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dhamma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
w*****r
发帖数: 7106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The Dhamma Brothers
稀客啊。
d******e
发帖数: 4192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The Dhamma Brothers
先说说你是什么教的?
应该是南传的内观法.
m****a
发帖数: 948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The Dhamma Brothers

我是基督徒,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俗称摩门教。来请教各位的
我觉得这个内观法不错哦,可以让人悔改
这个内观法是从哪里传承的呢?
m****a
发帖数: 948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The Dhamma Brothers

很乐意进行一些宗教信仰之间的交流探索,增进理解和友谊,就是时间有限
d******e
发帖数: 419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The Dhamma Brothers
我不了解内观法,这个班主应该了解.
我不以你给的那个录像判断什么错不错的,
本来一个失去自由的人,处在生不如死的地步,
可以让他悔改的东西很多.
就比如一个学校,有天才班,还有给后进小孩的班,
你不能说只有天才班不人道,有后进小孩的班才有爱心.
学生的程度不同,学的东西就不一样,老师
的标准教材都不一样.
r**m
发帖数: 1825
r**m
发帖数: 1825
7
因为动了别人的奶酪。。。
后期伪佛教的吃饭家伙例如念佛往生什么的被人揭露不是佛法,
换了你是不是也要拼命?
=================================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的差异
http://www.dhamma.net.cn/books/yuanshifojiao_chayi.htm
钱财

原始佛教
1. 不接受、捉拿、使用或储存金钱(包括信用卡、邮拨账户、存款汇兑)、珠宝、古
董等。
2. 不许买卖、贸易、营利(包括以物易物和电子转帐)等。

大乘信仰
红包供养、慈善或环保劝募,贩卖灵骨塔、消灾牌位、吉祥物、往生被、金刚砂、天珠
、有机蔬菜、朝拜旅游、佛像、书籍、录音(影)带…等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1. 南北传经、律(舍堕戒)中有明确规定,并视金钱如五欲之不清净。
2. 佛陀入灭后约 103 年,毘舍离城的跋耆族比丘们违背戒律,开始劝募并接受信众的
金钱供养。在第二结集中,早已被判定为非法非律。
3 . 后世伪造的经律提出各种取财的权宜方便,称之为开缘。
w*******w
发帖数: 2051
8
朋友推荐的,Culadasa是很好的老师。 不一定还有名额。
5 Day Silent Meditation Retreat
With Upasaka Culadasa April 19-23, Murrieta, CA
This April we will have a wonderful opportunity to deepen our Dhamma
practice in a five day silent retre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Upasaka Culadasa
. The retreat will take place in a spacious 8,200 sf. secluded, hilltop
mansion in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city of Murrieta.
For those who are not yet familiar with Culadasa, the website below may shed
some light. He is a dear and most ...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北美寺庙及禅修中心总汇
纽约有个庄严寺。
我喜欢去vipassana meditation center,那里是葛因卡的方法。戒定慧很多方法在我
看来都差不多,我喜欢的是其中很基本的调理心态的方法,这很符合我修道就是除障的
想法。那里可以认为是没有师传可以不受门派约束,而且十天闭关食宿安排让人不用操
心,所以我喜欢。北美有好几个:
http://www.dhamma.org/en/bycountry/na/
w*******w
发帖数: 205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北美寺庙及禅修中心总汇
AZ有 http://diamondmountain.org/
当和尚遇到钻石 那本书的作者创办的center。 藏传。
AZ还有 Dharma Treasure Buddhist Sangha.
Upasaka Culadasa是很好的老师,亲切和蔼,用语平实易懂,条理清晰,切中要害。他是Ph.D. 退休前教授neuro-sciences,师承南传和藏传。 网站上有很不错的资料,meditation manual, 答疑的audio.
http://dharmatreasure.com/
南加州 泰国慈林寺 Metta Forest Monastery, 是泰国阿姜的传承,如今的主持为 坦
尼沙罗尊者 Thannisaro Bhikkhu (Ajaan Geofrey), 是第一位获得主持殊荣的白
人。 该寺庙坐落在San Diego county山中的Avacodo 树林,开放欢迎去那里短期禅修
。可以自己搭帐篷,也可以去禅房。坦尼沙罗尊者经常去Lagula beach 给一个团体说
法答疑。他翻译了大量上部座资料为英文,一部分被翻译为中文...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北美寺庙及禅修中心总汇
纽约有个庄严寺。
我喜欢去vipassana meditation center,那里是葛因卡的方法。戒定慧很多方法在我
看来都差不多,我喜欢的是其中很基本的调理心态的方法,这很符合我修道就是除障的
想法。那里可以认为是没有师传可以不受门派约束,而且十天闭关食宿安排让人不用操
心,所以我喜欢。北美有好几个:
http://www.dhamma.org/en/bycountry/na/
w*******w
发帖数: 205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北美寺庙及禅修中心总汇
AZ有 http://diamondmountain.org/
当和尚遇到钻石 那本书的作者创办的center。 藏传。
AZ还有 Dharma Treasure Buddhist Sangha.
Upasaka Culadasa是很好的老师,亲切和蔼,用语平实易懂,条理清晰,切中要害。他是Ph.D. 退休前教授neuro-sciences,师承南传和藏传。 网站上有很不错的资料,meditation manual, 答疑的audio.
http://dharmatreasure.com/
南加州 泰国慈林寺 Metta Forest Monastery, 是泰国阿姜的传承,如今的主持为 坦
尼沙罗尊者 Thannisaro Bhikkhu (Ajaan Geofrey), 是第一位获得主持殊荣的白
人。 该寺庙坐落在San Diego county山中的Avacodo 树林,开放欢迎去那里短期禅修
。可以自己搭帐篷,也可以去禅房。坦尼沙罗尊者经常去Lagula beach 给一个团体说
法答疑。他翻译了大量上部座资料为英文,一部分被翻译为中文...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13
San Diego county的 泰国慈林寺 Metta Forest Monastery, 是森林系阿姜的传承,
该寺庙坐落在山中的Avacodo 树林,开放欢迎去那里短期禅修。可以自己搭帐篷,也可
以去禅房。
如今的主持为 坦尼沙罗尊者 Thannisaro Bhikkhu (Ajaan Geofrey), 是第一位获
得主持殊荣的白人。 坦尼沙罗尊者经常去Lagula beach 给一个团体说法答疑。他翻译
了大量上部座资料为英文,一部分被翻译为中文在觉醒之翼网站http://www.dhammatalks.org/Dhamma/DhammaIndex.htm
慈林寺网站上也有很多资料。www.watmetta.org/
有一篇中文的帖子介绍该寺庙,还配了好几张照片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592-1-2.html
w*******w
发帖数: 205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加meditation retreat
另外San Diego county的 泰国慈林寺 Metta Forest Monastery, 是森林系阿姜的传
承,该寺庙坐落在山中的Avacodo 树林,开放欢迎去那里短期禅修。可以自己搭帐篷,
也可以去禅房。
如今的主持为 坦尼沙罗尊者 Thannisaro Bhikkhu (Ajaan Geofrey), 是第一位获
得主持殊荣的白
人。 坦尼沙罗尊者经常去Lagula beach 给一个团体说
法答疑。他翻译了大量上部座资料为英文,一部分被翻译为中文在觉醒之翼网站http://www.dhammatalks.org/Dhamma/DhammaIndex.htm
慈林寺网站上也有很多资料。www.watmetta.org/
有一篇中文的帖子介绍该寺庙,还配了好几张照片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592-1-2.html
a*****y
发帖数: 3318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六章 初转法轮

    八支道中胜,四句谛中胜;
离欲法中胜,具眼人中胜。
——《法句经》
前绪
古印度因其著名的哲学家和宗教师而闻名于世。他们对人生以及人生目的有着各
种不同观点和见解。《长部》中的《梵动经》讨论了佛陀时代流行的六十二派哲学思想。
与当时宗教信仰大相径庭的是顺世派的断灭论,叫做车婆克,以其创始人命名。
根据古印度的顺世派(1)(巴利语和梵语称之为--lokayata),人死之后,丢下他产
生的一切能量,不再有任何存在。在他们看来,死亡是一切存在的终结,只有现在才是
真实。“尽情地吃喝玩乐,死亡将降临每一个人身上。”这好象就是他们的思想体系。
他们主张“宗教是愚昧的背,精神方面的病态。”“道德是一种欺骗,只有及时行乐才
是真实。”死亡是生命的终止,不相信一切善良、高贵、纯净和悲悯的东西。纵欲主义
,自私自利,对庸俗意念的断然肯定等被认为是一种荣耀。人们不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欲
和本能,因为这些全是人类的自然产物。”(2)
另一种极端思想认为,解脱只能由严酷的苦修而达到。这完全是一种宗教思想,
被当时享有盛名的宗教团体的苦行僧所信奉。在菩萨精进求证佛道时,侍奉他的五...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最后一句话
世间复合之物必然衰朽,应勤勉修持以求己身之解脱
Handadani bhikkhave amantayami vo, vaya dhamma sankhara, appamadena
sampadetha ti”
meaning “all component things cease, work out your deliverance with urgency
a*****y
发帖数: 3318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前 言
前 言
东西方学者,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撰写了许许多多富有价值的著作,向那些对佛教
感兴趣的人解述了佛陀的一生及其教导。
其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仍然是埃德温一阿诺德男爵的《亚洲之光》。许多西
方国家的求道者因为此世界闻名之诗而被佛教深深吸引。
这些博学多闻的作家以佛法启迪觉悟了广大读者,他们这些值得随喜赞叹的精进
努力受到东西方佛教徒的一片赞美之声。
本书以巴利三藏经典、注疏以及流传于佛教国家,特别是以斯里兰卡的传统为基
础,又是一位佛教僧人的微薄努力。
本书的第一部分叙述了佛陀的一生,第二部分阐述了巴利语系佛教。
佛教是一道德和哲学体系,是觉悟的唯一正道,但又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学习课
目。
佛法是让人来学习的,但更是让人实践的,归根结底,是让每一个人来了证的。
如果没有实践,再多的学习也是无效的。佛说,博学之人不修习佛法好似滑香味
的美丽花朵。
不懂佛法之人如同盲人。但是,不修证佛法之人被比喻成是一个图书馆。
有些人匆匆忙忙地批评佛教为一消极宗教。这一毫无根据的批评与事实相违甚远。
佛陀是世界上第一个最为活跃的传教领袖。他往返于各地达45年之久,向广大的
信众,包括老百姓和知识分子讲解...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18
關於涅槃的迷思(Confusion about Nibbana)
有許多關於涅槃的討論,整本書都在討論涅槃的也不少。有些人認為:涅槃之樂是一種
特別的身心狀態。有些人相信它存在自身之中;有些人說:當身心寂滅後,所剩下的便
是永恆的安樂。
有些人也許充滿懷疑,他們說:「如果涅槃是身心的寂滅,怎麼會有東西留下來讓人體
驗呢?」不經由感官而體驗到的快樂,教人難以想像。對沒有禪修經驗的人而言,這本
書中所討論的,就像是天方夜譚。
事實上,只有親自體驗過涅槃的人,去談論它才有說服力。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可談
,曾禪修到有涅槃經驗的人,會對此感到熟悉。
有些人認為:涅槃是某種特殊的名或色。其實不然,有四種巴利語稱之為勝義法(
Paramatta dhammas),前面曾經提過,是指不經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或思考
而能直接體驗的實相。這四種勝義法分別是:色法(material phenomena)、兩種心法
(mental phenomena):心本身,和每一心剎那與心俱生的其他心所,以及涅槃。因此
涅槃是不同於色法,也不同於心法。
第二個錯誤的觀念是:涅槃是名法和色法寂滅後...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9
《尊者阿迦曼传》
http://online-dhamma.net/anicca/books/ysfj/yfs/02_books/c_achar
078 伪装的老虎
有一次在他游行期间,尊者阿迦曼到了一个很深入的旷野,那个山地部落的居民,几乎
都没有看过头陀行比丘。只有那些少数曾经偶而很久才进城一次的人,才能知道一点有
关于比丘的事。
当时他由另一位比丘陪同著,他们选择了一个树林下的地方,距离村落大约有二公里。
早上进入村落托钵,山地村民问他们要些什么,当他们回答要布施的食物时,村民又问
他们要那种食物,他们说要米食,但是村民仍然不了解,他们到底是要煮熟的还是未煮
的稻米。比丘们回答要煮熟的,而村民就给他们一些米饭,再没有别的东西了。尊者阿
迦曼和他的同伴,就这样在那里住了好几天。村民对他们表现得既没有敬意也没有信心。
一天晚上,酋长吹起竹笛声(使它共 ,作为召集村民集合的讯号)召集他的村民开会
。他告诉他们,现在有两支老虎伪装成人,已经住在离此不远的一个地方。他说他不知
道它们是那种老虎,但是他们看起来令人怀疑。妇女和小孩从此被禁止走近那个地方,
甚至要有几个人结伴才能去。此外,他继...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06
20
http://www.dhamma.net.cn/books/ysfj/zahj50/zahj50j001-12.htm
(二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
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
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
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
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
。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
.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故老死灭。即
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
.六入处.名色.识.行广说。我复作是思惟。何法无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即正思
惟如实无间等。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
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
灭故生灭。生灭故老...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1
《正知--时时彻知无常》(内观研究所) (2012-09-10 )
每当有人请求佛陀讲解sati (觉知/正念),他的开示总是包括正知(sampajan
na)这个词。
Katama ca bhikkhave, samma-satisamma-sati? Idha, bhikkhave, bhikkhu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1
「比丘们,什么是正确觉知(正念)呢?在这里,禅修者热诚安住于时时彻知和正确觉
知,就身体观察身体,去除对这个世间(心和物质)的贪爱和瞋恨的习性。」(注1)
从这段话可以明白看出,按照佛陀的意思,只要谈到正念(sammasati)或念处(s
atipatthana),总是离不开正知,也就是离不开般若(panna,慧)。否则就只是念住;
只是忆念或觉知而已。
在经藏里,佛陀针对「正知」这个词给了两个解释。在《相应部》(Samyutta Nik
aya)中,他对「正知」作出如下的定义:
Kathanca...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652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的第一次开示【转载】
"最年长的一位弟子憍陈如证得预流果(sotāppana),了悟一切法,有生即有灭"
Just a side-note here, what kind of 果 did people often get when hearing to
Buddha? Mostly 预流果? If so, they'd have 7 more lives to go, right? that's
about 7*60=420 years, or maybe 400 or 500 years. Were there many enlightened
people (with their last lives) reported about 500 years after Buddha's
death? Why would Buddha even say that after the 500 years, the Dhamma would
disappear? Is that because the authentic ones were all gone? That doesn't
seem to make...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3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4
I have heard good things about this place from a dhamma sister.
The term "无畏山" has an interesting history. It was the sect that accepts
Mahayana in Theravada tradition.
斯里兰卡佛教分裂为大寺派、无畏山派与祗陀林派。
玄奘《大唐西域记》称无畏山派为「大乘上座部」。
至巴辣甘波布(Parakkamabahu)王时,重新统一了斯里兰卡。他受他的老师舍利弗(
Saliputta)影响,认定无畏山派及祗陀林派是异端,加以整顿,独尊大寺派。此后,
斯里兰卡只剩大寺派一支传承。
《清净道论》的作者觉音,所秉承的主要是大寺派的观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A%E5%BA%A7%E9%83%A8%E4%BD%
j*******1
发帖数: 182
25
一时,佛在舍卫城(Rajagadha)。城中有一施主(Pindadayaka),财富圆满如多闻天
子(Vaisravana,四天王中北方天王,佛教中为护法并恒施福之神。《法华义疏》云:
“恒护如来道场而闻法,故名多闻天子。”),崇奉外道宗派,娶妻后过着幸福美满的
生活。不久,其妻生下一子,肤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具种种相好。施主为孩
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及酥油等各种食品喂养
,孩子如海中莲花般迅速成长起来。到他蹒跚学步之时,施主为他买了只聪明活泼的小
母狗(Soni)。这只狗不喜外道,喜欢内道,每次见到外道信徒总是发狠狂吠,扑上去
撕咬他们的衣服,看见内道比丘(Samana Bhikkhu)时却高兴地摇尾、转绕、舔脚,如
是等等,行为十分恭敬。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Bhagava)及十方三世诸佛(Buddha),均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
(Catasso Appaman Nayo,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
畏)、七菩提支(Saptabodhyanga,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
、定觉支、行舍觉支)、八...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16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调心的过程
找到了原文 - 我把想要说的用**** 给highlight 了一下。。。
==============================
SN 25 - 1: At Savatthi. "Monks, the eye is inconstant, changeable, alterable
. The ear... The nose... The tongue... The body... The mind is inconstant,
changeable, alterable.
"One who has conviction & belief that these phenomena are this way is called
a faith-follower: one who has entered the orderliness of rightness, entered
the plane of people of integrity, transcended the plane of the run-of-the-
mill. He is incapable of doi...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附佛外道名单
葛印卡在泰国有内观中心。
http://courses.dhamma.org/en/schedules/schkamala

)、
z**n
发帖数: 22303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佛陀:和平的超级科学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6 11:33:55 2013, 美东)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在五月佛诞日对联合国所做的演说,这是纪念佛陀的出生,开悟与涅
盘的日子。
2002年五月,葛印卡老师到北美洲教导正法,并在四个月期间在35个城市演说。
可敬的法师们与爱好和平的朋友们:
我要感谢联合国与这次庆典的策划者,特别是缅甸与斯里兰卡的代表,让我有机会对可
敬的各位演说。
看到目前世界的情况,不禁让人感到悲伤。人类已经成为人类自己的敌人,杀戮不是因
为个人的仇恨,而是因为对方是属于不同的派系或族群,不同的人种或国家。如此残酷
的杀死无辜的人,连无助的老弱妇孺也不放过;现代科技也助长了悲剧,达到了史上前
所未有的残酷地步。因此,人类现在非常需要根本的改变,来保护人类免于受到这些源
自于负面情绪的罪恶所伤害。
这个世界已经染上了仇恨、焦虑与恐惧的疾病,需要一位杰出的医生来治疗。佛...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各位谈谈对楞严经的看法
"佛灭后五百年即末法"是汉传说法。藏传没有。南传说法不同,如下∶
南传上座部佛教说,佛陀的正法佛灭后住世五千年。
在这五千年当中:
* 第一个千年可以证得四无碍解的阿罗汉。也
就是说,那个时候的人在断除一切烦恼的&#
26102;候,也可以同时证得四无碍解智。当然并不是
说,所有在那个时期证果的人都可以证得四无
碍解智。而是说那个时期有这样的可能。
* 第二个千年,可以证得六通的阿罗汉。
* 第三个千年可以证得三明阿罗汉。
htt...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各位谈谈对楞严经的看法
正法时期。正法,巴利叫作Saddhamma,梵文叫saddharma,也就是真正的、&#
32431;正的佛法。这个时期大概是五百年。
正法就相当于佛法,像法就相当于大乘佛法,而末法就相当于大乘
密乘佛法。
http://dhamma.sutta.org/books/mahinda/mxd-Abhidhamma_discourse0
这是从不同时代什么佛教最流行来区分。
正法5000年另有所指,是指在末法时代,正法虽非主流,但依然存在,还有人依正法修
行证果。
t******h
发帖数: 17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什么是“法”?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什么是“法”?
and
Dhamma is the nature of what-is; the truth of what the Buddha taught. In
Theravada Buddhism, as in the quote above, it is sometimes used to indicate
all the factors of existence
S***n
发帖数: 128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独在美,欲修行,何入手?
我推荐从内观法门着手。好处就在于修行要从体悟发展出智慧,这个法门入门很好。
那个方法就需要你付出十天的时间,教法吃住全部都免费,也没有一定要捐款的要求。
而且在那里要吃素守规矩,学习完毕你完全自主,没有什么门派规矩,对你没有任何束
缚力。
http://www.dhamma.org/en/bycountry/na/
国内也有两个中心,一个是福建的南禅寺,一个是沈阳的内观中心。那里报名可不容易
了。
S***n
发帖数: 128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独在美,欲修行,何入手?
我推荐从内观法门着手。好处就在于修行要从体悟发展出智慧,这个法门入门很好。
那个方法就需要你付出十天的时间,教法吃住全部都免费,也没有一定要捐款的要求。
而且在那里要吃素守规矩,学习完毕你完全自主,没有什么门派规矩,对你没有任何束
缚力。
http://www.dhamma.org/en/bycountry/na/
国内也有两个中心,一个是福建的南禅寺,一个是沈阳的内观中心。那里报名可不容易
了。
r****r
发帖数: 75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残疾人修身念处而证悟
甘澎老师谈禅修
林崇安 (内观杂志第64期.2009)
一、前言
今(2008)年八月,我们一行十五人到泰国参访禅修老师,并顺便参观寺院和名胜古迹
。于二十一日早上参访了在佛统府佛教城的圣法中心(Ariya dhamma sathan)的康恳
长老和甘澎老师。甘澎老师(Kampon Thongbunnum)是康恳长老晚年所指导出的最有名
气的在家弟子,以下先介绍一下甘澎老师戏剧性的生平。
二、甘澎老师的生平和禅修经历
1955年,甘澎老师生于泰国北部那空洒汪府的贫民窟,整天生活在船上,陆上没有房子
,他的父母靠船运载维生,有五个孩子,甘澎老师排在第二。他的父亲知道教育的重要
,虽然生活贫困,仍然鼓励子女上学读书。 7岁时甘澎老师开始上小学,13岁时读初中
,喜爱体育课程。 16岁时考上Chan kasem师专(毕业后可教小学),18岁时考上
Mahasarakham体育师专(毕业后可教中学),20岁时他以成绩优异直接进入曼谷的Sri
Nakharinwirot体育大学读书。
1977年,甘澎老师22岁,从体育大学毕业,并顺利地被录取为Ang thong体专的公职老
师,从此拥有一个铁饭...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南传佛教认为正法五千年,现在还是
正法时期。
http://dhamma.sutta.org/books/mahinda/mxd-buddhism%20histroy.ht
"现在是末法时期"是北传的说法。
南北传佛教现在交流还不够,北传佛教应该多去了解其他传统到底主张什么,不要以为
自己已经了解南传主张,或是北传佛教就代表佛教界共识。
阿罗汉,阿含经反覆说是「见法自知作证」,阿含经没说要别人印证你是阿罗汉。当然
可能会有误认自己是阿罗汉的问题,但是经没说要别的证果者印证来解决这问题。陈兵
主张∶没人印证所以不太可靠,只怕是受北传印心的观念影响。阿含经怎么解决这问题
,陈兵还是对阿含经多用它A发言。
t******g
发帖数: 17520
37
http://dhamma.sutta.org/books/dhammapada-stories-dhammanada-04.
往生三十三天的女信徒
采集诸花卉,心生染着,
又无法厌足贪欲的人,沉沦生死。
葩倜扑姬喀枯玛莉是沙瓦提城的女信徒,十六岁时就结婚了,并且育有四个儿子。
她很有德行,喜欢以食物和其它必需品布施修行的人。她经常到僧团精舍去清洗房舍,
装满所有瓶罐的水并且做其它的杂事。她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三十三天王的妻子之一,同
时 ,她还清楚记得她是在所有的人都到花园摘花嬉戏时往生到人间的。所以,每次供
养比库或做其它的功德时,她都渴望将来能往生三十三天,再做三十三天王的妻子,一
如前世般。
有一天,她生病去逝了,并且正如她热烈期望地往生三十三天,成为三十三天王的
妻子。由于三十三天的一天等于人间的一百年,所以她再往生三十三天时,三十三天王
等人还在花园里玩,几乎忘了她的存在,所以当她再度加入时,三十三天王问她一早上
都到那里去了,她告诉他,自己已经到人间走一回了。
这时候,比库们向佛陀报告葩倜扑姬喀枯玛莉去世的事。佛陀说:
生命是短暂的,人还未能满足感官欲望时,死亡已经夺走人的生...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8
好啊,师兄,那我把心中的犹豫说一遍,看看师兄能否帮我攻破这个关。
我是觉得,如果先说清楚了那是以后要搬走的,那就没有问题了。从心理的角度来说,
预先就把基础弄松了,建筑物再强大,学生也不会把那当成可以使劲依靠的对象。
但是,我看很多的教法,都是光说那是正见,不讲以后程度高了要搬走。我个人觉得,
师傅内在其实有个想建立徒弟信念的想法,想增强信的力量。
然后,会按照你一样的想法去做,“好”的执着,代替了坏的执着。这个结果,我们都
认可的。但是对其中的过程,我就多了一重考虑。因为那之所以能搬走,其实“好”的
执着的力道,要比坏的执着的力道要强了。
如果一个徒弟很有慧根,能发能收,那就没有问题了。但问题就是,没有预先说好那是
不可以依靠的,所以徒弟在过程中,其实早就靠上了。靠是大多数人的习惯,没什么可
靠,心里会不踏实。没有见到空性之前,大家都觉得有靠是天经地义的。
那下面的步骤,怎么才能把这次造成的副作用排除呢?是什么来提醒那个徒弟有此必要
的呢?
还是要依赖师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徒弟对佛法信,还要培
养对师傅信的缘由。否则如果是换一个一般的人来说,你现在要学的,要跟...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39
兔王兄,谢谢你认真思考和答复!
有种说法叫不破不立,我却有种说法叫不立不破。所以心思缜密的放下,可能并不一定
能象你说的那样,一股脑都是“幻”就能破了的。当然,我挺理解,初步的粗略破确实
是那样子破的,但是到细微的程度,那样破就不够了。
不立不破,也就是说你如果连拿起来的本事都没有,在那里空谈什么已然放下了,那是
空谈大话了。这个空谈的空可不是空性的空哟,而是好比一个赚不来钱的人,在那里吹
嘘说如何勘破金钱一样的。
所以从本事来说,要会抓取,也能知道何时放下那抓的手,才能应对自如。我之所以前
面那番细致的讨论是以求教的方式提出来的,就是因为我只会推开“正”与“信”,还
做不到对此运用自如。
“只有influence,没有control”,说得很好!对于为目标而努力和执着目标的结果这
两者之间的分开会很有帮助。
这段写完,发现在讨论的主要是为了“证”了,而不是为了“悟”。谢谢你引起的提醒
!证悟是否一体呢?这个问题我也提交给潜意识了。

兔子王:
所谓心思缜密,合乎逻辑, 其实就是想地多, 无他, 我也有(过)类似想法,
太正常了, 不想倒是不正常了, (“正常”, 哈哈哈)
从我浅薄的...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0
好啊,师兄,那我把心中的犹豫说一遍,看看师兄能否帮我攻破这个关。
我是觉得,如果先说清楚了那是以后要搬走的,那就没有问题了。从心理的角度来说,
预先就把基础弄松了,建筑物再强大,学生也不会把那当成可以使劲依靠的对象。
但是,我看很多的教法,都是光说那是正见,不讲以后程度高了要搬走。我个人觉得,
师傅内在其实有个想建立徒弟信念的想法,想增强信的力量。
然后,会按照你一样的想法去做,“好”的执着,代替了坏的执着。这个结果,我们都
认可的。但是对其中的过程,我就多了一重考虑。因为那之所以能搬走,其实“好”的
执着的力道,要比坏的执着的力道要强了。
如果一个徒弟很有慧根,能发能收,那就没有问题了。但问题就是,没有预先说好那是
不可以依靠的,所以徒弟在过程中,其实早就靠上了。靠是大多数人的习惯,没什么可
靠,心里会不踏实。没有见到空性之前,大家都觉得有靠是天经地义的。
那下面的步骤,怎么才能把这次造成的副作用排除呢?是什么来提醒那个徒弟有此必要
的呢?
还是要依赖师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徒弟对佛法信,还要培
养对师傅信的缘由。否则如果是换一个一般的人来说,你现在要学的,要跟...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41
兔王兄,谢谢你认真思考和答复!
有种说法叫不破不立,我却有种说法叫不立不破。所以心思缜密的放下,可能并不一定
能象你说的那样,一股脑都是“幻”就能破了的。当然,我挺理解,初步的粗略破确实
是那样子破的,但是到细微的程度,那样破就不够了。
不立不破,也就是说你如果连拿起来的本事都没有,在那里空谈什么已然放下了,那是
空谈大话了。这个空谈的空可不是空性的空哟,而是好比一个赚不来钱的人,在那里吹
嘘说如何勘破金钱一样的。
所以从本事来说,要会抓取,也能知道何时放下那抓的手,才能应对自如。我之所以前
面那番细致的讨论是以求教的方式提出来的,就是因为我只会推开“正”与“信”,还
做不到对此运用自如。
“只有influence,没有control”,说得很好!对于为目标而努力和执着目标的结果这
两者之间的分开会很有帮助。
这段写完,发现在讨论的主要是为了“证”了,而不是为了“悟”。谢谢你引起的提醒
!证悟是否一体呢?这个问题我也提交给潜意识了。

兔子王:
所谓心思缜密,合乎逻辑, 其实就是想地多, 无他, 我也有(过)类似想法,
太正常了, 不想倒是不正常了, (“正常”, 哈哈哈)
从我浅薄的...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t******g
发帖数: 17520
r*****e
发帖数: 176
44
录自:缅甸帕奥禅师(Pha-AukSayadaw),《止观禅修的指导与问答》,第三届帕奥禅
修营期中2000.5。
问:(以下这些问题一起回答)
一、在佛陀的时代有菩萨吗?如果有,他是否证悟任何道果,或者他只是一个凡夫?
二、为什么圣者(ariya)无法成为菩萨?
三、声闻弟子(savaka)能改变心意作菩萨吗?若不能,原因何在?
四、若遵循禅师的教导而修行,禅修者能够证悟须陀洹道果(sotapatti-maggabana
and sotapatti-phala-bana)。禅修者能否因为行菩萨道的誓愿而不证入道果呢?
答:在证悟道果之前,禅修者可以改变心意。证悟道果之后就无法再改变心意,因为根
据佛陀在许多经中的开示,「道」是一种「正性决定」(sammatta-niyama固定法)的
法则。此固定的法则说:须陀洹道(sotapatti-magga)能产生须陀洹果(sotapatti-
phala)。须陀洹能成为斯陀含(sakadagami),但不能退为凡夫。斯陀含能成为阿那
含(anagami),但不能退为须陀洹或凡夫。阿那含能成为阿拉汉,但不能退为斯陀含
、须陀洹或凡夫。阿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在印度消失的原因
"现在是末法时代"是北传的观点,南传主张正法住世五千年,现在还可以证得三明的阿
罗汉。
http://dhamma.sutta.org/books/mahinda/mxd-Abhidhamma_discourse0
t******g
发帖数: 17520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尊者阿姜查: 解脱之钥 (转载)
勤奋修行
因此我讲了自己的经验和修行的几个故事。我没有那么多外在知识,也没有彻底研究经
文。藉着实践与探索,我自然学到了。每次欲喜升起,我就观察它,看它把心引向哪里
。它所做的,不过是把你拖向苦。因此你要做的,就是不停地观照自己的心,直到逐渐
培养了意识与理解,直到亲眼目睹了法。但是你必须完全有诚意,下决心去做。
你要是真想修行,必须下决心不要繁殖思想、不要想太多。你要是开始禅定时执意要有
什么体验、想达到什么境界,最好停下来。你开始经历一点宁静,就想: “这就是吗?
” “我达到了吗?” 那你就休息一下,把所有理论知识收起来放进盒子里、收到一边
去。不要拿来讨论。在禅定中升起的知识,不是那一类的。它是全新的一类。当你经历
一点真正的洞见时,它与理论是不同的。比方说,你把 “贪”字写在纸上时,它与心
里经历的贪是不同的。“怒”也一样。文字是一回事,真的在心里发生时,你来不及读
什么,直接就在心里体验过了。
懂得这一点很重要。书面上的理论是对的,但是佛法必须直指内心(opanayiko)。你必
须把它化为内在的东西。如果你不化为内在,不会真正获得理解与洞见、不会亲证真相
。我年轻时也那样...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北传菩萨道的修行
印顺法师说过中论是阿含经和般若经的通论,沟通了阿含经说的缘起中道与般若经说的
假名空性。
谈空的时候,要注意经论说的空意义是什么,不能假定不同经论说的空意义相同。
南传清净道论说缘起为空:
无明是由愁等而成就,
有轮而不知其始,
没有作者和受者,
十二种的性空故为空。
此无明,因为是生灭法故恒常性空;因为染污及染污净性空;因为是生灭烦恼故桨性空
;因为是依于缘而进行故自在的我性空。行等诸支的说法亦然。或者说无明非我,非我
的,非在我中,亦非我有。行等诸支亦然。是故应知「十二种的性空故此有轮是空」。
http://dhamma.sutta.org/books/qjdl/qjdl-022.htm
c***h
发帖数: 2262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比较常看法师论作如下
大愿法师
影片
http://www.tzulien.org.tw/?page_id=3733
有许多演讲影片。实修者或信众提各种问题的影片
著作
http://www.maha-sati.com/22823390002786124107.html
马哈西著作
http://dhamma.sutta.org/books/ncdaszt/ncds001.htm
性空法师
念处之道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ya/%E5%BF%B5%E8%99%95%E4%B9%
也看其它一些论文,或各大师的著作
一般是原始佛教或南传的著作。
阿姜念的身念处也看过。
也从中得到启发,让我知道,
原来我们一般人真的是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在苦中
“就像看着舞台上的演员一样,观众只是注视着演员,而不会去控制他的行动或演出”
但因为我一直觉知呼吸,自然就会像上述有个自己在旁边看着自己呼吸,
所以,我倒没刻意如此练习,是自然有的。
阿姜念的禅法
一开始就会强调各种动作不是”我”,并随时观察贪念,去除贪念。
这应该也算是“无碍解道”的七种随观之一...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http://bbs.sutta.org/thread-9341-1-1.html
剎那定(khaṇika-samādhi)
当人们提到「禅那」(jhāna)之时,通常指「奢摩他」(samatha)的修行。一般普遍的
想法坚信,「奢摩他禅那」(samatha-jhāna)是「真正的禅那」(true jhāna)。当然
,修行者可以在奢摩他禅那中证得「安止」。在奢摩他禅那中,修行者将注意力固定在
单一「概念法」(paññatti);然而,在「毗婆舍那禅那」(vipassanā- jh
āna)中,修行者不把注意力固定在单一所缘,他的注意力会从一个「究竟法」(
paramattha),[172]移到另一个新生起的「究竟法」,在这状况下所证得的定,叫作「
剎那定」(khaṇika- samādhi)。
佛典也将「剎那定」说为“khaṇika-cittekaggatā”,意思是,「剎那的心一
境性」,对此,注释书批注为“khaṇamatta- ṭṭhitiko samādhi
”,「仅住剎那的定」。...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50
七觉支就是悟道须具备的七个要素。过去在佛教在线就写过一篇远离与亲近的帖子,根
据的是南传培养七觉支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是很有参考意义的,现在把舍弃我禅师讲
的这些内容拷贝过来和各位善友分享:
(六)培育七觉支
这七觉支是觉悟时同时生起的心法。它们被分开讲述,是为了可以更详细研究并随机运
用。在他处已有很多类似的分析,在此我们只讲述在《四念住经论》里所列的觉支缘生
法。
七觉支为:
(1)念觉支(Sati Sambojjhanga)
八正道的正念即是四念住。这也是智慧禅里对事物如是实相保持的正念。它为最重要的
觉支,因此被列为第一觉支。
有四个方法助于令此觉支生起:
(A)《四念住经》所指的念念分明
(B)不参与心意混乱的人
(C)亲近常保持正念的人
(D)策励(通过理解或意志力)念觉支的培育
(2)择法觉支(Dhamma Vicaya Sambojjhanga)
此为智慧的透视性,能寻求了解诸法的性质。有七法有助于择法觉支的生起:
(A)博学多闻(指五蕴、四圣谛、十二因缘等等佛法
之义)
(B)洁身净德
(C)使诸根平衡
(D)远离无慧的人(指愚痴、有邪见的人)
(E)亲近有慧的人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