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隆科多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t******o
发帖数: 2792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 仓促的话,没有几个随时可以征召的大臣就有些蹊跷了。
“是月戊子。圣躬不豫。因回驻畅春园。庚寅。以冬至届期。将大祀于南郊。命上恭代
行礼。。。。。上遵上□日于斋所致斋。敬念圣躬。孝思笃切。每日三次、遣护卫等、
恭请圣安。至甲午、丑刻。圣祖疾大渐。遣官驰召上于斋所。且令速至。随召诚亲王允
祉、淳郡王允祐、多罗贝勒允禩、固山贝子允禟、敦郡王允<礻我>、固山贝
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宣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
。”
按官方文件,之前病情貌似一般,没有安排大臣守候,同样也没有安排皇子守候(除
了老四一日三次的尽孝)。病死那天,情况恶化,才召集诸皇子的,按实录,是丑时召
集,寅时宣谕,既然是遣官驰召,能召集皇子,还不能召集几个大臣?
而且康熙之后还清醒那么长时间,之后再召集几个重臣,交代几句后事完全可行。
“是可能的解释之一,如果你没法证明这种解释不可能,那就没法一口咬定是暗示什么
篡位。”
“塞翁失马”和“顾命之日死期即至”,我说两句话表达的意思天壤之别,这个需要证
明?
你非要一口咬定“白帝顾命死期即至”不带有暗示的意思那随你,我从来没有说这...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我早说过了,一个可能就是大臣不在身边,我没说那是唯一可能。
臣下会心生疑窦,而多几个见证人,自然会增加合法性,所以我觉得找其他重臣是很重要
所以你在这里上bbs敲字,人家康熙当皇帝
康熙连雍正都没告诉,理由冯也解释得很清楚,这跟康熙生前说过的话是一致的
很奇怪。搞不懂你要问我要什么证据
你立论,你当然需要证明,你说了,除了隆科多,没有第二个外臣知道
给个证明吧
别告诉我, 隆科多在面谕时是唯一外臣,所以隆科多是唯一外臣知道储君的
,只能得出这个结论。。这是什么擦边球了?
雍正就靠个隆科多自立?那些皇子都那么听话?
HQ
发帖数: 19201
3
为啥毋庸置疑呢?
1。康熙所谓的遗诏现在看都不是原版的,至今未见原版。说明,如果有真的遗诏,那
肯定不是雍正;如果没有遗诏,有可能是雍正,但是就不好说了。谈不上毋庸置疑。
2。史册有严重的篡改的痕迹。特别是关于十三阿哥的记载。换个角度说,从雍正登基
继位以后对十三弟的待遇来看,十三是他的铁杆。但是十三为什么被圈禁消失那么多年?
3。康熙最后时期隆科多的权利也太大了。大内简直是一手遮天,又是雍正的死党。而
康熙驾崩前后隆科多的很多做法和处理方式有点过头,不得不让人觉得有鬼。
总而言之,可能雍正是名正言顺,也可能是篡位。
名正言顺的唯一证据来自隆科多说的,而隆科多又是雍正的死党,而且雍正坐稳了皇位
以后立刻把他除掉了。这都是太多的疑点。
至少我觉得还说不上毋庸置疑。
这位雍正,死了都要另建陵园,就好像不敢跟父亲葬在一个地方。也可能这个想法是多
心了。

吗?
HQ
发帖数: 19201
4
我前面我就说了
让不是自己中意的还参与议储争位的儿子带兵在外,这不是给继位的新帝添乱吗?
这就是袁绍干的事情.康熙还算计在外带兵的这位不敢谋反?真的把康熙当神仙了?历朝
历代最忌讳的就是有得皇位可能的人执掌兵权.康熙必须要为新皇帝尽可能的解决麻烦,
而不是增加麻烦,他肯定不希望自己死了就立刻打起来.所以他圈养了那么多想争皇位的
儿子.
雍正胜在让康熙觉得这个老四没有觊觎皇位之心,特别是不私下结交大臣,结成一党.
他信任隆科多正是因为他认为隆科多已经不敢干这种事情了.如果他知道隆科多跟老四
的关系,更大的可能是隆科多要被干掉,老四也就圈养了.

发帖数: 1
5
1. 康熙当天见了雍正,雍正进献了人参汤就驾崩了。
2.. 雍正拿不出真正的康熙遗诏,后来公布的不是康熙真迹。
3. 即位后六天时间都命令隆科多紧闭北京城门,非常担心兵变。
4. 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即位后,他生母竟然说不是她期望的,并且不愿搬到太后寝宫
。后来暴毙,发病到去世只有不到一天。又成了疑案。
5. 雍正即位后迫害侮辱他的兄弟。
6. 隆科多年羹尧兔死狗烹。雍正从即位开始就有篡位传言,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杀隆科
多不然更加说不清。雍正的谨慎多疑的性格还是让他选择保险的手段,杀了隆科多以绝
后患。
l*********y
发帖数: 1011
6
关与雍正是否正统登位的最大争议,个人觉得不是来自史料。因为任何材料都可能是人
为修改过的,一方无论如何都很难说服另外一方。
雍正是否正统登位的最大疑问,来自雍正自己给自己编的一个很难说圆的“故事”(他
自己说的事情,只可能是对他自己有利或者公正的,而其他材料都可能修改删动过,比
如清圣祖实录中关于老十四的远征军功等):
雍正7年(未必确认),在他的政敌或死,或废,或贬之后,他自己出来弄了个材料(
众所周知),说明自己登位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简单描述如下:
头天凌晨,康熙病危。他把七个儿子 + 隆科多叫到塌前,亲口宣布了皇位继承人选。
(注意这个时候实际上皇位继承人已经公开了)
病情略微好转,上午雍正赶到,从中午到晚上多次到塌前探问,康熙神智清楚,却没有
对这个马上要继承皇位的人有任何嘱托,有任何交代。
晚上7点(9点?),康熙突然病故,然后隆科多拿出那份著名的遗诏,宣布雍正即位。
康熙活着的时候多次明确表示,不会让人代传遗诏的。然而在这个故事里面,他居然在
已经口头宣布诏书,然后又有机会亲口向下任皇帝宣布意见以及交代嘱托的时候,什么
都没有说,最后隆科多宣读遗诏。-- 这怎么可能?
a**e
发帖数: 8800
7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
之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
再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8
☆─────────────────────────────────────☆
aple (凸-_-凸) 于 (Thu Aug 18 01:47:56 2011, 美东) 提到: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2792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1. 皇帝弥留之际指明储君的谈话没有官方记载能用“私人交谈,说服力根本不强”遮过去?
呵呵,这个说服力太强大!
得,那我说按官方文件,隆科多是“唯一”亲受顾命的大臣可以么?

清朝自顺治入关以来,像册立储君或者安排后事这类国家的头等大事,从来没有大臣一个人独立承旨的历史。
而康熙本人,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第一次废太子允礽,康熙帝“召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齐集宫前”,当众宣布此事。同年十月至十一月,康熙又曾多次召见“诸皇子、议政大臣、大学士、九卿、学士、侍卫等”下达有关建储问题的指示。而第二次废太子时,康熙曾经向“诸王、贝勒、贝子、大臣等”颁布“御笔朱书”。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1717年12月24日),在乾清宫东暖阁,,康熙在“近日多病,心神恍惚,身体虚惫,动转非人扶掖步履难行”的情况下,对“诸皇子及满、汉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作了一次长篇讲话,这就是所谓的《面谕》。
可见康熙在处理有关立储的重大事件时,数次都是亲自召集满汉大学士等大臣当众宣示,这是他的一贯作法。结果到最后传位,时间有,头脑清醒,却只有地位还不如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的一个外臣受命?

至于“康熙会...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9007
10
康熙不见得知道隆科多成了雍正的党羽。
早年隆科多攀附老八,被康熙知道以后一顿训斥,后来就表面保持中立。那个年头,除
了铁忠,很多都是墙头草。因为从龙有功,可以富贵发家,但是对于隆科多这种级别的
,保住全家老小的姓名最重要。
l*****g
发帖数: 837
11
康熙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出征,确实让胤禵成了潜力股。
但是从康熙六十年发生的三件事来看,康熙就算曾经有过,这时也打消立胤禵的意思了
:首先,胤禵当年在西北用兵完毕回京述职,却既没有被加恩赏爵,也没有被留下处理
中枢朝政,而是次年春又打发回西北了。胤禵出征时对他寄予厚望的勋贵大臣也看出点
苗头,没有三年前那么热络了。其次,康熙把弘历带入宫陪侍。有此待遇的皇孙除弘历
外,就只有废太子索出嫡长孙弘皙了。最后,隆科多在诸皇子中和胤禛关系最密切,康
熙晚年一步步提拔他,病重时始终把隆科多留在身边。如若有传位给胤禵的意思,以康
熙的多疑早就把隆科多给撤换了。
HQ
发帖数: 19201
12
亲不亲在皇位争夺中没什么用处
有用的只有利益。
我还是这个观点,别说是4的铁杆,如果康熙知道隆科多有可能支持4,估计隆科多能留
全尸就不错了。康熙要的首先是对自己的绝对忠诚心无杂念,其次是自己死后对自己选
定的继承者绝对的忠诚的。关键是康熙自己选定的继承者,而不是隆科多自己选择的支
持者。
h******i
发帖数: 21077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14
所有扯淡都是动机论
只要简简单单的考察一下阴谋失事的可能性就知道扯淡是多么的小儿科了
隆科多不是内大臣
没有运作大内文件的可能
隆科多是否有个勾结内大臣的可能呢?
所有扯淡的,先去看看隆科多的前任为什么会被挫骨洋灰
这种哄骗幼儿园小孩子的扯淡,就是因为中国人就喜欢从动机出发来相信阴谋,不去考
虑一下可行性
p******o
发帖数: 9007
15
你这么说的话,这段就更荒唐了:
寅时(凌晨3-5点),康熙招胤祉、胤佑、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祹、胤祥等皇子
,以及理藩院尚书九门提督隆科多。值得注意的是,除隆科多外,其他满汉大臣都不在
场。康熙对着他们宣布死后将皇位传给胤禛。
隆科多连内大臣都不是,怎么宣布皇位继承就他一个大臣在别人都不在?
h***i
发帖数: 89031
16
隆科多的前任,贪污受贿欺男霸女,很多揭发的条子写到康熙那里,康熙一小了之
后来因为参加了一个宴会,一下就被以贪污罪处理了,另外一个要犯凌迟了,前任死在
狱中
康熙不解恨,要错估洋灰
起因是太子某个亲信幕后促成了这个宴会
除了城防司令之外,还有两个方面的武装力量,一个是刑部的稽查部队,一个是被大臣
的一支亲卫部队
这个宴会很快被报告康熙,于是太子第二次被打倒,武装力量的牵涉人员都死得很惨
隆科多接任城防司令
沙逼才说隆科多敢去串连别人,就算他敢,四阿哥那样的聪明人也绝对不敢
L***i
发帖数: 334
17
康熙帝是清朝第二个皇帝,君临天下61年,正是清初的隆盛时期,封建的经济文化都发
展到一个新的顶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69岁的老皇帝玄烨兴致勃勃地到南苑去打猎。他偶
感身体不适,即命驾返回京师西郊的皇家苑囿——畅春园休憩,不料病情日渐加剧,延
至十一月十三日晚上溘然长逝。当夜,遗体送还紫禁城,安放在乾清宫,十四日大殓。
二十日,文武百官奉皇四子胤禛登极,是为雍正。迫谥玄烨为仁皇帝,庙号圣祖。
康熙的逝世和雍正继承皇位,不但是当时震撼全国的重大事件。而且由此产生了许
多传说和怀疑,诸如:康熙是怎么死的?是因病寿终正寝还是被人鸩毒而死?雍正是怎
样登上皇帝宝座的?他是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吗?的确,宫禁事秘,传闻多误,这
一团历史的疑云至今还没有揭开,理所当然地成为清史研究者着力探讨的一个课题。
康熙有子35人,女20人。在诸皇子中,胤禔最长,但不是嫡出。嫡出最长者为胤礽
,康熙十四年被立为皇太子,准备日后继承大统。清代自太祖以来皆不预立储位。太祖
曾说:“有德者即登大位。”清代之立太子自此开其端。胤礽立为皇太子以后,康熙选
派大学士张英、儒臣熊赐履等教之,南巡北狩,...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nguan (不限),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0 16:06:44 2015, 美东)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443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书
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之
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再
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必会关...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zz)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
己之私,将原本未必会引发大...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aibugui (KingOfLunHui马甲),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59:16 2014, 美东)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马云发家成为首富的背后
【揭秘】马云发家成为首富的背后
2017-12-12 反腐动态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里,风流人物辈出,但真正能进入最顶级圈子的却不多。而能够延
续至今,且不断人才辈出的,就更少了。
最顶端的,只有两个圈子:
一个在北方,帝都人民亲切的称他们为「八旗子弟」。自从皇帝老儿被推翻后,这些「
没落贵族」们凭借自身的文化底蕴,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带来了繁荣。其代表人物,比
如雍正的九世孙,当代书画泰斗启功、镶蓝旗的相声泰斗侯宝林大师、正红旗的文坛泰
斗老舍先生。
他们的祖辈们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东北、蒙古、新疆和西藏作为嫁妆,今天他们又为丰富
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操碎了心。全球知名的钢琴王子郎朗、张纪中版天龙八部中胡军都
是满族,最近大热的铁汉吴京也丝毫没有坠了祖先战斗力爆表的威风。还有华谊兄弟俩
老板,也可以称为完颜中军,完颜中磊......
另一个在南方,他们是与皇族关系紧密的「江浙家族」。比如大家熟知的康雍乾三朝,
江宁曹家和海宁陈家的兴衰往事。皇帝倒台后,孔家宋家等江浙的财阀们又把蒋委员长
推上台,作为他们政治上的代言人。建国后,这些家族财阀要么逃到了香港,要么被赶
去了台湾。
当然,也有像诸葛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好像很多满狗都改姓金了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写给所有被查良镛欺骗的人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203
24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雍正帝胤禛(3)
第二,改诏篡位说
持此说者认为:
(1)胤禛虽在康熙眼中印象不错,让他代为天坛祭天,但不能证明康熙有意、有遗
旨让他继位。
(2)康熙在临终的当天(十三日),寅刻,宣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
、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共七位阿哥和隆科多进宫,向他们宣谕:“皇四子胤禛,
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么重要的决定,既然
将继位大事告诉七位阿哥和隆科多,为什么不向当事人——继位者胤禛宣谕?所以有的学
者认为这件事是无中生有,是雍正继位后编造的。
(3)如果说胤禛当时代父到天坛祭天不在西郊,那么胤禛在当天曾三次受召到康熙
榻前问安,《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记载:“皇四子胤禛闻召驰
至。巳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进见问安。”可见这
时康熙并没有糊涂。可他为什么在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12个小时之间,三次召见胤禛,都
没有当面告诉由他继承皇位?有的学者认为:这反倒证明康熙没有向七位皇子宣布由胤禛
继位遗旨这件事。
(4)康熙咽气之后,为什么由隆科多一人单独向胤禛宣谕由皇四子继位的遗诏?而
宣谕康熙遗旨时王公大
m*t
发帖数: 2464
25
来自主题: Joke版 -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
己之私,将原本未必会引发大...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3989
26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Re: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yt (明月塔), 信区: Joke
标 题: Re: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6 23:53:12 2017, 美东)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27
来自主题: Tianjin版 - 关于天津历史的瞎掰
3.海棠花开艳雪楼。地点,佟家楼。
http://zhuanlan.zhihu.com/tianjinsushiqitan/19752348
第三个故事,海棠花开艳雪楼。地点,佟家楼。
佟家楼不是佟楼,常常有外阜人因地名相近,将这两处地方弄混。
佟楼本名童楼,地处津南。佟家楼则是座私家宅院,地处津西,坐落于南运河北岸。
佟家楼建于清初,本来是一所繁盛雅致的园林,专供文人雅士聚会交游。
世道变迁,故人不再,待到民国,也只剩下一片残垣废墟。
却说抗日战争时,有位中年书生旅居天津,某日在津西游逛,正好来到佟家楼旧址。
当地人告诉他这里破败已久,昔年还有海棠成片,经不住穷人偷砍盗伐,一株株海棠也
早枯萎了。
此时南运河南岸早就建起了各式小楼,唯独北岸还是一片荒芜。
只剩下这佟家楼的旧址,和东边一座七圣庵,孤零零地矗立在野草之中。
书生在废园中东游西荡,一时浑然忘我,直到日头西沉,云披彩霞,这才惊觉天色已晚
。只是兴致突如其来,孤单书生独自漫步,随口吟诗诵句,倒也自得其乐。
没一会儿天色渐暗,神困皮乏,书生放任起来,纵情随性,就在座旧亭中石台上侧卧歇
下了。夜里凉风阵阵,倒不免蜷缩起来打几个喷嚏...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谈清代文字狱。
翻了一下戴逸的简明清史,戴老居然也在维民所止这事上出错了。查嗣庭出题这事是雍
正4年,查受命出任江西乡试正主考,出了这样几道试题:首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三题“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出
自《孟子》;次题两道:一道是《易经》的“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另一道是《诗
经》的“百室盈止,妇子宁止”。雍正的谕旨如下:
以命题讥讪,逮江西正主考、礼部左侍郎查嗣庭,交三法司治大逆不道罪。
上谕: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在朕前荐举,令其内廷行走,授为内阁学士,夏见
其语言诈伪,兼有狼狈之相,未之任。隆科多又复荐举,遂用为礼部侍郎。今岁典试江
西,首题“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夫尧舜之世,敷奏以言,非以言举人乎!
查嗣庭以此命题,显与国家取士之道相背谬。三题“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
塞之矣”。更不知其何所谓。《易经》次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诗经》次题
:“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去年正法之汪景祺文稿中,有《历代年号论》,指正字有
一止之象,引前代如正隆、正大、至正、正德、正统,凡在正字者皆非吉兆。夫人君纪
元,茗以字面分析,则如汉元封、... 阅读全帖
w********0
发帖数: 1995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康熙传位老四的原因
前几天有篇帖子俺觉得挺有道理,老四篡位的可能性非常小,康熙这种大位坐了几十年
的精明皇帝,如果不想立老四,不会把九门提督和陕甘总督这么重要的位置给隆科多和
年羹尧,尤其是隆科多,这不摆明了给他想立的皇子将来添堵嘛,矮帝立了才帝也都会
放任才帝搞死不听话的希同。
w****j
发帖数: 5581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没错,戴逸的根据是“八人受谕”前后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指出康熙实录和大义觉迷录
对史实的涂抹痕迹。这些确实是疑点,戴逸其他的理由最多也就是旁证了。冯尔康则是
反驳了一些不可靠的传说,比如把“十”改成“于”,这个确实是不对的,不过雍正要
是和隆科多联手,篡改诏书也不是不可能。总之这个事情戴逸和冯尔康都认为是悬案,
不过各自倾向不太一样。我有个狂野的猜想,康熙死得比较突然,搞不好没来得及弄正
式的传位诏书,他最后属意的继承人只有隆科多说了算了。这样不管谁继位,在夺位那
么白热化的背景下,合法性都会打折扣,涂抹史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至于雍正的竞
争对手,14是没戏的,就算康熙本来属意14,死前也该知道14继位没有可能。8也是没
戏的,出身不行。其他人更不够格。
l**k
发帖数: 45267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记错了,抚养老四的是第三任皇后。他由皇后养大的段子是绝不会错的,这也是为什么
他跟隆科多以舅甥相称。隆科多是皇后的弟弟
胤禛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1678年12月13日)寅时出生。由于胤禛出生时,生母当时
为德嫔(后才升为德妃),没有抚育的资格,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
儿子,因此胤禛小时候由孝懿仁皇后抚养
t******o
发帖数: 2792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我说隆科多这种关键人物在康熙死时的关键时刻不在场很奇怪,说如果不是从畅春园能从哪里来,是从上下文得出的判断,当然是推测不是铁证,你觉得没道理是你的事情。
另外,康熙死和八人受诏是同一天,你还是没有回答我雍正说当天隆科多不在御前是否前后矛盾?
至于赵昌是太监,我引用的是新探的里的原话,郑进忠我以为在康熙身边,没有查证,可能是我疏忽。
冯要给雍正辩护使用其他解释当然没问题,但只是几种解释他取其一而已,这离你说的“体无完肤”也太远了。
彭德怀的例子也许不算贴切,但我想说明的不是公开还是私下,而是能在枝节问题上表达不满不意味着在更关键的问题上也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冯以这几个人没有反对意见为由推出受诏之事为真,逻辑上站不住脚。
戴逸等人都没有给雍正定罪,只是说他上位大可怀疑,这也是我的观点,不足以说他篡位,但猜疑的理由站得住脚。
z***c
发帖数: 2959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赞认真

几个时辰到康熙死,他这个关键人物这个节骨眼还能回家睡大觉去?你贴的图上说的是
隆科多在康熙驾崩之后先回京城,于西直门外路遇允礼,从上下文看,除了畅春园,他
还能从哪里回京城?允礼在
和康熙死亡是同一天,雍正说隆科多在康熙死当日不在御前怎么可能和八人同受诏不矛
盾?
个疑点也可以这样解释,所以不构成篡位的证据。这还用说么,在证据丧失的情况下,
每一个疑点都可以找到支持合法继承或相反的解释,单独一个疑点不能够证明篡位与否
,但这么多疑问,难道每个
年平均卷数计算)《圣祖实录》较《世祖实录》少百分之六十,较《世宗实录》少一倍
半,较《高宗实录》居然少四倍之多。”许曾重统计各朝实录的总卷数如下:《清世祖
实录》为144卷、《清世宗br />
不要说和《清高宗实录》相去甚远,就是连末代皇帝光绪的《清德宗实录》都赶不上,
这岂非咄咄怪事?作为监修《清圣祖实录》的总裁张廷玉更是受到雍正不同凡响的屡次
擢升与嘉奖,清雍正十三年八月,上谕指出:“张廷玉br />
反驳的,他不谈其他清帝实录的卷数,单拿卷数最少的顺治比,说顺治18年144卷(顺
治时占了两大疑案,有所删减不奇怪,就这康熙居然比之...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我的理解是康熙死当天,当天凌晨2、3点是其中的一部分,说当天不在,怎么都是不
合适。你到底认为康熙死时隆科多在还是不在畅春园?"
他完全可能当天傍晚不在康熙身边
我们经常把睡醒之后或者黎明时当成一天的开始,夜里就算头一天了。
“ 你说的“传言”指的是“八人受诏为假”的传言?”
当然是德妃自杀之类

“ 世子被削,索贿事发,前世子被圈禁都是大义觉迷录发布之前的事了,我当然不
可能这么说。 至于证据,我相信老四门人早处理过了。

老三也不是省油的灯啊,比如告发老大玩巫术。
“ 赵昌跟他有仇,遭遇大难已经够他乐一壶的了,把活的说成死的能让自己更高兴
一点?而且他把这个说成是天主的恩典,如果纯属造假,那简直是毫无必要的亵渎自己
的信仰,作为传教士不大可能。”
传教士干坏事的也有不少啊

我针对的是冯的辩解,冯说老皇去世,新皇惯常要整治前朝的太监(新探里原话赵
昌是太监),举例乾隆戒饬苏培盛。我的意思是抄家和戒饬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是篡位,把近侍抄家是严惩,可以起到威胁震慑知情人的作用。

赵昌大概并不是太监。因为给赵昌祖父守坟的就有十来个人,赵昌自己也有七八房...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2792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他完全可能当天傍晚不在康熙身边
我们经常把睡醒之后或者黎明时当成一天的开始,夜里就算头一天了。”
那当天晚上康熙死的时候呢?
“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恸呼号,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
这也不算是当天?康熙死的时候隆科多还是不在御前?
“当然是德妃自杀之类”
德妃的事情只是旁证而已,传言的杀伤力有限,当然不如“八人受诏”这样直接。三个皇子胡萝卜和大棒都受了那么多,没有传言出来再正常没有了,以没有传出来论证说服力太弱了。
“老三也不是省油的灯啊,比如告发老大玩巫术。”
老三素来和太子亲睦,老二遭难于是出头,结果是太子复位,康熙对此都很理解甚至嘉许。
“传教士干坏事的也有不少啊”
我又没说马是传教士所以可信,要是有美女金钱诱惑,他冒着耶稣基督之名干坏事完全可能的。但现在这个情况他蓄意造谣而且以信仰之名完全没有必要呀,仇家已经遭大难了,他造这个谣言又不可能让仇家多损失一点点,还要冒对天主不敬的风险,不合逻辑!
我手头的冯书里,说的是“太监魏珠,陈昌 。。。”
从别的资料看,陈昌不像太监我承认。
我下载的新探是天...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2792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再次挖坟!
你前面一直在圆这个“自相矛盾”,现在的观点是“不在御前”是大臣胡说,不是雍正自己矛盾。这个当然有可能,但也说明雍正一朝的确有很多东西扑朔迷离,涂改太多。
而所谓“白帝城受命之日”假如接近事实的话,也是只让事情更加复杂。
因为要是病重太过仓促,把托孤遗言说给隆科多一个人是可以理解的,但官方文件说康熙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诸位皇子,面谕后还有10个小时甚至更多完全清醒,那为什么托孤大臣就只有官爵地位不算很高的隆科多一个人?冯对此的辩解一是说隆地位其实够高,二是只他一个大臣是凌晨两三点不好找其他外臣。第一条就罢了,第二条简直ft,这又不是平常事,托孤受命在完全清醒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就找一个外戚九门提督,是因为天太晚了?这也太...
就是刘备和诸葛,托孤之臣也不是一个人呐。
另外“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将至之时”这种不吉之言,显然有责任过于重大,知道的秘密太多的暗示。如果是八人受诏,隆何须这样紧张呢,而且隆本人清楚的把顾命和死亡联系在一起,这还能不是疑点?
至于“八人受诏”最早出现在雍正五年还是七年区别不太大(而且五年说得也笼统)。因为若是德妃元年去世时雍正继位就谤满天...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首先,那根本不是托孤。雍正那时候多大岁数了,还“托孤”?
康熙宣布继承人的时候未必知道自己还能活10来个小时吧?非要等把大臣从城里招来?
还没来就死了怎么办?所以就近向在场的隆科多和几个年长的皇子宣布了就行了。至于
面谕为什么等他死之后再公布,冯已经解释清楚了。
“另外“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将至之时”这种不吉之言,显然有责任过于重大,知
道的秘密太多的暗示。”
这是先有了立场,然后找证据的结果。其他的解释也行的通吧?未必是暗示知道的秘密
太多。
"因为若是德妃元年去世时雍正继位就谤满天下的话,那何必要等五年才做解释?
"
你先给个证明,雍正即位的时候就谤满天下了,这种先假定一个“事实”,然后挖掘疑
点的做法,太缺乏科学精神了。

雍正自己矛盾。这个当然有可能,但也说明雍正一朝的确有很多东西扑朔迷离,涂改太
多。
康熙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诸位皇子,面谕后还有10个小时甚至更多完全清醒,那为什么托
孤大臣就只有官爵地位不算很高的隆科多一个人?冯对此的辩解一是说隆地位其实够高
,二是只他一个大臣是凌晨两三点不好找其他外臣。第一条就罢了,第二条简直ft,这
又不是平常事,托孤受命在完全清醒时间足...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仓促的话,没有几个随时可以征召的大臣就有些蹊跷了。
如果是事情太仓促呢?比如之前病情一般,没有安排大臣守候,然后病情突然恶化
给个证明,事情一点都不仓促,比如康熙当时知道自己十个小时后才死
。八阿哥升廉亲王的时候,当总理王大臣的时候,众人祝贺,福晋也表示塞翁失马焉知
非福。都是一个意思。”
忌讳?这居然能和受同僚嫉妒扯上关系?
是可能的解释之一
如果你没法证明这种解释不可能,那就没法一口咬定是暗示什么篡位。
隆科多没那么傻吧?非要暗示雍正篡位,这不是明摆着要自己命吗?
那些声称篡位的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手头根本没有一条有力证据
雍正当时也不是权倾朝野,就靠一个隆科多,能篡位?
我的确不知道雍正篡位的流言最开始是什么时候流传的。”
流言了?”
其妙吧?
d******a
发帖数: 32122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且是“遣官驰召”身在南郊的雍正,这种时刻叫几个大臣的重要性还用说?”
诏雍正入宫很重要,跟诏几个大臣有什么关系?
“天大的事却把除隆之外的满朝重臣都当作空气,匪夷所思!”
隆是当时面谕的大臣,已经说了,当时他在身边,其他大臣未必。
你就不用那么激动了,你先拿出证据来证明康熙没有召见其他大臣再说吧
另外,你说说“叫几个大臣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重要?就是为了堵住你们的嘴?
连雍正当时都没被告知继位的事情
“从头到尾一直说的就是反对派只是质疑,承认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雍正是篡位,不知道你这里立个靶子有什么意义。”
你就不用在篡位和得国不正之间打擦边球了

化”
臣,交代几句后事也完全可行。你可能又要问我怎么证明康熙那天其他时候没有见外臣
。但问题是清醒了那么长时间,大臣中康熙亲口告知继承人为谁的只有一个隆科多总没
错吧?天大的事却把除隆之外的满朝重臣都当作空气,匪夷所思!
恭代行礼。。。。。上遵上□日于斋所致斋。敬念圣躬。孝思笃切。每日三次、遣护卫
等、恭请圣安。至甲午、丑刻。圣祖疾大渐。遣官驰召上于斋所。且令速至。随召诚亲
王允祉、淳郡王允祐、多罗贝勒允禩、固山贝子允禟、敦郡王允<礻我>、固...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官方文件没有提到的,未必就没有啊。亲耳听到,如果仅仅是私人交谈,说服力根本不
强,没必要说吧
另外,如果八人面谕都可以造假,那造几个大臣的假还不跟玩似的?完全可以造假说几
个重臣和七皇子同时受训。
七皇子面谕应该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那几个人里,除了允祥,背后都会嘀咕。而且他
们的家人和仆人也自己能推出来:我家王爷当天不在畅春园,凭什么会接受面谕?老三
老十这样的,想必别人会好奇地问起当天情况,他们会像雍正希望的那样竭尽全力地替
雍正撒谎?
而且,涉及的还不止这七个皇子。根据八人面谕说法,那些众多的三十岁以下的皇子是
在殿外听候的。他们不一定知道里边说了什么,但是至少知道七个皇子是在里边听候面
谕的。如果七皇子受面谕是假的,这些当时年轻的皇子也根本没在殿外等候,他们能不
背后嘀咕?
雍正处理了老八老九之后,他们的家人被流放各地,接着传言四起。唯独没有说八人面
谕是编造的。否则,也不用无聊文人等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去“发现”了。
至于什么“猝死”,官方记载几天前就病了。康熙会愚蠢到等到猝死时刻才告诉一个外
臣?
隆科多掌管了一些兵马,但是如果就隆科多一个人红嘴白牙,那些皇子也是会不服的。
满...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472
41
这只是一种推测。其实,矫诏是要掉脑袋的,隆科多不可能不考虑后果。你想,如果真
是隆科多矫诏,他肯定要考虑被灭口的风险。
p******o
发帖数: 9007
42
康熙应该让自己的死党掌管京城,而不是儿子的死党。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你只要看看
隆科多的两个前任怎么死的,就知道康熙对这个位置是如何的警惕了。隆科多本人是康
熙的小舅子,属于任人唯亲,也是康熙极为信任的。他起初结交八爷党,被康熙训斥,
后来就表面保持中立,暗地寻求机会。这种人本身也是投机,相信他在圆明园也是计较
过一番的。
HQ
发帖数: 19201
43
我感觉好像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隆科多是谁的人
康熙如果知道隆科多是雍正的死党,估计雍正也早就被圈养了
HQ
发帖数: 19201
44
康熙可没有把其他的皇子调出去打仗
你这个调出去然后还有年羹尧牵制的论点有点太简单了.
如果十四执意造反,岂不是康熙给自己的继承者埋下了炸弹?
其实还是回到了隆科多这张牌的底牌康熙到底是不是知道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可能康熙最后确实是传位给4
但是重用隆科多和14带兵在外不能作为康熙中意4的证据.
HQ
发帖数: 19201
45
你这三条都很有问题,不符合古代历史上君王的作风.
1.其实没有加恩赏爵更证明了可能要他继位.正所谓要么不赏,要赏就赏个大的.康熙已
经打算立其为太子了,最后再看看这个儿子的性格.
2.这个太八卦,那么点小孩到底好不好如何得知?历史上小时候很好继位以后当昏君的多
的是
,康熙不可能不知道.康熙也是人,一时兴起而已.
3.如果康熙知道隆科多跟老四关系密切,估计隆科多能留个全尸都已经是万幸了.自己身
边最重要的卫队长跟某个参与议储的儿子关系亲密,别说谁继位问题,他自己不想活了?
被逼宫都有可能发生.
HQ
发帖数: 19201
46
这还真的不好说了
也许他之前装了几十年,就是最后这一下忤逆了康熙的继位遗言,那到底算不算忠诚呢?
其实雍正不就是装了几十年不关心政事才得以有机会继承大统?
康熙驾崩之前隆科多的很多做法有疑问。
史册也疑似被雍正篡改过很多
真正坐稳了立刻处理了隆科多更不得不让人怀疑。
HQ
发帖数: 19201
47
舅舅就很亲吗?
老四都不是亲妈抚养长大的,这舅舅的关系还是算了吧。
更亲的血缘关系也能反目,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能很铁。
如果康熙最后传位的不是雍正,只能说他是在隆科多身上看走了眼
其实,雍正和隆科多都是演了好几十年的戏
按照康熙晚年的形势,也只有这种伪装能力这么强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HQ
发帖数: 19201
48
原来你这么搞笑
其实也正常。人一般都是怎么认为的,就怎么理解的。
可喜可贺的是你,终于搞明白了。
我是把"不是亲妈"和舅舅放在一起,看来你确实是历史知识过于匮乏,所以直接忽视掉
几个字,然后google了一下明白了。可喜可贺。
其实你属于真的啥都不懂的。
雍正如果名正言顺,就不至于有这么多不合乎清理的事情了。
雍正有什么必要处理掉隆科多?隆科多为什么最后几乎接近于监禁了康熙?雍正为什么
有重大的改动史册的嫌疑?
p******o
发帖数: 9007
49
雍正和胤祯一母所生,出身难分高低。至于康熙用隆科多年羹尧为雍正保驾护航更是胡
扯。康熙对身边人投身皇子夺嫡深恶痛绝。步军统领托合齐投靠太子,结果被康熙碎尸
万段,挫骨扬灰,他的继任齐世武重蹈覆辙,结果也是惨死。隆科多早年也站队,结果
被康熙严斥重惩,只是在晚年表现中立,又系亲贵才被委以重任而已,如果他敢表现出
一点倾向,下场只怕跟他前任一样。至于年羹尧,靠揭发康泰取得康熙信赖,后来提出
打箭炉和理塘设立兵驿保证胤祯后勤才得到康熙重用,根本不是所谓用来防十四。
p******o
发帖数: 9007
50
康熙还真不定知道隆科多跟雍正勾搭上了。当时隆科多表现中立,而雍正是以闲散贵人
的身份示人。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