地区发达人口和次
发达人口的比例是1:1.因此,建设... 阅读全帖 |
|
|
l*****a 发帖数: 38403 | 40 天主教(Catholicism)、正教(The Orthodox church)、新教(Protestantism)并
称为基督教(Christianity)的三大教派。而基督教传入中国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唐贞
观九年
(635),由基督教聂斯脱里派(Nsctorians)主教、叙利亚人阿罗本(Olopen)传入
,唐人称
为景教,至武宗会昌五年(845)便销声匿迹了。第二次是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
,由罗马教廷
方济各会修士约翰·孟特·高维诺(John Monte Govino)传入中国,并在北京、泉州
等地设立教
堂,当时蒙古人称之为“也里可温教”(Arcoum)。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亡而再
次消失。第三
次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天主教会士来澳门入内地传教,历时200多年,其残
余活动至清
光绪二十年(1894)。这次天主教在中国传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深。本文拟将明代
天主教在中国
传播的进程及其文化效应作一探索,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一、澳门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基地
16世纪,欧洲经历着一次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Martin Lu ther... 阅读全帖 |
|
k*********l 发帖数: 194 | 4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马礼逊父子 十九世纪初,英国鉴于一七九三年(乾隆五十八年)派遣使节马戞尔尼(Earl George
Macartney,1737-1806)到中国的失败,又看到法国利用天主教神甫在东方活动的成功
,因此也想利用宗教的伪善面貌作掩护,派基督教新教教士深入中国作侵略的先遣部队
。马礼逊(R0bertMorrison,1782—1834),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出身较贫苦,1804年5
月向伦敦布道会报名,自愿为国外宣教师,随即被送进宣教学院接受十四个月的训练。
1807年1月8日被授为牧师,1月31日被派遣来中国。他于1月31日从伦敦出发,三个月后
到达美国纽约,在美国政府的协助下,搭乘美国同孚洋行老板奥立芬的三叉号鸦片走私
船,绕道南美洲经太平洋先到澳门,当年(嘉庆十二年)9月7日到达广州
编辑摘要
目录
1 简介
2 个人经历
马礼逊父子 - 简介
十九世纪初,英国鉴于一七九三年(乾隆五十八年)派遣使节马戞尔尼(Earl George
Macartney,1737-1806)到中国的失败,又看到法国利用天主教神甫在东方活动的成功
,因此也想利用宗教的伪善面貌作掩护,派基督教新教教士深入中国作侵略的先遣...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2138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4:00:13 2012, 美东)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2138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4:00:13 2012, 美东)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4 哇汪涌豪,很喜欢他的课,很风流倜傥怀才不遇的样子……回头仔细读,祖师爷安息。
跟一篇今天看到的钱谷融采访:
94岁文艺理论家钱谷融:我一生就是玩 从来没有做学问
2013年09月11日 09:04
来源:新京报 作者:姜妍
特约摄影吕祝君
年过九旬的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喜欢有人陪他玩。下象棋、打桥牌和打麻将,其中最喜欢
打麻将,那是他从学生时代一直玩到现在的。而且打麻将要带钱的,“一次顶多输20块
。”“打麻将很好玩,刻刻有变化,时时有希望,总是有好牌来。如果毫无希望,活着
很难受的,我们就是打发时间是吧。我一生就是玩,从来没有做学问。”乐呵呵的钱谷
融如是说。
钱谷融原名钱国荣,著名文艺理论家。江苏武进人,1919年生,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
大学国文系。历任重庆市立中学教师,交通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教授、博士
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文艺理论研究》主编。
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著有《论“文学是人学”》、《文学
的魅力》、《散淡人生》、《〈雷雨〉人物谈》等。《〈雷雨〉人物谈》获上海市1979
年-1985年社科优秀著作奖,《艺术・人&... 阅读全帖 |
|
e*******x 发帖数: 150 | 45 偶因为外语麻麻,便被系里揪到校口语班学习。所以有机会和鬼子打
交道。要说专门教语言的鬼子和那些随便开个班教书的鬼子,的确是
有天壤之别的。他们的发音真是很舒服的。在这个环境里,偶常常忘
了国文(该打)。有个鬼子叫KENT。一把的大胡子,把他的脸遮去了
三分之二,只露出一双很蓝很蓝的眼睛。KENT 上课的时候不是坐在
课桌上,就是坐在讲台上,一个典型的老美。十月底的一天下着大雨
,又有KENT的课,我早早了到了教室给同寝室的人站了个座,就爬在
桌上睡着了。过了很久,室友突然捅捅我,“快看KENT。”
“干吗呀?”我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向上望了一眼。“他今天怎么穿
这么少啊?”只见KENT一身短打扮——短袖体恤,大短裤。那时的我
是已经穿上了毛衣的。“还是鬼子禁冻”我对室友说。“唉,不对,
看KENT的胡子没有了,好英俊啊。”我这才注意到KENT今天剃了胡子
。的确是很英俊,英俊的足以和年轻是的阿兰德龙媲美了。不过我太
困了,不管他是汤姆克鲁滋还是吉诺里威斯,我把课本当枕头,继续
睡我的觉。KENT唠叨了一会就开始讲课了。讲的竟然圣经。虽然圣经
的故事我是看过很多的。但是用外文讲所有的背景, |
|
b***t 发帖数: 155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TC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ast 所发表 】
国家对科大和人大应该有的正确态度(2)
发表于 10-20-99 5:40 AM CT (cn) blast 个人资料 | email
国家对科大和人大应该有的正确态度(2)
上文讲到两个方案, 无非是要改变现状, 修正目前的错误.
那么人大和科大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重点投资两校为什么有危害?
(1)没有综合优势的怪胎大学--人大
人大号称经济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第一, 长期霸占中国文商投资的最大资源, 贡献
是很大, 从原来的政治学府到目前这水平应该说很有成绩. 但当今时代变了,
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 人大已经没有综合优势, 要么被清华吃掉, 要么
回归本来的政治学府, 否则对中国建设浪费钱财, 国家得不偿失. 比如, 1995
有一个在国内非常有名的教授名叫梁小民的,从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回来后,写了
一篇文章说重要的在于学习,说他在那里试着想旁听研究生的课,结果人家用的数
学工具他连听都没听说过,结论就是我 |
|
p*****e 发帖数: 7299 | 47 学习经历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是钱穆长兄钱挚之长子,
钱穆的亲侄。“伟长”这个名字就是钱穆给取的。1927年秋,钱穆在苏州江苏省立中学
任国文教员。这时钱伟长16岁,随钱穆在苏州上学读高一。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
1931年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决定要转学物理系
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但由于他高考物理成绩仅为5分,系主任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
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同意其试读一年,在此期间的普通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
三门课必须考到70分以上。钱伟长通过勤奋学习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获高梦旦奖学金,跟随导师吴有训做光谱分析。曾参加一
二九运动和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北平沦陷后在天津耀华中学任教近一年,1939年赴
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讲授热力学,并与孔祥瑛结婚。
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跟随导师辛吉研
究,用50天时间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
岁祝寿文集内,并受到爱因斯坦的称赞,奠定了其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
|
l*k 发帖数: 125 | 48 校友Yong Qin联谊会后写的“得奖记”
得奖记
1/29 日,北加州浙大校友会,在Cupertino 王朝海鲜酒家举行联欢会,250人校友和家属参加了联欢会, 共迎兔年新春佳節。会长卢国文和组织者团队很早就张罗此事,可以想见很费心。这么有意义的一次聚会,参加完不说点啥说不过去。
早就接到通知,但是快到截至日期才报名,因为小女儿不想去,家里其他的人回国过春节去了。小女要求带一个她的朋友,她才去,我不允许。后来我告诉她有抽奖。小女儿一向对”博彩“和抽奖有兴趣,对去Las Vegas 和Reno的Circus Circus玩游戏挣绒毛玩具乐此不疲,一大堆绒毛玩具都记得哪个是玩那个游戏得到的。去Chuck E Cheese's 玩,得tickets的乐趣好像更大于玩游戏本身的乐趣。因此马上同意了,但还是对耽误了喜欢的羽毛球课有些不满。
去的路上问我在什么地方,我说在王朝海鲜酒家。她说, 啊?又是中餐。路上在车里没事,她问我都有什么奖品,想要什么。我说,想要IPAD。她说,咱不是有吗。我说,最好人手一个才好。我问你要什么,她说最想要Xbox 360 with Kinect,我说咱不是有XBO...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16668 | 49 这里有人上过孔庆东的课没?据说是北大中文系教授。
去年搬家的时候,一个朋友送了我一堆书,我老辛苦地搬运过来,今年终于有空看了。
目前正在读的这本《生活的勇气》,不让人觉得孔庆东有特别之处。
当然,这本书本来就是他把他自己博客上的文章打印出来,装订成册而已。
所以,感觉文章过于随意,真是‘散’文。
作者左倾,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党中央,这些当然不能算是缺点,
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浓郁的七、八十年代的气息,让人读了咯应。
所以,这本书已经沦为卫生间读物。
想起司马屁如厕的读物是《古文观止》。深感自己国文知识不足。 |
|
s**l 发帖数: 11983 | 50 美国夫妇:我们为什么要送女儿来中国上学?(图)
文章来源: 网易 于 2013-09-10 14:03:4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
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48568 次)
22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
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瞭望观察网报道了
他们耐人寻味的讨论:
Kay的爸爸(国籍:美国,教育背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
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美国文化中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
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nerd(书呆子),嘲
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二、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迫使你尝试,这对于教育是很大的干扰。
三、男女非常不平等。当然,世界上哪里男女都是不平等的,但...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