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2 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05647c0100mxca.html
第十六章:重回鼓山
话说唐继尧欲与顾品珍开战问计于虚云上人,上人直言不讳道:“公得滇省民心,但未
必得将士心。倘起兵戈,将成两败俱伤之局。盖时‘蚌鹤相争’,必至‘渔翁得利’,
其他势力将乘虚而入占据滇省矣。不如因势利导,去虚名而存实力,以俟异日之缘。”
唐继尧深以为然,叹道:“几十年戎马生涯,我的双手沾满太多鲜血,早已身心疲惫,
自学佛以后,心中更是向往一方净土,上人怜苍生之情尤令我感怀,我依你之言退职就
成全他们吧!”
一九二0年岁末,唐继尧辞职赴港,顾品珍继位。顾品珍主政时,云南自二月始,就大
雨不止,昆明城内水可行舟。顾品珍命人在城楼用炮轰天,天如发怒的黄河,雨下得更
大更猛……
到了夏季,又遇干旱,天上犹如有十颗太阳,每日齐齐出来,至晚方归,数月下来,真
可谓是赤地千里……到了初秋,热毒蒸发,瘟疫大作,死人数千,乡民颗粒无收。“家
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滇省上至将领下至士民,无不思唐继尧旧德。
顾品珍心力交瘁,他不知从何处得知虚云上人有未卜先知之能,遂特地请他进城问...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上一回,我们说到,国太夫人韦提希遭遇了家庭剧变。她在被幽禁的时候想到,她的丈
夫是一国之君,她的儿子是皇太子,早晚要接替王位,而她自己更是高贵无比的王后和
日后的皇太后。但是,即便是这样拥有无比权力和财富的家庭和个人,也会遭遇如此痛
苦,又何况是普通人呢。她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明白,只要还在这欲望恒流的空间维
度中流转,无尽的痛苦便会永远伴随着每一个个体。想到这,她升起了无比坚决的出离
的心。她发自心底地要摆脱这丑恶的轮回空间,坚定地希望生活在清净祥和快乐的维度
。如果用我们现代社会的名词来比喻,就是她发起了坚定的要“移民”的决心。大家可
以回想比照一下自己当时决定移民时的心情。当然,韦提希夫人是要“移民”到一处永
远快乐的地方。她遥向耆阇崛山,顶礼乞求佛陀能慈悲开示彻底去除这痛苦根源的方法。
这时,佛陀感应到了韦提希虔诚的乞求,并感觉到这是个很好的良机向大众开示一个无
比殊胜的法门。佛陀在两位大弟子的陪同下,乘空来到宫殿。首先,佛陀展示诸多佛国
净土于韦提希之前,供她领悟参详。最后,韦提希做出了决定,她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生活。佛陀非常欣慰,随即便向韦提希及大众开示了净业三福以及前往...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4 Bless。
下面不是说qxdren, 而是借题发挥一下。hehe
---------------------------------------------
我觉得世俗的文化里,人们分不清忏悔和内疚,造成很大伤害。
忏悔是好的,忏悔的本质是,认识一个错误怎么发生,为什么发生,什么是正确,
然后就按正确的做就是了。
而内疚是:也知道错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叫做错,更没有用心探讨什么叫对,
结果既没改正原来的错误,又加了一段自我惩罚的程序。
【忏】(术语)梵语忏摩Ks!amayati之略。悔过之义。
【悔】止观七下曰:“悔名改往修来。”
用编程序作比喻,
一个程序错了,忏悔。
忏,就是debug, 发现问题。
悔,就是探讨如何才是正确的方法,然后从新编程序,就这么办了。
比如,编个加法器,别人都是3+6=9, 自己的加法器是3+6=10。
知道错了,改过来就对了。以后3+6总是等于9就对了。这是忏悔的正解。
而内疚是,每次别人输入3+6,自己输出还是10,没改过来,但是又加了一段自我
谴责或客气的程序。
计算器输出10以后,又加一句,不好意思,我这个计算器不太准。我不好。
或者,再多加几句...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5 ☆─────────────────────────────────────☆
qx02 (sted) 于 (Tue Dec 20 02:49:23 2011, 美东) 提到:
搜狐总裁张朝阳,其弟已出家多年
钟书荣:张朝阳的弟弟果义法师
当代高僧果义大师,是搜狐总裁张朝阳的弟弟,也是我的方外好友。今年暑假期间
,我专程去法门寺看望了他。
从广元坐了一夜的夜行车,7月12日早晨6点到达宝鸡市,从火车站穿城而过,到达
宝鸡汽车南站后,正好有一班开往乾县经过法门寺的班车,我坐上了这趟班车。9点40
分我来到了想往已久的国际佛教圣地法门寺,果义法师已在山门前等候我多时了。一见
面,我们合十问询后,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松开,直径把我带到了他住的单间
寮房,用太白山上的雪水煮茶款待。多少回在梦中我看到他纯净的笑容,听到他轻柔的
话语,这一次我们终于又见面了,多少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
1.
2000年,我到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参加“生活禅”夏令营,在这之前,我曾连续两年
参加了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冬季禅七,腿子练得有点功夫。夏令营期间,我和北京...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6 佛教中有“真谛”、“俗谛”的义理,“谛”就是真理的意思。真谛明空,俗谛明有,
真俗不二是圣谛第一义。这是教家穷玄极妙处。教家在精研教理时,把教分为五类。一
是小乘,二是大乘。大乘又分始、终、顿、圆四教,合共五教。小乘为有义,有法可修
,有道可成,有涅槃可证;大乘始教,从有入空,为大乘渐次教之开始,明一切皆空,
但未显一切众生悉具佛性之义;大乘终教为渐次教之终了,说真如缘起之理,倡一切皆
成佛者,明非空非有之义;大乘顿教,以顿彻理性,当下明心为教,乃即空即有义;大
乘圆教俱赅一切,圆融具德,乃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义,即“说有之时,纤毫不立
,说空之时,周遍法界”也。教家持论教义,先讲真谛、俗谛,就是先明空、有之义。
最后才讲第一义谛,那是最高的——空亦不可得,有亦不可得,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
上乘义理。因此是教家最高原则。这是公案中梁武帝问达摩大师的问话,集结者就拿它
作为本公案的题目。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第一个就是去看梁武帝。梁武帝是我们中国信佛的第一个皇帝
,他是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名字叫萧衍,他度很多人出
家为僧,建塔、造寺、塑像装金,自己还披袈裟上座讲...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7 索达吉堪布依簫平實先生著作而開示:断我见的两种勘验方法,
從堪布能依簫平實著作而開示断我见的勘验方法, 末學於此讚嘆堪布的智慧,
雖然堪布為了其宗派之名聞利養而不能公開贊許正覺同修會法義之正確性, 其世間法不
得不為之顧忌可以理解.
索达吉堪布:断我见的两种勘验方法
http://blog.fjnet.com/lychsh/200812/t20081208_95889.html
lianhuasheng的新浪博客
所谓我见,略述如下:一者,断续分别我见,即是声闻法中初果人所断之我见也。谓如
凡夫、外道之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断法者,皆属我见未断之人;或谓南传佛法中错悟二
乘菩提者,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之意识心作为涅盘心者,即是声闻法中未断我见之人;或
谓大乘法中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譬如长久安住於一念不生境界中之离念灵知
、或如前念已过後念未起中间之短暂离念灵知、或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等),
作为第八识真如、如来藏者,皆是大乘法中未断我见之人也。云何谓此为我见未断之凡
夫?
谓佛於四阿含中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生。”意识是意根与法尘为缘方能出生
之法,是有生必灭之法,堕於意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8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
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
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
,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
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
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
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
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
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
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6421 | 9 寻乌调查
毛泽东
一九三○年五月
我做的调查以这次为最大规模。我过去做过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永
新、宁冈七个有系统的调查,湖南那五个是大革命时代(一九二七年一月)做的,永新、
宁冈两个是井冈山时代(一九二七年十一月)〔1〕做的。湖南五个放在我的爱人杨开慧
手里,她被杀了,这五个调查大概是损失了。永新、宁冈两个,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军离
开井冈山时放在山上的一个朋友手里,蒋桂会攻井冈山〔2〕时也损失了。失掉别的任
何东西,我不著急,失掉这些调查(特别是衡山、永新两个),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
会忘记。寻乌调查是一九三○年五月四军到寻乌时做的,正是陂头会议〔3〕(二月七日
四军前委与赣西特委的联席会议)之后,汀州会议〔4〕(六月四军前委与闽西特委的联
席会议)之前,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
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
乌党的书记古柏同志(中学生,破产小地主,曾任小学教师、县革命委员会及县苏维埃
主席,篁乡区人)。在材料上与我以大量供给的,是郭友梅(五十九岁,杂货店主,曾任
县商会长,本城人)、范大...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10 悲欣交集见观经” 弘一大师临终绝笔再解 (2010-08-19 23:00:29)
标签: 文化 分类: 原创博文
由于学习观经,关注到弘一大师“悲欣交集见观经”绝笔,发现很多人对此进行解
读,其中明诚居士新解最为细致,重要方面都说到了。本文再解是将弘一大师临终情形
与观经做更细的对照,希望阿弥陀佛本愿及弘一大师人格力量给有缘人带来安慰。
近代出家人中,弘一大师最为有名,这是因为他出家前即已名声广布,出家后又专
志戒行,戒香远闻为他带来更大的名誉。当走到人生终点时,大师深知很多人在关注他
的最后结局,出于菩萨发心,为了让人们正确理解他的生命境界及归宿,更由于阿弥陀
佛本愿力加持,让弘一大师在临终前留下了“悲欣交集见观经”的绝笔。
从弘一大师年表记载来看,书写绝笔有相对完整的过程,甚至具有戏剧性。原来大师在
绝笔书写前两天,自己对“悲欣交集”这个词做了明确解说。年表记述:一九四二年十
月八日,大师口述遗嘱,特意叮嘱妙莲法师两点:一、圆寂前后“助念”时,看到眼里
流泪,这并不是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为一种悲欣交集的情
境所感。从这段记载来看,弘一大师...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1 顶
净宗心要
2011-08-22 20:58:35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93
(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阿弥陀经宗要
大乘无量寿经宗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
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
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
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
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
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
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
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
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2 藏传考格西,考五部论。其中的《入中论 第六菩提心现前地》就有中观破唯识。看得
懂这一段辩论,可以说大致理解中观、唯识要义。看不懂很正常。
《入中论 第六地》
不见能取离所取,通达三有唯是识,
故此菩萨住般若,通达唯识真实性。
此下三颂总出唯识宗。唯识宗云∶六地菩萨所圆满之般若,即是通达唯识真实性。唯识
真实性,即是离能取识无所取境,离所取境无能取心,三界生死唯识所变。
犹如因风鼓大海,便有无量波涛生,
从一切种阿赖耶,以自功能生唯识。
如海本无波,然有生无量波涛功能,因风鼓动则生波涛。从含藏一切种子之阿赖耶识,
因业力风之鼓动,有前七识生起,亦犹如是。以无实所缘境,七识唯由自种子功能生,
非依境生,故名唯识。「解深密经」、「摄大乘论」、「楞伽经」,俱如是说。
是故依他起自性,是假有法所依因,
无外所取而生起,实有及非戏论境。
依他起自性,实无异体能取所取,为现似能取所取所依之因。无外所取自能生起,体是
实有,为假所依故;非戏论境,非言说戏论所缘故。
无外境心有何喻?若答如梦当思择,
若时我说梦无心,尔时汝喻即非有。
初句此宗征问∶汝说无外境可有内心,此无境心,以何为喻?汝若答云∶如梦见...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3 龙树菩萨在印度、中国及西藏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热烈的宗教生命
,受到后人高度的赞扬,在过去的历史中,龙树的思想曾被热烈的讨论并遵循著。如今
的学佛者似乎已渐不与闻其宗风,尤其是其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中论』,一般人对之
,颇有误阂之感。古代的思想对于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时空的隔碍,不过『中论』对于
国人,几乎已被定型为「艰涩难解」,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近代西方学者以逻辑或
哲学之纯学术立场来研究『中论』,似乎透露出「不透过『中论』梵文原典的研究,不
足以探究其真义」之异样音声,于是『中论』被禁制在学术界的象牙塔中(笔者意指缺
乏宗教之实践性,并非贬斥学术),一般佛教徒似乎也仅能远眺「龙树之门墙,不得其
门而入」。笔者愿意从宗教的立场,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略为条述『中论』与阿含在
思想上的关涉,并提供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所扮演的心灵救济之道。
一、『中论』的复古精神(与阿含之关涉)--以离邪见为主
我们这个「无明隐覆」的世间,一切不和谐安乐及焦恼不安的根源,『杂阿含』五
四六经及『中阿含』「苦阴经」告诉我们,乃是「见诤」与「欲诤」。前者是见解、观
念及思惟方法上错谬的「执...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2v4uo.html
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觉察自心,觉醒身心贪欲习气,那么,生活本身就是
修行,人间处处皆是修行者圆觉自性的庄严道场。当我们敢于直面自心,赤诚袒露身
心污垢,以无上虔诚的心地,供养如来究竟佛义,那么,我们在人世间所遭遇的一切
善缘、恶缘,都会因心转境,世间因缘皆会成为圆满佛陀的增上缘。这即是迷时佛度
众生,悟时众生度佛,觉悟者,随顺众生诸缘,度尽自心烦恼,心空则法灭,众生与
如来,同体一性,本来性空,随顺生灭,不取一相,清净周遍,如如不动,是名如来
。
修行者如实面对自心,观察身心,心灵深处,依旧有很多深重、细腻、很难察觉的习
气罪恶。可是,我热爱这些罪恶,因为他们是我心灵的错误,是心灵曾经迷失后历史
的见证。罪恶就是曾经的我,为何我要去回避他,否定他?
所以啊,我们要接受自己身心深处的罪恶,要去爱这些罪恶,要去理解、包容、宽恕
这些罪恶,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只有爱,可以温暖灵魂;只有
爱,能够融化恐惧;只有爱,可以善解一切冤仇。爱我们自己,原谅我们自己,接纳
...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15 大手印
譬如白教修的最高深法大手印法。大手印法并不是另外再起一个手印或结什么手印、念
什么咒。为什么叫手印呢?就是我们的一法界,就是我们的无漏自性。如西游记里的孙
悟空翻跟斗,一翻就是多少里。释迦佛说:“你在我掌里翻翻看!”孙悟空心想,你的
手有多大?我一下子就翻出去了。真的能够翻出去吗?他翻了几个跟斗还是翻不出去,
还在释迦佛的手掌心。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只手,所以不结手印,无手印之手印
,所以叫大手印。
大圆满法
红教的密法是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和禅宗完全一致,大圆满法分两部:一是彻都,一是
妥嘎,彻都是立断,当下就把妄念断掉,让你明心见性;妥嘎是顿超,法身向上。禅宗
讲破三关,破初关、重关、牢关,最后法身向上,其所说和禅宗完全一致。纵然肉体完
全化为虹光体,皮肤肌肉骨头完全化成光体,走的时候一道光,连肉身都没有了。假如
你已经证成虹光体,心里仍有虹光体存在,还是宇宙之间的游魂,还不究竟,还有黏着
,正如禅宗所说“才有所中,就成窠凹不行”一样。不论修什么法,起初修,入手虽有
不同,譬如净土宗从念佛入手;禅宗从参话头入手;密宗从持咒结手印入手,但修到后
面都是归于禅,都归入禅定,但...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6 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
燧石
已故大德法尊法师可谓佛学之泰斗,其求法于西藏,宏扬应成正义于内地,功不可没。
然其对于唯识宗多有微词,动辄“郑重的批判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所谓唯识,必以
佛说六经为依,慈氏五颂及《瑜伽师地论》为宗 ,无著世亲诸论为门,后人若有发展,
或可存留,若对其批判,则应就具体人,不应归咎于唯识宗门。
若法尊法师所言:“唯识宗人的知见,是只空对境外色,不空内识……以为唯识宗的知
见,是连内识也空了的,便混入中观里面去了,若说唯识宗也空了内识,试问只空外境
未空内识这样知见的人,属于哪一宗的见呢?恐怕除了唯识宗,其他哪一宗也不属。 ”
这就等于说,你肯定是是错的,我肯定是对的,假如你对了,那咱们俩就相同了,既然
咱俩不同,所以你肯定是错的。再者,唯识宗人是否也可以这样说,顽空见属于哪一宗
呢?恐怕除了中观宗……
作为唯识学人,笔者无意于对法师不敬,而法师对于唯识宗之误解,仍须澄清,另一方
面,有如是批判,必有持如是见之人,从法尊法师的文章,亦可窥见唯识学之没落,中
观唯识,当共治谬见,追求真理,才是要紧。
民族大学韩镜清居士,六十余年治慈氏学,依靠藏传唯识...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7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21:27:2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解开”身见”结?
初果要解开”身见”结,这就是”无我”了吗?
也就是,从此以后彻底”无我”吗?
请大家帮我厘清。
☆─────────────────────────────────────☆
fsbd190504 (flow) 于 (Fri Sep 28 21:47:45 2012, 美东) 提到:
什麼是有身見?
誤將所見的五蘊身、心現象,理解為[恆常、自在的]「我」(atta),這種錯誤的見解
,就是“sakkāya-diṭṭhi",即「有身見」。此巴利語彙是由“sa-"、
“kāya"、“diṭṭhi"三者複合而成。接頭詞“sa-",有「可見的」、
「存在的」之義涵;“kāya"意指「聚集」、「蘊」、「身」;“diṭṭ
hi",則是指「邪見」、「錯誤的見解」。當“sa-"與“kāya"結合構成“sakk...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8 四、缺乏正知见的达照:
观其达照文章,可说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却将常见、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藉以
破坏 佛的正法,其过大矣!以自己对佛法不知、不懂,却来评论 平实导师所说正法是
在作造神运动、是在作自我吹诩,直将自己对佛法懵懂无知底蕴暴露其大众前,让人直
摇头,真是愚痴人啊!以下是后学将达照错误的法与 佛所说的正法相比对,来证明达
照对佛法完全无知、懵懵懂懂,说明如下:
1.真心离见闻觉知,这是事实,有经典及证悟祖师开示证明,不是神话:
在 平实导师种种著作中,都说:“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了分别”,这
样的说法有经典、证悟祖师为依据。譬如《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一,佛开示云:
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
经中已明文,真心无觉无观,所以祂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分别,所以祂不审
(不审查计度)、是恒、非断。
又譬如《维摩诘所说经》卷二开示云:
法(真心)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经中已明文告知:这个真心离见闻觉知,如果在见闻觉知中寻找真心,斯人则落在
见闻觉知中,不是求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也。因此要找这个离见闻觉知、恒而不审的
第八...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19 元音老人:念起即觉,不压不随
我们的六根—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
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
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
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
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
隔著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
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
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
、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
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
了,有念头了?’
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0 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校自心现量者,悉
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问:云何自心现量?
答: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
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
解脱。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事中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
事即法者深。从汝种种运为跳踉颠蹶,悉不出法界;若以法界入法界,即是痴人;凡有
施为,皆不出法界心,何以故?心体是法界故。
问:世间人种种学问,云何不得道?
答:由见己故,所以不得道;己者,我也。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所
以不知苦乐,由亡己故,得至虚无;己尚自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问:说法既空,阿谁修道?
答:有阿谁须修道?若无阿谁,即不须修道。阿谁者亦我也,若无我者,逢物不生是非
,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非也;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
物不起见,是名达道。逢物直达,知其本源,此人慧眼开。智者任物不任己,即无取舍
违顺;愚人任己不任物,即有取舍违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633 | 21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2 以下为转载。
中阴身之寿命
中阴身之寿命,每七日为一周期,亦即中阴身每七日内皆有可能转世一次。故每七
日需为亡者诵经、做七或拜忏、念佛,以增亡者之福,期令投生善处。若亡者善根深厚
,或可藉念佛功德得度,往生极乐世界。然所谓七日一周期之寿命,亦为一概略数字,
非必定如是。有断气后三、四日即转世,然亦不乏逾经月未投胎者。七七四十九日后尚
未投胎,倘未藉任何善根之力,则会沦为鬼道。民间有「牵亡魂」之习俗,若已亡故三
年五载,仍可牵出亡魂,即表此人已落入鬼道。因中阴寿长至多四十九日,于此期间未
转世即化为鬼,极难超生。以其属另一道,既已形成固定生命形态,欲由此模式转换为
另一模式,殊属不易。故应于亡故之四十九日内,积极做种种功德。然此为亡羊补牢之
作法,若欲正本清源,实应于平日即早作准备,精勤不懈,行善布施。莫俟往生后由子
孙代做,所得利益相去甚远。
六道中阴之形色
中阴身时常希求,觅其出世因缘,寻查来世当生之处,故又称「求生」,且因其为本有坏后,于次生之间暂时而起,故称为「起」,寿命短者仅刹那之间耳!欲界、色界众生方有中阴身。六道众生之中阴身各不相同。据《大宝积经》所载,地狱之中阴形貌丑陋,...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456 | 23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唐西天竺沙门 伽梵达摩 译
御制大悲总持经咒序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
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
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
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根器深厚。坚持佩
诵。勤行不辍。又能广为演说是经咒。功德不可思议。若薄福不信者。亦心生信解。亦
得同超佛境。真实不虚。夫观世音誓愿弘深。发大悲心。以济度群生。朕君临天下。闵
众情之昏瞀堕五浊。而不知以此经咒。用是方便。觉悟提撕。俾一切庶类。皆超佛域。
又况如来化导。首重忠孝。凡忠臣孝子。能尽心以事君。竭力以事亲。所作所为。无私
智陂行。广积阴功。济人利物。又能持诵是经咒。则跬步之间即见如来。若彼不忠不孝
不知敬畏。则鬼神所录阴加谴罚。转眄之间。即成地狱。盖善恶两途。由人所趋。凡我
众庶。宜慎取舍。书此以为劝。
永乐九年六月 日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4 黄念祖老居士述
(以一九八九年于北京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
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
译·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夏会本
·第十三·光明无量愿》
三、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
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魏译·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五·
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四、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魏译·第
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
,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七·诸佛称叹愿》
五、设我得佛,十...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5 ——谈佛教禅定与其他外道的一个根本区别
林克智
[北京]佛教文化,1996年第6期
10-11页
----------------------------------------------------------------------------
----
禅定的修习确能使人健康长寿,能使人的寿命延长无数倍,郭元兴居士前不是曾着
文发表于《法音》吗?他论说修禅者可住世一劫,这个时间是很长了吧;外道的世间禅
定,也可延长他们今世的寿命,如果他们认真修行,亦可达到坚固身体,甚至可以将生
命延续到千万世之后。但是在这有漏的善业果报结束之后,还是会随着个人宿世的业力
因缘,轮回于六道之中,只是他们今世用了修习禅定的方法,将自己前世的业果因缘推
后感报而已;同样,现代气功的各个门派,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其作用亦不过是强
健身体,得些小神通而已。修习禅定虽可长寿,但我们佛教徒求的是明心见性,了脱生
死,从来没有将习禅作为健身长寿的手段,于身体上所得的好处,亦只是副产品而已。
这就是修正定与世间禅的根本区别!
近十余年来,由于受气功界的影响,更由于佛教界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真正的...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2027 | 26 话说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大地53年的乱世中,有几十位帝王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
出出历史悲剧。这时候,原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从历史中走出,他先是陈桥兵变,黄袍
加身做了皇帝。紧接着又杯酒释兵权,强化了中央集权。他的出现,不仅结束了唐代安
史之乱以来200年藩镇割据的局面,也为宋王朝以后的延续筑好了基业,因此,宋太祖
赵匡胤是一位成功而有成就的帝王。这位军人出身的帝王,不仅智勇双全,政治上也还
开明,他对待思想文化战线,总的原则是兼容并蓄而为我所用,认识到佛教对封建统治
也不无裨益。故他充许佛教的存在和发展,给以适当的保护。下诏对后周世宗时未废毁
的寺院,着手修复,留下来的要妥善保存。其中最重要的运作是,选派了157名僧人西
行求法,寻求新颖的佛教思想,还组织刊刻大藏经,以充实和丰富传统思想文化。他还
下诏禁止大型的佛事活动,不允许僧尼夜集士女开展宗教活动,表明了他充许佛教发展
,但要适度和有节制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宋太祖对待佛教的政策是明智之举,也可说为
北宋的佛教政策定了基调。
北宋皇帝和五台山佛教,颇有因缘的是太宗、真宗和仁宗。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据
说从小由太祖一手拉扯成人,又靠着他...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7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5 | 28 《怎样了生死》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怎么样可
以了生死,出轮回呢?发神通能出轮回吗?不行!外道都有五神通——天眼、天 耳、
他心、神足、宿命,但他们不能了生死。因为他们不识自己的本性是什么,执著外境追
求,有所取著,生死不能了。所以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心空荡荡的, 一切不住。
知道一切变化都是我自己佛性的功能所显现,无所追求,无所取著,潇洒自在的,才是
大成就,大自在,大神通。假使有所追逐,有所祈求,心里还是烦 恼依旧,纵然五通
齐发也不是成就。所以我们学佛是学个潇洒自在,在这个社会上一切随缘,尽己之能,
为群众服务,能上能下,无所追求,无所取著。真正潇洒自 在了,才是大乘佛教的真
义,才算是成就。我们生时果能做到一切境都不粘著,毫无爱嗔取舍之心,等到腊月三
十到来,也自然不著境,而逍遥自在地无生死可了 了。
我们现在执著有生死,就是我们取境。今天我们有色身,有肉体,就是父母同房
时我们自己动心了,自己跑进去的。假使你不著境,你不去,那就没有这个肉体,就
很潇洒自在,可以到处飘游。现在有个肉体就累赘了,动不得了,这是我们咎...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2896 | 29 温经汤证探讨
缘起:这篇内容是我在听小艾老师讲冲脉后再看经方时的片段感悟,后来有一位王同学
问我她治疗效果较好的一个病例看起来即有柴胡汤证也有温经汤证,要如何辨别。我费
好大劲组织语言想把我的想法说清楚,因而写成这样。写完之后自己发现不知道这样的
理解是不是牵强或臆测。
温经汤从最初学习起我就不理解它,看过所有的解释也无法满意接受。直接有了如下的
理解,但我确实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或是否有显然的硬伤。发在这这里希望得到
大家的指正。
感谢这两位了不起的小中医,没有她们的讲解与提问我会仍然在不理解温经汤主治与方
意的困惑中。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
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
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
二两 牡丹皮二两(去心) 甘草二两 半夏半斤(应是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
血,或... 阅读全帖 |
|
K**S 发帖数: 318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vel 讨论区 】
发信人: skater (没有最yy只有更yy), 信区: Travel
标 题: 日本走马观花之关西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7 16:12:03 2010, 美东)
数年前计划日本之行(因故未能成行)时,见京都景点繁多,有眼花缭乱之感。于是抓
住我唯一认识的日本群众问他有什么建议。该日本群众写下三个:金阁寺、银阁寺、清
水寺。然后又问:你真的不去大阪吗?(当时我没有计划去大阪。)他说大阪城还是值
得一看的。于是此次关西,我就以他提供的信息为中心思想做了计划。
我们在小田原上错了新干线,比计划中花了更长的时间才到达京都(可惜了我买的指定
席)。又是傍晚,才来到此行京都的第一个景点清水寺。若说京都诸名胜,似乎是金阁
寺最为著名。但对于旅游者来说,却似乎清水寺才是更重要的旅游景点。清水寺始建于
7xx年,位于京都东部的东山地区,建于高处。周围街巷店铺林立,老式的建筑还保留
着京都古典的风情。沿路下山——有名的是称为二年坂、三年坂的街道——一路有八坂
塔、八坂神社(祗园神社)、高台寺、知恩院等名胜,最终通往艺伎中心...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31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加邻竹园中。与大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
诸天龙阿须轮诸夜叉迦楼罗甄陀罗摩睺勒等。无央数众。一切都在大会坐。是时颰
陀和菩萨。从坐起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佛。愿欲有所问。听者今当问。佛言善哉。
恣汝所问。今当为汝说之。颰陀和问佛言。菩萨当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揽万流
。云何行。博达众智所闻悉解而不疑。云何行。自识宿命所从来生。云何行。得长
寿。云何行。常在大姓家生。父母兄弟宗亲知识无不爱敬。云何行。得端正颜好美
[礼*色]。云何得高才与众绝异。智慧通达无所不包。云何行。功立相满自致成佛威
神无量。成佛境界庄严国土。云何行。降魔怨。云何行。而得自在所愿不违。云何
行。得入总持门。云何行。得神足遍至诸佛土。云何行。得勇猛如师子无所畏。一
切魔不能动。云何行得佛圣性。诸经法悉受持。皆了知而不忘。云何行得自足离谀
谄。不着三处。云何行。得无挂碍持萨云若教不失佛意。云何行。得人信。云何行
。得八种声入万亿音。云何行。得具足相好。云何行。得彻听。云何行。得道眼睹
未然。云何行。得十力正真慧。云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2761 | 32 这厮简直是考据狂魔
====================================================
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将他镇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解开封
印,他才恢复自由,从此甘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五行山
是《西游记》的大关窍,到了这里师徒相认,西游记才算是正式开始。
那么这座五行山,究竟在哪里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唐僧离开长安以后的路程。贞观十三年九月三日,唐僧西出长安,先到
白马寺暂歇,再至巩州城。这里吴承恩犯了一个写小说常犯的错误,巩州其实在唐代叫
渭州,一直到宋代才改名为巩州,所辖大致为今陇西临洮地区。
离开巩州城以后,唐僧来到河州卫。河州卫的历史沿革有案可查:秦代这里叫罕羌候邑
,西汉初建枹罕县,后改名金城郡。前凉始置河州,隋代河州改名枹罕郡。到了唐代,
复置河州,治所枹罕。到了今天,这里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唐僧在河州福原寺稍事休息,次日出发,走了数十里,抵达双叉岭。在这里,唐僧的侍
从被寅将军、牛处士、熊山君三只妖怪捉去,幸蒙太白金星化成老叟相救。《西游记》
原文里说“相随老叟径出了坑坎之中,走上...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3 “修净土者,即生西方,即了生死,亦是即身成佛”
《印光法师文钞》:
“手书备悉。食肉一事,关系治乱升沉。欲了生死出轮回者,当凛凛于此事,庶有希望
。密宗法门,不可思议,而今之传者学者,多失其宗。以持咒三密之功,消除烦惑,则
为正义。而传之者,以神通吸动人。学之者,无一不以得神通为事。则是尚未能扶壁而
行,而欲腾空远游,何可得乎。西藏蒙古喇嘛皆吃肉,以其无什米粮,尚有可原。今之
学密宗者,多开荤吃肉。反大嘉美其事,谓为吃了就度脱了,则成魔说矣。喇嘛做大佛
事,尚须吃素。可知平常吃肉,固非正义。密宗提倡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为成佛。一
班无知之人,便认做成福慧圆满之佛。则是以松栽为栋梁,其材可以为栋梁,非现在即
可为栋梁也。十七年有某某在上海提倡密宗,一百日成佛。上海有信心者,咸依之学。
十八年夏,有艳其名,欲借此求利,请至北平。四十八日成佛,比在上海快一半。至十
九年,北平天津上海皆不能容,回家还俗,可叹之至。了生死法,净土法门,最为稳当
。无论何等根性,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持念佛号,求生西方者。临终必蒙佛力加被
,往生西方。此之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一切法门,皆须以戒定慧之道力...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4 弘化社网站 >> 电子书坊 >> 电子杂志 >> 《弘化》2010年第1期(总第59期)>> 正文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印光法师论念佛
文/于海波
一、念佛的态度——至诚恳切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要想往生,首先要解决信愿问题。在印光法师看来,净土法
门中,信愿比一心还重要。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朱德大居士书》中印光法师云: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
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
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
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
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着实从心中念
,勿只滑口读过。”
若为达到真信切愿的效果,至诚恳切的心态是必要的。这种心态的外在表现,即是
一种对佛法谦卑的恭敬,印光法师认为,恭敬的态度是获得佛法实益的关键,如在《增
广文钞卷一》中印光法师云:“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
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5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178.htm
北传:杂阿含117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弥絺罗国庵罗园中。
时,有婆四吒婆罗门尼,有六子相续命终,念子发狂,裸形被发,随路而走,至弥
絺罗庵罗园中。
尔时,世尊无量大众围绕说法,婆四吒婆罗门尼遥见世尊,见已即得本心,惭愧羞
耻,敛身蹲坐,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
「取汝欝多罗僧,与彼婆四吒婆罗门尼,令著听法。」
尊者阿难即受佛教,取衣令著。
时,婆罗门尼得衣著已,至于佛前,稽首礼佛,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为其说法,示、教、照、喜已,如佛常法,说法次第,乃至信心清净,
受三自归,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彼婆四吒优婆夷于后时,第七子忽复命终,彼优婆夷都不啼哭、忧、悲、恼、苦。
时,婆四吒优婆夷夫说偈而告婆四吒优婆夷言∶
「先诸子命终,念子生忧苦,昼夜不饮食,乃至发狂乱,今丧{弟}[第]七子,而不
生忧苦?」
婆四吒优婆夷即复说偈,答其夫言∶
「儿孙有千数,因缘和合生,长夜迁过去,我与君亦然。
子孙及宗族,其数无限量,彼彼所生处,更亘相残食。
若知生要者,何足生忧苦,我已知出离,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佛教教导要以慈悲来对待一切人,而不说爱。因为佛教看待爱,就是欣乐厌苦,
是有著贪著的负面意涵,是染污的。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
;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
、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著五阴、六
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
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
、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著,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
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
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著。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著,就会
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免造作诸业,种下未来苦果的因。
例如:解脱道中说四圣谛,就以爱为集圣谛,因为爱会导致众生不断聚集种种苦
。又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
... 阅读全帖 |
|
l****z 发帖数: 29846 | 37 刘 渡 舟
刘渡舟,辽宁营口人,1917年9月20日出生,1932年拜当地名医王志远为师学医,
后转从谢泗泉学习,前后七年。195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先
后任古典医籍教研室主任、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主编,【
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中医组成员。
刘渡舟教授著述颇丰,主要著述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
诠解》《伤寒挈要》等书。
刘教授在【北京中医学院】从教36年,为中医人才培养做出了具大贡献。自1978年
以来,他指导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主持了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其中1项获1992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柴胡解毒汤〕
〔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
.草河车6克
〔主治〕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 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
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
2、〔草河车〕即〔蚤休〕...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8 索达吉堪布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以内皆算田地一样,...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39 (8)即身成就与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济群法师问:
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佛
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索达吉堪布答:
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
遍观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
大劫、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
加行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
后成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
劫现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
对此,《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
大劫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
云:“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0 即身成就与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41 原帖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ma4.html
拉拉杂杂也说禅之四:开悟后就是“见性成佛”了吗?
禅宗祖师,确实有这个说法。
如《坛经》里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
师、佛。
但坡主于此颇腹非,后有幸见元音师(弥勒菩萨)明示,乃确认下说。
这个“见性成佛”的“佛”,其实认真地说,并不是如释迦佛阿弥陀佛那样究竟的果地
佛,而是堪作上师引领众生修行的肉身活菩萨如西藏的大喇嘛或法王之类。佛经里讲得
很明白,在娑婆世界这一段时间内示现肉身成佛者,前为释迦佛,后来者乃未来下生的
弥勒佛,中间无圆满化佛。确实如此,经里记载,佛陀有许多大神通,比如说能请得诸
佛菩萨满天飞,还能把手掌一扬便把其它佛土如西方净土展现给大家看,这些个能力,
经里提到的许多佛都表演过,可是释迦佛走后却楞没见哪位厉害的修行人能做到过。所
以坡主爱将这“见性成佛”改称“见性见佛”。为何改?因为这话让好些人产生误解,
乃至有为抬高自己而贬佛谤经,说许多佛能做到的大神通乃是编造者(“我肯定见性开
悟了,那为何释迦能做那些事我不...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42 索达吉堪布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以内皆算田地一样,...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3 问:世间法讲劝人爱惜字纸,将废纸烧毁,然世间贫苦人专收废纸卖给制纸厂,稍图微
利,并且废纸,一举有两得,前后哪一种最好?(衡钰)
答:残废佛经,不能修补者,可采前法:普通字纸,可采后法。
问:敝人幼年无知,傲慢不听母诲,反出污言恶骂双亲,现已年长,自知不孝,有无量
无边之罪过,欲求忏悔,双亲已隔世远矣。悔之不及,心中十分惭愧和悲哀,未知如何
能报答亲恩?如何忏其罪?(潘玉泉)
答:每日定时诵阿弥陀经一卷,念弥陀圣号几百声,或几千声,以此功德,回向双亲,
往生极乐,此是真实之报恩,彻底之忏悔,追远者要不懈,事死者如事生,果能如是,
古人丁兰又不能专美于前矣。
问:晚一入睡,即梦幻潮涌,甚至入睡前,而梦幻已起,可说无时不梦,但晚询及他人
,都说是间有,难道独我常有,到底是间有是常有,其对心理或生理有何关系,有何方
法克制?(章普明)
答:梦境纷纭,系杂念过多,精神不能专一所致,若身体四大不调,亦能多梦。
问:常闻定业不可解,然则杀人者人定杀之,佛法所讲念佛,可以消灾免难,亦可离苦
得乐,甚至解脱证果,那么杀人的罪业,消到什么地方呢?(詹金枝)
答: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此是原则,如会佛法,则...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791 | 44 推荐读《史记.封禅书》,看看祭山川天地到底有没有人格化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28.htm
===附史记封禅书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
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
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辑
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
,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
三帛二生一死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
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恆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
禹遵之。後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渎,二龙去之。其後三世,汤伐桀,
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後八世,至帝太戊,有桑穀生於廷,一...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45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5年极乐法会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极乐法会的第五天。极乐法会期间,我们主要修的是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
方极乐世界。如果要面见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方式方法,但是其中最
最殊胜的方法就是破瓦法,即往生法,这是密宗特有的一种修持方法。
破瓦法一共有五种。
第一,法身破瓦法。它是境界比较高的人才能运用的。在现世当中对诸法的究竟实
相有实证,实实在在地证悟了诸法的究竟真相,即见性,尔后,不断地串习过的人。其
实要明白很难,要见性也很难,不是谁都可以明白,不是谁都可以见性的;但是明白了
以后要不断地串习,即禅宗里称“保任”,这种串习是很重要的。这样的人若是特别精
进,即生就可以成佛;若不是特别精进,临终的时候可以在法界中往生。
人断气以后会进入昏迷状态,即临终中阴的最后一段,这个时候会出现基光明。若
是能认识,并能从中安住,就可以在法身、法界中成就,可以说跟法身无二无别而成就
。所谓的基光明,就是本面。若是自己能认识本面,然后从中安住,当下就可以成就。
这是修行境界比较高的...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6 ☆─────────────────────────────────────☆
GWZW (GWZW) 于 (Sat Aug 20 14:40:20 2011, 美东) 提到:
美,情悵,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0PIg1r-L4&NR=1
☆─────────────────────────────────────☆
robbin (robbin) 于 (Sat Aug 20 16:10:25 2011, 美东) 提到:
☆─────────────────────────────────────☆
danalake (dana) 于 (Sat Aug 20 16:19: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你就痛了,我听了,不入我的法眼。
☆─────────────────────────────────────☆
GWZW (GWZW) 于 (Sun Oct 16 01:22:39 2011, 美东) 提到:
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Q9Vx... 阅读全帖 |
|
E*********g 发帖数: 185 | 47 以下录音资料来自于2006年6月16日,时恒阳庵常住众祈请慈法法师解答有关般舟
行法中的问题,以令大家以正知见来指导行法,并在行法中证实正知见。
(1)行般舟时,会感觉很苦,有人说:“修行就是要吃苦的”,对这种回答应怎么认
识?对于般舟行法中的苦应该怎么认识?
答:
祈祷三宝、诸佛、般舟三昧修法的成就者来加持大家的正知正见,以令我们的问题得到
一个圆满的解决。
一切问题是本无问题的,犹如世尊出世说法,实无一字可说,实无一法可言,但为众生
妄执故,妄执现前知见故,所以生种种法,说种种教,针对种种妄执。种种妄执皆由妄
想而生,妄想实无自性故,所以佛说种种法,令众生回入正知见,见无见见,令出离生
死困惑。那么这是一个学佛正知见,在我们汉地正知见的训练是最薄少的。
为什么要祈祷三宝加持我们呢?因为我们的知见根本守护——觉知守护跟诸佛是没有差
别的,往往我们在这个地方是认不得,就会被现前的妄执蒙蔽。蒙蔽就是把你现前这个
妄想当成一个实有,由此而产生妄业妄缘。
刚才第一个问题说行般舟时,痛苦让人感觉很苦,佛早就说过了,苦谛!他讲的不是你
感觉很苦,眼见苦、实苦、智慧苦、证悟苦、光明也是苦的...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48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9 释悟因
◎须深,就靠你了!
另外还有个例子。当年佛陀带著弟子们修行,弟子们都在缘起法中,得到佛法的安住,也得到自在。当时,很多国王大臣、居士也都依据佛法修行而得到利益,所以对佛教团体的供养也就慢慢地多起来。其他外道发现,奇怪,怎么大家都跑到佛教那儿,不要说佛教的徒众愈来愈多,外道的徒众愈来愈少,连供养也跟著减少。这些外道们便集合起来,共同讨论个解决的办法,认为需要到佛教那儿看一看,学学他们的东西,再回来自己这里运用,这样就有衣食了啊!他们讨论之后,便公推比较聪明,向心力也比较强的,去做这个盗法的工作,那个人的名字就叫须深。
◎禅定不用修很深,也能解脱?
须深身负重任,来到佛教的僧团,请求出家。于是须深剃度、受戒,也接受修法。须深跟著一群比丘们修法,过了半个月后,有位比丘对须深说∶「我们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须深感觉到奇怪,便向他的老师问道∶「你们怎么都没有修初禅,初禅修完后修二禅,二禅修完修三禅,三禅以后修四禅,却说你们的梵行已立,生死已了。若大事都已成办好,应该是先修初禅、二禅、三禅,最后四禅,然后才是梵行已立啊!怎么会差这么多呢?」结果那几位比丘回答说∶「我...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50 ☆─────────────────────────────────────☆
Yisu (大头教主) 于 (Sat Mar 31 12:48:36 2012, 美东) 提到:
古往今来很多学佛行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对修行二
字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产生过一些疑惑和误解。许多人把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以及
专门干这几种事的所谓闭关当做修行的正行,更有甚者将此执着为自己的修行。而将道
场的利众行为诸如出坡、打杂、做饭以及现代的办理网站、博客等事,视作利益别人。
殊不知才生此见,已落入人我执和法执。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修法都是下手方便
。想得少分相应都需要于日常历练中破除我执。其实利他即是自利,自他不隔于毫端。
惟因我辈众生惯于自利,所以利他为对治。禅宗有语:“不破本参不入关,不到重关不
住山。”破本参就是明心见性。禅宗分三关:初关见性破本参,即破人我执和法执。重
关保任即破俱生我执。末后牢关破俱生法执。除在重关初期的保期需闭关,以保护你刚
刚才生起的的菩提心。重关中后期的任运更是在无我利他的菩萨行中破掉八识田中翻起
的...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