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黜陟史
(共0页)
J*V
发帖数: 3150
1
发信人: cynic (cynic@mitbbs 1998->2010->?),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广东有些乱 朝廷宜速派岭南道黜陟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3 02:54:17 2011, 美东)
便宜行事
o***e
发帖数: 3526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史 刑法志 2 (卷103)
刑法二○職制下
諸職官戶在軍籍,管軍官輒追逮其身者,禁之。諸中外大小軍官,不能以法撫循軍人而
又害之者,從監察禦史廉訪司糾察之;行省官及宣慰司元帥府官無故以軍官自衛者,亦
如之。諸軍官不法,各處憲司就問之,樞府不得委官同問。諸管軍官,輒以所佩金銀符
充典質者,笞五十七,降散官一等,受質者減二等。諸軍官犯贓,應罷職殿降者,上所
佩符,再敘日給之。諸軍官役使軍人,萬戶八名,千戶減萬戶之半,彈壓減千戶之半,
過是數者坐罪。諸軍官驅役軍人,致死非命者,量事斷罪並罷職,征燒埋銀給苦主。諸
管軍官擅放正軍,及分受雇役錢者,以枉法論,除名不敘。諸管軍官吏克除軍人衣糧鹽
菜錢,並全未給散,會赦,克除已招者追給,未招者免征,未給散者給散。其私役軍人
官牛,帶種官地,並管民官占種官地,所收子粒,已招者追沒,未招者免征。諸軍官役
其出征軍人家屬,又借之錢而多取息者,並坐之。諸軍官輒縱軍人誣民以罪,嚇取錢物
而分贓自厚者,計贓科罪,除名不敘。諸民間失火,鎮守軍官坐視不救,而反縱軍剽掠
者,從臺憲官糾之。諸軍官輒斷民訟者,禁之,違者罪之。諸軍官挾仇犯分,輒持刃欲
殺連帥者,杖六十七,解職別敘。
諸投下官吏受贓,...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史 刑法志 1 (卷102)
为版上共享干货。
刑法一
自古有天下者,雖聖帝明王,不能去刑法以為治,是故道之以德義,而民弗從,則必律
之以法,法復違焉,則刑辟之施,沼胁坏靡颜摺J且韵韧踔菩蹋且粤⑼怂暂o
治也。故《書》曰:「士制百姓於刑之中,以教祗德。」後世專務黷刑任法以為治者,
無乃昧於本末輕重之義乎!歷代得失,考諸史可見已。
元興,其初未有法守,百司斷理獄訟,循用金律,頗傷嚴刻。及世祖平宋,疆理混一,
由是簡除繁苛,始定新律,頒之有司,號曰《至元新格》。仁宗之時,又以格例條畫有
關於風紀者,類集成書,號曰《風憲宏綱》。至英宗時,復命宰執儒臣取前書而加損益
焉,書成,號曰《大元通制》。其書之大綱有三:一曰詔制,二曰條格,三曰斷例。凡
詔制為條九十有四,條格為條一千一百五十有一,斷例為條七百十有七,大概纂集世祖
以來法制事例而已。其五刑之目:凡七下至五十七,謂之笞刑;凡六十七至一百七,謂
之杖刑;其徒法,年數杖數,相附麗為加減,鹽徒盜偌葲Q而又鐐之;流則南人遷於遼
陽迤北之地,北人遷於南方湖廣之鄉;死刑,則有斬而無絞,惡逆之極者,又有淩遲處
死之法焉。蓋古者以墨、劓、剕、宮、大辟為五刑,後世除肉刑,乃以笞、杖、徒、...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1374
4
便宜行事
g********n
发帖数: 2314
5
来自主题: _GoldenrainClub版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7:00 2009), 站内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6:46 2009), 转信
eBookCN|Txt电子书籍下载 http://www.ebookcn.com
目 录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第二讲 唐代
第三讲 宋代
第四讲 明代
第五讲 清代
总论
钱穆年表
钱穆先生小传
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毕明迩: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6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永嘉:蓝玉案
朱永嘉:蓝玉案
按:
这是我明史讲稿第六讲司法制度的第十一小节,蓝玉案为明洪武年间的四大案中最后一
个案子,空印案与郭桓案是反对贪官污吏的,胡惟庸案,对着贵族官僚集团中以文官为
主的势力集团,而蓝玉案则是对着贵族官僚集团中武官系统的功臣宿将。如果仔细读《
大诰武臣》所列举的诸案,那么武官们在军队系统对士兵的野蛮统治则更要残酷得多,
连朱元璋都看不下去,可想见其严重的程度。蓝玉居功自傲,不可一世的霸道作风也可
想而知,不到万不得已,朱元璋也不会下狠心,如此使杀手锏来惩治他们的。但那样广
泛株连曾与他有过联系的相关人员,而且采取族诛,也确实有错杀、误杀、甚至滥杀无
辜的情况。对于这些案子,应该正反两面都作一点考量才能作出比较客观的估量。总之
要采取客观的态度,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是全盘否定,应采取分析的态度,无论它是
经验还是教训,对后人都是有益无害的。
蓝玉案以后,朱元璋在政策上也有所改变,在公布《逆臣録》以后,那一年
,也就是洪武二十六年(公元一三九三年)九月,下诏曰:“兰贼为乱,谋泄,族诛者
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换一句话说,对胡蓝二案的追究,到此为止...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
夏东元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经销江苏如东印刷厂印刷
开本:850×11681/32印张:16.25插页:2字数:440千字
1992年5月第一版1996年8月第二次印刷
印数:3,001—6,000本
ISBN7-5617-0847-5/K•082定价:17.00元
作者小传
夏东元,1921年生,江苏靖江人。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早年就读于上海诚明文学院,对国学造诣较深。1945年到解放区参加革命
工作,在华中建设大学、山东大学(临沂)政治系学习。先后在山东滨海公学、
曲阜师范、山东省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教授中国近百年革命史、
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础等理论课程。1956年调华东师大历史系专门从事中
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科研;尤侧重于洋务运动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家之言,自成研
究体系。著有《郑观应传》、《晚清洋务运动研究》、《盛宣怀传》,校编出版
《郑观应集》,发表学术性文章100余篇。现正主持撰述《一百十年中国近代史》,
主编《中学百科全书•历史卷》、《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
... 阅读全帖
w**p
发帖数: 4080
9
西汉
秦朝时设有御史负责监察,称监察御史。[1]。
汉文帝时又以御史多失职,下令丞相派员出刺各郡国,以巡按地方,号称“刺御史”,
简称“刺史”,但非专职。
汉武帝将全国地方划分为13个监察区,是为冀、兖、豫、青、徐、幽、并、凉、荆、扬
、益、朔方、交趾共13州(京畿附近7郡为司隶校尉部作为一个单独的监察区)。每州
派遣一名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监察地方官员和强宗豪右,岁终至京师向御史中丞
禀报。此时的刺史为监察官,秩六百石,较郡守的秩比二千石为低。而此时的州也仅是
监察区,并不是地方行政区。
东汉:军事行政权兼具(渐演化为全权州长官)
东汉初年,匈奴南侵,撤销朔方州,改交趾州为交州。同时,加重刺史职权,如岁终刺
史本人不必到京师奏事,可由属下替代,因此刺史在地方有了固定的治所;职权不限于
监察,还有黜陟之权,成为郡守的上司。但毕竟刺史治官不治民,不参与地方行政,所
以州仍属于监察区,不算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四方多事。朝廷为有效镇压黄巾军,遂接受刘焉的建议提升部分
刺史称为州牧,同时赋予民政和军政权利。刺史、州牧遂集民政、军政、监察大权于一
身,可全力镇压黄巾军,...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1290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官方定性:周小平是当代的鲁迅
LD說中國歷史上最重視讀書人的是宋朝 她說如果可以穿越 她要回到那個朝代
貼一個LD寫的北宋名臣傳
范仲淹(一)
“嗟夫﹗余欲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是范仲淹傳頌千古的《
嶽陽樓記》中的點睛之筆,其胸襟之廣﹑抱負之高,更難得文正公一生幾退幾進﹑歷盡
艱辛,在慶歷變法失敗後遠去朝廷時還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沒有包江藏海的氣度,沒有
天下為公的情操,如何能有這種不凡的見識?
范仲淹是北宋一代名臣。他的貢獻,在于開風氣之先。仲淹一生,歷真宗﹑仁宗兩
朝,其主要政治活動,都在仁宗朝。此時北宋建國已近百年,積習已深,又因與遼之戰
大耗元氣,官吏多謹言自保,朝野上下氣勢糜低。然仲淹一出,敢以低職暢論朝政,指
斥時弊,雖不在其位,也要據理直言。朝廷風氣頓時一新。
北宋頗多戀權強硬之太后,章獻劉太后便是其中之一。仁宗登基之時,尚是幼子,
太后掌權,但至仁宗介弱冠,尚不肯還政,朝廷大臣雖多有憂慮,然無人敢直言進諫。
仲淹未入京時,便多...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312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新唐书 本纪第二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
,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
,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巳辞去,高祖惧其语泄,使人追杀之,
而不知其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知
大业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从围中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
时年十六,往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虐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
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其昼见旌旗,夜闻钲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
知我虚实,则胜败未可知也。”定兴从之。军至崞县,突厥候骑见其军来不绝,果驰告
始毕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高祖击历山飞,陷其围中,太宗轻骑取之而出
,遂奋击,大破之。斋
太宗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
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
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
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明英宗正统七年下令
明英宗正统七年下令,“凡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十二年又下令,“内外大小
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明代文官夺情起复者主要有阁臣、尚书、侍郎等一
些政治人物。一些人便利用各种手段,营求夺情。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夺情行为,都会
引起伦理问题。明朝中季张居正因为夺情的问题,曾经引起一连串的事件,《明史纪事
本末·江陵柄政》:“己卯,张居正父丧讣至,上以手谕宣慰……然亦无意留之。所善
同年李幼孜等倡夺情之说,于是居正惑之,乃外乞守制,示意冯保,使勉留焉。”据史
书记载张居正丁忧是与冯保串通好:“大珰(大宦官)冯保,挟冲(幼)主,操重柄,
江陵(张居正)素卑事之。新郑(高拱)既逐,(冯)保德(感激)江陵甚,凡事无不
相呼应如桴鼓。江陵闻父讣,念事权在握,势不可已,密与保谋夺情之局已定,然后报
讣。”当时有许多政治人物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抗议“夺情”,都被皇帝一一批驳,反
对派遭到严惩,甚至动用了“廷杖”的刑法,许多人被打得皮开肉绽,终身残疾。张居
正自此事件后,更加偏恣,《明史》载“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
。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
M******8
发帖数: 10589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勿错解“宪法之行
勿错解“宪法之行,利于国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 | 短史记
谌旭彬 短史记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腾讯新闻原创栏目《短史记》,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文 | 谌旭彬
“宪法之行,利于国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
这是清末皇族少壮派代表人物载泽的一句“名言”。
这句名言,近年来引用率颇高。清末新政的核心是“立宪”,载泽又是新政核心决策层
里的人物。引用者们大抵是希望借这一名言,来说明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其实很有诚意
——看吧,当年的新政主持者,为了“国”和“民”,是不惜牺牲“官”的利益的。
这实在是完全错解了载泽之言的本意。
载泽口中的“国”,所指者乃是以皇族为主体的爱新觉罗朝廷;他口中的“官”,则是
指那些被朝廷视为眼中钉、被认为权力过大的地方督抚。
1905年,慈禧派载泽、端方、戴鸿慈等五人出洋考察各国政治。
1906年,载泽考察归来,向慈禧进了一道《奏请宣布立宪密折》,这句“名言”,就出
自该密折。为什么“宪法唯独最不利于官”?个中逻辑,载泽在密折里说得非常明白。
载泽说,现在“在外各督抚,在内诸大臣”当中,有不少人以立宪会损害君主大权为由
,不遗余力阻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AnthroLing版 - 中华字经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
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
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
。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
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CUIyozE9n0&t=5s
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 (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 (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 (chén xiù liè zhāng)。
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 (rùn yú chéng suì), 律吕调阳 (lǜ lǚ tiáo yáng)。
云腾致雨 (yún ...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15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經傳釋詞
經傳釋詞
作者:王引之[清]
《經傳釋詞》,王引之撰,共十卷。是一本解釋經傳中所出現虛詞的專著。

卷一

㠯、以、已

由、猶、攸
繇、由、猷




于(簡繁轉換有誤此節待校正)
卷二

粵、越

欠(音聿)、聿、遹、曰
安、案



卷三
惟、唯、維、雖
云(簡繁轉換有誤此節待校正)、員


抑、意、噫、億、懿
一、壹

伊繄



台(音飴)
卷四
目录
惡、烏

遐瑕
號(音豪)
曷害
盍、蓋、闔


況、兄、皇
鄉(音向)、嚮
汔(音迄)
歟、與
邪(以遮反)




於(音烏)

噫、意、懿、抑
嘻、譆、唉、誒、熙
竽(簡繁轉換有誤此節待校正)
卷五



憖(魚覲反)

宜、儀、義



豈、幾




其(音記)、記、忌、己、䢋(正文此字待改)
其(音姬)、期、居

詎(巨遽二音)距、钜、巨、渠、遽
固、故、顧




卷六
乃、迺(正文此字待改)








儻、黨、當、尚




疇、[C120]、[1234]
卷七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3章 北宗正义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元璋厉害在哪里?zz
相比宋太祖赵匡胤温柔而迂回的政治手腕,同样重视中央集权的明太祖朱元璋下手明显
要狠得多。对权臣残酷血腥的清洗、对属下恐怖严密的监视、对文人肆意妄为的迫害,
共同构成了朱元璋颇有些黑色幽默意味的荒诞暴力史。
明朝建立之初,虽然朱元璋勤于朝政、鞠躬尽瘁,但借由战争浮上新贵阶层的地主官僚
还是想方设法地营私舞弊、盘剥农民,曾经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功臣宿将也开始居功
自傲、巧取豪夺。由于民生之艰难,刚刚缓和的农民运动又有抬头的趋势,再加上东南
沿海一带倭寇频繁出没,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明朝竟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朱元璋也充
分认识到官员腐败的危害性,他制定了严酷的《明律》,又建立起都察院,下设十三道
监察御史,用以施行《明律》中所规定的严刑峻法。
明太祖对权臣的血洗,是由胡惟庸开始的。朱元璋手下最具远见的文臣刘基一开始就认
为胡惟庸这个人不过是区区小犊,不能委以重任,一旦重用必然导致辕裂犁破、祸不单
行。胡惟庸的为人向来狡猾奸诈,当上宰相之后更是恃权自专,常常不经请示便自行决
断朝中的生杀陟黜之事,甚至私自拆阅公文,对不利于自己的奏章就藏匿不报。后来,
他眼见朝廷官吏屡屡得咎,有的人甚至性命不保,...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51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亡国三恶因》zz
中國歷史就是這麼一直這樣... 沒有進步過!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909008&PostI
近来,国内网上流传民国时跨越政学两界著名学者于右任的一篇文章----《亡国三恶因
》,于右任列有三点大清必然会灭亡的原因。于右任先生的《亡国三恶因》发表于《民
立报》上,全文百馀字,至今已近百年,如今重读此文,深感当年于右任之远见卓识,
确非常人所能及。好在文章长,现录全文如下,以供人们分析研究。
民穷财尽,社会破产,国家破产。国有金,吝不与人,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
举,恶不能退,利不能兴,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贪,使学而为盗。此其二。宫中、府中
、梦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窥伺中、霄小拨弄中,国际侦探金钱运动中,一举一动
,一黜一陟,堕其术中。此其三。
以上于右任所说三点,非常具体而清楚地说明了清王朝灭亡的原因。其实不只是清
王朝,任何一个政权,无论他多么貌似强大,只要具备了上述三点,决不会逃出灭亡的
命运。
第一,说的是老百姓贫穷,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物价飞涨,社会呈败
落之象。老百姓为什么贫穷?因为... 阅读全帖
q******i
发帖数: 457
2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潜龙在渊(1-9)
杨平轻轻呼出一口白气,手里的牛筋弓弦已经拉到了极限,整个犀角弓身都发出咯吱咯
吱的声音。他的右眼、箭杆和前方二十丈开外的麋鹿构成了一条直线。
那头麋鹿正藏身在一片白桦林中,安详地嚼着一蓬枯黄的树叶,浑然不觉即将降临的灾
难。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日,稀疏的树林并不能提供什么象样子的遮护,光秃秃的枝干
和灌木丛在它身前交错伸展,宛如一个天然的囚笼,把它巨大的身躯笼罩其中。
杨平的双手非常的稳,弓端没有丝毫颤动,绷紧的双腿一跪一立,如渊渟岳峙。现在他
需要做的,就是轻轻松开勾住弓弦的食指与中指,然后锋利的箭蔟会在一瞬间穿过枝条
的间隙,刺穿棕黄毛皮,割开热气腾腾的血肉,把它的心脏击得粉碎。
只需要动动指头,就这么简单。
时间过去了一瞬,抑或是一阵子,杨平的手指动了。
一支翠翎箭应弦而射,牢牢地钉在了距离麋鹿只有数寸距离的白桦树干上。受了惊的麋
鹿猝然一跳,撞得身旁的树木一阵摇动,然后四蹄飞扬,慌张地朝着树林深处逃去,很
快就不见了踪影。
杨平站起身来,抬眼望了望空荡荡的林子,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苦笑。他站起身来,把
犀角弓插在泥土上,走到树林中将钉在树干上的箭杆用力拔了下来,随手捋了捋有些歪
斜... 阅读全帖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