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 发帖数: 7600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Floating (Floating Freel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有几千年的制造陶瓷工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23 00:23:45 2017, 美东)
为什么就没有发动机的工艺?
都是热加工啊。 |
|
l*****i 发帖数: 20533 | 2 工艺可复制,所以供应量巨大,自然成了便宜货。
关键是国内厂商对现代陶瓷工艺中包含的高新技术研发不够,长期停留在低水平重复上。
反观古代名窑作品,都有其专有技术优势,从质地等方面一看就和一般土窑产品拉开了
差距。 |
|
T****i 发帖数: 15191 | 3 不完全对,只不过进步慢。有时称为进步都不合适,叫变革更确切。
比如政治制度,秦汉基本确定中央集权制,到了隋唐开始科举制,明废宰相建立文官制
度和特务制度。基本上中国的政治变革以千年为单位。
技术上其实一直在改进,比如陶瓷工艺,也是很慢罢了。
至于哲学这种精神内核,先秦之后基本没新东西,还沉沦于宗教了。 |
|
|
|
|
w***u 发帖数: 17713 | 7 别说不相干的金属热加工工艺,连同类型硅酸盐的玻璃水泥也没撞出来,要是撞出耐高
温炉衬,也许冶金水平早就上去了。 |
|
发帖数: 1 | 8 作者:高策 李志红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3-8-28 16:35:13发布)
【内容提要】近代科技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为什么受到强
有力的抗拒?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未来走向如何?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近年来对这
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本文对此作了介绍与评述。
【关 键 词】中国传统文化/科学技术/欧几里德几何
【 正 文】
一 引言
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在欧洲迅速产生,以1687年牛顿出版他的《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为标志,近代科学革命到达高潮,这本已是历史,然而,问题是:“从公元前
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 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
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1)这一问题难倒了20
世纪的科学史学家和其他许多学者。由于该问题是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90――1993)最初提出,后包括李约瑟本人在内,至今无人能给出满意的
答案,遂被称为“李约瑟难题”。作为近代科学革命之后,有中国血统和中国文化背景
,又为世界科学做出巨大贡献,与牛... 阅读全帖 |
|
h**e 发帖数: 244 | 9 想想日本怎么偷走宣纸景德镇陶瓷工艺的,我估计用不了几天日本间谍就会偷走这些技
术。 |
|
l*****i 发帖数: 20533 | 10 google和wiki的时代,‘博学’的用处严重下降,所以以此为基础的学科,比如历史,
基本就谈不上什么特别的‘干货’了。最多可能在某些小的方面做点深入挖掘。比如说
,江南陶瓷工艺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之类。 |
|
e***d 发帖数: 8248 | 11 康宁(Corning)公司的 Corelle.
现代陶瓷工艺,轻薄透明不易碎。
Nikko 公司的 Blanc Fleur.
瓷细胎厚,现在不用日本瓷土了,用泰国瓷土。
其实,用日式木碗、木制食盒,用餐体验很好。 |
|
e***d 发帖数: 8248 | 12 除了表面的镀膜,也不可低估了康宁公司的玻璃/陶瓷工艺,呵呵。 |
|
h*******6 发帖数: 3228 | 13 中国陶艺大师林伟东的仕女瓷雕造型细腻、婀娜多姿、淋漓尽致,实在是太美了。可惜笛
子没了。
.thumb.jpg
.thumb.jpg
.thumb.jpg
.thumb.jpg
.thumb.jpg
.thumb.jpg |
|
|
|
z**********e 发帖数: 22064 | 16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0/20/c_125566967.htm
2013年10月20日14:40:46来源:北京晚报
墨子画像
葛洪《肘后备急方》刻版内页
古代炼丹图
子贡画像
随着2013年度诺贝尔奖各大奖项的全部颁出,“诺奖”的话题又成热点。假如古代也有
诺贝尔奖的话,中国古人谁最有可能获奖?
最可能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选:墨翟
“力”之定义“刑之所以奋也”比牛顿阐述力学早两千年
物理学一直是诺贝尔奖的重要奖项。中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斐然,在热学、力学、光学
、声腔学、电磁学等领域,都有过重要的发现和发明。为全球人熟知的“四大发明”之
一的指南针,只是其中“小技”而已。
在古代科学家中,成就最为突出且具开拓性的,当推墨翟。
墨翟,即大家常说的墨子,鲁国人(还有一说是宋国人),与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等齐名,其所创学派被称为“墨家”
。只是因为人们更多关注他在思想、教育和军事方面的成就,而忽视了他的“科学家”
身份。
墨翟的科学家荣誉,源于其在物学理学研究上的贡献。墨翟的物理学成就,...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149 | 17 化学和材料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世界各国纷纷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和研究人员的
资助上,期望取得突破。虽然这一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众多的学科和分支,但科学
家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即理解和控制关于分子和材料的所有知识,小到在1纳秒内化学
键的制造和破坏,大到超过十年使用时间的桥梁支架的老化和腐蚀。(编注:1纳秒等
于十亿分之一秒,许多运动的物体在1纳秒的瞬间是相对静止的。在某些情况下,纳秒
的精确度至关重要,如对用于导航的“全球定位系统”发出的那些卫星信号来说,1纳
秒的时间误差对应的空间误差约为1英尺,即光在这段时间走过的距离。)
在这个共同的目标下,化学和材料领域跨越了从基本粒子研究到广泛使用的人造骨头等
众多研究方向,这些分支包括:冶金学(研制轻质、防腐和高强度的合金)、聚合体化
学(创制出能替代我们汽车车身金属的高强度塑料)、固态化学(发明新的材料用于轻
量电池)、凝聚态物理和化学(发现新的超导体和液态晶体)、工业化学(大量生产包
括从燃料到药物的所有东西)、民用工程(设计寿命更长的用于高速公路的改良混凝土
)、电机工程(制造更小、更快和更便宜的超导体);陶瓷工艺(创造出高温涂层用 |
|
B*S 发帖数: 1328 | 18 被誉为中国最完美的青瓷——宋代汝窑瓷,以其温润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汝窑瓷因烧
制时间短,传世少,被历代视为稀世珍宝。早在历史上就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
称。时至今日,汝窑瓷(以下简称“汝瓷”)价格扶摇直上。2006年,在北京春季文物艺
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宋代汝窑瓷瓶,拍出1.6亿元的价格,创下国内文物拍卖的天价。
1992年在美国纽约,一只汝窑小碟以1.4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世界陶瓷拍卖史上奇迹。
汝瓷的烧造,有着各种传奇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玛瑙入釉”的传说。南宋周
辉《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汝瓷烧制始于宋初,盛于
北宋晚期,终于元末。据史料记载,北宋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高峰,当时的瓷窑遍布
大江南北,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其烧造工艺在我国陶瓷史
上达到了巅峰。在这五大名窑中,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的汝窑,又被后人誉为五大名
窑之魁。
汝瓷能成为五窑魁首,这得益于宋徽宗。宋徽宗不仅擅长笔墨书画,而且还是一位好古
成癖、崇尚自然清淡和含蓄质朴的道学家。为了追求梦想中的颜色,他在汝州建造了汝
官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专门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