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发帖数: 5032 | 1 来自主题: Joke版 - 从引力波谈爱因斯坦的幸运 作者: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2016年2月12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五。因为所谓“抢财神”的习俗,在零点前后,我当时所在的城市鞭炮声大作。这成了我浏览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引力波被探测到的新闻发布和原始论文的喜庆伴奏。当时, 我想到爱因斯坦的幸运,便开始写这篇文章。 爱因斯坦曾经感叹牛顿的幸运,而他自己又何尝不幸运至极。他在广义相对论方面的工作就有很多幸运之处。 在创立狭义相对论并为量子论奠基十年以后,居住在柏林的爱因斯坦在个人婚姻纠葛的时期,于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2,3],并在次年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4,2]。1918年他得到能量变化率与质量4极矩3阶变化率的关系[5]。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观测到引力波这件事正好成为对广义相对论100周年的纪念。 广义相对论的精髓是物质运动与时空几何的统一和相互影响,在引力场方程上表现为能量和动量与代表时空弯曲程度的量之间的相等。引力使得时空弯曲,需要用非欧几里德几何描述。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物理学家对此还不熟悉,但数学上对于非欧几何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后的广义相对论和杨-米尔斯场论大发展之前,几何独立于理论物理,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可以用杨振宁的诗句“欧高黎嘉陈”概述(指欧拉、高斯、黎曼、嘉当、陈省身)。而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幸运地得到了他的数学家朋友格罗斯曼(M. Grossmann)的帮助,导致他能够最终成功地将物理思想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 创立广义相对论的高潮在于爱因斯坦1915年的一段非常紧张的工作[2,3]。6月他在哥廷根向希尔伯特等人做了一个星期学术报告,介绍他在广义相对论上的工作。10月,爱因斯坦发现自己工作有错误,还听说希尔伯特也发现了他的数学错误并正在取得进展。11月4日开始,按照既定安排,爱因斯坦在普鲁士科学院每周一次介绍广义相对论。经过非常紧张的工作,爱因斯坦终于在11月16日收到希尔伯特的引力场方程之前取得成功,并算出与天文观测相符的水星近日点进动。在11月25日的最后一次报告中,他终于能够写下他的引力场方程。幸运的爱因斯坦! 1861年,麦克斯韦写下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磁场方程组,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他提出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司空见惯的光就是一种电磁波。而完备的专著发表于1864年。赫兹在1887年(即麦克斯韦去世8年后)人工产生并探测了无线电波这种电磁波。与之类似,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预言了引力波[2]。爱因斯坦去世60年后的现在,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在4中基本相互作用中,只有电磁作用和万有引力是长程的,所以引力波显然是了解宇宙的一个新窗口。 波是振动的传播。而引力波所传播的是时空度规的振动。度规是一种几何性质。比如平面或者球面上两点之间的间隔都可以用面上的坐标算出,但是公式不一样,这就是因为度规不一样。而在相对论中,有一个与参照系无关的固有时间间隔,它可由时间间隔和空间坐标间隔算出,具体的公式也取决于度规。当物质质量分布发生巨大的变化时,比如高密度天体(如中子星或者黑洞)之间碰撞或者恒星爆炸或坍塌时,会产生引力波。胡斯(R. A. Huse)和泰勒(J. H. Taylor Jr.)于1974年发现的脉冲双星(两个互相旋转的脉冲星)的轨道不断减小,这可以用引力波来解释。他们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理论上认为,宇宙极早期的暴涨会产生原初引力波,从而导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某个尺度上有某种偏振现象。该现象被位于南极的宇宙学河外偏振背景成像(BICEP2)望远镜于2014年观察到,但是后来发现是宇宙尘埃造成的。 LIGO观测到的引力波产生于两个黑洞的并合[6]。大约13亿年前两个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于2015年9月14日经过LIGO的两个探测器。幸运的是升级后的LIGO在两天前刚开始运行[7]。这两个探测器实际上是两个巨大的迈克尔孙干涉仪。垂直于干涉仪通过的引力波使得每个干涉仪的4公里长的两臂的长度各有微小的振荡,导致振荡的相位差,从而给出振荡的干涉信号。110年前,狭义相对论解释了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以太漂移的零结果。现在,迈克尔孙干涉仪又测量到了引力波,检验了广义相对论。确实,现代光学和精密测量技术对引力波探测立下汗马功劳,使得LIGO能够测出小于原子核大小的两臂长度差。历史上引力波探测曾催生量子非破坏性测量的概念,也有原来从事引力波探测的研究人员成为量子测量的专家。 回到爱因斯坦。1933年爱因斯坦移居到美国普林斯顿,引力、统一场论和对量子力学的质疑是他当时关心的问题。爱因斯坦和他的助手罗森(N. Rosen)寻找引力波方程的平面波解,发现这使得度规中不可避免会有奇点(变得无穷大)。现在我们知道这只是表明单一坐标系不足以描述平面引力波,就好比南极和北极的经度无法确定,不是物理上真正的奇点。但是他们当时却以此认为引力波不存在。1936年,他们写了一篇文章投到美国期刊《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8]。这时,爱因斯坦的幸运表现在文章被编辑泰特(John Tate)退回,要求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审稿意见长达10页,出于专家之手。其实,虽然指出爱因斯坦和罗森的错误,审稿人仍然认为这篇文章有值得赞誉之处,建议经过修改后发表。显然,气愤的爱因斯坦没有研究审稿意见,把文章原封不动地改投到《富兰克林学会会刊(Journal of Franklin Institute)》,文章很快被接受。再次幸运的是,从加州理工学院等地访问回来的同事罗伯森(H. P. Robertson,量子力学教科书上不确定关系的证明源于他)通过爱因斯坦的新助手英菲尔德告诉他们爱因斯坦-罗森工作的错误,并帮助解决了问题。这导致最后发表出来的文章结论完全改变了,成为圆柱状引力波[9]。爱因斯坦幸运地没有否定自己20年前对引力波的预言。近年来Kennefick发现,爱因斯坦本来可以通过阅读《物理评论》的审稿人意见知道自己的错误,因为罗伯森正是泰特为爱因斯坦-罗森文章所找的审稿人。这段历史的详细分析和记述来源于2005年Kennefick发表于《Physics Today》的文章[8]以及刘寄星发表于《物理》的文章[10](根据美国物理学会期刊主编M. Blume参考Kennefick一篇预印本文章所作的报告,包含Kennefick文中所没有的泰特致爱因斯坦两封信件的复印件)。 几天前出现LIGO探测到引力波的传言时,我便想到爱因斯坦的这件事。 1936年的爱因斯坦幸运地被同行评议制度避免了发表一篇错误的论文,而1905年的爱因斯坦恰恰曾幸运地因为德国《物理学年鉴(Annalen der Physik)》的宽松而得以在该杂志发表5篇改变物理学的论文,特别是看上去离经叛道的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论文。而在爱因斯坦移居普林斯顿后完成的爱因斯坦、罗森和玻多尔斯基(B. Podolsky)质疑量子力学完备性的论文(EPR论文)以及爱因斯坦和罗森关于爱因斯坦-罗森桥(即虫洞)的论文都未经审稿在物理评论发表[8]。后来的历史表明这两篇文章也极为重要,当然是应该发表的。EPR成了爱因斯坦被引用最多的论文。Kennefick认为引力波当时是广义相对论众所周知的预言,所以泰特经过犹豫后将爱因斯坦-罗森证明它不存在的这篇论文送审。而关于爱因斯坦-罗森桥的论文是当时与别人进行的一个争论,所以未经审稿直接发表。那么,质疑当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量子力学的EPR论文为何不经审稿直接发表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EPR承认量子力学技术上的正确性,质疑的只是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即是否完全描述客观实在,讨论具有哲学性质。顺便说一下,最近这两篇论文在关于黑洞量子性质的理论讨论中被联系起来。 1917年,爱因斯坦将广义相对论用于宇宙学[11]。如果只有引力而没有斥力,宇宙整体上不能保持静止,所以他在引力场方程中又加了一个代表斥力的宇宙学常数项,虽然他也觉得这个做法很不自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也不能真正使宇宙静止)。但是很快人们开始讨论宇宙膨胀,从弗里德曼(A. Friedmann) 、勒梅特(G. Lamaite)和德希特(W. de Sitter)等人的模型研究到哈勃(E. Hubble)的1929年的观测发现。 大爆炸宇宙学的创始人伽莫夫(G. Gamow)在他的自传《我的世界线(My Worldline)》(笔者本科生时代读到这本书后,一直记忆犹新,所以将世界线用于本人的博客名称中)中告诉我们,爱因斯坦曾说过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12]。所以1936年爱因斯坦-罗森关于引力波的文章所用的引力场方程中,已经没有宇宙学常数。但是在当代,作为联系宇宙学与微观的量子场论的一个桥梁,宇宙学常数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宇宙加速膨胀和暗能量的发现更使得宇宙学常数的概念得到复活。这又是爱因斯坦的幸运,虽然他失去了预言宇宙膨胀的机会。 最后,用笔者与杨振宁先生以前的一段讨论结束本文。 施:您认为爱因斯坦(而非麦克斯韦)是仅次于牛顿的伟大物理学家。我也这样认为。您能不能简单说说您的理由? 杨:麦克斯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对人类的贡献无法可以被夸大。但是从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贡献的角度来说,他不能与爱因斯坦相比。爱因斯坦(1)改变了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从而给理论物理带来对称性的概念和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的思想,(2)创造了引力的几何概念,(3)帮助创立了量子力学。 感谢杨振宁先生的交流和阅读本文。 参考文献: [1] A. Einstein,Sitzungsber. K. Preuss. Akad. Wiss. (1915) 844. [2] A. Pais, Subtle is the L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2). [3] W. Isaacson, Einstein:His Life and Universe. Simon & Schuster, New York (2007). [4] A. Einstein,Sitzungsber. K. Preuss. Akad. Wiss. (1916) 688. [5] A. Einstein,Sitzungsber. K. Preuss. Akad. Wiss. (1918) 154. [6] B. P. Abbott et al. (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nd the Virgo Collaboration), Phys.Rev. Lett. 116 (2016) 061102. [7] E. Berti, Physics9 (2016) 17. [8] D. Kennefick,Physics Today, September 2005, p. 43. 这篇文章后来吸收进该作者的书《Traveling at the speed of thought》. [9] A. Einsteinand N. Rosen, J. Franklin Institute 223(1937) 43. [10] 刘寄星,物理,34, 2005, p.487. [11] A. Einstein, Sitzungsber.K. Preuss. Akad. Wiss. (1917) 142. [12] G. Gamow, 《My Worldline》, Viking, New York, 1977. (XYS20160218) 从引力波谈爱因斯坦的幸运
作者: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2016年2月12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五。因为所谓“抢财神”的习俗,在零点前后,
我当时所在的城市鞭炮声大作。这成了我浏览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引力波被探测到的新
闻发布和原始论文的喜庆伴奏。当时, 我想到爱因斯坦的幸运,便开始写这篇文章。
爱因斯坦曾经感叹牛顿的幸运,而他自己又何尝不幸运至极。他在广义相对论方面
的工作就有很多幸运之处。
在创立狭义相对论并为量子论奠基十年以后,居住在柏林的爱因斯坦在个人婚姻纠
葛的时期,于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2,3],并在次年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4,2]。
1918年他得到能量变化率与质量4极矩3阶变化率的关系[5]。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
台(LIGO)观测到引力波这件事正好成为对广义相对论100周年的纪念。
广义相对论的精髓是物质运动与时空几何的统一和相互影响,在引力场方程上表现
为能量和动量与代表时空弯曲程度的量之间的相等。引力使得时空弯曲,需要用非欧几
里德几何描述。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物理学家对此还不熟悉,但数学上对于非
欧几何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后的...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139 | 2 Antibiotics from gliding bacteria, XLII.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sorangicin
A and structure — Activity relationship I: Carboxyl and hydroxyl group
derivative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Volume 1990, Issue 10, pages 975–988
DOI: 10.1002/jlac.1990199001178
[email protected]
/* */
谢谢! |
|
|
S*****r 发帖数: 139 | 4 Antibiotics from gliding bacteria, XLII.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sorangicin
A and structure — Activity relationship I: Carboxyl and hydroxyl group
derivative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Volume 1990, Issue 10, pages 975–988
DOI: 10.1002/jlac.1990199001178
[email protected]
/* */
谢谢! |
|
m********e 发帖数: 1156 | 5 我还算有知的,无论深度还是广度,奈何世界上的知识太多。
有人贴出老爱的几百篇论文,我一看大多数是德文,不知道,无法判断。
您瞅一眼,看看有多少是真正的科研论文?
1913 Einige Argumente für die Annahme einer molekular Agitation beim
absoluten Nullpunkt Annalen der Physik(ser. 4), 40, 551–560, link
Some Arguments for the Assumption of Molecular Agitation at Absolute
Zero
1913 Déduction thermodynamique de la loi de l'équivalence
photochimique Journal de physique (ser. 5), 3, 277–282
Thermodynamic Deduction of the Law of Photoche...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5912 | 6 http://www.phys.sinica.edu.tw/~khlin/indexc.php?id=8&fid=4
大家都知道 Einstein 的三大貢獻 -- 相對論, 光電效應, 和布朗邉 但他被引用最
多的工作其實是他的 PhD 論文. 他的 PhD 論文其實算是 Colloidal Science! 在論
文中他計算 hard sphere 如何改變流體的黏滯性. 並引用糖改變水的黏滯係數的實驗
數據來求亞佛加厥常數.
這是我從 Dr. Bruce Ackerson at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的投影片看到的, 根
據 World of Science, 2004 年的統計,
Paper Topics Citation number
6. A. Einstein, Annalen der Physik 17, 132 (1905)
Photoelectric Effect
325
7. A. Einstein, Annalen der Physik 17, 549 (1905)
Brownian Motion
...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y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zero7 (007),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爱因斯坦奇迹年探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28 21:52:22 2016, 美东)
爱因斯坦奇迹年探源
摘要: 爱因斯坦于1905年取得4项历史性成就是奇迹;更奇的是,他完全是用业余时间
来探索科学的。本文着重从其成长过程和历史背景来分析产生奇迹的源泉。爱因斯坦的
非凡创造力,不仅来自他对自然奥秘的惊奇和敢于向传统与权威挑战的反叛精神,更来
自他那深邃的哲学思考——来源于理性论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自然界统一性的信念,以及
来源于经验论哲学家休谟和马赫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批判精神。文章随后简要介绍了爱因
斯坦在第二个高峰期(1915—1917)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认为他一生中至少有8项成
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文章最后着力展示了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和社会责任感,为和平、自由、民主和人权的理想所作的不懈努力,以及对中国人民苦
难的深切同情。
关键词: 爱因斯坦 奇迹年 双重奇迹 两个高峰期 独立批判精神 自然界统一性 人格魅力
一 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8 游隼号列车(俄语:Сапсан,羅馬化:Sapsan),或直接音譯為薩普桑號,是俄
罗斯铁路EWS1(ЭВС1)型及EWS2(ЭВС2)型电力动车组的统称,它在制造商西门
子内部又被称作Velaro RUS(RUS代表俄罗斯)。两款动车组均是由ICE-3列车衍生而来
、并基于Velaro平台开发的第三代高速列车。其车体是根据Velaro CN(CRH3C型)进行
加宽,但仅可在俄罗斯的宽轨轨距中运行,并尤其适用于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自2009
年12月起,已有8组列车投入俄罗斯的定期运营。
首批交付使用的EWS2型动车组为双电压制式列车,可用于3千伏直流电及25千伏50赫兹
交流电的电气化铁路;随后生产的EWS1型动车组则为单电压列车,仅适用于3千伏直流
电。另有8列十节编组的单电压列车则应自2014年1月起投入服务。
目录
1 规划
1.1 第二批次
2 生产及交付
3 运用
3.1 线路
4 技术
5 参看
6 注释
7 外部链接
规划
2002年,俄罗斯铁路的ES250型电力动车组计划宣告失败。
2004年12月21日,包括西...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y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zero7 (007),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爱因斯坦奇迹年探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28 21:52:22 2016, 美东)
爱因斯坦奇迹年探源
摘要: 爱因斯坦于1905年取得4项历史性成就是奇迹;更奇的是,他完全是用业余时间
来探索科学的。本文着重从其成长过程和历史背景来分析产生奇迹的源泉。爱因斯坦的
非凡创造力,不仅来自他对自然奥秘的惊奇和敢于向传统与权威挑战的反叛精神,更来
自他那深邃的哲学思考——来源于理性论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自然界统一性的信念,以及
来源于经验论哲学家休谟和马赫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批判精神。文章随后简要介绍了爱因
斯坦在第二个高峰期(1915—1917)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认为他一生中至少有8项成
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文章最后着力展示了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和社会责任感,为和平、自由、民主和人权的理想所作的不懈努力,以及对中国人民苦
难的深切同情。
关键词: 爱因斯坦 奇迹年 双重奇迹 两个高峰期 独立批判精神 自然界统一性 人格魅力
一 双... 阅读全帖 |
|
w*****x 发帖数: 116 | 10 是德国的刊物 Mathematische Annalen。请发到。
c***********[email protected]
谢谢。
On the zeros of the hypergeometric function
期刊 Mathematische Annalen
出版社 Springer Berlin / Heidelberg
ISSN 0025-5831 (Print) 1432-1807 (Online)
期 Volume 191, Number 1 / 1971年3月
DOI 10.1007/BF01433471
页 53-58
学科分类 数学和统计学
SpringerLink Date 2005年4月22日
links: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p7857m203307npj0/ |
|
w*****x 发帖数: 116 | 11 是德国的刊物 Mathematische Annalen。请发到。
c***********[email protected]
谢谢。
On the zeros of the hypergeometric function
期刊 Mathematische Annalen
出版社 Springer Berlin / Heidelberg
ISSN 0025-5831 (Print) 1432-1807 (Online)
期 Volume 191, Number 1 / 1971年3月
DOI 10.1007/BF01433471
页 53-58
学科分类 数学和统计学
SpringerLink Date 2005年4月22日
links: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p7857m203307npj0/ |
|
发帖数: 1 | 12 爱因斯坦奇迹年探源
摘要: 爱因斯坦于1905年取得4项历史性成就是奇迹;更奇的是,他完全是用业余时间
来探索科学的。本文着重从其成长过程和历史背景来分析产生奇迹的源泉。爱因斯坦的
非凡创造力,不仅来自他对自然奥秘的惊奇和敢于向传统与权威挑战的反叛精神,更来
自他那深邃的哲学思考——来源于理性论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自然界统一性的信念,以及
来源于经验论哲学家休谟和马赫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批判精神。文章随后简要介绍了爱因
斯坦在第二个高峰期(1915—1917)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认为他一生中至少有8项成
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文章最后着力展示了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和社会责任感,为和平、自由、民主和人权的理想所作的不懈努力,以及对中国人民苦
难的深切同情。
关键词: 爱因斯坦 奇迹年 双重奇迹 两个高峰期 独立批判精神 自然界统一性 人格魅力
一 双重的奇迹
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告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Physics),理由是:鉴于物理学对于了解自然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以及物
理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必要性,同... 阅读全帖 |
|
p*****m 发帖数: 7030 | 13 Annalen der Physik是物理届顶级杂志 别把老爱往民科上联系哈
更何况 只有一个爱因斯坦 |
|
T****t 发帖数: 11162 | 14 上小学时他的舅舅请人叫他学英文,16岁进上海复旦中学,跳级毕业。18岁入复旦大学
预科,跟王宠惠念名学(中国古代逻辑),随薛仙祖念经济学及德文。
十九岁以第一名考上南洋公学(即交通大学)电机科。半年后因为肺病而休学,恰好他
的表哥曾昭权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回国,便跟着表哥念微积分和做化学实验。病愈后考
进圣约翰大学三年级,随校长卜舫济念哲学。
3年拿到哈佛博士学位
1918年至哈佛大学读哲学,3年拿到博士学位,12门课全是A,获得Sheldon Travel
Grant(谢尔顿旅行奖学金)前往德国柏林大学留学,继续攻读哲学及数学(数理逻辑
)。随Dr. Riehl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听过爱因斯坦讲“相对论”。
俞大维大学毕业3年就拿到哈佛的博士,没有听说还有第二个。他自称学习秘密是“大
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这表明他有很高的天分。
他读书很快,过目不忘,很厚的一本书,两三天就可读完,并能摘取其中的精要。他说
,读书要有方法,看书要抓住重点。
除了天分和方法,他是很用功的。吴宓说:“哈佛中国学生,读书最多者,当推陈君寅
恪及其表弟俞君大维。”在德国,这两位仍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希望... 阅读全帖 |
|
|
|
|
c********r 发帖数: 2227 | 18 Hofmann, Karin; Simchen, Gerhard. Sulfosilyla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with trimethylsilyl chlorosulfonate.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82),
(2), 282-97.
m************[email protected]
找了很久没有连接,不好意思
非常感谢 |
|
s**********n 发帖数: 5854 | 19 TL, 2010, 51, 67-69
Liebigs Annalen , English, 1995, 5, 775-780
Bioorg. Med. Chem. 2009, 17, 3519-3527
Many Thanks! |
|
|
h********3 发帖数: 366 | 21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42, 551, 80-119
谢谢了 |
|
|
|
s******u 发帖数: 10 | 24 Droste, Holger and Wieland, Theodor,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1), 901-
10; 1987 |
|
|
|
|
m*********s 发帖数: 368 | 28 ☆─────────────────────────────────────☆
Corinthian (Si fata sinant) 于 (Thu Sep 29 19:47:30 2005) 提到:
龙以明这样的文章水平都没进第二轮
MATHEMATISCHE ANNALEN 323 (2): 201-215 JUN 2002
ANNALS OF MATHEMATICS 155 (2): 317-368 MAR 2002
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 197 (2): 301-322 FEB 1 2003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154 (1): 76-131 SEP 1 2000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In Press, Available online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349 (7): 2619-2661 JUL
1997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
|
f***r 发帖数: 45 | 29 不见得习题都得一个一个去做。
我认识的朋友有一个韩国人, YALE PHD 1999毕业, STANFORD POSTDOC 现在在韩国首
尔大学做副教授。 代数几何的论文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JOURNAL OF ALGEBRAIC GEOMETRY, Math Annalen 这样的杂志发表了大概20 多 30 篇了。这个哥们自己亲口诉我,当年学 HARTSHONE 时顶多选择了少部分习题。
当然也有做很多习题的。 我认识的一个中国朋友, COLUMBIA 代数数论 PHD,有ANNALS 论文发表。这个哥们当年做了很多HARTSHONE的习题。他曾经把习题解答寄给我, 手写的工整的解答一共有将近 600页A4的打印纸。他自己认为他应该是解答这本书习题最多的人了,和网上各种AVAILABLE 的习题解答比较。 不过他的解答也还没包括1,2,3所有的习题。
我的意思就是学数学应该没有固定的办法。有些人可以做少数的习题就到达很好的理解。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
S******y 发帖数: 72 | 30 做习题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做完所有的习题也很难。中国很多代数几何的做的好的都走
过了这个过程。
做论文时,不会东西也总是要东补西补。习题里没有,也是要想办法弄明白的。只是过
程不同而已。 Hartshorne的习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汇总。
学习代数数论和代数几何还是好多区别的。
代数数论的就喜欢看着什么有用就拿来试一试。他们还是对他们数论里面的问题感兴趣。
他们很多时候也是在做数论问题,和代数几何的问题也有很多不一样。
代数几何里面有很多很硬的骨头,就是需要很硬的功底才能做的动。De Jong应该就是
很擅长此类事情的吧。
数学的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就有哪些重要的和不重要的,能体会的好,把握住发展潮流
的都是俊杰。 做数学也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能对发展潮流有感觉的人,应该大多数
都是天才。
ALGEBRAIC GEOMETRY, Math Annalen 这样的杂志发表了大概20 多 30 篇了。这个哥
们自己亲口诉我,当年学 HARTSHONE 时顶多选择了少部分习题。
ANNALS 论文发表。这个哥们当年做了很多HARTSHONE的习题。他曾经把习题解答寄给我
, 手写的解答一共将近 |
|
z*******o 发帖数: 5 | 31 Young-Hoon Kiem?
田野?
ALGEBRAIC GEOMETRY, Math Annalen 这样的杂志发表了大概20 多 30 篇了。这个哥们
自己亲口诉我,当年学 HARTSHONE 时顶多选择了少部分习题。
ANNALS
论文发表。这个哥们当年做了很多HARTSHONE的习题。他曾经把习题解答寄给我, 手写的
工整的解答一共有将近 600页A4的打印纸。他自己认为他应该是解答这本书习题最多的人
了,和网上各种AVAILABLE 的习题解答比较。 不过他的解答也还没包括1,2,3所有的习
题。
解。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
b*******i 发帖数: 548 | 32 这个哥大博士,
是不是田野?
ALGEBRAIC GEOMETRY, Math Annalen 这样的杂志发表了大概20 多 30 篇了。这个哥
们自己亲口诉我,当年学 HARTSHONE 时顶多选择了少部分习题。
ANNALS 论文发表。这个哥们当年做了很多HARTSHONE的习题。他曾经把习题解答寄给我
, 手写的工整的解答一共有将近 600页A4的打印纸。他自己认为他应该是解答这本书
习题最多的人了,和网上各种AVAILABLE 的习题解答比较。 不过他的解答也还没包括1
,2,3所有的习题。
解。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
b*******i 发帖数: 548 | 33 这真是看情况看个人看老板
我读博士时
数论教授叫我去念EGA
我嫌浪费时间
更自知不是那块儿料
没听
代数教授
是把GTM 52上习题勾出来给跟他的phd当作业
如果连这关都过不去
别说毕业
连oral都指望不了
结论:
想用AG的语言工作,不管是靠搞EGA,还是靠熟做习题,功夫都是省不了的。
ALGEBRAIC GEOMETRY, Math Annalen 这样的杂志发表了大概20 多 30 篇了。这个哥
们自己亲口诉我,当年学 HARTSHONE 时顶多选择了少部分习题。
ANNALS 论文发表。这个哥们当年做了很多HARTSHONE的习题。他曾经把习题解答寄给我
, 手写的工整的解答一共有将近 600页A4的打印纸。他自己认为他应该是解答这本书
习题最多的人了,和网上各种AVAILABLE 的习题解答比较。 不过他的解答也还没包括1
,2,3所有的习题。
解。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
l*****e 发帖数: 65 | 34 近来年轻中国人开始多起来了. 比如,跟我聊天的就是了.他说起来国内和我是师兄
,现在他是Associate P,我是Visiting AP,差的十万八千里
, 还不知道下一口饭去哪里混呢.
不过他跟系头比还是火候差了些. 系头,很小的College, 计有
Annals of Mathematics (09,07,95)
Journal für die Reine und Angewandte Mathematik (08),
Inventiones Math (06,05),
Duke Mathematical Journal (06,03),
Mathematische Annalen (03,99),
好强大啊. |
|
g****t 发帖数: 31659 | 35 数学之外很多行业1/3以上的文章有中国人是作者之一。
很多小方向中国人是top。
近来年轻中国人开始多起来了. 比如,跟我聊天的就是了.他说起来国内和我是师兄
,现在他是Associate P,我是Visiting AP,差的十万八千里
, 还不知道下一口饭去哪里混呢.
不过他跟系头比还是火候差了些. 系头,很小的College, 计有
Annals of Mathematics (09,07,95)
Journal für die Reine und Angewandte Mathematik (08),
Inventiones Math (06,05),
Duke Mathematical Journal (06,03),
Mathematische Annalen (03,99),
好强大啊. |
|
a*********3 发帖数: 660 | 36 弗里曼•戴森 (Freeman Dyson)1923年12月15日出生,美籍英裔数学物理学家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学学院荣誉退休教授。
戴森早年在剑桥大学追随著名的数学家G.H.哈代研究数学,二战结束后来到美国康奈尔
大学,跟随汉斯•贝特教授。他证明了施温格和朝永振一郎发展的变分法方法和
费曼的路径积分法的等价性,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建立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951年他任
康奈尔大学教授,1953年后一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鸟和青蛙》(Birds and Frogs)是戴森应邀为美国数学会爱因斯坦讲座所起草的一篇
演讲稿,该演讲计划于2008年10月举行,但因故被取消。这篇文章全文发表于2009年2
月出版的《美国数学会志》(NOTICES OF THE AMS, VOLUME56, Number 2)。
有些数学家是鸟,其他的则是青蛙。鸟翱翔在高高的天空,俯瞰延伸至遥远地平线的广
袤的数学远景。他们喜欢那些统一我们思想、并将不同领域的诸多问题整合起来的概念
。青蛙生活在天空下的泥地里,只看到周围生长的花儿。他们乐于探索特定问题的细节
,一次只解决一...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37 周炜良
华东师范大学 张奠宙
作者:张奠宙 文章来源:中数网 点击数:1398 更新时间:2004-5-18 0:04:02
周炜良 1911年10月1日生于上海.代数几何.
周炜良的父亲周达(美权)是清末民初著名数学家、集邮家,家境比较富裕.周炜良
幼年在上海生长,从未进过学校.5岁开始学中文,11岁学英文,都由家庭教师讲授.
20年代上海的大中学校颇多使用美国的原文课本,周炜良即自学各种知识:从数学到物
理,从历史到经济.1924年,周炜良恳求父亲送他到美国读书,先在肯塔基州的阿斯伯
里学院补习,后来进入肯塔基大学.那时的主要兴趣在政治经济.直到1929年10月进入
芝加哥大学时,仍然主修经济学.可是此后两年内发生了变化.
1931年夏天,一位在芝加哥大学得到博士学位后又去普林斯顿工作一年的中国数学
家,劝周炜良到普林斯顿去,或者去德国的格丁根大学——那时的世界数学中心.于是
在1932年10月,周炜良带着研究数学的模糊想法去了格丁根.补了半年的德文后,希特
勒法西斯上台,格丁根衰落了.周炜良在芝加哥时曾读过B.L.范·德·瓦尔登(Van
der Waerden)写的《代数学》(... 阅读全帖 |
|
L*****s 发帖数: 6046 | 38 希尔伯特
李文林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希尔伯特,D.(Hilbert,David)1862年1月23日生于德国柯尼斯堡;1943年2月14
日卒于格丁根.数学.
希尔伯特出身于东普鲁士的一个中产家庭.祖父大卫·菲尔赫哥特·勒贝雷希特·
希尔伯特(David Fürchtegott LeberechtHilbert)和父亲奥托·希尔伯特(Otto
Hilbert)都是法官,祖父还获有“枢密顾问”头衔.母亲玛丽亚·特尔思·埃尔特曼(
Ma-ria Therse Erdtmann)是商人的女儿,颇具哲学、数学和天文学素养.希尔伯特幼
年受到母亲的教育、启蒙,八岁正式上学,入皇家腓特烈预科学校.这是一所有名的私
立学校,E.康德(Kant)曾就读于此.不过该校教育偏重文科,希尔伯特从小喜爱数学
,因此在最后一学期转到了更适合他的威廉预科学校.在那里,希尔伯特的成绩一跃而
上,各门皆优,数学则获最高分“超”.老师在毕业评语中写道:“该生对数学表现出
强烈兴趣,而且理解深刻,他用非常好的方法掌握了老师讲授的内容,并能有把握地、
灵活地应用它们.”
1880年秋,希尔伯特进柯尼斯堡大学攻读数学...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4860 | 39 你把杂志名字拼错了
他以为你说的是Math Annalen |
|
L*m 发帖数: 235 | 40 annals of math和math annalen不在一个档次 |
|
M****o 发帖数: 4860 | 41 你把杂志名字拼错了
他以为你说的是Math Annalen |
|
L*m 发帖数: 235 | 42 annals of math和math annalen不在一个档次 |
|
n*s 发帖数: 752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cience 讨论区 】
【 原文由 Zhongrui 所发表 】
谁是下一个?
消息源:三联生活周刊
1905年,在现代科学史中,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奇迹年”一词出自拉丁文“an
nus mirabilis”。长久以来,它被用来描述1666年。这一年,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写
下了题为《Annus Mirabilis:奇迹年,1666》的长诗,歌颂英格兰舰队战胜荷兰舰队的丰
功,以及伦敦城浴火重生的奇迹。也是在同一年,牛顿奠定了他的微积分、颜色理论和引
力理论的基础。这一年,牛顿24岁。
239年后,那个后来被称为牛顿20世纪“最天才的继承者”或“最叛逆的颠覆者”的人,
开始创造自己的奇迹之年。从100年前的那个3月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个5年前
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ETH)数理师范系毕业、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一个拿着3900瑞士
法郎年薪的专利局三级技术员,一个经常以挈妇将雏的姿态出现的平凡已婚小职员,接连
写下5篇改变整个20世纪物理学面貌的论文。这一年,他26岁。
这5篇论文都发表在当时最权威的专业杂志《物理学纪事》(Annalen der |
|
s***e 发帖数: 7166 | 44 按SCI数据库来说,这篇可不止2000引用。
另外Annalen der Physik就是当年的PRL啊。 |
|
s***e 发帖数: 7166 | 45 按SCI数据库来说,这篇可不止2000引用。
另外Annalen der Physik就是当年的PRL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