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 发帖数: 1869 | 1 我觉得看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大前提和时代背景做参考的
脱离了时代或者说浑淆了时代那是无法类比的
我始终认为达芬奇是画坛上最出色的画家,没有之一。但是他的画面相比今天的绝大多
数的画来说,色彩还是单一和暗淡了不少,但不影响他的伟大 |
|
b*s 发帖数: 82482 | 2 毕加索生活糜烂,批判之?
我觉得看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大前提和时代背景做参考的
脱离了时代或者说浑淆了时代那是无法类比的
我始终认为达芬奇是画坛上最出色的画家,没有之一。但是他的画面相比今天的绝大多
数的画来说,色彩还是单一和暗淡了不少,但不影响他的伟大 |
|
N****f 发帖数: 25759 | 3 一口气看完了前七章,回来赞一个。这么用心的“科研类”文章,买买提上
不多见。
相比欧洲艺术,俺觉得中国传统绘画自古以来就是准印象派,并不十分注
重摄影式的写实。所谓“丈山尺树寸人”等等,全然置透视、比例之类于不
顾,画的就是一番心境、诗意。受中国艺术影响的日本等国,大致类似。
所以摄影机横空出世时,中国艺术传统的精髓受到冲击不大。
不过以往在国内时看画展,对国画部分年年月月陈陈相因的梅花、墨竹等
等,实在提不起兴致。八十年代中国画坛论为油画异军突起的时代,应该
不为过。罗中立的《父亲》、程丛林的《1968年X月X日雪》 、高小华的
《为什么》等等油画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国画界众位大师无人可以接招。 |
|
z***o 发帖数: 2104 | 4 蒋碧微:爱是有摧残性的
? 王 鹤
一、私奔·裂痕
民国早期,大多数闺中女子还在恭顺地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也有个别
例外。她们最惊世骇俗的举动便是私奔。
私奔的女子通常有果敢、泼辣的性格,叛逆、冒险的天性,不计后果的决绝,还有
一点追新逐异的浪漫。她们私奔之后的人生绿肥红瘦,千差万别,但往往都不单调平淡
。蒋碧微(1899—1978年)的故事,更是一言难尽。
蒋碧微是江苏宜兴人,父亲蒋梅笙饱读诗书,在复旦任教授。1917年,同是宜兴人
的徐悲鸿年少俊逸,英气勃勃,绘画才华已经显露,是蒋梅笙的座上嘉宾,时常待在蒋
家。蒋碧微跟徐悲鸿私奔前,原本已许配给查家。她从未与他单独会晤过,但两人之间
必定有心驰神往的吸引,有热烈缭乱的眼神缠绕,以及某种意在言外的默契。所以,当
徐悲鸿的朋友朱了洲来悄悄传话,问她是否愿意跟随徐悲鸿出国?她几乎未经犹豫就毅
然答应了。
蒋碧微刚从宜兴来到上海不久,还是幽居一楼一底的旧式闺秀,所见所识仅家人和
邻居,徐悲鸿除了风度才华令她倾慕,他也象征了无边无际、惹人遐想的整个外部世界
。她搁了一封信给父母,悄然离家。蒋碧微本名... 阅读全帖 |
|
r*******t 发帖数: 99 | 5 把唐朝的人物画与文艺复兴以降的西方绘画做写实度的比较这个恐怕不大公平,年代上
差太多。事实上中国绘画也是有写实传统的,并且一直进步,在宋朝达到高峰。而西方
绘画也并非一上来就像今天这样立体。中国绘画的风格到了元代有一次重大变化,由于
政治上的剧变,业余画家取代了职业画家在画坛的主导地位,他们所擅长和推崇的文人
画也彻底取代了更具写实风格的院体画的主导地位。从元代以降,文人画一直是中国绘
画的主流。与写实的追求相悖,文人画讲究笔墨趣味,讲究类似书法的抽象美在画中的
体现,这些都跟从事绘画活动的主体有关,他们主要是以绘画为副业的文人,在绘画之
外有中国文人这一身份所赋予的教育背景、政治追求,不同于西方专业从事绘画的艺术
家。此消彼长,可以说文人画的兴起直接造成了中国绘画对写实追求的失落。 |
|
L******h 发帖数: 4361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发信人: LandFish (不会游泳的鱼), 信区: Arts
标 题: [中国艺术] 东方之笔张大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7 23:24:19 2014, 美东)
东方之笔张大千
10/7/2014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 1983年4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
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其诗、书、画
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被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
他小时很聪明好学,五岁开始认字读书,八岁时跟姐姐一起,向母亲学习剪纸和画花卉。
在17岁那年放暑假时,和同学步行回内江,路途中被山中的匪徒绑架。匪徒见他识文断
字,就强迫他做山寨中的师爷,一百多天后才侥幸逃脱了出来。
此后东渡日本学习染织,课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诗歌和治印。两年后完成学业回到上
海。
不久未婚妻去世,他悲恸之下,万念俱灰,出家为僧,给自己取法号“大千”。三个月
后还俗。人生苦短,能把生命中的一百个日夜晨昏用来专心奉献给所爱之人,让人不由
得为他的至情至性而感动。
他才华横... 阅读全帖 |
|
i***a 发帖数: 11826 | 7 (2)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少年凌云
徐悲鸿,本名徐寿康,18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的书画人家。甲午战争之
后的中国,困顿不堪。童年时代的徐悲鸿,在贫寒中挣扎,不求闻达。他是家中的长子
,6岁习字,9岁习画,13岁即随父亲行乡走里、卖字卖画。
图1是现存的徐最早的作品,白描戏曲水人物《时迁偷鸡》,为徐17岁
时投稿上海某报画展二等奖作品。带有乡村戏曲风格的少年习作,尤可见中国传统白描
笔力。
后来,父亲长期患病,去世。作为长子,徐悲鸿走上了文士漂泊、独立
奋争的道路。。。
他曾历次闯荡旧上海,学画、求职、求学。。。在生活困窘时,被赶至
街头,在黄浦江畔彷徨,幸未飞花逐江水。。。由于家境贫困,夜里悲从中来,有如鸿
雁悲鸣,因此改名“悲鸿”。
短短数年里,他终以扎实的功底和技巧,盛名京沪。之后,他入读复旦
公学(复旦大学前身)法文系半工半读。其才华亦深得康有为赏识,成为康有为入室弟
子。
徐悲鸿的青年时期,曾与中国文...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8 从书里看到的,稍作改动:
2003年11月,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全世界第二批公布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
文化遗产”。北京某主管部门准备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盛世古琴大演奏”晚会,以
为庆祝。其弘隆盛况,或可想象这些年来流行的某某打破吉尼斯纪录的万人功夫表演、
千人钢琴、古筝演奏等等“盛世”之举。
通知传达下去,晚会的组织却遇上了滞碍——在世的老一辈琴家反应者稀,了解古琴传
统的学者更是对此大摇其头。古琴虽乃雅乐重器,“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自古
被视为“八音之首”,却以“清微淡远”为旨趣,从来就不是一件供燕乐喧集、庆祝热
闹用的表演性乐器。以《红楼梦》八十六回中的林黛玉所言:“琴者,禁也。古人制下
,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所以,古来文人弹琴,“坐必正,视必端,听必专,意必敬
,气必肃”。各种传世的琴书、琴谱中,更是有诸种“五不弹”、“十四不弹”等等的
讲究。比方,《文会堂琴谱》定的“五不弹”为:“疾风甚雨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
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其中“对俗子不弹”,在千百年形成的规矩俗例里,
就特别强调了对“王公巨贾”的“不与趋附”的态度。
据闻,即便1949年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9 今年,伦敦泰特美术馆要给
莫迪利亚尼办回顾展了。
这个展引起的关注挺大的,因为这个大浪子留下的作品并不多,能找到的,件件都是宝
贝。
在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纯粹意义上的浪子。
而20世纪初的法国,是浪子扎堆的地方。
浪子的一个特征,即
“混的不好,人却很狂”,
另一个浪子高更就嘟囔过这么一句,“会有那么一天,他们把我们当成神话人物,或是
报纸上杜撰的传奇”——这个预言成真了。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Amedeo Modigliani
画家和雕塑家(1884-1920)
也许你还记得2015年的一则艺术品拍卖新闻,莫迪里阿尼的一副《侧卧的裸女》,以10
.84亿人民币的价格,位列世界拍卖成交记录第二。
他最为人所知的,
一个是他的裸体画。
莫迪画的裸体,不像许多传统裸体画那样的充满庄重,而是直白地释放着一种直率、愉
悦的诱惑力,却又好像全然不为她们自己的魅力所打动。
另一个,
是他塑造的“畸形”的人形。
他的画很好辨识,人物没有眼珠,只有空空的眼眶。以及弧形眉,杏仁眼,过分拉长的
鼻,极小的嘴以及浑圆垂直的颈项,人物仿佛沉溺在异象空间中。
构成一个倒霉天才故事的3要素:崎岖的人生、过早夭... 阅读全帖 |
|
n***5 发帖数: 405 | 10 杰出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徐悲鸿的艺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风格。他
是中国画坛的一颗巨星。他将画作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关联,给形
象注入时代精神,赋于新的生命,因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徐悲鸿1895—1953是江苏宜兴人,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悲鸿
少年时代,随父学画,20岁时,在上海卖画。1918年,他接受蔡元
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翌年赴巴黎留学,后又转往
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他非常喜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以
后的古典绘画,废寝忘食的悉心临摹。1927年回国后。先后任北平
艺术学院院长,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系主任,抗战后任北平艺专校
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直
至病逝。
徐悲鸿不仅以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卓越贡献深为世
人敬仰,而且在抗日战争期间所表现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更
令国人对他崇敬有加。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悲鸿在香港、新加坡及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
传支援抗日,他把举办画展募集的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当时
南京的国民政府腐败不堪,徐悲鸿对此深恶痛绝。一九三五年春节
徐悲鸿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中立不倚, |
|
b******y 发帖数: 2729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exas 讨论区 】
发信人: justbuy (刁近平), 信区: Texas
标 题: 达·芬奇睡眠法, 靠谱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7 16:26:22 2013, 美东)
不知道发哪个版面,这里人最多,高人也多,问个事情:达·芬奇睡眠法, 靠谱不?
画坛泰斗达·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
甚为人们所称道。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即
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 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不足1.5(24÷4.
25x0.25=1.41)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前几年,意大利著名生理学家克拉胡迪奥·斯塔皮参照达·芬奇的方法,对一位航海运
动员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类似睡眠试验。经测试,受试者的逻辑思维和记忆运算等能力
均完好无损。这说明达·芬奇睡眠法不仅能满足机体代偿功能的需要,而且还预示着利
用人体生理潜力的广阔发展前景。
然而,有趣的是,在20年前,一位画家就这一方法进行了亲身试验,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可是不到半年时间,他又回到正常的8小...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6689 | 12 我开始看画也就是这几年,慢慢成了“博物馆耗子”,能在一幅画跟前站半个钟头
,观察颜色和笔痕,虽然自己不画画再看也看不出深入度来,但笔记还照样记得唰唰的
,自得其乐得很。画里头那些微妙的细节、不同方式的构图、画家不同年代风格的变化
、同时代不同画家小团体作品之间的交叉等等,实在是越看越有意思。而看多了,对画
家的眼睛也有了一定的熟悉度,越来越惊叹于“看透”的神奇。
所谓“看透”,指要超越事物的表面形体,看到里面的结构,要有能力把一件事物
的所有构成元素一一拆解,再有能力按照原样甚至超越原样的方式重新组合。重组是一
种很考验理解力的工作,在不理解元素之间关系和搭配效果的情况下是无法有效重组的
,就算组合起来结构也不稳定,细节粗糙,成为面目模糊的花架子。
而画画,其实就是锻炼眼力学习“看透”的一门技术。在读阿兰·德波顿的《旅行
的艺术》时,德波顿曾按照拉斯金的教授来素描旅途中的景观,因为“只有一种办法可
以正确地拥有美,那就是通过理解美,通过意识到那些促成美的因素(心理的和视觉上
的)而拥有美。最后,追求这种有意识的理解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艺术、通过描写或摹
绘去尝试描述美丽之处,不管他是否具... 阅读全帖 |
|
i***a 发帖数: 11826 | 13 (2)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少年凌云
徐悲鸿,本名徐寿康,18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的书画人家。甲午战争之
后的中国,困顿不堪。童年时代的徐悲鸿,在贫寒中挣扎,不求闻达。他是家中的长子
,6岁习字,9岁习画,13岁即随父亲行乡走里、卖字卖画。
图1是现存的徐最早的作品,白描戏曲水人物《时迁偷鸡》,为徐17岁
时投稿上海某报画展二等奖作品。带有乡村戏曲风格的少年习作,尤可见中国传统白描
笔力。
后来,父亲长期患病,去世。作为长子,徐悲鸿走上了文士漂泊、独立
奋争的道路。。。
他曾历次闯荡旧上海,学画、求职、求学。。。在生活困窘时,被赶至
街头,在黄浦江畔彷徨,幸未飞花逐江水。。。由于家境贫困,夜里悲从中来,有如鸿
雁悲鸣,因此改名“悲鸿”。
短短数年里,他终以扎实的功底和技巧,盛名京沪。之后,他入读复旦
公学(复旦大学前身)法文系半工半读。其才华亦深得康有为赏识,成为康有为入室弟
子。
徐悲鸿的青年时期,曾与中国文...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2104 | 14 蒋碧微:爱是有摧残性的
? 王 鹤
一、私奔·裂痕
民国早期,大多数闺中女子还在恭顺地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也有个别
例外。她们最惊世骇俗的举动便是私奔。
私奔的女子通常有果敢、泼辣的性格,叛逆、冒险的天性,不计后果的决绝,还有
一点追新逐异的浪漫。她们私奔之后的人生绿肥红瘦,千差万别,但往往都不单调平淡
。蒋碧微(1899—1978年)的故事,更是一言难尽。
蒋碧微是江苏宜兴人,父亲蒋梅笙饱读诗书,在复旦任教授。1917年,同是宜兴人
的徐悲鸿年少俊逸,英气勃勃,绘画才华已经显露,是蒋梅笙的座上嘉宾,时常待在蒋
家。蒋碧微跟徐悲鸿私奔前,原本已许配给查家。她从未与他单独会晤过,但两人之间
必定有心驰神往的吸引,有热烈缭乱的眼神缠绕,以及某种意在言外的默契。所以,当
徐悲鸿的朋友朱了洲来悄悄传话,问她是否愿意跟随徐悲鸿出国?她几乎未经犹豫就毅
然答应了。
蒋碧微刚从宜兴来到上海不久,还是幽居一楼一底的旧式闺秀,所见所识仅家人和
邻居,徐悲鸿除了风度才华令她倾慕,他也象征了无边无际、惹人遐想的整个外部世界
。她搁了一封信给父母,悄然离家。蒋碧微本名...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2104 | 15 蒋碧微:爱是有摧残性的
? 王 鹤
一、私奔·裂痕
民国早期,大多数闺中女子还在恭顺地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也有个别
例外。她们最惊世骇俗的举动便是私奔。
私奔的女子通常有果敢、泼辣的性格,叛逆、冒险的天性,不计后果的决绝,还有
一点追新逐异的浪漫。她们私奔之后的人生绿肥红瘦,千差万别,但往往都不单调平淡
。蒋碧微(1899—1978年)的故事,更是一言难尽。
蒋碧微是江苏宜兴人,父亲蒋梅笙饱读诗书,在复旦任教授。1917年,同是宜兴人
的徐悲鸿年少俊逸,英气勃勃,绘画才华已经显露,是蒋梅笙的座上嘉宾,时常待在蒋
家。蒋碧微跟徐悲鸿私奔前,原本已许配给查家。她从未与他单独会晤过,但两人之间
必定有心驰神往的吸引,有热烈缭乱的眼神缠绕,以及某种意在言外的默契。所以,当
徐悲鸿的朋友朱了洲来悄悄传话,问她是否愿意跟随徐悲鸿出国?她几乎未经犹豫就毅
然答应了。
蒋碧微刚从宜兴来到上海不久,还是幽居一楼一底的旧式闺秀,所见所识仅家人和
邻居,徐悲鸿除了风度才华令她倾慕,他也象征了无边无际、惹人遐想的整个外部世界
。她搁了一封信给父母,悄然离家。蒋碧微本名...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662 | 16 艺术的自由,恋爱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经济的自由,政治的自由,军事的自由。当然
,也包括死亡和被死亡的自由。
1452年4月15日一个不世出的奇才达·芬奇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他绘
画了《贝诸亚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他的画冲破了近千年来统治欧
洲画坛的神学框框,体现新女性生气勃勃的活力。晚年主要从事于机械、工程设计等,
使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满贯,集画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XX家、OO家等于
一身。
1861年4月15日美国总统林肯为了南方奴隶的自由向南方地主正式宣战;讽刺性的是在
四年后的同一日林肯遇刺身亡。
1912年4月15日在众所周知的泰坦尼克号上,一对众所周知的小三在轰轰烈烈之后,自
由与冰山相撞后沉没。
1919年4月15日《新青年》提倡男女公开社交。
1957年4月1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以后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在广
州举行一届,会期1个月。
1968年4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实行自由化政策。
1986年4月15日美国空袭利比亚,25年之后这一幕惊人地重现。
1990年4月15日美国女影星葛丽泰-嘉宝去世。 |
|
a****n 发帖数: 53 | 17 发信人: andrew (追梦人), 信区: Calligraphy
标 题: 外国著名画家--莫内
发信站: 鼓浪听涛 (Fri Dec 5 22:49:44 1997)
1860年代晚期至1870年代早期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的创立者
之一,而且只有他一人终其一生都坚持印象主义的原则和目标。也是唯
一在生前赢得大众质认可的印象主义画家。莫内曾忠告说:「试著忘却
你眼前的一切,不论它是一树、一屋或一畦田;只要想像这儿是一个小
方块的蓝,这儿是长方形的粉红,这儿是长条纹的黄,色并照你认为的
去画便是......。」
莫内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在哈佛港度过,所以海水及诺曼地特
有的多云天空,一直对莫内影响很大。其后他结识鄂简.布丹,布丹鼓
励莫内尝试实物写生,并对他造成定性的影响. 他和朋友到林间、农场
去画画,并且向马内的知名作品〔草地上的午餐〕挑战,画了一幅〔庭
园中的少女〕,自由悠闲的气氛,甚至还引起画坛议论。
一八七0年普法战争期间,莫内和毕沙罗逃出伦敦,意外发现英国
风景的清新和运动员、工人洋溢出来的热情。他们也认识了一位喜爱印
象 |
|
a****n 发帖数: 53 | 18 发信人: andrew (追梦人), 信区: Calligraphy
标 题: 外国著名画家--莫内
发信站: 鼓浪听涛 (Fri Dec 5 22:49:44 1997)
1860年代晚期至1870年代早期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的创立者
之一,而且只有他一人终其一生都坚持印象主义的原则和目标。也是唯
一在生前赢得大众质认可的印象主义画家。莫内曾忠告说:「试著忘却
你眼前的一切,不论它是一树、一屋或一畦田;只要想像这儿是一个小
方块的蓝,这儿是长方形的粉红,这儿是长条纹的黄,色并照你认为的
去画便是......。」
莫内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在哈佛港度过,所以海水及诺曼地特
有的多云天空,一直对莫内影响很大。其后他结识鄂简.布丹,布丹鼓
励莫内尝试实物写生,并对他造成定性的影响. 他和朋友到林间、农场
去画画,并且向马内的知名作品〔草地上的午餐〕挑战,画了一幅〔庭
园中的少女〕,自由悠闲的气氛,甚至还引起画坛议论。
一八七0年普法战争期间,莫内和毕沙罗逃出伦敦,意外发现英国
风景的清新和运动员、工人洋溢出来的热情。他们也认识了一位喜爱印
象... 阅读全帖 |
|
no 发帖数: 560 | 19 在50-70年代,中国画坛出现了“新山水画”,其主要代表
人物之一,便是钱松。
钱松(1899-1985)江苏宜兴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幼习书
画,19岁入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院,习中西画,多得胡汀鹭先生
(1883-1943年,兼善花鸟山水)指教。毕业后,相继在苏州
中、小学和无锡美专任教,后辗转于江苏各地鬻画。在那战乱频
仍的年代,他靠卖画养六口之家,饱尝了人生的艰辛。这时期的作品,多临摹
沈周、唐寅、石奚谷等人之作,自称那是“未脱离前人窠臼”的时期。
解放后,钱松先后被选为无锡市第一届文联主席、市人大常委、苏南文联
副主席。1960年出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他兴奋地写道:“画师何幸作今
生,旷代繁华我院新,莫对人民辜厚望,百花齐放力争春。”他以主人翁的姿
态上工厂,下码头,拜谒革命圣地,造访名山大川,一心一意用山水画的形
式,表现新中国的巨变和他的颂美之情。1962年后,他创作了《红岩》、《常
熟田》、《三峡灯》、《陕北江南》等一批著名作品。 |
|
b******s 发帖数: 12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jays 所发表 】
http://www.snweb.com/gb/gnd/1999/0528/c0528004.htm
张帆
编者按:作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旅美画家丁绍光先生的成就即使在西方画坛
也属骄人。他的《人权之光》、《母性》、《宗教与和平》、《西双版纳》等先后
被联合国选为纪念活动的标志性作品。在联合国成立5 0年来表彰的2 9位当代艺术
大师中,他是唯一的一位亚洲人。’9 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丁绍光应邀回
到故乡,举办了他在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本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画家本人。
记者:从您的画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您的影响,同时也不
难发现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的印迹。中西文化冲突曾给很多中国艺术家带来了创作
上的困惑,请问您是如何掌握好创作尺度的?
丁绍光:在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上,我一直持有这样的原则:“立足世界,
观照中国。”2 0世纪尤其是近3 0年,中西文化已呈明显的相互交融的趋势。绘画
艺术也是如此,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大量吸收东方艺术的营养。我一直坚持研究中
国艺术史和西方艺术史,我 |
|
c*x 发帖数: 555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大致说来,唐朝以前的作品以描绘人的种种活动为主,
是人物画称盛时期。至唐中叶,山水画、花鸟画开始兴起。山林、田园的作品能引
导人脱离尘世的纷扰,进入清静逍遥之境界,故山水画深得士大夫的推崇;花鸟画
中的花草、木石、鸟兽属山野中生物,充满活泼的生机,也广受喜爱,因此山水、
花鸟画继人物画之后兴起,并称为中国绘画中的三大主要画科。
唐宋时期的帝王、贵族是当时相当重要的绘画支持者,在这环境发展出来的艺术,
其创作目的带有较严肃的政教意义,风格上倾向于富丽堂皇。宋代宫廷设有制度相
当完备的画院,尤其是好艺善画的宋徽宗,更礼遇画院画家,还设立画学培育人才,
画院的活动在此时达到了高潮。
但由于社会经济与文化逐渐的转变,参与绘画的文人渐多,而文学影响到绘画的程
度也愈深,到宋代已有以苏轼为首的文人画思想兴起。到了元代,因为宫廷无画院
组织,院体画衰落,而文人画又已蔚为一股重要的潮流,因而画坛的领导地位,转
移到文人画家手中。
文人作画喜好自由不拘的画法,并崇尚清逸淡雅的风格。他们 |
|
m*****a 发帖数: 120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
之一。他生于1626 年,卒于1705年,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
后裔,是第九世孙。19岁时国破家亡, 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
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在奉新山出家为僧, 由于长
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
款识特点
八大山人的字、号、别名特别多,他原名统 ,又名朱耷,号
八大山人、雪个 、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后做道
士,居“表云谱”。入清后隐其姓 名,削发为僧时取法名传綮,
字刃庵,用到康熙庚甲(1680年)55岁。号雪个始于41岁, 用到
55岁。号个山始见于46岁,直到59岁,他还有驴、驴屋、人屋等
号,驴 款最早见于56岁,最晚是58岁。人屋、驴屋同时使用,60
岁以前使用的字,号尚有法堀、掣颠、纯汉、綮雪衲、卧屋子、
弘选等。朱耷为僧名,“耷”乃“驴”字的俗写,至于八大山人
号,乃是他弃僧还俗后所取,始自59岁,直至80岁去世,以前的
字均弃而不用。所书“八大山人”含意深刻,“八大”与“山人”
紧联 |
|
m*****a 发帖数: 120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现代著名国画大师。 他乳名增均,号起哉、二瞻老民,斋称
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蒲室、修竹吾庐。 1892年出生于江苏太仓
的一个富商家庭。1916年到日本求学,但只待了三四个月就 回国
照顾病重的母亲。
朱屺瞻早年学习国画,青年时转攻油画,曾经两次到日本学
习西洋绘画,50 年代后主攻中国画,曾任上海大学艺术系教授、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一级艺术师。 出版有《朱屺瞻画集》、《癖
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上海美术电影制 片厂为其拍了
记录片。
作品特点 朱屺瞻精通中西艺术,其画贯通古今,融合
中西。擅画山水和花卉蔬果,作 品清新质朴,雄健磅礴,意境高
远,在画坛上独树一帜,深受行家赞誉,被视为无 上精品。
朱屺瞻与齐白石关系密切,齐白石前后为他刻印70多方,作
画题跋、赠扇面 数十幅。从50年代以来,他先后在上海、南京、
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过 十多次个人画展。1962年参加法
国春季沙龙画展。1983年为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画巨幅《葡萄》,
1986年应邀赴美讲学。他是为数不多的百岁画家 |
|
m*****a 发帖数: 120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刘海粟是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
他原名刘 ,字季芳。江苏省武进县青云坊村 人。1895年3月16日生。
刘海粟6岁读私塾、酷爱书画。10岁进绳正学堂。14岁到上海,入画家
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
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
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
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 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
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并出席日本帝国美术院第一次美
展开幕式,回国后创办天马会。1920年10月代表中国新艺术界,赴日本参加
帝国美术院开幕大典,和日本画家藤岛武二、满国古四郎、桥本关云等交游
论艺,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回国后,充实了美术院的课程和设备,成为当时国内美术最高学府,并
著有《米 勒传》、《塞尚传》,介绍西洋艺术,颇有影响。
1927年受军阀 |
|
m*****a 发帖数: 120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李苦禅是现代画坛大写意巨匠。他生于1898年,卒于1983年。
山东高唐县人。
李苦禅原名英,号励公。出身贫寒,曾拉过人力车,借住庙宇
过活。1920年他拜齐白石为师,不久,齐白石看出22岁的他乃天纵
英才,视他为知已,赞赏他道:“英也奇吾心,苦也过吾,英也无
敌,将来英若不享大名,世间是无鬼神也!”他的同学林一尽眼见
他的困苦,赠他“苦禅”二字。“苦”取自佛门四谛之第一字,
“禅”乃他擅常之大写意画,他欣然接受,以苦禅为号,更孜孜习
画,李苦禅求学艺专,未及毕业,即崭露才华,29岁便成为杭州艺
专教授。解放后一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生前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
艺术特色及高风亮洁的人品
李苦禅一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60余载。他性情直率、不
擅逢迎,喜怒皆形于色,这种文人性格虽带给他可贵的友谊和尊重,
但也带给他一连串的不幸。“七七”事变后,李苦禅虽身居沦陷区
内,但广结志士,暗抗敌奸,拒伪职,陷囵圄,抗逼供、忍酷刑,
激浊扬清。一身铁骨铮铮,浩 |
|
c*****g 发帖数: 1856 | 26 《江帆楼阁图》
作者:唐.李恩训
李恩训,字建,唐代宗室,曾任扬州都令,开元时,官至
左武卫大将军。其子昭道,官至中书舍人。父子都精于绘画
艺术,并取得成就,时人以大李、小李将军分称之。李思训
既 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又是一位穷极丹青的妙手。
李氏父子绘画真迹,传世甚少,能见到的皆为后人摹本。
《江帆楼阁图》这幅画和许多唐朝和唐以前的画一样,无作
者款印。据清康熙年间精于鉴赏专家安岐,在《墨绿汇观》
中考 订认定是李思训真迹。江天浩渺,风帆溯洄,秀岭长松,
山径层迭,碧殿朱廊,有游人观赏江天胜景,还有仆从前导,
乘马游赏者及肩酒者随后一行于桃竹掩映之中。此画描绘了山
河壮阔、生气盎然的和融春景。面对这幅充满无比活力的画,
无怪安岐认为 “深透绢背,入木三分之妙”了。所谓活力,
就是指以形写神,出神而入化。 据传,大宝年间,唐明皇召
他画大同 殿壁兼掩障,事后唐明皇对他说“卿所画掩障,夜
闻水声,通伸之佳手也”,能闻水声未免失实,不过他的画能
巧夺天工倒是真的。这与唐朝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提到唐
明皇召吴道子与李思训同画蜀道嘉陵江水“皆极其妙”是一致
的。
在中国画坛上,李思训是 |
|
c*****g 发帖数: 1856 | 27 《潇湘图》(局部)
作者:五代.董源
五代的山水画大致可分为两派。 正值气势宏伟磅礴的荆浩、
关仝称雄于北方之时,却出现了专绘江南山光水色著称的代表
人物董源和巨然,占据了江南画坛,画史上称为江南山水画派。
董源,源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任过南唐
“后苑副使”。“后苑”又称“北苑”,所以人称他董北苑。
工画虎牛,兼擅人物,最突出的成就是山水画。
《潇湘图》画的是江南水乡清丽平远的风景,该是“洞庭
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诗的意境再创造。前段描绘洲渚行回,
沙碛平坡,水平舒展,阳光和煦,有一客船向岸边驶来。船上
有端坐、擎伞、摇橹人等。岸边五人击鼓,女子伫立,似在迎
接贵客到来。后段,山远林茂,渔舟引驶,渔人张网围捕,二
段组成为典型江南风光。山峦用浓淡疏密变化的雨点皴画法;
远树用点苔画成,整幅画面表现出空蒙湿润,烟云晦明的感觉。
点景人物画得虽小但却逼真,凸于绢上,人物的动态美与山光
水色的静态美相互映衬,增强了画面浓郁的生活气息。
董源生活在多雨湿润,草木华滋,烟水苍茫的江南。他的
画面上看不见荆浩、关仝那种万仞峥峻,危崖绝壁的北方山川
的雄壮美。他的画风似唐代王维的水 |
|
c*****g 发帖数: 1856 | 28 《丹枫呦鹿图》
《丹枫呦鹿图》绘描的是:在充满无限生机的瑰丽鲜艳秋
天环境中,一群鹿儿在嬉游。林木茂密,群鹿隐息其中。经霜
后的树叶,有的变红,有的变黄,作者用白色和浅蓝色在树叶
间点 染,色彩丰富,表现力强。这群鹿由一头有角的雄鹿率领
着,有的站立,有的蹲伏,也有作奔跑状。似乎忽然发现林中
有轻微可疑的声音,全群立刻提高警觉,一齐注视着同一方向。
蹲伏在地 上的赶紧跪起以作准备,但尚未惊逃,生动地显示了
紧张的神色。这一瞬间的景象,艺术化地再现在画面上。
画面构图密实,色彩上轻下重,用俯视角度,把观赏者引向
画面中心的鹿群。该图形式美感强烈,装饰味浓。笔墨运用上,
传统的皴法、勾勒比较少,却使用了类似西方的光影来表现鹿的
立体感。
这幅画无题款,作者已佚其名,从画面表现技巧看,显然是
一位技艺精深的画坛高手所绘。从画面的表现形式看,似乎不是
一幅典型的传统中国画,但据《石渠宝笈》初稿著录,认为是五
代时期的作品。画右上方有“奎章”一玺;左下方有“天历”一
玺。“奎章”似是元代宫内专门收藏书画的奎章阁印信;“天历”
是元代文宗及明宗的年号,这些都无法断定传流和来源以及绘画
年代的。只能 |
|
c*****g 发帖数: 1856 | 29 《双喜图》
作者:宋.崔白
五代花鸟画获得较大成就,为两宋花鸟画进一步发展准备
了有利条件。北宋初期,近一个世纪黄氏父子的色彩浓艳,
工整细密的画格,统治着整个画坛,很少有人突破,到了
北宋中叶,出现了赵昌、易元吉、崔白等花鸟画家,打破
了黄体规范,把花鸟画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其中以崔白成
就最大。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凤阳)人。有关他的生平,
文献记载不多,他生活在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他的画
迹,最早在仁宗天圣二年(1024)画过《晴暄图》,仁宗
时入画院,神宗熙宁初时授“艺学”职,擅长于花鸟,尤
以鹅、败荷、凫雁为最,也能画道释人物、走兽。北宋画
院之较艺者,必以黄氏父子笔法为程式,因此人人因袭,
格调划一。而崔白在继承徐黄二体的基础上重视写生,打
破陈规,大胆革新创造,形成清淡疏通,活泼自然的新画
格。
《双喜图》,画的是老褐兔在草坡上休息,两只喜鹊
大声鸣叫,老兔惊愕回头而视。图中树干上有嘉佑辛丑年
(1061)崔白笔,此画是他画艺最成熟时期的作品。花卉
瑞鸟人人喜爱,能给予人美的享受。这画题含义明确,有
双喜临门之意,讨个彩头。这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崔白
不 |
|
c*****g 发帖数: 1856 | 30 《墨竹图》
作者:宋.文同
文同字与可,号石室先生,出身于三代书香不仕之家,
皇佑元年(1049)中进士,先后出任邛州、洋州等地知府。
元丰元年(1078)出任湖州太守,卒于赴任途中。他的思想
倾向守旧,不适应王安石变法,回避党派之争,虽身居官场,
却自求田园之乐,文同善诗文书画,墨竹尤精,是北宋重要
文人画家,创“湖州派”。
文同以墨竹称雄于画坛,现存世作品寥寥,所选《墨竹
图》是一幅稀世珍品,画面只画垂竹一枝的局部,出枝虬曲,
变化中又有弹性,形成了气度不凡的节奏美。枝头轻轻向上
一挑,密叶纷披,折旋向背,向四处奔放扩张,凌空倚势,
龙翔凤舞,显示了无穷尽生命的力度。枝叶浓墨,嫩叶新枝
施以淡墨,撇叶锋长而不露毫芒,叶尾拖笔布白,纯熟地融
合了书法艺术,使画面意韵无穷。
文同是一位视“竹如我,我如竹”的画家,爱竹到了痴
迷成癖,住处广栽竹木,还命名“竹君堂”、“竹坞”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对竹子的性格有深入透彻的
理解,而作了大量咏竹诗,来比喻人格的情操的高尚,他重
视深入细致地观察,勤学苦练,把竹子形象烂熟于心,提出
了画竹先“胸有成竹”的艺术主 |
|
c*****g 发帖数: 1856 | 31 元代绘画,是近古绘画开始转变的重要时期。绘画发达,最突
出的是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画家都是些身居高位的士大夫
或在野文人,创作自由,表现自身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作
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事和诗、书、画
的三结合,创作指导思想,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
古意土气,重视主观感情抒发。元代未设画院,元代的画与宋
代院体画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
也有力推动文人画的蓬勃发展。
####花鸟画处于转变中得到了发展,题材的寓意来表达画家的思
想情操,艺术上求天然之趣,不尚雕饰和工丽,以素净为贵,用
水墨表现对象,开水墨花鸟画先声。 |
|
c*****g 发帖数: 1856 | 32 《红衣罗汉图》
作者:元.赵孟 兆页
元代“文人画”得到发展,提出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熔诗、
书、画于一体,强调笔墨变化情趣、书法艺术的韵味,无形
中削弱了点线作用,影响和限制了人物画的发展。
####《红衣罗汉图》中,老藤旋绕古树如华盖一般,一身着
大红袈裟的罗汉,双膝盘坐在朱红毛毡上,口微开,伸出左
手,在讲经说法,佛背后有一光环,象征着普渡众生,佛法
无边。从卷曲的头发,褐色皮肤,浓眉大眼,高鼻子,下垂
的双耳佩戴着大金环,满脸胳腮胡子,红色的僧鞋,从形象
乃至服饰道具看,是典型的印度天竺僧的形象。罗汉面目和
悦,目光深邃,表情慈祥。
####人物用工笔重彩绘制,红绿对比, 色彩强烈,古拙庄穆
,背景简略,形象高大。古树用笔粗而有致,干笔飞白画石,
配以杂草小花,线条和畅中显现力度,笔法多变,有书法韵味。
整幅画面 构图严谨,笔墨色彩协调和谐,层次丰富、节奏明快。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鸥波、水晶宫道人。宋太祖十一
世孙,浙江湖州人。元初画坛大师。元世祖忽必律命在江南搜
访遗逸,他应召大都(北京),授兵部郎中,后官至翰林学士
承旨,封魏国公。他自幼聪敏,勤奋好学,才华出众, |
|
c*****g 发帖数: 1856 | 33 《富春山居图》
作者:元.黄公望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净墅等,江苏常熟人
(又说浙江富阳人)。生于南宋末年,死于元末,活了80多岁。
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画家,50岁左右专心于山水画,他之所以能
成为元末四大家之首,是同他自幼聪敏勤学,博学多才,广泛深
厚的艺术修养分不开的。他喜欢用纸作画,重视笔墨变化,尤其
多用干笔皴擦,发展了董源、巨然一派运用水墨传统,创造了“
浅绛山水”的画风。这种“平淡天真”的画法,以真山真水为起
点,用水墨勾勒皴染,敷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对于画山、画树,
在他的技法理论书《写山水诀》、《论画山水》中作了详尽的分
析与研讨,由于黄公望创造性地拓宽了山水画的领域,他的画自
明清以来成为文人画家经典,被竭力仿效,足见其对后世画坛的
影响之大了。
####《富春山居图》描绘了浙江美丽的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
是黄公望最著名的山水画。画面自右至左较全面地概括了沿江两
岸的烟云树山、河滩村舍、亭台丛林、小桥飞泉,江面上泛着渔
舟,郁郁葱葱的树木点缀着山色平川。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
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富春山居图卷》作于至正七年(134 |
|
c*****g 发帖数: 1856 | 34 《秋亭嘉树图》
作者:元.倪瓒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人称云林先生,别号很多,
如倪迂、嫩瓒等。江苏无锡人,出身于豪富之家,中年之
后,家道哀落,以吟诗作画自娱。晚年正值元末农民起义,
怀着恐惧,变卖家产外逃,以舟为家混迹太湖间。“昔日
挥金豪侠,今日苦行头陀”,哀叹他的生活变迁。
####被称为“元季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
受赵孟的直接影响,并在山水画上取得卓越成就。他们共
同的贡献是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丰富和发展了水墨山水
画艺术表现技法和经验,把主观感情色彩溶进画面之中,
鲜明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展现,迫使人物画退居二线,水
墨山水成为画坛的主流。而在元四家中,倪瓒与黄公望英
名并存,称为倪黄,是他们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简繁的两种
风格。
####倪瓒的画师承董源又博取众长而自成一家。他长期隐
居太湖周围,每日领略秀丽清幽的湖光山色,尤其到了晚
年技艺精湛,一变古法,以天真幽淡为宗,世称高品第一。
这种天真幽淡的画风与他笃信道学,又崇尚佛教有关,在
此影响下养成他孤僻狷介的性格。浸透骨髓的脱尘避世思
想反映在他的绘画之中。思想内容与他创造的新颖别致三
段式平远构图的 |
|
c*****g 发帖数: 1856 | 35 ####清代美术以传统绘画为上流,雕塑、工艺美术等其它
门类在明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清代没有正式画院,绘
画以山水画、花鸟画较为发达,人物画次之。
####清代山水画,盛况空前,人才济济,流派争出。清初
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将传统山水
画推向新的高峰,进入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按创作思想
和艺术倾向,大致可分为保守派和创新派两大类。保守派
承袭董其昌的复古思想,崇古保守,因袭摹仿,片面强调
笔墨技巧,所写内容单调、空洞、脱离现实。此派以清初
的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为代表。
####花鸟、梅兰竹菊画,不乏杰出人才。技法上双勾、没
骨、勾花点叶,或重彩,或水墨,既承古法,又有革新。
朱耷以花鸟画著称,继承陈淳、徐渭传统,发展了泼墨写
意画法。作品缘物抒情,从象征寓意和夸张手法,塑造奇
特形象,抒发愤世疾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笔墨洗练、
构图空灵,达到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恽寿平的没骨花卉
画,以极似求不似,风格清新淡雅,传布广远,被称为常
州画派。华的轻逸。邹一桂的妍丽,各具一体。总之,各
有专长,各逞其能。清代中期各地画坛高手麇集经济繁荣
文化发达的扬州,卖画献艺, |
|
c*****g 发帖数: 1856 | 36 水墨画感言
中国画中写意画是以水墨作为姻缘的文化现象,长时期占据
着画坛的统治地位,成为正统。画家对水墨的独特的感悟,来源
于对水墨画的实践。
中国人对于线条、水墨的特殊感情和心悟,是古老的传统艺
术思维现象。儒道思想的启迪和制约,使得中国画家迷走于水墨
天地数千年乐而忘返。水墨画以其独具的风采、恢宏博大的内涵、
神秘莫测的无穷变化,尤其是它纯正的东方意味使之傲立于世界
艺术之林。
水墨画的发展是以水墨技法的不断进步、完善而趋于成熟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水墨画的发展是水墨技法的发展为基础的。如
果说中国水墨画的发展脉络可以归结为自表物向表意写心发展,
那么其技法的进步也可视为用笔墨对表物表意、写心能力的认识
和开发。
经数千年来成千上万个画家的不断努力,传统水墨画就像一
棵长满果实的大树,其技法也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和成熟。如董
源的氤氲,郭熙的菌散,范宽的厚实,米友仁的充润,李唐的浓
重,夏圭的淋漓-----从宋元以后的四家、董其昌、徐渭、四僧、
四王、扬州八怪,直到吴昌硕、黄宾虹、石鲁、傅抱石、张大千、
李可染、齐白石等,在水墨画的探索实践中也都各得珍奇,各具
风采。
传统水墨画讲究 |
|
c*****g 发帖数: 1856 | 37 民窑青花
明清民窑青花瓷相关的史料极少。民窑青花瓷在制作上所讲究的是节约
成本问题,故在 烧制过程上为节省空间、降低成本而多采用重叠烧,垫
烧痕遗留在器内和足底部、胎土亦较粗糙,外观较不精不雅为特色,但
以简笔写意、自由奔放的描绘、逸笔草草之趣味和格 调则为官窑青花器
面画所不及。民窑青花绘画在明正德、嘉靖、万历以至晚明继续发展而
呈现出全盛期,常见纹饰有花卉、人物、山水、走兽、瑞祥图等无所不
备。明民窑画工所 绘纯□、率意的写意法很可能受影响自中晚明画坛上
成为主流派的文人写意画风,如∶陈淳、徐渭、八大山人(祖籍南昌,
活动年代为明末清初)等(注22)画法。
八大山人江西首府南昌人氏(晚明清初),而青花瓷生产自景德镇。
青花酒杯杯口片「春藻条鱼图」
青花碗碗心,「春江水暖图」
虽然不见任何文字记载,足以证明八大山人的画法学自民窑青花。-近
年研究调查中, 一名瓷器师父提及祖先的口传中听到∶「曾有一位名叫
傅綮(八大山人之别名)的风和尚,来过窑厂,看瓷器绘画看得入迷」
(注23)。对此虽无足以印证的资料,景德镇民窑瓷 器与八大山人的祖
藉、活动年代及地缘关系等综合而言,或许真有其事!特 |
|
c*x 发帖数: 555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JTU 讨论区 】
【 原文由 hillandlake 所发表 】
武强年画:取材于清朝禁烟活动的年画。
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这里的年画源于宋代
的雕版印刷工艺,并由绣像图演变而来,至明代成为一民间艺术流派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方法兼用着色和彩套,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
。在民间画坛,桃花坞年画也称「姑苏版」。
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在天津西20公里处,它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
祯年间,光绪初期最为风行。这里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
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到清代画院的影响,构图丰
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
潍坊杨家埠年画这里的年画,初期受到杨柳青的影响,已有300
多年历史,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风行黄河下游一带。杨家埠年画
题材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对比强烈,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绵竹年画因产于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绵
竹城乡就有年画作坊300多家,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而著
称。
朱仙镇年画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因岳飞抗金而驰名,这里的木版年
画也很有特色,自北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可分为两大类。一是
神只画 |
|
g***y 发帖数: 16371 | 39 如果一定要在现代艺术与传统的古典艺术之间找一个转折点的话,
那个这个点上的人物我觉得应该是非manet莫属了。
manet是现代艺术领军的关键人物。印象主义的开端就是在他的提
议和倡导,并积极组织举办的与官方沙龙分庭抗礼的活动。
manet的一生与印象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与很多印象主义
画家交好,比如:degas,monet,pissaro...尽管印象主义的得名是
源于monet的一张“印象-日出”。但是monet的成功却仰仗与manet
积极热心的支持。有趣的是,manet一生虽然与印象主义有着极深的
渊源,但是他却从来没有与印象主义画家一起办过展览。
manet在画坛是非常受人尊重的,颇具一丝谆谆长者的风范。他是
极具古典气息的反古典主义。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大量画作的构图
与色调上看出来。比如:草地上的午餐。
manet早期的绘画还是非常古典主义的,后来他厌倦了那种学院派
的刻板和固执。于是在1863年的一次官方落选沙龙展上他展出了
他的著名的《草地上的午餐》。这张画实际上是他模仿罗浮宫中
乔尔乔奈的名画《乡村音乐会》。此画一出,众人哗然。也就是
这张画成为现代艺术的起源, |
|
g***y 发帖数: 16371 | 40 这是一张毕加索的sketch作品。
毕加索很小的时候就很有天分,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古典大师
之后由于立体主义而名声大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大师,也是画坛上难得的集大成者。
这张线条是它中晚期的杰作,也是我们学习的极佳范本。我临过不下五遍。
线条的每一笔来龙去脉都交代得很清楚。结构的起承转合也体现的很好。在这
里线条的粗细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仅仅是用线条的转折来体现模特的透视和形体。
除此之外画面还透着一种“拙“意。对于初练线条的速写者来说是个很好的范例。 |
|
g***y 发帖数: 16371 | 41 这张脚是德国大使丢勒的作品.和他画的那双手一样细致入微.
丢勒的严谨在画坛上恐怕是无出其右者吧.真不愧是德国人.
每次看到他的画都感觉像是德国精密的工业设备一样.
每一笔都那么仔细,每一张画都那么精彩.简直是丝丝入扣.
让我不得不怀疑他的脑子构造估计和常人不同.
他的一幅自画像上细腻非凡的头发让当时已经非常成功的意大利
大师乔凡尼.贝里尼惊叹不已,最后得出个结论:估计他是拿某种特
殊材料画的吧.
每次看到他画的这张画都会不由得想起他的那张著名的手的习作.
大家自己去往上艘一下吧,我这里贴不了俩张图.
我只能说,画人难画手这是前人传下来的一句古话.
手的构造由于细指节和关节很多,所以要画好它真的不容易
每根指头绝对不是仅仅俩根线条那么简单.它的转折和弧度一定得画出来.
而脚的构造虽然相对于手来说要简单一些,但是却常常容易被忽略.
手和脚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要画出他的细微处的表情是很不容易的.
特意把这种非常细节的局部贴出来时提醒大家一定注意细节.
有时候一张画的精彩就是体现在他恰当而又合理的细节上. |
|
p***o 发帖数: 3399 | 42 朱耷八大山人,传本名朱由桵,实误,谱名统*上林下金,(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人,为明江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江西南昌人,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来为了传宗接代,改为当道士。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
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
|
g***y 发帖数: 16371 | 43 monet和常书鸿没法比较啊 就像拿岳不群和林平之相比似的 怎么着也得整个左冷禅吧
一来风格不同,monet是绝对正宗的印象派鼻祖,常书鸿的作品其实对色彩的理解是很弱
的 应该是印象派之前巴比松画派的 色彩认识,级别差了
二来二人在画坛上的地位悬殊太大,mmonet算是一代开宗立派的主,常书鸿虽然画的不错
但是显然跟monet不是一个级别
第三,俩人作品时期不同,常书鸿的那张作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画的,但是常书鸿回国之
后尤其是去了敦煌以后基本就不再画西洋画了 后来转而研究国画,所以他的西画造诣是
可以想得出来的,monet的那张作品是他晚年创作的睡莲系列,基本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
至于那张壁画嘛,虽有气势也就是虎虎外行,八十年代后国内出了一批优秀的壁画家,他
甚至不在其列。。。 |
|
j******n 发帖数: 21641 | 44 北京,三月扬尘。
报上说经过多年治理,北京将不再受到沙尘暴的侵袭。可是老天第一不吃贿赂第二也不
听你正面报导的,由了性子说来就来,先来个昏天黑地,再来个飞沙走石,七八万人民
币一平米的豪宅和外来户住的筒子楼一起灰头土脸,马路上宝马奔驶和出租车一样刷刷
地直掉土掉渣。北京爷们蒙了口罩,从头到脚包得严严地,缩着脖子勾了腰,从海淀从
中关村从外四环赶到团结湖的大董吃烤鸭,进门望去,就只见一个个“黄”种人,谁谁
谁都分不清,一恍然就像蔡国强同志在饭店里又搞了场行为艺术似的。我想这种情况下
坐错座位吃错席也是有可能的,但这不妨碍皇城根上的爷儿们耍嘴皮子;他们管这难得
一见的天象叫做“和光同尘”。够潇洒吧。
沙尘暴过后第二天我去宋庄。
宋庄和华北平原上成千上万的村庄并无二致,水泥筒子楼和杂色砖砌成的低矮房舍蹲在
尘土飞扬的路边,新的旧的,墙上总刷了几条不知所云的标语;如“身在宋庄,心怀世
界”之类。灰色天空是低垂的,寒意十足的,死气沉沉的水塘里浮了一层五色缤纷的油
垢,苍凉而单调的田野里既不见青苗也不见新枝,极目远望一丝绿意也无。这样一个地
方没有半点令人驻足的愿望。
那为什么要舍弃长城,紫禁城,... 阅读全帖 |
|
g***y 发帖数: 16371 | 45 其实匠本来是个中性词
古代那些能工巧匠什么的不也时褒义词嘛
就是从王维开始提倡文人画到苏轼和当时的苏黄米蔡以及苏门四学士那里开始大量
的主观提倡文人画,而他们技艺又不精和同期的画师相比肯定是差的多,所以排斥
异己把自己的对手贬做画匠,嘲笑人家的画匠气,于是画坛就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
工匠画俩种,其实在宋以前包括宋元时代的工匠画有些还真是很不错呢。
可惜他们总是无法和格调高雅的文人画相比,而文人画自然是不屑于跟匠人们一块
共同创作,于是文人画逐渐走向了主观的写意道路。 |
|
g***y 发帖数: 16371 | 46 说清末一批落魄画家在受到外来冲击下不太努力了画成这样还可以理解
要说是明代可能性不大吧
明末清初的时候画坛震动挺大的
更强调画的自我和写意笔力等问题
除非这位是躲在深山里 否则不可能不被震动到啊
再说了那张画的用笔相当一般啊 |
|
j******n 发帖数: 21641 | 47 在美术环境中长大,又接受了多年的美术专业教育,但我却从来不知道,也更不了解关
紫兰这个人。仿佛记得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当时也并没有引起注意。前不久在网上的对
艺术的讨论中,有网友提到她,于是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些她的画作,顿时为之倾倒。
首先我对她的艺术的印象是“简练”,“大胆”和“不拘一格”(构图)。另外她在画
中体现的自由更令我吃惊。虽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但其独特
的风格却让人只看到关紫兰她自己:一个融合中西的风格,既有中国画的意境,又充满
了不拘的个性的独特女性。平凡无奇的题材,毫不造作的技巧,关的作品展现一种自然
而流畅的美感。
关紫兰,生于1903年,毕业于上海中华大学美术科。1927年赴日深造艺术,其间受西方
现代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后印象派和野兽派。1930年回国,任教于上海唏阳美术院。无
论是在日本留学期间还是回国后,关紫兰都创作出了不少佳作,显示了非凡的才气,并
分别在日本和中国的美术界为自己赢得声誉。作为才女,关紫兰一直到35岁才结婚,之
后得一女。
1949年建国后,关基本从画坛引退,尤其在文革期间,基本完全不再作画。在她自己的
正常工作(关后来是上... 阅读全帖 |
|
s*****a 发帖数: 37 | 48 《朱德群》
--着名海外华人画家、法兰西学院第一位华裔院士朱德群的艺术之路
从朱德群先生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和他的海外奋斗历程,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位艺术
火师那始终坚定地保持着的创作主旨。因此,在本书中,我们得见了一连串曾经在朱德
群先生艺术跋涉中隐现过的身影:林风眠、吴大羽、多里瓦尔、米修、皮啊、毕加索;
他们是朱德群人生交往的一个个相当有意味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朱德群先生绘画生涯的
现实的艺术环境。於是,环绕着传主朱德群先生,二十世纪欧洲画坛以一个个具象得以
喻示出来。
《朱德群》收录在【掌上文库】中,ios阅读地址:http://itunes.apple.com/cn/app/zhang-shang-wen-ku/id437155333?mt=8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MemForg (MemForg),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Gerhard Richter是如何构建创伤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16 13:24:01 2012, 美东)
已经80多岁的德国画家Gerhard Richter的画在我看来总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创伤。
战争带来的复杂的创伤感在日常生活里似乎是难以启齿的。比如说,有一回我和一个
德国朋友谈电影The Downfall。这么多年关于二战的电影大多是英美拍的,希特勒也
就往往很自然地被妖魔化了。这部电影是第一部德国人自己的作品。柏林最后被攻占
那几天里德国人的失落与充满未知的恐慌被镜头描写得非常真切。
这同样是东德人的数学系博士生对我的说法点了点头,却马上焦躁地说:提这个做什么?
所以很多时候视觉艺术是可以弥补语言的蠢笨的。Richter的创伤是抽象的。一层压着
一层的巨大而断裂的颜色,象齿轮一样压过人心(图1)。
最近出了一个关于Richter如何创作的纪录片。看了以后有些惊奇。才弄清原来他是这样
画画的。第一层,... 阅读全帖 |
|
L******h 发帖数: 4361 | 50 东方之笔张大千
10/7/2014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 1983年4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
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其诗、书、画
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被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
他小时很聪明好学,五岁开始认字读书,八岁时跟姐姐一起,向母亲学习剪纸和画花卉。
在17岁那年放暑假时,和同学步行回内江,路途中被山中的匪徒绑架。匪徒见他识文断
字,就强迫他做山寨中的师爷,一百多天后才侥幸逃脱了出来。
此后东渡日本学习染织,课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诗歌和治印。两年后完成学业回到上
海。
不久未婚妻去世,他悲恸之下,万念俱灰,出家为僧,给自己取法号“大千”。三个月
后还俗。人生苦短,能把生命中的一百个日夜晨昏用来专心奉献给所爱之人,让人不由
得为他的至情至性而感动。
他才华横溢,二十岁时,在上海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画展上百幅作品全部售完,一鸣
惊人,自此以卖画为生。他的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
,开创了一个焕然一新的艺术风格。
1936年首次在英国伯灵顿美术馆举行个人画展。
1941年至...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