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 发帖数: 17 | 1 初三毕业那年暑假,
心血来潮,
与朋友约了每天去打羽毛球.
清晨5点半,
满校园转悠.
走到五舍和六舍附近.
两座楼不大, 三层, 经典的黄色,
默默相对而立.
它们之间有个篮球场,
也是静悄悄的.
嗯, 好.
就是这儿了.
那段时间,
整个学校就属这儿最安静.
只有晨起的蚯蚓满地乱爬,
青色, 肥肥大大.
篮球场刚铺过煤渣,
黑黑的,
在我的记忆中很是湿润肥沃,
所以不容易分辨出其上一团一团蚯蚓.
(恍然大悟: 怪不得那个地营养那么好)
打球至太阳东升,
即打道回府.
一天早晨突然发现两个楼被掀了顶,
黑洞洞的窗户向着篮球场,
劫后余生的感觉.
不明白为什么.
锻炼坚持了半月许,
直至着凉发烧止.
秋季开学前,
又经过那里,
赫然发现两座五层的, 白色的楼,
站在原来的, 五舍六舍的位置.
楼是崭新的,
但在我,
却失去了亲切的意味. |
|
p******u 发帖数: 171 | 2 发信人: Wilson (六指琴魔), 信区: WestZone
标 题: 《怀念成都科技大学》——旧五舍
发信站: 竹林幽趣 (Thu Aug 26 23:30:27 1999), 转信
怀念成都科技大学
旧五舍
旧五舍住的是专科的学生,西面的二楼三楼住的是女生,东面的半截住
男生,而西面的一楼则是一些校园团体办公的地方,包括学生会。于是,从那里
经过的时候经常会看见有人在烟雾缭绕的房间聊天,有时候是有人在办公室上自
习,有时候是一大群人在表情肃穆地开会。当某项活动要举行的时候,这里就是
忙来忙去,吵吵闹闹的了,一副革命意气冲天的景象,而有一次晚上我推开主席
办公室虚掩着的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面一个烟头一闪一闪地,好久才看清
楚是有个老几在抱着电话在打。
我对旧五舍的人没有什么好的印象,那幢楼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在周末
的时候几乎空无一人,应该说是出去玩了。科大和川大好玩的地方就多得很,舞 |
|
p*****g 发帖数: 172 | 3 这一次回国的时候
在杭州呆了三天,
一大堆朋友在一起,好象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样
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女孩子们抱在一起又笑又叫
从少年宫坐了7路车沿着北山路一路走,
那一天细雨迷蒙,从车窗向外看,湖上是一片浓浓的绿
当时就想,唉,索性呆在这里不要走了吧。:)
借了自行车在杭州城里,西湖边上骑来骑去
心情好象回到在杭州上学的日子里
夜晚大家吃完饭
醺醺然走在校园里,好象回到了1997年
一名住隔壁寝室的女同学说,
毕业以后听说当年有一个女生临走前在每一张床下都写了名字
于是大伙突然来了兴致,去五舍吧,可是今朝已住满男生。
来到五舍楼下,
耳边忽然依稀响起毕业时在这楼下同学们唱的歌
抬头看到四楼的小窗,
好象看到窗口有一大堆女孩子正在笑
于是我们十几个人,男男女女,趁大伯不注意,溜进五舍,
一路跑上楼,总是疑心一回头就能看见老大拎着一大堆水壶上楼的样子
可是五舍,现在已都是男生的味道了:P
终于来到自己那间寝室前
敲门进去,好象又看到三四个女生挤在一张床上看恐怖片的情景,
心里不禁轻轻的笑起来,
用手摸摸寝室的墙壁
如果墙会说话,
它应也可与我叙旧.
床下的名字后来还是没有找到,
其实又何必 |
|
w***e 发帖数: 1331 | 4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还潮,即使开着空调也还感觉不够劲,越发怀疑当年在十五舍是如何
活下来的。
梅雨季节一到,身上粘粘糊糊的一层,晚上睡觉前去水房冲个凉,转身上床又是一身汗。
说到冲凉,半夜的水房真他妈热闹,各寝室的爷们上课也没来这么齐全的,清一色光脊梁
小裤衩,人手一红塑料盆,哗哗从头浇下,爽的吱哇叫。也有的喜欢在坑位边上的淋浴冲
,换洗的衣服放在挡板的上边,有好事的就给偷拿了去,于是常听到有人大喊“衣服呢?
擦呐,老子的衣服呢?”
十五舍供水有问题,尤其是天热的时候,水上不到五楼,坑位里爷们的炸弹都满得要溢出
来(这种情况下再投弹,得先投张报纸下去,才不会炸到自己),水房里的衣服放的长毛
,整个楼道里气味盎然。就这样的环境,俺竟和一糙哥买过一十几斤的大西瓜,关着门在
厕所对面的屋里吃得动弹不得。当时怎么就能吃得下呢?楼上没水冲凉,就去楼下,还是
小裤衩,端一盆,只当散步。二楼是商学院的男生,mm来的多,很晚了也还能碰上,开始
还不好意思,后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就当见到一垃圾桶。有时候热的实在睡不着,就找
一糙哥下象棋。丫是臭棋,俺比丫香那么一点点,丫老是被俺找了快感。后来丫只愿俺下
围 |
|
i**h 发帖数: 90 | 5 你们五舍的弟兄们很幸运阿,要不是因为下雨,嘿嘿。。。
交大周围的消防设施从此换然一新,呵呵. |
|
S*********3 发帖数: 17 | 6 有很多住在6舍的兄弟嘛。记得有一年六舍的兄弟发疯地对着后面的五舍又是唱歌又是
乱叫。2年前回学校六舍还是存在的,里面还重新装修了。去操场路上,那个楼梯口的
宿舍都拆了。还像是8舍和10舍? |
|
|
|
g******r 发帖数: 63 | 9 前一阵子还和陈老鸟讨论过15舍,那种集体宿舍的设计绝对有问题。每层楼30个房间(好
象编号到40,但水房和厕所其实编入占了号),算起来每层楼住了约200号汉子,但只有6
个蹲位和4个冲凉间,还好水房的水漕比较长,所以可以被用做冲凉洗衣晾衣藏衣刷牙洗
脸刷碗的多功能场所。
曾在水房看到被浸泡得发霉的床单,还有盆里的水都已经基本蒸发光了的衣服,加酶洗衣
粉的酶点还一粒一粒的,估计是当初放了太多洗衣粉,水一蒸发,就成为洗衣粉过饱和溶
液了吧,呵呵
想想当年住的确实不忍睹,不过读研后就好多了...
何
。
梁 |
|
f*********a 发帖数: 198 | 10 不过17舍的情况也不是十分如意。开始的时候一个层面就一个冲凉的龙头,后来有2个了
,幸好研究生作息时间相差很大,不是老是在那里排队。还是到德国后好,现在我还开着
暖气。清晨连10度都不到
好
有6
洗
衣
溶
如
汗
脊 |
|
n******s 发帖数: 6 | 11 偶当时在29舍,睡觉的时候还下雨,半夜就救火车声大作了:-) |
|
|
|
f**n 发帖数: 401 | 14 想当年,我也在六舍住过哪。sigh...so many years pass by la |
|
l**a 发帖数: 5175 | 15 http://www.chinabaike.com/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
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时北印度一带的有部学徒以迦
湿弥罗地方的毗婆沙师为正宗。他们独尊《大毗婆沙论》,世亲起初也从而学习,后又
采取当时比较进步的经部学说,作了一部含有批评毗婆沙师意味的通论有部学说之书,
这就是《阿毗达摩俱舍论》。他先作本颂六百颂,随后又作长行注解八千颂。因为在这
部论书里包括了有部的重要阿毗达摩论如《发智》、《身论》和《法蕴》等六足论以及
《大毗婆沙论》的要义,同时也即以这些论书为所依,所以此论题名为阿毗达摩的《俱
舍》,"俱舍"具有箧藏和刀鞘之义。
据玄奘门下普光、法宝等的传说,世亲起初为了要使批判《毗婆沙论》彻底之故,
曾经化装去迦湿弥罗跟着悟入论师学习了四年,后来被悟入识破了,才回转犍陀罗来。
他随即为众人讲《毗婆沙论》,每日讲完一段,即概括其义作一个颂。这样他讲完了全
论,作成六百颂,即是《俱舍论本颂》。《本颂》最初传到迦湿弥罗之时,当地学徒还
以为帮助已宗宣扬《毗婆沙论》的主张,等到续请世亲写出了...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6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五受蕴是利刃(焰摩迦的故事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31 01:24:31 2014, 美东)
话说焰摩迦得法眼净后,舍利弗又对焰摩迦说了一个故事。舍利弗说,我说这个故事作
为一个比喻,有智慧的人听了这个比喻以后,就会了解到背后的含义,进而有机会获得
解脱。
故事是这样的。过去,有一个家族里的长者,是大富之家,有用不完的钱财。为了要保
护好这些钱财,他就广发告示,想要招一些仆从来帮忙看家护院。这时,他的一个仇家
恶人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于是心生一计。这个恶人就假装对这个长者非常友好的样子,
前来应聘仆从。果然,他顺利地被长者选中了,成为家里的仆从之一。这个恶人于是就
常常伺候在长者的身边,表现的尽心尽责,晚上很晚才睡觉,第二天又很早地起床,说
话非常谦卑,做事非常谨慎、恭敬。长者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
孩子一样看待,对他没有丝毫的戒备与怀疑。这时,这个恶人看到机会来了,于是偷偷
准备好了一把锋利的匕首,藏在身边。一日,乘着长者不注意的时候,迅猛地将利刃刺...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7 杂阿含49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若举罪比丘欲举他罪者,令心安住几法,得举他罪?」
佛告舍利弗∶
「若比丘令心安住五法,得举他罪,云何为五?实非不实、时不非时、义饶益非非
义饶益、柔软不麁涩、慈心不瞠恚。舍利弗!举罪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被举比丘复以几法自安其心?」
佛告舍利弗∶
「被举比丘当以五法令安其心,念言∶『彼何处得?为实莫令不实、令时莫令非时
、令是义饶益莫令非义饶益、柔软莫令麁涩、慈心莫令瞠恚。』舍利弗!被举比
丘当具此五法,自安其心。」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见举他罪者,不实非实、非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为义饶益、麁
涩不柔软、瞠恚非慈心。世尊!于不实举他罪比丘,当以几法饶益,令其改悔?」
佛告舍利弗∶
「不实举罪比丘当以五法饶益,令其改悔,当语之言∶『长老!汝今举罪不实;非
是实,当改悔!不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是义饶益,麁涩;非柔软,瞠恚;
非慈心,汝当改悔!』舍利弗!不实举他罪比丘当...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8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19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0 【偿还最后的债】
佛陀将般涅盘的这一年,在毗舍离附近的橡树村 (1) 中结夏安居,安居圆满后,就顺著他来时的路,一路游行回到舍卫城的只园精舍。 「法将」舍利弗礼拜佛陀后,回到自己的茅篷。当弟子们向他礼敬而离开后,他就洒扫、敷座,洗脚后盘腿坐著,进入阿罗汉的果定中。
舍利弗依他预定的时间出定,出定之时他有了个想法∶「过去诸佛是先入涅盘,还是他的大弟子先入涅盘?」然后他发现是大弟子先入涅盘。因此,他思考著自己的生命力,发现只剩下一个星期了。
他接著思索著∶「我该在那里入涅盘呢?罗目侯罗在三十三天入灭,智者憍陈如长老在六牙湖(Chaddanta Lake) (2) 圆寂,而那里是我入灭的地方呢?」
当尊者再三思索这个问题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并且想到∶「虽然她是七位阿罗汉的母亲 (3) ,但对佛、法、僧三宝还未生起信心,不知道她有没有可以生起信心的因缘?」
在观察这个问题后,尊者发现她有现观(abhisamaya)初果的因缘,因此自问∶「要透过谁的教导,她才能够洞察真理呢?」
接著他了解到唯有自己教导母亲佛法,才能成就这件事,他进而想到∶「如果我现在还是漠不关心,人们将会说∶『舍利弗一向乐于...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1 27.十字路口的禅坐者——乍南达日巴
在阿阇黎中恩扎布德和拉瓦巴面前,乍南达日巴尊者听授了光明大乐教言。
尊者降生在西方圣达一个叫绕拓扎的城市里,虽然为贫民种姓,却福报巨大,家财万贯
。后来他出家,在一家寺院受比丘戒。他在拉瓦巴尊者面前听授教言时,虚空传来声音
说道:“你应该到邬金地区去修持,在那里你会得到所欲的成就。”
到了邬金,尊者在中恩扎布德、明妃拉吉嘎拉和阿阇黎嘎扎巴塔面前,听取了如海的续
部教言。有一次,他在大尸陀林修行时,现量目睹了黑鲁嘎坛城,许多金刚空行母赐予
他灌顶,他当下获证大手印成就。之后,他长期住在邬金地区,饶益了无量众生。
后来,尊者来到果登巴绕城,人们把他与众不同的行径当作饭后茶余的笑料,在很长时
间里,尊者未作任何表示。
有一天,城中三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挺胸凸肚地走过一个十字路口,见阿阇黎在那里坐禅
,他们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个瑜伽士是一个盲人。”三人中的一个说道。
“这不是瑜伽士,他是个哑巴。”另一个说。
“不,”第三位说,“这只是一具死尸。”
尊者不动声色地说道:“愿你们成为你们所说的那样。”
话音刚落,那个说尊者是盲人的人眼睛瞎了;说尊者是哑巴的人发不...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2 27.十字路口的禅坐者——乍南达日巴
在阿阇黎中恩扎布德和拉瓦巴面前,乍南达日巴尊者听授了光明大乐教言。
尊者降生在西方圣达一个叫绕拓扎的城市里,虽然为贫民种姓,却福报巨大,家财万贯
。后来他出家,在一家寺院受比丘戒。他在拉瓦巴尊者面前听授教言时,虚空传来声音
说道:“你应该到邬金地区去修持,在那里你会得到所欲的成就。”
到了邬金,尊者在中恩扎布德、明妃拉吉嘎拉和阿阇黎嘎扎巴塔面前,听取了如海的续
部教言。有一次,他在大尸陀林修行时,现量目睹了黑鲁嘎坛城,许多金刚空行母赐予
他灌顶,他当下获证大手印成就。之后,他长期住在邬金地区,饶益了无量众生。
后来,尊者来到果登巴绕城,人们把他与众不同的行径当作饭后茶余的笑料,在很长时
间里,尊者未作任何表示。
有一天,城中三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挺胸凸肚地走过一个十字路口,见阿阇黎在那里坐禅
,他们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个瑜伽士是一个盲人。”三人中的一个说道。
“这不是瑜伽士,他是个哑巴。”另一个说。
“不,”第三位说,“这只是一具死尸。”
尊者不动声色地说道:“愿你们成为你们所说的那样。”
话音刚落,那个说尊者是盲人的人眼睛瞎了;说尊者是哑巴的人发不...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3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24 话说焰摩迦得法眼净后,舍利弗又对焰摩迦说了一个故事。舍利弗说,我说这个故事作
为一个比喻,有智慧的人听了这个比喻以后,就会了解到背后的含义,进而有机会获得
解脱。
故事是这样的。过去,有一个家族里的长者,是大富之家,有用不完的钱财。为了要保
护好这些钱财,他就广发告示,想要招一些仆从来帮忙看家护院。这时,他的一个仇家
恶人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于是心生一计。这个恶人就假装对这个长者非常友好的样子,
前来应聘仆从。果然,他顺利地被长者选中了,成为家里的仆从之一。这个恶人于是就
常常伺候在长者的身边,表现的尽心尽责,晚上很晚才睡觉,第二天又很早地起床,说
话非常谦卑,做事非常谨慎、恭敬。长者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
孩子一样看待,对他没有丝毫的戒备与怀疑。这时,这个恶人看到机会来了,于是偷偷
准备好了一把锋利的匕首,藏在身边。一日,乘着长者不注意的时候,迅猛地将利刃刺
向长者,当场就要了他的命。
尊者舍利弗接着问焰摩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那个仇家恶人,与长者假装亲近
友善,并非是为了帮助这个长者,而是随时准备加害于他。但这个长者却不加细查,轻
信恶人,以致最终被害。是这样...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25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6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Aug 22 00:58:36 2011, 美东) 提到: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2 01:14:46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
|
s*********a 发帖数: 801 | 27 绝对上不平等
27:3 你 估 定 的 , 从 二 十 岁 到 六 十 岁 的 男 人 , 要 按 圣 所 的 平
, 估 定 价 银 五 十 舍 客 勒 。
27:4 若 是 女 人 , 你 要 估 定 三 十 舍 客 勒 。
27:5 若 是 从 五 岁 到 二 十 岁 , 男 子 你 要 估 定 二 十 舍 客 勒 , 女
子 估 定 十 舍 客 勒 。
27:6 若 是 从 一 月 到 五 岁 , 男 子 你 要 估 定 五 舍 客 勒 , 女 子 估
定 三 舍 客 勒 。
27:7 若 是 从 六 十 岁 以 上 , 男 人 你 要 估 定 十 五 舍 客 勒 , 女 人
估 定 十 舍 客 勒 。
等。 |
|
k*****c 发帖数: 1670 | 28 六朝云龙吟 第十五集
第一章
巨大的桥墩拔地而起,宛如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森林。无数桥梁纵横交错,遮
蔽了天空。一行人匆匆从桥下穿过,与头顶宏伟的建筑相比,桥梁阴影笼罩下的
人类仿佛蝼蚁般渺小。那些人行色匆忙,浑未留意远处有一双阴狠的眼睛正紧紧
盯着他们的背影。
盯梢的外姓人像螳螂一样伏着身,悄无声息地穿过草丛,他路过的荒草间,
埋着一只不起眼的窨井盖。
阳光透过井盖的栅栏,一直向下延伸,最后落在一片阴暗的地下世界中。
鲜血在冰冷的士敏土壁上缓缓流淌,两具尸体一左一右倒在脚边,脸上还残留
着惊骇的表情。
程宗扬又重复了一遍,「小紫在哪儿?」
听出他声音里并没有恶意,何漪莲紧张的神情略微放松了些,反问道:「你
是谁?」
程宗扬皱起眉,「你紫妈妈没说吗?」
「哪里来的紫妈妈?」何漪莲不悦地说道:「你这般胡言乱语,莫非是个疯
子?」
程宗扬摸了摸下巴,自己眼看着小紫趁乱将何漪莲和尹馥兰劫走,才杀出去
接应武二,可何漪莲似乎根本不知道小紫的存在。难道出了什么岔子?
「何帮主为何会在这里?」
「怎么?这里不能来吗?」何漪莲微微抬起下巴,「我从太泉古阵进来便在
此地。」
怎么可能?程宗扬虽然对太泉古阵... 阅读全帖 |
|
l****t 发帖数: 1580 | 29 ☆─────────────────────────────────────☆
wh (wh) 于 (Tue Apr 5 13:12:14 2011, 美东) 提到:
木心不知是跟着易建联还是Trunkslu来到浙版相识的,易建联是我们浙江老乡,
Trunkslu当时是浙版版主。她刚来两次,就大大咧咧地发帖说wh是个大水车,搞得我很
不好意思。我初上买卖提,只跟帖不发主帖,从不抛头露面,不知她怎么目光如炬地把
我揪出来又预见到我往后的恶行,实为快人快语,犀利敏锐。
木心和江浙颇有渊源,在杭州读中学,又和我在同一所上海的大学读研,住过同一个宿
舍区(可能还是同一个楼),她还记得电话号码的开头四位,我大赞师妹好记性。江南
风气柔弱,然而木心一来浙版,就有声有色地大侃西湖之夜万人双扣大赛——光这个名
儿就听得人意兴豪发,一万个人一起拍桌子扣牌,该是怎样的巨响震荡山林,一扫西湖
之烟柳弱质,让我这样的牌盲亦为之心折。木心搜刮包子和发包子都豪爽无比。我偶尔
说起在篮球版看你们创建光明顶俱乐部,她大喝一声偷窥罚包子。别人乱要包子我不给
,给木心却给得心甘情愿,木心就有这样的人格魅力。她...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0 大正藏杂阿含 五五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阴及受阴。云何为阴。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
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色
阴。随诸所有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一切总说受.想.行.识阴。是名为阴。
云何为受阴。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过去.未来.现在。生贪欲.瞋恚.愚痴及
余种种上烦恼心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受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正藏杂阿含 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
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时。有一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
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佛告比丘。还坐而问。当为汝说
时。彼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
。以何生。以何触
佛告比丘。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而白佛言。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
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1 大正藏杂阿含 五五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阴及受阴。云何为阴。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
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色
阴。随诸所有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一切总说受.想.行.识阴。是名为阴。
云何为受阴。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过去.未来.现在。生贪欲.瞋恚.愚痴及
余种种上烦恼心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受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正藏杂阿含 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
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时。有一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
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佛告比丘。还坐而问。当为汝说
时。彼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
。以何生。以何触
佛告比丘。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而白佛言。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
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 阅读全帖 |
|
O*********9 发帖数: 552 | 32 这个家伙真的是乱说加胡解
那哪里是说人家要卖身?
7利卡擦这个家伙,小四银了
:D
怎么不去庙里对烧香许愿的说:你们不要卖身。
======================================================
利 未 記 27 (Chinese Union Version (Simplified))
利 未 記 27
1 耶 和 华 对 摩 西 说 :
2 你 晓 谕 以 色 列 人 说 : 人 还 特 许 的 愿 , 被 许 的 人 要 按 你 所
估 的 价 值 归 给 耶 和 华 。
3 你 估 定 的 , 从 二 十 岁 到 六 十 岁 的 男 人 , 要 按 圣 所 的 平 ,
估 定 价 银 五 十 舍 客 勒 。
4 若 是 女 人 , 你 要 估 定 三 十 舍 客 勒 。
5 若 是 从 五 岁 到 二 十 岁 , 男 子 你 要 估 定 二 十 舍 客 勒 , 女 子
估 定 十 舍 客 勒 。
6 若 是 从 一 月 到 五 岁 , 男 子 你 要 估 定 五 舍 客 勒 , 女 子 估 定
三 舍 客 勒 。
7 若 是 从 六 十 |
|
r****n 发帖数: 8253 | 33 节选自马哈西尊者的《毗婆舍那讲记》
问:未依禪那获得心清净,能够修习毗婆舍那吗?
答:有些人教导说,应该以色界禪那定令心清净之后,再修习毗婆舍那,否则不可能成
就毗婆舍那。但是,这只是极端的说法。实际上,《清净道论》明确地说,「近行定」
便足以让禪修者修得毗婆舍那, 乃至证得阿罗汉,因为「近行定」已能净除五盖。在
《大念处经》等的经典裡,佛陀也明白指出,观照四威仪等所得的定力,足以令人证得
阿罗汉果。
在《增支部•随念经》,佛陀说,以佛随念所得的定为基础,可以修成阿罗汉。
注释书也说:禪修者可藉由随念佛或僧的功德,令喜生起,接著观照喜的生灭,直到证
得阿罗汉。 (◎摘自《转法轮经讲记》)
问:「剎那定」能帮助我们修得「毗婆舍那」吗?
答:请记住《清净道论》明确地提到,依据《念处经》的〈界作意章〉,观照四界时生
起的「近行定」能够去除五盖。《清净道论大疏钞》 解释说,这不是真正的「近行定
」,因为它不会引生色界「禪那」。但是,由於这种定和真正的「近行定」一样,能够
镇伏五盖,所以藉由所谓"sadisiipacara" 的类喻方式,称它为「近行定」。就毗婆舍
那修行的场合而言 |
|
B***o 发帖数: 133 | 34 黄念祖老居士述
(以一九八九年于北京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
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
译·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夏会本
·第十三·光明无量愿》
三、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
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魏译·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五·
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四、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魏译·第
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
,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七·诸佛称叹愿》
五、设我得佛,十...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当年佛陀在舍卫国舍卫城的时候,有一个施主,就是一个学佛的人和他妻子过着非常好
的生活,他们两个过得非常美好。后来生出来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非常地有庄严相,非
常可爱,这孩子非常好,但是两个脚却是畸形,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瘸子。自从这个孩子
生下之后,这个施主他们一家幸福的生活更加圆满吉祥,生下这个孩子之后越来越好。
这个施主就非常高兴,他心想虽然是有点残疾,但是他非常开心,因为这孩子来了家里
就越来越好了。他给他取名,他的父亲也真是不咋地,给这孩子取名叫“瘸子”。这个
瘸子长大之后,施主的家就越来越富有了,很富有,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提到瘸子
的名字都能很快地完善地解决了,很厉害。舍卫城的人民,远近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了
,大家有样学样,不管做什么事情之前先要提这个孩子的名字,“瘸子啊,帮助我啊!
”结果一求都是圆满成功,哇,这个瘸子很厉害!加上这个瘸子又精通“八观察”等世
间的学问,当时在舍卫城是这么讲,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看八字”,都是一样
的,这些东西师父讲给你们听的。他又懂八字又帮人家算,所以他在舍卫城一带非常有
名气,谁都知道他。有一次他和亲戚好友乘坐马车一起去玩,看见有一群...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2964 | 36 索尼把报纸拿到朝堂后,鳌拜等人也觉得有必要购买这些东西,他们还记得几十年前,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前期都认真收集明廷的邸报来获得情报。只是后来明廷在战争中越来
越偏向防守,最后完全是被动挨打,至于在防守战中又歼灭了几千、几万清军的吹嘘,
皇太极也没有兴趣看了。等到多尔衮入关后,南明的朝廷邸报系统彻底崩溃,本来就停
止收集报纸的清廷占尽上风,自然也必要重新把老习惯拾起来。
邓名虽然不是第一个在战场上恢复攻势的,但明军这次的战略反攻态势在他手中已经维
持了好几年了,而且邓名好像还在重建报纸系统。因此鳌拜几乎立刻就得出了索尼一样
的结论,那就是要设法订购邓名的报纸,并送入朝廷进行研究。对鳌拜和索尼这种从努
尔哈赤时代混过来的人来说,入关二十年固然让他们也开始有了朝廷颜面这个感觉,但
远比邓名前世的满清末世要务实得多,一旦觉得形势有变,立刻就想到把努尔哈赤、皇
太极的经验再加以利用。
“这个东西有用么?”苏克萨哈要比索尼和鳌拜经验浅很多,从未遇到过明军拥有战略
主动权的时候,所以他遇到邓名反击时显得更加不知所措:“这种报纸上的东西还不是
随便邓名说,他可能会趁机用这个东西诬陷我们的官员,或是自吹自...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64 | 37 舍利弗是佛陀的首座弟子,佛陀最信任的就是他,当罗侯罗年幼的时候,佛陀曾叫
罗侯罗拜他为师,跟他受沙弥戒;祇园精舍建立时,奉佛陀的慈命前去督促工程的也是
舍利弗。在北方的舍卫城,佛陀的法驾尚未到达,他就能先把外道慑伏,著令他们等候
皈依佛陀。
说起舍利弗的智慧,据传当他母亲怀妊的时候,忽然就变得智慧过人,在当时婆
罗门教中最负盛名的雄辩家就是舍利弗的母舅拘絺罗(长爪梵志),在辩论时他都辩不
过舍利弗的母亲。舍利弗在没有出世以前,他的母舅和母亲就觉察到他将来一定不是一
个寻常的人物。
后来长爪梵志皈依佛陀,就是因为他知道他的外甥,如果不是遇到大觉完人,他
不会拜他为师,就因为他能信任舍利弗这一点,所以他才勇敢的舍去迷妄,皈投到佛陀
的座下。
舍利弗的智慧虽然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百依百顺,从来没有对佛陀的教示
,生过反感。
有一次舍利弗带领沙弥的罗侯罗从外面托钵乞食回来,佛陀见到罗侯罗的面色很
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气,佛陀叫他到身旁,问他有什么事感到不能满足。
少年的罗侯罗,低着头含羞的告诉佛陀说道:
“佛陀!上座和中座比丘,到外面托钵乞食,信众们都布施上等的美味,我们初
进道...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38 诞生的前后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个叫迦罗臂拏迦的村庄
,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个很幽静的地方,这是智能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乡。
舍利弗诞生在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提舍是婆罗门教中负有盛名的论师;当母亲怀着
舍利弗的时候,他母亲的智能,就异于寻常的妇女,据说这是受胎儿的影响。
母亲的弟弟拘稀罗,也很善于议论,但每当他和怀孕的姊姊议论时,总是辞穷力拙,不
支而退。拘稀罗因此惭愧得离家出走,他知道姊姊所怀的胎儿,一定是一位大智能的人
,自己若再不求进步,将来不如外甥,岂不给人笑话!因此他就到处参访明师,研究学
问,连指甲都没有时间剪,当时的人都叫他长爪梵志(后来因舍利弗皈依佛陀,他也皈
依做了比丘)。
舍利弗八岁的时候,就能通解一切书籍。当时的摩揭陀国,有长者兄弟二人,兄名吉利
,弟名阿伽罗,设宴招待国王太子,大臣论师,作乐歌舞,谈古论今。宴会中规定什么
身份的人坐什么位置,但八岁的舍利弗,却坐上论师的宝座,旁若无人,一点都不畏惧
。很多大臣论师起初都觉得他年少无知,不屑与语。他们都派年少的弟子和他酬答,但
舍利弗言词清晰,义理周详,语惊四座,诸大论师此时...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39 『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谁得涅盘?』---龙树菩萨
《十二门论》
从三轉法輪之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 :
首先我们先从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大家可以換個
方向來理解无余涅盘 :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
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光有這些見聞覺知的功能能做得了
什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生出来的,当我們没找到阿赖耶识,根本也不晓得祂
是什么.
前七识是从阿赖耶识出生的,我們如果...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40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舍卫城外有一座寂静的森林,里头住着五百位仙人,他们经常
以火供养天尊。
世尊观察知道,在森林中苦行的五百位仙人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就在五百仙人作
火供的炉灶上留下一个脚印。在五百位仙人都看到炉灶上的脚印后,世尊又加持,使爈
灶内的火无论怎样都无法点燃。发生这样的怪事,众仙人深信是大自在天神的力量,是
修行的瑞相,心中无限欢喜,便将供品供在脚印上。这时,佛陀又以加持力,使所有的
供品都起火燃烧,火焰直冲上梵天界。仙人们看到这奇特的现象,更加相信是大自在天
神加持的结果。
佛陀为了让这些仙人能修学佛法,又在他们火供的炉灶旁留下几个脚印,并一直延伸到
舍卫城外的祇陀园。仙人们见到脚印,认为是大自在天神降临人间,于是决定跟着脚印
,去参拜大自在天神。
五百仙人一路追寻脚印来到祇陀园。这时,释迦世尊正在为数百位眷属传授妙法,五百
仙人远远看见世尊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庄严身相,都生起无限的欢喜心,心中
的喜悦比十二年的禅悦还要快乐。
他们在佛陀的脚下恭敬顶礼,佛陀观察他们的根机,为他们传授相应的佛法,使五百位
仙人全都得到不还果。得果后,他们在佛前请求出家,受持比丘...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41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舍卫城外有一座寂静的森林,里头住着五百位仙人,他们经常
以火供养天尊。
世尊观察知道,在森林中苦行的五百位仙人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就在五百仙人作
火供的炉灶上留下一个脚印。在五百位仙人都看到炉灶上的脚印后,世尊又加持,使爈
灶内的火无论怎样都无法点燃。发生这样的怪事,众仙人深信是大自在天神的力量,是
修行的瑞相,心中无限欢喜,便将供品供在脚印上。这时,佛陀又以加持力,使所有的
供品都起火燃烧,火焰直冲上梵天界。仙人们看到这奇特的现象,更加相信是大自在天
神加持的结果。
佛陀为了让这些仙人能修学佛法,又在他们火供的炉灶旁留下几个脚印,并一直延伸到
舍卫城外的祇陀园。仙人们见到脚印,认为是大自在天神降临人间,于是决定跟着脚印
,去参拜大自在天神。
五百仙人一路追寻脚印来到祇陀园。这时,释迦世尊正在为数百位眷属传授妙法,五百
仙人远远看见世尊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庄严身相,都生起无限的欢喜心,心中
的喜悦比十二年的禅悦还要快乐。
他们在佛陀的脚下恭敬顶礼,佛陀观察他们的根机,为他们传授相应的佛法,使五百位
仙人全都得到不还果。得果后,他们在佛前请求出家,受持比丘...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2 心经中的“舍利子”就是指舍利弗。(网络图片)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当佛陀讲解佛法时,舍利弗都随侍在佛陀的身边。
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罗。他母亲的名字叫做舍利,而弗多罗是儿子的意思,舍利弗多罗
就是舍利之子。
舍利弗与目犍连心归佛祖
舍利弗原来信奉别的教派,手下有一百名弟子。修行了一阵子之后,他忽然觉得茫然无
所皈依,找不到人生的真义。正在傍徨苦闷的时候,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说示比丘,阿说
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有庄严的态度,威仪的行止,舍利弗一见,心中非
常惊奇,并向阿说示比丘请法。
舍利弗从阿说示的口中,听到佛陀及其教法,像天崩地裂一般,心中对宇宙人生积聚的
疑云,也一扫而空。随后他和阿说示比丘约定,一定要去拜访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处,又把阿说示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转述给好朋友目犍连,不单是讲
话的舍利弗自己边说边感动,就连听话的目犍连,都不禁感动得涔然泪下!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连带领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他们觉得自
己遇到了真正的老师。
舍利弗心坚不动
《阿含经》说:“智慧无穷,诀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舍利弗在所有弟子中有
智慧第一的美誉。...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43 三、「五事异法」的论争
根据阿难系说一切有部的记载,虽然阿难系在
「十事论争」与「七百结集」上,观点与说法大致同
于优波离系分别说部,但在僧团分裂的缘由与时间,
却有着迥然不同于分别说部的见解。优波离系分别说
部认为根本僧团的分裂缘由,是在于佛灭百年的「十
事非律论争」,是由优波离系东方毗舍离僧团擅行
「十事非律」而起,是肇因于「律的纷争」所致。但
根据传承经法的阿难系,则说是佛灭后 116 年的「五
事异法」而起,认为是肇因于「违背经说,诋毁阿罗
汉的证量」所致。
根据北印阿难系世友着《十八部论》的记载,部
派分裂是发生在佛灭后 116 年(271~268 B.C.),当
时 优 波 离 系 毗 舍 离 僧 团 有 名 为 摩 诃 提 婆(巴
Mahādeva,大天),提倡「五事异法」,贬谪声闻圣
者阿罗汉为无知、有漏、不圆满,阿难系僧团起而反
对,造 成 僧 团 的 大 论 争 及 分 裂。见 鸠 摩 罗 什
Kumārajīva 旧 译《十 八 部 论》
22
(公 元 402~410
年):
「佛灭度后百一十六年,城名巴连弗,时阿育王
王阎浮提,匡于天下。尔时,大僧别部异法,有...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44 卷五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
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
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
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
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
。以阎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振动。微尘如来住世界
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
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
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
提。令汝速登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
。更非他物。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
。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45 能舍一切诸难舍
财宝妻子及国城
于法内外无所吝
头目髓脑悉施人
《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2008.08.11晨语证严上人开示】
学佛,要学得能舍,我们能舍,舍的功夫却是很深,「能舍一切诸难舍」,可见这个舍
并不简单,舍的意思就是布施,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这是佛陀对我们的教育,
世间万物,都是来辅佐人的生活,每一个人来到人间,都是需要世间物质,来帮助我们
的生活,看看说,妈妈生下来的婴儿,第一个接触到的,就是两只手把他接下来,再来
,所接触到的物质,那就是水,用水为他沐浴,洗得干净,然后就是布,赶快把他包起
来为他保暖,然后就是一直一直,物质来帮助他。
所以说来,我们开始来到人间,我们已经就是接受,接受人的施舍给我们了,所以我们
若以这个角度来看,哪一个人不是受惠者呢?哪一个人不是在接受人布施,提供给我们
,我们已经接到,很多人付出的布施,到底我们人人,有付出的布施没有?
(旁白)
六度以布施为首,四摄法中也以布施为前导,可见布施是修行的根本,布施即是舍,要
做到能舍一切诸难舍,第一步须从内心做起,也就是舍去种种无明习气。
舍 : 无明习气
【2008.08.10晨语证严上人开示... 阅读全帖 |
|
e*******o 发帖数: 2271 | 46 第一,广惠仓制度。宋代于常平仓、义仓(社仓)之外,专设广惠仓,以为社会福利救
济粮的基本储备。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采纳枢密使韩琦建议,将原先例由官府出
售的绝户(无子孙者)田产改为募人耕种,收租谷另置仓储存,以救济州县郭(城)内
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曰广惠仓。由提点刑狱官主管之。具体规定:凡绝户之田,州县
户不满万者,留租千石之田为广惠仓田;万户以上倍之,户二万留三千石田,三万留四
千石田,每增一万户增留一千石田,至十万户留万石田。其余田亩,仍旧由官府出售。
嘉祐四年(1059年),令广惠仓改隶司农寺,"州选官二人主出纳,每岁十月遣官验视"
。关于发放救济,规定"应受米者书名于籍,自十一月始,三日一给,(每)人米一升
,幼者半之,次年二月止"。这说明广惠仓无偿发放救济粮只在冬季,春夏秋三季不救
济。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常平仓粮发放制度有所改变,除少量仍无偿颁给老疾贫
穷者外,其余粮储均与常平仓一样平粜,即"遇贵量减市价粜(卖出),遇贱量增市价
籴(买入)"。为此,各路置提举常平广惠事务专官,一并管理二仓出纳之事。未几,
王安石又力主将常平广惠两种仓储一并作为"青苗"本钱...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学佛是否需要舍离一切的欲望?之所以会有这样题目出来,最主要是因为许多人对
于佛教有非常负面的印象,认为佛教不仅是一方面叫人家舍弃所有的欲望;另外一方面
,看起来又好像不能够善尽社会的责任,逃避一切社会的责任一样。所以,我们今天应
该要藉著这个场合,来跟大家说明这个基本的差异。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说所有的修行其实如果从解脱的立场来看,不外乎是要
排除烦恼、对治烦恼,那么烦恼有许多时候都是由于贪欲所引起;所以,其实在世间的
许多的宗教,只要谈到所谓的烦恼这些事情的时候,也都是以贪欲作为要对治的目标。
比方说一神教来讲,比方说基督教、天主教。他们也在教信徒,希望信徒不要完全
著重在世间的这些荣华富贵,而是要把天上所谓的上帝身边的这些荣华富贵,当成真正
的荣华富贵,要能够摒弃世俗的东西,勇于去追寻上帝的脚步,按照上帝的指示去做事
情。这是一神教。
那么东方呢,移到东方来看,东方的印度教其实也有异曲同工。比方说,东方的印
度教其实吸取了部分佛教的名词,他们也在说世间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幻化的,所以大
家不应该费很大的力气去执著这些幻化的事物,而应该清净少欲,才能够跟真正的“梵
”合而...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8 二乘无学不证涅盘
不懂佛法的人也许要问:「既然是本来就有,为什么要我修行以后才能证得?」那我们
这里就要来说明:「二乘无学证得解脱果,而不能证得涅盘。」外面的人听了就会说:
「这个萧平实胡言乱语、精神错乱,既已证得解脱果,怎么说他不证得涅盘?」但当我
跟诸位说明以后,你们就会知道我说的才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先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诸位就容易了解了。八识
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能做得了什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49 时诸贤圣,知众乖违,便舍鸡园,欲往他处,诸
臣闻已,遂速白王。(阿育)王闻既瞋,便敕臣曰:
「宜皆引至殑伽河边,载以破船,中流坠溺,即验斯
辈是圣是凡。」臣奉王言,便将验试。时诸贤圣,各
起神通,犹如雁王,陵虚而往。复以神力摄取船中同
舍鸡园未得通者,现诸神变作种种形相,次乘空西北
而去。(阿育)王闻见已深生愧悔,闷绝躄地水洒乃
苏,速即遣人寻其所趣,使还知在迦湿弥罗。复固请
还,僧皆辞命,王遂总舍迦湿弥罗国,造僧伽蓝安置
贤圣众,随先所变作种种形,即以摽题僧伽蓝号躃
。」
这段记载说到,阿育王支持人多势众的大天,居
然对不同意大天见解的阿难系僧众,载以破船试炼于
江中。另据『三论玄义检幽集』
29
卷五(引真谛『部
执论疏』)说:
「王妃既有势力,即令取破船,载诸罗汉,送恒
河中。罗汉神通飞空而去,往罽宾国,或作浮鸠,
……彼国仍起寺名浮鸠寺。……阿输柯王问众人云:
诸阿罗汉,今并何在?有人答云:在罽宾国。即遣往
迎尽还供养。大天先既改转经教,杂合不复如本,诸
阿罗汉还复聚集,重诵三藏。于此时中,所执有异,
分成二部,一上座部,二大众部。至此时,三藏已三
过诵出:第一于七叶严中;第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学佛是否需要舍离一切的欲望?之所以会有这样题目出来,最主要是因为许多人对于佛
教有非常负面的印象,认为佛教不仅是一方面叫人家舍弃所有的欲望;另外一方面,看
起来又好像不能够善尽社会的责任,逃避一切社会的责任一样。所以,我们今天应该要
藉著这个场合,来跟大家说明这个基本的差异。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说所有的修行其实如果从解脱的立场来看,不外乎是要
排除烦恼、对治烦恼,那么烦恼有许多时候都是由于贪欲所引起;所以,其实在世间的
许多的宗教,只要谈到所谓的烦恼这些事情的时候,也都是以贪欲作为要对治的目标。
比方说一神教来讲,比方说基督教、天主教。他们也在教信徒,希望信徒不要完全
著重在世间的这些荣华富贵,而是要把天上所谓的上帝身边的这些荣华富贵,当成真正
的荣华富贵,要能够摒弃世俗的东西,勇于去追寻上帝的脚步,按照上帝的指示去做事
情。这是一神教。
那么东方呢,移到东方来看,东方的印度教其实也有异曲同工。比方说,东方的印
度教其实吸取了部分佛教的名词,他们也在说世间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幻化的,所以大
家不应该费很大的力气去执著这些幻化的事物,而应该清净少欲,才能够跟真正的“梵
”合而为一等等...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