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50nm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
m*********s
发帖数: 1188
T******y
发帖数: 14506
2
美国哪里有卖?
国内有卖吗?
谢谢
t*****6
发帖数: 75
3
几纳米到上百纳米的我都可以给你做,so easy,看你啥用途,稳定性分散性都很好,可
提供UV、TEM分析报告。
需要多少吧?
人在北京。
F**D
发帖数: 6472
4
这么牛?
s*****g
发帖数: 7857
5
带生物靶向吗?
t*****6
发帖数: 75
6
几纳米到上百纳米的我都可以给你做,so easy,看你啥用途,稳定性分散性都很好,可
提供UV、TEM分析报告。
需要多少吧?
人在北京。
F**D
发帖数: 6472
7
这么牛?
s*****g
发帖数: 7857
8
带生物靶向吗?
z****3
发帖数: 187
9
不难合成,关键难在表面性质的控制和金颗粒形状的控制。具体细聊。
e****d
发帖数: 110
10
借帖子问下,这些合成的纳米金颗粒在光照下稳定吗?
t**t
发帖数: 27760
11
来自主题: Physics版 - 问个关于磁铁的高难度的问题
铁磁体,小于50nm后就变成超顺磁了。

手,
g**********2
发帖数: 133
12
由于底电极Pt与基片LaAlO3的晶格匹配度差距太大,我想把底电极层镀在基片LaAlO3下
面,然后在铁电薄膜上面再镀一层Pt电极。这种情况下,电场E就加在基片LaAlO3基片
和铁电薄膜两个材料上。由于基片LAO比较薄膜厚很多(1mm>>50nm薄膜),我担心基片
LaAlO3会不会导致电场加不到薄膜上面?或者这种方法会引出别的其它问题?
如果能加到我的铁电薄膜上,这种情况和用电极直接加到铁电薄膜上会有什么不同
吗?
听说有人这样加电场,但从未见过。请问大家有没有这样镀底电极并成功加电场的

Ps:LaAlO3和我的多铁薄膜都是好的绝缘体。
非常感谢大家关注和指点。
c**r
发帖数: 2019
13
2001年初,京都大学Venture Bussiness实验室和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的Chen, Yamada等
人,通过施加高频信号,观察到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在两个平行金电极之间的水
平定向排列。实验用的SWCNT购自美国的Bucky公司。电极由镀在硅片上的厚度50nm的
金镀层刻蚀而成,间距大约为25微米。带有金电极的硅片被浸泡在SWCNT-水的悬浊
液中,两个电极之间施加大约最大值为正负10伏,频率为5兆赫的交流电。15分钟后
将硅片取出烘干,在扫描电镜下发现SWCNT在两个电极之间发生了显著的定向排列,
取向与交变电场方向平行。
定向排列的原因来自于SWCNT的诱导偶极效应。该效应在平行于管壁的方向上最为
显著,故此SWCNT的定向排列方向与电场平行。尽管诱导偶极的方向被交变电场反复
倒置,但是其取向是唯一的,故此SWCNT仍旧保持与电场平行的排列。高频信号的主
要作用是消除了SWCNT的电迁移。而电迁移正是水相直流电场中不能得到定向排列的
SWCNT的根本原因。
碳纳米管(CNT)的定向排列在此之前已有多次报导。CNT的发现者Iijima--很遗憾,
他没有被授予诺贝尔
c*********r
发帖数: 19468
14
MB早期的4MATIC是开式中差,ABS限滑,从W204开始在rear-biased行星齿轮中差上加了
一个最大只有50Nm的机械离合器限滑,至于有人说它是电控的,那是被忽悠了,“电控
”指的ABS限滑功能……
现在MB纵置轿车及GLK都是这种4MATIC
横置的如CLA则是Haldex,电液离合式耦合器(注意,原理和xDrive是不一样的)
R、M、GL、G是不一样的系统,中差是锥齿轮式,所以是50:50动力分配,限滑要么是
ABS,要么是中差锁,选装offroad pkg的话(M和GL)分动箱会有两档变速机构提供越
野低档。这个版本的4MATIC和轿车版packaging完全不同,这个是传统的结构,有独立
的分动箱,轿车则是和变速器整合的。
再有就是电动版SLS,独立电机驱动
e**n
发帖数: 1326
15
这个50nm要我猜的话,大概差不多就是在冰雪路面上的附着力了。。。用反应最快的机
械式来对付最容易打滑冰雪路面,再不行才用ABS/ESP。其实是挺便宜挺聪明的办法?
普通客户碰到打滑时候也基本就是冬天了。
y***g
发帖数: 10422
16
这么说现在的R、ML、GL还没有那个机械离合器限滑?完全靠ABS/ESP?
另外你说W204/X204那个最大只有50Nm的机械离合器不是电控的?那是怎么控制的?没
看到过有手动控制的开关啊?
c*********r
发帖数: 19468
17
就和驱动桥用的机械离合式LSD一个意思,torque-sensing的
具体到4MATIC就是它的行星齿轮组是斜齿轮,如果行星轮转起来了(即某车轴打滑),
会产生一个轴向力,这个力就会自动导致离合器工作。这种设计可以设计得很灵敏,以
至于打滑还没有明显发生,刚有这个趋势,离合器就已经锁紧了,反应是很快的,不过
4MATIC的版本最大只有50Nm,提供通过性够了,反正真到了附着力极低的路面,再大可
能也没有用。不过如果是面向高性能驾驶的,那它的表现还是ABS限滑的系统了……
e**n
发帖数: 1326
18
是,运动车型上torque sensing的貌似用的猛的话几年后离合磨损后锁止效果就不好了
,扭矩大,preload大的话磨损更快。
MB那个机械lsd设到50nm估计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也不会像运动车型一样加上preload,
应该是要准备last lifetime吧。
c*********r
发帖数: 19468
19
MB早期的4MATIC是开式中差,ABS限滑,从W204开始在rear-biased行星齿轮中差上加了
一个最大只有50Nm的机械离合器限滑,至于有人说它是电控的,那是被忽悠了,“电控
”指的ABS限滑功能……
现在MB纵置轿车及GLK都是这种4MATIC
横置的如CLA则是Haldex,电液离合式耦合器(注意,原理和xDrive是不一样的)
R、M、GL、G是不一样的系统,中差是锥齿轮式,所以是50:50动力分配,限滑要么是
ABS,要么是中差锁,选装offroad pkg的话(M和GL)分动箱会有两档变速机构提供越
野低档。这个版本的4MATIC和轿车版packaging完全不同,这个是传统的结构,有独立
的分动箱,轿车则是和变速器整合的。
再有就是电动版SLS,独立电机驱动
e**n
发帖数: 1326
20
这个50nm要我猜的话,大概差不多就是在冰雪路面上的附着力了。。。用反应最快的机
械式来对付最容易打滑冰雪路面,再不行才用ABS/ESP。其实是挺便宜挺聪明的办法?
普通客户碰到打滑时候也基本就是冬天了。
y***g
发帖数: 10422
21
这么说现在的R、ML、GL还没有那个机械离合器限滑?完全靠ABS/ESP?
另外你说W204/X204那个最大只有50Nm的机械离合器不是电控的?那是怎么控制的?没
看到过有手动控制的开关啊?
c*********r
发帖数: 19468
22
就和驱动桥用的机械离合式LSD一个意思,torque-sensing的
具体到4MATIC就是它的行星齿轮组是斜齿轮,如果行星轮转起来了(即某车轴打滑),
会产生一个轴向力,这个力就会自动导致离合器工作。这种设计可以设计得很灵敏,以
至于打滑还没有明显发生,刚有这个趋势,离合器就已经锁紧了,反应是很快的,不过
4MATIC的版本最大只有50Nm,提供通过性够了,反正真到了附着力极低的路面,再大可
能也没有用。不过如果是面向高性能驾驶的,那它的表现还是ABS限滑的系统了……
e**n
发帖数: 1326
23
是,运动车型上torque sensing的貌似用的猛的话几年后离合磨损后锁止效果就不好了
,扭矩大,preload大的话磨损更快。
MB那个机械lsd设到50nm估计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也不会像运动车型一样加上preload,
应该是要准备last lifetime吧。
G*K
发帖数: 177
24
来自主题: _Auto_Fans版 - 问题关于Off Road capabilities 排名
各位高手, 有没有一种linear 或者几个主要因素的排名来衡量什么车的off road
capacity如何。
或者有没有什么limitation measure 比如一些岩石某些stock cars就过不去了某些就
可以。
主要觉得人开的车的视频水分太大,并不是holding most things constant or even
close enough for example tires
另外 mechanical differential lock 好还是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 好? 上
次碳大好像说过GLK 只有50nM的 mechanical differential lock (感觉就是很不够)
那么一般是多少? 好像很多SUV都没有这个东西?
前两天搜到以前的一篇老review by autozine结果他没,怎么夸别的就说GLK 能 off
road ,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2008 版本比新的更能off road 么?
我刚开始学这些东西对一些理论一知半解,如果说错了请指出! 如果有些水平高得网站
请推荐! 谢谢!
c*********r
发帖数: 19468
25
来自主题: _Auto_Fans版 - 对EVO有研究的进来给说说
clutch type能调preload的很多,不过真要一个车轮悬空,这个preload根本不算什么
因为一般也就是静摩擦时提供才几十Nm的量级的扭矩,至多一、两百Nm
而一个车轮悬空时离合的滑移率就百分之好几百了,这时的摩擦系数已经很低,实际能
转移出来的扭矩少得可怜了已经……假定本来是50Nm的preload,现在可能就5Nm……
5Nm的轮上扭矩算个什么?
F*********e
发帖数: 2696
26
来自主题: _Auto_Fans版 - 请教一下VVT
首先我们都知道这么漂亮的图不可能是实测数据,不是仿真就是美化出来的
只能定性看一下,不能用来定量分析
然后就算用这个图仔细看一下的话,左边的上升段在150Nm以下的时候两根线就是重合的
到了170Nm黑线开始放缓,跟蓝线拉开差距,两个NA峰值差异是从这里开始发展的吧?
两根线贴在一起的,你说每个时间点相差很大,那从图上根本看不出来,看这图有什么
用?
而且我一直说的是响应在时间上的滞后,就是油门踏板踩下去以后动力感觉从无到有的
这段时间,反映到这个图上就是左边从50Nm开始上升的初段
你说这里能看出来时间上差多少?0.0x秒?
我不否认valvetronic对NA力矩的响应时间有优势,我前面说的没有作用措辞不好,应
该是说图上看出来作用不大
我前面说了,没有内部资料,找不到确切的结论
总之我的总结就是我的车,N52和N20引擎的,都有这个明显的油门delay,并且
valvetronic相对电子节气门并没有把这个delay改善到用户能有感觉的程度
c*********r
发帖数: 19468
27
来自主题: _Auto_Fans版 - Turbocharged 2017 Porsche 911 Carrera
不能和N55比啊,N55输出低多了毕竟……S55的话是18.1 psi,还是更高一些的,不过
S55扭矩峰值也高出50Nm就是了

psi
to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