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150nm
(共0页)
p****y
发帖数: 104
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我对伊春空难的分析
首先我没有飞过巴西产的E190,我只能拿类似机型来模拟。比如在美国最常见的CRJ-
700型,这是UA,Delta和Continental的主要支线机型,座位是1-2的那种。这种机型的
特点是双引擎,易操控,但是动力性较差。
通常来讲,降落可以分为GPS导航自动降落(当然不是完全自动),和人工降落。我们
可以分这两种情况讨论。
GPS导航现在通常建立在IFR飞行计划的基础上,飞行高度,水平和垂直速度都在起飞前
设定好了。在飞机接近目的地前可以从机场塔台获得降落频率(不是通讯频率),并输
入GPS,从而引导飞机进入降落跑道。在降落前再转为人工。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降
落频率有误,或者天气、机械原因导致进场模式不稳定,导致提前着地。但是从目前报
道来看,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人工降落主要依靠塔台引导,由塔台指示飞行高度、速度和进场方向。但是其实在大多
数情况下,飞行员在进场时由于保持仰角的问题,所以基本是看不到地面的。以CRJ-
700为例,进场速度要求一般为120nm--150nm。在这样的速度下,1500米也就是30秒左
右的事。由于是夜间能见度很低,这种情况就更严重。
特别是如果塔台
n****e
发帖数: 6292
2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手动车讨论
你可以找到你的发动机的功率,扭矩输出曲线,不过我觉得对你的问题没有什么影响。
平地,一档,3000-5000转加速应该不成问题,除非车子有问题。如果一档都上不到5000转的话,其他档就更不行了。一档时轮胎的扭矩最大,加速最快。
其实这就是个中学物理问题。假设前面说的那台汽车的发动机在3000转时扭矩输出150Nm,一档时,假设没有损耗,轮胎的扭矩为150*3.6*3.3 = 1800Nm,轮胎半径为2/3.14/2=0.32m,因此对地面的推力为1800/0.32 = 5600N。
前面说过,此时车速30公里,也就是8.3米/秒。假设迎风面积2平方米,风阻系数0.3,那么风阻是27N。假设车重1.5吨,摩擦系数0.02,那么摩擦阻力300N。
保守一点,假设用来加速的推力只有3000N,也能维持汽车2米/秒^2的加速度,3秒后就是14.3米/秒,差不多就是50公里时速。
对于很多NA的汽车来说,从3000转到5000转,扭矩会越来越大,当然风阻也越来越大,但是基本上加速度是可以保持的。3000N拉力,8.3~14.3m/s速度,需要的有效功率为25~43KW,即使加上损耗的部分,也远低
j*****n
发帖数: 1781
3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合集] 手动车讨论
☆─────────────────────────────────────☆
zaf (洞哥) 于 (Mon Sep 20 13:46:41 2010, 美东) 提到:
几个问题
大家开手动车时拐弯都哪种操作习惯?
弯前减档?弯中减档还是踩着离合或者挂着空档过弯,然后出弯挂挡走人?
启动的时候大家是先给油然后半联动,油离配合?还是先半联动再给油,油离配合?后
者容易熄火但是
坡起容易操作,前者更看油离配合度
升档的时候大家半联动的同时给油么?我觉得升档的油离配合比起步的难,所以现在的
情况是起步速度
还是可以但是升档的时候不太敢给油,所以加速的平稳度不够
倒车时候大家只靠半联动还是给点油?如果只半联动的话倒的很慢而且比较容易熄火,
带油的话又有点
快不好控制
☆─────────────────────────────────────☆
kurin (kurin) 于 (Mon Sep 20 13:59:37 2010, 美东) 提到:
不用减速的弯就不用降档
有的驾校规定弯前减档
上国内车论坛问比在这讨论这类问题不是容易多吗
☆─────────────────...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352
4
看大家的意见如何
我的想法是,
xc 25nm
xc 50nm练习然后endorse
xc100或者150nm练习然后endorse
然后自己练
然后让教练检查
然后约考
不知道这么合理么?
b******n
发帖数: 352
5
是不是过了solo xc之后,对照61.109,完成其它相应的联系要求,比如单飞转场>
150nm,然后查漏补缺,比如soft field take off/landing,short field take off /
landing等等,然后约考?
大家能不能根据自身的经历分享以下?谢谢
b******n
发帖数: 352
f*****k
发帖数: 195
7
我的micro fabrication 的流程:
clean glass
e-beam deposit Ti 15nm on glass
e-beam deposit Au 150nm on top of Ti
spin coating photoresist on Au
develop 4 micro structures
wet etching Au and Ti
这样做出来的micro structure 一加电压Au就peel off了, 为什么呢?
我看了文献,看很多人用sputtering 镀膜 而不是 e-beam,然后 lift off 而不是wet
etching。他们那样做出来的micro structure 好像很robust。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流程有问题呢?
s****e
发帖数: 2934
8
来自主题: Macromolecules版 - 请教一个关于制polymer film的问题
如果测大的样品就用模子压那种两头宽中间细的样条,直接用杨氏模量的仪器拉断样条。如果是小的样品就用spincoating。总之膜的厚度要均匀。可以用SAWS和nanoindentation的方法来测。SAWS
可以测薄的样品,薄到150nm,要测膜的厚度和密度。nanoindentation测厚一点的样品,可以到1um。还有一个叫fracture energy的Gc,这个参数加上stress modulus和young's modulus就
可以表征薄膜的机械性能了。
hardness有好几种,其中一种是用diamond在材料上划一道口子,看口子的深浅,还有一种是Indentation hardness,顾名思义就是压一个口子。这2种都是对于bulk的样品来说的。
所以那种随便用溶剂浇一个膜的俺木有听说过,不是很清楚。
f*****k
发帖数: 195
9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100~150nm的金膜如何clean?
有什么protocol么?
c**s
发帖数: 80
10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100~150nm的金膜如何clean?
Try RCA cleaning standard?
f*****k
发帖数: 195
11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100~150nm的金膜如何clean?
RCA主要是用来clean glass或者silicon的吧?
我的金膜这么薄,会不会被dissolve掉?
c**s
发帖数: 80
12
来自主题: NanoST版 - 100~150nm的金膜如何clean?
Possible. There are other cleaning protocols you can try.
If the dirt is organic mataterial, oxygen plasma should work very well.
s**l
发帖数: 869
13
谢谢
看到的UV光源大都从200nm起
请推荐合适的仪器
p********o
发帖数: 312
14
x ray?
s**l
发帖数: 869
15
x-ray光源波长能到100nm左右吗?
我看到的大都是几个埃的
c*********r
发帖数: 19468
16
来自主题: _Auto_Fans版 - 对EVO有研究的进来给说说
我一开始就说了,clutch type理论上是能达到100% lock,取决于preload设定等因素
厂商如果这么说当然也没错,但是如果你真设成这样,怎么转向?怎么在公路上正常驾
驶?
btw,36-109ft-lb不就是50-150Nm嘛,和我说的一样啊,但问题这是滑移率不超过20%
的正常情况
如果一侧悬空,滑移率马上就彪上天了,这是摩擦系数是要有数量级的差别了,你剩下
的限滑扭矩可能只有几到几十Nm,这个轮上扭矩真不是个事……正常加速轮上扭矩可是
上千Nm的数量级啊……
c*********r
发帖数: 19468
17
来自主题: _Auto_Fans版 - lets discuss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前面已经说,取决于preload,如果你preload足够大,你就能发挥足够大的动力,但受
的负面影响也越大
实际上preload就是你贴的文档里那个数量级50-150Nm,这种preload,你可以自己估算
一下,你仍然只能用很小的油门,否则一样会让悬空车轮和离合器打滑,你实际得到的
动力反而更小……
还有一种情况,你知道,限滑扭矩=C×总扭矩+B,其中B是preload,C是取决于离合器
摩擦系数和cam angle的系数,如果你能让C大于1,那么你就能实现一侧悬空后还能锁
定离合。不过据我所知,C也就是0.1-0.5一般,当然,或许我孤陋寡闻了……
F*********e
发帖数: 2696
18
来自主题: _Auto_Fans版 - 请教一下VVT
首先我们都知道这么漂亮的图不可能是实测数据,不是仿真就是美化出来的
只能定性看一下,不能用来定量分析
然后就算用这个图仔细看一下的话,左边的上升段在150Nm以下的时候两根线就是重合的
到了170Nm黑线开始放缓,跟蓝线拉开差距,两个NA峰值差异是从这里开始发展的吧?
两根线贴在一起的,你说每个时间点相差很大,那从图上根本看不出来,看这图有什么
用?
而且我一直说的是响应在时间上的滞后,就是油门踏板踩下去以后动力感觉从无到有的
这段时间,反映到这个图上就是左边从50Nm开始上升的初段
你说这里能看出来时间上差多少?0.0x秒?
我不否认valvetronic对NA力矩的响应时间有优势,我前面说的没有作用措辞不好,应
该是说图上看出来作用不大
我前面说了,没有内部资料,找不到确切的结论
总之我的总结就是我的车,N52和N20引擎的,都有这个明显的油门delay,并且
valvetronic相对电子节气门并没有把这个delay改善到用户能有感觉的程度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