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史学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http://mt.sohu.com/20170129/n479690737.shtml
近现代史研究通讯 2017-01-29 14:11:11
对教育部《通知》的质疑——“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八年抗战”远非史学界共识
张海鹏
近来因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向全国教育部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
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引起了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关注,有一些学者在报刊撰文
认为,“十四年抗战”概念已经在史学界形成共识。这个论断是很不严谨的,据我所知
,史学界并未形成这样的“共识”。
论者为了说明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列举了近年出版的几本有关抗日战争的书,
都是主张十四年抗战的,这不假。但是为什么不引用那些不主张十四年抗战的书呢?我
举四个例子。1、1997年出版的刘大年主编的《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的八年》,如
标题所示,就是主张抗战八年说的;2、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2007
年版),第八卷以内战与危机叙述1927-1937年的历史,第九卷以抗日战争叙述1937-
1945年的历史;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阅读全帖
y***y
发帖数: 198
2
☆─────────────────────────────────────☆
Physmolecule (斐丝~) 于 (Sat Sep 26 11:50:28 2009, 美东) 提到:
中国史学界误区:关注帝王将相 忽略世界
我们的史学界曾经有个误区,凡是中国史的著作,似乎不太关照到“世界”上其他地方
的史实;而到了世界史的范畴,“中国”则会遭到同样的待遇,仿佛我国的历史教科书
中,“中国”与“世界”的概念是格格不入的。
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曾经以他的中国通史与世界通史而闻名学界,但他也没能以一人之
能调和这两个领域。事实上,学术发展到今天,学界不再满足于单线的叙述中国史或者
世界史,而是希望能整合出中国与世界并存与交融的历史研究。
中国的茶叶丝绸如何走俏欧洲、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如何通过传教士带到中国等等,以
至于潜在的全球性的交流,都需要研究者用新的眼光与视角去考察。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作者是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教授
S.A.M.艾兹赫德(S.A.M.Adshead)。作者考察不同世界历史时段中,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
文化格局中的位置与作用,钩
p******o
发帖数: 9007
3
这是清末民初燕北老人写的民间演义小说里的情节,史学界从来都没把这当论据用,也
就是被一些人当个风车在那里挑战。
s**********e
发帖数: 33562
4
是屎学界,不是史学界。
t******t
发帖数: 15246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鸣是史学界的李毅大帝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张鸣是史学界的李毅大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 16:47:39 2012, 美东)
李毅大帝当年喊天亮了,张鸣在人家葬礼上喊天亮了。
高华老师对这类不学无术的牛鬼蛇神是有警惕的,可惜的没料到这货后在人家去世之后
来做怪。
E*V
发帖数: 17544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张鸣是史学界的李毅大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 16:47:39 2012, 美东)
李毅大帝当年喊天亮了,张鸣在人家葬礼上喊天亮了。
高华老师对这类不学无术的牛鬼蛇神是有警惕的,可惜的没料到这货后在人家去世之后
来做怪。
w*******2
发帖数: 2199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sbioguy2 (postdo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没人讨论新清史学派对国内史学界的冲击吗?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18 21:59:47 2019, 美东)
铲逼的历史观就是joke
元和清就是华夏亡国的时候, 就这么简单
当然菌斑阿骨打的祖宗是最cuckold的种族, 连姓改改成汉姓了, lol
K*K
发帖数: 193
8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13724
9
大家一起转, 呵呵
“四大文明古国”是否科学,争论很大。但对它是谁提出来的,则没有任何争论。
梁启超先生在1900年发表了一首诗,叫作《二十世纪太平洋歌》,里面提到“支那印度
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而且注明“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
小亚细亚是也。”这就是“四大文明古国”的最早由来,专利权属梁先生,这个没任何
争论。后来的中国人,觉得“四大文明祖国”不是太科学,所以改成“四大文明古国”
,并且用古巴比伦替代了小亚细亚,以便成之为国。
虽然今天的中国人,很喜欢在“四大文明古国”前再加上“举世公认”这个形容词,但
世界学术界,却没有广泛地赞同,并且作为通说写到历史教科书里。
不广泛接受的理由,一是梁启超先生并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二是他写的不过是以浪漫
夸张见长的诗歌而非严肃的历史学论文,那么援引它作为历史学的权威说法和依据显然
是不严谨的。
所以梁先生提出的观点,并不代表史学界的研究成果,而顶多是1900年时某个中国知识
分子对世界史的认识程度而已。我们应该承认,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梁先生对世界历史
的认识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并且即使放今天都不算落后,大体上符合事实。只不过...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3李峰 新保守主义
2017-12-13李峰 新保守主义
按照我们熟悉的关于社会形态的五阶段论,西周曾被认为是奴隶制社会,后又被认为是
与欧洲中世纪相近的封建社会。可是,近年来欧洲史学界的研究表明,Feudalism(封
建)作为一个学术范畴的正当性已经被摧毁。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的李峰教
授研究中国早期历史和考古多年,其著作《西周的灭亡》和《西周的政体》先后在国内
出版了中文本,他在书中指出,由于Feudalism的致命缺陷,对西周封建说这一概念的
颠覆也势在必行了。
您在《西周的政体》一书中,对“西周封建论”提出了激烈的批评,我们注意到,您指
出在西方史学界,所谓欧洲中世纪“封建”的基础已经彻底动摇了,这是不是您对“西
周封建论”提出批评的起因?
李峰:可以这样说。不过,我想首先说明一下表述的问题。“封建”这个词是战国时期
思想家的创作,讲的是西周早期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语),从而
形成了西周国家的基本国家体制。当然,“封”和“建”这两个字在西周时期的金文资
料中都有出现,其语义和战国思想家的用法基本相同。这个“封建”的概念在中国的传
统史学中被传承了下来,如唐代的柳宗... 阅读全帖
h*****l
发帖数: 3857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被枪决的1955年高考状元
每年高考放榜时,便是状元“群星闪耀”时。自大陆设立高考招生制度,除文革曾中断
过招生,数十年来输出估计上千名状元。他们学成后多数步入学界、政界、商界,成为
社会中坚。但并不是所有状元都前程可期,中共建政后的历史上,曾有过一名命运极度
悲凉的状元。他叫沈元,系1955年全国文科状元。如果他还活着,今年该有78岁,但今
天很少有人知道沈元这个名字。
热闻之下,还有“冰点”。他是旧时学霸,以治学成名。还在北大读书时,沈元就被誉
为天才学者,可惜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极右派。摘帽归来24岁的他,在《历史研究》发表
《急就篇研究》,同题研究的论文质量被指高过王国维。25岁,他又在该杂志发表《洪
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后被《人民日报》整版摘录,在《人民日报》的出版史上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沈元最终因治学命丧黄泉。文革中的1970年“一打三反”,年仅32岁的他被以所
谓的投敌叛国“反革命罪”错误枪决,文革后才平反。这期间,和沈元同被枪决的北大
同窗还有:中文系林昭,外语系顾文选,哲学系黄中奇,化学系张锡琨。本是“人中龙
凤”的他们,可惜生错时代。林昭的名字想必很多人已听闻,但留下著述文字最多的沈
元...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2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147013.html
王春瑜
姚雪垠同志是大家所熟悉的老作家。尽管我和其他同志一样,感觉他的长篇历史小
说《李自成》,也有把古人现代化——诸如李自成太成熟、高夫人太高、红娘子太红、
老神仙太神之类的倾向,但是,每当想到这是建国后我国第一部描写明末农民战争的历
史小说,我便感到雪垠同志的努力是可贵的。不过,最近读了他在《文汇月刊》发表的
长文《评〈甲申三百年祭〉》,则感到文中大部分论点难以苟同。
雪垠同志把郭老的《甲申三百年祭》说得一钱不值,斥为“代表一种不严肃的学风
”、“黯然无光的著作”、“反科学的历史著作”,断言必须“推倒”;而且只有这样
做,才“是对祖国历史负责,对全国读书界负责,对千百万中学生负责”。《甲申三百
年祭》果真被雪垠同志“推倒”了吗?我看根本没有。
雪垠同志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抓问题,大力抨击,但归结起
来,实际上只有两大类: 一是史学界迄无定论,至今还在争论中的问题,雪垠同志执
其一说,便将郭老的论点一笔勾销,并大加挞伐;二是郭老囿于抗战期间的治史条件(
史学界对明末农民战争史的研...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对教育部《通知》的质疑——“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八年抗战”远非史学界共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9 09:36:07 2017, 美东)
http://mt.sohu.com/20170129/n479690737.shtml
近现代史研究通讯 2017-01-29 14:11:11
对教育部《通知》的质疑——“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八年抗战”远非史学界共识
张海鹏
近来因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向全国教育部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
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引起了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关注,有一些学者在报刊撰文
认为,“十四年抗战”概念已经在史学界形成共识。这个论断是很不严谨的,据我所知
,史学界并未形成这样的“共识”。
论者为了说明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列举了近年出版的几本有关抗日战争的书,
都是主张十四年抗战的,这不假。但是为什么不引用那些不主张十四年抗战的书呢?我
举四个例子。1、1997年出版的刘大年... 阅读全帖
J*********r
发帖数: 5921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人们厌恶帝制-秦晖
【帝制兴衰:辛亥百年话“传统”之三】
"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与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以后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承平之时,“秦制”不像“封建”那样领主林立多内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国崛
起”的成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说“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今天流传甚广,我以为难以置信。但至少在明初以前,即马可·波罗和郑和的时代
,中国的王朝盛世要比当时的欧洲繁荣许多,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历史的一
大特点是始终无法摆脱“治乱循环”,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中国
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寿命不但比“封建”时代的周“王朝”和欧洲、日本的宗主王系(不
是dynasty)短很多,其“改朝换代”的巨大破坏性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独有的。
古代没有精确统计,惟一能反映国家兴亡、社会荣衰的指标就是人口的增减,而历史上
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固然,人口(在农业时代基本
也就是经济)的升降并非传统中国独有。罗马帝国极盛时人口据说达到一亿,帝国崩溃
后原领土上的居民估计还...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
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
——论西方汉学中的“唱盛中国”流派
卢汉超
【作者简介】作者为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内 容提要】“唱盛中国”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重新评估中国落后问题的一股新潮流
,与西方新闻界、政治学界和史学界长期以来“唱衰中国”形成对照。近年来西方汉
学界有一种倾向,即为已成定论、童叟皆知的“中国落后论”翻案。此派西方学者试图
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外交礼仪、人文意识、行政管理等角度,全面修正中 国落后
论。这种愿望显然与近年来中国的兴旺崛起有直接关系。由于中国近年来飞速而稳定的
发展超出了包括许多“中国通”在内绝大部分人的预期和想象,于是一 个重大问题提
了出来,即中国的重新崛起以其广度和强度来看,不可能是偶然的,而必定有其长远而
深厚的历史原因,唱盛中国流派旨在探明这个历史根源,从而证 明中国强大的延续性
和合理性。
【关键词】唱盛中国/学术潮流/西方汉学
“唱盛中国”这一命题源于西方特别是美国新闻界长期以来的“唱衰中国”的积习。随
着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崛起,美国媒体和舆论界对中国日益关
注,但直到最近,其主流仍是“唱衰中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作者: 秦晖
尼德兰画家老勃鲁盖尔的名作《死亡的胜利》(约作于1562年),反映了黑死病之后社
会的动荡与恐怖。
“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与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以后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承平之时,“秦制”不像“封建”那样领主林立多内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国崛
起”的成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说“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今天流传甚广,我以为难以置信。但至少在明初以前,即马可·波罗和郑和的时代
,中国的王朝盛世要比当时的欧洲繁荣许多,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历史的一
大特点是始终无法摆脱“治乱循环”,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中国
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寿命不但比“封建”时代的周“王朝”和欧洲、日本的宗主王系(不
是dynasty)短很多,其“改朝换代”的巨大破坏性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独有的。
古代没有精确统计,惟一能反映国家兴亡、社会荣衰的指标就是人口的增减,而历史上
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固然,人口(在农业时代基本
也就是经济)的升降并非传... 阅读全帖
e***s
发帖数: 1188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秦晖:辛亥百年话传统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辛亥革命要干什么?要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干成了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
以后百年,当时先进者追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等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帝制这
玩意,后来再也行不通了。尽管民初的中国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人祸天灾连绵,复辟
派说是今不如昔,客观地讲很多方面的确如此。相比起过去很多人夸张渲染东欧、泰国
等地民主化以后的所谓“乱象”,民初的乱象何啻百倍,比之更甚的恐怕只有俄国革命
后引发的惨烈内战了。
但所谓人心怀旧不过是想入非非,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帝制,都立即成为国
人公敌,身败名裂。人就是这样怪:有的事情人们就是认准了不能回头的。正如世上不
少国家独立后长期治理不善,但就是乱到卢旺达、索马里那种地步,也没有人把重回殖
民地作为选项。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后治安问题严重,过去也曾被一些人引为民主有害的
证据,但南非现在就是白人也无人想恢复种族主义的“好秩序”了。同样,辛亥以后国
人告别帝制也是义无反顾,民国再“乱”,复辟也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辛亥革命毕竟...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5601
18
为什么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
2017年11月1日  来源:《探索与争鸣》杂志2017年第10期
瞿旭彤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博士
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0期,原标题为“返本开新:为什么和如何纪念宗教
改革500周年”。
http://news.ifeng.com/a/20171101/52883089_0.shtml
【编者按】今日恰逢宗教改革500周年纪念日。相传1517年10月31日,日后成为宗教改
革领袖的马丁•路德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这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序幕
。今年(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学界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历
史进程,甚至也进一步影响了过去五百年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和文化格局。这一改革运动
由宗教而始,迅速和全面地波及到政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就宗教层面来说,越来越
多的研究表明,这是一场仍在进行中的改革(on-going reform)。五百年后回头来看这
一历史事件和过程,或可挖掘出更多的话题和价值,也能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基督教与
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种种纠结。...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清史工程”搞砸了?兼谈历史学的“以史为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4 08:24:13 2019, 美东)
一道闪电 社科社 微信号 ishekeshe
功能介绍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招聘/实习/科研情报这里都有!
本文转载于一道闪电的新浪博客,不代表社科社立场。
按:本文是对“新修清史”现状的分析和推测。众所周知,自2002年“清史工程”立项
以来,原计划花费七亿,修史十年,而今超时超费太多,“清史工程”已成胡子工程,
会不会成为垃圾工程很难说。清史学人一向低调,从不向媒体透露其进展,遇到的难题
,也从不和社会对话。故而本文也只能从报道和他们发表的文章一星半点分析推测其状
况,以待日后验证。
戴逸和欧内德会见
2016年10月24日,戴逸在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办公室和欧内德会见,戴逸被称作国内清
史学界的执牛耳者,欧内德是美国“新清史”学的权威。事情过了20余日才有媒体报道
,发表在党报《学习时报》上,该作者在1...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20
来自主题: China版 - 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
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
——论西方汉学中的“唱盛中国”流派
卢汉超
【作者简介】作者为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内 容提要】“唱盛中国”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重新评估中国落后问题的一股新潮流
,与西方新闻界、政治学界和史学界长期以来“唱衰中国”形成对照。近年来西方汉
学界有一种倾向,即为已成定论、童叟皆知的“中国落后论”翻案。此派西方学者试图
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外交礼仪、人文意识、行政管理等角度,全面修正中 国落后
论。这种愿望显然与近年来中国的兴旺崛起有直接关系。由于中国近年来飞速而稳定的
发展超出了包括许多“中国通”在内绝大部分人的预期和想象,于是一个重大问题提了
出来,即中国的重新崛起以其广度和强度来看,不可能是偶然的,而必定有其长远而深
厚的历史原因,唱盛中国流派旨在探明这个历史根源,从而证 明中国强大的延续性和
合理性。
【关键词】唱盛中国/学术潮流/西方汉学
“唱盛中国”这一命题源于西方特别是美国新闻界长期以来的“唱衰中国”的积习。随
着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崛起,美国媒体和舆论界对中国日益关
注,但直到最近,其主流仍是“唱衰中国”。①...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21
痛批谭其骧“版图中国论”,恢复“文化中国”
谭其骧等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提出的“版图中国论”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是现在史
学界、文艺界黑白颠倒,歌颂蒙元、满清,给汉奸平反的理论依据。本文尝试对这种谬
论进行严肃的批判。望大家关注这个问题。
历史学家谭其骧 提出一个名词“历史上的中国”, 说: 1840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
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这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所说宋的中
国不是今天的中国。从而要求我们站在今天的中国角度来评判历史。谭其骧理解中国这
个概念的角度是根据领土。 但是领土是在不断变化的。谭其骧说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
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那么由于历史总是不断发展的。中国的范围也是随时
代变化的, 取1840年为界又有多少说服力呢?难道1949年的中国不是历史发展来的吗
?历史发展从来都有人为的因素,这个所谓的自然发展理论有什么根据?自然发展是否
有而且应该有个终点呢?这个自然发展到底有什么标准呢? 即便中国愿意认为1840年
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周围国家是否公认呢?不公认的历史发展的结果,即便是领土,有
什么公信力呢?即便取1840年为历史...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重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根据他特有的优势和特长,沈志华将研究方向定位为苏联历史、中苏关系史和国际冷战
史。他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特别在对前苏联档案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
析等方面,做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决定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苏联解体后俄国史学
界比较混乱的时期,他抓住机遇,以私人身份斥资数百万从俄美购得大批前苏联解密档
案并无偿向学者开放,从而赢得了“文化个体户”、“体制外专家”、“史学界异类”
等称号[4]。 从1996年至2002年间,沈志华与中国社科院合作,组织翻译、整理、出版
了36卷《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引起史学界的轰动。
2004年,沈志华以没有学历(研究生肆业)、没有职称、没有单位的“三无人员”身份
,从“体制外”重新回到“体制内”,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
任,并受聘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各大一流院校,被中国社会科学院
几个研究所聘为兼职研究员。这一现象被称为“沈志华现象”,在学术界引起深刻反响
[5]。目前沈志华已发表史学论文和专著上百篇,其主编的最新力作,《一个大国的崛
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上中下三卷),引起了史...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3
2016-08-25 仲伟民 邱永志 青年史学家 微信号qinianshixuejia
功能介绍
欢迎关注青年史学家!我们将本着“文不虚发”的原则,提倡紧扣前沿、促进交流,探
索公众史学发展路径,服务史学青年、体现现实关怀。青史出品,必属精品!希望大家
支持我们,踊跃投稿,共同进步!
数据估算与历史真实
中国史中GDP估算研究评述
主编
仲伟民: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曾经担任
《中国社会科学》与《历史研究》编审、总编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常务副主
编。
仲伟民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
近年来,中国史中GDP的估算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并由此引起了热烈讨论。关
于国民所得、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核算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学
人多承认由巫宝三等人率先开创。此后,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但估算研究时
段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近现代史。最早把GDP估算研究带入中国古代史领域的是外国学者
保罗·贝洛赫、安格斯·麦迪森等人,但是他们较为粗略式的估算引起了学界不断的质
疑,并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此次古代经济史...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施爱东:学术行业生态志
在大多数人眼中,学术圈曾经是一片“圣洁的土地”,这里的人“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不知从何时起,公众对于学术圈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人和圈外的人一样,有
祖师崇拜、有学术赶集、有资辈亲疏、有派系与行规,有主流与边缘的对立、有师承与
圈子的壁垒、有尊老与维亲的传统、有王婆卖瓜似的叫卖与吆喝。学术圈再也不是一方
净土,嘈杂如同菜市场。
如果说外界对学术圈的评价还有些隔岸观火看不真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的施爱东则用一篇正规学术论文回应了外界的看法。学术圈确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充满了利益相争和同行相轻。同时他还总结到,许多貌似不良的学术风气,却是现代学
术生态必然会滋生出来的结果。学术界的行业民俗是学者们在特定学术体制下必然选择
的生存方式,是受到传统生活伦理深刻影响的典型世俗生活。现行学术体制使大多数普
通学者成了学术行业的弱势群体。
本文原载《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观察者网特此转发全文,以期帮助读者了解
最真实的学术界。全文如下:
传统学术史多为思想史、发展史或者编年史。能够进入学术史的只是极少数对学术发展
有突出贡献的知名学者,而与他们同时的绝大多数普通学者,...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美国学者发现是农民起义埋葬了门阀士族
分享到:
时间:2017-11-08 16:09
•来源: 察网
•作者: 鹿野
•浏览:451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几十年来,某些历史学专家总是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否定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发
展作用,宣称马克思认为农民阶级是一个落后的阶级,资产阶级才是一个先进的阶级,
所以农民战争对于历史的发展没有多少进步作用。在这些专家的带领之下,社会舆论竞
相效尤。不过,这些专家或许是遗忘了,也或许是故意的忽视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
者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但是,一切刻意忽视群众的历史研究终究是不能长存于
世的。现在,美国学者通过现代化的数理统计得出了和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似的结
论,即是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农民革命战争才是埋葬腐朽的门阀士
族势力,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原因。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
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美国学者发现是...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26
2011-09-30 18:14:56
迄今为止,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西班牙内战缘于以佛朗哥为首的军人政变推翻
了民主选举的第二共和国。在这一论点持续了七十年后的今天,西班牙史学界出现了一
个新派系,这个派系政治上属右派,学术上被称为“修正派历史观”,其代表人物叫毕
欧-莫阿(Pio Moa)。他们的观点是,西班牙左派是挑起1936年至1939年内战的责任者,
而佛朗哥是为西班牙带来和平并奠定民主基础的伟人。这些论点对占统治地位的左派传
统观点发起公然挑战,引起西班牙内外史学界的巨大争议,形成莫阿热。除了学术观点
,对莫阿的热议还有另一个原因,即这个不断写书发表“右派言论”的史学家,曾经参
与西班牙重组共产党的创办,还是毛主义的信奉者。
1948年莫阿出生在一个银行职员家庭。他十五岁那年先进了英国一家糖业工厂,又从英
国到荷兰做工。据他回忆,“在隆隆巨响的机器面前一天站八小时”毫不令他愉快,他
尤其对签约和解雇都由老板说了算不满,觉得自己的“汗水的果实被老板拿走”,此外
还“为了给他们创造利润而失去了部分生命的时光”。因身无分文荷兰工厂开除了他,
把他送回“英王陛下的吸血鬼的英...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7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施爱东:学术行业生态志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施爱东:学术行业生态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 18:14:07 2017, 美东)
在大多数人眼中,学术圈曾经是一片“圣洁的土地”,这里的人“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不知从何时起,公众对于学术圈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人和圈外的人一样,有
祖师崇拜、有学术赶集、有资辈亲疏、有派系与行规,有主流与边缘的对立、有师承与
圈子的壁垒、有尊老与维亲的传统、有王婆卖瓜似的叫卖与吆喝。学术圈再也不是一方
净土,嘈杂如同菜市场。
如果说外界对学术圈的评价还有些隔岸观火看不真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的施爱东则用一篇正规学术论文回应了外界的看法。学术圈确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充满了利益相争和同行相轻。同时他还总结到,许多貌似不良的学术风气,却是现代学
术生态必然会滋生出来的结果。学术界的行业民俗是学者们在特定学术体制下必然选择
的生存方式,是受到传统生活伦理深刻影响的典型世俗生活。现行学术体制使大多数普
通学者成了学术行业...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ogo2004 (挑灯看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重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6 18:37:54 2013, 美东)
根据他特有的优势和特长,沈志华将研究方向定位为苏联历史、中苏关系史和国际冷战
史。他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特别在对前苏联档案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
析等方面,做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决定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苏联解体后俄国史学
界比较混乱的时期,他抓住机遇,以私人身份斥资数百万从俄美购得大批前苏联解密档
案并无偿向学者开放,从而赢得了“文化个体户”、“体制外专家”、“史学界异类”
等称号[4]。 从1996年至2002年间,沈志华与中国社科院合作,组织翻译、整理、出版
了36卷《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引起史学界的轰动。
2004年,沈志华以没有学历(研究生肆业)、没有职称、没有单位的“三无人员”身份
,从“体制外”重新回到“体制内”,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
任,并受聘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各大一流院校,...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29
摘要:如果我们把学术研究还原为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那么,学者们学术生活中惯
行的学术行为,也就可以视为一种“行业民俗”。通过对中国现代学术生态的民俗志书
写,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研究的行业民俗与其他社会职业的行业民俗并没有本质差别,
在学术界,一样有祖师崇拜、有学术赶集、有资辈亲疏、有派系与行规、有反抗与革命
,有主流与边缘的对立、有师承与圈子的壁垒、有尊老与维亲的传统、有王婆卖瓜似的
叫卖与吆喝。通过对普通学者行业民俗的功能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貌似不良的
学术风气,却是现代学术生态滋生出来的必然结果。学术界的行业民俗是学者们在特定
学术体制下必然选择的生存方式,是受到传统生活伦理深刻影响的典型世俗生活。现行
学术体制使大多数普通学者成了学术行业的弱势群体。
关键词:学术史 学术生态 学科危机 学术革命 行业民俗
传统学术史多为思想史、发展史或者编年史。能够进入学术史的只是极少数对学
术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知名学者,而与他们同时的绝大多数普通学者,都被排斥在学术史
的大门之外。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把学术研究看作一种特殊的行业类别,就会发
现,作为“学术工匠”的普通学者,他们所处的学...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30
来自主题: China版 - 书写什么样的中国历史?
书写什么样的中国历史? ——“加州学派”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述评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在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加州学派”近年来影响日益扩大,其观点正
变得日益清晰和引人瞩目。“加州学派”并不是一个无差别的整体,而是不同国别、不
同研究领域、不同方法 论背景的学者的聚合,他们既有相似的理论诉求,又各自发掘
着独特的研究思路。“加州学派”关注中国研究是要在一个更加宏大的全球视角中看待
中国问题;他们 强调中国经济曾经有过的发展,是为了去除中西二元对立,揭示出中
国历史独特的发展逻辑;“加州学派”未来的发展尚未确定,为其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加州学 派”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向15-19世纪集中;宏大的历史视角和单因素比较使其
历史叙述稍显粗糙;新的研究范式难以置换已有的研究结论。因此,他们的观点经 常
受到学者的质疑。国内学界和“加州学派”所进行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各有价值,应
尽力促使二者恰当而有分寸地结合。
关键词:加州学派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西比较研究范式
作者简介:周琳,清华大学院历史系。(北京 100084)
经济与社会的近代转型一直是萦绕于中西学术界的重大问题。长...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仲伟民:数据估算与历史真实——中国史中GDP估算研究评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30 14:18:19 2016, 美东)
2016-08-25 仲伟民 邱永志 青年史学家 微信号qinianshixuejia
功能介绍
欢迎关注青年史学家!我们将本着“文不虚发”的原则,提倡紧扣前沿、促进交流,探
索公众史学发展路径,服务史学青年、体现现实关怀。青史出品,必属精品!希望大家
支持我们,踊跃投稿,共同进步!
数据估算与历史真实
中国史中GDP估算研究评述
主编
仲伟民: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曾经担任
《中国社会科学》与《历史研究》编审、总编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常务副主
编。
仲伟民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
近年来,中国史中GDP的估算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并由此引起了热烈讨论。关
于国民所得、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核算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32
来自主题: _Kindle版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z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
 ——兼论近代通史体系的推陈出新
沈渭滨
----
注:黻 fú 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
---
现在的青年人,对蒋廷黻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是很陌生了。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
,无论在学界还是政界,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学界,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
做过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在政界,
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
代表,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在国民党政府的官僚群中,以"知外
交"闻名于世。
作为政治家,他是当时"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在国
共两党斗争中,尽管站在国民党政府立场,并在联合国中阻挠和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席位,但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还经常批评当局的政略失当和政治腐败;作
为学者,他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和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从治外交史
扩及中国近代史,写出了若干很有分量的专题论文。他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花... 阅读全帖
x**e
发帖数: 315
33
http://news.sina.com.cn/s/2011-03-02/071622037056.shtml
95岁学者生活困顿蜗居养老院 曾是顶尖历史学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07:16 中国青年报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
史系研究生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
订;关于《左传》与《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
在他困居的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
与世隔绝的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
简单的饭菜,夹杂着药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
的大小便失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
以听懂的尖细...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7
34
: 汉人名将郭侃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怯的不花将军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蒙古猛将,奇怪的

有相当多的早期蒙古高层人物是“景教”徒,是一个基督教分
支,从唐朝传到蒙古去的。下面是俺不久前写的一篇,算作
是一个补充。
西方人与蒙古人的基督教情缘
西方人的世界历史体系,有两个明显的情结在里面。一个是
barbarian情结,相当于中国文化里面的“夷狄”。如果一个
民族被视为barbarian那么基本就没有好话了,对他们干什么
事都是理所当然的。世界交流越来越广以后,要政治正确了,
大家都是人。但是不管日常生活还是电影里甚至严肃的史学界
里透出来的那种高人一等的味道是非常明显的。中国人古代文
化太长太重要,世界中古代史与中国的史料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史学界,中国自古是以文明人面目出现,和希腊罗马
人的西方一起记录着其它野蛮人的历史。如果不是因为中文与
西人的文字体系完全不同,古代中国典籍在西方史学界的地位
会更重。
还有一个是Christian情结。这个在中国文化里面就不是很关
键了,必竟宗教对中国的影响很少是决定性的,最多算作中国
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西方对宗教看得非常重,伊斯兰教和
基督
b*a
发帖数: 47
35
: 汉人名将郭侃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怯的不花将军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蒙古猛将,奇怪的

有相当多的早期蒙古高层人物是“景教”徒,是一个基督教分
支,从唐朝传到蒙古去的。下面是俺不久前写的一篇,算作
是一个补充。
西方人与蒙古人的基督教情缘
西方人的世界历史体系,有两个明显的情结在里面。一个是
barbarian情结,相当于中国文化里面的“夷狄”。如果一个
民族被视为barbarian那么基本就没有好话了,对他们干什么
事都是理所当然的。世界交流越来越广以后,要政治正确了,
大家都是人。但是不管日常生活还是电影里甚至严肃的史学界
里透出来的那种高人一等的味道是非常明显的。中国人古代文
化太长太重要,世界中古代史与中国的史料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史学界,中国自古是以文明人面目出现,和希腊罗马
人的西方一起记录着其它野蛮人的历史。如果不是因为中文与
西人的文字体系完全不同,古代中国典籍在西方史学界的地位
会更重。
还有一个是Christian情结。这个在中国文化里面就不是很关
键了,必竟宗教对中国的影响很少是决定性的,最多算作中国
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西方对宗教看得非常重,伊斯兰教和
基督...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186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黄就不该涉足中国现代史
他写明代财政史是为了博士学位。我并没有矛盾,比如我说冯友兰的某本书好,并不代表
我同意他的史观。现在史学界没有人用汤因比的书进行学术研究(除了大陆),但是不代
表汤的书写的不好。如果你认为他的史观是创作了一系列书后才完成的,我觉得你一定不
了解美国历史博士资格考试的内容。作为一个历史博士没有一个史观是不可想象的,这样
的人连硕士都毕不了业。
但是,西方史学界以及中国日本,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都是冲击-反应说或者是
现代化理论,黄仁宇也不例外。他的“数目字管理”就是现代化理论的一种。简而言之,
就是寻找西方有的中国没有的一个因素,把它作为中国落后没有进入“现代化”的原因。
这种观点自从七十年代起开始被批评,到了1984年柯文的大作《在中国发现历史》出版后
,欧美史学界利用新的史料作出了大量的成绩,普遍认为中国明清是一个充满活力,工商
业农业稳步发展的时期,特别是1590-1890时期。
并且,也许多数人认为明清政治制度是倒退的,但是历史学家中这种观点的是少数。原因
很简单,现在这些文化工作者年轻时接受的是那个时代的教育,所以他们写的大众文学、
戏剧、散文、游记、电影、电视剧...无不反映
o*****e
发帖数: 424
37
原文链接:http://mistory.tk/?p=7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拿破仑的铁蹄掀起了欧洲大陆的民族主义浪潮,受此激发,普鲁士
史学界群星灿烂,各类专著:罗马史、普鲁士史、法律史、强调人物的作用的史书,纷
至沓来。
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后60年,法国社会波澜壮阔,相应地19世纪法国史学界的的着
重点在力图分析它的起因、过程、何以至此?无论他们怎样看待这场人类有史以来前所
未有的宗教与政治革命,内心是悲痛或欣喜,激赏或憎恨,各派史学家都期待从这段历
史得到反思。
英国、美国,乃至于古代东方的面貌都逐渐从尘土中步出,希腊、拜占庭的过去通过历
史学家的笔来呈现。
这百年的史学主流是民族史、国别史、事件、伟大人物的历史,在对伟大人物的作用、
重要事件的影响、国家的形成的着重叙述的河流下,史学家在问“事情何以至此”,实
际上他们在追寻:亿万年来,人类社会前行的动力究竟为何?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
一推动力?马克思也提出他的思考,但他带给史学界的冲击要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
呈现。而19世纪的主流史学家通过他们的关注点暗示的答案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是前人
,我们不可予以责怪,因为任何...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二里头时代-许宏
出自二里头发掘主持者许宏的博客,上面有很多专业角度的科普文章,其科学严谨的治
学思想也是我作为一个理科生比较认同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10100c4py.html
略论二里头时代

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后,在对中国上古史所作分期描述中,一直存在着历史文献学和
考古学两大话语系统。前者以神话传说表述远古时期,在进入历史时期后,一般采用朝
代名;后者习惯以考古学文化来命名史前时期,已被证明为信史者则与文献史学合流,
亦冠之以朝代名或主要诸侯国名。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两大话语系统才归于一系。
其实,鉴于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界的学术传统及对学科终极目的的定位,无论文献史学界
还是考古学界,都是把两大话语系统最大限度的趋同作为努力的方向的。也即将“信史
时代”的上限尽可能前提,扩大两大话语系统的“共同语言”部分。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长足进展,文献史学界开始更为广泛地采用考古学的分期语汇。最为
典型的例子是近年出版的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邀约考古学者来撰写“远古时
代”部分。史前考古“本身就可以大体复原远古时代的漫长历史,传说资料反而只起...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39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403
40
2011年03月02日07:16 中国青年报
刘起釪
刘起釪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
史系研究生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
订;关于《左传》与《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
在他困居的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与
世隔绝的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简
单的饭菜,夹杂着药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
的大小便失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
以听懂的尖细声音。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南京当地一家都市报的记者发现了他的存在,并刊发了
相关的报道,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看起来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曾是中国历
史学界顶尖的学者之一。
在200...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1
吴法宪回忆录中的高层政治斗争真相
大中小2014-11-02 21:54:58
多维历史
作者按:吴法宪将军去世已有两年多(2006年——编者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这部期
盼已久的《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上下册)。很早就听说吴将军身后留下了一
部回忆录的书稿,记述了他自己人生几十年的经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时期的
风风雨雨的历程。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此书的问世,盖因这是被中共打倒的所谓“林彪
反革命集团”中主要人物首次公开发表的回忆录。以往的三十多年里,相关的信息和资
料被封锁之严,实为前所未有,即便有一些披露,也多为政治说教,少有可称得上历史
科学认可的材料。我们听惯了也看惯了官方就“文革”史和“林彪事件”的一家之言,
几十年来官方的说辞充斥着各种媒体,不少书籍和刊物也是东抄西抄、人云亦云,前后
不一,矛盾百出,致使历史的真相被掩盖、搅浑,甚至被歪曲,但我们却从未知悉当年
这些身在其中、经历其事的另一方的主要当事人是如何叙述这段历史的,他们讲述的亲
身经历对解开那段历史之谜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有幸阅读曾任中共中央
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副组长兼空军司令吴法宪将军...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偶尔得闲:漫话高句丽
http://hx.cnd.org/?p=108047
偶尔得闲:漫话高句丽
引言
二零零五年一月底二月初,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写了这个系列,陆续发在微信朋友圈里
。写完之后,有人建议整理一下,于是就把它们放在一起,顺便从网上找来一些地图附
上,以便读者参考。所附地图,都是来自维基百科。在这里向维基百科表示感谢。
(一)
我贴出《历史应该怎样解读》那篇杂感之后,有朋友提出质疑,说高句丽跟高丽没有关
系,只有韩国人这么说,我们中国人并不承认,似乎我把高句丽作为朝鲜人的祖先的说
法是站不住脚的。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想在这里专门讨论一下。
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高丽人是高句丽的承传似乎是人皆尽知的公
论,听大人说朝鲜也叫高丽,以前叫高句丽,后来把中间的句字去掉了,就叫高丽。因
为朝鲜既是国名,也是民族的名称,所以我也不是很清楚高丽或者高句丽到底是代表民
族还是国家,只是知道朝鲜,高丽和高句丽是不同时代使用的名字,把时间概念抛开不
算,都是一回事。但高句丽到底是怎么回事,并不清楚。
为什么不清楚?因为那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事,所以我们不关心。虽然高句丽也曾占领过
中国东北大片...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226
43
一些人以疆土大为荣,常常听人说元朝如何如何,也常常听人喜欢描述成吉思汗伟大功
绩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我特别纳闷,成吉思汗,全世界都认为他是蒙古
国的不是中国的,你跟着骄傲个屁呢?元朝,是外族蒙古灭了中华,中国那个时候被灭
国了好吧?再说成吉思汗的蒙古是血腥的侵略和殖民史,如果你为侵略而骄傲,为什么
还恨日本侵华的罪行呢?如果成吉思汗是中国人的骄傲,那当时誓死抵抗元军保卫中华
的军民是不是败类?成吉思汗及其后期的蒙古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对汉人的屠杀,
是落后民族血腥灭绝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日本当年灭了中国,你会不会觉得很骄傲和
伟大呢?
我对某些中国人常常以成吉思汗为荣特别诧异,因为全世界都知道这个世界有一个蒙古
国。难道因为中国有蒙古族,成吉思汗就是中国人了,那中国还有朝鲜族,金日成就是
中国人了呗?中国还有俄罗斯族,列宁也是中国的了?况且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野蛮残
暴,对汉人进行大屠杀,有什么可让中国人骄傲的呢?假如当初日本打败并殖民了中国
,我们现在也得为天皇自豪吧?蒙古当初殖民过那么多国家,包括俄罗斯、印度、土耳
其,可从来没听说这些国家以成吉思汗为荣的,也没有把这段...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44
《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 作者:万明
【内容提要】迄 今对明代中国财政史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流行的成说之一,是黄仁宇
的“洪武型财政”说,由此将明代中国视为“不能在数目上管理的国家”的典型。“洪
武型财政” 说滥觞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其中对明代财政
史的基本评价是保守、僵化与倒退。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学术理路
出 发,结合近年对于明代赋役与财政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万历会计录》整理与
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洪武型财政”说不仅受到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影响,而 且忽视了
明朝中央大型财政数据文献的利用,致使立论根据严重不足,对一些基本史实存在误解。
实际上,晚明中国已处在由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过 渡期。
【关键词】16世纪;明代财政史;洪武型财政;史观;方法论;重新检讨
一、引言
财 政改革历来是惊心动魄的,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
纪明代财政史,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研究史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一个二律悖反的 现象:
一方面对于张居正改革和一条鞭法的高度评价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对于16世
纪明代财政乃至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历史根本不存在“元朝”
袁老师
中国历史根本不存在“元朝”
一些人以疆土大为荣,常常听人说我们元朝如何如何,也常常听人喜欢描述成吉思汗伟
大功绩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我特别纳闷,成吉思汗,全世界都认为他是
蒙古国的不是中国的,你跟着骄傲个屁呢?元朝,是外族蒙古灭了中华,中国那个时候
被灭国了好吧?再说成吉思汗的蒙古是血腥的侵略和殖民史,如果你为侵略而骄傲,为
什么还恨日本侵华的罪行呢?
如果成吉思汗是中国人的骄傲,那当时誓死抵抗元军保卫中华的军民是不是败类?成吉
思汗及其后期的蒙古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对汉人的屠杀,是落后民族血腥灭绝文明
社会的历史。如果日本当年灭了中国,你会不会觉得很骄傲和伟大呢?
我对某些中国人常常以成吉思汗为荣特别诧异,因为全世界都知道这个世界有一个蒙古
国。难道因为中国有蒙古族,成吉思汗就是中国人了,那中国还有朝鲜族,金日成就是
中国人了呗?中国还有俄罗斯族,列宁也是中国的了?况且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野蛮残
暴,对汉人进行大屠杀,有什么可让中国人骄傲的呢?假如当初日本打败并殖民了中国
,我们现在也得为天皇自豪吧?
蒙古当初殖民过那么多国家,包括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可从来没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每年高考放日时,便是状元“群星闪耀”时。自大陆设立高考招生制度,除文革曾中
断过招生,数十年来输出估计上千名状元。他们学成后多数步入学界、政界、商界,成
为社会中坚。但并不是所有状元都前程可期,中共建政后的历史上,曾有过一名命运极
度悲凉的状元。他叫沈元,系1955年全国文科状元。如果他还活着,今年该有78岁,但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沈元这个名字 ...
热闻之下,还有”冰点“。他是旧时学霸,以治学成名。还在北大读书时,沈元就
被誉为天才学者,可惜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极右派。摘帽归来24岁的他,在《历史研究》
发表《急就篇研究》,同题研究的论文质量被指高过王国维。25岁,他又在该杂志发表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后被《人民日报》整版摘录,在《人民日报》的出版史上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沈元最终因治学命丧黄泉。文革中的1970年“一打三反”,年仅32岁的他被
以所谓的投敌叛国“反革命罪”错误枪决,文革后才平反。这期间,和沈元同被枪决的
北大同窗还有:中文系林昭,外语系顾文选,哲学系黄中奇,化学系张锡琨。本是“人
中龙凤”的他们,可惜生错时代。林昭的名字想必很多人已听闻,但留下著述文字最多
...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11508
47
韩国在野史学:先民统治中国 韩国人创造四大文明(转载)
韩国在野史学:先民统治中国 韩国人创造四大文明
核心提示:“在野史学者”相信,在从上古到19世纪的各个时代,韩国人的先民都
曾统治过中国大陆。
例如,“韩国我们民族史研究会”称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日本等地都长期处于韩
国疆域内。韩国甑山道学会认为,韩民族祖先建立的桓国,曾统治以今天中国新疆的天
山为中心的欧亚大陆,桓国人一支向西迁移,创造了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一支向西南
迁移,创造了古印度文明;一支向东南迁移,创造了黄河文明;还有一支向东北方向迁
移,最后到达美洲。曾任大田大学副校长的林均泽也提出高句丽是亚洲共同的祖先。
本文摘自《青年参考》2010年12月7日刊 作者:孙力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
士生)原题为:韩国“在野史学”力争向主流渗透
近年来,中韩两国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两国人民对于历史的不同看法也随之发
生碰撞。关于高句丽历史的归属、孔子的国籍、端午节的由来等问题,曾引起激烈的网
络辩论。在这些问题背后,是韩国“在野史学”对韩国公众历史认知的影响。那么,“
在野史学”都有些什么主张?它在韩国得以发展的动力何... 阅读全帖
x**e
发帖数: 315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xexe (yy),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95岁学者生活困顿蜗居养老院 曾是顶尖历史学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8 20:36:58 2011, 美东)
http://news.sina.com.cn/s/2011-03-02/071622037056.shtml
95岁学者生活困顿蜗居养老院 曾是顶尖历史学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07:16 中国青年报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
史系研究生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
订;关于《左传》与《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
在他困居的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
与世隔绝的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关于西方历史的真伪问题
关于西方历史的真伪问题
作者:有毒元素
转帖:wanshi
转帖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博博主观点

我在阅读欧洲有关历史著作的时候,常常很困惑,也很感触,因为,根据中国2000
多年的历史学问的规模和格式的标准去参照西方历史,西方的历史学问有以下几个明显
特点:
1、我认为,西方历史著作大多是伪作。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往往是由
那些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
的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中国的“信史”,往往有三个大的特点,一是资料详尽
,二是时间清晰,三是强调直言真实。这样的“信史”与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专职的史
官和天官制度有直接关系,更与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所孕育出来的历法相关,只有
那些确立了清晰的时间空间节律理念的民族,才真正可能产生得出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
史观念。当然,中国历史书籍中也有时代造成的一些神秘理念,但是,这样的神秘和官
本位的记载,是符合那个历史时代的认识水平的,其也与中国历史著作的“信史”本质
无关,这是应该区分开来的。
相比之下,西方历史在17世纪之前,犹如茫茫雾霭,...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50
关于西方历史的真伪问题
作者:有毒元素
转帖:wanshi
转帖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博博主观点

我在阅读欧洲有关历史著作的时候,常常很困惑,也很感触,因为,根据中国2000
多年的历史学问的规模和格式的标准去参照西方历史,西方的历史学问有以下几个明显
特点:
1、我认为,西方历史著作大多是伪作。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往往是由
那些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
的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中国的“信史”,往往有三个大的特点,一是资料详尽
,二是时间清晰,三是强调直言真实。这样的“信史”与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专职的史
官和天官制度有直接关系,更与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所孕育出来的历法相关,只有
那些确立了清晰的时间空间节律理念的民族,才真正可能产生得出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
史观念。当然,中国历史书籍中也有时代造成的一些神秘理念,但是,这样的神秘和官
本位的记载,是符合那个历史时代的认识水平的,其也与中国历史著作的“信史”本质
无关,这是应该区分开来的。
相比之下,西方历史在17世纪之前,犹如茫茫雾霭,...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