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发帖数: 3206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York 讨论区 】
发信人: GZBOY (邮差叔叔), 信区: NewYork
标 题: 信不信由你:华人社区大多数“西洋参”来自中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31 07:31:16 2016, 美东)
纽约华社大多数“西洋参”来自中国
Jan 31, 2016, 02:30 AM
在华人社区分布着很多参茸行、贸易行,各种各样标示着不同参龄、价格的参被放在一
个个的大桶里、大玻璃瓶里或是各式各样的礼品盒里,等待顾客上门购买。
【侨报记者李竑1月30日纽约报道】西洋参是华人回国喜带的馈赠佳品,然而《侨
报》记者通过暗访了解到,在华人社区销售的大多数被称为“西洋参”的参竟然来自中
国。
在华人社区分布着很多参茸行、贸易行,各种各样标示着不同参龄、价格的参被放
在一个个大桶里、大玻璃瓶里或是各式各样的礼品盒里。这些参里,有野生的、有半野
生的,还有人工栽培的。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曾在华埠经营参行的老板表示,华人社区参的来源大多数都来
自曼哈顿中城20多街附近的一家批发公司,该公司从中国进口参,再打上花旗参的名号
。“一般他们把一袋3... 阅读全帖 |
|
n****4 发帖数: 12553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ranquile (驼子),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延安水浒传:日本人笔下的中共一百零八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9 14:03:26 2017, 美东)
延安水浒传:日本人笔下的中共一百零八将
文艺 1天前 激流网 0
如果有人说抗战期间日本人把中共的名士良将一一筛选,每人冠以一个水泊梁山一百零
八将的外号,那听者大约会以为这是谣言。不幸,这却是真实的事情。本文摘自2012年
第9期《书摘》,作者萨苏,原题为《日本人笔下的延安一百单八将》。
1941年,大约因为抗战期间让八路打狠了,日军很多人都想知道这八路军到底是些什么
人。结果有个日本记者、“中国通”波多野乾一写了一本书,把当时中国共产党八路军
的高层文官武将编成了一百单八将来评价。这本书据说聂鹤亭中将曾在家里收藏一本,
可惜在“文革”时被抄没。最近在日本发现该书仍有存世,不免令人大感惊讶。
波多野乾一,早年毕业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是时事通信社和大阪每日新闻长期驻中国
的日本记者。这个身份决定了他在日本军内、政界内的情报来源。...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365 | 3 唐风书评:
《病隙碎笔》读感之一
李唐风
去年看一篇对已故作家史铁生的介绍,写过一则感言并产生要读他作品的意愿。今天终
于读到了他的《病隙碎笔》。下面是对头两页的读后感。
第一页开始,便觉字字珠玑,心弦之上,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回荡着美妙的共鸣。心
生快慰:能够这样地成为他的知音,既是对往者崇高的敬誉,也是后生难得的荣幸。
他开头谈到对信仰的理解,分享出的超常智慧,来自于他40年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所承
受的苦难,以及超越于苦难的理性与感性合一的洞见。我看到一颗心,宛若镜湖,如此
明澈,既透见他的内心,又反映着世界的分明。其内心与世界的映像,竟如此和谐,似
给人以内外无别、主客观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得与失、苦难与福乐、喜与悲、天地
人神鬼等等,分明得再难以混淆不清。
一泓止水
无波,映世界之永恒
微文,映世界之永动
附录《病隙碎笔》书摘:
“
三
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
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
园。或许“铁生”二字暗合了某种意思,至今竟也不死。但按照某种说法,这样的不死
其实是惩... 阅读全帖 |
|
|
n*******s 发帖数: 17267 | 5 Coder sucks, they have been trained to think like a machine.
Life is much more. |
|
s*******i 发帖数: 12559 | 6 时光与少年都已沉旧
一
人总是会做一些刻意的事情。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人的心里又总是孤独的。唯一值
得庆幸的是,时光总是仁慈。它会为你留置许多的隘口,供你顿足、回顾、眺视、谵妄
,做自以为是的纪念,来温暖自己。甘愿被灵魂深处的知觉指引。
二
常常独自一个人在小屋里写作。写作的时候总是会听一些轻音乐。偶尔起身去窗边
看天。总觉得深夜时候的天空寂静的异常萧索。有一种深切的、刻骨的荒芜。这样的时
分,内心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触。孤独。
但有时候,那种独自一人无人问津的静默时光却又会令人产生一种痴迷和挂念。只
是,当孤独也开始被自己享受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结束了二十年稳妥有序的生活。二十一岁的时候,我开始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北方城
市漂泊。有时候不能确定自己想要的。但庆幸大部分时候自己总是非常清楚地知道哪些
是自己不想要的。
对生活,其实并没有自己所言的那样自信、随意。还是有一种贴合内心的规划在。
包括安居,甚至流离。也因此,会失去一些不知所措的惊喜,但又会同时得到一些使内
心趋近圆满的领悟来。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活是孑然。这一年的六月,我大学毕业,离开校园,成为某
种意义上的自...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419 | 7 http://cul.news.sina.com.cn/y/2004-09-08/80551.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8 15:42 光明书摘
作者:万建中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素有轻商的观念。据《清稗类钞》云:“《会典》开载,凡农
家许著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许著绢、布。如农民之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著
绸纱。此可见吾国之贱农商,而高尤轻于农也。”民间亦有“农不与商斗”、“无奸不商
”的说法。按旧礼风俗,民间很看不起商人斤斤计较的职业习性。商界处处弥漫着风险,
潜藏着杀机,所以旧时各地民间商界就形成了一些旨的避凶趋吉的禁忌习俗。商业中人希
望能通过实施这些禁忌获得财运亨通。尽管有的商贾并不迷信,但为了心安,也奉若圭臬
。
1.商民的辟邪宜忌
商业交易方法有多种,以行商和坐商两种为主。行商,俗称“行贩”,亦叫“游动行
贩”。商人以坐商居多,尢以店铺商为最,多以行业聚集。这两种经商都有其宜忌。
先说行商。行商种类不一,禁忌有差异。一般来说,挑担出门经商的人,忌“月忌日
”(初三、十四、二十三)出行,出门忌见乌鸦,更忌遇见尼姑、和 |
|
z****t 发帖数: 106 | 8 我对人间词话不感冒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老王在评论时往往以个人好恶为先,论证武断极
不客观。这里我就举些例子讨论一下。其实作为文人又不是科学家,在文学创作时带有
浓厚的个人喜好色彩是很常见,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历史穿越小说。但个人觉得文学评论
,既然是评论,还是要讲公道话的。
从词话的全文看,老王的喜好是一目了然。北宋他最推崇欧阳修,南宋他最服膺辛弃疾
。对这两人,老王是毫不吝惜笔墨的,不仅全书摘选这二人的作品最多,而且对他们所
用的褒扬也最多最深。他对李后主的推崇比这两人不相上下,但所提到的次数还是少于
前两者.这里就先看一个欧阳文忠公的例子.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
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其实老王对这首蝶恋花是极力推崇,对最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
尤其赞叹不已,全书据我所记就至少提过三次。可能大家很多人马上会问,这不是柳永
写的吗,怎么算到欧阳修头上了。这里有个公案。其实历史上历代都认为这是柳永的,
但是这首同时也被收入欧阳修的“六一词”。这事还不例外,历来认为是朱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9 奔小猫!我正在看以前的陶瓷和考古课笔记,看完才有胆子写。我还有严歌苓的读后感
没写,还有回国前看的tom and viv影评没写,还有启功书摘没写,还有qicheji老师的
那本陶潜书想看完论语一起写,还在帮人翻译。还在灌水浪费时间……哈哈哈。 |
|
f*******a 发帖数: 2662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C 讨论区 】
【 原文由 forestsea 所发表 】
文章标题:张爱玲的少女时代
文章提交者:【傻妹】于00-11-04下午09:50:44加贴在猫言无忌
|登录者:花花妮子
书摘提示:“七月流火”的季节又要来临了,人们的心情也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浮躁。
有一些人和书却似乎是专为了平和这个季节而来的,就如许多人深爱的张爱玲和她的作品。
这正是个读张爱玲的季节。一杯清茶,一本张爱玲的小说,燥热自会在你不知不觉中悄然退去。
《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应该说并不是一本很新的书,但却是被众多挚爱张爱玲的读者们所公认的描摹
张爱玲的成功之作。
直到今天,张爱玲的文学人生始终被传奇与流言缠绕着。
她那特立独行的性格也一如她的文学,女性的阴柔中蕴藏着激动人心的力量。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常常都
脱胎于其经历的人生,张爱玲也不例外。
作为李鸿章的后代,张爱玲虽出身名门,但却从小被笼罩在父亲这个名门与传统的牺牲品的阴影中。那
个在严格的家教下饱读四书五经的父亲,在科举已废的现实下,内心又拒绝接受新思想,“找不到贡献
社会的路”,因而“毫无用处”,却生就了一身花天酒地、嫖妓、赌博、吸大烟、 |
|
w********h 发帖数: 12367 | 11 偶读明史清曲
李书磊
《书摘》2002.6.
单位搬家,将一套《明史》寄放到我的办公室,就偷闲抽出几册读读。上个
月到曲阜旅行,登石门山瞻仰孔尚任读书处,忽然渴念起《桃花扇》中的词藻,
归后就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旧刊本彻夜重读。读书随就这些不期而至的缘份,很
得趣味。明朝并非善终,《明史》就写得沉重;《桃花扇》亦写明史,也很沉痛:
两者正可以参看,文史互证。
《明史》中我格外留意的是第255卷“二周”——刘宗周、黄道周——列传。
二人都处明朝危难之世,他们的情怀与见识,他们与时局、人物的互动就显得很
有张力。赵园在《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中称刘宗周为“一代大儒”,对他以发
展儒学为己任的“气量与现实感”很赞叹,我也有同感。在明末那一夕三惊的多
事之秋,能够以不动如山的心志坚持道统、弘继文明,并鼎力以高远的文化诉求
匡扶世道的倾覆,是非得有非常的大英雄气的。可惜刘宗周和他的祖师孔子一样
也是个失败的英雄,终其一生也文化未张、救世不成;他甚至还没有孔子幸运,
孔子还得寿终正寝,而他却在无限伤痛中绝食二十三日而死。这也是历史上每每
出现的悖论:越是人心崩坏就越需要文化来修复,但当此最需要文化的时 |
|
b***o 发帖数: 101 | 12 书摘,关于艺术(a.k.a. why fart around)
"The arts are not a way to make a living. They are a very human way of
making life more bearable. Practicing an art, no matter how well or badly,
is a way to make your soul grow, for heaven's sake. Sing in the shower.
Dance to the radio. Tell stories. Write a poem to a friend, even a lousy
poem. Do it as well as you possibly can. You will get an enormous rewards.
You will have created something." |
|
y*******8 发帖数: 1693 | 13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006年9月5日,在访问欧洲前夕,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各国媒体采访的
开场白中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们,很高兴接受你们的
采访。不久,我将要去欧洲出席亚欧首脑会议和中欧领导人会晤,并访问芬兰、英国、
德国。这是我担任总理以后第三次访问欧洲。”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所体现的是对客人的尊敬。每一个人在日常
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得知远方的亲朋好友要登门拜访,提早就把庭院和屋檐精心打
扫,甚至作一番装饰。不是作秀不是显露,而是出于对客人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也体现
了主人热情好客的一面。温总理在多次开场白中都曾引用这句诗来表达我们对于各国友
邦人士来华的欢迎。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引自杜甫诗《客至》。这首脍炙人口的《客
至》是杜甫在上元二年(761)春天所作,当时诗人五十岁,在成都草堂居住。诗下作者
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相过,探望、相访。明府,是唐时对县令的尊称。诗题中的
“客”... 阅读全帖 |
|
y*******8 发帖数: 1693 | 14 恩,接受zoun GG 批评,多听多看各种意见 |
|
k*****0 发帖数: 463 | 15 咔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两句、、、 |
|
T*********e 发帖数: 365 | 16 唐风书评:
《病隙碎笔》读感之一
李唐风
去年看一篇对已故作家史铁生的介绍,写过一则感言并产生要读他作品的意愿。今天终
于读到了他的《病隙碎笔》。下面是对头两页的读后感。
第一页开始,便觉字字珠玑,心弦之上,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回荡着美妙的共鸣。心
生快慰:能够这样地成为他的知音,既是对往者崇高的敬誉,也是后生难得的荣幸。
他开头谈到对信仰的理解,分享出的超常智慧,来自于他40年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所承
受的苦难,以及超越于苦难的理性与感性合一的洞见。我看到一颗心,宛若镜湖,如此
明澈,既透见他的内心,又反映着世界的分明。其内心与世界的映像,竟如此和谐,似
给人以内外无别、主客观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得与失、苦难与福乐、喜与悲、天地
人神鬼等等,分明得再难以混淆不清。
一泓止水
无波,映世界之永恒
微文,映世界之永动
附录《病隙碎笔》书摘:
“
三
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
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
园。或许“铁生”二字暗合了某种意思,至今竟也不死。但按照某种说法,这样的不死
其实是惩...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001 | 17 Welcome! 已经发出邀请了, 请查一下你的bbs信箱看看direction, 然后查email
信箱来加入.
你的描述我觉得是符合procrastination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前面的书摘
why people procrastinate, 你的最大问题可能是第二: mastery model. 欢迎
在group里多讨论自己的问题和计划, 大家互相鼓励来做到更好.
讲mastery model的这节目前在本版5410篇, 你也可以从头开始看, 也许能了解
的更清楚些. |
|
c**r 发帖数: 10001 | 18 Welcome! 已经发出邀请了, 请查一下你的bbs信箱看看direction, 然后查email
信箱来加入.
你的描述我觉得是符合procrastination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前面的书摘
why people procrastinate, 你的最大问题可能是第二: mastery model. 欢迎
在group里多讨论自己的问题和计划, 大家互相鼓励来做到更好.
讲mastery model的这节目前在本版5410篇, 你也可以从头开始看, 也许能了解
的更清楚些. |
|
c**r 发帖数: 10001 | 19 从今天起,给自己一个比较长期的project, 把<>(By
David Burns)的第九章“Why People Procrastinate”和第十章"A Prescription For
Procrastinators"陆续敲上来,献给想要改变自己延迁现状的朋友们,(以及发包子非
常大方的英明版头们!)
先说说这本书吧,很不错的书,对我自己帮助很大,不过我觉得最好的部分其实是第一
部分"You can change the way you feel",分析十种distorted thinking, 以及
untwist它们的各种方法。说句题外话,因为各种原因而受抑郁或焦虑情绪严重困扰的
朋友,可以去看看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也许就会发现能够重新审视那些困住自己的“事
实”了。我这里并不摘录第一部分的东西,因为时间有限,想集中把关于延迁的章节敲
上来。
关于这样从中间摘录,其实也有些犹豫。最主要的两点:一是我刚才提到的distorted
thinking这个理论,算是全书的基调,我摘录的内容中应该还会提到,可能没看过前面
的人会觉得 |
|
|
|
|
|
|
m*****c 发帖数: 348 | 25 cher,太感激你了! 这本书真的是太赞了,句句说到我心里,看完这几章,我立刻就
有想马上开始工作的愿望,哈!太好了,我准备马上去买一本去。可以说说你的是哪个
版本的么?谢谢了! |
|
c**r 发帖数: 10001 | 26 好的,书名叫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作者David D. Burns, 1999年版的。
我在市里的图书馆就免费借到过,后来因为觉得好,就在网上买了一本,忘了是
amazon还是half.com了,一个叫z************[email protected]的卖家,是卖的有轻微
印刷问题的新书,跟别的旧书差不多价钱,:D |
|
c**r 发帖数: 10001 | 27 哦,对了,这本书里只有两小章是讲procrastination的,算是粗粗一笔,不是书
的重点,如果是只有procrastination问题的话,也许不是最合适的书,听别人推
荐的getting things done什么的挺不错。如果是已经有procrastination或别的
原因引起的比较困扰人的抑郁或焦虑症状,倒是很合适的书。我之所以从这书里摘
procrastination这章是因为, 我只有这一本书,:D |
|
c**r 发帖数: 10001 | 28 本文摘自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by David Burns.
In the previous chapters, we've talked about changing your thoughts and
attitudes when you feel upset. You can also do a great deal to brighten your
moods by becoming more productive and involved with life. However, many
people procrastinate and become immobilized when they feel anxious or
depressed. In this chapter you will discover why you procrastinate. In the
next chapter, I provide a unique program that has helped many people put an
end to the |
|
c**r 发帖数: 10001 | 29 这个test不象其它test一样最后要把每道题的数字加起来什么的,就只是简单的看
看自己的延迁原因分布, 这样可以在后面章节着重关注那些自己答了3和2的.
your
an
provided |
|
c**r 发帖数: 10001 | 30 本文摘自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by David Burns, Chapter 9.
1. Putting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In your opinion, which comes first——motivation or productive action?If
you said "motivation", don't feel bad. You made a good guess. That's
the way a lot of procrastinators think. But it's not the correct
answer.
Procrastinators tell themselves, "I don't feel like it. I'll wait
until I'm in the mood." The problem is that if you wait until you're
"in the mood," you may be waiting forever. Did you really |
|
c**r 发帖数: 10001 | 31 en, add oil, take some action! |
|
c**r 发帖数: 10001 | 32 本文摘自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by David Burns, Chapter 9.
2. The mastery model.
People who procrastinate often have an unrealistic view of how a productive
person really functions. You may assume that successful people always feel
confident and easily achieve their goals without having to endure
frustration, self-doubt, and failure. This "mastery model" of success is
quite unrealistic. Achieving personal goals is stressful. You will usually
have to overcome numerous obstacles and setbacks along t |
|
m****1 发帖数: 352 | 33 辛苦了啊
看你手输这个,真是感动啊
productive
think
you |
|
c**r 发帖数: 10001 | 34 不干这个我就会在bbs上乱逛一晚上,现在好歹是乱逛到很无聊时敲一节,
然后接着乱逛,心情好很多。:D |
|
a********n 发帖数: 438 | 35 ZAN!辛苦了.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分析得很正确,都讲到心里去了.
期待下篇:) |
|
c**r 发帖数: 10001 | 36 本文摘自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by David Burns, Chapter 9.
3. The fear of failure.
Although we often think people who procrastinate as "lazy" and "
irresponsible", the real problem is sometimes just the opposite-success may
be overly important to you. Rather then risk failure, you may do nothing at
all.
People with the fear of failure often based their self-esteem on their
accomplishments. If you fail at your work, you may feel that you are a
failure as a human being. This makes it too dangerous t |
|
c**r 发帖数: 10001 | 37 本文摘自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by David Burns, Chapter 9.
4. Perfectionism.
Finding a publisher for my first book, Feeling Good, was a tremendous chore.
I was an unknown author, and a self-help book on depression seemed
unappealing to most publishers. In addition, the first draft of the book was
rather dull and long-winded. Ultimately I found a publishing house and an
editor, Maria Guarnaschelli, whom I relly liked. When I went to New York to
meet with her and sign the contract, we discussed ho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