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二机部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
s**********o
发帖数: 14359
1
来自主题: SanDiego版 - $5万美元能干啥
据《杭州日报》报道:
1958年8月的一天,时任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三强,对一个34岁的青年人
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
这个大炮仗,指的就是原子弹。而这个青年人接到钱三强交与的任务后,就开始消
失在亲戚朋友的视线里,开始了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甚至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在
哪里工作,每天都在做什么。同时,这个人,也和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以至于中国整
个从无到有的核武器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直到1986年6月的一天,他的名字
突然同时出现在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一个埋藏了28年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这
个人就是:邓稼先。
作为同行,杨振宁无法想象,没有外国人的帮助,年轻的新中国需要付出多大的艰
辛才能让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巨响震撼全球。
邓稼先,1924年出生,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的“两弹
”元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及氢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奠基者和领导
者之一。在中国一共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参加过32次,其中有15次都由他亲自
现场指挥。
28年的默默无闻,换来的是... 阅读全帖
F*V
发帖数: 3978
2
来自主题: CanadaNews版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北大退休教职工和学生抢馒头包子吃
确实不应该,但也不该被人耻笑
中国的老知识分子们都是从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过来的
何泽慧院士,中国的“居里夫人”,中科院高能所前副所长
原二机部的副部长钱三强的太太
钱玄同的儿媳妇,父亲是老同盟会员,大资本家
这么一个出身名门,夫妇都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太太
开会的时候,听说自助早餐随便拿,就拿塑料袋馒头
听着很猥琐吧,我觉得实在不是个能让人笑猥琐的事情
只是中国的悲哀
北大那些穷怕了的退休老教师们及家属喜欢占食堂便宜
也是中国的悲哀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也很大
各种资源都很紧张,所以中国有很多猥琐的事情
x****h
发帖数: 6590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小白兔终于熬成了大灰狼),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纪念我国氢弹首爆50周年(100个包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17 13:59:21 2017, 美东)
历史将永记今天!这里面包括很多当年海龟的贡献。
1967年6月17日上午,在我国西部大漠深处发出一声震天憾地的巨响,升起了一团巨大
的火球,天上同时出现了两个“太阳”。
我国氢弹的成功爆炸,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大飞跃。美国从爆炸原子弹到爆炸
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法国8年零6个月,英国4年零7个月,苏联6年零3个月,而我国仅
用了2年零8个月。周总理骄傲地对世界宣告,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什
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继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广大的核科研人员又相继投入到对氢弹的研制上。
1965年9月,于敏带领一支科研小分队到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技术所一台当时较先进(
每秒5万次)的计算机,昼夜加班,进行加强型核弹的数值模拟计算。经过近一百天的
反复计算,深入系统地分析,终于解开实现热核聚变反应的... 阅读全帖
h******u
发帖数: 104
4
如果你知道二机部三局,415医院,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
s******n
发帖数: 518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 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图)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6月10日 转载)

来源:环球网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
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是中国人民有骨气有智慧的见证,也是新中国第一代领袖
毛泽东的革命英雄浪漫气概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

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想到了要有自己的原子弹。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
主持召开书记处会议,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弹

1949年春季,在毛泽东的同意下,周恩来批准拿出外汇让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钱
三强在法国定购中型回旋加速器的电磁铁和其他一些仪器、图书、资料等。
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访苏,更加重了他自己手里要有原子弹的想法。毛泽东访
苏期间,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进行了参观游览,还看了不少电影,如《拿破仑》《彼
得大帝》等。其中有一部是苏...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111
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6.28水一水]钱三强
诸位别光记得老钱过五关斩六将,也得记得老钱走麦城才对。五七年
险些划为右派,六二年差点被踢出二机部,不能不提。
==引文==
就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当晚7时,钱三强还遭到批判。三天后,即10月19日,他就被
送往了河南信阳。这样,开庆功会时,就没有了核物理学家、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二
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的身影。
对此,钱三强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1964年,原子弹上天。上午××通知我,听听广播。5点到7点开会,对我提意见,把
我送下乡搞‘四清'运动。后来他们照了很多相,好像一切都是他们几个搞的。
“这使我想起,十年前(1954年)入党的时候,总支书记(一位长征干部)说的一段话:'
三强,你可能认为,入了党就一片光明。实际生活是复杂的。将来你会知道,党内也还
有尖锐的斗争呢。'当时,我还不理解。十年后,我才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
http://history.stnn.cc/people/201004/t20100412_1303868_1.html
a*******m
发帖数: 14194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waydream (昆仑天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Finish】 中国学术评价体系剧变在即,SCI即将成为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5 17:18:13 2015, 美东)
以前的单一SCI 评价体系,逐步走下神坛了。
我简单的做个review:
***************************************************************
1949-1978年
中国的科研和学术评价,主要依靠同行评议和组织考察。
级别的差别,主要是差别在学识水平和行业经验,在收入和地位上
没有很大的差距。邓稼先作为二机部九院的副院长,一样和小年轻
科学工作者在办公室烤炉子,吃住在一起。 1985年, 颁发原子弹
特等奖, 邓稼先拿到10块钱的奖金。他所在的单位人人有份,按 10元,
5元,3元,三个等级发的。氢弹奖,又发了10块钱。
当时,主要还是,领导和小兵一起工作,是为国家,为人民,为理想
工作。两弹元勋那一大波人,基本都是这个样子。他们回国都是想着
... 阅读全帖
d*********2
发帖数: 48111
8
呵呵, 我家当年办调动的时候就拿不到回城指标, 只好去二机部我爷爷那的单位拿了
个关系。
不过他们都不是核科学技术相关的, 做辅佐危险不算那么大。
C***S
发帖数: 175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feile 所发表 】
话说中国科学院
逐个
人年纪大了,喜欢起回忆。不过又怕不准确,所以从来不敢写。但是失传好像又可惜

反正不是正史,勉力为之写个“话说”吧,力争比演义好点。不过用词比较矛盾,有时想

量用当时的词语,又怕现在青年听不懂,有时自己也给新词语改造过来了,但是又改造的

完全(“旧的思想根深蒂固”吧),所以写来写去,在遣词造句上,结果有点上海人说的

个“洋泾浜”。自己接触总有限,也不是一生全在科学院工作,记下的不可能是全貌,算

侧影吧。除了大家知道的有名的人,其他就避免写人名了,不是他们不重要,而是算保护

点他们的隐私权吧。
I。科学院对中国的影响可不限于科学
许多技术是科学院和科学院的人做出来的。做原子弹和氢弹的二机部九院许多科技人

是科学院出去的、有些一直兼两边职位,用现在的话可以叫首席科学家、二机部副部长钱

强同时是科学院的原子能所所长。做导弹的国防部五院(后来的七机部)科研人员也是科

院去的多,五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首席科学家”)钱学森也是科学院力学所的所长

A*******h
发帖数: 142
10
来自主题: AC版 - 话说何祚庥[I][II] (ZZ)
【八阕】话说何祚庥(I)——从马列主义工作者转向理论物理研究 【八阕:PopYard.
Org】
1.从马列主义工作者转向理论物理研究
1999年5月的《传记文学》发表了对何祚庥推崇备至的长篇报导 (见1),文章第一句话就
是“何祚庥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对于他如何从中宣部转回到物理领域是这么讲的

“1955年,中央决定搞原子弹,成立二机部(核工业部)。钱三强教授奉命组建原子能
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汇集了一大批著名的前辈科学家,也起用了一大批年轻的出类拔
萃的科学家。钱三强想到了他的弟子何祚庥...”
大学一毕业就离开专业从事政治宣传达5年之久的何祚庥,如何可以被称为“年轻的出类
拔萃的科学家”而被钱三强记上心头,我们不得而知,但何祚庥同钱三强确实交情很深

钱三强当时是在清华大学任物理系主任,何柞庥在校时是清华大学理学院支部书记,“
他常常去钱三强府上,有时向老师请教学术问题,有时和前辈交流思想,探讨时局走向
。钱三强对何柞庥勤奋刻苦的学业给予很多点拨,而在向往光明、向往中国富强的共同
话题里他们是‘忘年交’。”(见1)
1956年底,钱三强找到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希望能把何
z****p
发帖数: 138
11
来自主题: AC版 - 话说中国科学院(ZT)
话说中国科学院
逐个
人年纪大了,喜欢起回忆。不过又怕不准确,所以从来不敢写。但是失传好像又可惜

反正不是正史,勉力为之写个“话说”吧,力争比演义好点。不过用词比较矛盾,有时想

量用当时的词语,又怕现在青年听不懂,有时自己也给新词语改造过来了,但是又改造的

完全(“旧的思想根深蒂固”吧),所以写来写去,在遣词造句上,结果有点上海人说的

个“洋泾浜”。自己接触总有限,也不是一生全在科学院工作,记下的不可能是全貌,算

侧影吧。除了大家知道的有名的人,其他就避免写人名了,不是他们不重要,而是算保护

点他们的隐私权吧。
I。科学院对中国的影响可不限于科学
许多技术是科学院和科学院的人做出来的。做原子弹和氢弹的二机部九院许多科技人

是科学院出去的、有些一直兼两边职位,用现在的话可以叫首席科学家、二机部副部长钱

强同时是科学院的原子能所所长。做导弹的国防部五院(后来的七机部)科研人员也是科

院去的多,五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首席科学家”)钱学森也是科学院力学所的所长

最早积极推动中国建卫星的是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他也是科学院卫星设计院的

任院长
b*****7
发帖数: 1637
12
来自主题: NJU版 - 挖挖南大的历史 - from baidu
程开甲 (1918年8月3日~ )江苏省吴江市人,中共党员,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
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
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副
教授、教授,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地
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
备部科技委顾问。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在国
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
,为原子弹爆炸威力、弹体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创建了核试验研究所,成功地设
计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增强型原子弹等不同方式的几十次核试验,
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试验技术协调发展。他是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及时提出
了向地下核试验方式转变的建议并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实现了大气层试验向平洞与竖井试
验的转变。创立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
s****y
发帖数: 12
13
来自主题: THU版 - 彭桓武先生生平简介
彭桓武
理论物理学家
彭桓武,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5年10月出生于吉林长春,祖籍湖北麻城。1937年6月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肄业。
翌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Max Born),从
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1940年和1945年分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
1941年8月后,曾两度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任
所长的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45年与玻恩共同获得
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克杜加尔-布列兹班奖。1947年回国,先后担任过云南大学、清
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并参与创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
长,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
所长等职。1948年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彭桓武参与和领导了我国原子能物理和原子弹、氢弹以及战
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他在中子物理、辐
s****y
发帖数: 12
14
来自主题: THU版 - 彭桓武先生最后的时日
彭桓武先生最后的时日
科学时报

本报讯 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中国
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彭桓武院士,因
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彭桓武院士1915年10月6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县,祖籍湖北省麻城市。1935年6月毕业
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9月至1937年6月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师从中国
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的周培源教授。1938年9月赴英国留学,先后师从玻恩、薛定谔等
人并获得博士学位。1945年~1947年担任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1947年底,彭桓武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0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
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彭桓武兼任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组组长,参加建所
工作。1952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61年4月,任二机部九所副
所长。1972年11月,调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任副所长。1978年6月,任中国科
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w********g
发帖数: 1529
15
(II)科学院和国家、部门领导的关系
现在我们国家的科学家,好像都是问国家要钱花的人。不仅国家领导不和他们平等
交谈 ,就是各部委的大官小官也多半瞧不起科学家,都当科学家是讨钱的。是现在科学
家自己不 行了?还是现在当官的架子约来越大了?
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周总理那是经常约科学家谈话,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
、钱 三强、周培源等等都是他们的座上客,五十年代有名的科学家回国,毛主席周总
理要设宴款 待。不仅毛主席款待钱学森全国都知道、还有周总理设宴招待钱学森的副
所长(科学院力学 所)郭永怀回国。如果青年同志们以为毛主席、周总理只关心制造
武器的科学家,那也不对 。上海那时有个生物学家张香桐刚从美国回来,郭沫若设宴
不算,周总理还让陈毅副总理见 他。毛主席周总理对科学家看才能、不拘国内外。留
洋的受重视的多一点,是水平高的人多 一点。国内的比如植物学家蔡希陶拉,周总理
也很关心。毛主席、周总理这样对待科学家, 其他高级干部、元帅将军对当时顶尖科
学家不象现在当官的那样居高临下。聂荣臻元帅和科 学家走的很近,罗瑞卿、陈赓等
大将常向科学家讨教。毛周不仅征求科技项目时要见科学家 ,毛主席...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529
16
(III)科学院的各期领导
正规说起来,科学院有五任领导和五个时期。分别是郭沫若(49到78)、方毅(79
到81
)、卢嘉锡(81到87)、周光召(87到99)、路甬祥(99至今)。不过,这样以院长划
分时
期不能反映实际。
郭沫若没有实际领导过科学院。他作用很有限限制:他不是自然科学家,而科学院
主要
是自然科学,所以他专长不够、发言没有分量;政治上,他是摆设,而且科学院还不是
他扮
演的最大摆设(有副总理头衔)。在他名义上做院长将近30年里面,实际管科学院的有
好几
任,职位一般是副院长,党内职位是党组书记:最初是张稼夫,时间不长(两年多),
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是张劲夫,从56年到67年,张劲夫实际领导科学院。
49年任命的科学院第一批副院长是陈伯达、李四光(他被任命时人还没回国)、陶
孟和
、竺可桢、吴有训。其中陶孟和、竺可桢、吴有训都是陈毅领导的华东局推荐的,陶孟
和是
文科,解放后不兴文科,他在科学院没多少科技的工作(管出版、图书),开会也可以
不叫
他来。陈伯达、李四光都在科学院外有事忙,做事物的副院长就是竺可桢、吴有训,但
是,
科学院的副院长通常也没有掌大权,大权...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15913
17
来自主题: NorthEast版 - 纪念一下闯关东吧
谢谢祝福,也祝福你的父亲健康长寿!三机部是航空部,二机部是核工业部,当年这些
厂子大多数被安置在内陆的山沟里,你们能在大城市待着很幸福。
f****t
发帖数: 15913
18
来自主题: NorthEast版 - 纪念一下闯关东吧
谢谢祝福,也祝福你的父亲健康长寿!三机部是航空部,二机部是核工业部,当年这些
厂子大多数被安置在内陆的山沟里,你们能在大城市待着很幸福。
g******e
发帖数: 210
19
1999年,我写了《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
》文章,说明原子弹是二机部为主负责,导弹是五院为主负责,科学院配合他们工作。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中国科学院为主负责,从建议我国搞人造卫星,到“东方红一号
”卫星方案的提出,卫星本体的设计、研制、试验到初样的成功,以及空间环境的探索
和地面遥控系统的建立等等,都是中国科学院为主完成的。随着1968年中国空间技
术研究院的成立,第一颗卫星的最终设计、研制和发射,是国防科委和七机部等部门共
同组织实施的。中国科学院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面做了奠基性、开创性的工作。限
于那篇文章的篇幅,谈得不多。许多同志希望我在适当的时候补充谈谈,一些往事也总
是萦绕我的心头,挥之不去。国防科工委为纪念我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约我写一
篇回忆文章,终于又有一个机会,我写出了这篇文章。
我国第一颗卫星模型,在中国科学院诞生
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我们党中央对此
j****c
发帖数: 19908
20
来自主题: Physics版 - 何泽慧院士逝世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日消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中科院高能所
原副所长何泽慧先生,因病于当天7时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何泽慧院士1914年出生于苏州,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大学毕业后,
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出于抗日爱国热忱,她毅然选择实
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以“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论文获
得工程博士学位。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她不得已在德国滞留下来。为了更多地掌握对国家有用
的先进科学技术,她于1940年进柏林西门子工厂弱电流实验室参加磁性材料的研究工作
。1943年,她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在玻特教授指导下从事当时已初露
应用前景的原子核物理研究,曾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
“科学珍闻”。
1946年春天,何泽慧从德国到法国巴黎,和大学时期的同学钱三强结婚,开始共同
的科学生涯。他们一起在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
和居里实验室工作,...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Science版 - 话说中国科学院
话说中国科学院
逐个
人年纪大了,喜欢起回忆。不过又怕不准确,所以从来不敢写。但是失传好像又可惜

反正不是正史,勉力为之写个“话说”吧,力争比演义好点。不过用词比较矛盾,有时想

量用当时的词语,又怕现在青年听不懂,有时自己也给新词语改造过来了,但是又改造的

完全(“旧的思想根深蒂固”吧),所以写来写去,在遣词造句上,结果有点上海人说的

个“洋泾浜”。自己接触总有限,也不是一生全在科学院工作,记下的不可能是全貌,算

侧影吧。除了大家知道的有名的人,其他就避免写人名了,不是他们不重要,而是算保护

点他们的隐私权吧。
I。科学院对中国的影响可不限于科学
许多技术是科学院和科学院的人做出来的。做原子弹和氢弹的二机部九院许多科技人

是科学院出去的、有些一直兼两边职位,用现在的话可以叫首席科学家、二机部副部长钱

强同时是科学院的原子能所所长。做导弹的国防部五院(后来的七机部)科研人员也是科

院去的多,五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首席科学家”)钱学森也是科学院力学所的所长

最早积极推动中国建卫星的是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他也是科学院卫星设计院的

任院长
g*g
发帖数: 4164
22
来自主题: _ChenChuSheng版 - 关于日本地震后人民的表现
这个归卫生部还是二机部?
你应该把那里的盐包圆了,放淘宝上高价卖去,呵呵
p******y
发帖数: 3742
23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邓小平支持搞核潜艇
6月27日,父亲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写了关于研制导弹核潜艇的报告。报告说
——我国的原子能反应堆已开始运转,这就提出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原子能动力利用
于国防的问题。关于和平利用方面,国家科委曾开过几次会进行研究,已有布置。在国
防利用方面,我认为也应早作安排。为此,曾邀集有关同志进行了研究,根据现有的力
量,考虑到国防的需要,本着自力更生的方针,拟首先自行设计和试制能够发射导弹的
原子潜艇,先设计试制××××吨的原子潜艇,接着再设计××××吨的,前者争取在
1961年10月1日前下水。……拟以罗舜初、刘杰、张连奎、王诤等4同志组成一个小组,
并指定罗舜初同志任组长,张连奎同志为副组长,筹划和组织领导这一工作。
报告还就海军、一机部、二机部、五院的研制分工、核潜艇生产工厂的建设等问题提出
了建议。
这个报告一送上去,当即就得到了批准。1958年6月28日,报告送审第二天,周恩来总
理对报告作了如下批示:“请小平同志审阅后提请中央常委批准,退聂办。”次日,邓
小平总书记仔细审阅报告后批示道:“拟同意。请主席、彭总阅后退聂。”毛主席和彭
德怀也随即圈阅了这个报告。就这样,一项关系到海
w****2
发帖数: 12072
24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中国的反导工程/反导计划
中国的反导工程/反导计划
(直接从网页上拷贝粘贴的,一些网页上不可见字符也贴进来了,地方太多不能一一删
除,不好意思)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我们国家就进行过多次反导反卫星研究和试验了.
以下内容来源于网易某位版主的博客,现在那位版主的博客不知为何被关闭了,幸好我截
留下了这些资料,
现在在此发上来让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过去毛泽东时代的反导反卫星计划.
中国的导弹防御计划与卫星战计划在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
; t  d5 Z; p0 [" E
1.60年代的640工程。
2.80年代的863计划,主要进行基础技术的可行性论与技术储备。
3.面对美国的TMD与NMD的威胁,现阶段主要进行对抗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可行性论
与方案规划。显然,当时的中国力有不济,一个原子弹估计已经用掉
200亿人民币,国家的资源配置捉襟见肘,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国家安全,提出设想令人
佩服。里根的星球大战,也是不现实的,但是美国人现在对里根推崇备至。
1967年1月,召开"640"工程会议,确定5个分系统代号、各研究单位与全系统的研
制,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计划1973年--1975年试验。]
196...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