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火耗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b***n
发帖数: 13455
1
“诸君都听好了,普通军户的,第一批银圆,每户暂且只换十圆,汉籍优先……”
“……银圆真假辩别,众将士要仔细记在心上,大致有听声响、观外形、体重量、
看成色几个门道……最便的,便是吹,凡真的银圆,声响尽是柔和悦耳,那声音嘶哑短
促的,便为假……”
听着下方声音,楼上士绅与几个随从,都不知不觉的依样吹听,果然一种悦耳的声
音传入耳中。
“……还有,重要一点,真的银圆,成色皆是九成五,未达到九成五的,尽是假货
,九四、九三都不成,若有发现假货的将士,要立时向银钱司举报,吾等定诛之……”
看下方静静排队,仔细倾听的民众,个个秩序井然,士绅眼中现出叹息之色,怪不
得这些人被称为众将士,观此些民众,战事一起,只需稍稍操训,便是敢战精锐,几年
过去,东路越发不同。
回到座位,那相貌堂堂士绅,抚摸手中银圆不语,身旁文人随从也坐下,玩弄手上
的银圆,或摸或吹。
良久,士绅叹了口气:“往来京师价,纹银一两,买钱六百,其贵贱只在零与二十
之间,自圣上践祚,与日俱迁,至去年,已卖至二千矣,夏秋间,更二千几百矣,何故
也?”
他说话时,带着浓厚的晋地口音,而且浓眉掀起,颇有一种锐气昂扬的味道。
“制钱贱之所由来...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375
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_第二十三节 代理(下)
得知明军愿意解围后,缅王和缅甸的高官们决定接受邓名的条件。
自古以来城下之盟都不会有什么好条件,而只要局势有变,什么盟约也都是废纸一张—
—白文选没说错,莽白政权打的算盘就是拖延时间。等消除了东面的隐患,稳定了国内
的局势,恢复了军心士气后,莽白自然会提出修改条约,那时的条件就会根据那时的局
势而定。如果局面有利于瓦城方面,那不但不赔款,说不定还会要求明军割让腾冲,正
如他的祖先莽应龙、莽应理一样,缅王从来不会把与明朝的合约放在心上。
之前想把已经赏赐给部下的明人交出去不容易,但现在则容易得多,不少高级武士都在
丽水一战中阵亡;就算主人幸存,由于瓦城受到围困,武士们在郊外和家乡的庄园也都
落入明军之手,只要能收回庄园,这些人也不会舍不得几个奴隶。
瓦城的效率很高,停火的一天还没有结束,就陆陆续续开始放人,两天之内就向明军释
放了一千多御林军俘虏,很快又有一批家眷也被归还。逃出生天的御林军到达明军营地
后先是抱头痛哭,然后就义愤填膺地要求巩昌王和保国公攻入瓦城,把莽白千刀万剐。
“莽白肯定出了什么事,不然他不会这么痛快。”邓名觉得缅甸方面的反应实在太过迅
速:“难道是缅南发生了叛乱?”
...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国内毛泽东思想也是汹涌澎湃
http://weibo.com/p/1001603924044620692822
失传的屠龙术
2015年12月25日 21:03 阅读 90463
今天我们先从一位皇帝讲起,史上最会卖萌皇帝,雍正:
一直以来,雍正皇帝夹在乾隆康熙两帝之间,总是容易被人忽略,便如“康乾盛世”也
是取了爷爷和孙子的名号,跟他这个爸爸没什么太大关系。而看一些晚清、民国时期士
大夫们的评论,雍正的形象多半是一个严酷、苛刻、吝啬的暴君,而乾隆则是一个慷慨
、宽厚、仁慈的明主。
谈起雍正,多半跟宫廷八卦有关,包括他继位是否正当、对自己兄弟多么残酷,但极少
有人对他的治国理政的政策有一个应当的重视,雍正朝的政治向以严猛著称,其诸多政
治与经济的改革亦向被学界视为开启康乾盛世的重要举措。可以说,雍正宝宝的坏名声
很大程度上是他得罪了一个阶层——一个便如皇帝的他也得罪不起的阶层。
康熙帝晚年,多半有些慵怠朝政,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雍正帝在一片质疑声
中登基,虽然面临着帝位认同的危机,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国家财政状况及吏
治败坏而采取的果断措施。雍正上台后的第一个月,就干了一件注定要让自己为千夫所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人民的名义》固然精彩
人民的名义》固然精彩,但是境界上被这部剧甩了几条街
赵皓阳-Moonfans
04.28 17:56
阅读 82万+
文/赵皓阳
最近后台留言,很多读者都想让我谈一谈雄安新区和《人民的名义》。雄安新区现在还
没什么好谈的,国家只是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性的纲领,真要看怎样还要等到时候详细
的配套政策,至少得等个一年半载,现在这点信息量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如果非要“
硬”分析那就是“纯属推测,如有出入,概不负责”了,我们唯物主义者不搞这些。
至于《人民的名义》,毫无疑问在剧本、表演、制作、题材上,都是近几年国产剧中的
佼佼者,但是我看了十一二集,我能隐约感觉到这部戏可深入分析的地方并不是特别多
。我又往后追了十几集,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另一部国产剧中的一个情节。我终于想明
白了,《人民的名义》长长几十集想说却并未说透的内涵,这部剧用短短半集二十分钟
、寥寥几个镜头,就讲透彻了。让我们走进国产帝王剧第一、永恒的经典《雍正王朝》
第三十二集:
我看《人民的名义》,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一集这个剧情。仔细体会一下,道理就是这
么个道理:所有的反腐剧从来都是“官斗官”,而绝对不会“民斗官”;任何反腐都是
...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5
☆─────────────────────────────────────☆
popyard88 (popyard88) 于 (Sun Jul 10 14:18:59 2011, 美东) 提到:
难道是西方商业活动比东方更频繁?
或者和西方从美洲抢来的黄金有关?
☆─────────────────────────────────────☆
dhzdhz (敦厚之大胡子教主) 于 (Sun Jul 10 14:33:28 2011, 美东) 提到:
东方主要用铜吧。西方也不是主要用金。

☆─────────────────────────────────────☆
xlzero (Megatron) 于 (Sun Jul 10 14:37:02 2011, 美东) 提到:
中国也有金子阿
☆─────────────────────────────────────☆
luguogong (钦奉两江布政使) 于 (Sun Jul 10 14:50:08 2011, 美东) 提到:
中国是银本位,原因,我猜可能是方便流通,金子毕竟太少了
☆───... 阅读全帖
t******z
发帖数: 2929
6
明朝的官员工资很低,在收税的时候,经常干一些火耗和淋尖踢斛的勾当。
把火耗的银两和从斛中踢出来的粮食收入私囊,作为家用补贴。如果有人民的留罢投票
在,那么干这种勾当就要小心了。
很可能的结果是,他们不会对大多数的贫苦农家干这种事情,但他们会对富户干这种事
情,富户也会承担得起这种火耗和踢斛。
因为贫苦农家数量大,如果得罪了数量大的民众,那么任期末几乎要被留罢了。富户数
量小,哪怕得罪了,选票的数量也没有那么大。
m**********e
发帖数: 2808
7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婚姻市场的定价
我那非常非常cynical的爸爸,每次见到妈妈在挑玉器时,都会在旁边盘着手带着讥诮
的冷笑。他也经常不断地对我们洗脑,玉器商人挣钱,和风水佬,相士,中医等人一样
,卖的不是名义上的玉,而是看人喜爱程度定价的。
不过我觉得,如果在婚姻市场上,人一生都从来未被作为玉器,也未经历过把对方作为
玉器来定价,也不失为一个悲哀。
婚姻市场上,A比B年轻两岁,B比C漂亮多两分,C比D高两寸,D比E轻两磅,E比F挣多两
万,F比G绿卡排期早两年,G比H学校排名高两位。。。都是简单明了,有数可寻的。就
如金铺里面的金饰,表明看款色千姿百态,但实际上仅凭一杆称,一试金石,一算盘,
确定重量成色,再加点人工火耗,就能确定价钱。某日厌烦了某个款色了,再贴点人工
火耗,就能换一款。
但有时在足金龙凤镯中挑花了眼,却可能会发现,另一个柜台里摆着的那只玉镯,剔透
玲珑,光华蕴籍,当中一抹碧翠,牵动你的心头,正正是反复在你梦中出现的那峦远山
的模样。此时此刻,价钱不能再以重量成色人工火耗来计算,厌烦了能否能再接近原价
出手,一概不在考虑。
因为,心头好,就是无价宝。
b***n
发帖数: 13455
8
崇祯叹了口气,手上的银圆,虽成色略微不如官府的折色银,然如此便利规范,想必小
民不会在意这点差别,一枚银圆,定可当折色银一两使用。
更别说民间通行的银两,成色远差于折色银,高的九成,低的七八成不等。
王斗又开始动作了,崇祯帝心中不知是何滋味,与大明别处不同,从王斗封侯后,
自崇祯初年不出京师的锦衣卫,开始在宣府镇活动,所以王斗的动静,崇祯帝能最快得
知,还想方设法,搞来了一些银圆。
王斗放言出来,朝廷制钱标准,便是自己在崇祯元年发行的,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
的好钱,余者,尽数是私钱劣钱,以后在镇内禁止流动,不知为何,他有一种兴灾乐祸
的感觉。
因私钱泛滥,户部每年发行铜钱越来越无力,现大明流通的,大部分是地方钱局,
还有私钱商们的铜钱,很快,宣府镇要倒霉的,就是自己痛恨的私钱商,这是崇祯帝乐
于看到的。
不过王斗只认崇祯元年的制钱,略略得意之外,也让崇祯帝感觉有些羞怒,王斗言
外之意,便是此后历年,朝廷发行的皆是劣钱烂钱?在宣府镇流通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当年自己可以发行精良钱币,为何此后不行?难道就任王斗在那邀买人心,
自己却无所作为?
他看了王德化一眼,这个太监,正喜滋滋的玩弄手上银...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1491
9
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这种力度绝对是不见史册的
,但反过来说,腐败程度也是严重的。
谈古道今,纵横捭阖。
让我们跟随思想的脚步,听大家娓娓道来……
从今日起,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聆听思想的声音”系列访谈。我们将以口述实录
的方式,记录一位位中外大家谈人生、谈历史、谈文化、谈反腐。他们的精彩人生与独
到见解,必将带给我们丰富思考和深刻启迪。
聆听思想的声音,感受思想的力量。
著名作家二月河访谈录:现在的反腐力度 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
题记:2014年7月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一个爬满青藤的安静院落,我们见到了因“落霞
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而为海内外熟知的作家二月
河。近几年来,二月河因其对反腐败的论述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通过两天的专访,二
月河讲述了一位作家丰富艰辛的创作历程、一位历史研究者对当代政治生活的观察与思
考以及一位文化传播者对于文化、教育的热忱与见解。从参军入伍、弃武从文、研究红
学,到文学创作、建言反腐……整个访谈都闪耀着二月河先生的人生智慧和历史洞见,
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
我想...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1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史鉴:从“苦行老僧”陈瑸说起
陈瑸,清代清官,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随即回乡讲学,足迹未尝踏入公门找关系,五
年后才被授为知县。陈瑸经常说贪不在多,贪污一二非分钱便如贪污千百万。清代官员
有加征“火耗”的福利,加派的银两名义上是熔炼时被炉火“耗”掉了,实际上是官员
的补贴和办公费用。陈瑸在福建、台湾、四川、湖南等地辗转为官二十年,所到之处都
禁止加派火耗。陈瑸因此生活非常清苦,二十年为官都是孤身一人上任,不带家属,不
请师爷。他儿子长大了,却无法见父亲一面,因为陈瑸任职地与家乡相隔几千里远,陈
家出不起路费。陈瑸只有一两个随从,官府厨房里天天做的是蔬菜,生活清苦到一般官
员不堪忍受的地步。陈瑸却安贫乐道,终身不改志向。康熙帝说:“这真是苦行老僧啊
!”陈瑸病逝于任上,遗嘱将归自己花却没动用的公项余银一万三千余两捐作西征军费
,不留给家属。康熙帝下令将一万两充军饷,其余的留给陈瑸儿子作安葬费。
陈瑸这样大公无私的清官,若出现在中共统治下,中共一定会大肆鼓吹:他是“党教育
出来的活雷锋”,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武装头脑的先进典型”……似乎没有中共,没有中共党魁,就出不了陈瑸这样的...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11

哪有那么容易,明朝搞纸币,宝钞成了擦屁股纸,没有金融相关知识,滥发纸币就是掠
夺民间财富
另外火耗关系到地方利益,没了火耗那些衙门差役吃什么。哪有那么容易搞的
x****o
发帖数: 29677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封建社会的顶峰是哪个时期

是,明朝问题就是税赋用粮食,耗损太严重,一开始缺少金银,宝钞又发滥了,官员俸
禄太低,导致后面不贪没法生活了。另外火耗钱也是大问题,张居正搞一鞭法,没考虑
火耗也是个问题
r**o
发帖数: 4614
13
恩,中国历代农村都是自治社会, 和封建社会有个鸟毛关系。 共产党为了权力, 就
疯狂破坏原有的权力体系, 把族权也要搞掉。 现在农村里开始选村长, 还不是大家
族上位, 土共这脸打把自己给打的啪啪的。
秀才大赚在北方可能是, 江南秀才还真满地走, 谁家家谱拿出来1,2百年里面都有个
举人的。
秀才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赋税和劳役不会给压的太过, 很多时候农民都是托秀才或者
举人替他们交税,火耗什么的会收得少点。 清朝还有个秀才或者举人的地主和官员
argue说大家的火耗应该收的一样,结果给无情镇压。
s*****e
发帖数: 16824
14
史书读得太少,现在的贪在古代都不叫个事儿。别的不说,明清两代的火耗,那就是明
着贪,人人有份的。一般火耗是正税的一成,多的有加到三四成的。这个比例拿到现在
来吓死人,等于地方税后的10%给官员贪了,按现在一个县一年税收数亿至数百亿计算
,等于光这一项就能贪数千万至数十亿一年了。
M******a
发帖数: 6723
15
http://hk.on.cc/cn/bkn/cnt/commentary/20150407/bkncn-20150407000317701-0407_05411_001.html
清朝到康熙执政后期,国库空虚,财政危机,各地官衙负债累累,国家发生自然灾害时
,居然拿不出钱来进行起码的救济,而各权贵利益集团掘取国财,掳掠民脂,各霸一摊
,却富可敌国。据载,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暴涨,十几道河堤缺口,上百万灾民流离失
所。康熙接到快报急招诸王大臣议事。四阿哥胤禛(雍正)在户部查清钱粮实数后速赶
至乾清宫,针对国库空虚,已无粮可调,无款可拨的状况,亲自请命前往灾区向富商官
绅募捐借债,以解燃眉之急。可见,当时清朝在盛世外衣下的深重危机。
导致清朝国库空虚危机深重的根由,雍正皇帝概括为:总督、巡抚一级官府“今之居官
者,钓誉以为名,肥家以为实。今或以逢迎意旨为能,以沽名市誉为贤(就是作秀),
甚至暗通贿赂,私受请托;朴素无华,敦尚实治者,反抑而不伸。藩库钱粮亏空,多至
数十余万。属员缺出,巡抚操其权,下属钻营嘱托,以缺之美恶,定酬赂之重轻,情同
行劫。而告休归田之官员,反徇私吹索,借端陵践。吏治...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533
16
胡说八道。明朝就是因为太文明,太民主,结果收不上税,受灾地区朝廷没钱赈灾,结
果酿成大祸。
比如说,苏州织户造反杀了中央委派的税监,原因是每一部织机要收税3钱(当时纺织
厂打杂的每月工钱5钱,技术工每月工资2两以上)。后来只有首犯被抓,其余一概免罪
,而且朝廷文官左一篇右一篇攻击朝廷这么收税是‘盘剥民众’。这还被后世满清文人
引用作为明朝腐败的例证。结果收不上税打不起仗的明朝廷完蛋了,满清来了,皮鞭屠
刀之下每张织机每年收税50两他们也老实交了。这就是一个‘贱’字!
又比如说,孙传庭去西北坐镇剿匪,镇府一方,与朝廷来往文书中也涉及‘贪官污吏横
行’‘苛捐杂税繁多’。实际上呢,看看数字,他列举的几个“贪横已极”的地方官,
所谓火耗银(耗羡银),每一两收大约5-7分(5-7%)。顺便一提,明朝西北实行30税
一的制度。也就是说,实际税率3.6%左右。而满清来了,结果火耗银每两征收好几钱!
(山西,康熙45年,御史袁桥奏)
其他数据大家自己可以去对比。
所以很显然,明朝亡于官僚地主联合小手工业者以及农民一起抗税。国家没钱还玩个p
!满清暴力统治,收了重税之后稍微宽缓一些,比如康熙年间把每户织... 阅读全帖
k**o
发帖数: 15334
17
没用,都加到火耗里了,到后期三两税负,要收三十两火耗。你以为清朝那么多
农民起义都是为什么?
要说对老百姓好,最牛逼的那是宋朝,没有之一。因为没有真正大规模农民起义。
j*****y
发帖数: 2042
18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Re 中国四险一金的帖子
好吧,按照我的想法给你re一下,
不知道你在国内工作过没有,我的经验和我同学我亲戚同事的经验告诉我,
给国家缴纳的四险一金,除了公积金是能够返回的,其他都根本打了水漂。失业救济我
前面说了,自
己交了多少跟最后拿多少没关系不说,最后能够得到的失业救济在上海市580左右,你
说这点钱怎么
生存?房租怎么办?养老金就更加不说了,国家已经很明确的说了养老金是当下拿当下
用,你交的钱
跟你未来一点关系没有,ok,你说SS也是如此,那么养老金的亏空怎么补平呢?当前中
国吃着人口红
利养老金都有几千亿的亏空,请问未来我们老了人口红利吃完了谁来养80后?
然后说公积金。公积金这个东西你若是不买房子,是没办法随着你在城市之间来回传递
的。我在北京
工作了几年,所有攒下的公积金其实都打了水漂。因为我不在北京生活,我希望会上海
生活,但是我
查询下来,按照政策3年以内的公积金都是无法提取的。
请问为什么我自己的钱不能提取?好,超过3年。我同事超过3年,想要回南京工作,跑
了13个单位敲
了13个章,前后一年半,一分钱没拿到。请问为什么他自己的钱不能取出来?
你说企业支出,我自己开过公司,我知道确实是多交了... 阅读全帖
x*******a
发帖数: 11067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切身说说大家从共产党得到的好处
这个也不尽然。你看看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也是黑的狠。 狗来的一篇,未必都对
哦。
-------------------------
我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是和秩级联系在一起的。
宋代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外,还有绢绫罗绵
等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每个官员都可按规定配有仆人,最低的官
员配给一名仆人,宰相可配给100人,费用都由国家提供。在宋代,做官就意味着发财
。比如宰相吕蒙正和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期间也都算廉洁,但吕蒙正退休后,在洛
阳建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范仲淹能用自己的钱在家乡修建“义庄”,赡养
族人。
明代官秩分为九品十八级,俸禄也据此分为十八等。正一品每年禄米1000石,俸钞300
贯,从九品禄米60石,俸钞30贯。后来只给少部分米,其余的折合成钱。因折算得不合
理,官员的实际收入变得很有限。宣宗初年,有一位叫孔友谅的知县上书说:“大小官
自折钞外,月不过米二石,不足食数人,仰事俯育,与道路往来,费安所取资?”意思
是说,上要养老,下要育小,加上送往迎来,实在是拿不出钱来。
清朝立国之初,官员的俸禄也很少。在京文...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20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看完《步步驚心》真是火滾!
http://www.npm.gov.tw/hotnews/9811seminar/download/b/335000000E
康熙在位時間很長,他留下很多問題需待解決,這些問題包括滿族權貴的干政,皇子爭
儲的劇烈,就是貴族參預的結果。康熙時的高官,因派系而糾紛不斷,例如明珠之黨,
索額圖之黨,甚至漢官如徐乾學等輩,也有黨派,朋黨活動,不論滿漢,都以犧牲君權
和妨害政事為前提。康熙知道官員間的派系傾軋,但採姑息態度,讓它們自己消長。雍
正以鐵拳重擊參預爭儲的皇子和支持他們的貴族,甚至不容忍毛羽尚未豐滿的朋黨,例
如年羹堯和隆科多,他的政策非但鞏固了自己的皇位,也強化了清朝的政權。
雍正帝的許多改革,不論直接或間接,都以改善平民生活為宗旨。但這絕不表示他抱有
階級意識,正如其他獨裁君主一樣,他不代表任何階級,只因官員的結黨營私、紳衿的
武斷鄉曲,既妨害君權的行施,也傷害平民的利益。換言之,君主和平民有相同的利害
,都以虐民的官員和士紳為共同的敵人。君主需要政治和社會的安定,廣大的平民階層
需要
簡單的生存環境。雍正的解放賤民,火耗歸公,攤丁入地,廣設社倉,興修水利,整頓
地方虧空,追查民...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1525
21
☆─────────────────────────────────────☆
weewow (梭影清遊) 于 (Sun Dec 18 22:05:29 2011, 美东) 提到:
我比較後知後覺,熱潮時沒看,這幾日才在youtube上看的。 越看越火滾啊,若曦真是
cheap到貼地!
又勢利又虛偽還要扮聖母。她一個穿越回去的25歲現代人,又不是情竇初開沒拍過拖的
小女孩,難道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直到死都不知自己要什麼? !
口口聲聲要自由,K,不是沒有機會出宮,卻偏偏留在步步驚心的皇宮,美其名曰留在
外面的小鳥籠還不如留在紫禁城的大鳥籠。這日日做奴才的日子可叫喜歡自由平等?
真有那麼多皇子要娶她,她找8,10,13,14任何一個,先嫁出來了,日後再尋個錯處
休了,或去尼姑庵住幾年,終究還是有法子自由的吧。
水性楊花,這個就不用細說了。不喜歡8就從一開始就別接受,戴上去的手鐲回身就退
還不行嗎,給老八希望做什麼。說什麼“讓我放縱一次吧”,3個月過後就以老八選皇
位不選她為藉口分手。 K,這和玩弄感情有什麼區別。哪個頭腦正常的男人會選擇一個
隨時劈腿的女人而放棄苦心經營20幾...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87
22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雍正王朝》观后感
韩愈曾经讲到写文章,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在第三次看完电视剧《雍正王朝》
后,心中实在窃为雍正不平,于是写一篇观后感算是因寄所托吧。
史学上把康熙到乾隆的历史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民间则俗称“康乾盛世”。这一俗
,非但雍正的贡献没了,胤禛更是被刻画成了一个篡位,弑父,矫诏,好色的暴君。不
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被港台电视剧蛊惑,从小对雍正的印象就是把”传位十四子”
改成“传位于四子”。第一次看《雍正王朝》电视剧是在初中,看完之后雍正的形象才
在心中“拨乱反正”。后来读了二月河的小说,又二看电视剧,不过那时过分关注于九
王夺嫡外在的紧张凶险,忽略了对雍正内心世界的感悟,当然,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即
使有心观察,恐怕也无力感受。就像李宗盛歌里唱的那样,“这歌里的细微末节就算都
体验,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几年”。终于,今天,再一次看完《雍正王朝》时,感觉自
己走入了雍正的内心。思绪充盈而来,郁于中而必泄于外也。
雍正一定是孤独的。康熙曾对他说,“要有一个做孤臣的心,才能把事做好”。不知道
雍正面对这道选择题内心是怎样的挣扎与翻滚。不做这个孤臣,则上可不开罪王公贵胄
,下可坐享仁爱美誉;可是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雍正才是清朝最强大的皇帝
细分清代前史,播开所谓康乾盛世光艳的表面,本来这些点缀起来的昌盛并不值得大大
惊叹。反观夹在其间的雍正皇帝,方是得道方外。如果说康熙乾隆期间是前史上一位散
文家所书写的一篇富丽的骈文,处处都能够见到康乾盛世时皇帝的大手笔。那么,雍正
所编写的即是一部令人印象至深述事诗,它描绘的是一位实干家奋力拼搏的真实故事。
雍正在位共十三年,之前他就曾历任朝中各部,深知朝廷坏处。所以,尽管他在位不
长,但他仍然大刀阔斧地做了许多工作,乃至甘愿为此开罪全国读书人,有此胆量和气
势者,非千古一帝不能相等也。
本来雍正即位之初境况并不好,内有诸皇子及其翅膀的高度不满,外有罗卜藏丹僧的西
北暴乱。此刻自个手中无良将,只好力排众议起用桀骜不训的汉族将领年羹尧。但无论
如何,他内倚九门提督隆科多,外借年羹尧的军力逐步稳住了局势。但做一个安泰皇帝
显着不是他的志趣和原意。他开端了自个的变革之路。对清廷组织的整理和吏治变革,
他做了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
其一,树立军机处,加大中心集权。 因为皇帝所要处理的事务繁多,而宰相的录用必
然引志分权和皇权的旁落,所以这么一个组织就产生了。树立之初,望文生义,他是处
理军事机...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3247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远不如明
呃,看漏了坎曾大人的帖子。我以为贪污是王朝崩溃的催化剂,但从来就不是根本原因
。康熙朝的贪腐就很厉害,要不雍正也不会搞火耗归公,养廉银这些东西来解决财政上
的顽疾-亏空。这还是在清的上升阶段,更不要讲更早些的圈地。那就不止是贪污了,
那简直是明火执仗的抢劫。历代议论的时候都喜欢站在道德高度上批判贪腐,避开了对
基本政治制度的批判,这是不对的。永不加赋就该使劲批判。另外,官僚机构在经济稳
定发展的情形下不可遏制的恶性膨胀,到今天都是个大问题(美国也是在里根政府才提
出的小政府的口号).这个也要严加批判。
w**t
发帖数: 3247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将袁腾飞爱憎分明
吏治不行可以加重财政问题,但根子上的问题不解决,连带吏治都是死结。比如雍正搞
养廉银,火耗归公,看着是吏治的事,其实目标是解决财政问题。
w****j
发帖数: 5581
26
哈哈,对清财政沿革一无所知不是?火耗是什么你知道吧?这个就是地方截留的赋税。
这事情从明万历就有了。截留税款这事情,清朝自始至终,一直有,除了雍正中间看得
严的时候有所收敛。最后无非名目翻新,本质并无不同。军权北京控制不住?你别逗了
。像大头这样的地方实力派,编练新军的人物,到戊戌的时候对荣禄还不是老老实实地
听话?就张之洞刘坤一那几个文官,也能控制军权?玩笑不是这么开的。慈禧虽然不行
,这个还是看得很明白的。我说什么心理活动了?我说的都是史实。东南互保事情过去
以后,这些地方大员的行为一直是服从中央的,甚至自己就变成朝廷的中枢了。还心理
活动呢,你太逗了。
o***e
发帖数: 3526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本朝其实更像明朝
雍正财政上还是挺有作为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加养廉银。一套改革方案。
S*******C
发帖数: 7325
28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Sat Jul 10 00:00:34 2010, 美东) 提到:
奥斯曼帝国 和 大清 并称西亚和东亚两大病夫。最后奥斯曼被肢解的就剩土耳其了,
大清基本上完好。所以在对付西方列强方面,大清做的确实不容易,毕竟文明差了一个
数量级
☆─────────────────────────────────────☆
vespers (一巴掌打死八个) 于 (Sat Jul 10 01:04:45 2010, 美东) 提到:
废话,也不看看奥斯曼离欧洲多远,大清离欧洲多远。
奥斯曼还是很牛的,和俄国奥匈帝国死抗了那么多年,民族宗教冲突都有,一战还是战
败国,最后保有了核心地区,还控制了海峡。

☆─────────────────────────────────────☆
toldo (托耳朵) 于 (Sat Jul 10 01:12:57 2010, 美东) 提到:
奥斯曼不是单一民族和文化体啊
完全靠军事统治的
怎么能和...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8987
29
雍正时期有名的政策,火耗归公
说明早就有公了,he he
l*******g
发帖数: 393
30
其实我就不明白,按照雍正爷那样的改革,为啥不弄纸币,或者国家银号啥的,就弄个
户部,就一个帐房先生,火耗每年烧掉多少银子呀?
w****j
发帖数: 5581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亡的太可惜了
你去研究一下明财政就不会这么想了。明积弊甚深啊,明初的宝钞,学元朝,但施行的
时候还就是个JOKE。税收上积弊就更多了,明前期根本就是实物税(粮食为主),河运
漕运损耗巨大。直到英宗才开始以漕粮折换银钱,但火耗这个让清头疼不已的东西就是
从明来的。还有内裤外库纠缠不清,缺乏有效的财政管理等等等等。清已经是有所改良
了,但清承明制,还是从根上就不行。说到疆土,要是汉人政权,蒙古,新疆(其实也
是蒙古人的地盘),东北北部就都铁定没戏了。西藏也悬。清朝好歹在西藏有驻藏大臣
手里的军队。满人有不少蒙古部落做为铁杆盟友,才有了干涉蒙古事务的法统和力量两
方面的优势。不然满清也不一定能搞定这些地方。没有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很难想象阿睦尔撒纳能往北京方向跑,多半跑到对新疆也有想法的俄国那边去了(他后来也确实和俄国联络,最后得天花死于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的庇护下)。
w****j
发帖数: 5581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再可惜 也没有宋可惜
明初税收的最大问题就是农业税完全是粮食,转运困难,损耗巨大,连带着养出一窝硕
鼠,败坏吏治。折银以后虽然火耗也闹得很凶,好歹比粮食好多了。财政就是要把全国
的经济转起来,减少运输上的损耗,使得国家可以集中使用资源。这点必须要发展商业
。商业发展了,物资流动起来,政府就轻松很多了。我记得清末有钱商就想涉足税收,通过票号为地方督抚流转税款,最后被慈禧给拍死了(这事具体是怎么回事我记不清了,有对晚清财政熟悉的还请赐教)。这算是没远见吧?对商业发展资金和实物流动的好处看不透。其实你就算是粮食多得不得了,政府无法便宜支配也还是没用,最后国家就是一肥猪的命。
v*****s
发帖数: 20290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漂没现象
清初要是少的话,雍正爷闲得慌搞什么火耗归公。
w****j
发帖数: 5581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还在分析明亡的历史原因?
呵呵,明的财政问题你这个属于还没摸到门边呢。明的农民负担可是不轻的,尤其是徭
役。这在明初就已经不轻了,更不要说明中后期土地兼并厉害的时候了。明财政问题从
太祖时期就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祖时期学元朝发行宝钞,结果学了个十足十,变
成滥发,贬值很严重,取消宝钞后,明朝的货币流通一直不畅。商业税问题上,太祖对
财政政策需要根据现状时刻调节这个道理毫无概念,定下个30税一的祖制(凡商税,三
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到万历时,商业税仅仅占政府全部税收的10%。商人和士
大夫勾结,富得流油,但国家开支一直处于不足的状态。官员的腐败,某种程度上,也
可以说是逼出来的。像海瑞这样的廉官生活之清苦,显然成为反面教材。贪腐成为一个
正反馈放大器使得国家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明朝中央开支小不是好事,是明财政窘态的
证据。国家财政没储备,碰上个灾年,加上兵荒马乱,只有垮掉的份。明倒也想出个偏
师灭了谁呢,你有粮饷么?缺少粮饷的军队,比土匪的战斗力都不如。
然后,就是物资的流转。明开始时受税收的是实物。南方的粮食收上来,还要靠运河转
运。损耗巨大。张居正改革,改成税收折成银钱。于是就开始有了火耗这个困扰明清...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封建社会的顶峰是哪个时期
对极,火耗这条后来成为严重的弊政。康熙后期发展到很夸张的地步,也是雍正财政改
革集中希望解决的大问题之一。
x****o
发帖数: 29677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封建社会的顶峰是哪个时期

张居正的一鞭法忽略了老百姓折银问题,也没考虑火耗,上下官员商人在此大作文章
s******8
发帖数: 7105
37

扯, 1 银元最多相当于 200 RMB
==============================================================
一块大洋值多少钱?
解放前石佛营的大户刘家嫁女儿,女儿出嫁时听说带去了无数的首饰和金银。据说
当时的龙凤镯是京城里最好的金匠做的,花了300多块大洋。解放前一块大洋值46
吊,一吊钱值5个铜子。村里普通人家冬天走窑烧炭,一天也就挣两吊钱。1930年
前后一个铜子可以买一个烧饼加一碗卤丸子,1944年两块大洋可以买一袋46斤的
进口面粉。
清末与民国初期五个银圆可以买一条大水牛,一个银圆可以买一担米;民国后
期一个银圆是一担谷。以上是我老家(湖南南部)的老人说的;一个银圆等于0.80到0.
90两银子,用这个价格如果等效现在的实物价格的话,一两银子的价值应该在100元以
上;以民国初期算,大约值250元左右。大家还可以参考自己家乡的一些物价比较。当
时,全国各地物价差别可能也会很大。各朝各代的价格那就更说不准了。
一个银圆因为有“火耗”可以看做是一两银子——当时制银局就是那么规定的
...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38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李自成趁明官军征剿张献忠之际,打出商洛山,转战
湖北、四川,又北上一路打到洛阳,旋又包围开封,虽未打下开封,但有力震动了明王
朝的大厦。后又经郊县之战、潼关之战,明王朝的帝国大厦终于倒塌。崇祯自缢煤山,
固若金汤的明王朝彻底崩溃。
一、官逼民反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贪官污吏横行,地主、豪强欺压百姓,农民赖以生
存的土地,多被官府、豪强、地主、强占、兼并,生活没有出路,尤其天启、崇祯年代
,阉宦当权,魏忠贤把持朝廷,朝政昏暗。这时边患也十分严重,后金(清初称后金)
常年与明军在辽、蓟地区作战,战争开支庞大,朝延为应付巨大的战争经费,在农民十
分沉重的赋税负担上,又加派“辽饷”,随后又增加了“剿饷”、“练饷”,谓之“三
饷”。“三饷”如同三座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各行业各业也都负担沉重,难以支
撑。天下人心惶惶,深感生存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水、旱天灾不断,尤其陕北地方数年
不雨,赤地千里。天灾人祸,造成遍地饥荒,原本就少地或根本无地的农民更加无法度
日,濒临绝路。又加官府讨饷横征,虎狼般地痛叱、催逼、打、抓、坐牢、杀害,种种
摧残之下,致使无数成...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甲申三百年祭》里的两段
前天是郭氏翘辫子35周年,竟然无一人纪念。
今天因为别的原因,读其《甲申三百年祭》,发现里面两段话很值得玩味。
第一段:
饥荒诚然是严重,但也并不是没有方法救济。饥荒之极,流而为盗,可知在一方面有不
甘饿死、铤而走险的人,而在另一方面也有不能饿死、足有诲盗的物资积蓄着。假使政
治是休明的,那么挹彼注此,损有余以补不足,尽可以用人力来和天灾抗衡,然而却是
「有司束于功令之严,不得不严为催科」。这一句话已经足够说明:无论是饥荒或盗贼
,事实上都是政治所促成的。
这层在崇祯帝自己也很明白,十年闰四月大旱,久祈不雨时的《罪己诏》上又说得多么
的痛切呀:「……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
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
。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
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
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
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0466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亡一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ShuiRen004 (绿茶里的虫),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明亡一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5 03:03:24 2015, 美东)
大明朝就像一辆沿着下坡奔向悬崖的马车,所有的势能都指向一个万劫不复的终点。这些势能是此前的几个世纪积累起来的。它的最后一任驭手——崇祯皇帝竭尽心力的努力看起来更像一个苍白的手势,于事无补。相反,也许正是由于他的垂死挣扎,反而加速了这一进程。
大明朝的问题不在于遍地的水灾、旱灾、蝗灾,不在于四处蜂起的盗贼,也不在于几位奸臣或昏君。这些只是表象。在这一切的背后,支撑社会正常运转的精神支柱已经腐烂了。
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那样重视名教纲常。半文盲皇帝朱元璋,本质上是一个精明的、讲究实用的农民。他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又以他那典型的农民式灵感发明了八股文,发明了《大诰》,发明了《皇明祖训》。他的努力指向一个方向:把天下人的头脑装进儒教纲常的保险箱,让社会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条之下永远平稳运转。
...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7463
41
厘,徭,役,口赋,地赋,宅赋,春捐,秋捐,丝捐,寿捐,茶税,车马漕运,盐铁专
卖,股息,银利,火耗,辽饷,练饷,剿饷,常关,洋关
屁民从奴隶社会到现在,啥时所余超过半数过?
n*******w
发帖数: 6708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崇祯皇帝是昏君吗?
康熙收拾三藩,收复台湾, 哪个不是他自己拍的板,很多大臣都反对,康熙自己还是
坚持下来的,
雍正的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骂声一片,不是一样强力推行
乾隆收复新疆,灭掉大小和卓,
这些皇帝,哪个办事之前首先想到要找个大臣背黑锅,之后才做决定的
f*l
发帖数: 742
43
皇亲国戚,自古被认为身份高贵,过着花天酒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生活。但事实上,
其中臆测与传说的成分颇大。明清两代,绅权为了制约皇权,往往对皇家特权进行夸张
宣传,以形成舆论压力,这便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了定式,以为皇家必然是骄奢淫逸、
奢华无度的,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至少明清两代,驸马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
驸马是汉武帝时设置的官职,全称“驸马都尉”,负责车马。西汉时,辛道度路遇一女
子,自称公主,愿以身相许,并以金枕为信物,但此女已去世甚久,皇家遂发其冢,随
葬各物皆在,唯失金枕。此说离奇,但汉代迷信,以为辛道度感动了逝者的灵魂,便封
为驸马都尉,以后历代沿用。驸的本意也是马,过去三马拉车,左右两边的马叫“驸”
,掌驸工资高,年俸两千石,但职权不大,适合姻亲担任。
“考状元,娶公主”,这在民间流传颇广,甚至成了下层读书人的梦想。但历史上存有
姓名的状元839人(含武状元),当上驸马的只有唐朝郑颢一人。古人学业需“十年寒窗
”,科举三年才一次,真考上状元,早过婚龄。
明驸马可享受公主每年二千石的禄米,子孙世袭,尚算风光。清代就较艰难了,固伦公
主(即皇后生的女儿)每年给银不过400两,米40...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史 刑法志 3 (卷104)
刑法三○食貨
諸犯私鹽者,杖七十,徒二年,財產一半沒官,於沒物內一半付告人充賞。鹽貨犯界者
,減私鹽罪一等。提點官禁治不嚴,初犯笞四十,再犯杖八十,本司官與總管府官一同
歸斷,三犯聞奏定罪。如監臨官及竈戶私賣鹽者,同私鹽法。諸偽造鹽引者斬,家產付
告人充賞。失覺察者,鄰佑不首告,杖一百。商賈販鹽,到處不呈引發賣,及鹽引數外
夾帶,鹽引不相隨,並同私鹽法。鹽已賣,五日內不赴司縣批納引目,杖六十,徒一年
,因而轉用者同賣私鹽法。犯私鹽及犯罪斷後,發鹽場充鹽夫,帶鐐居役,役滿放還。
諸給散煎鹽竈戶工本,官吏通同克減者,計贓論罪。諸大都南北兩城關廂,設立鹽局,
官為發賣,其余州縣鄉村並聽鹽商興販。諸賣鹽局官、煎鹽竈戶、販鹽客旅行鋪之家,
輒插和灰土硝鹼者,笞五十七。諸蒙古人私煮鹽者,依常法。諸犯私鹽,會赦,家產未
入官者,革撥。諸私鹽再犯,加等斷徒如初犯,三犯杖斷同再犯,流遠,婦人免徒,其
博易諸物,不論巨細,科全罪。諸轉買私鹽食用者,笞五十七,不用斷沒之令。諸捕獲
私鹽,止理見發之家,勿聽攀指平民。有榷貨,無犯人,以榷貨解官;無榷貨,有犯人
,勿問。諸巡捕私鹽,非承告報明白,不得輒入人家搜檢...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论宋明科举的不同
古代识字率低,但凡读个公告, 写个地契家书讼状啥的都得靠读书人。 和官府打交道
有个读书人在一边帮忙看着也不容易上当。 而且读书人交税纳粮交得火耗也比老百姓
少。 很多农民都喜欢挂在读书人名下少缴点粮食。 最不济就是读书人都有network,
人说不定和县太爷的师爷,或者就是县太爷的同窗。 这么多好处, 农民不巴结读书人
才怪了。

照。
r**o
发帖数: 4614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看明朝王子的成就
老中的统治核心是平衡,黄老之术, 儒家左逼是和地方乡绅右逼相互平衡的。最典型
的就是秀才交得火耗少,能看懂合同文书, 很多时候会给屁民出头,所以屁民才重读
书人, 但是儒家左逼也不能真为屁民代言, 因为乡绅可以买通管学籍的,说你行为不
端,革除功名。
你是真看不懂欧洲人怎么玩的, 他们先是伟光正,放一点难民进来, 然后引诱或者假
冒难民闹事,最后驱逐难民, 不是我们不想收,是你们太烂了呕。 难民性骚扰德国妹
子,最后只抓了3个
穆斯林,我也是笑了。
r**o
发帖数: 4614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看明朝王子的成就
老中的统治核心是平衡,黄老之术, 儒家左逼是和地方乡绅右逼相互平衡的。最典型
的就是秀才交得火耗少,能看懂合同文书, 很多时候会给屁民出头,所以屁民才重读
书人, 但是儒家左逼也不能真为屁民代言, 因为乡绅可以买通管学籍的,说你行为不
端,革除功名。
你是真看不懂欧洲人怎么玩的, 他们先是伟光正,放一点难民进来, 然后引诱或者假
冒难民闹事,最后驱逐难民, 不是我们不想收,是你们太烂了呕。 难民性骚扰德国妹
子,最后只抓了3个
穆斯林,我也是笑了。
h***i
发帖数: 89031
48
雍正打击贪官,火耗归公
雍正惠及百姓,正式的摊丁入亩推广至全国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改革红利与国运嬗变
雪珥
摧毁晚清改革、终结了清政权267年寿命的,正是原本令其长寿的改革基因。
长寿基因变异为夺命基因,症结就在于改革红利的释放极端不公平。清代的五个阶段改
革,至少证明了一点:改革红利能惠及整个体制或者大多数人时,改革就成为长寿基因
;反之,如果改革红利只能惠及一小部分人群,并且将大多数人作为改革的垫脚石和沉
没成本,则改革就必然成为夺命基因。一旦红利异化为“黑利”,社会将被撕裂,政权
的大限也就不远了。
改革红利与国运的关系,其实一直都是串联起中国历史的潜在主线索。
千古犹行秦王政。自秦代以来,对中国历史上12个统一王朝的粗陋切片分析,至少在统
计意义上,显示改革红利与国运存在着某种正相关关系。
在这12个王朝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清代,原因有二:
一、这个王朝在晚期开始所经历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至今仍未终结,我们当下
所经历的冲击、应对、变革,或许可以从晚清所经历的类似冲击、应对、变革中,发掘
出更多的可资镜鉴之处;
二、这个在1644年以异文化、异种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居然延续了足足267年。
摆脱成王败寇和阶级斗争这两个惯性思维,放弃将失败的前朝脸谱式地妖魔化为笨蛋(
所谓“愚...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10886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胡哥号召大家向张居正同志学习
看你怎么界定,冰敬炭敬火耗兼并土地在我看来都是贪,当然比严嵩好了不少,跟徐阶
比就很难说了

,包括他自己上位的过程也充斥了贪腐。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