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发帖数: 13438 | 1 王子瑞是国奥先发控卫,最后一场打菲律宾就是他两罚不中才输的。刘铮跟高尚是比赛
里面直接对位的球员,居然都在第二阵,奇葩。 |
|
p*********l 发帖数: 26270 | 2 我有时去舞场跳拉丁舞,里面跳的好的,要么是拉丁人,要么是黑人,白人差点,亚洲
人再差点。其实那些亚洲人也不是跳不起来,动作也甩得挺大挺投入挺疯狂的,但是没
有那种媚惑感,体形上本身就不够性感,但是更重要的是没有那种暧昧的味道,我觉得
跟文化是有关系的。台湾那个教跳舞的叫刘铮还不是什么的,我看过两个视频,在美国
的舞场跳得比她美的女人多了去了。曾经看到过一对中年黑人,微胖,慢慢的舞动,动
作不疯狂,但是那种胶着感和媚惑力,简直就象是在make love一样,美极了。当时有
不少人停下来观赏,象看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
ZUMBA没跳过,不评论。 |
|
d******0 发帖数: 22800 | 3 ☆─────────────────────────────────────☆
yokoyoko (纽扣) 于 (Wed Jul 25 09:07:27 2012, 美东) 提到:
昨天boot camp完正好有节zumba,就跟着上了~结果平时教课的老师没来,来了个顶班
了,我没带眼镜就是个半瞎子阿,但这姑娘一张嘴我就听出来了是个中国妞阿,因为一
般教zumba的都是特能扭的拉丁裔和非裔的,所以我的浓厚的好奇心就被华丽丽的激起
来了。。。果不其然,这个姑娘真是把我们整个gym的老老少少给震慑到了。。。。
姑娘的身材和打扮完全不是教zumba的,非常像是刚做完weights就直接来了的,紧身的
背心短裤,身材偏方,各种肌肉清晰可见,原谅我个半瞎子,具体长什么样看不清楚
姑娘真是不会扭阿,45分钟下来我俨然觉得我上了一节健美操,但姑娘非常有自知之
明,于是尽量避免扭的动作,比如salsa就来了一小节,动作还极其基本,一节跳毕场
下的拉丁大妈一片哗然,姑娘感觉的有点不好意思,于是说,这是salsa toning,练胳
膊的
姑娘英语真心不行,加上紧张,她说话的时候基本上自己都不知...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 突然发现我们版其实很多转载,我把最近的几个收进活动,七拼八凑居然把奖金凑完了
。其他很多漏掉的转载请原谅……请各位朋友核对一下奖励名单,谢谢!
奖励名单:
1. 跟贴10伪币奖励:
BrainBridge, weber, xinyuemba, xixi777, auo, desmond, applechip,
xuanyuanking, coalpilerd, Torasan, LandFish, iYogi, Riveroak, player, Bremen
, eNerd, dingding2000, figtree, ldy, hairi, lghlmcl, lotayu, grocery,
halahawaii, Taobear
(共250奖金)
2. 转载推荐奖励:
auo: 30伪币
探索中国诗歌艺术的奥秘 摘自:《读书》
黄色,色情,爱情 摘自:《读书》
世界日报:我愛你 亞裔只做不說
cmmv: 10伪币
【旧期刊】刘厚明 《阿城的龟》
iYogi: 20伪币
澎湃,Paper
马友友的琴声
Torasan: 30伪币
【旧课...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5 2006年,《甲骨文》(Oracle Bones)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却终于落选,应
该感到遗憾的并不只是作者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个人。《甲骨文》具备将海
斯勒名气推高的那些必要元素,它谈到了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谈到了北京奥运
筹建工作、谈到了极富政治意涵的广场,这些符号性的、易于粘贴政治标签的或许更符
合一个《纽约客》杂志驻京记者身份的内容,即便未必真能深入中国腠理,仍然是吸引
英美广大读者的不二法门。相比之下,2010在美国出版的《寻路中国》(Country
Driving)更平实,更内敛,它撇去了政治浮沫,它所讲述的一切都不再具有严格意义
上的新闻价值,海斯勒只是自顾自地走向了中国深处,在那里,渊默如雷。但也正因为
方便的标签和坐标都不存在了,这本原本写给英语世界的人们的著作,最终,也许只有
中国人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
我看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经济学人》等十来家媒
体的评论,觉得不读亦无妨。读这本书,先有一个陷阱,就是以为这是一本讲汽车文化
的书,或是一本“在路上”的书,外国的书评人一个挨一个从这里掉...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6 这篇登《天南》杂志上——今天刚听说这个文学杂志,说是国内这几年新兴的质量颇高
的文学杂志,你们听说过吗?豆瓣上这么介绍:
“《天南》文学双月刊创刊号定于2011年4月1日出版上市。……《天南》杂志原是广东
民间文艺家协会创刊于1982年的民间文学杂志,2005年被现代传播集团购入并改为一本
书评杂志(英文杂志名为Modern Book Reviews),从2011年起它的英文名称改称
Chutzpah!,重新定义为一本新型文学双月刊开始运作。Chutzpah发音[ 'khutspə
],源自意第绪语,原意是指“放肆”,“拽”,在传入英语世界后又发展出“肆无忌
惮的勇气”,“挑战成规的精神”等意涵,后来传入英语世界后得到广泛使用,专门用
来指称那些大胆创新和打破常规的行为,成为各大英文媒体、文学和电影中经常使用的
热词。它与原来的“天南”共同构成了这本杂志的中英文刊名,也定义了这本杂志的外
在形象和精神内核。”
我们这里的一个美国学生毕业后去《天南》当英语主编,刚看了一眼英文版,感觉挺不
错:
http://en.chutzpahmagazine.com.cn/EnIndex.... 阅读全帖 |
|
l*********t 发帖数: 165 | 7 分析的真详细啊,如果哪天我读完一本书能写出作者十分之一的水平就好了,现在读书
都是读时觉得好或感同身受,读完又说不出为什么好,有什么感想。我看这本书时,最
喜欢的就是第二部分村庄,尤其对带小男孩去医院看病的那段印象深刻,也觉得那里的
医生怎么能够对血液的安全度那么漠不关心?这还是医生么?
这评论家提出“是什么决定了在中国做事首先想到是利用关系而非遵循规则?” 好像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吧,祖先们早就发现了利用关系办事的便利,谁不想办事顺顺利利
的少些麻烦呢?
“就算你知道中译本194页第二段以下删去了将近三页的内容,就算你知道书中许
多字眼被悄悄地改得温和了,就算你知道个别句子的意思被译错了,你还是应该对这本
书在中国出版心存感激,” 看来很有必要把英文原版读一遍啊。
kindle store里下载的书会显示其他从kindle store里读过此书的人们highlight的句
子,还会告诉你多少人highlight了这一句。
我对“礼物”的理解是:出门在外的女人们回家都会买些东西回去送人的, 尤其是送
给父母,所以作者每次遇到搭车的女人们,她们都会说包裹里是礼物,应该确实是礼物。
; |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0 谢谢!我本来以为那些女人天天上下班搭车,再读了一下是假期回家,那确实会带礼物。
kindle这个功能好玩,呵呵。
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医生看过的中国病人太多,漠然了……
是啊,他就是想问为什么中国产生关系、西方产生规矩?我最早开始学西方哲学时都是
逻辑推理、追根究底,觉得很理所当然;开始学中国哲学时都是人际关系伦理学,非常
震惊,难以理解…… |
|
|
i***i 发帖数: 499 | 12 看这篇的英文还舒服些。原文作者的英文思维影响挺明显的。前两天有人建议读英文要
中英对照读,那会影响语感的,写出的英文像中文,反之亦然。
哎呦,歪楼了。
,末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3 嗯,离香港近,接受西方现代艺术快。我一直以为天涯是广东的,刚刚找了找居然是海
南的,记得挺有名的,不知道是不是韩少功的缘故。比收获、十月感觉更活一点。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4 我大学里啃名著时先读中译本,再读原版,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去找中文版对照,哈哈忙
忙碌碌的。现在偷懒了,现在的中译质量也不高。如果有好的老版中译本我就看中文,
没有就看原版,呵呵。
以前用英文和中文各写读后感,写出来的是两篇完全不同的文章,思路会随语言变化,
很好玩。 |
|
y***c 发帖数: 676 | 15 赞!我教会一老头推荐我读此书,他们读来都是笑话,我看的都是眼泪。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6 那你来写个读后感参加活动,写写你的两行酸楚泪……我昨天复习活着,竟然手不释卷
,开夜车看完。一页一把泪,真是苦命……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8 是你呀!搞那么多形象欺骗我们老实人……哈哈。这又是谁的名画?你两次说要参加活
动都临阵脱逃了……哈哈。 |
|
a**a 发帖数: 20 | 19 不能提这两个字,一提我就逃,哈哈
我这不忙嘛。这个是stained glass window inspired by kandinsky, 我前几天看到有
个人自己做的差不多的four panel,特美。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0 本来还想说XX王呢,哈哈,改成形象了!
谁做的,在哪里看到的?隐约记得lostatlantis还是其他人写过康定斯基,关键字查询
无果,反正这些id也不在这里,不找了,哈哈。 |
|
a**a 发帖数: 20 | 21 哦,是个新朋友,在他办公室看到的。他妻子业余做这个,用了六个月。 |
|
a**a 发帖数: 20 | 22 我有预感你会说,回头写一个帖子,先遁了 :)
查询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3 多大的panel啊?不用写专题论文,放心……哈哈。 |
|
|
|
w********n 发帖数: 13 | 26 名著改编为电影,有犯众怒的危险,也有自来熟的便利。譬如《红楼
梦》,妇孺皆知,所以每个妇孺都有权保有自己的一个版本,而且时
刻准备着站起来捍卫自己那份版权。不过观众事先知道情节也相当于
送给导演一匹快马,可以上下驰骋,免除一环环累死人的交代。如果
《大话西游》不得不介绍猪八戒和牛魔王,不得不解释紧箍咒和芭蕉
扇,那真是不堪设想。
《海上花》应该没有犯众怒的危险,不过它也得不到自来熟的便
利。也许你先就要问:《海上花》算什么名著?当然是名著,即使韩
子云的吴语原本不算有名,张爱玲的国语译本总够得上了。然而耐着
性子读完《海上花列传》任何一个版本的读者怕是少极了,这是一部
寂寞的名著。张爱玲在《译后记》的最后说:"看官们三弃《海上花
》。"平淡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平淡,即便承认它有价值,大家还是毫
不犹豫地遗弃它,而且一弃再弃。偏偏侯孝贤和朱天文无意体恤懵懂
大众,叙事云遮雾罩,摄影阴翳重重。好比是灵根慧种与腐木稗草一
并洒入水中,说一句"沉者自沉,浮者自浮"了事。这部电影曾送到几
个影展参赛,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普通的中国人尚且不明就里,你
指望有教养的外国观众会在没完没了的"两相好 |
|
w********n 发帖数: 13 | 27 上次写《海上花》已在题目上标明了“之一”的字样,原本要写两篇
文章,该说什么都想好了,各有侧重,不会重复。不想那篇完成,读
了迈克的《海上花絮》,他把我第二篇文章想说的先讲出了一部分,
我一向懒得炒冷饭,遂将这事儿放下。不过最近重看了一遍电影,觉
得自己想说的同迈克确有颇多不同,连他讲过的我也别有一付心眼,
于是就有此篇了,更何况我一早答应过人家要写的。
我想说的是电影与原著三个细部的相异,迈克谈了最容易发现的
一处,即王莲生给安排说起了广东话。迈克认为粤商根本上不得台面
,在长三堂子不容易得高级妓女的宠,说的很对,编剧这样改可能有
欠考虑。但是我很奇怪,迈克懂粤语的,怎么会不提王莲生与沈小红
私下倾谈的时候讲的都是广东话。编剧应该是有居心的:莲生、小红
从广东来,在上海滩这么个花花世界到底人地两疏,同乡接近起来总
容易些,莲生又没经过什么历练,遇事想不出个主意,他包小红应该
比较凑手,后来他不要张蕙贞了,又回头找小红,未必只是念旧情,
到底自己人可靠些。考虑十分细密,问题是我并不觉得这番居心有怎
么好。迈克说“广东肉体接待员”在小说里面绝对是受讥讽的对象,
应该是不易 |
|
w********n 发帖数: 13 | 28 那天下午阳光特别黯淡,我口袋里装着几片提子面包,在莱切斯特广
场兜兜转转。大人孩子围着旋转木马,扰扰攘攘。
圣诞已过、新年未来的几天,商铺都懒得开张,反正等到来年还
有得忙呢,只有游艺场五光十色,闲不下来。伦敦从来不为异乡人着
想,他们乐他们自己的。
我提前半个小时到城市影院那里张了张,门关着,灯灭着,不像
放电影的样子。莫非timeout上的预告搞错了?再到附近走走吧。后
来我翻看李志超写的一本欧游小册子,上面提到城市影院,说是市中
心影院里唯一放映首轮艺术片却可以买到廉价学生票的,《爱丽丝与
马丁》似乎不是首轮,九八年拍的。半小时后回来,门开了,灯亮了
,买票入场。放映厅稀稀落落坐了十来个人,我在黑暗中顾自嚼着提
子面包。
泰希内《最想念的季节》一直在我最喜欢的电影之列。影片结尾
,姐弟两人面对面吟唱往昔最爱的歌篇,幽幽情愫被柔煦的日光映得
无比广大。乱伦之爱在旁人掌控下总归焦灼烫手,在泰希内那里,真
是升华。当然看《爱丽丝与马丁》,一半为泰希内,另一半是看比诺
什。
断片一:爱丽丝正在家里练琴,流浪到巴黎的马丁闯上门来,找
爱丽丝的同居男友班杰明, |
|
w********n 发帖数: 13 | 29 昨晚的饭局上,高声的谈谑之际,我一忽想起该为新文章找个什么样的
题目.[桃花扇]里那段谶语不知怎的窜将出来: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
光一阵冰凉.也好,带了"春光"两个字,或者算是切题也说不定吧.
说起王家卫,还有和王心态逼屑,耿耿于九七的香港人,那心事婉
转不足为外人道处却很可能与晚明遗民息息相通吧.在历史潮汐的阴
翳下,再怎么玩的转的冲浪手究要被骇浪打翻,抱着冲浪板湿漉漉地爬
上来.而这回,冲浪手就是王家卫,冲浪板呢,当然是[春光乍泄]这部电
影.
同性恋:不错,这确是事关同性恋的一部片子,要不也不会赶在九
七前拍出来.然而,你静悄悄地看下来,会发现同性异性,对这片子而言
并没有怎么样的分别.无非还是那些难以沟通的孤独者,还是对生活某
种惶惑的痴念,还是飘飘忽忽,辗转反侧的生存.换一对异性straight
couple,故事仍然讲的下去.那么,何必把同性恋作为看它不看它的理
由或借口呢?
嫉妒:
看梁朝伟事后接受访问,他说黎耀辉这个人物他着力去演时是要
表现他的痴情的.我倒觉得梁朝伟是搞错了:黎耀辉这个人恰恰不是痴
情.他对何家荣的依赖是 |
|
w********n 发帖数: 13 | 30 (Quills) 世间原未有斯人--菲利普·考夫曼《羽毛笔》作者:刘铮
2000年有两部关于萨德侯爵的影片上映,奥德伊主演的那部法国片我还没看到,
先看的是菲利普·考夫曼导演的《鹅毛笔》(quills)。老实讲,考夫曼以前
的电影《亨利和琼》、《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都令我兴味索然。据chicago
reader的影评人jonathan rosenbaum说,考夫曼是《纽约客》女影评人宝琳·
凯尔推崇的导演,这倒出乎我的意外,原来觉得宝琳·凯尔的品味还过得去的。
考夫曼以知识分子自居,电影所选的题材也多少有些挑衅意味,不过说起来,
也只有最不济的知识分子才成天想着挑衅这回事,生怕自己无臭无闻。有些禁
忌,只在大众那里才成其为禁忌,在明眼人看来不过是常识,打破这种禁忌,
其实无需多少勇气,有点儿勇力就够了。那么,我又为何想看看考夫曼如何表
现萨德呢?我想看的是一个今人如何表现一个古人。
今人探究古人,从态度上讲,大略可分为三种。一是"考古学的",探赜索隐以
存其人;二是"解释学的",综观纵览以求其神;三是"六经注我",以古人的酒
杯浇自家的块垒而已。在我看来,考夫曼表现萨德,就是这第三种。 |
|
L****g 发帖数: 155 | 31 刘铮|乔纳森
对乱伦这个题目我一直有兴趣。不过要说是条分缕析地加以研究,那
倒也没有,说得坦白些,就是较一般人多一点好奇罢了。杜拉斯的《
情人》不少人当自传小说来读,我以为其中的自传成分是颇可怀疑的
,举例来说,作者称自己与小弟弟虽然相爱但并无肉体关系,但后来
的《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里面明明描写了两人的肉体关系,不是说
后者就一定确有其事,不过小说还是只当它是小说好了。其实例子正
多的是,我远兜远转举这么一个,也许有人要责我以低级趣味了。不
过在我看来,谈低级趣味而不低级才是真正出离了低级,未经考验的
风雅亦只是装池起来的风雅。弗洛伊德的影响既深且巨,在他之后,
"俄狄浦斯情结"这类古人不必去面对的尴尬之物就不得不常在我们心
头萦回、唇边嗫嚅。我对俄狄浦斯颇感兴趣,但弗洛伊德那套泛性论
实在有些讨人嫌,老实说,我起初对俄狄浦斯的一点热情,完全是出
于对他与伊俄卡斯忒所生之两男两女的健康状况的关心。这是很现实
的考虑,古来对乱伦的恐惧泰半是人种方面的。事实证明,这两双儿
女尽管在孝道方面判然有别,健康却无可怀疑。当年我读索福克勒斯
的《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就惊讶于俄狄浦斯的理直气壮拒 |
|
b********t 发帖数: 992 | 32 失落的战争
□刘铮 南方周末
吴宇森曾经是华语影坛乃至世界影坛的一颗红星。无数中国影迷把吴宇森看作是英雄
情怀的代名词,“吴宇森”也就成了电影相关的报道中出现得最多的词汇之一。虽然我们
能清楚地看到他的电影好在哪里,但这点好处被不厌其烦地提到,难免让人反感。吴宇森
是一个电影语言的发明家,创造了一套利用动作场面表达情感内容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
在视觉上还非常好看;另一方面,吴宇森执著地在电影中演绎一种中国式的道德故事——
—“情义”超越利益和法制而成为最高存在,英雄为了它而战斗和牺牲,拥有“情义”的
一方最终能获得胜利。
吴宇森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他非常执著,甚至有些自恋地把自己喜欢的主题发挥到了
极致,尽管这种主题有些过于狭窄和单调。由于昆汀·塔兰蒂诺等人的推介,吴宇森成功
地进入了美国影坛。
吴宇森虽然在好莱坞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他所面临的危机也同样明显。首先是他的
风格和题材过于单一,观众可能很快就会厌倦;再有是他的“暴力美学”风格已经被好莱
坞的电影人成功复制,甚至青出于蓝———《黑客帝国》里的枪战和《剑鱼行动》中的爆
炸就是明显的例子。吴宇森不变一变似乎不行了,战争历史题材的《 |
|
c**m 发帖数: 1632 | 33 Sofa. Some simple songs tell the story of life, that is why it moves us.
Thank you for sharing.
leizi |
|
|
|
c**e 发帖数: 3760 | 36 这个不能算老吧。刘铮不是第一股从台湾吹来的风,第二股都不是。 |
|
k*****f 发帖数: 37 | 37 我以前啊,土得很,我一开始的时候就拍风景
去漓江玩,拍了十多卷的风景,还煞有介事的钻研怎么拍夜景
被我gf大骂一顿,后来我就开始拍人了,而且一开始我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是
不管什么风景,有人做点缀的总看起来好些。
Oz在巴西拍的那些我很喜欢,有几张非常的优雅,大概属于高调的那种,我现在还记得一
张巴西小女孩的正面肖像,一张巴西男孩跳水的,还有几个小孩在岩石上玩的一张,这几
张都是拍人的。我不知道他现在有没有继续,拍照片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
as is, no disturbance
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我还是比较喜欢Willam Klein的那种有点暴力倾向的拍片方式,我
希望我能拍出那种流氓和犯罪感,hh, 其实我很坏的,超级大坏嘴,只是现在收敛了,大
家一定不要被我的表面现象而迷惑,哈哈。
刘铮属于那种你觉得他的照片牛,但是你绝对不会去追随他的风格的那种人。大概是我老
提他,让你产生了错觉。我的偶像list上他还排不上号呢。
magnum嘛,hh,相信自己的感觉,我才看magnum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我靠!这种纪实作
品不是我也拍得出来吗?后来看看又不完全是这样,有些人的风格很内在, |
|
yo 发帖数: 2534 | 38 其实是中日韩现代摄影展,昨天去看了一遍,看过之后感觉很恼火,日韩方面选的都是
川内伦子,杉本博司这样的经典人物,中国摄影师的作品最多也最差,居然还有两位行
为艺术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现代艺术就总被这些符号化的东西代表,既没有
美感,连符号化的那些东西本身都是陈词滥调,难怪很多人一提起“艺术”,能说出来
的都是些负面印象。
趁我对参展作品还有印像,把中国摄影师的作品都贴上来看看。。。
先贴侧面墙,我比较喜欢的两位:
黎朗关于凉山彝族的作品:
Adou (阿斗) 以前没听说过,也是四川一带的摄影师,网上找了一些作品觉得还不错,
展出的原片儿没找到,只找到别人翻拍的展品:
其他几面墙都很乱,只有一个喜欢的
金旻的海水系列,是后期把海水和天空接到一起去的,她的照片我仰慕已久,印的也很
不错,看上去很。。。唯美。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的:
刘铮的中国人系列,据称受Diane Arbus影响,其实整个系列里有很多很好看的,但是
选的几张放在一起就不算好看,他的作品以前看得太多,忘了哪几张参展了,
中国人系列的连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7361 |
|
s*****n 发帖数: 10890 | 39 好奇一下,国人出的画册美帝图书馆也能借到?
我将是你的镜子--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
顾铮编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20世纪现代摄影实践
顾铮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住在巴特,桑塔格,本雅明的照片里
章光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纪实摄影--风格与探索
孙京涛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林永惠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陆元敏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黎朗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吴志华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刘铮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
|
s*****n 发帖数: 10890 | 40 可惜图书馆没有她的书。。。。
对了 你知道国内摄影师的英文名和作品名吗?比如:
“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20世纪现代摄影实践
顾铮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住在巴特,桑塔格,本雅明的照片里
章光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纪实摄影--风格与探索
孙京涛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林永惠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陆元敏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黎朗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吴志华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刘铮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
|
c*****a 发帖数: 145 | 41 谢谢分享,他提到街拍时不思考只感受对我有些启发,但是还是觉得这样的拍摄难以深
入,没有计划地去说一个故事,似乎只能靠时间的积累去获得一个意义。
昨天看了国内摄影师莫毅的一组片子,很受触动,他的街拍并不是只有记录或者发现,
更多是自我的表达,《我是一只狗》系列把相机帮在棍子上拎着,用线控制快门拍摄,
他解释这么拍的原因是当时他无法分辨拍摄的好坏了,说不清的时候就采用动物的视角
,也反映了他当时的情绪。
昨天把硬盘里的片子找回来了,贴几张:
1.
2.
3.
4.
5.
6.
7.
8.
推荐几个昨天看到的摄影师的片子,可能很多人都看过了,
刘铮的《国人》:http://www.artliuzheng.com/2010/0518/34.html
莫毅的《消失的风景》、《一米,我身后的风景》
ready |
|
j****c 发帖数: 19908 | 42 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刘铮、江国成)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8日说,第六
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马建堂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平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
分点,中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这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
中国人口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大量基础数据。事后质量抽查显示,这次人口普查
的漏登率为0.12%。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
,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主要是由于中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
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
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
%,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上升1.91个百分
点。
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
总... 阅读全帖 |
|
yo 发帖数: 2534 | 43 MOMA有过几次亚洲/中国摄影展,记得的参展人:吕楠,黎朗,侯登科,刘铮 |
|
j*****h 发帖数: 2577 | 44 窒息乐队
生平介绍:成立于1997年7月,主唱/贝斯:刘铮 吉他:寇征宇 吴鹏 鼓手:吴刚。
风格以敲击死亡金属为主。乐队音乐追求整体速度与力度,其不乏旋律性。作品主题
表现多角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以金属的手法演择自己所表达的人生观是
乐队一直奋斗的目标。乐队从04年7月,05年2月更换了鼓手和一名吉他手后又开始了
新的旅程,现在乐队无论从创作的作品还是技术都日见成熟。在乐队走过的不短的8
年时间里也得到了诸多媒体的认可,包括《音乐生活报》,《我爱摇滚乐》,《通俗
歌曲》,《重型音乐》,《城市周报》,《THAT ‘BEIJING》等平面媒体,以及凤凰
卫视,日本NHK电视台等的各种媒体的报道。也参与了《我爱摇滚乐》,ADP唱片,
MORT唱片等单曲的录制工作。
8年时间,对于任何一支乐队来说都是一段艰辛又难忘的历程,在这期间“窒息”乐
队相继参加了北京,天津,深圳,安徽,河南,廊坊,承德,怀柔,大兴。。。无数
场各种各样的演出主要有:“河南新乡呐喊中国摇滚音乐会”,“安徽蚌埠音乐节”
,“怀柔会议中心音乐节”,“大兴拿铁音乐节”,“北京迷迪音乐节”,“炫特区
朝阳公园音乐节” |
|
J*G 发帖数: 6489 | 45 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三个令我感动的歌者:薛岳、刘铮和陈震。
他们的音乐,永远不会成为主流商业唱片,但是却是可以让你感动的音乐。他们的音乐不是为了卖给你,而是为了唱给自己,唱给你听。 |
|
B******n 发帖数: 1104 | 46 午饭时听了陈震的前两首,很好听
这篇文章提到了一位让我感动的歌者,刘铮。“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这盘专辑很赞
,尤其喜欢“阿弟的初恋”。 |
|
J*G 发帖数: 6489 | 47 很喜欢刘铮的 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 和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他1992年摇滚太保里
面的一首歌。
他一共出了三张专辑,专辑整体水准都很赞。 |
|
B******n 发帖数: 1104 | 48 这首歌确实是我听过的刘铮的歌里风格最独特的,那段说唱是山东口音吧,让人想起山
东快书
注意到词李安修,曲蔡宗政,和我喜欢的那首“阿弟的初恋”是一个创作组合。这俩人
有意思,写的东西有种替小人物直抒胸臆的感觉 |
|
J*G 发帖数: 6489 | 49 为啥要晕?
能让我粉的歌手很少,对黄英粉倒是一点都谈不上。前两天不是因为说黄英不唱歌的时
候跟打工妹一样,话也说不利索,嘴上跑火车,看上去很土,有点shallow,被隔壁的
粉们差点拍死嘛。我还说过回娘家这种口水烂歌绝对属于shallow的歌,我的感觉是听
起来俗不可耐。
这些并不妨碍我去看黄英在台上的光芒,有几首歌她唱的让人耳朵一动,心也为之一动
,一个是前几天贴的一无所有,一个是今天的我是一只小小鸟,还有一首忘了名字了,
不是映山红,是另外一首很老的歌。我这种反动分子听见红歌就起腻歪。
像她这种听起来比较野,比较直的破锣嗓子,其实符合我一贯以来的听歌口味,我在版
上说过几次了,我对那种低吟浅唱,无病呻吟,故作深情状的歌曲一点胃口都没有。我
在版上贴过的歌,很多都是破锣嗓唱的。前两天很喜欢的也讨论过的陈震和刘铮都属于
野路子破锣嗓他爷爷。。。 |
|
n******r 发帖数: 9146 | 50 也是90年代中期的吧。 当年一张 '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 基本上首首是经典。到底
我要等到什么时候,老兵卖冰,阿弟的初恋,没有人知道我看到彩虹。。。很台湾的作
品。俺现在还没事儿弹弹阿弟的初恋,好歌还是不容易忘掉。
不知道为啥就一张唱片,而且卖的还可以,之后就无声无息了。前两年想起来还放狗搜
过,好像跟唱片公司闹掰了,还出过另外一张还是两张,但是都发行一般。俺还是下了
他两张专辑下来,一直没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