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王秀才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n
发帖数: 375
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_第五十六节 推销(下)
“先王临终时,想请朝廷停止承袭延平郡王,以王幼弟代理招讨大将军,仍以少王爷监
守金、厦。.”郑成功的幼弟就是郑袭,郑成功的想法是把台湾留给弟弟而不是儿子,
并让台湾的文武官员好好辅佐郑袭:“先王对众将详细说明,他此举并非赌气或是意气
用事,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先王称,哪怕少王爷荒淫无度,纳了几十个妾侍,他也
不会如此失望:因为少王爷想要什么样的女子都可以得到手,但却控制不住自己的非要
纳乳母为妾。这么一点儿小事都做不到自制,将来征战天下,不知道会有多少诱惑从面
前经过,少王爷肯定会见小利而忘身。闽军数十万将士,绝不能托于此人;先王还说,
少王爷身负国家重任,系全族安危,不能自制罢了,还敢做不敢当,为了自己的性命不
惜把全族、全军都拖入险地。贪生怕死如此,怎么能指望他身先士卒、誓死保卫领土?
金、厦肯定也是保不住的。而如果能台湾、金、厦分立,先王觉得还可以为少王爷和福
建将士留一条退路、保住一些元气,不至于被少王爷统统祸害干净。”
郑成功还交代众将,郑袭为人宽厚,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野心,将来就是郑经逃亡来台
,郑袭也肯定不会为难他,也不会清洗金、厦的将士。
“先王还要甘提督他们保证,一...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1888
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第五十六节 推销(下)
“先王临终时,想请朝廷停止承袭延平郡王,以王幼弟代理招讨大将军,仍以少王爷监
守金、厦。”郑成功的幼弟就是郑袭,郑成功的想法是把台湾留给弟弟而不是儿子,并
让台湾的文武官员好好辅佐郑袭:“先王对众将详细说明,他此举并非赌气或是意气用
事,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先王称,哪怕少王爷荒淫无度,纳了几十个妾侍,他也不
会如此失望:因为少王爷想要什么样的女子都可以得到手,但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非
要纳乳母为妾。这么一点儿小事都做不到自制,将来征战天下,不知道会有多少诱惑从
面前经过,少王爷肯定会见小利而忘身。闽军数十万将士,绝不能托于此人;先王还说
,少王爷身负国家重任,系全族安危,不能自制罢了,还敢做不敢当,为了自己的性命
不惜把全族、全军都拖入险地。贪生怕死如此,怎么能指望他身先士卒、誓死保卫领土
?金、厦肯定也是保不住的。而如果能台湾、金、厦分立,先王觉得还可以为少王爷和
福建将士留一条退路、保住一些元气,不至于被少王爷统统祸害干净。”
郑成功还交代众将,郑袭为人宽厚,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野心,将来就是郑经逃亡
来台,郑袭也肯定不会为难他,也不会清洗金、厦的将士。
“先王还要...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375
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_第十一节 两全(下)
在蒋国柱担忧邓名渗透他的军队的时候,邓名同样暗暗为东南督抚实行的债券摊派而头
疼。瓜州一战明军缴获极丰,刨除分给盟军的战利品和国债特别的花红,川军也能拿到
三、四百万两的银子。
“提督,我们大丰收啊。”
穆谭带着几个银行家在完成清点后,兴冲冲地跑来向邓名汇报时,邓名的兴致明显
不是很高。
邓名并没有立刻询问川军所得银两的具体数字,而是说道:“不论我们拿到了多少
,都比我们预想的少了一百二十万两。”
这个回答让穆谭和银行家们楞了一下,接着他们才意识到邓名指的就是那百分之十
的债券特别分红:“提督不想给他们这笔红利吗?”
“我当然不想给,别说银子了,我连欠条都不想还。”邓名伤心地说道。明军得到
的银子虽然不少,但代价就是要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应战满清的中央军,不仅不是
按照明军选定的时间,甚至连战场都不是明军确定的:“蒋国柱他们把我们的国债摊派
下去了,如果只有他们几个督抚的话,我有很多办法对付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不要
我还钱;可现在几乎所有绿营的中层将领手里都有债券,如今满清依旧势力庞大,我们
不能一下子把所有人都得罪光。”
以前邓名又...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2964
4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第六十五节 援助(下)
攻入浙江后不就耿精忠就得知两江战事已经平息,不过对面的赵国祚所部实在不堪一击
,耿军所到之处浙江绿营溃不成军,连对天放几枪抵抗一下的姿态都没有。既然赵国祚
和松奎整天琢磨着就是怎么出卖浙江来保证子孙富贵,全浙自然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短短几年各种官位就都拿来出售,不但湖州、嘉兴这些停止科举的地方不接受流官,就
是还在浙江总督府控制下的府县也很多年都没有接受过流官了。对此赵国祚不但不干涉
,反倒还从中抽头,因为他觉得说不定府县明年就会划成禁海区了,官位能卖一次是一
次,为何要白白便宜了朝廷的科举生?
被耿部抓获的很多浙江绿营军官一个个都大腹便便,看起来根本就没有在军营里呆过几
天,经审问现在浙江很多军职都是明码标价,升迁和转任都需要付钱。既然这些官职都
是靠钱买来的,见到敌军来了谁肯上前拼命?不许开枪也正是这些军官下的命令,生怕
激怒了入侵者导致他们遭殃——花钱买军职是为了升官发财的,现在本还没捞回来呢。
也正如这些军官所愿,耿精忠对他们的合作很满意,也没有与兵不血刃的耿部接下仇怨
,很快就都被耿精忠释放。
因为进展如此顺利,所以耿精忠虽然听说两江恢复和平,但却舍不得停止进攻。本来在
出...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
http://hx.cnd.org/?p=100065
领袖秘书得力助手
盛禹九(以下简称盛):2011年出版了一本书——《中共中央第一支笔》,副题是“胡
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这本书出版后,我看到朱正写的一篇文章——《“
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读后》,刊登在2011第11期《炎黄春秋》上。朱正的文章反映出:
这支笔“为党作宣传、作解释、作辩护”,为尊者讳,有时会颠倒是非,掩饰谬误。看
来胡乔木是个有争议、值得研究的人物。我知道,您老和乔木交往有半个世纪之久,了
解甚多,能谈谈对他的一些认识和印象吗?
李锐:是的,我同乔木相识已久。记得和他第一次见面,是1939年8月在重庆南方局召
开的青年工作会议上。当时,南方局青委书记是蒋南翔,我在湖南省委组织部工作,兼
省青委书记,被派去参加这个会议。冯文彬和胡乔木从延安来参加这个会,他们是中央
青委负责人。借此机会,我和在重庆《新华日报》当记者的范元甄结了婚。开完会后,
冯文彬去云南;胡乔木由我陪同到湖南考察工作。当时范元甄在重庆是公开身份,我在
湖南是地下身份,有些暴露;于是由南方局组织部长博古决定,将我俩调往延安。这样
,12月间,我...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6
习近平的困境:里外不是人很孤立 骑虎难下(图)
文章来源: BBC 于 2015-06-29 10:28:5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52058 次)
点评中国:习近平是亡党之君,还是开创新局?
今年七一,是中共建党94周年。因为不是逢五逢十,官方不会大张旗鼓地纪念,面临各
种生存压力的中国民众更不会有多少人在意这个日子。它只是提醒人们一个事实:中共
离“百年老店”的门槛只有一步之遥。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一样,中共经历了从诞生
、青少年和壮年时期, 现在已进入风烛残年,百病缠身,来日无多。
应该说,习近平上台前对中共的现状是很清楚的,知道共产党深入骨髓的腐败已经失去
民心,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不想做亡党之君。习上台后,用“中国梦”开局,宣
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下大力反腐,企图扭转颓势,再造共产党,使其
起死回生,在中共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告慰以毛泽东为首开创红色江山的父辈。
作为红二代出身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借反腐震慑官场,树
立个人权威也无可厚非。可惜的是,他昧于大势,反腐的目的和采取的...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7
苗沛霖一生有许多值得后人反思之处。故成此文,一表管见。
出身卑微,家室贫寒
说起太平军,捻军,两支晚清时期反抗满清统治主战场上的义军,家喻户晓,妇孺
多知。相比于此,也曾威震两淮的另一个反清人士——苗沛霖,就难得有人知晓了。许
多人把苗沛霖的队伍看成是捻军的一个支系,甚至当年平捻的清军将领在很多往来函稿
中也把他称作捻匪。有此误解,苗沛霖的苗家军被掩没在捻军巨大声望之中,为大众所
忽略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其实,苗家军不仅不是捻军,正相反,苗沛霖正是喊着“保
卫族里”的口号,打着“抵御捻军”的幌子把苗家军发展、壮大起来的。   苗沛霖
,字雨三,安徽凤台武家集人,生于清嘉庆年间。他家境贫寒,世代为农。为改变自己
的命运,他像许多做着科举梦,热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贫苦读书人一样,
把闱场看成自己进身功名的主要途径。三十岁时苗沛霖获得考秀才的资格。个人天赋,
加上刻苦与勤奋,苗沛霖当年考中秀才,成了一个生员。但脱去童子身份,并没有给他
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苗沛霖依然是贫困潦倒,家徒四壁。   捻军起
义在黄淮大地风起云涌的时候,备感失落,又不甘寂寞的苗沛霖投到张乐行军中...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8
戚本禹回忆录
按语:2002年海外有报道声称田家英死亡不是自杀。报道引用的据说是中南海秘密档案
的内容,对田家英的死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田家英开枪自杀,二说是内卫失控开
枪打死田家英,三说是汪东兴暗示内卫开枪。几份档案共同的说法是,田家英死于枪杀
而不是自缢,并且与汪东兴的谈话有关。
田家英的继任者戚本禹在香港《明报月刊》2002年12月号发表《田家英之死——一宗至
今未了的历史要案》一文,详细地批驳了这些说法,并指出所谓的中南海秘密档案都是
伪造的。
田家英
田家英,原名曾正昌,毛泽东主要秘书之一。1966年5月,田家英被列入彭真、罗瑞卿
、陆定一、杨尚昆一党,遭到迫害。5月22日,田家英被勒令停职反省,罪名为“一贯
右倾”、“篡改毛泽东著作”,工作由戚本禹接替。23日上午,田家英自缢于中南海永
福堂。1980年,中共中央宣布为田家英平反。
戚本禹原文:
首先,我再次感谢您大老远把《动向》杂志(2002年2月号)《毛泽东涉暗杀田家英案
》报道的复印件寄来,读了这个报道,我才知道海外正在谬传毛泽东命汪东兴暗杀田家
英的流言,并且得知这种荒诞无稽的流言,竟也有许多人信以为真。流言的力... 阅读全帖
n****b
发帖数: 744
9
我开了个头,也结个尾。统一一下思想,分清主次。
梁启超家族纵横百年:国家民族命运的投影
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在《三十自述》里,他交代了自己出生的时代
背景:“太平天国亡于金陵后十年,清大学士曾国藩卒后一年,普法战争后三年,而意
大利建国罗马之岁也。”
清末民初,帝国的衰亡,极权的崩溃,从政治到社会,从生活到心态,从思想到学术,
都显现出一种半新半旧、亦新亦旧又互渗互动的状态。梁启超半个世纪中的所有追求与
惶惑,困境与出路,误解和洞见,皆因时代而起。正如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的概述:
“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
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
响应。”
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
》,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
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
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
以...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1329
1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 正文 第二节 vip
向剑阁派出侦察兵后,邓名继续检查成都府衙门的工作,发现大部分工作都做得很粗糙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是刘晋戈的工作能力欠缺——虽然因为缺乏经验,刘晋戈
确实干得相当糟糕,但更重要的是现在成都衙门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宋明以来,地方官的权力非常大,是天子的代理人,既是朝廷的耳目,也是朝廷的
爪牙。不过地方官实际运用的权利非常有限,对豪强、宗族势力妥协,默许他们控制乡
镇里的司法权,承认并帮助他们获得各种特权。因为地方官根本管不过来那么多事,仅
仅府县断案和收税这两件事他们就忙不过来,都需要刑名师爷和地方豪强协助。
在邓名有意的引导下,年轻的成都府衙门雄心勃勃地插手社会的各个方面,职权范
围大大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官府,这当然导致政府的负担剧增。现在成都已经实行司
法、行政分离,稍微减轻了刘晋戈的负担,一般的民间纠纷由亭士负责调停,虽然亭是
行政单位,但如果百姓对调停结果不满会向提刑官上诉而不是找刘晋戈告状。袁象仅负
责这一项就忙得不可开交,见到邓名后,袁象就表示他需要招募大量的师爷,建立一个
幕府来完成工作。邓名告诉他可以扩充编制,提拔更多的正式提刑官来分担工作,具... 阅读全帖
M*V
发帖数: 3205
11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7:21 2014, 美东)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7:21 2014, 美东)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5
上帝爱疯狂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广东花县人。他爹是邻近诸村的保正,家里薄有田产,社会地位
和经济条件在当地是好的。他有两个哥哥,三兄弟中唯有他读书求功名。洪秀全7岁入
本地私塾读书,从13岁考到30多岁,考了四次,都未能考上秀才。洪秀全学问太陋,总
是达不到小学毕业水平。
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颁行了经典官书《天父诗》,我们可以先来学习一下洪天父拟订
的“十该打”条规: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
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
欢八该打。眼左望右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看毕天王创作的这些诗歌,大家就会明白他为什么四次参加科举都考不上。天王在一再
落榜到公开造反期间,不止一次坐馆当私塾先生,教小孩识字和基础文化知识,私塾先
生是当时相当多老童生所从事的不固定职业。一般说来,此类老童生的收入比普通农民
好不了多少,只是身份不同罢了。
1837年洪秀全第三次参加科举,并再次落榜。这个一向自视极高并被族人寄予厚望的人
,这回现大了。
身心受到巨大打击的洪秀全,回到家里,大病一场,发烧做梦,据说梦见了上帝。梦里
...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17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云:“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
”。槐树象征三公宰辅之位。西周时朝廷中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左九棘为
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侯伯子男之位,而三槐为三公之位。后世常以三槐借喻三公一类
的高官,多喜在庭院中植槐,期盼子孙发达,位...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1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1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总调度长安路生:安姓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安(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孙安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住在遥远的西方,曾经自立为“安息国”,成为自行
为政的国家,长时间跟中原没有关连,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安氏。一直到汉朝时,才
重归中原,我国开始有了“安”这个姓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3、出自他姓或赐姓安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下同),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
② 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
③ 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
④ 唐时有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
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得姓始祖:安清。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远古时被封于西戎,后建立安息
国(古安息国,在中原的西方,距离长安一万多里,汉书称其为西域大国)。汉武帝时
,派使者到安息国,始有往来。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国太子清,字
世高,其父驾崩后,不愿...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20965
21
鸡八狗屁不通,一个都没听说过

经历1300余年。科举考试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童生,考中后
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始。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试在京师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殿举行,参加考试者是贡士,考中以后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
士出身。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冠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称为“连中三元”。
有一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
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qíng)、陈
继昌、戴衢亨和王玉壁。他们不愧是历史之俊彦,人杰中的人杰,奇才中的奇才。
m********s
发帖数: 55301
22
解元只是乡试的头名。
所以,唐伯虎这个江南第一才子得多烂,可见一斑。

经历1300余年。科举考试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童生,考中后
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始。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试在京师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殿举行,参加考试者是贡士,考中以后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
士出身。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冠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称为“连中三元”。
有一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
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qíng)、陈
继昌、戴衢亨和王玉壁。他们不愧是历史之俊彦,人杰中的人杰,奇才中的奇才。
s******i
发帖数: 115
23
林彪的儿子林立果和他的一些同伙秘密起草的政变计划:《五七一工程纪要》
(“五七一”即“武装起义”之意,以下简称《纪要》.
当年的毛泽东、周恩来把《五七一工程纪要》作为中共中央1971年57号文件的
附件一起下发到基层,他们的本意是供人们深入学习,供批判林彪之用,以认识林彪的
反动本质。
《纪要》完成于1971年3月22至24日,全文分:可能性、必要性、基本条件、
时机、力量、口号和纲领、实施要点、政策和策略、保密和纪律等九个问题,分别进行
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开篇就开宋明义地指出:“92(指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
大二中全会)后,政局不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军队受压;十多年来,国民经济
停滞不前,群众和基层干部、部队中下干部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敢
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统治集团内部上层很腐败、昏庸无无能,众叛親离……
”。
《纪要》中特别強调指出:毛泽东“是一个执秦始皇之法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封建暴君”,他搞的一套“实质是社会法西斯主义”;“把中国的国家机噐变成一种互
相残杀、互相倾轧的绞肉机”,毛的人格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毛的...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天安门事件真相——把“四人帮”利用《人民日报》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3 12:25:06 2019, 美东)
人民日报1978年11月21日第1版
本报记者
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天安门事件昭雪平反了!
天安门事件根本不是什么“反革命政治事件”,而完全是革命行动。这是人民的结论,
历史的结论。真理战胜了邪恶,被颠倒了的历史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这是华主席为首
的党中央领导我们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的伟大胜利,是坚持毛主席倡导的实事求
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的伟大胜利。
人民日报社曾经被“四人帮”篡夺了领导权,成为他们制造反革命舆论的一个重要工具
。天安门事件前后,“四人帮”及其心腹利用《人民日报》搞了许多假情况,造了许多
谣言,上欺中央,下骗群众,对导致天安门广场流血事件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他们在
四月八日抛出的题为《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报道,歪曲事实,诬蔑群众,
陷害邓小平副主席...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91
25
来自主题: GunsAndGears版 - 完全悍匪手册
附近怎么发的。。。
本文资料收集于网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共57 页(国子制作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第1 页
本文资料收集于网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共57 页(国子制作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第2 页
枪火
作者:胡坚
书籍简介从南方都市报的“胡坚――枪炮玫瑰”专栏到后来网络上受到众多
网友狂热追捧的《完全匪徒手册》,直至《枪火》的最后问世,胡坚的这一系列解
剖犯罪、反恐以及军备的作品完成了最后一次蜕变。这本书中的大部分篇章曾经在
网上刊载,流行之势不减,被众多网友追捧为《完全匪徒手册》,借着这股潮流,
也为满足这么多支持胡坚的朋友们的心愿,于是就把它整理成书进行出版,名之为
《枪火》。
当你捧着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盈灌着热
血和冲动的男人的世界。前所未有的解码犯罪,反恐以及军备,只要你是男人就不
可能不被这本书所震撼,因为胡坚而折服。但是,请记住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所
以为...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2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金瓶梅现象--转帖, 作者不慈悲
作者: 宪之 (推荐: 一读者) 万维读者网 2004年01月03日 http://www.clibrary.com


也就在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或米开朗基罗时代,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躯体内部也在孕育
着划时代的变化,长篇小说《金瓶梅》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它不同于李卓吾的标榜“
童心”和汤显祖的张扬“情”,它以标榜箴诫“酒、色、财、气”的形式露骨地宣扬市
井众生对于“酒、色、财、气”的向往、艳羡和追求。无论是从思想还是从艺术上看,
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所标志的转变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市井人物为主人
公,以他们的群体为表现对象,淋漓尽致地描写他们的生活,渲染他们的情趣,这在中
国小说史上还是第一部。在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在以西门庆为中心的那一社会环境
中,新的人物群体、新的社会关系、新的追求、新的观念、新的道德准则在潜滋暗长,
在迅速崛起,传统的生活模式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些现象在长篇小说中还是第
一次出现。这一现象我把它称之为“金瓶梅现象”。这里,拟以书中几个人物为标志,
试加以陈述。
西门庆现象
西门庆有句“名言”:
咱闻那西天佛祖,也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8800
27
来自主题: Joke版 - 文人与君子zz
文人与盗贼,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史上曾发生过一些很有趣的文人与盗贼之
间的故事,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世上如今半是君”
《唐诗纪事》卷四十六“李涉”条记载:唐代诗人李涉乘船前往九江,经皖口时遇
强盗拦劫。盗贼厉声喝问:“船上何人?”李涉的随从回答是李涉博士。强盗首领原本
也是读书人,因世道混乱而上山做了草头王。他久仰李涉诗名,如今竟亲眼得见,立即
躬请李涉赋诗相赠,以验明身份。李涉随口吟道:“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 李博士也。”其豪首曰:“若是
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春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李涉是中唐太学博士,“工为诗,词意卓荦,不群世俗。长篇叙事,如行云流水,
无可牵制,才名一时钦动。”长庆二年(822)春天,他到江西九江看望他在那里当江
州刺史的弟弟李渤时途遇盗贼写此诗,题为《井栏砂宿寓夜客》。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
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刘继兴认为,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
然别有所指。它所...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古代关于读书人的称谓
古代,乃至现代人都会对读书人高看一眼。也难怪读书人毕竟意味着功名利禄、出
人头地,而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都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
那种,从孟母择邻,到头悬粱、锥刺骨,读书不易啊。所以,自古对读书人的称谓也颇
多。而且,这些称谓把读书人的状态都比喻的淋漓尽致,趣味非常。而且,有的比喻本
身就是成语,或出自一桩故事。
就拿形容读书人是“白面书生”来说,它典出《宋书·沈庆之传》里:“陛下今欲
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一句。
话说在南北朝的时,有个叫沈庆之的人,是个常胜将军,后被封为“建武将军”。
有一天,皇帝想要向北边扩展领土,沈庆之知道了,就极力阻止皇帝:“大王,这件事
万万不可,您还记得以前几位将军向北边扩展领土失败的事吧!”皇帝不耐烦了,对沈
庆之说:“我不想听了,我叫别人来跟你说!”皇帝了两个文官来和沈庆之争辩,沈庆
之无奈地对皇帝说:“大王,治理国家就像治理家一样,要讨论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
耕田的工人,要问织布的事就要找织布的婢女。现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国家,却去找
两个从来没打过仗的“白面书生”来商量,这场仗怎么会成功呢?”皇帝最后没采纳沈
...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11251
29
推销商品的川西商人走后,下一个被带进营帐的则是个收废品的商人。
现在川西的商人见到清军官吏后都只是抱拳鞠躬——他们对邓名都不行叩拜大礼,
自然更不会向这些川西军战场上的手下败将磕头;而高明瞻、王明德他们也只能对此视
而不见。川西人的桀骜不逊他们现在也有所了解,并且开始逐渐适应了。最关键的是,
他们既然在战场上无力抗衡,那就只能容忍对方的傲慢,甚至会互相安慰至少川西老百
姓还会向他们鞠躬。
这位川西商人的步伐坚定,人看上去也孔武有力,高明瞻只扫了一眼,就判断对方
是个军人,而且应该还是个不错的军人——川西的怪事多得很,高明瞻听说邓名让大批
军人离开军队去务农、经商,他觉得古往今来也就是邓名能在天下未定的时候干得出来
这种事。可恶的是虽然明明邓名这么干了,还是能把高明瞻打得落花流水。
高明瞻捏着对方刚才递进来的名片,念道:“成都废品回收商行?”
“正是鄙行。”高明瞻猜测得没错,这个商人是高邮湖一战的战斗兵,不过不是常
备军。击毙了顺治皇帝后,他讨了媳妇并且退伍,按规矩领到了自己的土地。这一年多
来看到不断有经商的战友发财了,他也心痒难忍,前不久十几个...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0
人民日报1978年11月21日第1版
本报记者
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天安门事件昭雪平反了!
天安门事件根本不是什么“反革命政治事件”,而完全是革命行动。这是人民的结论,
历史的结论。真理战胜了邪恶,被颠倒了的历史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这是华主席为首
的党中央领导我们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的伟大胜利,是坚持毛主席倡导的实事求
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的伟大胜利。
人民日报社曾经被“四人帮”篡夺了领导权,成为他们制造反革命舆论的一个重要工具
。天安门事件前后,“四人帮”及其心腹利用《人民日报》搞了许多假情况,造了许多
谣言,上欺中央,下骗群众,对导致天安门广场流血事件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他们在
四月八日抛出的题为《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报道,歪曲事实,诬蔑群众,
陷害邓小平副主席;其后又利用这一事件,大作文章,疯狂镇压革命群众,妄图打倒从
中央到地方一大批党政军负责同志,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犯下了大罪。人民日报广大职工
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揭发了他们在天安门事件中犯下的大量罪行。现在,天安
门事件平反了,人民日报职工同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同时也深感有责任把被颠倒的
天安门事件的真相公之...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闲话儒林外史之八股取士与作诗
儒林外史在我心目中排名仅在红楼之后,算是第二喜欢的古典小说。红楼写官宦人家上
下几等女子,这些水作的骨肉,才情品貌都仿佛只应天上有,儒林写各色读书人,从朝
廷官员到江湖布衣,或多或少总带几分讥诮,却依旧因真实而可爱,似一幅引人入胜的
白描手卷。这些读书人大概可以以”中”与否来分,如著名的范进同学,中举后的欣喜
若疯。还可以以死读八股,还是兼而风雅来区分,八股固可厌可怜,以风雅之名招摇的
则不少可鄙可笑,如杨执中,牛浦郎以致杜慎卿之流。
八股取士是明朝特色。明朝皇帝似乎费尽心思跟读书人过不去,杀之,愚之,而如此情
势下,却依然能出王守仁李卓吾这样的人,真可谓野火烧不尽。但是这样的毕竟凤毛麟
角。相当一部分所谓读书人,可能是如范进同学这样的。老实巴交的范进同学在周进老
师提携下,(周进老师跟他真是惺惺相惜),点了学道,老师托他照顾下从前启蒙的小
学生荀玫。范进同学
“考事行了大半年,才按临兖州府。生童共是三棚,就把这件事忘怀了。直到第二日,
要发童生案,头一晚才想起来。说道:“你看我办的是甚么事!老师托我汶上县荀玫,
我怎么并不照应?大意极了!”慌忙先在生员等第卷子内一查,全然没有;随即在...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32
江渭清
一、贯彻“总路线”与发动“大跃进”
1958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推动下,兴起了全国性的“大跃进”,
先后持续三年之久,人们称之为大跃进时期。
总路线的提出和大跃进的发动不是偶然的,是政治上反右派扩大化,经
济上急于求成的思想急剧发展的结果。当时,苏联曾提出要“15年赶上美国”
,我们党就宣布要15年赶上或者超过英国。1957年9月至10月召开了党的八
届三中全会,毛主席在会上严厉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
在这种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国内外气候下,他认为,“反冒进”扫掉了
“多快好省”,扫掉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还扫掉了“促进委员
会”。接着,在1958年1月召开的南宁会议上,毛主席再次严厉批评“反冒
进”是泄了六亿人民的气,离右派只有SO米远了。他还认为,冒进是马克思
主义的,而“反冒进”没有摆正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是方针性的错
误,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各省的同志在会上听了毛主席的讲话,都感到
压力很重。这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了有中央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省、
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主要议题仍是批判“反冒进”,
并酝酿和讨论社会主义建设... 阅读全帖
e********k
发帖数: 382
33
《八旗兴衰史》
□ 张宏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2007年第3期
第一章 性格的胜利

明末那出天翻地覆的历史大戏的结局实在出人意表。谁也没有想到,是穿着树皮鞋
的满洲人从斜刺里冲上舞台,从演得如醉如痴的两大主角李自成和崇祯皇帝手里夺走了
权杖。
从人口上来看,满族和汉族太不成比例了。1644年前后,满族人口不及汉人的三百
分之一。两个民族体积之比,几如蚊子之于大象。
从军事实力看,双方也不可同日而语。明王朝的常备军数量已经多于满洲全族人口
。明军已经初步进入了热兵器时代,拥有从西洋传来的“红衣大炮”、火铳等先进装备
,而满洲人还完全依靠原始的弓箭和大刀。
至于文明水平,满洲人更是不能望汉人之项背。明王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全民
识字率居世界领先水平。而满洲人还停留在原始农业渔猎阶段,整个民族几乎都是文盲
。那些名留青史的满洲贵族的名字,从音译过来的字面上看来,倒也带有神秘的异域气
息,可是一旦意译,立刻暴露了这个民族的文化海拔。就以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的名字
为例吧,“多尔衮”的意思是“獾”,“多铎”的意思是“胎...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70
34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封id keyibushuome及bigx
鲁迅 在《阿Q 正传》小说中塑造的 阿Q的形象,把这个人物的精神胜利法称之为阿Q精
神。
阿Q精神具体表现为他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和他的精神胜利法等
等。鲁迅先生正是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表明这种普遍在于"国人魂
灵"中的精神病症怎样麻木。阿Q非常穷,穷得只剩一条裤,甚至连姓名都没有。但是,
他的可悲却主要还不在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压在
未庄生活的最底层,什么人都能欺负他,可他却并不在乎,常常好像还很得意。这事的
关键,是他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胜利法,分明挨了打,他却想:这是儿子打老子。
阿Q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它来自鲁迅先生1921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的形象。阿Q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被世人所运用。阿Q是一个
横遭压迫、备受屈辱的雇农流浪汉,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己安慰自己,都自以为是“
胜利者”。阿Q性格中最为鲜明的病态特征,便是精神胜利法。
关于阿Q精神,学术界有很多权威论述过。黄修已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称
这种病态特征是精神胜利病,其中有一段非常透彻又简明的论述:“这就是...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35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tang.txt
亦明注:被人哄着、捧着,至今被方舟子视为“理所当然”。
【1980年-1983年】
上初中。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上了初中,文学才能开始显露... 阅读全帖
k**********6
发帖数: 24
36
张之洞,直隶南皮人,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其父张锳曾时为贵州兴义知府。张之
洞自幼即博闻多识,文才出众,14岁那年,他从贵州回原籍南皮应童子试,中秀才;在
两年后的顺天府乡试中,张之洞在诸多才俊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举人第一名(即“解
元”)。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中秀才并不算太难,但乡试一关最为难考,张之洞以16岁的年纪
得中解元,如果不是聪明过人的话,至少也是科场能手。按常理,张之洞应该再接再厉
,鲤跳龙门,但在之后的十年中,他却没有丝毫的斩获。个中的原因,一则是其父因病
去世,张之洞须按例守制;二则是23岁除服赴京会试时,又恰逢族兄张之万为同考官,
循例须回避不得应试。好在张之洞年纪并不算大,蹉跎十年终成正果,在同治二年(
1863年)的会试中,张之洞得中一甲第三名,时年不过27岁。
张之洞在会试前的复试中名列一等第一名,廷试中因其对策不中程式,主考官初拟列二
甲末,后阅卷大臣宝鋆力排众议,将之擢为二甲首。慈禧太后得知后,亲自阅看并点为
探花。经引见后,张之洞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一时间声名鹊起。据称,张之万在前一年
往河南奉差办事,临行前陛见慈禧太后请训,慈禧曾问汝弟张之洞颇...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1566
37
来自主题: Joke版 - 元旦100个笑话
祝所有人,2013年万事如意、财运亨通、大吉大利!
1、婚姻的最佳状态是“六个一”:一夫一妻,一儿一女,一生一世。
2、有一天,老师出上联说: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某同学说:你妈的,他妈的
,你他妈的。后来被家长领回家了。
3、小明:“你说一个月打三次胎会不会有事?”小强:“你女朋友?”小明:“不是
,是我的自行车。”
4、希望手里的钱都彼此相爱、结婚,然后生好多好多小孩。
5、在公交车上听到一母亲教儿子背诗:“锄禾日当午,妈妈最辛苦;下午打麻将,晚
上斗地主。”
6、怀孕,又拉肚子,正在厕所使劲。老公跑过来说:“宝宝,抓紧肚子里那根绳子,
别让你妈把你拉出来了”。
7、一妇女怀孕了脾气不好。一天和她老公吵架了,她就以为老公不爱她了。她拿起酒
瓶使劲地喝。她老公就抢过酒瓶说:“你想喝醉我儿子啊。万一他醉了不想出来怎么办
?”......
8、争吵得很厉害时,妻子提出建议:“我有两个方案可以结束这场争吵,一是,要么
我们都承认是我对了。”
丈夫:“另一个呢?”
妻子:“要么我们都承认是你错了。”
9、人的小肠有200平方米,屎住的地儿比人住的都大——真是生不如“屎”啊!
10、有一学... 阅读全帖
t*********8
发帖数: 6
38
话说民国元年(1912年)的八月底,云南鸡足山悉檀寺内已经一片初秋的气象。秋风肃
杀,落叶纷飞。天色已近黄昏。雄伟的万寿殿上,三个人正坐着议事。中间一人是个青
年军官,约莫三十岁样子。还有一个戎装打扮的军人和一个老者,坐在两旁。这时候,
从门外大步走进来一个清瘦老者,身形高大,穿着藏青色僧袍,神色庄严慈和中,却有
一股凛然之气。
三人停止了说话,抬起头来,认真地打量着这个和尚。殿中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只听
见秋蝉的声音,在众人耳朵里面回响。
老和尚在大殿中间站定,迎着众人的目光,静静地环视了一周。他判断正中的青年武官
,应是他要找的云南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的李根源将军。老和尚以前从未见过他
,不过根据此人长相看,国字脸,浓眉大眼,目光透出英武之气,必然处事杀伐果断,
因此非李根源莫属。而且年纪轻轻就任如此大官,少年得志,必有过人之处;当然也极
可能刚愎自用,不听劝告。
想到这里,老和尚的内心波澜起伏。打从不顾卫兵阻拦,闯进大殿起,他早已把生死置
之度外。他知道今天的形势极其险恶。如果论理不成功,李根源是否会当场杀了他,这
并不重要。他担心的只是没法走出这个大殿,全寺的近千僧人肯定会... 阅读全帖
y*******8
发帖数: 1693
3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ZT 咪蒙:好疼的金圣叹
广告×金圣叹
他是16世纪的精神先锋,他的历史使命是惊世骇俗。乱世中,他最达观,浊世里,他
最清醒。他是清晨的酒鬼,玩世不恭的才子,爱吃拘肉的佛教徒,精通析学的神棍,恶
毒的文艺批评家,视规则视如狗屎的学者。反礼教的孝子慈父。他属于中国历代文人中
有趣,任性义精神分裂的稀有物种。
狱臀×金圣叹
“我是南京监狱狱譬。今天金圣叹被分到我的辖区了。”
这是1661 年中秋节前夕天涯社区最红爆料贴。楼主ID为“《越狱》是部脑残剧”。
“金圣叹很难搞。一会儿摆出奠测高深的装B样,据说在想“半夜两更半”的下联;
一会儿又很亢奋地跟我讨论一线城市房价。丫那小身板,瘦骨嶙峋的,想打他吧,最近
全国监狱搞形象工程,查出来要扣老子奖金。不讨哥还是赚到了提前买了100本他的书
让他签名,感兴趣的朋友请光临我的淘宝网店。金圣叹临死前的绝笔,全球限量发行。
哥很低调,拒绝人肉!”
当天各大媒体、门户网站集体陷入癫狂状态。狗仔24小时在监狱周边蹲点守候最新
八卦。没办法,金圣叹啊,年度作家首富、出版界大腕、星象学家、预言大师,连续5
年当选为全国娱记最喜爱的名人NO.1一一作为一个偶像派“文化超男”,他时不时...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8525
4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 第十节 默契
题目好像和以前的重复了,
半年前刘体纯的驻地就从巴东转移去夷陵了,听袁宗第说,刘体纯目前也是在忙着
种地,生产粮食。刘体纯和袁宗第都是商洛十八骑的骑士,关系本来就很好。攻打chó
ng qìng是袁宗第提出来的,因此刘体纯对chóng qìng的战事一直很关注,屡次派人
来询问。
而袁宗第返回万县后,也给刘体纯去信,仔细讲述了一番chóng qìng之战的过程
。除了对方兵马众多外,袁宗第还告诉刘体纯chóng qìng城难以攻克。和湖广的几座
城池不同,chóng qìng是典型的山城,城墙下面是坚固的山体,就算清军人数稀少,
明军想进行城墙爆破也会比较困难。再说chóng qìng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的狭长半
岛上,让地道挖掘变得更加困难。
“刘将军前不久回信说,虽然夺取chóng qìng最终还是要靠巷战打败鞑子,但爆
破城墙他又有了新的妙计。”袁宗第对邓名说道:“刘将军说他想出了能够迅速突破城
墙的办法。”
刘体纯没有说出具体是什么办法,不过邓名去武昌,中途肯定会路过夷陵,到时候
一问便知。
相比武汉那边的战事,袁宗第对chóng qìn...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2067
4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正文 第 451 章 争夺(下)
新年将近,但是袁宗第的心情非常不好,因为他听说成都的士人正准备大肆诬蔑闯营。
闯营势力渗透川西之深,是朱之瑜、蒙正发完全没有概念的,就是陈佐才也大大低
估了闯营的消息灵通程度。几乎在第一时间刘晋戈就了解到了陈佐才的意图,得知四川
书院正试图编写不利于闯营的历史课本,刘晋戈立刻把这个消息传给叙州,袁象发急件
通知袁宗第甚至还有下游的刘体纯、李来亨,把这些新动态报告给闯营亲朋,他和刘晋
戈都担心这会给闯营造成很坏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返回成都的周开荒不用说也是刘晋戈、袁象一派,邓名的贴身
卫队乃是李来亨的三堵墙将士,现在很多人都是常备军军校的高级教官,他们纷纷要求
刘晋戈动用知府全力,把这种对闯营的猖狂进攻粉碎在萌芽里,还保证他们会利用一切
关系帮助刘晋戈在邓名那边取得谅解。
幸好刘晋戈已经做了好几年知府,对邓名的脾气秉性也有了相当的了解,没有莽撞
地去找蒙正发的麻烦,反而压制了三堵墙闹事的**。刘晋戈告诉大家此时一定不能滥用
行政权力,更不能动用军队,否则邓名就算原本想中立,也会被逼得站到蒙正发那边去
了。
不过既然刘晋戈、周开荒不准备动用行政权力和...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1888
42
关于这次阅兵的主题,成都人都听说了,那就是邓名要补办从缅甸返回的凯旋式。
听到这个消息后,蒙正发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妥,他之前也附和过陈佐才,称攻打缅甸纯
属劳民伤财,但这仗是邓名亲自指挥的,少唐王当然听不得这样的话。因此蒙正发马上
改弦易辙,准备了好几封诗赋,准备在邓名的阅兵式上高声朗读,歌颂上次王师征讨缅
甸,耀武扬威于异域的煌煌武功。
陈佐才依旧固执己见,坚持认为既然没有救出天子就称得上是一无所获,所以不打算向
邓名道贺,没有准备任何歌功颂德的诗赋。对此蒙正发也不勉强,但也不打算效仿,在
他看来陈佐才是铁了心要扮演强项令,而邓名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会效千金买骨之法,优
待陈佐才以赢得士心。不过这种强项令有一个就够了,蒙正发熟读史书,知道皇帝固然
需要陈佐才这种有风骨的士人为自己增色,但更需要也更喜欢揣摩上意的乖巧臣子——
蒙正发不打算同陈佐才竞争岗位极其有限的“强项令”一职。
至于之前曾经说过缅甸之战的坏话更不必担心,那时蒙正发被巩焴绕晕了头,见全书院
的名人都说缅甸之战徒劳无功,那他也就不小心跟风说了两句。现在保国公既然露出了
口风,蒙正发也就立刻修改错误,更不惜“以今日之我战昨日之我...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11251
4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 正文 第二节 目标(上)
邓名和刘体纯先后进入了应天府,邓名和川军已经是南京的常客了,所以并没有感
到有太多稀奇的地方;李来亨的先锋军也来过一次,所以他表现得也相当镇定;但刘体
纯的手下就要兴奋得多,这是大明的两京之一,是中国的心脏地区。就连他们的指挥官
刘体纯,也忍不住一再观察南京的城墙,似乎颇有去试一试的冲动。
“刘将军,我们之前可是说好了啊。”见刘体纯看南京城墙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
邓名急忙提醒他注意:“如果蒋国柱不识好歹,那我们把南京城墙爆破了给他瞧瞧;但
如果蒋国柱老老实实的,我们就没有必要炫耀武力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是,我记得。”
刘体纯这次又从邓名手里拿到几件新宝贝,其中一种东西就叫定时引信。就是用一
个玻璃容器盛着一种被邓名成为强酸的液体,在使用前敲碎玻璃,让酸液流出腐蚀一根
金属线。金属丝被烧断时,就会导致紧绷的弹簧猛地收缩,依靠剧烈摩擦发热或是燧石
打火来引燃火药——成功率不怎么样,不过节省了铺设导线的时间,有时为了铺设很长
的导火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导火索也有铺设失误导致引火失败的几率。所以刘
体纯认为如果这种引信能改进的话,还是很有前途的。而...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11251
44
上次来成都已经是很多年之前了,冯双礼对省城的城门楼还有印象,只是现在成都
的样子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城墙外还有大片的建筑物。正当黄昏时分,这些建筑物
周围依旧有不少人在活动,看上去也不像是农夫。城门前也没有全副武装的士兵,戒备
还不如成都外围严格,大量的行人就穿行于门楼之中,冯双礼望了望即将落山的夕阳,
发现成都似乎没有关闭城门的迹象。不少建昌人都好奇地询问狄三喜这是为什么,可后
者称他上次来成都增援时,成都晚上也是要关城门的。
帝国的首席提刑官贺道宁住在城中,不过他的住所也不与官邸重合,他邀请冯双礼
一行去他家中做客,还告诉后者这所住所属于他私人所有,即使有一天他不是四川的首
席提刑官了,帝国政府也无权收回贺道宁的住宅。
招待冯双礼等人的食物很丰盛,庆阳王还记得许多年前杨有才去建昌的时候,见到
私酿的酒就喜出望外,那时冯双礼确信建昌的生活条件要比成都好很多;不过现在看看
桌面上的蔬菜,冯双礼知道成都的物产之丰富已经远在建昌之上,省城已经恢复旧观。
“现在春熙路周围的地价太贵了,而且完全成了生意场,除了帝国银行,所有其他
的衙门都从那里迁走了。”听到冯...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45
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四 闻人生野战翠浮庵 静观尼昼锦黄沙巷
诗云: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不是三生应判与,直须慧剑断邪思。
话说世间齐眉结发,多是三生分定,尽有那挥金霍玉,百计千方图谋成就的,到底却捉
个空。有那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似司马相如的,分定时,不要说寻媒下聘与那见面交谈,
便是殊俗异类,素昧平生,意想所不到的,却得成了配偶。自古道:“姻缘本是前生定,曾
向幡桃会里来”。见得此一事,非同小可。只看从古至今,有那昆仑奴、黄衫客、许虞侯,
那一班惊天动地的好汉,也只为从险阻艰难中成全了几对儿夫妇,直教万古流传。奈何平人
见个美貌女子,便待偷鸡吊狗,滚热了又妄想永远做夫妻。奇奇怪怪,用尽机谋,讨得些寡
便宜,在玷辱人家门风。直到弄将出来,十个九个死无葬身之地。
说话的,依你如此说,怎么今世上也有偷期的倒成了正果?也有奸骗的,到底无事,怎
见得便个个死于非命?看官听说,你却不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夫妻自不必说,就是些
闲花野草,也只...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7
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环境中,我国海归群体不断壮大,人员结构开始向多层次扩展。《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深入北京、广东、江苏、广西、湖南、重庆、四川等地采访发现,在海归群体中,除了高学历、高收入、很抢手的“海鲜”,还出现了很多归国创业、从政的“海创”“海仕”以及就业遇阻、打拼艰辛的“海草”“海带”,甚至出现不少因不适应国内环境而再次出国的“归海”。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仍面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机遇期,需要进一步深化全球聚才效应。
“海鲜”戴南浔:“个人收入不比美国公司差”
作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责任有限公司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戴南浔属于眼下人们所说的“海鲜”―――海归人员中那种高学历、高收入、很抢手的人才。
戴南浔在回国前已事业有成。他在加拿大、美国学习工作24年,拥有加拿大地质学科博士学位,2009年回国前任美国一家公司执行副总裁,年薪近 20万美元。戴南浔说,选择回国是因为国内发展快,事业平台更大,东方公司正在加速国际化,正需要像他这样有国际背景的科研人员,“而且公司科研经费十分充裕,个人收入也不比美国的公司差,我非常享受现在的工作...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8
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环境中,我国海归群体不断壮大,人员结构开始向多层次扩展。《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深入北京、广东、江苏、广西、湖南、重庆、四川等地采访发现,在海归群体中,除了高学历、高收入、很抢手的“海鲜”,还出现了很多归国创业、从政的“海创”“海仕”以及就业遇阻、打拼艰辛的“海草”“海带”,甚至出现不少因不适应国内环境而再次出国的“归海”。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仍面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机遇期,需要进一步深化全球聚才效应。
“海鲜”戴南浔:“个人收入不比美国公司差”
作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责任有限公司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戴南浔属于眼下人们所说的“海鲜”———海归人员中那种高学历、高收入、很抢手的人才。
戴南浔在回国前已事业有成。他在加拿大、美国学习工作24年,拥有加拿大地质学科博士学位,2009年回国前任美国一家公司执行副总裁,年薪近 20万美元。戴南浔说,选择回国是因为国内发展快,事业平台更大,东方公司正在加速国际化,正需要像他这样有国际背景的科研人员,“而且公司科研经费十分充裕,个人收入也不比美国的公司差,我非常享受现在的工作...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的大吃一惊系列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50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