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 发帖数: 1415 | 1 内观禅修训練法要
台湾 大愿比丘
壹、为什么要作如实正观训練一
一、修行信任的原则三
二、正观五阴无常、苦、空、非我五
三、德行是培养内观的基础一五
四、培养内观,净化心靈一七
五、修习八正道的次第二九
贰、内观(正观)与缘起的关系三五
一、依内观培养正念四
二、破除我見断除烦恼四四
參、正观(内观)的重要性五一
一、培养正观体验真理五六
二、以四念处为住六一
三、什么是内观六七
四、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六九
五、内观是体验四圣谛的方法七二
六、四念处是佛陀教导的智慧禅七六
七、息苦之道八一
肆、自然苦与缘起苦八七
一、了解我的真面目九五
二、内观的利益九九
三、八正道与戒定慧一 九
伍、如何培养内观一一九
一、正念与专注一三四
二、正念、正知、正定一三九
陸 |
|
发帖数: 1 | 2 ㄧ、绪論
西方哲学二千多年來的第一哲学論题──「存有」(being)
,经过无數着名的哲学家提出无數的理論來定义其意
义。然而,人類面对着共同的宇宙及生命的现象,但是这个现象根源的事实真
63972;应该只有一个。具有悠久歷史的东方哲思之一的佛教对「存有」的定义是
如何?本文希望提出具操作性意义的定义,能为东西方共同的哲学思想提供新的养分,
为所有生命指引出最终的归依处。
「存有」(being/existence)本來并不具现代所理解的义涵,只
具「是者」(being/to be)之义;「是者」这个概念,來自希臘
文的「einai」动词;在希臘哲人巴门尼德(Parmenides, 500 BC)的思辨下,&
#63965;用此动词的普遍用法,說明其普遍性。因为思想的内容需要由「是」
63789;表述,思想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四、《阿含经》中相关的述說及其意义略探
既然佛陀主张正住者是可以实证的实体,那么《阿含经》中必然会有叙述其具体属
性、功能之记载,才足以证明正住者确实是佛陀亲自实证的,以及本文提出对存有的定
义所作的論述,确实是符合佛陀的初衷。《阿含经》中确实是有许多相关的记载
,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然而,此系旁論,故仅以《阿含经》为限,略举
一二以供參考证明。《杂阿含经》卷2: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諸比丘:「有五
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
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
,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
63847;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
、不断、不坏、&...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15 | 4 内观禅修训練法要
台湾 大愿比丘
壹、为什么要作如实正观训練一
一、修行信任的原则三
二、正观五阴无常、苦、空、非我五
三、德行是培养内观的基础一五
四、培养内观,净化心靈一七
五、修习八正道的次第二九
贰、内观(正观)与缘起的关系三五
一、依内观培养正念四
二、破除我見断除烦恼四四
參、正观(内观)的重要性五一
一、培养正观体验真理五六
二、以四念处为住六一
三、什么是内观六七
四、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六九
五、内观是体验四圣谛的方法七二
六、四念处是佛陀教导的智慧禅七六
七、息苦之道八一
肆、自然苦与缘起苦八七
一、了解我的真面目九五
二、内观的利益九九
三、八正道与戒定慧一 九
伍、如何培养内观一一九
一、正念与专注一三四
二、正念、正知、正定一三九
陸 |
|
p*****n 发帖数: 1415 | 5 内观禅修训練法要
台湾 大愿比丘
壹、为什么要作如实正观训練一
一、修行信任的原则三
二、正观五阴无常、苦、空、非我五
三、德行是培养内观的基础一五
四、培养内观,净化心靈一七
五、修习八正道的次第二九
贰、内观(正观)与缘起的关系三五
一、依内观培养正念四
二、破除我見断除烦恼四四
參、正观(内观)的重要性五一
一、培养正观体验真理五六
二、以四念处为住六一
三、什么是内观六七
四、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六九
五、内观是体验四圣谛的方法七二
六、四念处是佛陀教导的智慧禅七六
七、息苦之道八一
肆、自然苦与缘起苦八七
一、了解我的真面目九五
二、内观的利益九九
三、八正道与戒定慧一 九
伍、如何培养内观一一九
一、正念与专注一三四
二、正念、正知、正定一三九
陸 |
|
t******g 发帖数: 17520 | 6 其实汉传佛教 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动着
国内静坐的风气也是越来越浓,正如市场经济
有了消费者, 自然汉传的寺院很多也开设了禅修班。
但是汉传僧团的问题依旧积重难返。。。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厌智”。
如果大陆汉传如果连印顺法师的著作都没有中肯中道的学习和理解
想要发展是很难的。 尤其是现在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洗脑甚嚣尘上, 想要利用佛教
对抗基督教的兴起。
转贴
========================================
印順佛學與大乘是佛說
2017. 1. 30 Mon.
* 以下修改自本部落格舊文,刊於2017/2《弘誓》雙月刊以及鳯凰佛教網
印順佛學與大乘是佛說——2016無錫「批印」研討會之回應
去年(2016)十月底本人參加江蘇無錫惠山寺為期兩天的佛教義學研討會,會議主題是
「印順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我是極少數「躬逢其盛」而與主辦單位持相對立場的學者
,不少人問起我這次的會議,在此簡短表示一些看法如下。
推動印順思想深入探討?
該研討會「邀請函」表示:印順法師是現代最著名的僧人學者,著述浩繁影響深遠,在
兩岸佛教學術界、思想界堪稱泰斗,共尊為導師;在印順法師誕生...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7 当今佛教徒因为被过去文化背景思想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加上人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性
,因此就少有人能对一件事情用客观的角度來内正思惟,因此就很容
63968;依自己的观念为主來判断事情,就很难突破先入为主的观念
习性,因此误解四圣谛是属小乘法,修此法是自了汉没有什么功德,因而
失去这么好的真理。 佛陀所說的法都是真实能当今自证的法,是超越科
学的,是有理性的,以人为本 ,并无任何的玄說,对任何的修行
人以及国家、社会都只有正面有益的,没有负面的害处。可惜当今的人比较喜欢找玄谈
刺激及感性的信仰,因此成就四双八士 的圣者就少了。当时佛陀的弟子
无論在家或出家,成就初果、二果者很多,甚至 出家比丘证得三果、四果阿
63759;汉也很多。这都是对四圣谛如实知、如实見、如实 完成而所成就的。
63925;如:佛陀在于鹿野苑中,三转十二法輪& |
|
p*****n 发帖数: 1415 | 8 正见 1
除了具足以上所介绍的三种根本基础条件,还要有﹁正見﹂。学佛先要培
养﹁正見﹂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正見﹂,那
63789;﹁正思惟﹂呢?没有正見的学佛者,往往就会将非佛法误为是佛法。
63925;如要去台北,因为不知道台北的方向,而向相反的南方走,
那当然不可能到达台北的。就像这样,没有具足正見的修行
者,容易将非佛法误为佛法,偏離了自证缘起,自证涅盘的目的。
一般所谓自称佛說的经典很多,内容却偏離了正見,虽然有
些也有佛法的知見成份在内,但都只是佛法的枝末。什么是佛法的枝末呢
?就是对体验苦集灭道,以及息灭烦恼痛苦无关的一般因果观念及善行。
佛教的根本教义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偏離了四圣谛就是 |
|
p*****n 发帖数: 1415 | 9 正见 3
有关迷信问题,举例來說,若只将﹁信﹂建立在一个
人或是神的身上,只是信某某人,或信某某神,盲目的依靠人或依靠神,那就会疏忽对
自己智慧的开启。因为只是盲目的寄托别人或神,等于是对自己没把握,对自己没信心
;何况寄托于他人,只有期待而没有信心,难免会使自己过着紧张不安的生活,
哪能安心呢?最安心的就是对自己有信心。何况只信别人或神,而不去学习,自
己哪來智慧呢?要相信他,必须先了解他的教法,然后力行自体验
,证实之后,才能相信,这才是智慧,否则是盲目的迷信。只有依靠别人或神等等,自
己没有去力行,是无法究竟的到达解脱,因此佛陀常对弟子說:自
依、法依、莫異依。有的人认为:若是不能依靠别人、相信别人,
那就相信自己吧!要依靠自己的实践而不是相信自己的观念。观念
要依靠在正法之中,为什么呢?因为只相信自己的 |
|
p*****n 发帖数: 1415 | 10 证悟的次第 1
依了义法力行亲证,不要依不了义法。从原始
︽阿含经︾典中,可看到佛陀常常告诉弟子﹁依法不依人﹂。法分为:﹁
63930;义法﹂及﹁不了义法﹂。在这兩种法当中,佛陀教导弟子要
依究竟的﹁了义法﹂,而不要只依﹁不了义法﹂。那
63997;么叫做﹁了义法﹂呢?就是能究竟解脱忧悲恼苦的缘起生灭法则。也就是
說,要彻底的解脱烦恼痛苦,必须先体验因缘生灭法则,才能正观五阴是无常、
苦、无我,进一步離欲、灭尽贪爱,破除十结才能获得心解脱。
什么叫做﹁不了义法﹂呢?也就是一般善行,以及基本的因
果观念。只有依一般善行,例如持戒、布施、忆念天人福报
,这些都是﹁不了义法﹂。但﹁不了 |
|
p*****n 发帖数: 1415 | 11 证悟的次第 3
佛陀及声闻弟子阿羅汉都是解脱者,但他们还在人间弘法、教导信众,如果
63855;解脱是死后之事,那么人间就見不到佛陀及阿羅汉了
。佛教并非是专度死人的宗教,而是度活人的宗教。在当下不能解
脱,死后哪能解脱呢?也就是說解脱是在当下,解脱是活在三界裡,但
63847;被三界染污,彻底的解脱欲贪,止息烦恼痛苦。
要到达解脱必须要依﹁次第說法﹂顺序而行,第一步要建立因果观
念,然后进一步就是完成自证缘起、体验苦集灭道四圣谛,更进一步就是
彻底的解脱欲贪到达自证解脱︵涅盘︶。理解正确的因果观,反省过去的
无明所造惡业,内心就会生起忏悔的心情,因而立志去除污垢,使心柔软
、明净、清白,此时才能理解苦集灭道四圣谛。因为此时内心已经远離先
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才能够如实正确的& |
|
x*******e 发帖数: 20 | 12 我二十五以前只知佛名,不知佛理,不信佛. 二十五时一菩萨送书``心地法门",读过几次
,唯记一偈中四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当下于此时,如实行谛观". 然而十余年
受益匪浅.妄想纷飞,烦恼痛苦时,这四句偈帮助很大. 下面是完整的偈頌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当下于此时,如实行谛观。行
者住于斯,安稳无障碍。今日当精进,勿待明日迟。死亡不可期,吾当如何置。若有如
是人,安住于正念,昼夜无间断。圣者遂称彼,了知圣独处"。
十余年菩萨不断送我善书(其中只有一本佛经"坛经"),净空法师VCD,我没有兴趣但是求
知故都看过. 十余年生活与无常逼迫,烦恼日深. 虽然工作事业顺利,内心无法获得解脱
,安宁. 偶然的机会重读坛经,看到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
。心不染著。是為無念",自心开悟. 自此善护此心,烦恼日少,内心获得解
脱. 善知识此后纷纷而来教导. 我广泛学习儒道佛善知识, 互相印证, 圣经以前读过,
与佛法也可以印证. 真金不怕火炼! 真理越辩越明! 广学多闻就是佛教诲.
对 |
|
a**u 发帖数: 8107 | 13 ☆─────────────────────────────────────☆
xiudaozhe (xiudao) 于 (Wed Dec 9 12:40:15 2009, 美东) 提到:
我二十五以前只知佛名,不知佛理,不信佛. 二十五时一菩萨送书``心地法门",读过几次
,唯记一偈中四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当下于此时,如实行谛观". 然而十余年
受益匪浅.妄想纷飞,烦恼痛苦时,这四句偈帮助很大. 下面是完整的偈頌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当下于此时,如实行谛观。行
者住于斯,安稳无障碍。今日当精进,勿待明日迟。死亡不可期,吾当如何置。若有如
是人,安住于正念,昼夜无间断。圣者遂称彼,了知圣独处"。
十余年菩萨不断送我善书(其中只有一本佛经"坛经"),净空法师VCD,我没有兴趣但是求
知故都看过. 十余年生活与无常逼迫,烦恼日深. 虽然工作事业顺利,内心无法获得解脱
,安宁. 偶然的机会重读坛经,看到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
。心不染著。是為無念",自心开悟 |
|
|
z**********e 发帖数: 22064 | 15 耿慧玲∗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是以中國史書、越南史書及越南其他文獻與銘文資料來
重現一
位越南歷史人物—李常傑的生平。
越南在五代時期逐漸脫離中國的直接統治,一直到李常傑率眾入侵
欽、廉、
邕州造成宋朝極大的挫敗,自此之後,宋朝默認越南的獨立地位,越南史家稱之
為「古今第一武功」,李常傑正是領導這一次戰役的重要人物。然而在中
國的史
書記載中並沒有「李常傑」的事蹟,透過中、越的史籍及地方文獻及刊刻的碑銘,
可以知道,李常傑世為簪纓,其父郭盛溢曾任李太宗時的太尉,常傑二十
歲清身
入宮侍太宗,聖宗時因從征占城,功拜輔國太傅、遙授諸鎮節度、同中書
門下、
上柱國、天子義弟、輔國上將軍、開國公,經略清化、乂安兩地,仁宗即
位,李
常傑任太尉... 阅读全帖 |
|
g*****9 发帖数: 1394 | 16
The First 10,000 Primes
(the 10,000th is 104,729)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primes see http://primes.utm.edu/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101 103 107 109 113
127 131 137 139 149 151 157 163 167 173
179 181 191 193 197 199 211 223 227 229
...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15 | 17 四圣谛4
以下是杂阿含说四圣谛的一小部份
(节录自大愿比丘著作 “四圣谛要义”)
==============================
日出明相起 苦集灭道迹 知見无间等 现观四圣谛
日月出世间 如來說谛理 大热地狱怖 勤学无间等
因陀羅柱深 ! 猛风不能动 日出光明照 如实知四谛
无记莫論說 非宿命所作 檀越等诸事 非饶益莫诤
如如不離如 四圣谛悉持 佛法僧无疑 究竟離苦边
知断证修道 渐次无间等 譬如四 梯 顺次升殿堂
三转十二行 眼智明觉生 正念知当觉 知已知漏尽
身受百枪苦 长夜生死转 盲龜浮木孔 百分射甚难
八苦如实知 爱喜贪俱灭 无常变易法 诸受皆是苦
如如不離如 四圣谛悉持 佛法僧无疑 究竟離苦边
当今佛陀的弟子们,是否能真实的接受四圣谛、学习四圣谛呢?当时佛陀的弟子 又如
何?
看︽杂阿含经︾四一 |
|
p*****n 发帖数: 1415 | 18 四圣谛5
三转十二行 眼智明觉生 正念知当觉 知已知漏尽
要断除苦集必须要依顺序渐次修行,
第一、 先要认識苦受的事实(苦谛),第二 、要内正思惟造成苦受的原因
(集谛),第三、应该要知道苦因可灭除(灭谛) ,第四、必须要亲自力
64008;实践学习灭苦的方法(道谛)。
对佛陀所說的苦集灭道 真理,要依顺序渐次的现观体验自证,如此就能
解脱世间一切的苦受了。佛陀初 转法輪度五比丘,也是依
苦集灭道的次第顺序开示的。
︽杂阿含经︾三七八(三 七九)经:
如是我闻: 有一次,佛陀住在波羅奈鹿野苑? 丰P人住处。当时,
世尊告诉比丘說:﹁此『苦 圣谛』,本是你们未曾听說过的佛法,当你
们听了以后正思惟、体会时,就会生 起法眼(正見)、生起智慧、生起
明相、生起内在的觉醒;此『苦集圣谛』、此 『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 |
|
p*****n 发帖数: 1415 | 19 四圣谛6
身受百枪苦 长夜生死转 盲龜浮木孔 百分射甚难
要进道上升必定要有极 涤t套方法,佛陀所教导的苦集灭道就是一套健全的配 套方法
,先了解有苦的事实,思惟找出苦因,集苦原因找出來了,就要去灭除集
苦之因,要灭除集苦之因必须要有修行方法。这种有健全顺序的配套,只有大
智 慧者才能发现,也要有理性的智慧才能相信。相信以后必须要按照苦集灭道
的次 第力行实践修行,这种修行是和过去的习性及观
63907;不同的生活,因此难免会遭受 到种种修行上的苦受,这种苦受分
为身及心兩种。例如禅坐时脚痛、麻、腰酸背 痛等,这些是属身体部份
的苦。内心部份例如心猿意马难调伏,空虚、无聊、昏 沈等。其实这些
苦是比人生长期流转生活在地狱、畜生、饿鬼三惡道相比來
63855;是! 不算苦的。
︽杂阿含经︾四 (四 一)经记载, |
|
p*****n 发帖数: 1415 | 20 正见 2
学佛必须具备二种正确知見,否则就容易偏離正見而
63847;自知。哪二种呢?
第一、学佛的目标︵目的︶就是自证缘起,灭除一切忧悲恼苦。
第二、学佛必须要亲自体验,才能获得佛法的利益。
也就是說能亲自体验灭烦恼痛苦的法,才是正見的佛法。如果没有具备以
上介绍的二种正确观念,那就无法体验佛教的根本教义苦集灭道,自证涅盘。
学佛修行﹁行解并重﹂是非常重要的,但如对目标︵目的︶、教理
以及修行方法、次第不理解,那就无法实际落实修行
,反过來說,如只知理論而不力行自体
证也等于不知。也就是說,不是只听理論而已,听
63972;論之后,必须冷静思惟 |
|
r****n 发帖数: 8253 | 21 但四禪八定或到達九次第定也非是涅槃,為什麼呢?因為涅槃是一種清醒
63994;態的 覺知,並非是一種無感無覺的定境。無感無覺的定境是屬於從無所有處定
產生出 來的一種境地,是暫時依定安住,因此並非是涅槃。也就是說涅
槃並非是無想、 無念的定境,涅槃是戒定慧具足清醒狀態的覺知生活,
並非是單一在定境中的生活 |
|
r****n 发帖数: 7315 | 22
在读地藏经,见此: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
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
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
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