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重读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g
发帖数: 1054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乱翻书2012
2012年重读的书有:
"The Great Gatsby", Toni Morrison "Beloved", Hemingway "Farewell Arms",
Coetzee "Summer Time", Duras "The Lover", "Catcher in the Rye".
新读的书有:
Borges"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至今没读完, 将来能不能读完也是个问题),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流年" (卷一)(至今没读完,将来能不能读完也是个问题),贾
樟柯"贾想",Camus "The Stranger", Coetzee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Tennessee Williams "The Streetcar Named Desire", Nadine Gordimer "The
Conservationist" (正在读)。
大多数时间在读旧书。有些书比如Toni Morrison是上大学的时候读的,重读时发现以
前那是白读了。读缺乏情节的书还是缺乏耐心,看到普鲁斯特就头疼。对Tenness...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一直要到十年以后,胡适才会知道他这些报告新婚燕尔的信,是如何咬啮着韦莲司的心
。因为韦莲司已经爱上了胡适。
1927

3
月,胡适在访问英国、美国以后,到绮色佳(康奈尔大学所在地)小住几天。
4

17

,是韦莲司的生日,当时胡适已经在横渡太平洋返国的轮船上。韦莲司在当天写的、但
显然没寄出的信里,石破天惊地,娓娓道出她十年前收到胡适来信时的心情:“我今天
重读旧信,读到那封宣布你即将结婚的信【即胡适
1917

11

21
日的信】,又再次地让我体会到,对我来说,那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割舍。我想,我当时
完全没有想跟你结婚的念头。然而,从许多方面来说,我们【在精神上】根本老早就已
经结了婚了。因此,你回国离我而去,我就整个崩溃了。”韦莲司在这句话的旁边,加
了一句眉批:“自从接到你
1917

11
月的那封信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勇气去重读你的旧信了。”
s*******w
发帖数: 2257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1927

3
月,胡适在访问英国、美国以后,到绮色佳(康奈尔大学所在地)小住几天。
4

17

,是韦莲司的生日,当时胡适已经在横渡太平洋返国的轮船上。韦莲司在当天写的、但
显然没寄出的信里,石破天惊地,娓娓道出她十年前收到胡适来信时的心情:“我今天
重读旧信,读到那封宣布你即将结婚的信【即胡适
1917

11

21
日的信】,又再次地让我体会到,对我来说,那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割舍。我想,我当时
完全没有想跟你结婚的念头。然而,从许多方面来说,我们【在精神上】根本老早就已
经结了婚了。因此,你回国离我而去,我就整个崩溃了。”韦莲司在这句话的旁边,加
了一句眉批:“自从接到你
1917

11
月的那封信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勇气去重读你的旧信了。”(
Williams to Hu, April 17, 1927.
见江勇振:《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
韦莲司(
Edith Clifford Williams
),出身于新英格兰望族,其父是康乃尔大学的地质学与古生物学教授,其母出生于耶
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韦莲司生于
1885
年,比胡适大
6
岁。她从小就有绘...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一直要到十年以后,胡适才会知道他这些报告新婚燕尔的信,是如何咬啮着韦莲司的心
。因为韦莲司已经爱上了胡适。
1927

3
月,胡适在访问英国、美国以后,到绮色佳(康奈尔大学所在地)小住几天。
4

17

,是韦莲司的生日,当时胡适已经在横渡太平洋返国的轮船上。韦莲司在当天写的、但
显然没寄出的信里,石破天惊地,娓娓道出她十年前收到胡适来信时的心情:“我今天
重读旧信,读到那封宣布你即将结婚的信【即胡适
1917

11

21
日的信】,又再次地让我体会到,对我来说,那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割舍。我想,我当时
完全没有想跟你结婚的念头。然而,从许多方面来说,我们【在精神上】根本老早就已
经结了婚了。因此,你回国离我而去,我就整个崩溃了。”韦莲司在这句话的旁边,加
了一句眉批:“自从接到你
1917

11
月的那封信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勇气去重读你的旧信了。”
s*******w
发帖数: 2257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1927

3
月,胡适在访问英国、美国以后,到绮色佳(康奈尔大学所在地)小住几天。
4

17

,是韦莲司的生日,当时胡适已经在横渡太平洋返国的轮船上。韦莲司在当天写的、但
显然没寄出的信里,石破天惊地,娓娓道出她十年前收到胡适来信时的心情:“我今天
重读旧信,读到那封宣布你即将结婚的信【即胡适
1917

11

21
日的信】,又再次地让我体会到,对我来说,那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割舍。我想,我当时
完全没有想跟你结婚的念头。然而,从许多方面来说,我们【在精神上】根本老早就已
经结了婚了。因此,你回国离我而去,我就整个崩溃了。”韦莲司在这句话的旁边,加
了一句眉批:“自从接到你
1917

11
月的那封信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勇气去重读你的旧信了。”(
Williams to Hu, April 17, 1927.
见江勇振:《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
韦莲司(
Edith Clifford Williams
),出身于新英格兰望族,其父是康乃尔大学的地质学与古生物学教授,其母出生于耶
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韦莲司生于
1885
年,比胡适大
6
岁。她从小就有绘...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28450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锁男们,来看一个暗恋的悲哀
不要怪哥没有提醒你们,不看你算白活了。
“分手的日子,
总是分手的日子。
罂粟花也开得苍白。
迟缓的钟声,
催亮昏黄的路灯,
夜在拐弯处更浓了。
有一只手,
从孩子的脸上,
偷走了微笑的云。”
===================================================
《白罂粟》
故事始于十几年前。一个从偏远小县考进大学的男孩子,暗暗地喜欢上了一个省城的女
孩子。他们是同班同学。
这故事的开头似乎是暗示了结局。但即使如此,我还是想把它讲下去。因为所有的
故事其魅力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局。你们说呢?
那个女孩子不仅家在省城,干脆就住在省委大院里。第一天报到时,叶仲明——就
是那个从偏远小县来的男孩子,正在中文系的报到处登记,就听见辅导员在问,你就是
夏青吗?我们差点儿不要你。叶仲明回过头来,看见自己身旁站着个清秀的女孩子,那
女孩儿穿着件干净的白衬衣,“衬衣上散发出一种干净的香味儿”(叶仲明后来在日记
里这么形容来着),心里就不由地一动,同时很奇怪辅导员为什么这么问。在他看来这
个叫夏青的女孩子比他更像一个大学生。
夏青对辅导员的问话并不诧异、也不生气... 阅读全帖
H******e
发帖数: 4682
7
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2/qstljpm/001.htm
国学导航-秋水堂论金瓶梅
前言
一、源起
八岁那一年,我第一次读《红楼梦》二后来,儿乎每隔一两年就会重读一遍,每一
遍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十九岁那年,由于个人生活经历与阅读之间某种奇妙的接轨,
我成为彻底的"红迷"。在这期间,我曾经尝试了数次,却始终没有耐心阅读《金瓶梅》
。对《金瓶梅》最完整的一次通读,还是我二十三岁那年,在哈佛念书的时候,为了准
备博士资格考试而勉强为之的。
直到五年之后,两年之前。
前年夏天,十分偶然地,我开始重读这部奇书。当读到最后一页、掩卷而起的时候
,竟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更好。此话出口,不知将得到多少爱红者的白眼
(无论多少,我都心甘情愿地领受,因为这两部杰作都值得)。至于这种念头从何而起
,却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说尽的--因此,才会有现在的这本书。简单讲来,便是第一
、《金瓶梅》看社会各阶层的各色人等更加全面而深刻,更严厉,也更慈悲。《红楼梦
》对赵姨娘、贾琏、贾芹这样的人物已经没有什么耐心与同情,就更无论等而下之的,
比如那些常惹得宝玉恨恨的老...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1597
8
作家格非新作《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日前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对于这样
一本积压了太多的误会和曲解的书,格非说,色情只是《金瓶梅》的外衣,就再现社会
生活而言,即便是《红楼梦》也有所不及。
格非回忆第一次完整阅读《金瓶梅》,是缘于和批评家朱伟及几位作家为《金瓶梅
》与《红楼梦》的优劣激烈争论,“红迷”格非被朱伟的一句“不管怎么说,《金瓶梅
》都要比《红楼梦》好得多”刺到了。一回上海,就急切地到学校图书馆找出《金瓶梅
》看了一遍。
虽然仍觉得“所谓比《红楼梦》还要好的小说,在人世间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读
完《金瓶梅》后,格非对朱伟那句偏激的断语产生了 “秘密的喜悦”。“又佩服又惊
奇”,阅读的过程在他心里画下几个感叹号,“叙事技法太精彩,很多东西《红楼梦》
都不具备。”
而第一次把这“秘密的喜悦”集结在新书《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里
分享给众人,花去了格非20年之久。
“雪隐鹭鸶”,源于《金瓶梅》第二十五回的两句诗:“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
鹉语方知。”意思是,“白色的鹭鸶站在雪地里,不认真观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而
只有等到它飞起的一刹那,你才会惊呼原来雪地里还藏着... 阅读全帖
e*******7
发帖数: 2169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金瓶梅中的房事
近日身体不好,低调修养,而且感及光阴虚度,需要重读古籍,提高自身。于是翻出历
史名著金瓶梅,重读一遍,感慨颇多,对明代房事有了新的理解,特挑几处写出来,与
各位分享。
先说说可怜人武大郎。
从房事看,武大郎其实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人物,和目前很多上班族没啥不同。
大郎属餐饮业人士,人送外号三寸丁谷树皮,以卖炊饼为生,走街串巷,养活着女儿和
潘金莲。起初租房,地点在清河县紫石街,接着在张大户家继续租房,在这房里娶了金
莲,而后被赶到紫石街西王皇亲家租房两间。生活不可谓不清苦,但居然奋斗几年,在
潘金莲激励下典得一个townhouse,两层共四间,前后各有一小院,位置在县门前,按
照我老估计,大体相当于我亚特兰大285与85交界的顶好那一代,甚至更好,因为这小
院在县西街,似属于当地繁华街道,应不次于Peachtree Street。这里再解释下什么叫
典,说白了类似于无息典当,房主把房子的使用权押给武大郎,时间一般一二十年,到
期之后,房子收回,大郎closing时所付的银子原数退还,不扣一分一钱,如此看来,
天朝目前几十年产权的房子都是典的,不过就是到期本钱不退罢了,似乎合约还不如大
郎的... 阅读全帖
H******e
发帖数: 4682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金瓶梅 红楼梦以及逼格
国学导航-秋水堂论金瓶梅
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2/qstljpm/001.htm
前言
一、源起
八岁那一年,我第一次读《红楼梦》二后来,儿乎每隔一两年就会重读一遍,每一
遍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十九岁那年,由于个人生活经历与阅读之间某种奇妙的接轨,
我成为彻底的"红迷"。在这期间,我曾经尝试了数次,却始终没有耐心阅读《金瓶梅》
。对《金瓶梅》最完整的一次通读,还是我二十三岁那年,在哈佛念书的时候,为了准
备博士资格考试而勉强为之的。
直到五年之后,两年之前。
前年夏天,十分偶然地,我开始重读这部奇书。当读到最后一页、掩卷而起的时候
,竟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更好。此话出口,不知将得到多少爱红者的白眼
(无论多少,我都心甘情愿地领受,因为这两部杰作都值得)。至于这种念头从何而起
,却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说尽的--因此,才会有现在的这本书。简单讲来,便是第一
、《金瓶梅》看社会各阶层的各色人等更加全面而深刻,更严厉,也更慈悲。《红楼梦
》对赵姨娘、贾琏、贾芹这样的人物已经没有什么耐心与同情,就更无论等而下之的,
比如那些常惹得宝玉恨恨的老... 阅读全帖
y******3
发帖数: 377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新年】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
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
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单就文字而言,《桃花扇》的这一段足可以和《红楼梦》的这一段比肩。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
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
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
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2016年开始把曾经囫囵看过的书、看完忘记的书、经典的书翻出来重读,《桃花扇
》是其中之一。
最早知道《桃花扇》的故事是跟着母上大人看电视看到的。母上大人爱听戏,尤其
爱豫剧,但是小时候不知道怎么都觉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很多人对余光中的认识,大抵是从诗歌《乡愁》开始。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
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21岁的余光中写下这首诗,撩拨起国人对家国
一统的浩荡思绪。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乡。这种一生的执念,唯有至死方休。
其实,一生在逃亡与离乡中颠沛流离,半世在纷争与战斗里孤独忧郁,这大概足以为其
文学风格奠定基本的调子。因此他的诗歌,满眼是“离乡”、尽皆是“孤独”,扑面而
至的是入骨的苍凉与磅礴。
《乡愁》大概算是一首好诗吧,如果沿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逻辑
来考量。小情大爱,家国情怀,倒也温婉而浩荡。但其实,若论同题诗,我还是更喜欢
席慕蓉的《乡愁》。
在余光中90年生平时光中,最好的诗歌,显然不只这首《乡愁》。这既是因为21岁的他
在文学上尚处于鸿蒙初开阶段,更因为其中西文学流派的体认远未历经浩劫而返璞归真
。老先生曾感慨万千地说——《乡愁》已经变成了我的名片,很多人认识我之前都会接
到这张名片。可是现在这张名片变的太大,把我整个人都遮住了。
《乡愁》这张名片,是自带节奏的。更何况,台湾歌手杨弦还曾将《乡愁四韵》、《民
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当然,唱《乡...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1743
13
来自主题: Music版 - 【翻唱】那年的情书
姚谦的词可能还挺符合某些小言的剧情的
伴奏升调之后有点糊
【歌词】那年的情书
原唱 / 江美琪
词/姚谦
曲/黄国伦
手上青春还剩多少
思念还有多少煎熬
偶尔清洁用过的梳子
留下了时光的线条
你的世界但愿都好
当我想起你的微笑
无意重读那年的情书
时光悠悠青春渐老
回不去的那段相知相许美好
都在发黄的信纸上闪耀
那是青春诗句记号
莫怪读了心还会跳
你是否也还记得那一段美好
也许写给你的信早扔掉
这样才好曾少你的
你已在别处都得到
你的世界但愿都好
当我想起你的微笑
无意重读那年的情书
时光悠悠青春渐老
回不去的那段相知相许美好
都在发黄的信纸上闪耀
那是青春诗句记号
莫怪读了心还会跳
你是否也还记得那一段美好
也许写给你的信早扔掉
这样才好曾少你的
你已在别处都得到
回不去的那段相知相许美好
都在发黄的信纸上闪耀
那是青春诗句记号
莫怪读了心还会跳
你是否也还记得那一段美好
也许写给你的信早扔掉
这样才好曾少你的
你已在别处都得到
d******0
发帖数: 1598
14
来自主题: Music版 - 招人一起来读书
杜书会,读书会是也。本会重在“书”,而非“读”。
目的有二:
1,每天爱读书的你,抽出十分钟,读那么一会儿好书,录下来,以后想听就听
2,每天爱读书的你,抽出十分钟,听那么一会儿好书,无论是在汽车上,地铁上,或
是马桶上
3,如果我们现在读的作品您也喜欢,那就跟我们一起玩儿,邮箱或站内联系:
[email protected]
/* */
4,杜书会第一期咱们先来萧红的《呼兰河传》,以下是作品简介:
萧红31岁离世,29岁写成《呼兰河传》,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
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时,它又表达了对国民团体盲目、愚昧、麻木、残忍等等劣
根性的忧愤和悲悯,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为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心态的开掘和批判的力
作。
5,做为读书爱好者的我的理解: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当得起李商隐那句“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下一期作品:《锌皮娃娃兵》(白俄罗斯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该作以非虚构为基石,以阿富汗战争中俄罗斯一方的军官、士兵、护士、妻子、
情人、父母、孩子的记忆为主,在文本中主动放弃了作者本人的声音。怎么样,是...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4255
15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求教一个英语听力问题
can't do两个单词都重读
can do只有can重读
s**********s
发帖数: 4255
16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求教一个英语听力问题

can't do两个单词都重读
can do只有can重读
试一下就知道了。。
s**********s
发帖数: 4255
17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求教一个英语听力问题

can do,强调do,而不是can的时候是重读do
lz应该是讨论强调can or can't,can重读
l******i
发帖数: 38
18
从“千古圣君”和“世界领袖”看毛泽东
——我亲身经历的一段党史
李可仲
不管你喜不喜欢,承不承认,在思想、军事、社会、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几千年
来影响中国最大的十大伟人是: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高祖、孙中山、毛
泽东、邓小平、周恩来、胡锦涛(美国《福布斯》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列为全球最有
影响力的人,排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前)。其中影响世界最大的应是孔子和毛泽东。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表现出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和他的母亲都信佛教,从小就同情穷
人、同情弱者、同情被压迫者,因反对父亲的“暴政”而变得桀骜不驯。一次,他看见
当局押着个土匪去杀头,大家的反应很麻木,而这个土匪头却成了他心目中的英雄……
在他走出穷乡僻壤的韶山冲到外求学后,《盛世危言》揭露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引起
了他心灵的震憾,决心投身革命,拯救中国……
投身革命时,他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靠为别人洗衣服来维持生计(这可能是他在“
文革”中让学生免费大串联的原因)……
凭着他的先知先觉,他和陈独秀、李大钊等志士仁人于1921年7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大革命失败后,在党内高层都不知道怎样... 阅读全帖
m******9
发帖数: 97
1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方方:"我已经越战越勇"
我希望大家对方方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们给予尊重。
关注社会底层的心理生存状态
重读方方《风景》《落日》
作者:心远
----------------------------------------------------------------------------
----
她不单写出了城市贫民“活着”的物质生存状态,更写出了他们“死去”(或
者说濒临死去)的精神生存状态。几乎人人都在精神泥沼里打滚,要么根本不打算
挣扎上岸,要么为了自己爬出泥沼而将别人蹬向深渊——我们难以权衡:这两种到
底哪一种稍好一点?
无疑,方方的小说集《风景》中的三部长中篇(它们当初在刊物上发表时也被
某些编辑冠以“长篇”),都是力作。其中两篇《风景》与《落日》,我在几年前
就读过,我还记得我是如何一口气将之读完,深深为之感动。
我可以列举三重理由解释对它们为什么感到格外亲切:第一,她笔下的场景就
是我的故园——我也是在汉口土生土长的,她笔下人物生活的地方“三眼桥”“四
官殿”“铁路外”,离我童年到青年住的地方一箭之遥甚至一墙之隔,作品提到这
些地方,我仿佛一闭眼就能看见那让我怦然心动的大街小巷;第二,她...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897
2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我的经典 ·方舟子· 1999
我的经典
·方舟子·
乃摒弃本业,而驰鹜古典。
──张居正
从中学的时候起,我就常常被误会为读过许多书,其实我最多不过只能算翻
过许多书罢了。我的读书习惯是随便抽出一本书来翻翻,偶尔被某句话或某件事
吸引住,就把目光停住看一会。就连鲁迅所说凡是要冒充读书读得多者必读的
《四库全书提要》,我也只是翻翻而已。交谈、作文时想起了曾经在某本书上读
过的某句话、某件事,说出来,也就往往让听者、读者误以为我读过那本书,而
其实我对那本书的所有知识可能也就是那句话、那件事。虽说从小就被教育“好
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却也几乎不做读书笔记,需要照抄原文的时候,再凭记忆
去翻查,也往往能查到,而翻查的过程也相当于又把那本书“看”了一遍了。
以我这样的读书法,身边也就需要堆放一堆书供随时翻、查,等到床上地下
越堆越多的时候,既然没有女秘书来给我整理,也就只能亲自动手收拾,收拾时
又顺带把这些书翻翻。近日收拾时,翻出了杜小真译的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
翻开扉页,看到写着“我的经典”四字,已忘了是什么时候写上去的了。于是又
翻到最后,见写着“1988.4.3阅毕。1989.2.17重阅毕”。能
让我从头读到尾...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21010
2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怎样分辨can和can't?我总是听错
如题。我注意到can强调的时候会读成长音,can't是不是不能读长音?所以读长音肯定
是can?
有人说can't会重读,can轻读,这个不对,can作为强调的时候也会重读。
根据我的了解,其实区别在于, can't是一个突然停止的感觉,就是 口型还是在张开的
,但声音没了。戛然而止的感觉。
而can则是要把整个音节发的圆满,不会戛然而止。
但是实际中还是不好区分。
a*o
发帖数: 25262
22
并不一定的。。很多时候写的都是打进去就送。。没有重读的。。
真正的写文章要重读好多篇才能教,自己都表达不清的,就不要希望别人明白。。
呵呵。。
g***e
发帖数: 1168
23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东方之日,洵訏且乐
0. 重读诗两篇
诗经也是常读常新。这次重读一扫所谓『温柔敦厚、思无邪』的旧印象。比如齐风《东
方之日》: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以及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1. 东方之日(月)
《东方之日》最先引我注目的当然是『履我即(发)兮』。乍看非常奇特又特别缠绵。
然而先秦古诗往往如此,不乏奇崛意相,比如『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
卷也。』。奇辞巧喻,好似奇兵前锋,一时动人神魄,却不能长久,也不能镇摄全诗。
依我之见,本诗诗眼在篇首看似平淡的『日、月』起兴。比、兴原是诗经乃至中国古诗
相当常见,(其中兴)又十分特别的手法。相对后世常用手法比如譬喻,『兴』中的『
它物』和所引起的『所咏』...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168
24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要搬回城里了好开心!
XDDDDDDDDDD
可以搬回城里啦,ms是最好的location之一,无敌360度roof deck,10min步程内无数
cafe,tea house,著名square,无数餐馆,各种local grocery,各种书店,各种
concert hall,各种transportation center,各种shopping。。。20min步程各种
museums。。。
一边想着以后三不五时出去逛park,吃茶;一边喜滋滋的重读『Automata,
Computability, and Complexity』,好有趣 ^________________^ 好比听音乐,从前
怎么听都悄悄溜过的"hidden" note忽然出现,全曲主题也忽然sharp了许多。。。^___
_____________^。。。嗨,好吧,其实专业上,一直有种自己越来越聪明的感觉。我研
究之下觉得是这种错觉的起因是我记性实在不好---再兴奋也很快忘掉,所以每次重读
都像学习新的O___O
g*****p
发帖数: 451
25
diang,你是个抬杠专家
u和y你重读其中哪个都没关系,因为两种读法都有
我读u是因为这是我一直学到的,说过的,我想我不可能同时使用
两种读法
这里我要强调的问题是一个语义一个重音
去翻了翻,发现韦氏online是重读的y
传统和其他几家在线读的是u

发帖数: 1
26
听我们老师说的:我们学校以前叫纺织学院,校园比较小,住宿条件啊什么的也不
咋地。有个男生考进来以后,他爸带着他在学校里默默的溜了一圈,估计被寒碜的学校
吓着了,决定回去重读。可就在该童鞋重读的时候,我们学校改名字了,由纺织学院改
成了科技大学,童鞋报志愿的时候也没好好打听打听,直接填了科技大学。结果报道当
天,他爸又带着他在学校里溜了一圈....父子俩抱头痛哭.....
曾经陪一个瑞典的客户到人民广场西藏中路的青年汇附近时,正赶上人流高峰时段
,老外惊叫:“天哪,今天是你们国家什么节日?”
“什么节日都不是。”
“那今天是有什么活动或者足球比赛吗?”
“没有”
“那。。。这里究竟发生什么了?”
“就是下班。。。”
小外甥两岁就被送进幼儿园了,上课和回家后说普通话,但是下课以后小朋友们就
用家乡话交流,导致小外甥学了一嘴不土不洋的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十分个性,山
东地区可以想象一下,一张嘴就很搞笑的样子。
后来给他转学到了市区上幼儿园,有一天老师找到我姐说,你回去以后赶紧教教孩
子普通话,他这个普通话不是很标准。
我姐说,我知道这个问题,慢慢纠正就是了。
老师说,你得抓紧时间了,现在班...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7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016/c40531-29589955.html
人间正道是沧桑——社会主义“有点潮”之分析框架
肖君华
2017年10月16日15:02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有点潮’”系列主题
活动,包括开展“社会主义‘有点潮’”征文、演讲比赛、主题歌征集和电视理论片制
作。组织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是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宣传的现实需要,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现实需要
。因此,从理论上论证和阐释好社会主义“有点潮”,既是工作需要,也具有重大理论
和实践意义。
一、为什么是“有点潮”:一个总体评价
纵观人类文明前行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它就像一条奔腾的江河,川流不息,亘古不变
,时而飞流直下,时而缓缓流动,时而千回百转,唯一不变的是,不管期间有多少阻隔
,浩浩长河总是呼啸向前。社会主义自诞生以来,不仅掀开了人类历史的崭新一页,也
谱写了人类历史的光辉篇章。用“有点潮”一词形容社会主义并非我省首创。根据中国
青年报公开... 阅读全帖
m******1
发帖数: 19713
28
来自主题: LES版 - 他虐了我7年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York 讨论区 】
发信人: YaTou22 (开开心心过每一天), 信区: NewYork
标 题: 他虐了我7年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 17:05:52 2011, 美东)
4月17号是L死了一年的日子。
我最近情绪开始低落,根本无心工作无心写论文。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
被他甩了后,周围人都为我高兴,只有我自己难过。姐姐安慰我:他人不好,对你那么
差劲,你到底喜欢他什么。
不知道。不知道。
也许只是因为从十几岁就开始和他混在一起,早把他当做家人或者是生命一部分。
他在上海的一些朋友打电话给我,催我去上海给他烧个香上个坟。可是我现在是他什么
人!他有母亲有哥哥有妻子有孩子我难道说我是他前女人,是他未曾操过的女人是和他
混了十年还未混到他床上的女人!
他结婚后,我们依旧一直联系。朋友说难道你要做小三么
我骗他们骗自己:他是被迫和她结婚的,他一直爱我他一直舍不得我他一直一直都宝贝
我。
他一直一直都宝贝我?
说到这里自己都冲自己冷笑。
L你可曾宝贝过我么?
和他刚在一起时父母在闹离婚,家里翻天覆地。他说要不我带你走吧。
那... 阅读全帖
o******m
发帖数: 4
29
来自主题: Memory版 - 想起他
时不时会想起他,google一下他的名字,很特别的一个名字,永远就是那么几条线索,
一成不变。
可是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敲他的名字,看那几条线索,发发呆。
今天一敲,多了一条,是他大学班里做了新的校友录,里面有张他们的毕业照。相片是
扫描上去的,很不清晰,但是还是一眼就看到了他。
那么熟悉的表情,轮廓分明的脸,紧抿的嘴,微微抬起的下阖。那样的神态,一如我们
初见时他的模样,让我走遍千山万水都忘不了。
高中时候的puppylove. 他比我高一年级。学校的操场上,一个篮球砸到我身上,那是
我第一次见他。
后来他高考失利,只上了一所很一般的大学,甚至被我们政治老师当做反面教材教育我
们,我在讲台下埋着头,仿佛被羞辱的是我。他托朋友告诉我,想重读,就和我同一级
了。我头都不抬,说,关我什么事呢?
他终于还是没有重读。再也没有找过我,也没有写信,从此断了音信。我高考后有一次
在街上看到一个男生,很象他。我站在那里,静静的看他,从我身边走过,很冷漠的表
情。我不能确定那个是不是他。那个曾经跟我一起看过夕阳的男孩,那个和我在学校操
场上同学起哄声中手牵着手的男孩。
很多年后我都后悔我当时说的话。不知
j******n
发帖数: 21641
30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人们惯于以“动荡不安”来形容: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
”、党争、内战、列强瓜分、日寇入侵、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近一、二十年以来
,历史文化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对民国史的研究逐渐采取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史学界有识之士的努力,那个时代的真面目连同其积极的建树逐渐现出轮廓。其
中最重要的、对后人深有启发的,是在各个领域内的“文化人”或“知识人”所代表的
精神。
那个时代、那些人,其实离我们不远,有一些还与我们共同经历了20世纪下半叶的风雨
。但是其风骨、学养、识见似乎又离我们的时代很远,我们看到的是逝去的背影,面貌
已经模糊。近年来,经过一些有心人的钩沉探秘,以及某些同辈或后辈的回忆录,一些
被否定的人物得到公允的评价,被遗忘的名字逐渐浮出水面,被屏蔽或歪曲的史实得以
返真。现在,关于那一代文化名人的个案或集体的研究方兴未艾,应该说是在一片功利
和浮躁的风气中,学术文化出版界的一个亮点。
我手头这本《民国那些人》又另有特色。那是《中国青年报》“冰点”版2004-2006的
一个栏目的专稿,每周一篇,每篇写一人,约1600字左右,集结成书凡80人。他们率...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419
3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李渔”的赞和弹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1088/2924309.html
夏烈 郭梅
李渔被人称为中国古代的小资代表。“他说,稻米煮饭的香气,真让人欢喜;木槿早
上开花,晚上就凋谢了,生命如此短暂,也真够凄凉的了;相传一女子怀恋心中人,泪水
洒落一地,长出了断肠花秋海棠;一生钟爱的人,可以当药。”他的著作里充满了对人生
的细微观察。他被称为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文人。他原籍浙江兰溪,生于今江苏如皋,能
为小说,尤精谱曲,世称李十郎。字笠鸿,号湖上笠翁。曾在南京组织以姬妾为主要演员
的家庭剧团,北抵燕秦,南行浙闽,在达官贵府演出自编自导的戏曲,与戏曲家吴伟业、
尤侗结交。
大运河主编的“重读李渔丛书”做到了《闲情偶寄》的第四、第五种,去年尽散着靡
靡之音的“声容部”而今进化到了及时行乐的“颐养部”,如此想来,一部《闲情偶寄》
还大可花样翻新,比如“饮馔部”、“居室部”、“演习部”等等。做如是想后,顿时觉
得这也是一桩需要毅力的壮举,一次来自民间文化工作室的关于前辈畅销书作家的精耕细
作(“重读”),恐怕还要持续好些年头,这颇有些如今连学院里都逐渐丧失的“坐穿冷
s***y
发帖数: 7034
3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红楼诗谶
周老的《红楼梦的真故事》中屡次引用香菱之诗以及湘云黛玉联句来猜测红楼结局。近
来重读脂批本,觉得他老人家还真是有道理。
先看49回香菱学诗的最后一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园?
再看76回黛玉湘云联句的最后几句。。
黛玉..道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
湘云道..
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
黛玉..道: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湘云也望月点首,联道:
乘槎待帝孙。盈虚轮莫定,
黛玉道..
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
湘云因联道: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黛玉道:
冷月葬花魂。
按照周老说法,黛玉是误服了菖菱加料的“灵药”,病重难起,又被赵姨娘中伤,说与宝玉有了“不才之事”,为保护宝玉,在与湘云联句后一年,在同一地点(凹晶馆)投水而死。
周老给湘云安排了这样的情节:贾宝玉南下会甄宝玉,江上忽闻笛声(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原来湘云已经沦为歌女。后来甄、贾、卫若兰等设计,与湘云暗通信号,让湘云从船上逃跑成功。(呵呵,感觉故事性太强了些)
重读红
m********y
发帖数: 1543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sh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flower001 (CiCi), 信区: Fashion
标 题: 吓人的 一位上海财经大学学生的部分读过书单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1 20:38:16 2008)
发信人: tecker (tecker),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吓人的 一位上海财经大学学生的部分读过书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10 20:03:18 2008)
《我,一位上海财经大学学生的部分读过书单》
http://home.thatsmetro.com/?2357
是否正好证明了“读书无用论”?
准备自费留学美国了,整理行李时,发现这四年来还看了不少书的。以后用不着了,愿
意捐献给上海财经大学的学弟学妹们。请大家相互转告吧。我的个人主页是http://home.thatsmetro.com/?2357
部分读过书单书名 作者 出版社
重读大师(中国卷) 人民文学
重读大师(外国卷) 人民文学
道德哲学史讲义 罗尔斯 上海三联
经济分析史1 熊彼特 商务
经济分析史2
v*********l
发帖数: 181
3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转载:趣味读书与功利读书
李书磊的《重读古典》没有受到读书界的应有重视,这是件遗憾的事情。也许,人们
认为前辈学人已经对古典文学爬了又爬,梳了又梳,连字缝里的意思都给弄了出来,该发
现的也都发现了,再做这门这问产在是没有什么意义了。
先入为主的看法是很可怕的,我不知道李书磊自己是怎么看,我认为这本《重读古典
》是他写的最好的书。在这本书里,他有太多深刻而有趣的发现。这些发现,既无牵强附
会之感,也无借古喻今之嫌,似乎这一切都是古典文本的应有之义,只是一直没有碰上慧
根如李书磊者把它剥离来而已。这就让我再一次感到,中国古典确实是一座挖不尽宝藏的
富矿。这里试举两例。读过《诗经》的人都知道,《郑风》除少数几首政事诗之外,绝大
部分都是情事诗。什么男女俏骂,弃妇思君梦幻迎娶,留恋床第,真是人人缠绵,遍地爱
情,似乎郑国人已经不问政治,不愁吃穿,爱情成了生活的中心事件与歌哭主题,在《女
曰鸡鸣》中,连“床上镜头”都有了。因而,《郑风》的名声不好,“郑声淫”成为定论
。但是,李书磊却认为,郑国的“淫声”只有在美政的背景下才能发生,原因是“爱情是
一种精神奢侈品,是人们在生活安全、安定的时候才油然而生的东西,爱情需要时间、
j******n
发帖数: 21641
35
《红楼梦》的文本:在历史虚无主义深处崩塌
——净雨访谈陈家桥
净:最近听说你在重读《红楼梦》,面对这个红学家遍地走的现状,
呵,你准备从哪个角度切入谈这部巨大著作?
陈:《红楼梦》,很久以来我对中国传统小说是有看法的,这种看法
有时表现为认知是不清晰,这样就造成了态度上的问题,我们这代人
在某种角度上讲都是比较西化是吧,无论从修辞、文本和修饰上讲,
都存在一种倾向,我这几年有强烈的想法重读《红楼梦》,有一种
遗忘的缺陷,容易遗忘,从细节上讲是不太相符的,从所有的古典
小说里的都是有区别的。它的文本上讲是后现代的作品,它是一再
被改写的作品,它不是一次两次被改写,它是多次被改写,被改写,
被插入,被删节,流传到今天的红楼梦。
净:这本来就不是一本完整的书籍,它的原名叫“石头记”。曹雪
芹没有把它写完,只写了前八十回。
陈:它存在着分裂性,各种版本,各种看法,红学家们在重新去看
这本书的时候,依据的是一个潜在的文本,从胡适的版本或缩影派
认为的一些认定,等等,我个人觉得它成为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的
一个象征体,所有这些文本上的叠加,我认为这是这个实际上是超
前的后现代问题。就像卡尔唯诺的小说
s******y
发帖数: 198
36
大写特写毕业论文之时,竟然在图书馆发现了武侠小说,不禁在闲暇是借来重读。却不曾想,再一次品味武侠,竟有了和年少时完全不同的感觉。
诸多武侠中,最爱的还是古龙。
大概因为古龙的书,没有金庸笔下那么多纷乱复杂的人物,也没有那么多梁羽生笔下的写实情感,更多的是对侠的演推崇和对武的演绎。从李寻欢到楚留香,从陆小凤到傅红雪,每一个人都是风流倜傥,潇洒飘逸,武功绝伦,却又各有不同,有的隐忍,有的张扬,有的沉默,有的神秘,古龙心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侠,只不过身上善恶标签不同罢了。
武侠,重在侠义,更简单的说,就是英雄。
每个人,年少时候都有英雄情节,渴盼美女环绕,兄弟众多,仗手中剑,无可匹敌,却又收百姓爱戴。古龙的书中,每一个,都是如此。而且,古龙书中,很少善恶分明,更加符合我们心中的那杆秤。
这次重读武侠,再有燃起了一腔热血,有了人生经历后,更加觉得古龙笔下的主人公们,潇洒不羁,摆脱了人世间的束缚。自由的享受人生,享受生活,这对渐渐步入中年的我来说,是无比渴望的。家庭、亲情、友情、金钱等等,让我更加渴望成为古龙书中的一员,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飞翔。
w****g
发帖数: 1143
3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呵呵,居然拿晚明去比窃明
现在不知道怎么一堆人拿晚明去比窃明。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两个档次的作品啊。
看完了窃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还会回过头去重读回味一遍很多的场景,什么觉华
之战,平定奢安之乱,福建剿海匪,最后决战,等等等等。可晚明看完了,有几个人会
去重读一遍,我现在想想,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我再回头再看一遍的。真正给我留下印
象的也就是一个胖子去追关小妹。
晚明最多也就是比同时期大多数小说好一些,让人能够看下去,不觉得不看完就浪费了
之前的时间而已。看到作者一个劲的列了堆第几营,第几千总部,第几连...只好全部
跳过了,我不是将军,实在记不清这些个单位,我是看小说的,不是看战役记录的,要
看这个,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的叙述文也比他更好些。(窃以为作者实在是看解放军的
战争片太多了,口气和那些个司令员是一模一样)。
而窃明,你可以说他文笔不好,夹杂私货,颠倒黑白......但不可否认,读了之后那种
热血沸腾,那种精神......哎,好久没有窃明这样的小说可以跟了。
窃明黑们请绕道,我们没有共同语言,我也无意和人辩论。
a*******6
发帖数: 520
38
最近重读书剑(其实是听),有很相似的感受,第一次读的时候大概初中,年龄太小,
很多情节根本没有完全理解就是看个热闹,现在重读觉得书剑人物形象格外的丰满,不
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陈家洛的性格和命运充满矛盾,绝对不是一个讨喜的男主,但是确
是让人感概万千的一位主角
简而言之,书剑是金庸的一次本色演出,毕竟是第一部,没有太多后面一些著作里才有
的仔细雕琢,但绝对是金庸武侠里最暴力,最血腥,最黄色,也最充满了戏剧矛盾和深
度的一部
个人喜好上觉得绝对排得进前三,能和射雕,笑傲江湖比较

的。
b**L
发帖数: 646
39
缘起 咏红豆(并序)
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
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属草。適发旧箧,此豆尚存,遂赋
一诗咏之,并以略见笺释之旨趣及所论之范围云尔。
东山葱岭意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
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
纵回杨爱千金笑,终賸归庄万古愁。
灰劫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今酬。
○题牧斋初学集(并序)余少时见牧斋初学集,深赏其
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
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说剑篇。
之句。(牧斋初学集叁陆“谢象三五十寿序”云:“君初为举子,余
在长安,东事方殷,海内士大夫自负才略,好谭兵事者,往往集余邸
中,相与清夜置酒,明灯促坐,扼腕奋臂,谈犁庭扫穴之举”等语,
可以参证。同书玖拾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中序文及策文第伍问,皆
论东事及兵法。按之年月节候,又与诗意合。牧斋所谓“庄周说剑篇
”者,当是指此录而言也。)今重读此诗,感赋一律
早岁偷窥禁锢编。白头重读倍凄然。
夕阳芳草要离家,东海南山下巽田。
(牧斋有学集壹参东涧诗集下“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之四十四“
银磅南山烦远祝,长筵朋酒为君增。” 句下自注云—“归玄恭送春
S***e
发帖数: 2072
4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西施究竟是谁的影子呢?或许正是自己的滑稽模样也未必。
言归正传,重读旧诗忽然有点新想法;于是我疑心这回我恐怕是在镜中窥又见
自己的什么煞笔[1][2]模样了,特此显摆,作文为念。
PS:警世:此文是读后兼胡扯。
李贺诗云“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叫天下白”[3],余幼时读此句即欣然雀跃。
小朋友何以鹊跃?除了朗朗上口似懂非懂之外,用个雅点的词说:得时蚁行,失
时鹊起。这说明一点:即使不大懂文理,李诗中也传达给我君子失时的惶急蹙迫
感。
下面先着重解释“我有迷魂招不得”,后“雄鸡一声天下白”,恩,那个,一家之言
,纯属虚构。
首先“迷魂招不得”,小朋友不了解,如今长大读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后感觉
别有深意。
《招隐士》十分奇怪,几乎通篇都在描慕环境之恶劣,用楚辞的悱恻深固渲染
出惶惶不安的末世景象,以至于读完全篇,倒会去重读“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
兮萋萋”令人毛骨悚然:擦,写恐怖小说呀!
全文没有波澜,只是不断挑战读者对恐怖的承受力而已。
最后,作者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遂成名句。
和大部分cult片一样,招隐士中,主角“王孙”戏分不多,而且最终生死不明。
在...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168
4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东方之日,洵訏且乐
0. 重读诗两篇
诗经也是常读常新。这次重读一扫所谓『温柔敦厚、思无邪』的旧印象。比如齐风《东
方之日》: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以及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1. 东方之日(月)
《东方之日》最先引我注目的当然是『履我即(发)兮』。乍看非常奇特又特别缠绵。
然而先秦古诗往往如此,不乏奇崛意相,比如『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
卷也。』。奇辞巧喻,好似奇兵前锋,一时动人神魄,却不能长久,也不能镇摄全诗。
依我之见,本诗诗眼在篇首看似平淡的『日、月』起兴。比、兴原是诗经乃至中国古诗
相当常见,(其中兴)又十分特别的手法。相对后世常用手法比如譬喻,『兴』中的『
它物』和所引起的『所咏』...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64
42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问一篇小说名字
现在想起来,只是它独特了,所以来问问。想重读。
是小时候,在父亲的《外国文学作品选》看的。讲一对年轻恋人,都太过骄傲了。
以至宁愿受尽各样折磨,谁也不愿低头。结果是男子向女子屈服了,但他是带着匕首的
。在他低头的那一刹那,两人同时结果了性命。女人是含笑赴死的。
现在想来,仍觉得精采。所以想找来重读。
若有好心人,发来这里,就再好不过了。省得我去书海里翻腾。
q********g
发帖数: 10694
4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关于"主的恢复"省思
李弟兄的道及其带领的解析
(一)李弟兄的道
经过李弟兄新路的带领以后,全教会以李弟兄的信息作为属灵唯一的食物。每个聚会,人人手上都是一本晨兴圣言。申言时,也是在分享享受李弟兄信息中的发表,看不到各人在神面前的经营和特色。李弟兄曾批评公会的信息,都是有毒的野瓜。但是李弟兄的信息,真的就是神对我们的说话,都是绝对的真理,我们可以靠着「吃」这话语而活?当笔者跳脱对李弟兄属灵深不可测的迷思以后,再回过头看李弟兄的信息,其实也可以摸着李弟兄的话里面,他「属人」的成分也是满多的。
在倪弟兄释放「神话语的职事」信息时,前半本书强调的都是构成神话语执事的人的问题。是神能不能将祂的话,托在这个执事的身上的问题。作神话语的执事,如果没有经过完全破碎,当他的将神的话送出来的时候,很容易最先就摸着这个人天然人的特点。以笔者不成熟的生命,仍能感受到李弟兄释放的道,有以下属人方面的不完全的特点:
1、缺少对圣灵主权的看重
虽然李弟兄见证,他的道从「道理」转到「灵」。他也释放了许多有关灵的信息,甚至能讲说耶稣基督的各种灵如「耶稣的灵」、「耶稣基督的灵」、「基督耶稣的灵」、「圣灵」、「那灵」、「包罗万有赐生命的灵」、...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4976
4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神‘杀’埃及长子是否道德

见我对1320的反驳。
你自己重读1-66页
你自己去重读1-66页。
见我对1325的反驳。
见我对此2贴的反驳。
见我对1335的反驳
================
真是有见地的回应和反驳。。
(可惜, 欠创意。)
s********n
发帖数: 1231
45
徐志秋为远志明牧师的辩护文章漏洞百出,欲盖弥彰
http://bbs.creaders.net/rainbow/bbsviewer.php?trd_id=1023659
1. 徐志秋博士首先在文章中指出,他写此文是以调节牧师之一的身份来说句公道话。
但读过整篇文章,能感受到的就是他在全面替远牧师辩护并开脱罪责,而且还绕着弯子
继续抹黑柴玲姐妹。徐博士或者徐牧师所讲的公道纯粹是他自己所定义的公道。
2. 关于调解过程中双方的自述部分,徐对远牧师叙述的记录是,”几天后,柴玲打电
话给远,并穿睡衣将远迎进卧室,才发生关系“。并说远志明”甚至回忆起当时的一些
特殊细节,让人觉得随意捏造的可能性小“。在这里,远志明能够回忆起20年前的一些
特殊细节成了他叙述可靠的依据。但徐博士为什么在后面的文字中却指责柴玲不可能记
清楚20多年前强奸发生后的细节,并断言柴玲的记忆出现了偏差。对待柴与远,同样的
事例,却用截然相反的逻辑,并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徐博士所言的公道何在?
3. 在徐的文章里,他有意引导读者认为导致远牧师性侵的很大原因是柴玲当时”只穿
了睡衣,他们才发生性关系“,并讲当时的情形”接近于两...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2140
46
不带这样的....
泪流满面的抱住
我回去重读,重读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