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发帖数: 5466 | 1 佛经里怎么说的? 有请SeeU同学..
但是从给予和得到的角度来看, 坛经中把一切分为三十六对, 相虽不同,本质是一样
的, 互为因果。 具体到这里,也就是说给予就是得到。把爱给出去, 就是种下了得
到的因, 能不能得到要看缘分。 但是如果不给, 得不到的结果可能更大。。 |
|
a*****y 发帖数: 33185 | 2 阿赖耶识
百科名片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
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关于阿赖耶识不
同的宗派又有不同的说法。
目录
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
以下引《佛光大辞典》阿赖耶识条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
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
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 华严宗
百科名片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
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
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简介
华严经起源
华严宗 法界缘起
华严宗 发展历程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
华严宗 现象圆融论 事事无碍论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
三帝心法师帝心
四云华法师云华
五贤首法师贤首
六清凉法师清凉
七圭峰法师圭峰
华严宗观法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周遍含容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
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
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
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 法界缘起
目录
简介
解释
意义和影响
编辑本段简介
fajie yuanqi 法界缘起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重要命题和基本教义。又名无
尽缘起和性起缘起。“法”即事物,“界”是性义,“法界”即是“法性”。此命题的
意思是,一切事物都由法界生起。
解释
隋代慧远《大乘义章》认为,佛教基本理论苦集灭道四谛中,苦集为法界缘起所会
聚,灭道为法界缘起的发用。华严宗二祖智俨首倡法界缘起说,认为一部《华严经》就
在于说明法界缘起。华严宗三祖法藏继承和发展智俨的法界缘起思想,用缘起因分和性
海果分来阐明世间和出世间的实相。缘起因分其相状为无尽圆融,认为宇宙万物,通通
互为因果;一物为因,万物为果,万物为因,一物为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
重重无尽。性海果分是不可言说的诸佛境界。由此有“无尽缘起”之名。法界缘起还认
为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由先天的法性所生起。法性就是“一心”,就是“一心
” 的本性、本质,也称为“善心”、“如来藏” 或“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世间和出
世间的一切现象,均由“清净心”随缘生起。离开“一心”,更无别物,于是有性起缘
起之名。诸佛的境界也是出于“法性”,出...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5 正见
又作谛见。相对于妄想而言,指的是正确的佛理知见,特指具有佛说“为人悉檀”佛法
的四谛知见,也就是佛教对于世间谛理与出世间第一义谛法义的如理如实智慧见地。
你显然把正见局限化了,hohoho
===========================================================
对四圣谛的智慧就是正见[1]。在八正道中,正见是最基础的内容[2][3]。
佛陀将见解分为三类:邪见[4]、有漏正见[5]、无漏正见[6]。
在《巴利大藏经》中,舍利弗尊者开示了获得正见的十六种方法。分别为:道德、食、
苦、十二缘起支、漏。
道德:指分辨善、恶、善根、恶根[7]。其中不善为十种不善业道,也称“十恶”(杀
生、不与而取、邪淫、妄语、两舌、粗恶语、绮语、悭贪、嗔恚、邪见),而不善根是
指“贪、嗔、痴”(三毒)。
食:指作为强大助缘以维持(其他法)之法。[8]。
苦:是了知四圣谛。
十二缘起支:逆向按十二因缘法分别了知其本身、集、灭、道,亦称四十四种智。
漏:其方法为“知漏、知漏之集、知漏之灭、知达漏灭之道”。[9],原意为从脓疮流
出来的脓,也代表已发酵许久的酒,...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6 第四章 一沙一宇宙
现象的相依性与非分离性
相依性是佛教实相本质观的中心思想,攸关佛教对世人应如何过自己的生活甚巨。
这相依性和量子物理学的非分离性极为相似。两者都在引信我们沉思一个既简单又根本
的问题:“物”或“象”能否自主存在?如果不能,宇宙万象相互连系的方式与程度为
何?物若非自主存在,对生命又应做何种推动?
郑:我们已在上一章得知,佛教否定创生原理和极端的平行宇宙概念(虽然可能与
多重宇宙观念相符)。在佛教看来,物理常数和初始条件出奇地调和,使得宇宙创出生
命和意识,可以从“现象相依性”来解释。我想,现在该稍微解释一下这个观念了。
马:谈论之前,应先回到“相对真理”的概念。在佛教里,我们对个别现象的认知
若是源于孤立的成因和条件,就称为“相对真理”或“妄见”。日常经验使我们认为事
物必有个真实、客观的独立性,仿佛它们的存在全靠自己,且有内在的实体。殊不知这
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只是心理构念。这种实相观虽符合觉悟,却是经不起分析。
佛教采取的是万物只存在于他物的相对关系,亦即互为因果的概念。事件所以会发
生,只因它仰赖其他因素。佛教把世界看做是个浩大的事件流程,相互关连,彼此涉入
。...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7 郑:其实,由光速决定因果区域的事实,跟EPR实验和傅科摆实验并非不相容。诚如你
所说的,EPR和傅科钟摆实验都不涉及信息传递。其实,这两个实验的要义即是说明未
必需要有信息从一个粒子传到另一个粒子,或从遥远的宇宙传到钟摆上。因此,这些实
验跟规范信息传递个案的因果律其实并不冲突。
马:可是,量子力学所提示的现象相依性,显然推翻了物理学家所提的因果观。正
如佛陀所说的,根据这相依性而“此生(观察北侧粒子的行为)由彼故(观察南侧同一
行为的粒子)”。这种相互关系并不隐含信息传递的意思,所以万象共存及其不可分断
的相依性,很显然是因果律的重心。
郑:是的,的确有个单一、寰宇性的实相。这也是各界对EPR实验的诠释。量子力
学的解答毫不含糊:两个量子系统互动和再度分裂后,就不能再以两个独立的波函数表
述,而是要视同一个整体的波函数。
此外,观察者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测量之前,波无处不在,一开始测量,粒子就
在特定地方出现。这就是所谓的波函数“坍缩”。
马:不管是自动还是刻意,测量之前先得准备仪器。我们是否可以据此推断说,波
函数坍缩必须有意识的介入?
郑:宇宙中当然有很多完全无意识的相互...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8 切实的韩非子
韩非子的切实,在他的《八经》篇里,有着很集中的体现。如果说他的别的篇章,是豹
之一斑或数斑的放大,则此篇可称一个全豹的缩小。
“八经”,经者,经纬之经,有纲领性的八条:1,因情;2,主道;3,起乱;4,立道
;5,类柄;6,参言;7,听法;8,主威。
甘蔗一节一节的品尝,我们依次地看看韩非子是怎么谈的。
一
第一经“因情”,“凡治天下,必因人情”。这句话与孔子把“爱”作为治国的基础似
有相通之处,因为“爱”岂不也是“人情”之一种?问题在于,韩非子所说的“人情”
是什么,他要依据“人情”来治国,是何种“人情”?
“人情者,有好恶”。
却原来,韩非子只是要依照“人情”的这一特点来考虑治国平天下。既然人的情感是有
好恶的,也就是趋利避害的,那么我就针对这个,作为我的“治道”:人情所好、所愿
的,我就作为奖赏;人情所厌恶、所不愿的,我就作为惩罚。那么,国君只要执掌赏罚
的权柄,国家也就令行禁止、得以治理了。
这样“杀生之制”的权柄,国君不可轻视,而应当牢牢掌控在手,使自己时时处这一威
势的地位上,而且要处置得当,要不然,就会出现两种不利的情况:一是“废置无度”
,也就是处理不当,... 阅读全帖 |
|
l*t 发帖数: 1695 | 9 能,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
比如:不修定,难以持戒。见到美女俊男,身体都难以自主了。修定精进,色身转化,
气脉畅通,自然不贪美食美酒美色美景了。
道家讲打坐从而炼精化气,也是同样的道理,把精炼成气,去哪里了?
其实是沿着督脉去补脑子去了,脑子精气充实了,当然就有智慧了。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由于我们总是希望现状能改变,
因而没能清楚地看到当下现况;
如果我们注意到的不是现况,
这样的修行就是离开了中道。
我们可以看出,
建立平衡中道并非易事;
基于这个理由,
具足正见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必须了解,
内观并不是出自努力或深定,
而是出于正念。
两种开发心灵的方法
佛教有两种开发心灵的方法,一种是内观(毗婆舍那)的开发,另一种是定力(奢摩他
)的开发。后
者着重在专注力;一个人要不断地注意一个目标,而且专注力是依循单一的轨道,以趋
向清澈的宁静境界,
这种心灵的开发并不会带来对事实及其因果的了解,祇会带来宁静。另一方面,内观的
开发则要了解「存
在的实相」,换句话说,就是要证知肉体与心。这种证知是开发内观的目标。
首先,我将解释在宁静的开发中,专注力的构成要素,这是因为专注力的开发不能同时
用于内观的开
发上,反之亦然。对此点请不要误解,一个人当然可以先进行宁静的开发,等待达到专
注力了,再进行内
观的开发,但是,把这两种方法混在一起用,却无法达到内观所预期的效果。
宁静的禅修是集中注意力在一特定目标上,在传统上,宁静禅修专注的特定目标有四十
个:十个是颜
色与元素,十个是不...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zoun),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3 23:37:49 2012, 美东)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12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3 龙树菩萨在印度、中国及西藏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热烈的宗教生命
,受到后人高度的赞扬,在过去的历史中,龙树的思想曾被热烈的讨论并遵循著。如今
的学佛者似乎已渐不与闻其宗风,尤其是其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中论』,一般人对之
,颇有误阂之感。古代的思想对于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时空的隔碍,不过『中论』对于
国人,几乎已被定型为「艰涩难解」,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近代西方学者以逻辑或
哲学之纯学术立场来研究『中论』,似乎透露出「不透过『中论』梵文原典的研究,不
足以探究其真义」之异样音声,于是『中论』被禁制在学术界的象牙塔中(笔者意指缺
乏宗教之实践性,并非贬斥学术),一般佛教徒似乎也仅能远眺「龙树之门墙,不得其
门而入」。笔者愿意从宗教的立场,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略为条述『中论』与阿含在
思想上的关涉,并提供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所扮演的心灵救济之道。
一、『中论』的复古精神(与阿含之关涉)--以离邪见为主
我们这个「无明隐覆」的世间,一切不和谐安乐及焦恼不安的根源,『杂阿含』五
四六经及『中阿含』「苦阴经」告诉我们,乃是「见诤」与「欲诤」。前者是见解、观
念及思惟方法上错谬的「执...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14 你看看,人家帕奥禅师讲的是这样:确实南传是这样说,
===================================================
问:佛陀在《长部.大因缘经》里提到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应作何解释?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当你能照见心生色法时,你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一点。接着,‘名色缘识’意谓:由于
名色生起,所以识生起。
这里的‘名’,是指心所。‘色’,是指依处色法,而不是指心生色法。
依处色法有六种,即: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身净色、心所依处色。
就五蕴世间的有情众生而言,如果没有这六种依处色,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意识,这六种识就不能生起。所以,依处色是识的因。
再者,心与心所是互为因果的;如果没有心所,识(心)就不能生起。所以,心所也是
识的因。
在依照因果关系,来...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15
我觉得帕奥禅师解释的最好的地方是识,名,色三者的相依关系.
这点我觉得很新奇,比如,名(心所),色(净色依)都是产生识的因.
还有,这里的色法,有两种不同的,"心生色法"是被识产生的,
而"依处色法"是产生识的因.似乎,识与名(心和心所)还有互为因果
的关系,名蕴这个提法也新,而名蕴间还有互相的因果关系.
这些都MAKESENSE!!!
我也不那么理解,但是,我觉得很细腻,可能是禅修中观察
才能真正理解的.
你举的例子,我觉得大体上应该是对的,过程是那么回事情,
但是表达是否准确,我不确定,因为,这种要亲自观察到,
很不容易. |
|
i********7 发帖数: 808 | 16 我怎么感觉帕奥禅师讲得不透彻,特别是在讲五蕴互为因果的这段 |
|
i********7 发帖数: 808 | 17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色法时,你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一点。接着,‘名色缘识’意谓:由于
:名色生起,所以识生起。
:这里的‘名’,是指心所。‘色’,是指依处色法,而不是指心生色法。
为什么说这个“名色”和上一句“识缘名色”中的“名色”...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18
受、想和思不是遍一切心所么,不苦不乐也是受啊,想是指记忆印象,只要你对这个事
有印象就说明想工作了,如果没有思心所的话其他心所根本没法正常工作,只要有意识
活动必然有受想行吧……任何受必然伴随想,这个想又能引起行,这个行又能引起受,
互为因果完全没有问题啊…… |
|
i********7 发帖数: 808 | 19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色法时,你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一点。接着,‘名色缘识’意谓:由于
:名色生起,所以识生起。
:这里的‘名’,是指心所。‘色’,是指依处色法,而不是指心生色法。
为什么说这个“名色”和上一句“识缘名色”中的“色”不是...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20 贴原文,也有可能是我理解错误,请大家指正:
你看看,人家帕奥禅师讲的是这样:确实南传是这样说,
===================================================
问:佛陀在《长部.大因缘经》里提到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应作何解释?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当你能照见心生色法时,你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一点。接着,‘名色缘识’意谓:由于
名色生起,所以识生起。
这里的‘名’,是指心所。‘色’,是指依处色法,而不是指心生色法。
依处色法有六种,即: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身净色、心所依处色。
就五蕴世间的有情众生而言,如果没有这六种依处色,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意识,这六种识就不能生起。所以,依处色是识的因。
再者,心与心所是互为因果的;如果没有心所,识(心)就不能生起。...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21 法藏法师(643年-712年),唐朝佛学高僧,又称贤首国师,华严宗三祖。
简介
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十七岁入太白山求法。经智俨云华寺讲授《华
严经》,为智俨所赞赏并收为门徒。[1]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法藏年二十六岁
,智俨圆寂前付托其于弟子道成、薄尘,请授菩萨戒,讲《华严经》兼讲《梵网经》[2
]。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武则天为树福田,度僧,并把住宅施舍作太原寺。于
是道成、薄尘等京城耆德连状荐举,度法藏为僧,并且令隶属太原寺。此时法藏只受了
沙弥戒[3],奉诏在太原寺讲授《华严经》。后居云华寺,武则天命京城十大德为授具
足戒,并赐《华严经》中贤首菩萨之名,一般称为贤首国师。自此,法藏频繁参于翻译
、广事讲说和著述。
武后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法藏重译的《华严经》,诏令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宣讲
。[4]前后讲新旧《华严经》三十余遍。中宗、睿宗都礼请他作菩萨戒师。睿宗先天元
年(公元712年),圆寂于长安大荐福寺,年七十岁。葬在神禾原华严寺的南边,秘书
少监阎朝隐为作碑文,概述法藏一生行化,即现存“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
”。智俨所创教相和观...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2
非常违背了大乘佛理,但是也说得过去。唯一的遗憾就是解释不了谁是第一义的问题,
从二者皆无到二者互生,其因力何在?阿赖耶识,就是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而产生的概念
。
阿赖耶识根本就是错误的解决方案。
其实我完全知道那个底层的问题,那个底层,不是什么阿赖耶识,而是涅盘界!这个涅
盘界,不是识!
佛陀对涅盘界的很多特性是没有讲的,其也是业力的存储地,后世很多人,为了解决某
些问题,创造出新的概念,却忽视了佛陀没有讲的涅盘界!
涅盘界和涅盘,二者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所有抽象存在的统称,后者是专门针对抽象的
意识的。
是两两互生乃至五取蕴互生,互为因果。根本是两套体系,难怪扯不清楚
涅盘界是阳,现象界是阴,无明贪爱是所谓的“冲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只有阴彻底灭,才能生阳。阴极生阳。
五蕴“灭”,涅盘“生” ,解脱是从阴(五蕴)转为阳(涅盘)的一个过程。 |
|
f****2 发帖数: 311 | 23 前言
人类的寿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延长,但距离天寿一百二十岁尚远。所谓“天寿”,
乃指天赋之自然寿命,亦称“天年”,即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最大寿限。120岁只是
现阶段我们追求的目标,并非人寿的极限,实际上必定有人超过。
我国近年以来,享寿最长而有年谱可查的,是高僧虚云和尚,生于公元1804年(清道光
二十年)8月27日(夏历七月二十九日寅时),圆寂于公元1959年(民国四十八年)10
月13日(夏历九月十二日丑时)。按照我国传统的计算年龄习惯(虚龄),世寿一百二
十 岁。我国历史上曾活到120岁的尚有唐代赵州从谂和尚(公元778至897年),但并无
年谱可供查考,其养生方法亦难以探究,故不具论。本文特将高僧虚云和尚事迹及其养
生修持要诀,详加论述,以供参考。
虚云和尚传略
虚云和尚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世居湖南湘乡。父玉堂,母颜氏。清道光年间,父
宦游福建泉州,道光20年(公元1840年),虚云诞生后,生母病故,由庶母王氏抚育。
虚云11岁,由祖母作主,以虚云兼祧叔嗣,为定田、谭二门亲事。17岁时,父迫使完婚
,但虚云早已立志从佛,虽不得已而与田、谭二氏成亲,然而同居无染,守身如... 阅读全帖 |
|
t******s 发帖数: 119 | 24 这个用处不大。况且有些是互为因果。
名色又缘于识,识是名色的中心,它们之间互相依存。
爱取有,即贪爱。
无明,就是不智慧,不知道。
业由心造,因果可由心回转。即业力为自心所造,自心有自主性,而且业性本空,所以
已造恶业之报可由修道或修善等消灭不受。
修善非唯一途径。 |
|
d**********6 发帖数: 237 | 25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6
好问题 同问
一般会说,灭是果,道是因。
但我觉得,是互为因果向前进。 由浅到深往前走的。
虽然一般大家说的灭是涅盘、寂灭。很终极,很究竟。
可,例如,当我们体会初禅,离五盖(包涵离贪嗔),我觉得其实也算”灭”的一种
虽然灭得不彻底。
问题是,初时我们不能保持这种清净,只能偶一为之。
下一步是,那如何保持初禅的清净? 苦灭道迹圣谛
就像初果会偶而体会涅盘,灭,但不表示十结已解,永远清净。
如何永远清净呢? 那就是苦灭道迹圣谛
确定,这样走方法是对的,于是初果之后就照着这样的方法走下去。
另外,
集灭好像会一直观察到,随时观察到,伴随而生。
例如
当我们生气,集, 观察到五蕴如何运作产生”生气”。
当我们气消了,灭, 观察到五蕴如何运作这个”生气”消失了。
我个人觉得,集灭容易观察
但是”道”(方法)确不容易确定。至少对我是不容易确定。
很多人甚至自古以来,不也是方法走错了吗?
(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成参考。) |
|
S***n 发帖数: 1281 | 27 干峰对众僧开示说。。。
云门站出来提问:象我们这样在庙里的人,又怎么能知晓你这说的庙外的事理呢?
干峰呵呵大笑。。。
云门说:这特别就是出家人困难困惑的地方。
干峰问:那你修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念引导与感念?你是怎么理解的?
云门说:还要请大和尚细细指点。
干峰说:只有那些都通透了,才算是真的坐得稳了。
。。。
------
修佛不关注气理,是为了迅速越过,不为其功能所动。气机自然在那个层面是存在的,
也会是与境界的精进互为因果。。。 |
|
p******n 发帖数: 2449 | 28 发表时间:2014-03-12 | 作者:吴言生
早期禅宗传授,非常重视《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本章随文注括号
内只标卷数不另注出处者,均出此本。 禅宗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与
二祖慧可,并嘱他“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依言奉行,并
令弟子们“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续高僧传》卷16《慧可传》
。按同书卷25《法冲传》谓慧可“依南天竺一乘宗”讲四卷《楞伽经》,“其经本是宋
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本书所论,即主要
依据四卷本,收于大正藏第16册。 此后数代禅宗祖师,一直都将《楞伽经》作为重要
经典递相传承。直到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时,才改用《金刚经》传授。唐代净觉撰于景龙
二年708的《楞伽师资记》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85册。 记述了《楞
伽经》八代相承、付持的经过。可见,《楞伽经》对禅宗初期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考察《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我们发现,《楞伽经》影响的不仅仅是初期禅宗史,
...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0731 | 29 这是互为因果把 房子价格也就这么让老中炒起来了 |
|
发帖数: 1 | 30 看到一个最新的新闻,说中国早就开放了二胎,甚至准备开放三胎,但是尽管这样,
中国官方对于单身女性或者性少数群体来说,不能借助辅助生育工具,就是一个人生一
个孩子的话,医院是不支持的。
起码在正规医院是会这样的。
在今年两会期间,曾经有人向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及各省的卫计委总共寄
出了32份《中国“单身”女性生育权现状及法律与政策调查报告》,希望可以“让婚姻
和生育权解绑”,这个寄信的是同性恋,其实不是同性恋也不想结婚的,也应该用拥有
生育权。
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样,我知道在广东的湛江等地,是一般借人生。我知道的案例不少
,就是如果老公不行,老婆可以借男人生,或者老婆不育的,老公可以找其他女人生。
对于这点我也是很看不惯,这是极端的思想,我一直觉得这也可能是湛江这样的地方严
重重男轻女的结果和因素。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我见过很多湛江女的,对娘家很孝顺
,孝顺的过分,而对湛江的男孩子来说,因为父母太溺爱,反而很不孝顺,在广州见过
很多这样的父母被儿子赶回老家的个案。 |
|
s*******w 发帖数: 2257 | 31 资中筠:启蒙吧!否则整个民族将从精神上烂掉
——在习大大与民主党派“共识”座谈会上的发言
上午许多有识之士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我很钦佩,那一片痴心也令人感动。这些意见
多少人多少年来也发表了不少。我首先一个问题是:我们说给谁听?假想的听众是谁?
好像还是眼睛向上,希望掌权者采纳,可能吗?
我想起我曾写过的一篇小文章:《国家兴亡,匹夫无责》。那是诠释顾炎武的话,他的
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又说“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意思是“匹夫无
责”。
当时明朝亡了,他说你们那些在位者把王朝给折腾亡了,我们没责任,我们的责任在维
护道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民族精神。
为什么自古以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因为利令智昏。是既得利益妨碍做出正确的
决策。所以不是如何说服他们改的问题。
我想,我们现在谈的这么明显的问题,我们都看到了,在上者难道真的看不到?他们也
不是弱智。社会危机他们想必比我们体会更深,否则为什么要动员140万人保卫几千个
人开会?那么害怕,心虚?
现在去分析讲话中哪句话的提法是没有意义的。语言与实际已经空前脱节,空前的虚伪。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而无社会主义...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54598 | 32 你说我无法论证就像你也无法论证他们之间不是互为因果一样 |
|
x*****7 发帖数: 7326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xie7 (xiaxi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不要盲目反对转基因食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8 12:02:27 2010, 美东)
无论什么外源核酸和蛋白质,经过胃肠消化以后,都变成基本的核苷和氨基酸。所以健
康人吃了以后不
会有什么问题。
本虾正在考虑哪些同学不宜吃转基因食品。
1)免疫系统超级敏感的。
2)胃肠道有破损的。
其实1)和 2)有密切的联系,互为因果。大家如果有不明白之处,本虾可以讲解。 |
|
c*****r 发帖数: 145 | 34 不服不行,这个推理实在太简单化了吧。
A、B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有四种可能:
1. A促成B
2. B促成A
3. A、B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4. 存在其他因素C同时促成了A和B
只有在A、B之间逻辑清楚时,用相关性来做推理才有意义。比方说吸烟和肺癌之间,上
述关系只有一种符合常识。对于人口与财富这么复杂的社会问题,上面四种说法都会是
各有道理的,逻辑关系的中间环节实在太多。
要说人口多-〉商业发展-〉社会分工细化-〉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发展
人口多-〉群体实力强大-〉在大经济坏境下更有竞争力-〉经济发展
等等,都是有道理的。
但是,这个关系的反面,
人口太多-〉人均生产资料少-〉不能有效利用劳动力-〉限制经济发展
人口太多-〉人均消费资源少-〉物价上涨-〉限制财富积累
难道就没有道理?关键在于哪个因素在各种条件下更重要。
人均资源少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
1. 限制人口
2. 开发新资源或者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3. 从其他经济体获得资源
用你的图,如果不能量化3,你就不能否定人口太多-〉限制经济发展在当前环境下
仍然是个重要因素,因为省际的资源流动是相当大并且是不受国际政治影响...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1233 | 35 我个人认为,在这篇文章里,有很多因果关系倒置的地方。
并不是那些所谓的法宝促成了所谓的成功。恰恰相反,只有成功了,只有成为了顶尖,
才有机会有条件象“法宝”一二三四五那样行为处事。
当然,也不好说“成功”是因,“法宝”是果。
有可能,互为因果。有可能,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共同与其他因素成因果。
两个现象有关联,不能想当然地扣上因果的大帽子。尤其是做科研的。 |
|
L*D 发帖数: 3966 | 36 http://journal.shouxi.net/html/qikan/yykxzh/zgsqys/2007192/sqzyy/20080831093536443_279983.html
从肺、脾(胃)、肾论治消渴病
【关键词】 消渴病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证
病机总属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
则燥热愈甚。病变的脏腑虽在肺、脾(胃)、肾,但以肾为关键。如肺失滋润,可并发
肺痨;肝肾精血不足,可并发内障、雀目、耳聋,热壅血瘀,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
疽;热灼津液成痰,痰阻经络,蒙蔽心窍,发为中风;阴损及阳,脾肾衰败者,可发为
水肿;而阴虚阳浮,可见面红头痛,烦躁,呕恶,目眶内陷,唇舌干红,息深而长等,
最后可因阴竭阳亡而致昏迷、肢厥、脉微细欲绝等危象。因此从消渴病的病理上看,主
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病变的部位虽与五脏均有
关,但主要在肺、脾(胃)、肾三脏,尤以肾为重,因此,从肺、脾(胃)、肾论治消渴病
是非常重要的。
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受 |
|
l*t 发帖数: 1695 | 37 肝气过旺则月事提前啊,肝气虚弱则月事不至或者晚至。
你要先调情志,不要动怒。
你的情绪和你的病情是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吃药的思路对头,但是这个药方需要加减,之后你才能服用。
这个药不能多吃啊
你生过孩子吗? |
|
e****a 发帖数: 4783 | 38 互为因果,增强一部分,就可能会压制另外一部分,或者为某一部分提供支持
脾需要增强,增强的一个步骤是开始干活,也需要提供能量和物质来干活,干活的结果
是消耗物质,也会让脾虚弱,于是需要养。反过来,脾干活也增强自己的力量,同时为
身体的其他部分提供支持。 |
|
l*t 发帖数: 1695 | 39 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关键看你是否能够让它向正确方向转。
脾虚的人,更不愿意动弹,两条腿怎么动,脾胃更不好了,具体原因可以看看经络图,
就知道了。 |
|
p****y 发帖数: 23737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Vegetarian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purity (purity), 信区: Vegetarianism
标 题: 吴清忠---不生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5 00:58:01 2011, 美东)
不生气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发怒说成『生气』,从小到大一直用这个名词。学
了中医之后才晓得原来人一发怒,真的会在体内产生往上冲的『气』,严格说来『生气
』根本就是一个中医的名词。
不单是人会生气,多数的动物也会生气,动物生气之后接下去就是打斗,因此,生
气是打斗之前身体的准备动作。身体透过『生气』调整内分泌,使身体达到打斗时的最
佳状态。
动物的生气有点像一个国家的备战一样,当一个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会立即进行
备战,将大量的资源投入战争的准备中。一旦战争威胁消失,这些投入的资源多数成为
废物。就像前苏联解体之后,必需花费很大力气处理各种洲际飞弹和坦克一样。
动物的生气和国家的备战一样,身体将许多资源进行调整,让身体的配置进入战斗
的预备状态,准备应付接下来的战斗。一旦状况消失,这些调整的资源就成了废物,必
... 阅读全帖 |
|
l****z 发帖数: 29846 | 41 何 天 祥
何天祥研究员,男,1923年12月20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蒙古族。1852年先辈
随清军入关,为随队军医,定居【成都】,其父何仁甫是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名噪蜀
中,成为【四川】三大骨科流派之一。何天祥自幼随父学医行医,长期临床实践,刻苦
精研医典,严于继承,勇于创新。又随岳父、蜀中西
医耆宿赵伯钧氏学习生理解剖学、病理学、放射学等,深得中西医之要旨,治愈了大量
来自国内外的骨科疑难重症患者,享誉海内外。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舞蹈损伤
研究所】所长;【国际艺术医学会】会员;【美国洛杉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客座
教授;【中国艺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舞蹈教学学会】理事;创伤研究组组长;全
国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
何天祥研究员,长期深入临床工作第一线,由于对中医理论有坚实的基础,加之几
十年丰富的临证经验,对伤科疑难杂证有卓著疗效。他又将中医传统的治疗经验与舞蹈
教学相结合,系统地总结了一套对舞蹈损伤特点、规律及防治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了
临场征兆性望诊与临证诊断相结合,动静结合等新观念及一系列治伤大法,并将舞蹈动
... 阅读全帖 |
|
c*********a 发帖数: 11 | 42 宇宙模型之幻方结构
——描述整个宇宙的一个“简单的理论”
陈振华
第五章/一百章:幻方集约数表现为物质聚合的“集约目标”
概要:幻方规律中数字数序总会围绕集约数聚合,集约数在差异性物质个体的“差别性
结合”中表现为“集约目标”;集约数为其“形”,集约目标为其“意”,数字幻方往
往是形显而意隐,物质聚合往往是意显而形隐。
宇宙物质在总聚合力的作用下,从邻近性构建,延伸到层级构建。物质同一层级个体以
其数序差异,产生相互联系的“个体差别性结合力”,成为物质天然的聚合动力;幻方
公式表明,数字数序总会围绕集约数聚合,这项聚合也同样是一种“个体间差别性结合
”。这说明,幻方公式所表达的聚合动力与物质的聚合动力性质上是相同的,是一种“
形”、“意”互映的关系。
“个体间差别性结合”所形成的天然聚合动力,用幻方公式可以表达为“集约数”——
从“形”的量化角度看,集约数是一个具体的数字;从“意”的内涵分析,集约数就是
能形成“个体间差别性结合”的物质个体间的一种聚合方向,一种集约目标,一种中心
归宿,诸个体认同的核心价值,诸个体共趋的理想追求,等等。
集约数所蕴含的形和意,幻方公式的集约数表现出形... 阅读全帖 |
|
c*********a 发帖数: 11 | 43 宇宙模型之幻方结构
——描述整个宇宙的一个“简单的理论”
陈振华
第五章/一百章:幻方集约数表现为物质聚合的“集约目标”
概要:幻方规律中数字数序总会围绕集约数聚合,集约数在差异性物质个体的“差别性
结合”中表现为“集约目标”;集约数为其“形”,集约目标为其“意”,数字幻方往
往是形显而意隐,物质聚合往往是意显而形隐。
宇宙物质在总聚合力的作用下,从邻近性构建,延伸到层级构建。物质同一层级个体以
其数序差异,产生相互联系的“个体差别性结合力”,成为物质天然的聚合动力;幻方
公式表明,数字数序总会围绕集约数聚合,这项聚合也同样是一种“个体间差别性结合
”。这说明,幻方公式所表达的聚合动力与物质的聚合动力性质上是相同的,是一种“
形”、“意”互映的关系。
“个体间差别性结合”所形成的天然聚合动力,用幻方公式可以表达为“集约数”——
从“形”的量化角度看,集约数是一个具体的数字;从“意”的内涵分析,集约数就是
能形成“个体间差别性结合”的物质个体间的一种聚合方向,一种集约目标,一种中心
归宿,诸个体认同的核心价值,诸个体共趋的理想追求,等等。
集约数所蕴含的形和意,幻方公式的集约数表现出形...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1134 | 44 哈哈,执法公正不公正,似乎与你提出来的这两点原因不能互为因果。
有争议不代表不和睦。更不和公正不公正搭边。
骂人不代表脾气差和修养低。
版主和板斧的活,是靠正直公正的心干的。
SD版之所以和别的一些地方版不一样,是和前些任当中有几个特别负责任的版主板斧分
不开的。你知道先皇给多少人打过下手吗? |
|
w*****r 发帖数: 1134 | 45 哈哈,执法公正不公正,似乎与你提出来的这两点原因不能互为因果。
有争议不代表不和睦。更不和公正不公正搭边。
骂人不代表脾气差和修养低。
版主和板斧的活,是靠正直公正的心干的。
SD版之所以和别的一些地方版不一样,是和前些任当中有几个特别负责任的版主板斧分
不开的。你知道先皇给多少人打过下手吗? |
|
h**s 发帖数: 1757 | 46 昨日下午4点多,崇文门同仁医院,一名“男性的艺术人士”将耳鼻咽喉科主任徐文砍
伤。徐文的双臂被砍十余刀。她的左肱二头肌一直被砍到底,骨头暴露,神经和肌腱严
重受损,右前臂骨折,左下肢及前额正中也被砍伤。事后,男子逃离现场。经过医院积
极地抢救,昨晚徐文经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但可能今后她可能再也无法拿起自己的心
爱的手术刀了。
徐文今年43岁,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同仁医院耳鼻喉科,攻读完医学博士以后,
现在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耳鼻咽喉科主任。擅长各类咽喉部疾病、嗓音
疾病诊断及治疗,徐文经过手术后已脱离生命危险,但可能再也无法拿起手术刀,为病
人做手术。昨日16时许,一就诊男子在同仁医院内,持刀将一名医生砍伤后逃离。接报
后,市公安局高度重视,迅速按照工作预案,组织警力开展处置工作,于17时50分许,
将嫌疑人王XX(男,54岁,本市人,可能还是所谓的艺术方面人士)抓获。目前,警方
正在对此案开展进一步调查。
听到以上的消息,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徐文医生今年刚刚40出头的年纪,正是能够为广
大的患者服务,并且在医学上可能会有贡献的医生,竟然被凶手连砍了十余刀?这位“
艺...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535 | 47 人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的感受永远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无论是以前或者当下,想起来觉得
时间的长与短的变化的有趣。
比如说,出国前我还是学生,出国后只做了两年的学生。后来在写简历的时候,写到这
个时间的经历时,自己暗暗的吃
惊。
今天,在火车上看着漫天飘舞的雪花,在心里算算,这竟然是我在这个遥远的国度呆的
第五个冬天了。
我呆在异乡的时日竟然已经靠近第六个年头了。
这真的让我忧心如焚,吓的要跳起脚来。---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这样的快。因为昨天
的一切,还是那样的鲜活---几
乎捏一把就可以滴出水来。
一 我
我是谁?
在这里,当地人不把我当成当地人。去换护照的时候,那个年轻的女子第一句话竟然就是
“你有这里的护照吗?”
本地的同事听到这样的故事,告诉我去告她,告她种族歧视,告她不尊重人权。
可我自己知道,即使怎样,她的疑问我能理解。唯一能做的就是,安静的微笑的说,“
对不起,我有。”
我是谁?
每回踏上故土──竟然在这里我把那片土地叫做 “故土”──站在大街上,我又觉得
自己是一个除了一身土气外,又加上
隔世之思的“出土文物”了。埋在漫长的没有边的隔洋深土里的一个物件,一出土,就
立即苍老了几... 阅读全帖 |
|
|
T*****y 发帖数: 18592 | 49 我觉得不是一人一票什么的,那都是程序性的玩意儿
也不必把价值观的东西奉为神尊
最根本的东西,我看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于政权问题的共识
政权不必在我,政权可以在他人
想夺权或者想保持政权的人,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其实万一让给别人,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为了夺取或者保持政权,造成流血和动荡,是根本不可取的,比把政权交给别人还不
可取
如果一个民族有了这样的共识,民主就有望了。
中国近代史,甚至整个中国历史
都没有自发产生过这样的共识
家天下,到党天下
“我”的认同,一直很小,很局限
而且在政治上,舍不得这个“我”
堕入了另外一个循环:越发死守,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死守政权
想要夺取政权的人,越发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去夺取
保守政权的时候,越发对于丢失政权有灾难性的预判和恐惧
血仇循环往复
与专制并行,互为因果
中国政治的根本观念,那些长在人心里,长在文化上的却从未被反思的东西
至今和仇杀,同态复仇那些原始玩意儿
相去不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