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亩产量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t********h
发帖数: 456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豆亩产量低,大概150公斤左右
大豆亩产量低,大概150公斤左右,新品种花生亩产量达到400公斤不难
如果榨油,花生比大豆出油率还高
如果当饲料,榨油后的花生也不错,虽然蛋白质含量比大豆低20%,但亩产量接近3倍。
另外春花生,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是很好的轮作组合。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钱学森先生二三事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去世,中国大陆一片怀念声。1959年,中科院物理所从城里搬到
中关村,旁边的力学所大楼尚未峻工,那时钱先生是力学所所长,刚入党的共产党员,
笔者则为进入物理所仅一年的科研小卒,政治贱民。虽然我们曾在北大清华旁的中关村
同躭过好些年,但从无交往,业务上也没有交集,只是听过他的报告。钱先生住宅楼前
有军人守卫到是目睹了的。本文讲述些笔者看到的钱学森。
初识钱学森
1955年10月28日,钱学森归国到达北京,很快就来北大物理系作报告,听得我这个初进
京城的毛孩子一楞一楞的。不久前我才升入物理专业二年级,极少知晓外部世界的事物
。虽然他没有多讲自己的学术成就,但钱先生“冲破美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毅然回来
”的爱国主义事迹和精神,叫人敬佩得五体投地。
钱先生的专业领域是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流体力学是力学
的一个分支,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说他是物理学家也不为过。事实上,
1939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的就是物理学博士学位。我为有这样一位同行学
长而自豪。于是就千方百计搜寻钱先生的学历、成就和事迹。
1934年,24岁的钱学森毕业...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3
钱学森是大跃进年代饿死农民的帮凶
浅评钱老《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原载《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
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 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
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 县
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05斤以后,又有2亩9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530斤小麦。 土地
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
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
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 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
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
利用的部分,而 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
,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
就不仅 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 ... 阅读全帖
B*V
发帖数: 3365
4
钱学森是大跃进年代饿死农民的帮凶
浅评钱老《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原载《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
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 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
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 县
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05斤以后,又有2亩9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530斤小麦。 土地
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
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
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 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
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
利用的部分,而 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
,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
就不仅 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
个例...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5
☆─────────────────────────────────────☆
thinknet (我是云) 于 (Wed Jan 4 04:23:13 2012, 美东) 提到:
我觉得大家都太低估天朝古代的水平了。战国秦的时候,已经广泛使用体制农具,耕牛,
比起新中国工业化之前,亩产还真不一定差多少。但是那时候耕地充足,反而又是一个
极大的优势。
《汉书。食货志》记载,战国初年,魏相李悝的估计“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
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
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1石约30斤,一个6口之家一年除了自己吃饭之外,
还能剩余1350斤一年。这还是战国初年的水平。这里面还给了人均消耗量是每月1.5石
(45斤),每年18石。
另外据《史記·卷029·河渠書》说:“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
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地带400万亩地成为富饶之地。
这里面涉及到单位制转换的问题,根据这篇论文的估算
http://wenku...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027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anog (大家好),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广州日报全文:袁隆平说三年大饥荒饿死了4000万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2 15:36:03 2011, 美东)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
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7
前几天收拾房间,在书架上的一个小盒子里发现了五块银元。这些银元是十年前外祖父给我的。据老人家说,还是他的父亲,我的曾外祖父留下的。也算是几代流传了。
记得当初从外祖父那里得到这五块银元,曾经问过这些银元在民国时代值多少钱。外祖父回忆说我的曾外祖父1920年代在天津做木工,每月收入总共大概15块大洋(银元)。当时一块银元可以买30斤米,曾外祖父的收入,可以基本一家五口人的生活。
1920年代,一块银元可以买30斤米。现在大米2-2.5元/斤,取中间价2.25元计算,30斤大米合67.5元,则二十年代一银元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67.5元人民币。如果按照10年前的平均米价1.5元/斤计算,一银元的购买力相当于45元2000年人民币。这个数字,和很多介绍民国经济史的书籍中的推算数字类似,即二十年代1银元相当于40-50元人民币。但这么计算,真的能准确的度量二十年代的银元购买力价值吗?我感到怀疑。
之所以生怀疑和困惑,主要就在于粮食作为一种人类生活必需品,在不同时代可能存在价格和价值背离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了对古代货币购买力价值的估算。
价和银元购买力
从民国到现在的100年历史历程中,中国的粮食...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4
8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4620
从11村个体农民生产消费看近代中国农村变迁
2004-12-31 魏宏运 李金铮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3,中国经济史论坛扫校

从11村个体农民生产消费看近代中国农村变迁
从11村个体农民生产消费看近代中国农村变迁
——评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
魏宏运 李金铮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300071;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07100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学术界曾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进行了讨论,结果似乎
并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尤其对20 世纪前半期中国农村的发展与不发展,这个在半个
世纪前中外学者就争论不休的问题,仍有扑朔迷离之感。显然,必须进一步挖掘资料,
特别是个案分析资料,首先搞清“是什么”。近年,又有不少新成果、新观点推出,其
中侯建新教授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的新著《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
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以下简称《农民》),正是一项颇为
珍贵的、以20世纪上半叶冀中11个村庄为剖析对象的个案...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027
9
这一段还不够够清楚?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给你们毛轮贴个全文吧: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
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以进行充分的
光合作用。从1968年开始,袁隆平几乎每年都要来到这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如今一般
每年会待一个多月的时间。
4月6日,这位世界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接受了本
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从办...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027
10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
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以进行充分的
光合作用。从1968年开始,袁隆平几乎每年都要来到这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如今一般
每年会待一个多月的时间。
4月6日,这位世界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接受了本
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从办公室到试验基地田埂旁,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 阅读全帖
i****k
发帖数: 4085
11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验
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以进行充分的光
合作用。从1968年开始,袁隆平几乎每年都要来到这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如今一般每
年会待一个多月的时间。  4月6日,这位世界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三亚南繁杂
交水稻试验基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从办公室到试验基地田埂旁,采访进行了
一个多小时。
袁隆平坦言,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很大,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
就是提高单产。为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他建议政府改变补贴方式,高价收购农民粮
食,再平价卖出。同时指出,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储备最少要有100天,最好
能够达到半年。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曾向荣、关家玉
虽然已经79岁高龄,但袁隆平院士依旧活跃在他的超级稻研究基地。从一般杂交稻
的研究...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027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anog (大家好),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广州日报全文:袁隆平说三年大饥荒饿死了4000万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2 15:36:03 2011, 美东)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
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3035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叹气啊,反转基因的看不到大势
你太弱智了,转基因不提高产量谁支持反转啊。
你是被崔永元的洗脑了,以为产量就是亩产量。只算亩产量,废话,
中国式的精做细做产量最高,美国靠边,转基因靠边。
比这个亩产量有意义么?我第二条说的就是,农业人口的大幅下降。
所以最重要的是农民人均的产量,是大规模机械化的普及率和机械化
后的产量。
看看现在转基因的主力吧,Bt蛋白防虫,除草剂,玉米抗倒伏,这些
大家都知道不是直接增加亩产量的,不用崔永元大吃一斤的再发现;
但是这些都是有利用现代农业大规模生产的feature
n***g
发帖数: 5027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anog (大家好),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广州日报全文:袁隆平说三年大饥荒饿死了4000万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2 15:36:03 2011, 美东)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
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 阅读全帖
w***3
发帖数: 387
1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大跃进”时代发明的伪科学
2010-10-11 文章来源:大跃进死难者纪念堂
五十年前那场人类历史上饿死人最多一次的人间天堂悲剧,近四千万人被饿死,人相食
,还有活人被杀煮吃,这惨绝人寰的悲剧被统治者掩蔽,被隐瞒。被一班歌功颂德的文
妓们记为史称“三年困难时期”,俗称“苦日子”的平常事。人民被欺骗,史实被颠倒
,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青史成了私欲横流,黑白不分的坏东 西。半个世纪过
去了,对于近四千万的饿死鬼,被煮吃的惨死鬼,至今还没有一个说法,没有人表示歉
意,没有人对青史无私细写还真。
“太阳能”理论:五十年前那场大跃进,有良知的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1958年的夏
收刚刚结束,各地的父母官们带着一群所谓“翻身做了主人”的人,敲锣打鼓的报喜,
6月12日,中共党报发表新闻《卫星农业社发出第二颗卫星》。文章发表后,各地你追
我赶的报喜,卫星越放越高,全社会热血沸腾,几天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
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粮食亩产会有多少?》的文章。这位从美国回来的爱国海归
科学家,在文章中仔细详尽地论证:“每年射到一亩土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
可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太阳光能的30%把空气里... 阅读全帖
o**4
发帖数: 35028
1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1958年,据新华社的公开报道,水稻亩产量最高达130434斤10两4钱,小麦亩产量最
高为8585斤6两,玉米亩产量最高为35393斤,山药亩产120万斤,一棵白菜520斤,小麦
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毛毛泽东开始担心粮食多了怎么办?1958年夏天,毛毛
泽东请来访的赫鲁晓夫吃饭时,问到苏联有无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赫答:苏联没有
这种经验。
为了解决“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毛泽东自己想了三个办法。
办法1、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
(毛)算帐一般地说:“你们夏收才拿到九千多万斤粮食呢!秋季要收十一亿呀
!你们全县三十一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啊?”
大家一时被毛主席问住了。后来,张国忠答道: “粮食多了换机器。” 毛主席说:“
又不光是你们粮食多,哪一个县粮食都多!你换机器,人家不要你的粮食呀!“ 李江
生说:“我们拿山药造酒精。” 毛主席说:“那就得每一个县都造酒精!哪里用得了
那么多酒精啊!” 毛主席呵呵笑着,左右环顾地看看大家。大家不觉都跟着笑了起来
。张国忠也笑道...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ofia (Mofi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大跃进取得的主要科学成就-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0 13:09:44 2012, 美东)
王幼辉:“大跃进”时代发明的伪科学
五十年前那场人类历史上饿死人最多一次的人间天堂悲剧,近四千万人被饿死,人相食
,还有活人被杀煮吃,这惨绝人寰的悲剧被统治者掩蔽,被隐瞒。被一班歌功颂德的文
妓们记为史称“三年困难时期”,俗称“苦日子”的平常事。人民被欺骗,史实被颠倒
,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青史成了私欲横流,黑白不分的坏东 西。半个世纪过
去了,对于近四千万的饿死鬼,被煮吃的惨死鬼,至今还没有一个说法,没有人表示歉
意,没有人对青史无私细写还真。
“太阳能”理论:五十年前那场大跃进,有良知的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1958年
的夏收刚刚结束,各地的父母官们带着一群所谓“翻身做了主人”的人,敲锣打鼓的报
喜,6月12日,中共党报发表新闻《卫星农业社发出第二颗卫星》。文章发表后,各地
你追我赶的报喜,卫星越放越高,全社会热血沸腾,几天后中...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Re: 不能忘记张树藩 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不能忘记张树藩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1 11:08:54 2012, 美东)
路宪文自己的回忆和辩解。
准备杀两万干部,毛和邓都不同意杀人。
“死人数字越报越多,谁报得少是包庇,被批为右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宪文:“信阳事件”的历史、社会根源及经验教训(1993)
http://jiangliuer.fyfz.cn/art/607945.htm
“信阳事件”的历史、社会根源及经验教训
路宪文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一日
序 言
六十年代初全国为之震动的“信阳事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把这一事件的历史真相
如实地反映出来,并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是我多年的夙愿
。进入晚年又患癌症,作为当时信阳地区第一书记的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来完成这一工作。
在病床上,经我回忆口述由我女儿路霞记录整理出《信阳事件的...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19
19年来,超级稻试验产量高歌猛进,中国稻谷总产量和单产却未见显著提高。2013年,中国实际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与1000公斤的试验水平相去甚远。在安徽,隆平高科的超级稻出现大面积绝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超级稻“Y两优900”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1026.7公斤,创造了最新的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这天是2014年10月10日。当时84岁的袁隆平站在湖南省红星村超级稻基地的稻田里宣布:“这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遥遥领先世界。”
可几乎同一时期,远在1000公里外的安徽蚌埠五河县小圩镇,69岁的农民贾文贤发现,他种植的超级稻二期主推品种“两优0293”有些不对劲:刚灌浆的稻子,该由青色变成喜人的金黄色,结果却慢慢变成了灰白色。十天后,灰白色的稻子全都耷拉了脑袋,死了。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安庆、合肥、滁州、马鞍山、淮南等六市种植的“两优0293”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受灾面积超过万亩。
受灾农民质疑种子生产企业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涉嫌虚假宣传、隐瞒品种缺陷。
此后半年内,安徽... 阅读全帖
o**4
发帖数: 35028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oct4 (h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1 18:45:37 2011, 美东)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1958年,据新华社的公开报道,水稻亩产量最高达130434斤10两4钱,小麦亩产量最
高为8585斤6两,玉米亩产量最高为35393斤,山药亩产120万斤,一棵白菜520斤,小麦
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毛毛泽东开始担心粮食多了怎么办?1958年夏天,毛毛
泽东请来访的赫鲁晓夫吃饭时,问到苏联有无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赫答:苏联没有
这种经验。
为了解决“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毛泽东自己想了三个办法。
办法1、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
(毛)算帐一般地说:“你们夏收才拿到九千多万斤粮食呢!秋季要收十一亿呀
!你们全县三十一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啊?”
大家一时被毛主席问住了。后来,张国忠答道: “粮食多了换机器。” 毛主席说:“
又不光是...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21
1958年《人民日报》: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新华社武汉12日电 湖北省麻城县的早稻生产又放异彩。根据湖北盛黄冈专区和麻城县
三级早稻高产验收团联合查验证实,这个县的麻溪河乡建国 第一农业社,在一点零一
六亩播种“江西早”种子的早稻田里,创造了平均亩产于谷三万六千九百五十六斤的惊
人纪录。截至目前,这是我国早稻大丰收中放射出的 大批高产“卫星”中的“冠军”
,它比安徽省机阳县石马乡高丰农业社及本县平靖乡第二农业社先后创造的早稻高产纪
录高出一倍以上。   建国一社的这块高产田的主要培育人,是这个社社主任王乾成
、副主任冯福炳、社委王茂刚和第二生产队队长罗学江,他们都是共产党员,许多社员
(主要是青 年社员)也积极地参加了培育工作。   这块高产田从8月8日开始收割,
到五三日才全部验收完毕。参加三级验收团的有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史林峰、华
中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韩玉生、中共 麻城县委书记处书记侯尚武;此外,还有麻城
县各乡、社代表共数百人。中共黄冈地委第一书记姜一,也参加了一部分验收工作。这
块田经反复丈量确定面积为一点 零一六亩。本来要全部割完,为了给外地代表参观,
留下零点...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各个朝代的人均GDP estimates
你看清楚, 我是按你现代的米价来算的,按照你给出及其低下的现代杂交稻米价来算
古代有机稻米一个南方农民光靠着水稻毛利就有13500元一年。
至于现代水稻的亩产量,下面是说袁隆平的。
根据他育种的杂交水稻品种及研究,水稻单位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900公斤以上。
他也被广泛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比你想当然的思路, 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明朝南方水稻亩产量。 明代南方稻麦两熟田的
稻谷亩产,据顾炎武《日知录》中引洪熙已年周干说:“如吴江昆山等田,亩旧税五升
,小民佃租富室田,亩出私租一石。”什伍之租,亩收应是2石。亩产稻谷2石,折合今
市制为亩产288斤。稻麦两熟田,麦的产量据明末清初桐乡的经营地主张履祥在《补农
书》中所说:“田极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间有之。大允共三石为常耳。”张氏
所说上熟之田,是稻谷“3石”,“春花一石半”。那么,常田的稻谷产量就应当是亩
产2石,春花亩产1石,合起来是亩产3石。亩产稻谷4石,折合今市制亩产577斤。
你告诉我一个农民在明代是不是能搞出300斤亩产量吧?
m**********i
发帖数: 15
23
1958年,据新华社的公开报道,水稻亩产量最高达130434斤10两4钱,小麦亩产量最高为
8585斤6两,玉米亩产量最高为35393斤,山药亩产120万斤,一棵白菜520斤,小麦亩产
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伟人毛泽东开始担心粮食多了怎么办?1958年夏天,毛主席
请来访的赫鲁晓夫吃饭时,问到苏联有无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赫答:苏联没有这种
经验。(来源:李锐:《直言——李锐六十年的忧和思》,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第
69页)
毛主席的解决办法 毛主席不仅非常着急地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亲自下达指示,要求
科学家一起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中来,与农民一起想想办法,拿出切实的措施
,解决“粮食多了怎么办”的实际问题。自己也想了三个办法。
办法1、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
毛主席又笑道,“多了,国家不要,谁也不要,农业社员们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
行嘛!”(来源:1958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特约记者 康濯) 为了相应号
召,解决粮食吃不了的问题,江苏省苏州地区有个县下发文件鼓励农民“放开肚皮吃饭
”,甚至提出了要放吃饭的“卫星”,文件明确规定:一天要吃... 阅读全帖
o**4
发帖数: 35028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oct4 (h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1 18:45:37 2011, 美东)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1958年,据新华社的公开报道,水稻亩产量最高达130434斤10两4钱,小麦亩产量最
高为8585斤6两,玉米亩产量最高为35393斤,山药亩产120万斤,一棵白菜520斤,小麦
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毛毛泽东开始担心粮食多了怎么办?1958年夏天,毛毛
泽东请来访的赫鲁晓夫吃饭时,问到苏联有无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赫答:苏联没有
这种经验。
为了解决“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毛泽东自己想了三个办法。
办法1、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
(毛)算帐一般地说:“你们夏收才拿到九千多万斤粮食呢!秋季要收十一亿呀
!你们全县三十一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啊?”
大家一时被毛主席问住了。后来,张国忠答道: “粮食多了换机器。” 毛主席说:“
又不光是...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3878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跃进取得的主要科学成就-zz
王幼辉:“大跃进”时代发明的伪科学
五十年前那场人类历史上饿死人最多一次的人间天堂悲剧,近四千万人被饿死,人相食
,还有活人被杀煮吃,这惨绝人寰的悲剧被统治者掩蔽,被隐瞒。被一班歌功颂德的文
妓们记为史称“三年困难时期”,俗称“苦日子”的平常事。人民被欺骗,史实被颠倒
,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青史成了私欲横流,黑白不分的坏东 西。半个世纪过
去了,对于近四千万的饿死鬼,被煮吃的惨死鬼,至今还没有一个说法,没有人表示歉
意,没有人对青史无私细写还真。
“太阳能”理论:五十年前那场大跃进,有良知的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1958年
的夏收刚刚结束,各地的父母官们带着一群所谓“翻身做了主人”的人,敲锣打鼓的报
喜,6月12日,中共党报发表新闻《卫星农业社发出第二颗卫星》。文章发表后,各地
你追我赶的报喜,卫星越放越高,全社会热血沸腾,几天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粮食亩产会有多少?》的文章。这位从美国回来的爱国
海归科学家,在文章中仔细详尽地论证:“每年射到一亩土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
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太阳光能的30%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6
广州日报:去年超级稻示范田亩产多少?
袁隆平:去年亩产量最高达860多公斤。
广州日报:下个月收成的时候,每亩产量是不是就是890公斤呢?
袁隆平:那很难说。有可能高一点,也有可能低一点。如果后来病虫危害了怎么办
呢?或者台风来了把它吹倒了怎么办呢。农业生产,天老爷要当一半家。
广州日报:这些超级稻什么时候可收割?
袁隆平:下个月初吧。5月2日、3日左右。
广州日报:什么时候种下去的?
袁隆平:去年12月份。130多天就成熟。
广州日报:我看这些水稻的叶子很高啊。
袁隆平:就是要叶子高才好呢,叶子高可以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穗子高就重,头
重脚轻。
关于杂交稻:如突破杂交粳稻可占8成
广州日报:目前我国水稻亩产在什么水平?
袁隆平:我们全国水稻的平均产量,亩产420公斤。日本是先进国家,亩产440公斤
,比我们高20公斤。但是在杂交稻方面,我们全国是2.5亿亩,亩产达到480公斤,比日
本高了40公斤。印度在全世界种粮面积最大,亩产是200公斤。
我们第一期超级稻,已经大面积推广到3500万亩左右,比日本全国水稻面积还大,
我们平均亩产是550公斤,比日本高了100公斤以上。日本人非常骄...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6643
27
路宪文:“信阳事件”的历史、社会根源及经验教训
路宪文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一日
序 言 六十年代初全国为之震动的“信阳事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把这一事件的
历史真相如实地反映出来,并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是我多
年的夙愿。进入晚年又患癌症,作为当时信阳地区第一书记的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来完成
这一工作。在病床上,经我回忆口述由我女儿路霞记录整理出《信阳事件的历史、社会
根源及经验教训》一文。希望通过此文尽可能客观地再现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阐述我
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信阳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五十年
代末特定的政治背景下,左倾路线在河南推行的必然结果。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人民
公社这个时代产物的出现,促使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造成了社会生产力和
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极大破坏,死人事件的发生也成必然。虽这类事件在全国许多地
方都有发生,但遭遇特大旱灾的信阳就成为其中较突出的一个地区。它的发生和发展是
社会的、政治的乃至自然的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在回忆和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就在于为后来的领导阶层,为后人提供一个反面的教训。因为各种原因... 阅读全帖
r*****1
发帖数: 3465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共粉的逻辑就是割裂历史
1958年,据新华社的公开报道,水稻亩产量最高达130434斤10两4钱,小麦亩产量最高为
8585斤6两,玉米亩产量最高为35393斤,山药亩产120万斤,一棵白菜520斤,小麦亩产
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毛毛泽东开始担心粮食多了怎么办?1958年夏天,毛毛泽东
请来访的赫鲁晓夫吃饭时,问到苏联有无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赫答:苏联没有这种
经验。
为了解决“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毛泽东自己想了三个办法。
办法1、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
(毛)算帐一般地说:“你们夏收才拿到九千多万斤粮食呢!秋季要收十一亿呀
!你们全县三十一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啊?”
大家一时被毛主席问住了。后来,张国忠答道: “粮食多了换机器。” 毛主席说:“
又不光是你们粮食多,哪一个县粮食都多!你换机器,人家不要你的粮食呀!“ 李江
生说:“我们拿山药造酒精。” 毛主席说:“那就得每一个县都造酒精!哪里用得了
那么多酒精啊!” 毛主席呵呵笑着,左右环顾地看看大家。大家不觉都跟着笑了起来
。张国忠也笑道: “我们只是光在考虑怎么多打粮食...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994
29
看点:张国忠也笑道: “我们只是光在考虑怎么多打粮食!” 毛泽东说:“也要考虑
怎么吃粮食哩!” 很多人都在私下里互相小声说着:“毛主席看问题看得多远,看得
多周到啊!”
关于毛主席“粮食吃不完怎么办”的最高指示。
1958年上半年毛泽东多次在会议上批周恩来、陈云,说反冒进泄了六亿人民的气,是政
治方向错误 ...
1958年,
据新华社的公开报道,水稻亩产量最高达130434斤10两4钱,小麦亩产量最高为8585斤6两
,玉米亩产量最高为35393斤,山药亩产120万斤,
一棵白菜520斤,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毛泽东开始担心粮食多了怎么办
?1958年夏天,毛泽东请来访的赫鲁晓夫吃饭时,问到苏联有无
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赫答:苏联没有这种经验。(《直言——李锐六十年的忧和思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第69页)
1958年8月4日,毛泽东视察河北省徐水县时说:“你们全县
31万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
8月6日晚,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并讨论毛泽东的指示。8月7日下午,在
中国科学院整风领导小组会议上,再次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24594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袁隆平超级稻减产大面积绝收
摘要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调查称,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安庆、合肥、滁州、马鞍
山、淮南等六市种植的“两优0293”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受灾面积超过万亩。安徽
省种子管理总站多次向国家农业部上书,要求重新审定超级稻“两优0293”的种植区域。
下载腾讯视频客户端
看更多视频
下载
视频: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实现百亩片单产过千公斤,时长约24秒
2013年9月9日,袁隆平湖南超级稻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攻关试验田查看稻穗长势。(
CFP/图)
19年来,超级稻试验产量高歌猛进,中国稻谷总产量和单产却未见显著提高。2013年,
中国实际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与1000公斤的试验水平相去甚远。在安徽,
隆平高科的超级稻出现大面积绝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超级稻“Y两优900”
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1026.7公斤,创造了最新的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这天是2014年
10月10日。当时84岁的袁隆平站在湖南省红星村超级稻基地的稻田里宣布:“这标志着
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遥遥领先世界。”
可几乎同一时期,远在1000公里外的安徽蚌埠五河县小圩镇,69岁的农民贾文贤发现,
他种...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16971
31
19年来,超级稻试验产量高歌猛进,中国稻谷总产量和单产却未见显著提高。2013年,
中国实际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与1000公斤的试验水平相去甚远。在安徽,
隆平高科的超级稻出现大面积绝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超级稻 “Y两优900
”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1026.7公斤,创造了最新的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这天是2014
年10月10日。当时84岁的袁隆平站在湖南省红星村超级稻基地的稻田里宣布:“这标志
着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遥遥领先世界。”
可几乎同一时期,远在1000公里外的安徽蚌埠五河县小圩镇,69岁的农民贾文贤发
现,他种植的超级稻二期主推品种“两优0293”有些不对劲:刚灌浆的稻子,该由青色
变成喜人的金黄色,结果却慢慢变成了灰白色。十天后,灰白色的稻子全都耷拉了脑袋
,死了。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安庆、合肥、滁州
、马鞍山、淮南等六市种植的“两优0293”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受灾面积超过万亩。
受灾农民质疑种子生产企业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
涉嫌虚假宣传、隐瞒品种缺陷。
此后半年内,安徽省... 阅读全帖
e**a
发帖数: 2169
32
袁隆平、罗锡文,以及相关技术专家、测产验收专家对华南双季稻年亩产三千斤绿色
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进行测产验收。 南方网图
原标题:袁隆平“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技术”再创新纪录 年亩产达1537.78
公斤
新华社广州11月19日电(记者吴涛、毛鑫)19日中午,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龙田镇环陂
村,“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测产验收组测
产后宣布:该项目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项目实验获得成功,并创造了水稻亩产
量新的世界纪录。
11月的广东正值秋收季节,测产验收在秋阴里展开。经过现场收割、称重和测算,袁隆
平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晚造实割
亩产705.68公斤(干谷),加上早造的亩产832.1公斤,最终年亩产量达到1537.78
公斤(折合3075.56斤)。
测产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说,广东气候特点是高温高热多雨,水稻
极易有病虫害,要实现增产并不容易,尤其今年梅州地区晚造天气灾害明显,台风“海
马”带来的风雨影响很严重。该项目华南双季稻两季产量相当于以前的三季,是重大突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路宪文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一日
序 言
六十年代初全国为之震动的“信阳事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把这一事件的历史
真相如实地反映出来,并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是我多年的
夙愿。进入晚年又患癌症,作为当时信阳地区第一书记的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来完成这一
工作。
在病床上,经我回忆口述由我女儿路霞记录整理出《信阳事件的历史、社会根源及经验
教训》一文。希望通过此文尽可能客观地再现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阐述我对这一事件
的看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信阳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五十年代末特定的政治背景
下,左倾路线在河南推行的必然结果。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人民公社这个时代产物的
出现,促使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造成了社会生产力和物力资源、人力资源
的极大破坏,死人事件的发生也成必然。虽这类事件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生,但遭遇
特大旱灾的信阳就成为其中较突出的一个地区。它的发生和发展是社会的、政治的乃至
自然的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在回忆和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就在于为后来的领导
阶层,为后人提供一个反面的教训。
因为各种原因,这篇文章现在才写出来,它的面世如能...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34
原标题:贸易战加剧,我们到黑龙江看了看国产大豆的底气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副所长:我们的大豆不比美国大豆差!
一粒大豆的价值有多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千亿粒大豆积少成多,却成为由美方挑
起的中美贸易战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7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3285万吨,总价值达139.59亿美元,是仅次于波音飞机的美
国对华出口第二大商品。今年4月,作为对美方的反制,中方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
等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7月6日,这一反制措施正式生效。25%的额外关税意味着一
向以价格低廉著称的美国大豆基本丧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反之,对年进口超过9000
万吨大豆的中国而言,如何补上美国大豆留下的缺口也成为随之而来的重要问题。不少
网友也在问:中国有几亿农民,难道还种不出足够的大豆?
大豆VS玉米
站在松嫩平原的九三垦区——这里是被称为“中国绿色大豆之都”的国有农场——的高
坡上,眺望远方,辽阔茂盛的“大豆海洋”与湛蓝的天空被地平线分割,半人多高的大
豆翻动着绿浪,预示着今年很可能会有一个好收成。
8月初,大豆已进入夏管期,田地里的农活并不多,但吕光琰还是时常来田里看看。“
前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贸易战加剧,我们到黑龙江看了看国产大豆的底气
来源:环球网公号 时间:2018-08-12
4 0 贸易战 字号:A-A+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副所长:我们的大豆不比美国大豆差!
一粒大豆的价值有多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千亿粒大豆积少成多,却成为由美方挑
起的中美贸易战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7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3285万吨,总价值达139.59亿美元,是仅次于波音飞机的美
国对华出口第二大商品。今年4月,作为对美方的反制,中方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
等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7月6日,这一反制措施正式生效。25%的额外关税意味着一
向以价格低廉著称的美国大豆基本丧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反之,对年进口超过9000
万吨大豆的中国而言,如何补上美国大豆留下的缺口也成为随之而来的重要问题。不少
网友也在问:中国有几亿农民,难道还种不出足够的大豆?
大豆VS玉米
站在松嫩平原的九三垦区——这里是被称为“中国绿色大豆之都”的国有农场——的高
坡上,眺望远方,辽阔茂盛的“大豆海洋”与湛蓝的天空被地平线分割,半人多高的大
豆翻动着绿浪,预示着今年很可能会有一个... 阅读全帖
h***f
发帖数: 4541
36
孙经先:围绕毛主席反对浮夸风一个批示的争论
1958年夏秋之际,我国出现了一股强烈的“农业浮夸风”,造成了严重后果。现在
许多人把“浮夸风”的责任强加到毛主席身上。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本来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毛主席主持制定的“农业发展纲要”已
经明确规定了我国农业在粮食产量上的基本目标是: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十二年内,
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分别达到400斤、500斤和800斤[1],并且这里
指的是“年亩产量”,而不是“单季亩产量”。
1958年2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第五次会议上做
关于《关于一九五八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中说:
“根据预计,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六年,粮食增加了五十亿斤,达到三千七百亿斤
”。
根据这种情况该报告提出,
“一九五八年粮食的指标为三千九百二十亿斤,比上一年增加二百二十亿斤,增长
百之五点九”。[2]
根据后来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1956年、1957年和1958年的粮食产量分别为3,855
亿斤、3,901亿斤和3,953亿斤。[3]这说明上述报告中的数字是符合实际的... 阅读全帖
o**4
发帖数: 35028
3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oct4 (h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1 18:45:37 2011, 美东)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1958年,据新华社的公开报道,水稻亩产量最高达130434斤10两4钱,小麦亩产量最
高为8585斤6两,玉米亩产量最高为35393斤,山药亩产120万斤,一棵白菜520斤,小麦
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毛毛泽东开始担心粮食多了怎么办?1958年夏天,毛毛
泽东请来访的赫鲁晓夫吃饭时,问到苏联有无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赫答:苏联没有
这种经验。
为了解决“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毛泽东自己想了三个办法。
办法1、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
(毛)算帐一般地说:“你们夏收才拿到九千多万斤粮食呢!秋季要收十一亿呀
!你们全县三十一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啊?”
大家一时被毛主席问住了。后来,张国忠答道: “粮食多了换机器。” 毛主席说:“
又不光是...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103
3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转)扯氮
中国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答案当然不是中国人的生殖力比别的民族强,而是因为中国
的粮食亩产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又是为什么呢?100多年前,有位名叫富兰克林•金(Franklin King)的美国
农业土壤局局长访问了中国、日本和朝鲜,并于1911年出版了一本名叫《四千年来的农
夫》(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的书,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中
国粮食亩产量高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以粪为肥,保证了中国的农田在种了4000多
年的粮食后依然肥沃。西方人则只学会了刀耕火种,或者依靠休耕来恢复地力,复种指
数比中国低很多。
大粪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这么宝贵呢?答案是氮元素。
分析一下植物身体的元素构成,你会发现含量最多的是碳氢氧,它们可以从水和空气中
获取。含量排第四的是氮,蛋白质和核酸中都含有氮,但是氮没办法直接从空气中获得
,因为氮气属于惰性气体,很难参与化学反应,需要变成“活性氮”,比如硝态氮(硝
酸)或者氨态氮(氨气)。这个转化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自然界的活性氮只能来自三个
方面:闪电、某些土壤细菌,以及固氮菌。前两种方式转化率很低,... 阅读全帖
o**4
发帖数: 35028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oct4 (h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1 18:45:37 2011, 美东)
亩产十万斤,吓坏毛泽东
1958年,据新华社的公开报道,水稻亩产量最高达130434斤10两4钱,小麦亩产量最
高为8585斤6两,玉米亩产量最高为35393斤,山药亩产120万斤,一棵白菜520斤,小麦
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毛毛泽东开始担心粮食多了怎么办?1958年夏天,毛毛
泽东请来访的赫鲁晓夫吃饭时,问到苏联有无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赫答:苏联没有
这种经验。
为了解决“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毛泽东自己想了三个办法。
办法1、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
(毛)算帐一般地说:“你们夏收才拿到九千多万斤粮食呢!秋季要收十一亿呀
!你们全县三十一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啊?”
大家一时被毛主席问住了。后来,张国忠答道: “粮食多了换机器。” 毛主席说:“
又不光是...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719
40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历史其实是个函数
历史是什么?历史其实是个函数
从小我就对历史典故感兴趣,成年以后虽然从事的是IT行业,可碰到与历史有关的
文章,还是会认真读一读,不论古今中外,古代近代。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历史产生了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会有周期律,中国
古代就产生过讲求平等的墨家思想,为什么会昙花一现?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过民主共和
体制,为什么半途而废?宗教为什么兴起?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最终,我发现历史其实是个函数,一个主要和可用耕地,平均亩产量,人口相关的
函数,时间反到不是主要参数。
这里平均亩产量是主要参数,它决定这一定时期的历史走向,是从平均分配到不平
均分配过度的一条曲线,从而决定社会制度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
本/社会主义。
所以,历史其实就是食物史,准确一点是食物分配史,或食物分配方案变革史。
历史其实一直被食物这只被忽略的手操控着,所有兴衰更替,恩怨情愁,喜怒哀乐
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从食物的分配而来。如果有一个神主宰着生物界的话,那这个神就是
食物。
这个函数中的人数有两个量,一个是由土地乘以亩产量再除以人最低需求量的土地
最大供养人数;一个是实际供养人数。这两个量的关系决定了...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7469
4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说一下我知道的一个地主
你知道明代税率多少吗?下面有很详细的计算,看完了再说。
我们这里只采用他对明代平均亩产量的估计:每亩田1.2石的米【特别说明:南方亩常
量高的多,北方亩产量低,这个平均亩产量的估计明显是偏低的。张显清提供了一些其
他学者的看法,余也非估计明代北方地区平均亩产1.302市石米,南方地区平均亩产2.
604市石米;郭松义估计明后期全国南北水旱粮食平均亩产256市斤,按照一石白米为94
.4公斤计算,则平均亩产在1.3石左右。但这里我们为保守起见,仍采用李隆生这个偏
低的估计】。
至于耕地面积,明初洪武时期的耕地面积约为8亿5000万亩左右[34]p304,明代16世
纪晚期到17世纪初期的耕地面积应该在11亿亩左右。按此估算,洪武时期的农业总产量
是10亿两千万石左右,而晚明时期全国农业的总产量至少是13亿两千万石左右(这个显
然是出于保守估计,偏少的一个产量)。
而明代的农业税收是多少呢?明初的时候,“田赋收入达到3227万8900石”[32]p055
;到明成祖以后,“每年的计划收入一直保持在2700万石左右”[32]p56;“1600年以
前,基本税额为粮食2600万石”[3...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42
【整理者按】这是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天涯》与《中国改革》杂志
曾先后发表过未经笔者审阅及认可的两个删改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发表未删改的文
本以正视听。在这个由笔者整理的版本中,本人的谈话部分有相当篇幅的进一步补充,
同时也保留了其它两位对话者的全部对话内容(包括两位事后整理增补的内容及前后文
的顺序、体例,乃至两位认为应当放进来的他人言论,均一字不删,以对历史负责),
但他们的对话内容在文中的性质属于引文,不影响笔者自负文责、自享文权。——秦晖
第一部分 国家的责任与权力 关于过去的争论
中国农民摆脱束缚,无需支付失去保护的代价?
秦晖:在中国—东欧转轨比较上,如今争论双方似乎有个共同点,即都说中国
渐进、东欧激进。只是一方说中国渐进就对了,而东欧激进则是犯了过分市场化的错误
。另一方则认为:目前中国采取的渐进改革,虽然短期内增长比较快,但将来可能会发
生很多问题。而东欧国家采取彻底的自由化道路,所以现在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
从长远的角度看,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我看,如果不谈政治改革,仅就经济转轨而
言,中国渐进东欧激进之说本身就很可疑。
如果拿东欧和中国做比较...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43
精华阅读:
×过去国民党在四川的最高征粮数为一千二百万担,我们这次征收数为两千万担(三十
亿斤)。
×邓小平毫不掩饰征粮的困难:中共在西南的征粮不仅要比国民党重得多,还限定要一
两次缴纳完毕,且征收季节已过,征收方法又不合理。
×但邓小平坚持认为,“公粮必须完成,否则要产生严重的财政混乱”。
×对党内同志的不同意见,邓小平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他在中共西南局征粮剿匪会议
上严厉批驳“合理负担”的观点,对川南军政领导人指名道姓地批评说:“征粮任务没
有完成,你李大章、彭涛、杜义德、郭影秋要负责,再完不成任务,我要给你们算账,
算历史账,新账老账一起算,算总账!”他还说:“什么是政策?当务之急是把粮食拿
到手,完成征粮任务就是政策。站不住脚跟,还有什么其他政策可讲!”
————————————
王海光:民变与“匪乱”:以中共接管贵州暨西南时的征粮为例
1950年初,中共新占领地区的许多农村和偏远地区,普遍发生了规模不等的武装暴动和
反抗新政权的情况。当时舆论统称之为“匪乱”,而将新政权的军事打击行动称为“剿
匪”。在“匪乱”严重的地区,叛乱者抢粮暴动,攻打基层政府,杀害政府工作人员和
征粮队...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4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630
方之
1958年大跃进放粮食高产卫星最高达致亩产水稻13余万斤,毛泽东说是听了科学家钱学
森的话。钱学森1958年6月16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是一个确凿的证据。其实此前此后钱学森还有六次著文鼓吹匪夷所思的粮食高产,简述
于下:
第一次,1958年4月2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发挥集体智慧是唯一好办法》,说“
可以在1亩面积上年产约8千市斤的淀粉。”
第二次,1958年6月在《科学大众》杂志第6期发表《展望十年——农业发展纲要实现以
后》,说“根据光合作用的理论推算,稻麦年亩产可以达到4万斤至6万斤。”
第三次,1958年6月在《农业科学》第12期发表《可以实现的理想》,说“稻麦年产量
就可以达到四万斤谷子!”该杂志为半月刊,编辑来电话询问是否计算准确?钱即用计
算尺再核算后说“计算准确无误,让秘书张可文回复编辑部。
第四次,1958年6月16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说“稻麦
年产量……不仅仅是现在的20...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monkeylady (MonkeyQueen),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0 12:38:49 2011, 美东)
【整理者按】这是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天涯》与《中国改革》杂志
曾先后发表过未经笔者审阅及认可的两个删改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发表未删改的文
本以正视听。在这个由笔者整理的版本中,本人的谈话部分有相当篇幅的进一步补充,
同时也保留了其它两位对话者的全部对话内容(包括两位事后整理增补的内容及前后文
的顺序、体例,乃至两位认为应当放进来的他人言论,均一字不删,以对历史负责),
但他们的对话内容在文中的性质属于引文,不影响笔者自负文责、自享文权。——秦晖
第一部分 国家的责任与权力 关于过去的争论
中国农民摆脱束缚,无需支付失去保护的代价?
秦晖:在中国—东欧转轨比较上,如今争论双方似乎有个共同点,即都说中国
渐进、东欧激进。只是一方说中国渐进就对了,而东欧激进则是犯了过分市场化的错误
。另一方则认为:...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46
秦老师的智商上限被
“1956年,浙江温州的永嘉县发现包产
到户之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非常高,亩产量是集体亩产量的3倍 4 倍”
这种神话限定了
b****r
发帖数: 2555
47
☆─────────────────────────────────────☆
monkeylady (MonkeyQueen) 于 (Sun Nov 20 12:40:18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monkeylady (MonkeyQueen),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0 12:38:49 2011, 美东)
【整理者按】这是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天涯》与《中国改革》杂志
曾先后发表过未经笔者审阅及认可的两个删改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发表未删改的文
本以正视听。在这个由笔者整理的版本中,本人的谈话部分有相当篇幅的进一步补充,
同时也保留了其它两位对话者的全部对话内容(包括两位事后整理增补的内容及前后文
的顺序、体例,乃至两位认为应当放进来的他人言论,均一字不删,以对历史负责),
但他们的对话内容在文中的性质属于引文,不影响笔者自负文责、自享文权。——秦晖
第一部分 国家的责任与权力 关于过去的争论
中国农民摆脱束缚,无需支付失去保护的代价?
秦...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秦不能支持40万人8个月是笑话
仔细看了一下你这贴,有一个明显的大问题。
第四段:“这里面涉及到单位制转换的问题,根据这篇论文的估算
http://wenku.baidu.com/view/2a068feb19e8b8f67c1cb985.html
秦国的好中差平均亩产量约合今天的120斤每亩粟米,与民国期间相差无几。”这里的”120斤每亩",准确的说是"120市斤每市亩",也就是今天的标准。查你所引的论文,其实已给出当时单位下的数据:”每小亩2小石,每大亩3大石”。这是你给出的第一个秦国亩产量。
在你接下来的讨论中用的“亩”,采用“李悝的人均耕地面积15亩"的说法,也就是来自《汉书。食货志》”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所以用的是当时的亩。根据该论文第4页第三段,还应该是小亩。这时,你给了一些分析,突然就又给出了4.5大石(折合小斗7.5石)一(小)亩的数字。这比你第一次给出的“每小亩2小石"的平均产量一下子翻了3-4倍!
对此,你的解释是基于“《史記·河渠書》”给出的“收皆亩一钟(6大石)”的数字,然后自由的给了个comprimise降低到4.5大石。而你给出的论文实际上已经用比你在这里还要详尽得多的分析给出了他们... 阅读全帖
c****x
发帖数: 660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谈谈钱老的问题
http://benincampus.blogspot.com/2007/11/blog-post.html
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钱学森
(原载《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
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
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
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05斤以后,又有2亩9分地平均每亩
打下了3530斤小麦。 土地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
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
。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
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
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
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
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 阅读全帖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