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y 发帖数: 26819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Re: 癸酉本红楼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2:20:49 2013, 美东)
第六版修改说明
2011年5月22日,何莉莉在百度贴吧何初本吧透露其堂妹何文艳将精修癸酉本,至今整
整四个月,这次修改终于完成了第一遍增补。何莉莉本来计划等到第二遍全面润色完成
后,再发布这一版,不过考虑到很多关注癸酉本的读者已经等得太久,所以何莉莉接受
我的建议,同意先把第一遍增补的结果发布,让各位读者预览一下,并提出宝贵建议,
以便在第二遍全面润色时予以采纳。此次修改相对前几次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基本每一
回都增加了新的内容,对原来版本中明显的缺文也进行了增补。每一回都还原了标题诗
是此次修改最大的的亮点。当然,因为何莉莉和她的堂妹是凭记忆还原增补,所以语言
文采和诗词平仄都与原本有较大差距,还请各位读者见谅。
... 阅读全帖 |
|
p******9 发帖数: 7130 | 4 哈哈哈哈
陈昭民在祖祠
一位退休副市长凭借个人良心和声望创建了中国首个“文革”博物馆,十多年来勉力
维持,困境重重。像是中国社会的缩影,政治压力、个人良心、现实利益、乡土逻辑、
宗族传统、法治观念在这里较量着。捍卫者对“反思文革”也有不同理解,他们相互审
视:对“文革”的反思本身,是不是摆脱了“文革式”思维
公祭礼进行到第6个年头时,80岁的彭启安老人表现出激愤。
“反对‘文革’博物馆就是反对共产党。”他站在炙热的阳光下,对着松散的人群
发表演讲。每句话都像用尽全力,激动时不得不踮起脚尖,以蓄足说话的能量。头顶仅
剩的一撮白发也随着情绪竖起又垂下。
祭奠计划再次被破坏,他如此愤怒以至于断定,“反对的人,必定在‘文革’中犯
下不可告人的罪恶!”他说欲哭无泪,又欣慰有539人无所畏惧来到现场。他深深鞠了
一躬。
晒得无精打采的人群第一次爆发出掌声。随后,他们将手中的鲜花放到刘少奇雕像
前。
刘少奇像矗立在安息园,对面围栏上刻着“文革”百种酷刑,读来让人不寒而栗。
它们背后,是石壁上近万名“文革”死难者的名字。
2006 年,安息园建成后,彭启安选定每年8月8日祭奠“文革”死难者。这一切进
... 阅读全帖 |
|
S*******s 发帖数: 13043 | 5 滚动新闻: 东方网>>中国频道>>滚动新闻>>正文 保护视力色: 解读中国
人春节密码:回家祭祖成为部分人群信仰2011年1月27日 14:3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李静睿 钱炜 陈薇 葛剑雄 刘炎迅 选稿:张侃理
中国人的春节密码
——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处?
不管其他的节日怎样被虚度,不管长长短短的假期怎样被“宅”与“消费”浸染,
华夏子民,无论身处我们地球的哪个角落,总是对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有着不可
替代的记忆和期盼。
这个绵延2000余年的华人“大节”,曾经被我们的民族赋予太多的寄托,国运的昌
隆、家族的凝聚、神灵的护佑
100年前,当新生的共和政府改传统农历的元旦为春节至今,一个世纪的沧海桑田
,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战乱、革命、运动和变革。旧风俗的消失、新风俗的确立,世俗和
物质主义的盛行,使得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在当今一些人心目中,也变
得平淡,不复记忆中的厚重。
近30余年来,空前未有的大变革让中国人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大范围迁徙流变。一
代、两代、三代的中国人,离开自己的父母之乡,在外面的世界打拼、奋斗,寻求机会
、财富和成功... 阅读全帖 |
|
D*******s 发帖数: 749 | 6 第2章 监视
顾抱石站在老屋的二楼上,刚才那个梦的残痕还在脑海中盘旋着。他本是个心高气傲的
人,总觉得作画的人和读书的人一样,是要有骨气的。那笔下画的是万种柔情,藏着的
却必定是孤独与桀骜。笔锋可以千回百转,笔骨却必须是绵里藏针。也正因为如此,他
在得知梅求雪要结婚的消息后,表现得冷漠异常,不仅礼貌地拒绝了去参加他们的婚礼
,甚至从那天后就再也没有和梅求雪单独相处的时候。他的内心里需要一个解释,但同
时又觉得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无力的,是对自己原则的羞辱与挑战。
也正是因为这说不上是傲骨还是傲气的秉性,让顾抱石这几年颇有些怀才不遇的感觉。
这也许是市场经济下大多数文人的通病,而与顾抱石,却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画家
也要吃饭,他却不屑做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然而尴尬就在于,竟然没有多少人来请他
做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
毕业后,他本来是要去北京继续深造的,但似乎真的应了那句祸不单行的话,在最后一
刻自己的名额被别人顶替掉了。刘一守虽然也动用了自己的关系,但却无能为力。好在
刘一守在江苏美院还能说上几句话,让他留校任教。不料这绘画界也跟着市场经济走,
这些年国画不景气,流行的是抽象派,恰恰又... 阅读全帖 |
|
g*******0 发帖数: 3240 | 7 海陆丰早期农民运动概述
(选自《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一辑,作者:叶佐能、谢乾生)
海陆丰是海丰县、陆丰县的统称。海陆丰位于广东的东江、韩江之间,面临浩瀚的南海
,北枕山峦重叠的莲花山脉地理条件优越,素称“鱼米之乡”。
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海陆丰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
迫剥削,逼使农民多次举行起义。海陆丰人民前赴后继的反抗斗争,虽然很英勇,但由
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而屡遭失败。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诞生后,海陆丰农民曾经希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道路取得自身的解放。同盟会成立后,曾在海陆丰两县立分会,在知识青年和农民中秘
密发展会员。一九一一年(辛亥年)武昌起义后,在海陆丰同盟会组织的领导下,人民
群众热烈响应起义,以农民为主体的民军,于十一月十九日的光复陆丰。两县成立临时
,清朝在海陆丰的统治从此结束。但是,海陆丰两县七十余万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
中,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进一步勾结,地主
豪绅加重盘剥,土地高度集中,宗法社会的制度依旧,各地皆以大族为主形成封建割据
。在社会底层的广... 阅读全帖 |
|
a*********3 发帖数: 660 | 8 《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
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
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
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
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
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
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
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
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
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
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 阅读全帖 |
|
b**********e 发帖数: 345 | 9 PS:您的每一个点击,每一张推荐,每一个收藏,每一条书评都是对“冰临神下”的支持
================================================================
(感谢一脚踢到石的飘红打赏。)
仍然是黑凰,活动活动手指,前进、后退、原地转圈,一切都随己意,没有受到半
分干扰,完全感受不到幻术的存在。
在她面前,慕行秋站立不动,神情一如既往地严肃,眼神似乎变得空洞了一些。
黑凰靠近慕行秋,在他眼前晃晃手,“你平时挺爱笑的,为什么跟我这么冷淡呢?
根据我的经验,而且是丰富至极的经验,你喜欢上我了,所以才装出这副拒人于千里之
外的样子,自尊过分的毛头小子最喜欢这一招,还都以为自己很独特呢。”
慕行秋冷冷地说:“你可以上山了。”
黑凰向后跳出一步,“原来能听见我说话,你送进我脑子里的果然只是幻术,不是
魂魄。”黑凰转身向幻境外面走去,“我只是试探一下,别把我的话当真,你不是毛头
小子,你是号令群妖的道尊,我最喜欢的类型,舍弃脸面都要主动投怀送抱的人,珍惜
啊,一定要珍惜……”
黑凰飞上天空,声音消失。
秃子看着黑凰消失的方向,拧着眉说:“我终于... 阅读全帖 |
|
|
t**a 发帖数: 578 | 11
2012年的冬至在农历十一月初九也就是公元2012年12月21号星期五。
关于冬至是否放假这个问题呢,其实国务院并没有相关的安排,也就是说,冬至并不是
法定假日,一般企业和单位都会要求员工照常上班的。
而冬至吃什么这个就比较复杂了,我们还是来沿引一下相关网站的资料吧。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
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诸如馄饨、饺
子、汤圆、赤豆粥、黍年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
文化。
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
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
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1803 | 12 半年后,天南越国镜州某处罕有人知的废墟附近处,一名青袍人站在一条小路尽头
处,望着眼前一截残缺的石墙,动也不动的沉思着。
这片废墟显然不知在此地存在多久了,不但各处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灌木,一些石
砖残垣更生满了一层层黑绿色青苔。
而青袍人面前石墙偶尔露出的一点灰白部分,则隐约印着一个残缺一角的“韩”字
浮雕。
不知过了多久后,青袍人身后小路上传来了脚步之声,片刻后,有一对夫妇带着一
名小男孩有说有笑的从拐弯处走了出来。
这对夫妇年纪不算太大,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其中男的肤色黝黑,手足粗大,女
倒是生的有三分俏丽,但脸庞微红。
二人全都满脸风霜之色,手中提着的竹篮中有一些香烛之类的物品,只是一对常见
的乡村夫妇模样,但一见前方有人顿时都为之愣了一愣。
倒是那名七八岁模样的男孩,生的异常可爱,双目乌黑中,隐约可见几分灵动之色
,并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陌生人。
“这……这位公子,请问你是……”那名男子略微迟疑了一下后,还是带着自己妻
子和男孩走了过来,并有几分结巴的问道。
眼前之人虽然只是背影,但也明显看出是来自那些大地的有学问之人,让这位罕有
出门的乡村男子自然大有几分敬畏了。
“没什...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