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发帖数: 234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turnsaturn (土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大宋刑部关于翰林学士兼侍读,同知枢密院事XXX 来信反映问题调查情况之复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0 20:07:52 2013, 美东)
大宋刑部
关于翰林学士兼侍读,同知枢密院事XXX 来信反映问题调查情况之复函
刑办查[宣和元年]零肆零零壹肆号
翰林学士院喊冤局:
贵局函转XXX学士之来函,谓政和二年腊月至政和三年三月,京东西路东平府阳谷县县
城炊饼商贩武大遭人多次投放砒霜毒药,导致身亡,此案至今未破,海内外舆情哗然,
望速破案。接函后,职部即责成阳谷县县尉彻查。经查,此案盖要如下:
武大,男,时三十二岁,阳谷县人,阳谷县县城炊饼摊贩,政和三年五月初五,阳谷
县衙有其弟武松击鼓鸣冤, 称武大砒霜中毒,不治身亡。阳谷县令令即刻开展侦查。
经查,政和二年腊月武大因相同症状求医,经诊治病情稍缓,不料政和三年四月复发身
亡。经阳谷县仵作查验,武大系砒霜中毒身亡,其骨殖尽黑。 经查,排除武大自...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343 | 2 大宋刑部
关于翰林学士兼侍读,同知枢密院事XXX 来信反映问题调查情况之复函
刑办查[宣和元年]零肆零零壹肆号
翰林学士院喊冤局:
贵局函转XXX学士之来函,谓政和二年腊月至政和三年三月,京东西路东平府阳谷县县
城炊饼商贩武大遭人多次投放砒霜毒药,导致身亡,此案至今未破,海内外舆情哗然,
望速破案。接函后,职部即责成阳谷县县尉彻查。经查,此案盖要如下:
武大,男,时三十二岁,阳谷县人,阳谷县县城炊饼摊贩,政和三年五月初五,阳谷
县衙有其弟武松击鼓鸣冤, 称武大砒霜中毒,不治身亡。阳谷县令令即刻开展侦查。
经查,政和二年腊月武大因相同症状求医,经诊治病情稍缓,不料政和三年四月复发身
亡。经阳谷县仵作查验,武大系砒霜中毒身亡,其骨殖尽黑。 经查,排除武大自杀及
误服砒霜之可能,确系他人投毒。但由于事发两月后鸣冤,证物尽失,无法定案。鉴于
此,武松屡屡上府,上京鸣冤。圣上下旨,尚书大人亦有公文下达,要求加强办案力量
,尽快办结此案。政和五年十月二十三,东平府府尹陈文昭会阳谷县知县,县丞会商,
皆曰,阳谷县都头扑快工作甚力,鉴于直接证据不足,案件继续侦破安度... 阅读全帖 |
|
x******g 发帖数: 33885 | 3 驳史盲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明史部分75大谬误 【陈浩然】
1.P196“这是明太祖真容,你给他画成这样,他宰了你。你美化他,把他画得跟秦皇汉
武似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他也宰了你。”
看完此条,第一印象就是袁老师不读史书。《明史·太祖本纪》载:“(太祖)比
长,姿貌雄杰,奇骨灌顶,质疑廓然,人莫能测。”袁老师的故事,估计出自《菽园杂
记·卷十四》:“高皇尝集画工传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
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仍命
传数本以赐诸王。盖上之意有在,它工不能知也。”里面只是说“自以为必见赏。及进
览,亦然。”只是没赏画师而已,可哪里说什么“画得像也杀你,画得天庭饱满地阁方
圆也杀你”?杀画师一说出自民间传言,可也没说什么“画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也杀了
你”,传说中最后一个画师也没被杀,反而让太祖大为满意。袁老师张口就说:“画得
像也杀你,画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也杀你”,真是能发明历史啊
2.P196"276年里有121年皇帝不上朝,上朝也不干好事."
明确实有皇帝长期不上朝的案例,但只是神宗30年未上朝,世宗25年...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1985 | 4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东元年间的上京平原府都是举世无双的大都市。不算皇城和
宫城,上京内城有东三门西三门南四门北二门共计十二座城门;外城更有城门十七座水
门三座。外城也称国城,又名上都,也有人记曰天京。阖城周回六十二里另百七十五步
,内置二百一十八坊,东元十六年辛未登记在册的住户十四万九千余户,计二十六万五
千余口;除去京城所在的三个赤县,平原府另辖十四个畿县,共有住户十五万七千,口
二十七万六千,两相合并,京畿所在共计二十八万户五十四万口。赵制,公衙文书往来
,若非特指,则惯以“口”称“丁”,所以这份《辛未年平原府呈户部书》并没有录入
京畿各县的女口;同时,各县府在登记录册户籍时要根据雇佣或受雇佣的情况,把户籍
分为住浮两种,受雇佣的浮户户籍是另册编录,同样没有反映在《辛未年平原府呈户部
书》里。而根据大学士朱宣在前年写的一封信,《与绉府丞论本末书》中就有这样的话
,“今之浮户,佃他人之田而耕赁人之屋而居者,或胜主户”,“另观泉扬楚广各州,
其耗更甚,为天子耕者十不及三四,寄食于豪富者而为之农者十近六七”,明确指出失
地的浮户总数几乎是倍于住户。这样算下来,假如把女口连同另册的... 阅读全帖 |
|
m******s 发帖数: 8493 | 5 韩冈和苏颂领旨后,便匆匆往崇政殿过去。
只是韩冈有些意外。
今天是皇后垂帘的第一天,也是参与崇政殿议事的第一天。正常的情况,最好不要
立刻处理实务,先熟悉一下流程再说。
朝廷哪里来的那么多大事?崇政殿议事,也不是天天在说着军国重事。地方人事政
事,军中粮秣器械,还是繁琐的居多。
如果皇帝想管,天下四百军州发来的奏章可以让他一天忙上十二个时辰,若是不想
管,每天花半刻钟,用朱笔写上三五十个‘可’就够了。要知道,天子诏令的题头从来
都不是后世的奉天承运,而是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的门下。
有些事拖一拖也根本没什么。就算是辽国的使臣来了也一样。现在是霸州的传信,
算上消息在路上的时间,萧禧也不过才离开国境南下三天,估摸着还在真定境内,等人
到了京城再说也不迟。
立刻让皇后处理实务,这是宰执们想给皇后一个下马威,拿着繁琐的公务将其吓倒
呢?还是皇后不想做个纯粹的盖章画押的印把子?
“那个是二大王的车驾吧?”正走着的时候,苏颂的脚步缓了一缓,望着不远处会
通门的另一侧。
隔着一道长墙,会通门是沟通崇政殿和禁中两片建筑物唯一的通道。一... 阅读全帖 |
|
v**n 发帖数: 135 | 6 贴个状元榜,明朝的。
◆吳伯宗
江西金溪人,名祐,字伯宗,以字行世。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状元。
◆朱善
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丰城(今江西丰城
)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壬子科状元。
◆丁顯
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
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
◆任亨泰
湖广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
)戊辰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皇觀
直隶贵池(今安徽贵池)人,字澜伯,一字尚宾。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三年(1363
),卒于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
院修撰,累官至礼部侍中
◆張信
浙江定海人。字彦实,号城甫。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
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陳
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 阅读全帖 |
|
l*******1 发帖数: 16217 | 7 你看看我们河北大数学家李冶早就看出南蛮子朱熹那套是他妈的垃圾,会阻碍文明进步
,真是震烁古今之言
不朽的数学家李冶
1251年,史天泽驻守真定,他兴教育,劝农桑,广纳贤士。在秋高气爽的暮色中,一
位59岁的儒士在学子们的簇拥下踏上了真定路栾城县的故土,他就是金元之际最伟大的
数学家李冶。
□梁 勇
一
李冶家学深厚,博览群书,兼修文学、史学、数学、经学。时人称赞他“经为通儒
,文为名家”。
李冶(1192~1279),字仁卿,号敬斋,元代真定路栾城县(今石家庄市栾城区)人
。他出生的年代,正是金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李冶父亲李遹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在大兴府尹胡沙虎手下任推官,母亲姓王。
泰和八年(1208年),蒙古成吉思汗的军队开始向金朝进攻。李遹的上司胡沙虎是
金朝臭名昭著的大权奸,“声势炎炎,人莫敢仰视”,动辄打骂同僚,甚至“虐杀不辜
”。李遹常据理力争,置个人生死祸福于度外。但行走于虎狼之室,不得不小心。他为
防不测,把妻儿送回故乡栾城。少年李冶,就到栾城邻县元氏封龙书院求学。
至宁元年(1213年)胡沙虎篡权乱政,李遹被迫辞职,...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16963 | 8 李白出生在中亚只是一种说法。我前面已经说了,在上世纪之50,60年代以前,李白出
生在四川的说法是主流,是普遍观点。李白出生在中亚后来兴起,是郭沫若的李白与杜
甫那本书的大力推行的。而郭沫若采用中亚西域说,很大程度上不是从学术角度,而是
政治形势。那时候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界遗留的历史问题突出。李白出生在中亚,也
就是当时苏联的吉尔吉斯斯坦加盟共和国,是边境谈判的筹码之一。
李白写的诗歌可见李白对胡人的态度。
胡无人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西上莲花山(《古风》其十七)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请帖出考证文章,李...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11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12 这里也发一下,戏说,轻砸~
敷衍两晋南北朝故事的,元杂剧里还有一出更著名的温太真玉镜台,是关汉卿所作,主
角是温峤,由世说新语假谲里面这个简短故事而来: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
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 便足慰
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
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 掌大笑曰:「
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此则故事短而有韵,这位表妹"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明爽真率,风度可喜。玉镜台
来历还特地带出, 见温峤始从北来,身为刘琨使者,而曾在刘琨处身为“谋主”的身
份,更显故事真实。但是笺注里前人早就指出所谓从姑刘氏与晋书本传不符,进而怀疑
此事亦为杜撰。从姑,从祖姑也,自然为温氏,刘氏应为女家之父姓,所以关汉卿也这
么写,"从姑"出场自报家门,说:
老身姓温,夫主姓刘。
而晋书本传,温峤去世后,
其后峤后妻何氏卒,子放之便载丧还都。诏葬建平陵北,并赠峤前妻王氏及何氏始...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13 敷衍两晋南北朝故事的,元杂剧里还有一出更著名的温太真玉镜台,是关汉卿所作,主
角是温峤,由世说新语假谲里面这个简短故事而来: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
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 便足慰
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
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 掌大笑曰:「
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此则故事短而有韵,这位表妹"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明爽真率,风度可喜。玉镜台
来历还特地带出, 见温峤始从北来,身为刘琨使者,而曾在刘琨处身为“谋主”的身
份,更显故事真实。但是笺注里前人早就指出所谓从姑刘氏与晋书本传不符,进而怀疑
此事亦为杜撰。从姑,从祖姑也,自然为温氏,刘氏应为女家之父姓,所以关汉卿也这
么写,"从姑"出场自报家门,说:
老身姓温,夫主姓刘。
而晋书本传,温峤去世后,
其后峤后妻何氏卒,子放之便载丧还都。诏葬建平陵北,并赠峤前妻王氏及何氏始安夫
人印绶。
可见温峤妻子... 阅读全帖 |
|
k**h 发帖数: 2929 | 14 张璪放开了手中的笔管,揉了揉发胀发涩的双眼。
已经是后半夜。从寝殿内殿转到寝殿外殿后,玻璃灯罩里的蜡烛都换过了一茬,现
在又差不多快烧到了底。家住得远的朝官,这时候多半已经起床了。
不过张璪觉得这一夜,满朝文武应该没几人能安然入睡,肯定都在考虑今天朝会上
会是谁出来接受臣子们的参拜。只是能猜到结果的,想来应该不会有几人。
“内翰,已经写好了?”宋用臣见张璪停了笔,走过来问道。
“好了。”张璪点点头,将小桌案上的草稿递给了宋用臣。
这第七份诏书的草稿交出去后,张璪就松了口气。挺直了腰背,放松了一下筋骨。
一夜写了七份诏书,还作废了几份,张璪只觉得今天将一年的心力都耗尽了。跪坐得久
了,两脚也变得麻木,还不知道待会儿怎么站起来。
“圣人,王相公的太子太傅制书已经写好了。”宋用臣拿着草稿呈给了皇后。天子
已经睡了,给王安石加赠太子太傅的制书,就需要让皇后来评判。
一夜之间,东宫三师全都被封了出去,换在任何时候,都能引起朝堂上的一场大风
浪。而且还是分别给了新旧两党的党魁和赤帜。换在一天之前,不管是谁来说,张璪是
绝对都不会相信的。
... 阅读全帖 |
|
t******o 发帖数: 2792 | 15 关于具体的决策程序,唐代的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很多细节也是前后不一,能力所及,这里先说个大概:
政事堂的决策面很宽,凡是军国事务都涉及,根据来源,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是皇帝直接下达命令,这也是五花八门的,可以是婚丧嫁娶,也可以是讨论改革方案,官员任免。对此政事堂会议有权拒绝。如元和初,河东节度使王锷求兼宰相。密旨下:“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但是当时主持政事堂的李藩却以笔涂“兼相”字,上奏:“不可”。第二类是臣下的奏疏,有的是先递给皇帝,皇帝转发给政事堂讨论;有的是中央各机构向皇帝所上奏状主动要求转发政事堂,尚书省诸司的某些奏状也可以直接上报政事堂处理。第三类是宰相们认为有必要讨论的政事。如唐武宗时回鹘逼近河套天德军一带,政事堂在讨论后拟定了十一条措施。
第二类、第三类这里可以归到一起,属于政事堂自己的决策,宰相们协商一致后形成“熟状拟定”,以中书门下奏状的方式呈递皇帝,如果批准,熟拟就作为与诏令具有同等效力的文件颁布,或转交中书舍人或翰林学士起草正式诏令颁发。如果被否决,其所议即作罢论。反之,皇帝的命令(即第一类),在一般情况下也要经过政事堂讨论通过,...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16 传说中的“元和中兴”,唐宪宗对于地方方镇势力做了一系列的打压。
接唐纪五十二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德宗崩,太子诵即位于太极
殿。以韦执谊为尚书左丞,王伾为左散骑常侍,王叔文为起居舍人,武元衡为左庶子。
王伾、王叔文党人权重。七月,上称太上皇,太子纯即皇帝位。贬王伾开州司马,王叔
文渝州司虎,两人皆死。西川节度使韦皋薨,刘闢自为留后,不受朝廷节制。十一月,
贬王叔文党人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出为司马,“二王八司马案”。
唐纪五十三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 元和元年(806年):正月,上皇崩于兴庆宫。以
高崇文、李元奕等讨刘闢。三月新科进士:元稹、独孤郁、白居易等。上颇纳左拾遗元
稹上疏,时召见之。程执恭为横海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李师古薨,弟师德继之。八月,
高崇文克程度,擒刘闢;刘闢之众平,闢至长安并族党诛之。回鹘入贡。
二年(807年):以武元衡为门下侍郎,李吉甫为中书侍郎,范希朝为朔方、灵盐节度
使。镇海节度使李锜反,以淮南节度使王锷等讨之;锜部将多降,锜败,押入长安,父
子腰斩。召白居易为翰林学士。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天下方镇四十八,...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094 | 17 蔡襄,字君谟,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省莆田市)人,从小立志高远,十九岁即以
开封府乡试第一的成绩考取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三司使,以正直端方、敢于坚持正义
而名垂青史。
一、正义敢言
景佑三年,时任吏部员外郎的范仲淹因上书条陈时弊触怒朝中权贵,被贬至饶州任知州
。谏官和御史都闭口不敢说话。唯有秘书丞余靖和太子中允尹洙为范仲淹辩护同时被贬
;馆阁校勘欧阳修致信谏官高若讷《与高司谏书》,指出其虚伪、谄媚,身为谏官不但
不救护忠良,反而迎合权贵进行诋毁,欧阳修因此也被贬为夷陵县令。三人均被流放边
远僻地。
当时,任职馆阁校勘的蔡襄年仅二十五岁,他见正直者被贬,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作
《四贤一不肖诗》组诗,诗分五首共计1300多字,分别赞扬范、欧、余、尹为“四贤”
,高若讷为“一不肖”,褒贤贬奸。此诗一出,京城内外,士人争相传抄,大有洛阳纸
贵之势。就连契丹使者也买回去张贴在幽州馆。诗中写道:“君子道和久以成,小人利
合久以倾”,将“四贤”与“一不肖”的行为进行了对比,赞“四贤”有气节、讲道义
;称高若讷“四公称贤尔不肖,谗言易入天难欺”。蔡襄因此诗遭到泗州通判陈恢的弹
劾,幸得左司徒韩琦弹劾...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8 选编:宇祥
【明慧网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蔡襄,字君谟,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省莆田市)人
,从小立志高远,十九岁即以开封府乡试第一的成绩考取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三司使
,以正直端方、敢于坚持正义而名垂青史。一、正义敢言
景佑三年,时任吏部员外郎的范仲淹因上书条陈时弊触怒朝中权贵,被贬至饶州任知州
。谏官和御史都闭口不敢说话。唯有秘书丞余靖和太子中允尹洙为范仲淹辩护同时被贬
;馆阁校勘欧阳修致信谏官高若讷《与高司谏书》,指出其虚伪、谄媚,身为谏官不但
不救护忠良,反而迎合权贵进行诋毁,欧阳修因此也被贬为夷陵县令。三人均被流放边
远僻地。
当时,任职馆阁校勘的蔡襄年仅二十五岁,他见正直者被贬,挺身而出,仗义...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094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刚正不阿 为民造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1 19:39:30 2016, 美东)
蔡襄,字君谟,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省莆田市)人,从小立志高远,十九岁即以
开封府乡试第一的成绩考取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三司使,以正直端方、敢于坚持正义
而名垂青史。
一、正义敢言
景佑三年,时任吏部员外郎的范仲淹因上书条陈时弊触怒朝中权贵,被贬至饶州任知州
。谏官和御史都闭口不敢说话。唯有秘书丞余靖和太子中允尹洙为范仲淹辩护同时被贬
;馆阁校勘欧阳修致信谏官高若讷《与高司谏书》,指出其虚伪、谄媚,身为谏官不但
不救护忠良,反而迎合权贵进行诋毁,欧阳修因此也被贬为夷陵县令。三人均被流放边
远僻地。
当时,任职馆阁校勘的蔡襄年仅二十五岁,他见正直者被贬,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作
《四贤一不肖诗》组诗,诗分五首共计1300多字,分别赞扬范、欧、余、尹为“四贤”
,高若讷为“一不肖”,褒贤贬奸。此诗一出,京城内外,士人争相传抄,大有洛阳纸
贵之势。就连...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20 赞
政治制度方面俺一直糊涂的说
关于具体的决策程序,唐代的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很多细节也是前后不一,能力所
及,这里先说个大概:
政事堂的决策面很宽,凡是军国事务都涉及,根据来源,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是
皇帝直接下达命令,这也是五花八门的,可以婚丧嫁娶,也可以是讨论改革方案,官员
任免。对此政事堂会议可以予以拒绝。如元和初,河东节度使王锷求兼宰相。密旨下:
“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但是当时主持政事堂的李藩却以笔涂“兼相”字,上奏
:“不可”。第二类是臣下的奏疏,有的是先递给皇帝,皇帝转发给政事堂讨论;有的
是中央各机构向皇帝所上奏状主动要求转发政事堂,尚书省诸司的某些奏状也可以直接
上报政事堂处理。第三类是宰相们认为有必要讨论的政事。如唐武宗时回鹘逼近河套天
德军一带,政事堂在讨论后拟定了十一条措施。
第二类、第三类这里可以归到一起,都属于政事堂的决策,由宰相们协商一致后形
成“熟状拟定”,以中书门下奏状的方式呈递皇帝,如果批准,熟拟就作为与诏令具有
同等效力的文件颁布,或转交中书舍人或翰林学士起草正式诏令颁发。如果被否决,其
所议即作罢论。反之,皇... 阅读全帖 |
|
y***f 发帖数: 341 | 21 1、智瑶(其实是姓荀):死后脑袋被当夜壶。
是春秋时期晋国正卿,首席执政官,史载“美髯长大”,一个长着大胡子的高大猛男,射御书画诗书辩论无一不精。结果,战败后头颅被敌人重新设计,喷漆用作了夜壶。智伯瑶联合韩魏两家准备攻破赵氏的根据地晋阳时,被韩魏两家反水,智氏军队大败,全族被灭。他的头颅被砍下来,蚀去皮肉剜去脑组织重新设计之后涂上油漆,赵襄子用作夜壶,可见仇恨到了何等地步。
2、吴起:被楚国众贵族乱箭射死。
吴起是中华名将,在楚悼王时期非常受重用,悼王一死,政敌们就要找吴起麻烦了。吴起躲到悼王尸体下面,期望能够让敌人顾忌。结果敌人还是射死了他,连带着国王尸体也中了不少箭。侮辱国君尸体属于死罪,悼王太子即位后,把射杀吴起的人都抓了起来,灭了70多族。
吴起的《吴子兵法》事实上有很高的价值,与孙子兵法并列,可惜散佚不少,仅存六篇传世。
3、商鞅:尸首被车裂,全族被屠。
商鞅大家不陌生,起先他得罪了太子(秦惠王),等太子一即位,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回秦后被迫... 阅读全帖 |
|
m*t 发帖数: 2464 | 22 花荣与吴用火并的可能性及林冲死于武松之手的内幕——白眼看水浒
盖因世人皆爱表面,不得已取此标题,然绝非哗众取宠,一字一句,除去戏谑之言。皆
有凭有据。借此宝地一吐为快,还望照顾则个.
小白眼中的水浒传
小白眼?呃,不是啦,此“白眼”非彼“白眼”。兰州拙名小白,准备写一些通过三百
度凹透镜看到的变形了的水浒传。当然,题目有些歧义,也可以改为“白眼看水浒”。
也许还是有些歧义,不过,请别计较这个啦,很多事情就是一层又一层地被歧义活埋了
,世界本来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摘下伪装,谁也看不出套子里面是人还是鬼,
对吧?
无论世界怎么变化,真正变化的只有时间和空间。“时空跳转,星变月移,天地更辰,
万物昏暮。”声控密码响起,让我们一起进入施老爷子笔中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北宋
年代。众人欢呼,看好汉帅哥去喽,少女吵着嚷着要看林冲,腐女叫着喊着要摸武松,
女王阴笑着要捏燕青…另本时光机器禁止十四岁以下女童乘坐…小白窃喜,众人怒视,
小白慌乱,介个介个,偶不是喜主女,偶是喜宾男也。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1888 | 23 韩拖古烈又吩咐了南面房知事一些事情之后,后者便告辞离去。为免启人疑窦,韩拖古
烈自是不便相送。南面房知事一走,他便端了几盏蜡烛到书案之上,打开札子,细细阅
读。就算是在军心涣散的局面下,通事局南面房还是恪尽职守的,这份札子中,的确收
罗了许多的紧要军情,包括宋朝宣抚副使、京东路转运使蔡京已经水陆兵马两万余众,
向沧州进发等机密军情。
南面房还打探得清楚,蔡京是奉南朝皇帝密旨行事,而齐州都总管府宋球则仍奉石
越之令,并没有北上。因此蔡京率领的两万余众,其中只几个指挥,不足千人的禁军,
其余都是所谓的“京东兵”。那是战争开始后,蔡京在京东路征募的厢兵,其中还有许
多受招安的寇贼。虽然大宋是承平之世,然而京东绿林,在宋朝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不
过,这些绿林豪杰,先是被李清臣严厉镇压,后又被蔡京剿抚并用,如今已是十去其九
,余下的都是些小寇,已经难成气候。此次蔡京两万余人马,其中一半以上,倒是绿林
出身。因此这两万余“京东兵”其实是乌合之众,倒是不足为惧。然而南面房获得到的
消息,是皇帝已令蔡京兼领沧州一切兵马,其目的可能是救援霸州。一旦蔡京的京东兵
与沧州的海船水军、禁军、教阅厢军,以及霸州的... 阅读全帖 |
|
i***z 发帖数: 7508 | 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e977c90100nq8w.html
试述李白血统
——有西域胡人血统的可能
一 李白的出身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
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系凉武昭王九世孙。李阳冰《草堂集序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两文叙述李白出生都在“逃归于蜀”
、“潜逃广汉”之后,所以历代都认为李白生于蜀中。但李白在肃宗至德二年写的《为
宋中臣自荐表》中却说:“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至德二年57岁,其生
年应当是武后长安元年,至神龙初迁蜀时李白已5岁, 显然不可能生于蜀中。清代王琦
编《李太白年谱》时发现了这个矛盾,提出疑问:“神龙改元,李白已数岁,岂‘神龙
’之年号乃‘神功’之讹亦或太白之生年在未家广汉之前欤?”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术
界展开过对李白出生地的大讨论。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
,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其位置在今哈萨克境内的托克马克。
白祖籍陇西成纪,系氐人聚居地,时多羌人和...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5 一名知情人爆料,4月23日,他与百余名长江商学院CEO班的毕业学员受邀参加了建福宫一会所开幕式。据知情人透露,在开幕式上,举办方介绍完建福宫的历史和现状后,表示在建福宫成立会所,开始向全球限量发行500籍会席,成为会员可享受在建福宫吃饭、宴请、开会等服务。仪式结束一周后,参加开幕式的人均收到一份徽标为紫禁城建福宫的《入会协议书》。(5月15日《新京报》)
不知道面对白纸黑字的《入会协议书》,故宫方面这一次如何否认“建福宫成富豪私人会所”的传闻。但否认是肯定的,试想他们对一个错字尚且死不认错,自以为“厚重”,又如何肯承认这满纸的“荒唐言”呢?
故宫方面对“错字门”的回应无疑是可笑的。“撼”这个字并不生僻,诸如“蚍蜉撼树,不自量力”、“撼山易,撼解放军难”这些话,别说小学生,恐怕一天书没读过的文盲都明白,也都能理解所谓“撼”,就是“摇动”的意思。
一些人在紫禁城那一方古天地里生活惯了,在古物中浸淫日久,脑袋也许就越来越“古”,也许渐渐就以古人自居,既然古人写的错别字能叫“通假字”,并且被视为“有学问”的标识,那么他们这些活在21世纪的“古人”为何不能继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呢?这就是他们死不认... 阅读全帖 |
|
|
c*********k 发帖数: 20696 | 27 ☆─────────────────────────────────────☆
accordeon ( Accordéoniste我有神经病) 于 (Tue Oct 5 22:29:18 2010, 美东) 提到:
船长大牛,
你的帖子是我转载出去的。刚才我PM你了,没有等到答复,估计你很生气。一人做
事一人当,我就在渔版上开个帖子给你道歉,为我鲁莽的转载行为向你道歉,希望你能
原谅。
我和船长大牛一样,是渔版的一份子。区别在于我没有船长那么牛而已。我不是潜
水员,也不是记者,不过是个闲时钓钓鱼解解闷的人,现在F1身份。要说,在渔版也混
了3年了。把船长的帖子推荐过去,主要是觉得挺酷的,也给我们渔版的牛人造造势。
本来一不从帖子里拿一毛钱,二不涨什么威望积分。纯粹就是兴趣所致偶然为之。上次
S兄提醒我,我看了看相关的规定,但是没有考虑到更深的层面上。船长亲自出来声明
很不高兴,我也觉得很愧疚。在此我愿接受船长同志的谴责。
还是那句话,自己做的事情,尽我所能的承担责任。我已电话联系朋友,把船长的
贴删掉了。至于其它船长觉得需要我付的责任,我不推卸。
...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8486 | 28 张冠李戴了
“ 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是否有过再嫁之事,历来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种认为,李清照曾经再嫁张汝舟;一种认为,李清照不曾有过此事,再嫁云云纯系
诽谤之词。那么,李清照到底是否曾经再嫁呢?让我们循着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一番审
视,看看究竟是哪一种说法更加可信。
最早记载李清照再嫁之事的,是署名李清照作的《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李清照
写这封书信的起因是,她为了摆脱跟不良之徒张汝舟的婚姻关系,举报其“妄增举数入
官”(虚报参加科举考试次数以获取官职),按照宋《新编详定刑统》规定,李清照状
告丈夫属实,将被判二年徒刑。由于时任兵部侍郎(后改翰林学士)的綦崈礼的援助,
仅仅拘禁了九天就得到释放。于是,李清照写了这封信向綦崈礼表示感谢。自然,信中
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其中有“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友凶横者十
旬”,“居囹圄者九日”等语。现存文献中,最早收录这封书信的是宋人赵彦卫的《云
麓漫钞》,后来清代厉鹗《宋诗纪事》也收录了。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阮阅《诗
话总龟》,明瞿佑《秀公集》,清宋长白《柳亭诗话》、褚人获《坚瓠集》、沈瑾辑《
漱玉词》附录...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29 好惊悚的故事
这故事里司马牛形象可真不怎么样
查宋史刑法志里有这段,不过没最后结局
熙宁元年八月,诏:"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从谋杀减二等论。初,登州奏有妇
阿云,母服中聘于韦,恶韦丑陋,谋杀不死。按问欲举,自首。审刑院、大理寺论死,
用违律为婚奏裁,敕贷其死。知登州许遵奏,引律"因杀伤而自首,得免所因之罪,仍
从故杀伤法",以谋为所因,当用按问欲举条减二等。刑部定如审刑、大理。时遵方召
判大理,御史台劾遵,而遵不伏,请下两制议。乃令翰林学士司马光、王安石同议,二
人议不同,遂各为奏。光议是刑部,安石议是遵,诏从安石所议。而御史中丞滕甫犹请
再选官定议,御史钱顗请罢遵大理,诏送翰林学士吕公著韩维、知制诰钱公辅重定。公
著等议如安石,制曰"可"。于是法官齐恢、王师元、蔡冠卿等皆论奏公著等所议为不当
。又诏安石与法官集议,反覆论难。
明年二月庚子,诏:"今后谋杀人自首,并奏听敕裁。"是月,除安石参知政事,于
是奏以为:"律意,因犯杀伤而自首,得免所因之罪,仍从故杀伤法;若已杀,从故杀
法,则为首者必死,不须奏裁;为从者自有编敕奏裁之文,不须复立新制。"与唐介等
数争议帝前,卒从安石议。...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30 李白的一首《静夜思》流布之广,恐怕自古至今的思乡诗中无出其右者。但李白的
故乡在何方呢?连日来,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秦安、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
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里,一时间,两国四地李白故里之争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大家各
执一词,莫衷一是。
对于“故里”一词的理解,时人看法不一,这也被四地当做争论李白故里的主要证
据。学界通行的看法是,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隋末其先人流寓碎
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
油)青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李白27岁时在湖北安陆成婚,并定居于安陆。
由此来看,两国四地都不能说是李白的“惟一故里”。以中国传统为标准,李白的
祖籍地甘肃秦安就是故里;参照美国的国籍认定法的标准,李白的出生地吉尔吉斯斯坦
的托克马克市就是故里;以幼年生活时间最长为标准,四川江油就是故里;以生活时间
最长为标准,湖北安陆就是故里。
遥想李白当年,怎么也不会想到,在1300多年后的今天,为了自己的故里问题人们
争得如此不亦乐乎。这场领地之争的背后,是历史文化遗产所带来的利益驱动。但换一
个角度看,李白... 阅读全帖 |
|
j****a 发帖数: 39 | 31 殿试之后,孟丽君受封正五品供奉翰林学士,入了翰林院,每日里和太师一同入朝参政。
孟丽君知道供奉翰林学士只是一个空衔,名头虽响却并无实权。身为新科状元、天子门生
,朝中有无数道目光都在紧紧地盯着自己,暂时只宜韬光养晦、谨言慎行,绝不可走错一
步。一个月下来,孟丽君冷眼旁观,对朝中情形已然颇有了解:
名为百官之首的老丞相寿王爷,只顾洁身自好,不愿多理朝中诸事,等闲难得上一次朝,
早已无甚实权。百官看他是皇帝叔公、三朝元老的面上,敬他三分,却不甚忌惮。梁太师
历事三朝,忠心耿耿、清廉生威,加上曾经担任了数次科举的主考,桃李满天下,在朝中
有相当的影响力。只是年岁大了,有心整顿朝纲而精力不足,只得听之任之。
国丈刘捷,在朝中位高权重、爪牙无数,是朝廷事务的真正把持者。他依仗着皇后父亲、
当朝国丈的身份,横行朝野、飞扬跋扈,一味排除异己,除了对太师略为忌惮之外,目中
无人、眼高于顶。偏偏深得皇帝的信任,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使得他越发不可一世
了。
六部之中,吏部尚书史朝山、礼部侍郎文明远、兵部侍郎朱奎、刑部尚书裴年佶,都是刘
捷的心腹,与他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而当年那个因为诬陷爹爹、讨好国丈 |
|
n****4 发帖数: 12553 | 32 转载
1、《新唐书》载李渊“体有三乳”,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见到李渊,“世民跪而吮上
乳,号恸久之”。你猜他吸的是哪一个?
2、唐代禁止吃鲤鱼,捕到必须立刻放了,卖者要杖六十。虽然朝廷三令五申,但是美
味当前,即便法令严苛,也堵不住吃货们的嘴。上头不让,但下面大家还照样吃。
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
3、唐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食蛙的记载,比如《云仙杂记》载“桂林风俗,日日食蛙”
。《南楚新闻》载“百越人好食虾蟆”。著名的《韦巨源食单》里有一道菜叫“雪婴儿
”,也叫“治蛙豆荚贴”,主料就是青蛙。
4、唐人吃鱼比较常见的吃法是“脍”,大概就是今天的生鱼片,唐人对于鱼脍的处理
很是讲究。杜甫的诗“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说的就是做鱼脍的场景。
《膳夫经手录》里记载:“鲙莫先于鲫鱼,鳊、鲂、鲷、鲈次之。”可见鲫鱼是做鱼脍
最好的材料。唐人为了做鱼脍还研发了专门的刀具,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记载唐玄
宗还曾赐给安禄山鲫鱼和专做鱼脍的刀具,“鲫鱼并鲙手刀子。”
5、唐朝时候还有专门讲授做鱼脍的《砍鲙书》,书里详细讲解了砧板的选择和使用、
原... 阅读全帖 |
|
d*****1 发帖数: 263 | 33 就在商成教训段四的时候,南边的官道上又跑来几匹马。()
这回来的是真芗和几个兵部的官员。
真芗远远就望见了商成,下马以后却没有马上过来,而是先与坐在第二座官亭里的
那个柱国和几个将领打招呼叙谈了几句,然后才走到首亭里和商成见礼。
真芗在石桌坐下,问商成说“你怎么也来了?”
“我家里的人是跟着孙仲山一道来的。她们今天到京,我在这里接她们。”
真芗瞪大眼睛“哦”了一声,少停又是自嘲地一笑。嘿,他还以为商成是不懂朝廷
的制度,跑来迎接孙复和进京的燕山队伍。进京受阅的外地驻军只能驻扎在兵部指定的
京师外围军营;只有等到演武的前两三天,才能听从号令渐次移营近畿;演武毕,如有
天子恩许,或可在京城逗留二三日,不然当日就得退出近畿,旬内必须拔营归还建制……
听了真芗的话,商成没有言语,只是笑了笑。他带了几年的兵,就算身边没人专一
提醒,这点规矩还是明白的。
他问真芗“你跑来这里又是做什么?”
“我来迎接严固和临孝。”
“他们俩都到京了?”商成惊讶地问道。陇西提督严固就不说了,自己和他的私仇
公怨已经结到了天边,这辈子是别想化解。...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34 懿宗,僖宗,从裘甫开始,到庞勋,再到高仙芝、黄巢,生灵涂炭就不说了。。。小时
候曾经很崇拜黄巢,非常地错误。
唐纪六十六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上 咸通元年(860年):裘甫大败浙东唐兵,以安南都护王式击裘
甫,王式屡败裘甫之众。六月裘甫等出降,斩众贼。白敏中入朝,五上表辞位,以之为
司徒、中书令。安南都护李鄠复取播州。南诏陷交趾。
二年(861年):白敏中出为凤翔 。王宽为安南经略使,流李鄠于崖州。南诏陷邕州,
寇雟州。
三年(862年):南诏复寇安南,以蔡袭为经略使,以代王宽。以蔡京为岭南西道节度
使。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温璋,以王式为武宁节度使;式平军乱。流蔡京,寻赐自尽。
南诏寇安南,围交趾。嗢末始入贡。
四年(863年):南诏陷交趾,蔡袭、元惟德等战死。归义节度使张义潮克复凉州。徐
州刺史平群盗。以杨收为同平章事。复置安南都护府于交州,以宋戎为经略使。黠戛斯
欲合唐讨回鹘,许以安西之地,上不许。昭义节度使沈询为奴所杀。
五年(864年):以京兆尹李蠙为昭义节度使,平乱。西川刺史喻士珍破南诏兵,筑新
安、遏戎二城。康承训至邕州,为蛮所败,谎报告捷。以高骈(高崇义之孙)为安南都
护。以...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35 宣化上人: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
沩山老人曾说过,「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唐裴休丞相虽然知道出家是好,但自
己身为丞相不能出家,遂造了一间大庙,能安二千多僧人同时办道。当时有很多出家人
,听说湖南沩山建了新道场,纷至沓来参学亲近沩山老人,天天坐禅习定,讲演戒律。
裴休看自己出家无分,乃送儿子到庙上出家。这位儿子是翰林学士,即是国立最高学院
的毕业生。沩山老人见到这位翰林出家,命名为法海,叫去挑水。当时常住有数千人,
这分工作也不轻松。那时没有自来水,要从井里挑水,从早到晚无一刻闲暇。法海一早
三点起来,大众去做早课,他就已经开始挑水。如是挑水挑了几年,没做过旁的工作,
甚至诵经打坐都未参加。以一位翰林的身分为大众挑水,本来好像受委曲,但法海也不
抱怨,尽量去做。
有一天,他碰巧有一点空闲,他从来不知道出家人究竟做什么功课,于是趁机会溜到禅
堂,偷偷往里看。一看,在禅堂里有些出家人是端然正坐;有一些则头低低正在睡觉打
呼;另有一些则睁着眼睛东张西望。法海自忖,「我天天挑水,做得很疲倦,你们原来
坐着睡觉,或睁大眼睛到处看。你们这些出家人,怎值得我供养呢!」于是心里抱怨。
法海这样想, |
|
z**********e 发帖数: 22064 | 36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5-06/28/verList_1.htm
日期:2015-06-26 作者:陈文龙 来源:文汇报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五代十国全图[晋天福八年(943年)]
唐末五代北方割据政权首领李茂贞墓中彩绘浮雕:左图为二人轿子图
右图为胡人持节牵驼图。
五代初期北平国统治者王处直墓中彩绘浮雕散乐图
河北正定开元寺中的五代节度使安重荣巨碑残石及赑屃
五代契丹画家胡瓌《卓歇图》(局部)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庄宗李存勖
五代:变乱中的新秩序
陈文龙
谈到五代,自然想到“乱世”一词,这个时代被看作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
,并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五代历史的重要性早已引起学界的
充分关注,五代时期的地缘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建等议题成为讨论的重点,五代时
期的“内亚因素”也是这一时期政治文化可以注意的面向。
907年朱温废唐,960年赵匡胤建宋,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欧阳修《本论》中说:“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
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7 司马光为什么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送交者: 维尔德 2016年04月25日20:24:04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说起王安石和司马光,可谓家喻户晓。两人同为一个时代的佼佼者,本来惺惺相惜,是
一对好朋友,但司马光为什么要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两人的政见不
同吗?笔者认为,司马光是个聪明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纯粹是一场骗局。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
,“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他“手不释书,至不知
饥渴寒暑”。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从小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志向在
于编修史书,而非政治。
司马光22岁的时候中了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途。但时间不长,他的父母便先后去世,
他只得辞去官职,回家守丧。在守丧的几年时间里,他充分了解了下层社会生活的实际
情况,读了许多史书,对其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认真总结和评论,为以后编著《
资治通鉴》奠定了坚实基础。治平元年(1064年),他还修成了《历年图》一书,献给英
宗皇帝,这实际上就是《资治通鉴》的雏形。两年后,他又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 阅读全帖 |
|
l**********1 发帖数: 765 | 38 关于对联
作者:半仙 来源:zgdldq.blog.163.com 发表时间:2009-11-19 11:47:57 评
论 0 条 | 查看所有评论
1、作为国粹的对联
对联,和律诗、京剧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所以说其是国粹,系因
为它仅仅为中国文化所有,是中国人民(包括普通劳动者和知识分子)在长期的文化建
设、文化传承中创造、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文化样式;它与中国的经济环境、社会生态、
精神品格、民族心理以及民风民俗、文化基因等等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是中
国这块土地滋养出的、别开生面、独具特色的花朵。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粹,可以通过
不断的熏陶由陌生、隔膜到接受、欣赏,甚至可以通过不断的欣赏和把玩之后模仿和学
习。但这种模仿和学习也必须是以纯粹的中国方式来进行,一旦脱离或者抛弃纯粹的中
国方式,则无法进入这类文化符号,更惶论运用之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说:任何
外国人,无论他对于中国的国粹熟悉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将其移植为他国的文化样式
,更不能使之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融为一体。这是因为,如对联、律诗和京剧一类国粹,
且不说它们形成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1985 | 39 商成还没能帮着常秀想出一个解决难题的好主意,侍卫又来禀报,李穆带着个叫田
岫的翰林院女学士过府拜望。
商成去庭院里把他们迎进外书房。
因为李田二人都与常秀相熟,所以商成就只给他们介绍了杨衡。李穆不认识杨衡,
但听说过这位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探花郎。田岫倒是认识杨衡。可是,杨衡当初受她父
亲田望的牵连拖累,在仕途上屡屡遭逢坎坷磨难,因此今天乍一见面就很是愧疚不安,
禀手作了个长揖礼,便坐到椅子里再不开口说话……
李穆和大家见了礼,也不多叙谈,屁股都没坐稳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子达,既然
有文实兄在,想必你已然知晓我们的来意一一我与青山是受太史局众位同僚重托,登门
相求良计以解当前困局。”
商成把茶盏推给他,又走过去给田岫的盏里也斟满,回来坐下苦笑着说:“我和老
常也没个好主意。”
常秀很不高兴看见自己的同年。不是有李穆和田岫的鼓动,太史局硬生生从工部嘴
里抠走两成的股?要是太史局不拿那两成的股出来发卖,又哪里会有今天的麻烦事?但
他总是读书人,言辞上不好过分激烈,况且李穆现在也不是太史局的人,他就更不好和
他争执。所以他只能拐弯抹角地拿话来刺李...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14 | 40 童生
秀才
举人
同进士
进士
庶吉士
翰林院编修
翰林学士
侍读学士
翰林院掌院学士 |
|
c***s 发帖数: 70028 | 41 在百(拜)寺口附近有一座高8米多,周长近百米的敖包,王景武认为,这就是忽必烈陵,属典型的帝陵敖包。陵区建筑面积达数万平方米。
成吉思汗陵布局就像一把龙椅,从高处往前看,便是茫茫大地,其厚重、其磅礴、其大气,有一种神龙天成之感。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仅创建有史以来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也给后世留下无数谜团。尤其是成吉思汗的葬身之处,更是谜中之谜。
一位蒙古学专家预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大量奇珍异宝,里面的工艺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还要壮观。这并非危言耸听。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他东征西讨,从40多个王国得来的无价珍宝,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来前赴后继、苦苦寻觅的原因。
日前,银川市民王景武先生和记者联系,经过其40年的潜心研究和实地勘察,多种证据和佐证表明,成吉思汗就埋在贺兰山插旗口。
如果这一说法属实,无疑是一个轰动性的发现。
据王景武先生介绍,从1971年开始,他便开始研究和了解蒙元历史和寻找蒙元时期失踪的元陵和成吉思汗墓。1989年,王景武毅然辞去地质部门的工作,从此踏上寻找揭秘蒙元历史的道路。
据王景武的介绍,目前考古专家对成吉思汗墓地确切位置的圈定,比较认同的有4... 阅读全帖 |
|
t***u 发帖数: 77 | 42 亲们都是狂热的清宫剧爱好者吧,什么小燕子大战四阿哥,华妃娘娘夜挑皇太极,鳌拜
怒斩和大人,多尔衮夜访慈禧老佛爷,亲们都倍儿熟。
那亲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啥清朝要叫清朝呢?
要知道中国各朝各代的国号都是有渊源的。
比如秦朝,因为是秦国建立的,所以叫秦。
汉朝,那是因为刘邦当皇帝之前曾封为汉王。
隋朝为什么叫隋呢?那是因为隋文帝的父亲是“随国公”,隋文帝承袭此爵,但隋文帝
认为随字有个走之旁,不吉利,国家叫随的话,走着走着就掉进扬州的坑里了,所以把
走之旁去掉,叫隋朝。
唐朝为什么叫唐呢?那是因为唐高祖李渊袭封“唐国公”,他的封地太原正是曾经的古
唐国。
宋朝为什么叫宋呢?那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前是宋州节度使。
元朝为什么叫元呢?这是一个汉人教他的,以前元朝叫蒙古。蒙古在草原上还行,你风
吹吹草低低,爱见啥见啥去,但你到了中原,你不能说我还是草原上奔驰的狼,睡觉就
是蒙古包。你在那里顺便释放你的洪荒之力都没问题,但你到了中原,就得跟中原接轨。
怎么接轨?先从名称上改起,当时有个叫刘秉忠的人告诉忽必烈,你改号元吧。为啥呢
,元是从《易经·乾卦》里找出来的字眼,叫“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阅读全帖 |
|
l*********8 发帖数: 4642 | 43 下面好像是毛新宇关于朱元璋的书的一段:
朱元璋大兴百神之祀/毛新宇
洪武元年初,朱元璋在“国之所重,莫先庙社”思想的指导下,命“礼官及翰林、太常
诸儒臣”拟订新的祭祀制度。以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翰林学士陶安为代表的士大夫拟
订了新制并于十月由中书省下令各郡县执行。明代对于祭祀对象的规范化,有着不同于
前代的鲜明特征:
新制明确指出列入祭祀对象者应是“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及忠臣烈士,有功于国家
及惠爱黎民者。”洪武三年太祖再次颁诏,“定诸神封号,凡后世溢美之称皆革去。”
一方面否定前代祭祀制度:“考诸祀典,如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号
历代有加,”“在朕思之则不然。”另一方面再次申明本朝制度:“夫礼所以明神人,
正名分,不可以僭差……天下神祠无功于民不应祀典者即淫祠也。有司无得致祭。於戏
,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其礼既同,其分当正,故兹诏示,咸使闻之。”
洪武二年,“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南京应天府城隍神被封为“承天鉴国司民昇福明
灵王”,北京开封府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显灵王”,临濠府(今安徽凤阳)城隍为“
承天鉴国司民贞佑王”,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英... 阅读全帖 |
|
i*****y 发帖数: 3449 | 44 慕容骁抬手甩脆扇,开篇唱个肥喏:
四川风流状元郎,
贬官统战到云南。
一生频传汉文化,
心中美女脚不长!
今日掏史的主角是杨慎。乍看名字陌生,可说起的他的成名作,列位看官卡拉OK时都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
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临
江仙》”
这首《三国演义》开篇词很多人误以为是罗贯中写的,其实是毛宗岗批刻《三国》时,
从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里抄来的,原题是《说秦汉·临江仙》。二十多年前,琼瑶
老师的偶像剧《几度夕阳红》也是朝这方向起的名。这首词的确写得好,慷慨弘迈,回
味悠远,一看就知道作者是位历经沧桑的主儿。这杨慎一生到底有多坎坷,他确立的美
女标准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且听俺慢慢掏来。
“大明著作第一,首推杨慎”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杨慎一家世代书香,爷爷杨春是湖
广提学佥事,老爸杨廷和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家庭良好教育加上自身聪明好学
,杨慎打小就是神童:七岁熟背唐诗,十一岁能作诗,十二岁时跟爷爷学《易经》,不
到一个月背得一字不漏,还...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789 | 45 陆贽的谥号为“宣”,故后代尊之为“陆宣公”。据《谥法解》:“圣善周闻曰宣”。
为什么要用“宣”字?这基本是因为在德宗建中年间的危难之际,陆贽起草了大量诏敕
赦令,通畅明晓,推诚布公,动人心扉,影响深远。后来地方军阀李抱真入朝,曾从容
奏曰:“陛下幸奉天、山南时,赦书至山东,宣谕之时,士卒无不感泣。臣即时见人情
如此,知贼不足平也。”可谓有回天之力。谥号为“宣”,不亦宜乎?
《陆宣公集》的第一篇就是《奉天改元大赦制》,这几乎就是一个罪己诏:“然以长于
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
…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罪实在予,永言愧悼。”几乎是声泪俱下
。恐怕只有这样痛心疾首的自我检讨,才能让人相信其诚意,以至于”士卒无不感泣”
吧?
其实这些话语,由德宗这样并不算心胸宽宏的皇帝说出来,实在是无奈之举。德宗是唐
玄宗的曾孙,年轻气盛的他一上台,就很想削平藩镇割据,欲恢复大唐盛世。结果力不
从心,反遭各强藩联手叛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廷方的军队也开始哗变,攻陷了
长安,德宗仓猝出逃奉天;结果祸不单行,连来援的主力军队李怀光也怀有异心,...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46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一个人像苏东坡这样能够如此细腻地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美。
在现在这个炎热喧嚣的夏天,很多人内心都有一把蓬蓬勃勃却难以言状的怒火时——“
若有思而无所思”,这种感觉,何等美妙
一直认为,若要评选中国历史上的“极品男人”,苏东坡是必然要当选的。
一
苏东坡身后,男男女女,有几个会对他缺一份热爱之情?
因为他有一张明星脸吗?民间故事中,有一首苏东坡妹妹苏小小形容他面容的诗:“天
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意思是说他额
头扁平,眼睛之间距离较远,一张大长脸。这模样自然算不上帅哥,不过这故事的背景
是苏东坡写诗揶揄苏小小额头前凸而遭其妹妹报复——这家人连骂人都这么有文化。但
是,这只是传说,苏东坡并无苏小小这个妹妹。在电视剧《苏东坡》中,男一号是陆毅
,陆毅自然是帅哥,但他长得跟苏东坡像吗?不知道。现代作家林语堂查了很多史料,
对苏东坡的相貌是这么描述的:“魁伟,生而颅骨高,下巴颏儿和脸大小极为相配,不
但英俊挺拔,而且结实健壮。”
这模样是不错,但众所周知,苏东坡闻名的不是因为颜值,而是因为才华。世间才华横
溢者多矣,但苏东坡是独一无二...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7 冯道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无所建树,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人说他个人修为了得,是大至大圣的完人;更有人说他体察民情,也算个仁人君子……
冯道有六奇:
一奇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1933 | 48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
,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
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
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
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
,无所建树,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人说他个人修为了得,是大至大圣的完人;更有人
说他体察民情,也算个仁人君子……
冯道有六奇:
一奇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
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
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
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
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二奇总换“明主”,却不被人当做“汉奸”。冯道的脾气,现在看来有点象墙头上的草
,随风倒,谁硬,谁有势力,他就投奔谁,寡廉鲜耻、丧失气节...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49 你三哥说,怕你不愿意,为师才亲自来和你商量,不知你心意如何?”鲍金花一听,知
道二位兄长之死不怨郭子仪,自己又领教过郭子仪的本领,如今有师父作主为媒,觉得
这事儿也算正大光明。夫妻二人对坐饮酒,郭子仪发现鲍金花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二
目发直。他看出姑娘有心事,心想;她两个哥哥一死,哪能不难过呢?于是用好言好语
来劝姑娘。可是姑娘还是一言不发。郭于仪说:“姑娘,你哥哥之死,确实不怨我。今
天,虽与姑娘拜了花堂,如姑娘确实不愿意,我可以马上离开。当时,有师叔作主,我
也是无奈呀!”姑娘一听郭子仪说出“无奈”二字,急忙搭话说:“原来这门亲事你不
愿意呀!”“对。”“你为何不愿意呢?” “不瞒小姐,因为你的舅父是李林甫。”姑
娘目瞪口呆,过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舅父与你有什么冤仇吗?”“姑娘既问,我当
直言相告。你舅父是个上欺天子、下压群臣、悬秤卖官、诈取民财、无恶不作、无所不
为的奸贼。他不知害了多少良臣。正是他害死了我的舅父张方朝中的翰林学士虞士南也
是被他所害。李林甫养子不教,纵子行凶,他儿子李贵在正月十五放花灯时,命手下人
抬花轿,名为查街,实为抢美女。李贵在学士街上抢走虞士南的女儿虞...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50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