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伤病员
首页 3 4 5 6 7 末页 (共10页)
r*****y
发帖数: 53800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诚为什么要裁撤满军?
这是服部的原话,请问此处他承认的日军损失究竟是3万,5万,还是7万?
看着这段话,还能一口咬定日军承认的损失只有3万的,不是脑子有病就是
逻辑和人品都烂透的货色。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east_asia_war/071.xml
我军的损失——尤其是武器大部分损失殆尽
当时军部已无法掌握各师团、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大致的估计是,最初越过
亲敦江参加英帕尔战役的约10万人中,约损失了3万名,另有两万伤病员任其自流地
撤到更远的后方,残余兵力约有5万名。而这五万名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病人。尤其是
武器的损失更为惨重。以第15师团为例,一个步兵大队剩下的武器只有一挺重机枪、
两挺轻机枪和两个掷弹筒,仅及一个小队的装备。据报告,一个师团的步枪总数只有
600支左右。
r*****y
发帖数: 53800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诚为什么要裁撤满军?
你得给出证据证明日军战史损失数字缩水了。loser。请看着服部
的这段原话告诉大家,日军战史损失哪部分数字缩水了?证据呢?
我军的损失——尤其是武器大部分损失殆尽
当时军部已无法掌握各师团、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大致的估计是,
最初越过亲敦江参加英帕尔战役的约10万人中,约损失了3万名,另有两
万伤病员任其自流地撤到更远的后方,残余兵力约有5万名。而这五万名
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病人。尤其是武器的损失更为惨重。以第15师团为例,
一个步兵大队剩下的武器只有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和两个掷弹筒,仅
及一个小队的装备。据报告,一个师团的步枪总数只有600支左右。
服部这段话明明承认了高达7万人(至少也是5万)的各种损失,你还要颠倒黑
白硬说这段话只承认了3万的损失,到底哪个loser在拼命的舔日军的钩子?
r*****y
发帖数: 53800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诚为什么要裁撤满军?
呵呵,您也别转进。先说说看服部这段原话,日军承认的损失到底是多少?
我军的损失——尤其是武器大部分损失殆尽
当时军部已无法掌握各师团、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大致的估计是,
最初越过亲敦江参加英帕尔战役的约10万人中,约损失了3万名,另有两
万伤病员任其自流地撤到更远的后方,残余兵力约有5万名。而这五万名
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病人。尤其是武器的损失更为惨重。以第15师团为例,
一个步兵大队剩下的武器只有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和两个掷弹筒,仅
及一个小队的装备。据报告,一个师团的步枪总数只有600支左右。
r*****y
发帖数: 53800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普西与历史
服部的事,你还有脸说?真是无耻之极。
再次请你当着大家的面,和服部的原文,告诉大家服部承认的损失
是多少?
我军的损失——尤其是武器大部分损失殆尽
当时军部已无法掌握各师团、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大致的估计是,
最初越过亲敦江参加英帕尔战役的约10万人中,约损失了3万名,另有两
万伤病员任其自流地撤到更远的后方,残余兵力约有5万名。而这五万名
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病人。尤其是武器的损失更为惨重。以第15师团为例,
一个步兵大队剩下的武器只有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和两个掷弹筒,仅
及一个小队的装备。据报告,一个师团的步枪总数只有600支左右。
r*****y
发帖数: 53800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普西与历史
服部的事,虎肉还有脸说?真是无耻之极。
再次请虎肉当着大家的面,和服部的原文,告诉大家服部承认的损失
是多少?
我军的损失——尤其是武器大部分损失殆尽
当时军部已无法掌握各师团、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大致的估计是,
最初越过亲敦江参加英帕尔战役的约10万人中,约损失了3万名,另有两
万伤病员任其自流地撤到更远的后方,残余兵力约有5万名。而这五万名
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病人。尤其是武器的损失更为惨重。以第15师团为例,
一个步兵大队剩下的武器只有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和两个掷弹筒,仅
及一个小队的装备。据报告,一个师团的步枪总数只有600支左右。
老牛也可做个测试,在你不预知虎肉的观点的前提下,告诉大家你读了
这段话后认为日军承认的自己的损失是多少?
t**********t
发帖数: 12071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普西与历史
呵呵,如果你看看的话,你可以知道李将军是怎么歪曲逻辑的。
服部这个事情的关键在于,李将军把“我指出服部的书只承认3万损失”给歪曲成“我
认为只有3万损失”。要反驳我的说法的
话,他应该证明当时我宣称日军只有三万损失的,但是现在他根本部提这个,而是去论
证服部的书上到底承认损失了多少
人,根本就不是一个论题。显然是在装傻,回避事情的本质部分。
至于服部的书的本身,里面承认损失三万人,另外有两万多伤病员撤到更远的地方,李
将军就能理解成死亡5万人,理由就
是这撤到更远地方的两万人肯定死了。李将军的常理又胜利了。呵呵。
r*****y
发帖数: 53800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普西与历史
你反复当着白纸黑字坚持服部承认的损失只有3万,完全无视服部亲口承认另有2万放任
自流的伤病员,以及活着返回的5万大部带病的事实。这不是舔皇军钩子是什么?
r*****y
发帖数: 53800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普西与历史
呵呵,你说日军战史对损失缩水完全是主观心证加死抠字眼。请问,实际损失是多少?
日军缩水的数字是多少?你答得上来吗?
面对服部白纸黑字的记载“除3万损失外,另有两万伤病员放任自流”,还要一口咬定
日军承认的损失只有3万。你的脑子人品都烂透了。
r*****y
发帖数: 53800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普西与历史
再次请你当着服部白纸黑字的记载“除3万损失外,另有两万伤病员放任自流”告诉大
家,日军承认的损失是多少?2万伤病是不是日军承认的损失?日本人都承认了你还不
承认?你爱日本胜过日本人。
r*****y
发帖数: 53800
10
在你的认定下,a和b不是一回事吗?腹部明明承认5-7万各种损失,你却咬定腹部承认的
损失只有3万。你的主观认定和腹部的客观记载不符。这种情况下,我有说错你吗?
A 我认为日军只损失了3万人
B 我认为服部的书里只承认日军损失了3万人
腹部的原文如下:
我军的损失——尤其是武器大部分损失殆尽
当时军部已无法掌握各师团、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大致的估计是,最初越过亲敦
江参加英帕尔战役的约10万人中,约损失了3万名,另有两万伤病员任其自流地撤到更
远的后方,残余兵力约有5万名。而这五万名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病人。尤其是武器的损
失更为惨重。以第15师团为例,一个步兵大队剩下的武器只有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
和两个掷弹筒,仅及一个小队的装备。据报告,一个师团的步枪总数只有600支左右。
r*****y
发帖数: 53800
11
你除了骂人还会什么?
再次请你当着腹部的原文告诉大家,腹部承认的损失到底是多少?
你是男人还是太监?是男人就老老实实正面回答问题!
我军的损失——尤其是武器大部分损失殆尽
当时军部已无法掌握各师团、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大致的估计是,最初越过亲敦
江参加英帕尔战役的约10万人中,约损失了3万名,另有两万伤病员任其自流地撤到更
远的后方,残余兵力约有5万名。而这五万名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病人。尤其是武器的损
失更为惨重。以第15师团为例,一个步兵大队剩下的武器只有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
和两个掷弹筒,仅及一个小队的装备。据报告,一个师团的步枪总数只有600支左右。
r*****y
发帖数: 53800
12
来源于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east_asia_war/071.xml
原文章节如下:
我军的损失——尤其是武器大部分损失殆尽
当时军部已无法掌握各师团、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大致的估计是,最初越过亲敦
江参加英帕尔战役的约10万人中,约损失了3万名,另有两万伤病员任其自流地撤到更
远的后方,残余兵力约有5万名。而这五万名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病人。尤其是武器的损
失更为惨重。以第15师团为例,一个步兵大队剩下的武器只有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
和两个掷弹筒,仅及一个小队的装备。据报告,一个师团的步枪总数只有600支左右。
r*****y
发帖数: 53800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铁原阻击战国军能打出来么?
又来胡扯淡。日军战史明确记载自己放弃自己的伤病员。志愿军有吗?
m****5
发帖数: 1131
14
红7军军长龚楚回忆:红军连地主家婴儿都杀
据龚楚回忆:“农村中处决地主的手段,是万分残酷的。他们在未杀以前,用各种严刑
拷打,以勒索金钱;等到敲榨净尽,才加 以屠杀。在‘斩草除根’的口号下,被指为
豪绅地主的家人连襁褓的婴孩也不免于死 ……”。
在中共军队的历史上,变节将领最多的时期是红军时期,仅大军区和军一级干部“叛变
”者就不下七、八位,师、团级更多。在1933年以前,变节的将领人数比较少,而且叛
变原因主要是由于党内肃反和被俘。但到一九三四年广昌战役前后,由于反围剿的失败
,由于前途渺茫,投降的将领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孔荷宠等就在这一时期内叛变)。到
长征以后,留在南方进行游击的红军部队,在围剿军的兜剿和希望破灭的双重打击下,
更是叛变成风。据我这里不完全统计,三年游击战中叛变的团级以上军官(均有名有姓
)至少就有四十多个。有的部队甚至全部主要军官都叛变了,如湘赣军区独立第四团的
团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四大巨头,全部叛变;湘鄂赣军区红十六师的师长、
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代主任也都先后投降了。这一时期,大军区、军一级的投降将领
也是最多的,有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闽赣军区司令员...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5
发表时间: 2011-05-19 03:40
据龚楚回忆:“农村中处决地主的手段,是万分残酷的。他们在未杀以前,用各种严刑
拷打,以勒索金钱;等到敲榨净尽,才加以屠杀。在‘斩草除根’的口号下,被指为豪
绅地主的家人连襁褓的婴孩也不免于死……”。
在中共军队的历史上,变节将领最多的时期是红军时期,仅大军区和军一级干部“叛变
”者就不下七、八位,师、团级更多。在1933年以前,变节的将领人数比较少,而且叛
变原因主要是由于党内肃反和被俘。但到一九三四年广昌战役前后,由于反围剿的失败
,由于前途渺茫,投降的将领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孔荷宠等就在这一时期内叛变)。到
“长征”以后,留在南方进行游击的红军部队,在围剿军的兜剿和希望破灭的双重打击
下,更是叛变成风。据我这里不完全统计,三年游击战中叛变的团级以上军官(均有名
有姓)至少就有四十多个。有的部队甚至全部主要军官都叛变了,如湘赣军区独立第四
团的团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四大巨头,全部叛变;湘鄂赣军区红十六师的师
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代主任也都先后投降了。这一时期,大军区、军一级的投降
将领也是最多的,有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闽赣军区司...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5601
16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长征到达陕北后,虽不致再奔波劳顿,但依然没
有解决因物质匮乏而造成的生存问题。红军不仅军事装备、钱款均缺,连基本生活保障
都成问题。这一现实情况,从1934年与1936年的红军供给标准变化可以看出:大部分同
一项目的标准,1936年仅为1934年的1/2,甚至1/3或1/10;一些项目干脆取消,或归并
到其他项目中,如教育费、零花费用等。同一项目所含内容,1936年相比1934年大多较
粗,没有“具体”。相反,一些体现等级性、福利性的项目却明显细化,如抚恤费、技
术人员津贴等,这显然是迫于安抚军心、延揽人才的需要。
1935年12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内先后颁布《西北革命军事
委员会关于伤病员几项费用标准的通令》(1935年12月5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关于办公费、津贴费之规定的命令》(1935年12月17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
各项费用之规定的训令》(1935年12月27 日)等三个命令。从三个命令对比中不难看
出,除方面军级、军团级办公费有一定提高外,其他各项费用均调低,规定也越来越细
,明显是为了适应给养窘迫的现状...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17
塑造现代日本和建设现代化日本意义上究竟有多大区别?
至于说裕仁的战争罪行,按照您的理论:日本战史没有用损失这个字眼所以日本
战史明确记载的2万放任自流的伤病员就不算损失。这本书里哪里用了战争罪行
这个字眼?没用战争罪行这个字眼那就不代表作者认为天皇有战争罪行。呵呵。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仁裕天皇就是日本的军事领袖和国家首脑,
r*****y
发帖数: 53800
18
按你的理论,尽管日本战史记载了2万伤病员放任自流,但是作者没用损失这个字眼,
所以那就不算是作者承认的损失。那么这本书里作者那里用了战争罪行这个字眼?既然
没用战争罪行这个字眼,那就说明作者并不认为仁裕犯有战争罪行。呵呵。你少来无中
生有鱼目混珠那一套。
y****i
发帖数: 1050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哪里有张国焘回忆录买啊?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出了
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左路
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
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66页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样的
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中
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第501
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大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参与
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云评价辽沈战役
陈云评价辽沈战役意义时指出:“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第一个战役,它的胜利,加上
当时解放军在其它各个战场上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为整个解
放战争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关于这次战役胜利的原因,他接着指出:“在抗日战
争结束前,我们党在东北的力量与全国其它各个根据地相比最弱。然而不到三年,却在
那里打响了并且打胜了解放战争的第一个大战役”。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原
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党中央、毛主席为东北局制定了完全正确
的工作方针,为辽沈战役制定了完全正确的作战方针”之外,“首先,是由于苏联红军
出兵东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我们的大部队能抢在国民党前面迅速进入这个地区,为
改善我们的装备,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那时,苏联党对我们的力量估计不足,并有
雅尔塔协议的约束,但他们还是尽力帮助我们的。东北背靠苏联,东邻朝鲜,这对于我
们在和国民党作战中的后勤补给和伤病员的护送、安置也是十分有利的条件。”15这段
论述,从总体上阐明了苏联在辽沈战决战中所起的作用。
r*****y
发帖数: 53800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乱世枭雄毛泽东(转载)
乱世枭雄毛泽东
作者:阿唐
三十年前的一个子夜,毛泽东走了,抛下了这个他已经整整统治了二十七个年头的古老
国度,径自去了。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传唱在中国大街小巷40年之久,并且在1970
年被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带上了太空的歌曲,曳然而止。
不象他的忠实臣子周恩来,生命的最后阶段,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远远拍摄的追悼
会上的新闻照片也不能掩盖他骨瘦形消的模样。也不象他的部下后来成为潜在对手的刘
少奇,饱受精神折磨后,披散着长达盈尺的白发,睁大着不甘心的眼睛,恨恨地离开了
人世。毛泽东走的很安详,昏睡之中,尘世与冥界之间一个趔趄,就去了。
其实早在4年前,他老人家已经走了一回。那是在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叛他而去之后,他
实在经受不住日夜不眠苦苦思考而不得其解的痛苦折磨,休克了过去,在鬼门关上走了
一遭。
自那以后,毛泽东的生命之火似乎已经奄奄一息,新闻照片和电影上,他总是一付淡淡
的表情,很少再展现慈祥的笑容。对,慈祥,就是这个词,大概是那个年代里面与毛泽
东一起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另外一个就是伟大。伟大的舵手累了,他革命了几十
年,奋斗了几十年,把他的老对手蒋介石赶... 阅读全帖
n*****1
发帖数: 1329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来谈谈毛周整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遣返指的是朝鲜战争停战前后,联合国军将俘虏的2.2万名中国人
民志愿军战俘实施遣返的事件。与以往战争不同的是,这次战俘遣返并非强制返回原部
队,而是根据他们的志愿决定回籍还是去台湾。
最终,停战前有1000多名伤病员被提前遣返回志愿军,停战后有6670人甄别后被直接遣
返回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剩余的1.4万余名战俘移交中立国军营由志愿军代表解释后自
愿遣返。这些人中有440名返回中国大陆;14343名战俘则前往中华民国控制下的台湾。
因此,朝鲜战争中总共有1/3志愿军战俘最终返回中国大陆,2/3前往台湾。
志愿军战俘遣返问题是朝鲜战争后期双方谈判的核心问题,自愿遣返原则的确立被联合
国军视为“自由世界的一大胜利”;而此次遣返是否符合自愿的原则,也成为战争双方
历史界争议的焦点问题。
w****2
发帖数: 12072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白求恩最后一个生日发出的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9 12:05:42 2011, 美东)
白求恩最后一个生日发出的信 [ ★双石 ] 于:2008-01-18 18:37:55 复:1394865
引者注:这是白求恩大夫去世前最后一个生日——1939年3月4日,写给加拿大共产
党的信,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八路军中的生活,也解释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性质和策略。从
信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到,白求恩大夫为自己是八路军中“最老的战士”而骄傲和自豪
!同时也可以看到白求恩大夫对“重庆政府”的清醒认识。兄弟很纳闷儿,那么多想按
自己的需求和意识形态来解读、来重新包装白求恩大夫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听听白大夫
自己的意见呢?那些总是遮遮掩掩想用“抗日军队”来替换“八路军”以乞“国际上认
可”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先问问白大夫自己的感受呢?白求恩是一个共产党员,白求恩
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卫生顾问,白求恩为自己是八路军在抗日前线“最
老的战士”而自豪,这难...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24
杨奎松 抗战期间国共关系及两党力量对比的演变
标签: 三味书屋 文化 讲座 杂谈
主讲人 分类: 已整理讲座内容
未经作者与三味书屋同意,所发文章不得擅自转载。谢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b51180100etiw.html
抗战期间国共关系及两党力量对比的演变
杨奎松
(2008年6月21日)
西安事变是影响国共关系走向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尽管国共两党(以下简称两党)关系
经受了西安事变的考验,但他们的转变仍需一个很长的过程。我认为,两党的力量及优
劣的转换取决于八年抗战。在这里,我着重就八年抗战期间两党力量的变化做以简单地
描述。
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在1936年之前,两党的力量对比是,国民党在军事上取得
绝对地优势,而共产党则处于一个严重失意的状态。到1936年11月,红军虽然已经到达
陕北,实际上已被压缩在甘北地区(甘肃北部),并一分而二,一部分称西路军,处于
黄河以东、甘肃西部地区,部队员额两万一千余人,在1937年初基本全军覆没;另一部
分处于黄河以东的甘北地区,员额近五万,当时的损失也很大,伤病员很多,同时还面
临...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25
最后一声虎啸: 国民党军范汉杰以一敌三大败华野之莱阳战役
作者:抗日铁军
我的家乡莱阳位于山东半岛青岛与烟台之间,以“梨乡”著称,莱阳梨至今已有三百余
年的栽培历史,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之称,明清朝时期就开始作为贡品上 贡朝廷
。刚建国莱阳梨即作为礼品送给斯大林70寿辰!莱阳汉时属昌阳县地,后唐同光元年(
923年)避李国昌讳,以地处莱山(今旌旗山)之阳,改昌阳为莱 阳。1941年起,先后
划分为莱东、五龙、莱阳、莱西南四县,建国后莱东、五龙并为莱阳县,1987年4月撤
销莱阳县设立莱阳市。目前已跨入全国县域经济 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
莱阳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全市总面积1732平方公里,南端临海,海
岸线27.5公里。莱阳地处胶东中心,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发生 在莱阳附近的主
要战事有1861年9月和1867年6月两次捻军大举东进围攻莱阳、1910年7月曲诗文反税大
起义、1932年9月的韩(复渠)刘(珍 年)之战、1945年2月八路军发动的讨赵(保原
)战役等。
抗战时期山东保安13区副司令韩炳宸1939年11月在率部抗击日军会攻莱阳的外围作战中
牺牲,成为胶...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6
杨奎松: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共红军的一次尝试
——有关中国红军“打通国际路线”的经过
中共革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这或许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共产国际和苏联究竟给了中国革命,特别是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哪
些具体的帮助,这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从已经发现的各种文献记载看,过去
流传的关于遵义会议以后,特别是抗战以后,苏联和共产国际已经不再信任中共,不再
援助中共的说法,是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自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决定撤出江西
中央苏区之日起,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军事及情报机关内部,就迅速开始提出和酝酿着一
个用于直接援助中国红军的跨国界的行动计划了。这个计划最后尽管因种种原因而未能
完全实现,但它的存在及其实施经过,足以说明苏联和共产国际至少这时并没有放弃大
力援助中共革命的想法。
同样的情况,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得出中共中央自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成立
了新的中央领导机关以后,就不再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一意坚持独立自主,一
切自力更生了。中国和苏联有着上千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几乎任何稍有头脑的政治家都
能够看出,苏联强大军事力...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27
华东一年来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
华东一年多的自卫战争没有做过详细的总结。在太行、在晋察冀中央局报告过一次
,这里又要我报告。我讲的没有系统,用漫谈的方式,希望同志们听了研究纠正。大的
战争考验是严峻的,局势的发展常常出人意料,事前无准备,吃亏不少。在晋察冀的情
况也差不多,坏的现象应有尽有,当然好的现象也差不多。个人的经验教训很少,有些
经验教训是很痛苦的。我们山东报纸多登好的,主要是打气,我们坏的地方更多更严重
,错误也不断。依靠个人的自信心是很成问题的。战争不是容易的事,个人的作用很小
,微乎其微,主要是靠集体的力量,靠党、靠群众。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叫做"一年来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分下面八个问题来讲:一、
战略问题;二、战役问题;三、战术、战斗问题;四、政治工作;五、后勤工作;六、
反攻和新区情况;七、国民党方面的解剖;八、结束语。
一、战略方面
(一)一年来伟大的自卫战争总结,首先是战略总结。战略是敌我双方的思想战,
精神战。毛主席与蒋介石下棋,"黄河为界,举手毋悔"。一年来自卫战争的胜利,首先
是战略的胜利。虽然我们打胜仗靠同志们不怕牺牲流血的精神和大炮机枪,但主要是靠
统帅部...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8
其实比较类似可以拿来类比的是孟良崮。孟良崮74师在共军5个纵队围攻下全军覆没,
外围国军在蒋介石眼里督促下救援还是比较积极的。长津湖陆战一师被围后外围的其他
美韩部队相距太远自顾不暇基本都没有出力救援。陆战一师主要是靠着自己的力量突出
重围,没有遗弃伤病员,带着主要重装备,建制完整的撤到海边。整个1-2次战役,陆
战队战死/伤死/失踪/被俘的加起来不过千人左右,单指二次战役则只有几百人。
r*****y
发帖数: 53800
29
次日,C-47运输机开始令人惊讶地在下碣隅里与兴南西南几英里的烟浦机场之间穿梭
往来。大多数人都从烟浦来到兴南的第1陆战师医院、咸兴陆军第121后送医院或者是到
停泊在兴南港的美军“慰藉号”医疗船上。少数伤势严重的伤员被直接从下碣隅里运送
到了日本。飞回下碣隅里时,C-47运输机不仅带来了急需的易受损的设备和药品,而且
还运回了在日本医院里康复的537名陆战队员。
12月2日,空军和陆战队C-47运输机共运出914名伤病员。12月3日,又有700名被运
了出去。到12月4日,人数增加到1200左右。然而,到12月5日上午,仍有1400多名负伤
和冻伤的人员滞留在下碣隅里的医院里,而下达的命令要求突围于次日上午开始。面对
命令规定的最后期限,C-47的飞行员加快了他们往返的速度,在夜晚来临之前,终于将
所有伤员都运了出去。当最后一架飞机越过山头,消失在去烟浦方向的上空时,空军和
医疗人员计算了一下所取得的成果:5天之内,有4312人从这个简易机场被运送出去,
其中有3150名美军陆战队员,1137名陆军步兵,25名英军陆战队员。C-47的飞行员没有
损失一个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但有一架...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PA举报专帖】
发信人: kirklook (海日克星哈哈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一号学家:松山日军300伤病猿是怎么回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7 14:39:04 2012, 美东)
我史盲啊,还据说不懂小学语文,只好不当揣测一下啊
是不是鬼子被田纳西250磅肉脸叫兽练相扑摔伤的?哈哈哈哈
发信人: stoppingtime (李将军又打鸡血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东宁要塞的战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7 14:28:53 2012, 美东)
呵呵,松山300名伤病员也能算进精锐?
r*****y
发帖数: 53800
31
我认为日军放任自流在缅甸丛林的2万伤病员十死无生,老虎肉认为日本战史没说死就
没死,谁是皇军的贴心小棉袄?
r*****y
发帖数: 53800
32
有一说一,对日本人来说,他们的战史的确如实记录了发生的一切:2万伤病员是被他们自己放弃了。至于死没死日本人自己的确没功夫去核实。这里的战史记载还真没什么不老实的成分。
r*****y
发帖数: 53800
33
老鼠肉心疼日本皇军说什么皇军没说2万放任自流伤病员死了他们就没死是不是舔倭?
s******i
发帖数: 870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发:毛泽东和张国焘的斗争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郭建波:雪山弥雾、草地惊雷——长征期间毛泽东和张国焘斗争的历史考察
谨以此篇献给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一一八周年 。同时也献给为了中
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之花,用自己人生的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光辉篇章,用自己短暂的生命铸造
了共和国大厦的辉煌。
在艰难的革命斗争年代,如果没有毛泽东多次把党和革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我们就不
会取得一九四九年的胜利,甚至党和革命的前途就会被葬送。本文所论述的毛泽东和张
国焘长征期间就北上和南下的斗争就是其中的一次。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在临终前总结自己的一生时
说,他一辈子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一件是文化大革命。在他心目中文化
大革命要比建立新中国还重要得多,因为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兴亡大事,这是人
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空前壮举,对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筑固无产阶级专政,保证社会主
义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他看到,对这件事赞成...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35
http://news.ifeng.com/history/gaoqing/detail_2011_07/04/7421646
凤凰网资讯
2011-07-04 14:08
被“修改”的雷锋:8月捐款穿棉袄
1961年02月,解放军各部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活动,需要补拍一部分照片。沈阳军区工
程兵首长为补拍雷锋照片做出指示:拍摄照片必须真实,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
人好事。时为大尉军衔的张峻,负责补拍雷锋的照片,下面是当年根据张峻的提纲补拍
的雷锋照片。(来源:华西都市报2003年2月27日第14版,拍摄者:张峻)根据雷锋
1960年10月21日的日记:“我发现王延堂同志坐在一旁看着大家吃午饭,他回答说,我
今天早上吃了两盒饭,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出了自己带的一盒饭给他吃,我虽然饿一
点,让他吃得饱饱的,这是我最大的快乐。”补拍的《给战友王延堂送饭盒》。
根据雷锋《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报告第五节“照顾一位老太太”情节补
拍的《扶老携幼》。
根据《毛主席的好战士》文章中“今年中秋节雷锋一领到连里分给的月饼,泪水就往心
里哗哗地淌,从08月15日他想到07月15日妈妈的死,他... 阅读全帖
f****s
发帖数: 276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雷锋日记很雷很夸张!
雷锋搀扶大娘、“精心”保养汽车、关心小学生、给公社积肥等光彩夺目的照片,都不
是新闻照片,而是正正经经认认真真搞出来的“剧照”。不光是照片补拍的,红遍全国
的《雷锋日记》也是补写的。雷锋日记为写作班子作品已是公开的秘密。一个高小毕业
生能写出这样语言简练生动、文学性很强、且几乎无错别字的文章,一般作者都写不来。
而这一精心粉饰塑造出来的愚民工具的真相早已经被一一揭穿,不光照片补拍,《雷锋
日记》也是政治家的写作班子集体补写的。大陆网民说“……本故事纯属虚构”;“这
年头,老百姓不好骗了”。
“做好事的瞬间身边总有名摄影师”
“在那个年代,为什么雷锋这样在当时再普通不过的士兵,做好事的瞬间身边总有一名
摄影师碰巧在场,并拍摄下来呢?”这个曾经被淹没在狂热崇拜下的疑问,在那个时代
结束后,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质疑。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去追寻答案的,是美联社的四位记者。他们曾经专门到抚顺雷锋
纪念馆采访,他们指着雷锋给伤病员送月饼、扶送大娘的照片说:雷锋做好事是自发的
还是被迫的,为什么雷锋做好事还有照片,这是不是“导演”出来的?
据媒体报导,雷锋被树立为学习毛选标兵。1961年2月,共军各...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37
报的不多,毛蒋都主张以德报怨,但说啥仇也没报不符合事实。东北台湾都收回了,这
是实惠。部分日本战犯被处决了。
1937年12月13日,谷寿夫率部攻入南京市,当时,逃难的南京市民拥挤在主要
街道上,谷寿夫命属下官兵对无辜百姓狂掷手榴弹,用机枪扫射,数以万计南京市民被
杀。谷寿天因此获得嘉奖。
1947年2月6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公审。有80多名证人出
庭陈述谷寿夫等部日军在南京所犯罪行。
1947年3月10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决谷寿夫死刑。
1947年4月26日,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第六师团谷寿夫陆军中将被押赴刑场处
决。
田中久一(1888年—1947年3月27日),日本兵库县人,1910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22
期,后进入陆军大学深造。田中从下士起入伍,至1937年累升至陆军少将。1938年2月
被任为驻“台湾方面军”参谋长。同年9月任新建之第21军参谋长,10月12日,田中令
第11师团、第18师团和第104师团主力分乘舰艇数十艘,在飞机百余架的掩护下,从大
亚湾、稔山、澳头、霞涌等处强行登陆,当晚攻陷淡水。 13日,田中令航空兵出动飞
机百余架,分19个...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
38
"在攻进圣斯蒂芬学院时,日军发现校舍内住着90多名英国军队的伤病员,即用刺刀捅
死60多人。并将医院的女医生、护士进行强奸,不服者尽数杀死。"
这个是扯淡。
s**********e
发帖数: 33562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宁要塞的战斗
您说反了罢,松山上的几百伤病员也能算战斗力较强的部队?
又有什么证据证明虎头和东宁驻扎的是老弱病残?
s**********e
发帖数: 33562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宁要塞的战斗
呵呵,松山300名伤病员也能算进精锐?
你到现在也没有证据证明驻守虎头的大队是老弱病残。
m****5
发帖数: 1131
41
真有毛泽东指责张国焘分裂中央的密电吗?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04月01日16:25:3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叶剑英饱览历史风云,“一生唯谨慎”,有自己行事的逻辑和风格。不过,他终究
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道难解之谜:那就是据说他看到并密报给毛泽东,导致两大红军主
力分裂的那份密电,究竟有,还是没有?
老高按:前几天去一位朋友家参加party,主人心细,请的都是与武汉有点瓜葛的
朋友,让大家能有更多语言,虽然主人夫妇俩,倒是都与武汉并无关联。
也巧,这几位朋友,除了我,都算是“官二代”,有的资格还甚老,其中一位的父
亲,是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元帅等人的老部下,曾经在红四方面军担任红军总司令
部参谋部某局局长,负责红军电台报务工作。中共建政之后,他担任了很高的职务,也
在“文革”中饱受折磨。他虽然于20年前去世,但因为他在长征时的职责,成为后来“
张国焘密电”这一长征中著名公案的当事人之一,时常在有关党史文章中被人提起。
这段故事,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混合编成了左路军与右
路军。是北上还是南下,张国焘与毛泽东争论不休。张国焘给陈昌浩发了一份密电,命
...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写给李奇微
☆─────────────────────────────────────☆
taishici (TSC) 于 (Tue Jan 31 15:19:25 2012, 美东) 提到:
如果有人PA,版主看不到的话,请回这个帖子举报。
要求:明确给出PA的内容。
祝大家灌水愉快!
☆─────────────────────────────────────☆
stoppingtime (李将军又打鸡血了) 于 (Tue Jan 31 17:07:38 2012,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FatMonkey000 (fm),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taishici 封 kayaker 在 History 版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1 16:53:37 2012, 美东)
“真是好狗”不算?
太好了,版主你真是好狗
☆─────────────────────────────────────☆
FatMonkey000 (fm) 于 (Tue Jan 31 17:10:37 2012, 美东) 提到:... 阅读全帖
a****h
发帖数: 6153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个战士的回忆录
1949年,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17军146团警卫连担任卫生员,我们这个连队是当年潍
北独立营二连的老底子,大部分都是潍坊籍的干部战士,各方面的素质都很强硬。当年春
天,我军取得渡江战役的重大胜利后,我所在的部队便开始了艰苦卓绝和奋力拼杀的向云
贵地区大进军。60年过去了,忆昔当年那场血与火的战争场面,追忆牺牲在那块热土上的
众多战友,总是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冒着酷暑艰难前进
渡江战役胜利后,我所在的部队在南京的福建路休整待命,住了一周后,便乘火
车经镇江、上海、上饶,来到了江西的弋阳。在此下了火车后,我们这些北方兵感到面前
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好奇:一块块方块状的稻田,一株株参天柚子大树,绿树环绕的村
庄,到处郁郁葱葱,甚是壮观。祖国山河真是美好啊,可恨蒋匪帮却如此糟蹋!部队在此整
训后,我们146团便在王团长、席玉林政委和副团长焦剑侠的带领下,紧急步入目标3600
里的云贵地区。刚开始我们每天行军40里,后来上级要求我们加快速度达到了日行军60
多里。我们经过杭州、南昌,湘乡、长沙时,正值炎炎的夏日,南方的天气也怪,时而烈日
当空,时而倾盆大雨,我们这些北方战士人人都面临着...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39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米军对汉口的1944年大轰炸考
米軍二戦针为对日本的戦略轰炸,量身定制了B29型重轰炸机。高空高速,大航程,日
本当時的主力戰斗机对它没有有較的办法,几乎每次升空栏截,都是损失比战果大。日
本的高射炮,也对B29无能为力。
1944年,在成都的四个大型軍用机场,新津,双流,太平寺,凤凰山峻工。蒋梅毒为了
这四个机场,和罗斯福讨价还价,要了一亿多米元的downpay,修好后要了四亿多才交
出机
场让米军第20轰炸师团进驻,而大部分款项被国民党各级干部贪污。期间动用了多大40
万的富士康民工,用人力和原始工具,流血流汗,倒贴嫖资卖淫,屁民种种苦逼,不堪
回忆。
其中的太平寺机场, 俺在西工大的时候还去实习过, 因为有个米军留下的飞机维
修厂. 机场有一片极其巨大的草坪, 春天各色花开, 天上白云如狗, 带着油菜花香的风
, 抚摸着女同学, 女工人青春的脸庞, 让俺们这帮实行生们春心萌动, 心猿意马, 觉得
为啥自己不能变成春风, 肆意抚摸美少女的脸呢? 哈哈. 那是后话.
第二十轰炸师团进驻后,第一次出击就是轰炸满洲的鞍山钢铁厂。米军沿用欧洲战场战
略轰炸的经验,才用白天高空进入,高爆弹攻击的老办法。但效果不佳。鞍山钢铁...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45
转帖自微信公众号 战争史
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
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
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九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
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
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
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
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
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
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
,就把我招去当兵了。
淮海战役中的国民党军队
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他虽然比我年轻,
但他是老兵,他当兵的时候就在东海舰队,1982年硕士毕业以后就到军事科学院,而我
是一个新兵。他向我介绍,军事科学院是叶帅创建的,军事科学院...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2677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孟良崮战役考zz
孟良崮战役考
三剑客
发起于1947年5月13日的孟良崮战役,从一个侧面预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
。位居五大主力之首、被誉为“抗日铁军”的整编第74师,竟不敌“土八路”,短短三
天即遭覆灭,不仅成为第一个被歼的国民党军主力,也成为国共双方在华东前线的重要
转折点,给孟良崮一战披上最神奇的色彩。
当年的硝烟虽早已散尽,但围绕这一战役的种种话题却经久不衰,一直都是军事界
、史学界、文学界进行探讨和创作的热点题材。笔者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逐一分
析孟良崮战役的前前后后,存疑定论,剖析疑义,供大家参考。
一、双方实力:果真是敌强我弱吗?
长期以来,通常都认为,孟良崮战前,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较大。例如:面对强
敌云集的严重形势,粟裕说:“敌人用于进攻我们的兵力是我们总兵力的两倍多”。曾
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孟良崮》,这样解说道:“从兵力上讲,我方是27万;敌方是45
万;兵力对比几乎是一比二。 从装备上看,我方还基本是小米加步枪;敌方已是青一
色的美式装备,双方几乎没有可比性。”
就连国民党一方也认为自己在军事上是占优的。当整74师被歼的噩耗传来,蒋介石
哀叹:“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7
红7军军长龚楚回忆:红军连地主家婴儿都杀
在中共军队的历史上,变节将领最多的时期是红军时期,仅大军区和军一级干部
“叛变”者就不下七、八位,师、团级更多。在1933年以前,变节的将领 人数比 较少
,而且叛变原因主要是由于党内肃反和被俘。但到1934年广昌战役前后,由于 反围剿
的失败,由于前途渺茫,投降的将领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孔荷宠等就在这一 时期内叛
变)。到长征以后,留在南方进行游击的红军部队,在围剿军的兜剿和希 望破灭的双
重打击下,更是叛变成风。据我这里不完全统计,三年游击战中叛变的 团级以上军官
(均有名有姓)至少就有四十多个。有的部队甚至全部主要军官都叛变了,如湘赣军区
独立第4团的团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四大巨头,全部 叛变;湘鄂赣军区红16
师的师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代主任也都先后投降了。这一时期,大军区、军一级
的投降将领也是最多的,有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闽 赣军区司令员宋清泉、湘赣省委
书记兼湘赣军区政委陈洪时、闽浙赣省委书记兼闽浙赣军区司令员曾洪易、闽赣军区政
治部主任彭祐、新红十军副军长倪宝树等等。 其中,地位最高的当属龚楚。以前,由
于...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39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纪念漢口和東京大屠杀70周年
一晃70年了。 米国对亚洲人民的战争罪行,从日本到朝鲜,从满洲到中国,从越南到
印尼,就几乎没断过。 而其中的漢口大屠杀是東京大屠杀的前戏
米軍二戦针对日本的戦略轰炸,量身定制了B29型重轰炸机。耗资巨亿, 终于搞出了高
空高速,大航程的理想的战略轰炸机。日本当時的主力戰斗机对它没有有較的办法,几
乎每次升空栏截,都是损失比战果大。日本的高射炮,也对在10000米以上高空飞行的
B29无能为力。
1944年,为战略轰炸日本在成都修建的四个大型軍用机场,新津,双流,太平寺,凤凰
山机场峻工。蒋梅毒为了这四个机场,和罗斯福讨价还价,要了一亿多米元的downpay
,修好后要了四亿多才交出机场让米军第20轰炸师团进驻。大部分款项被国民党各级干
部贪污,真正用在工程上的没有多少,上个世纪40年代的4亿米元, 才修4个机场, 是匪夷
所思的事儿。期间国民政府动用了多达40万人的富士康式民工,用人力和原始工具,流
血流汗,倒贴嫖资卖淫地赶天赶地, 总算完工了. 屁民种种苦逼,不堪回忆。
其中的太平寺机场, 俺在西工大的时候还去实习过, 因为有个米军留下的飞机维
修厂, 机场当时驻扎了轰-5一个团,...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6566
49
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前,各苏区的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
反“围剿"失利后,被迫长征。那么长征期间红军兵力发生了哪些变化?长征到达陕北
时红军还有多少兵力?
毛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
到陕北以后,补充了一点,还是不到三万人。”毛泽东在1971年视察南方讲话中进一步
说:“长征前红军三十万。到陕北剩下二万五千人。”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说:“共产党在一九三七年,因为在
内战时期受了挫折的结果,仅有四万左右有组织的党员和三万多人的军队。”
那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到底是3万多人,还是2.5万人?各路红军长征胜利分别保
存了多少兵力?
一、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期间兵力有哪些变化?到达陕北时保存了多少兵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军委第1野战纵队(由红军总部和干部团组成,下
设4个梯队)、第2野战纵队(由中共中央机关、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后勤部队、
卫生部门、总工会、共青团等组成)和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共8.6万余人。
1934年11月底至1... 阅读全帖
d*b
发帖数: 4184
50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餘部
与日军隔岸对峙。日军在怒江西岸及滇缅公路旁的松山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中国
方面远征军与陆续赶来的援军则整编为中国远征军下辖第十一和第十二集团军共计16万
人,并且接收了少量美式装备,當中大部分军官亦接受了美軍的训练。
1944年为了重新打通滇缅公路,中国驻印军(X部队)开始从印度反攻缅甸,按照史迪
威的计划为配合驻印军行动,中国远征军(Y部队)分左右翼渡過怒江佔領腾冲、龙陵
、松山。
松山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惠通桥,
“前临深谷,背连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扼
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而且掌握著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
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交通运
输困难,反攻龙陵、腾冲,就会得而复失”。所以说,松山战役是滇西战役中关键性的
战役,松山被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1943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连遭失利之后,松山就已被日軍作为支撑滇西和缅甸日军
防卫体系的重要... 阅读全帖
首页 3 4 5 6 7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