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 发帖数: 23763 | 1 北齐后主高纬宠爱一个叫冯小怜的美女。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在 chipmunklit (花栗鼠) 的大作中提到: 】 |
|
r*******g 发帖数: 1707 | 2 突然想起晋阳饭庄,纪晓岚故居那个,出国以前是大爱。
04年去过一次,没有原来的味了 |
|
v******a 发帖数: 45075 | 3 温大雅(约572年——629年),字彦弘,唐初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大雅出身官宦
士族之家,其父温君悠,北齐时即步入宦海,任文林馆学士。入隋为泗州司马,大业末谢
病离任返归原籍。在其父的教诲下,大雅并其两个弟弟大临(即温彦博)、大有,自小饱
读经史,及至长大成人,都以学识渊博、品行高尚、能文善写而称著。
隋末,大雅曾仕隋为东宫学士、长安尉。后以父病行孝为名谢职返家,侍奉父侧。大
业十一年( 615年),李渊为太原留守,兵镇晋阳,遂引大雅为留守府记室参军。大业十
三年五月,李氏起兵太原,南下灭隋,温大雅即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掌管义军的文
书起草等机要工作。唐武德元年( 618年),李渊称帝长安,称帝时的礼仪皆由大雅等人
制订。就在这一年,李渊招升大雅为黄门侍郎,旋又升迁为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等职
。
武德后期,世子李世民与皇太子李建成争夺帝位的斗争,愈演愈烈。温大雅奉行“良
臣择主而事”的封建训条,追随和支持李世民。世民亦视大雅为心腹,让他出镇战略要地
洛阳以为外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临帝位,大雅回朝擢升礼部尚书,受爵黎国
公。不久病逝。
温大雅一生较为短暂,其遗于后世的 |
|
v******a 发帖数: 45075 | 4 王翰(《旧唐书》作王瀚),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
《唐诗大系》定工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据两唐书本传,王翰少年时豪健恃才,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登进士第后,仍然每日
以饮酒为事。其登第的时间,《唐才子传》云为景云元年( 710年),徐松《登科记考》
云为景云二年。徐松所考,不为无理,今人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王翰考》以之为
景云元年登第。
《旧唐书》本传中记载说:王翰登第后,“并州长史张惠贞奇其才,礼接甚厚,翰感
之,撰乐词以叙情,于席上自唱自舞,神气豪迈。张说镇并州,礼翰益至。”张嘉贞任并
州长史,在开元四年( 716年)至开元八年( 720年),这段时间,王翰未担任官职,居
住本乡太原,受到张嘉贞的礼遇。张嘉贞入朝后,张说为并州长史。张说开元八、九年为
并州长史时,王翰曾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等制科,又一度调为昌乐县尉。
开元九年( 721年)张说入朝为相,在张说荐引下,王翰即于本年或次年上半年入朝
任秘书正字之职,又擢驾部员外郎。
张说当时不但在政治上居宰相之位,而且是一个有成就的诗人,在文坛上俨然是一宗
主,尤重词 |
|
v******a 发帖数: 45075 | 5 斛律光(公元515年——572年),字明月,高车族,北齐朔州人、出身于将门之家,是北
齐著名将领。其父就是那位以军功任北齐左丞相、封为咸阳郡王的斛律金,老将军在高欢
军中唱《敕勒歌》名扬古今。
斛律光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被高欢提为都督,后为高澄亲信都督,不久为征
虏将军,累升卫将军。一次随世宗打猎,一大鸟在云际飞翔,斛律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
,大鸟如车轮旋转落地,却原来是一只大雕,被时人称之为“落雕都督”。斛律光刚直,
治军严,打起仗来,总在前方指挥,因此他的部队战斗力很强。在北齐和北周的频繁战争
中,他带兵几十年,多次立功,从没有打过败仗,北周将士都很怕他。
河清三年(公元 564年),北周派大将达奚成兴侵齐平阳(山西临汾西南),北齐派
斛律光率步骑 3万抵抗。达奚听说是斛律光迎战,不战而退,齐军乘胜追入周境,俘虏了
周军2000多人。是年冬,北周宇文护亲自挂帅,以柱国大司马尉迟迥为先锋,率兵10万攻
打洛阳,并派雍州牧齐国公宇文宽、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屯兵邙山(河南洛阳
西)策应。北齐则派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前往救援,齐王自己也带领卫兵从晋阳出发,
作为后应。齐周两 |
|
v******a 发帖数: 45075 | 6 尉迟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人。青年时以勇武闻名乡里,参
加了刘武周起义军,并和宋金刚率军南下,陷唐晋阳、浍州,大败李渊军队,俘虏了永安
王李孝基及独孤怀恩、唐俭、于均、齐世良等 5名唐将。公元 620年被李世民战败于美良
川,复被围困在介休,经劝降,他和刘武周的另一将领寻相归附了唐朝。李世民让他当右
一府统军。时隔不久,寻相等又相继反叛李世民,一些部将对尉迟恭也产生了怀疑,把他
囚禁起来,并对李世民说:“敬德骁勇绝伦,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为后患,不如
遂杀之”。世民笑着说:“如果尉迟恭真要叛变,他那能在寻相之后呢?”于是令人释放
了他,引入室内,赏赐了不少金银财物,并说:“大丈夫处世以义气相投,小小误会你不
必介意,我怎能听信那些谗言相害于你呢!请多体谅。如果你真的想走,这些东西就算我
送给你的,也不枉我们交往了一场”。
当时,李世民正与王世充交战。有一天,他带了 500骑兵观察地形,王世充率步、骑
万余突然把他们包围起来,世充猛将单雄信挥枪直刺李世民。尉迟恭见情况危急,不顾一
切,大喝一声,把单雄信刺于马下,保护李世民冲出重围。这时,正好大将屈突通 |
|
v******a 发帖数: 45075 | 7 李存勖(公元885年至926年),应州人,小名亚子,李克用长子。自幼喜欢骑马射箭,
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
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成人后状貌雄伟,稍习《春秋》,略通文义,作战勇敢,尤喜音声
、歌舞、俳优之戏。当时,军阀混战、占据河东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朱温
)牵制围困,兵力不足,地盘狭小,非常悲观。李存勖劝说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
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全忠对抗。
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于同月袭晋王位。办完丧事,他就
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解潞州(山西上党)之围。李存勖认为潞州是
河东屏障,没有潞州对河东不利,所以他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
潞州的梁军,大获全胜。李存勖的用兵使朱全忠大惊,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
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资治通鉴》卷266)潞州围解,河东威振,控制镇州的
三容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见形势骤变,也动摇了附梁的信心,竟和 |
|
v******a 发帖数: 45075 | 8 石重贵,生干后梁乾化四年(914年),约卒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五代太原(今
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后晋第二个皇帝。
石重贵本为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儿。其父石敬儒早逝,石敬瑭遂将他收为己子。石重
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善好驰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之风,深得石敬瑭厚爱,后唐
清泰二年(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叛唐,后唐大军围攻太原。石重贵或出谋划策,或
冒矢拒敌,都受到石敬瑭赞赏。石敬瑭借契丹兵挫败后唐军队,离太原赴洛阳夺取帝位,
临行前选石重贵留守太原,授以北京留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东
管内节度观察事。官衔不少,但政绩平平,“未著人望”。尽管如此,因受到叔父倚重青
睐,石重贵仍步步高升,到天福七年(942)石敬瑭死前,石重贵已进封齐王,兼任侍中。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承制即位及为后晋出帝。石重贵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时,能继承
大统,其间不乏宫中密谋。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来石敬
瑭在病中托孤与宰臣冯道,意思要冯道铺立石重睿。但他死后,冯道与当时掌握实权的侍
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却擅立石重贵为帝。
石重贵在位时间不长,前后不过五年。五 |
|
v******a 发帖数: 45075 | 9 清朝初年,著名学者、反清志士屈大均先生从广东游历来到太原,国破山河在,远望明
代晋王府花园,悲思之情由然而生,一腔愁绪尽付笔端,“襟带河汾玉殿长,一朝弓剑委
秋霜。将军死战哀宁武,帝子生泽恨晋阳。马首关山空落日,城中歌吹罢清高。悲风处处
吹松柏,谁到并州不断肠。”诗中的“将军死战哀宁武”,说的即是殉难于宁武关之战的
明代山西总兵周遇吉将军。
周遇吉是明末锦州卫人,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极为勇敢,冲
锋陷阵总是冲在最前,凭借着战功逐渐从普通士卒提拔为明朝军队的京营游击。京营原是
土木堡之变后,为扭转卫所兵士战斗力下降而由兵部侍郎于谦改革兵制招募的一支军队,
号称营兵,因为全部驻扎于北京,亦称京营。到了明朝末年,京营将领很多都是靠家庭背
景和裙带关系取得职位的官宦子弟,他们对于出身下层忠厚鲁直的周遇吉颇为轻视,周遇
吉曾对他们说:“各位都是家世良好的纨裤子弟,只怕将来难以征战疆场,平时为什么不
勤于操练以抱效国家,而愧对朝廷的俸禄呢?”他的这一席话招来了同僚们的嘲笑,而多
年之后,周遇吉战死宁武,而京营明军却在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之际几乎不战而溃。
周遇吉生逢明末乱世,与大 |
|
s*******r 发帖数: 21 | 10 hehe,that's where "san1 jin4" came from
智氏灭亡之后,晋国实际上已分裂为赵、韩、魏,但晋公室名义上还保留了半个多
世纪,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赵、韩、魏三家为诸候,这就是三家分晋,山西
,因此也就被称为三晋。 |
|
|
b****i 发帖数: 11322 | 12 晋祠北一里有赤桥村,赤桥是是谁所建,赤桥为什么又被称为豫让桥,历代对豫让都持
同情态度,那么同样为后人所同情的方孝孺为什么要在《豫让论》中批评豫让呢,请看
《沧桑阅尽话太原》第六章:豫让桥
相关资料:豫让论(明·方孝孺)、豫让桥(唐·胡曾)、豫让桥诗(清·殷峄)
第六章 豫让桥
晋祠北一里有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赤桥又被称为豫让桥。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道:“……豫让义,不为二心,作《刺客列传》。”
《刺客列传》中记述的是名垂千古的五位刺客,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
是共同的,那就是被太史公和后世所颂扬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正是豫让所
说的“士为知已者死”。
豫让的祖父毕阳,是晋国有名的侠客,或许家族的遗风正是豫让侠义与忠贞精神的
来源。
豫让最初先后事奉过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始终默默无闻,后来,他成为智
瑶的家臣,得到智瑶的尊重和信任。智伯兵败晋阳,死后还受到头颅被漆成酒具的侮辱
,逃入山中的豫让发誓要为智瑶复仇:“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已者死,智瑶是我的知
已,我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智瑶复仇以作报答,这样才能在黄泉之下无愧于智瑶。
”
看过豫让的话,我们应该 |
|
b****i 发帖数: 11322 | 13 西晋末世,五胡乱中原,闻鸡起舞的诗人刘琨坚守着身陷重围的并州城,刘琨为什么要
杀掉部将令狐盛,晋阳城为什么会在坚守十年之后沦陷,段匹(石单)为什么要杀掉刘
琨,请看《沧桑阅尽话太原》第九章:异域孤军
相关资料:刘琨诗选注、历史对刘琨的评价、汉国皇帝刘渊、汉国皇帝刘聪、前赵皇帝
刘曜、后赵皇帝石勒、后赵皇帝石虎
第九章 异域孤军
与汉天子的文治武功同时载入史册的,是与匈奴长期而猛烈的战争,伴随着昭君远
嫁的驼铃,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渐渐到来。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群雄逐鹿的东汉末世里,占据并州的,有死
在义子吕布戟下的丁原,也有与曹操争锋的袁绍。曹操统一北方之后,身处大后方的晋
阳城,在动荡的岁月里觅得了一份难得的平静,这一切,与曹操怀柔的民族政策也是分
不开的。分裂后的南匈奴早在东汉年间就迁入了塞内,此后,被称为“五胡”的匈奴、
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大量内迁,曹操所分南匈奴五部,就全部居住在山西境内
,最南到达到临汾地区,多民族的杂居与同化开始了。
整个三国时代,太原几乎不被人们提及。当韬光养晦的司马懿装病在家以避大将军
曹爽锋芒之时,曹爽派亲信李胜借回故乡荆州赴任 |
|
b****i 发帖数: 11322 | 14 太原唯一一条以人命名的街道在哪里,狄仁杰的故乡在何处,狄仁杰为什么会被下狱,
武则天为什么要说朝堂空矣,荷兰人高罗佩为什么要写《狄公断狱大观》,请看《沧桑
阅尽话太原》第十四章:狄梁公街
相关资料:狄仁杰传、狄村唐槐、狄公断狱大观、高罗佩与狄公案、狄仁杰断案传奇剧
照、古城衢陌之狄梁公街
第十四章 狄梁公街
古城太原衢陌纵横,在大小几百条街道中,只有一条是以人名命名的,它就是紧邻
文庙与崇善寺的狄梁公街。狄梁公,是对唐代名相狄仁杰的尊称,因为他去世后被朝廷
追进为梁国公而得名。当年祭祀狄梁公的狄公祠,就座落在这条长不过二百米的小街上
。
其实,原来的狄公祠并不在这条街道上,而在狄仁杰的家乡狄村。唐代的狄村位于
北都晋阳东北二十里,如今,狄村已经成为今天的太原城区的一部分,这片都市里的村
庄已经找寻不到任何乡村的影子,只留下狄村的地名和一片占地不过数亩的唐槐公园。
唐槐公园里并没有太多的景致,园中矗立着太原市政府立的“狄公故里碑”和一株
相传是狄仁杰母亲亲手所植的古槐,最早的狄公祠就建立在这株唐槐附近,它是在明代
狄公祠日渐废毁时才迁到狄梁公街的。
戴煌,新华社高级记者,1957年被打成 |
|
b****i 发帖数: 11322 | 15 唐王朝为什么要封叛将李克用为晋王,李克用为什么要放弃根据地晋阳,李克用为李存
勖留下的三枝箭各代表什么意思,李存勖是如何完成父亲遗愿的,后唐皇帝李存勖会什
么死在一个优伶的乱箭之下,请看《沧桑阅尽话太原》第十五章:乱世英雄之虎父龙子
(11-08)
第十五章 乱世英雄之虎父龙子
公元 880年冬季,转战大半个中国的黄巢农民军踏着一条尸骨纵横血流成河的漫漫
征途攻入唐都长安,就在公卿贵族们哀叹“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食齑”的时候
,有人却在千里塞外为这天赐良机而弹冠相庆。这个人,就是乱世英雄李克用。
本姓朱邪氏的李克用是唐代沙陀族人,做为西突厥旁支的沙陀族从唐太宗时就开始
效忠唐朝,世代守土拓边,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为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而被赐名为李
国昌。骁勇善战的李克用十五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一箭双雕的骑射功夫连鞑
靼人都为之折服,在军中被誉为“飞虎子”。公元 876年,哗变的云州士卒杀死克扣军
粮、用法严峻的云州防御使段文楚,拥立副将李克用为统帅。当乱兵被前来征讨的唐军
击溃之后,李克用与他甘愿陪着儿子断送仕途的父亲李国昌一起率领残部北逃鞑靼避难
。
果然不出李克用所料, |
|
b****i 发帖数: 11322 | 16 王保保为什么会惨败于太原城下,晋阳故城为什么会失去再次复兴的机会,明代太原城
何以被赞誉为宏伟壮丽,“迎泽”之名从何而来,究竟是谁焚毁了晋王府,请看《沧桑
阅尽话太原》第二十章:晋王府
相关资料:历史旧照:明代太原城城楼、历史旧照:解放战争中的太原城墙、晋王朱棡
与明代太原城、精营街、东华门、天地坛、七府坟、东缉虎营、杏花岭、杏花岭体育场
怀古、迎泽大街、太原古槐、益源庆醋厂
第二十章 晋王府
公元1367年十月,在陆续平定江南之后,凤阳小子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挥
师北伐,开始了中国封建时代唯一一次由南而北的统一战争。九个月后,“知顺天命”
的元顺帝“退避而去”,远逃塞外,明军攻克大都,元朝灭亡。元顺帝北逃后,元朝在
黄河流域的残留势力只剩下山西的王保保和陕甘的李思齐、张思道三支彼此猜忌的力量
,1368年八月,按照朱元璋的既定战略布署,明军分三路西进,攻入山西。
逃往上都的元顺帝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命令太原的王保保率军北出雁门关,经居
庸关夺回大都。一方面是皇帝的诏令,另一方面,王保保也看到明军西征后大都空虚,
于是留下部将豁鼻马固守太原,自己亲率主力北上。
明军主将徐达得到王 |
|
b****i 发帖数: 11322 | 17 双塔是太原的标志和象征,明代太原士绅为什么要集资修建文峰塔,这种所谓风水塔为
什么会使山西各地趋之若鹜,福登大师为什么要修建宣文舍利塔,双塔寺里的明代牡丹
紫霞仙在哪里。请看《沧桑阅尽话太原》第二十一章:双塔寺
相关资料:永祚寺、凌霄双塔、崇善寺、双塔牡丹、激战双塔寺
第二十一章 双塔寺
双塔是太原的标志,古太原八景之一的“双塔凌霄”直到今天仍是太原久负盛名的
风景名胜,它的身影甚至还出现在太原市的市徽之中。只因为寺中有这两座引人瞩目的
古塔,以至于很多人只知双塔寺而不知它本名叫做永祚寺。
双塔寺虽然是一座佛教寺院,但它的始建却是另有初衷。塔,既是佛教圣者的纪念
物,也是佛教建筑中的一种形式,但到了十四世纪,又出现了一种“风水塔”,也就是
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峰塔”。这种塔根据传统的阴阳风水学说,用来改变一个地方的风
水,弥补当地在山川地形上的不足。风水塔仅是取塔的建筑形式而已,与佛教并没有本
质上的联系。
宋太宗焚毁晋阳城后,在旧址东北三十里重建太原,赵宋天子如愿以偿的移除太原
王气、破坏太原风水之后,昔日文化之都的瑰丽风采烟消云散无复追寻,只留下平淡的
历史和平庸的文采。马背民族统治 |
|
v******a 发帖数: 45075 | 18 李三娘(913?——954年)榆次鸣李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皇后。
李氏出身农家女儿,她与刘知远的婚姻,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刘知远少时家贫,充军
当马奴,在晋阳牧马,邂逅李氏,遂生爱慕之情。刘知远托人向李父求亲,李父嫌刘家贫
而拒绝。刘知远请了几位朋友,乘夜到李家抢亲,930年生子刘承佑(后来的隐帝),时李
氏年约18岁,刘知远年38岁。婚后,刘知远以军功升河东节度使,封北平王,封李氏为魏
国夫人。
947 年,刘知远起兵太原,由于军饷不足,要向百姓征收重税。李氏谏道:“方今起
事,号为义兵,民未知惠而先夺其财,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后宫所有,请悉出
之,虽其不足,士亦不以为怨也。”(《新五代史》卷十八《皇后李氏》刘知远纳谏,果
然因此赢得人心。同年二月,刘知远称帝,立李氏为皇后。翌年高祖死,刘承佑继位为隐
帝,尊李氏为皇太后。
950年,隐帝在宠臣郭允明、李业的怂恿下,准备杀死枢密使杨(分阝)和都指挥使史
弘肇,入告李太后。太后说:“此大事也,当与宰相议之。”后弟李业在旁说:“先皇帝
平生言,朝廷大事,勿问书生。”太后力劝无效,隐帝拂袖而去说:“何必谋于闺门”。
杨(分阝)、史弘肇 |
|
|
|
A***s 发帖数: 809 | 21 “太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此后的先秦典籍多有记载,但仅为地理上的泛称,
并非专指一地,其实际处所不尽相同。战国末年,秦国在汾河中游设置太原郡,取“大
而加甚谓之太”,“高而平坦谓之原”之意。此乃太原作为行政区划取名之缘起。秦汉
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
太原”之专名。晋阳(太原)古城979年被宋太宗烧毁,后就搬到唐明镇(就是现在的
旧城街到庙前街附近),后来逐渐扩大为今天的市区规模。太原出过很多皇帝,按风水
学说,太原北面的系舟山是“龙角(龙头)”,南面的龙山、天龙山是“龙尾”,太原
是“龙身”,宋太宗怕太原再出皇帝,所以就切掉龙头龙尾---派士兵铲去上述山的山
头,并在太原城中建丁字街就是为了“钉”住龙脉。 |
|
A*********u 发帖数: 8976 | 22 建丁字街据说是潘仁美出的主意
“太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此后的先秦典籍多有记载,但仅为地理上的泛称,
并非专指一地,其实际处所不尽相同。战国末年,秦国在汾河中游设置太原郡,取“大
而加甚谓之太”,“高而平坦谓之原”之意。此乃太原作为行政区划取名之缘起。秦汉
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
太原”之专名。晋阳(太原)古城979年被宋太宗烧毁,后就搬到唐明镇(就是现在的
旧城街到庙前街附近),后来逐渐扩大为今天的市区规模。太原出过很多皇帝,按风水
学说,太原北面的系舟山是“龙角(龙头)”,南面的龙山、天龙山是“龙尾”,太原
是“龙身”,宋太宗怕太原再出皇帝,所以就切掉龙头龙尾---派士兵铲去上述山的山
头,并在太原城中建丁字街就是为了“钉”住龙脉。 |
|
|
s********e 发帖数: 39 | 24 以下是转载的,给懒得考古的人准备的。
前不久,山西太原的一尊大型摩崖石刻佛像蒙山大佛也称晋阳西山大佛,在神秘失
踪600年后,经过一年多的精心修复即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蒙山大佛位于太原市区西
南20多公里的蒙山,建成于北齐时的公元551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比四川乐
山大佛还早建造162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那么蒙山大佛究竟是谁建造
?缘何衰落?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当地有关部门又为何斥重金重修大佛呢?
2008年春,已83岁高龄的王剑霓老人又和日本富山县日中友好协会的副会长、光明
寺住持栗三直隆先生见面了,他们因蒙山大佛而结缘,王剑霓正是蒙山大佛的发现人,
而栗三直隆先生10年间曾三次探访蒙山,他盛赞蒙山大佛是全世界佛教徒的瑰宝。
原来,蒙山大佛凿于我国南北朝时的北齐天保二年,历经五个皇帝25年凿成,据唐
史记载,佛高200尺,折算约63米,仅比乐山大佛低8米,当年武则天曾专门为大佛制作
了硕大的袈裟,可见其兴盛,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饱受战火摧毁和自然侵蚀的大佛在
元末时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间。1980年,在太原南郊文化馆工作的王剑霓 |
|
f**********r 发帖数: 2027 | 25 山西面食甲天下
山西人爱吃醋,国内外闻名;山西人爱吃面,举世人皆知。自古以来,晋人主食乃
面食,以花样多、品质好、影响大而颇为出名,故海内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
面食在山西”的说法。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一般家庭
妇女都能以面食为原料加工数种面食;许多山西汉子有时在客人面前也会显露一手面食
“绝”活。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迄今至少有两千年的文化传统,且在中国独树一帜,又博采
众长,集其大成,南北贯通。四川的“担担面”,兰州的“清汤牛肉面”,上海的“阳
春面”,北京的“炸酱面”……追朔其源渊都与之有密切的联系,且山西面条最负盛名
。
“到山西旅游不品尝面食,就如没有到过山西一样。”为使到山西的海内外游客
更多地了解山西面食,下面我们介绍最负山西特色的3种面食,为山西面食推波助澜。
最负盛名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
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
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2027 | 26 话说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大地53年的乱世中,有几十位帝王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
出出历史悲剧。这时候,原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从历史中走出,他先是陈桥兵变,黄袍
加身做了皇帝。紧接着又杯酒释兵权,强化了中央集权。他的出现,不仅结束了唐代安
史之乱以来200年藩镇割据的局面,也为宋王朝以后的延续筑好了基业,因此,宋太祖
赵匡胤是一位成功而有成就的帝王。这位军人出身的帝王,不仅智勇双全,政治上也还
开明,他对待思想文化战线,总的原则是兼容并蓄而为我所用,认识到佛教对封建统治
也不无裨益。故他充许佛教的存在和发展,给以适当的保护。下诏对后周世宗时未废毁
的寺院,着手修复,留下来的要妥善保存。其中最重要的运作是,选派了157名僧人西
行求法,寻求新颖的佛教思想,还组织刊刻大藏经,以充实和丰富传统思想文化。他还
下诏禁止大型的佛事活动,不允许僧尼夜集士女开展宗教活动,表明了他充许佛教发展
,但要适度和有节制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宋太祖对待佛教的政策是明智之举,也可说为
北宋的佛教政策定了基调。
北宋皇帝和五台山佛教,颇有因缘的是太宗、真宗和仁宗。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据
说从小由太祖一手拉扯成人,又靠着他...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20439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龙年快乐发包子:中国政府、愤青、带路党与美帝关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5 17:01:41 2012, 美东)
本文属本人原创。放弃版权,欢迎转帖。
本人有300多个包子
=======================================================================
也谈中央政府、爱国愤青、带路党与美帝关系 祝愿大家龙年快乐
中央政府、爱国愤青、带路党和美帝四者的关系实际上在历史上反复出现,屡见不鲜。
几乎中国的每朝每代崛起,都会出现这样的四角关系。为了向大家解释清楚这中间的关
系,讨论这个问题所采取的历史参照物,都是参照中国各朝代初期的例子。这是为了
能够保证一定的社会相似性。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情况迥异,中国历朝晚期的例子对于
我们今天而言缺乏借鉴价值。
中央政府,从来都是统治集团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只不过封建朝代是皇室家族,今天
的共和国是贫民阶层中筛选出来的民族精英。但...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20439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龙年快乐发包子:中国政府、愤青、带路党与美帝关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5 17:01:41 2012, 美东)
本文属本人原创。放弃版权,欢迎转帖。
本人有300多个包子
=======================================================================
也谈中央政府、爱国愤青、带路党与美帝关系 祝愿大家龙年快乐
中央政府、爱国愤青、带路党和美帝四者的关系实际上在历史上反复出现,屡见不鲜。
几乎中国的每朝每代崛起,都会出现这样的四角关系。为了向大家解释清楚这中间的关
系,讨论这个问题所采取的历史参照物,都是参照中国各朝代初期的例子。这是为了
能够保证一定的社会相似性。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情况迥异,中国历朝晚期的例子对于
我们今天而言缺乏借鉴价值。
中央政府,从来都是统治集团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只不过封建朝代是皇室家族,今天
的共和国是贫民阶层中筛选出来的民族精英。但... 阅读全帖 |
|
j*j 发帖数: 5564 | 29 从网上找了一篇相关的文章,看起来比小麦顺便研究出来的姓氏分布靠谱一点 :)
溯源浙江姓氏,看浙江发展历史---看看你从哪里来? 【转载】
寻根
浙江是个移民省
带着浓厚的兴趣,记者与此次讲座的主讲王志邦研究员一起,对浙江的姓氏进行溯
源寻根。发现,原来浙江省竟是个移民占主要成分的省份。
秦汉——越民北迁、汉人南迁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采取大越民北迁与华夏人南移大越的移民措施;
到了西汉,汉武帝时对居住在浙南的越人进行强制性北迁及将汉人南移,越国故地换了
人间。但在东汉以前,中原人民往往以远涉此地为畏途,除强制性移民外,南移者少。
其南移汉人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以南的山阴、上虞、余姚、鄞等县,即今宁绍
平原;以及金衢盆地沿乌伤江与今衢江一线的乌伤、太末等县。秦汉一统,随着北方人
士的逐渐南移,浙江地区的姓氏增加。以山阴县为例,见于《后汉书》记载的有郑、钟
离、赵、谢、韩等。
六朝——晋室南渡
六朝时,会稽土著名的有虞、魏、孔、谢、贺等几大姓。钱塘有全、范、褚等姓氏
。吴兴有钱、沈、丘等姓氏。东阳有留氏、永嘉有张氏,富阳有孙氏、满氏,临海有任
氏、刘...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227 | 30 发信人: floor10(10楼), 信区: PoliticalScience
标题: 几个来路不正的皇帝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Sep 25 19:51:20 2017,GMT)
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皇帝,来路都不是很正统。比如唐太宗玄武门兵变,是兄弟相残。
宋太宗赵光义的斧声烛影,杀害也是自己的兄弟。明代永乐大帝朱棣清君侧,夺的是侄
子的皇位,还有雍正矫诏获取皇位之后,向自己的兄弟大开杀戒。这些皇帝在历史上很
有名,但当历史慢慢退潮,真相叫人感到吃惊。
我想重点说一下唐太宗。其实唐太宗的故事相对较少,可能他略输文采,没有留下太多
可以供后世文人钩沉的东西。说起他的人生,最大的瑕疵就是玄武门兵变,而优点就是
善于纳谏,厉行节俭之类。总之他的故事传说很少,优点缺点都摆在明处,大家都知道
。说不出太多野史,也没有太多给人新鲜感的史料。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当然这里
面也有历料被销毁的可能。
李世民作为唐朝的实际缔造者,在晋阳起兵之后,先后灭掉了很多割据势力,又镇压了
几次农民起义。李渊的反隋的决心是他激起的,而且很多胜仗都是李世民打的。论功劳
,李世民才应该是太子。但是百姓爱...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39279 | 31 引子 by Marble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这是唐朝李商隐的诗句,讲述的是一个朝代的
覆灭。这个故事里的主角,是北齐末代皇帝高玮和妃子冯小怜。所谓“小怜”者,直可
谓风姿绝代,倾城倾国也,却只是楚楚可怜,堪叹红颜薄命。北齐高氏,与北周宇文氏
刀锋相争多年,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到听命受制于人,直至亡国。似高玮这般,因为
女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自身的荒淫无道而丧权失国的国君们,在历史上早有定论。
至于他们的女人,诸如妲己褒姒,飞燕玉环,也颇受了后世文人们的鞭笞讨伐,似乎有
失公允。然而说起冯贵妃呢,只可谓“一笑相倾国便亡”,李商隐倒真的是没有夸张其
辞。
我听说“当年明月”在网上曾经写过一个系列,名字叫做“明朝的那些事儿”。他用现
代人的语言,将明史娓娓道来,却也十分精彩。而我对于中国历史的详细研读,仅限于
北宋之前,只可叹编篡“资治通鉴”的司马光,没能够晚些年代出生。所以本人未敢班
门弄斧,与之细辨其中真伪。话又说回来,“资治通鉴”有很多读法,若只是如同看故
事书一般的通读,那么你会发现,有一部分章节是绝对引人入胜的。这就是南北朝时期
的北朝齐国的典故。我早有此心,想 |
|
l*****f 发帖数: 13466 | 32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四 河阴之变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兒,不解汉兒歌。
读北魏墓志就会注意到里面有为数不少的人,尤其是元氏墓主,有一个共同的去世之时
:建义元年或武泰元年四月十三日。此日自然就是著名的河阴之变。河阴,即黄河之南
,在洛阳城北,元宏营建洛阳时候以此为祭地之所:初营方泽于河阴。也是历来墓葬之
处。
胡太后毒杀明帝,立幼主,引起大批北魏宗室大臣愤怒。但是为什么是尔朱荣这个"马
邑小胡"起兵?其一自然是他手握重兵,并且有"霸业"的野心:明帝时因平叛杜洛周
,葛荣等起兵,"严勒部曲,广召义勇",他的军中则有贺拔岳,高欢这些后来赫赫有
名的人物。其时他的头衔是: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
大都督。明帝也欲借尔朱兵力与太后抗衡:密诏荣举兵内向,欲以胁太后。觉得尔朱荣
起兵之形势与董卓有约略相似处,一个是"马邑小胡",一个是游羌中与豪帅结交。都
是天下纷乱时候,六镇与黄巾,以起兵平乱而壮大势力,也都是在宫廷内乱纷争之时趁
机带兵入洛,进而行废立之事,掌控朝政。董卓以废立立威,并纵容兵士大掠洛阳。尔
朱荣则是废立外更屠杀大臣。不过,尔朱荣虽有河阴之酷,也有平叛之功,董卓...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33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五 北齐高氏
提到北齐,最著名的可能是那位后主高纬以及他的冯淑妃: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
入晋阳。北齐高氏在史书里面留下的印象似乎是昏庸而暴虐,高欢的继承者们高澄,高
洋,高湛都有类似记录,他们中间有一位正常点儿的高演,这几位都是同胞兄弟,都是
娄昭君所生。据说高演比较善良仁厚,孝顺母亲,和睦弟弟,却不幸早死,传位给弟弟
高湛,只望弟弟保全自己儿子高百年性命,却终于还是侄儿被叔父所杀。高百年之死极
其凄惨,而他的妃子斛律氏手握分别时候的玉玦:
妃把玦哀号,不肯食,月余亦死,玦犹在手,拳不可开,时年十四,其父光自擘之,乃
开。
不过即使高演,在母亲主持的废立事件中,也终于杀掉已经被废的侄儿高殷。所有这些
记录,容易让人联系到所谓北齐的鲜卑化。北齐社会文化领域对汉人存在某种敌意或者
蔑视,高欢与儿子们都曾大肆杀戮著名汉人大臣。颜之推记下的北齐某士大夫所说:
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
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
也常用来论述北齐鲜卑文化的盛行。不过细细考究,又未必尽然。南朝算是汉人正统了
吧,南朝刘宋那些皇帝叔侄们的作为,也颇可与...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3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四 河阴之变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兒,不解汉兒歌。
读北魏墓志就会注意到里面有为数不少的人,尤其是元氏墓主,有一个共同的去世之时
:建义元年或武泰元年四月十三日。此日自然就是著名的河阴之变。河阴,即黄河之南
,在洛阳城北,元宏营建洛阳时候以此为祭地之所:初营方泽于河阴。也是历来墓葬之
处。
胡太后毒杀明帝,立幼主,引起大批北魏宗室大臣愤怒。但是为什么是尔朱荣这个"马
邑小胡"起兵?其一自然是他手握重兵,并且有"霸业"的野心:明帝时因平叛杜洛周
,葛荣等起兵,"严勒部曲,广召义勇",他的军中则有贺拔岳,高欢这些后来赫赫有
名的人物。其时他的头衔是: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
大都督。明帝也欲借尔朱兵力与太后抗衡:密诏荣举兵内向,欲以胁太后。觉得尔朱荣
起兵之形势与董卓有约略相似处,一个是"马邑小胡",一个是游羌中与豪帅结交。都
是天下纷乱时候,六镇与黄巾,以起兵平乱而壮大势力,也都是在宫廷内乱纷争之时趁
机带兵入洛,进而行废立之事,掌控朝政。董卓以废立立威,并纵容兵士大掠洛阳。尔
朱荣则是废立外更屠杀大臣。不过,尔朱荣虽有河阴之酷,也有平叛之功,董卓...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35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五 北齐高氏
提到北齐,最著名的可能是那位后主高纬以及他的冯淑妃: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
入晋阳。北齐高氏在史书里面留下的印象似乎是昏庸而暴虐,高欢的继承者们高澄,高
洋,高湛都有类似记录,他们中间有一位正常点儿的高演,这几位都是同胞兄弟,都是
娄昭君所生。据说高演比较善良仁厚,孝顺母亲,和睦弟弟,却不幸早死,传位给弟弟
高湛,只望弟弟保全自己儿子高百年性命,却终于还是侄儿被叔父所杀。高百年之死极
其凄惨,而他的妃子斛律氏手握分别时候的玉玦:
妃把玦哀号,不肯食,月余亦死,玦犹在手,拳不可开,时年十四,其父光自擘之,乃
开。
不过即使高演,在母亲主持的废立事件中,也终于杀掉已经被废的侄儿高殷。所有这些
记录,容易让人联系到所谓北齐的鲜卑化。北齐社会文化领域对汉人存在某种敌意或者
蔑视,高欢与儿子们都曾大肆杀戮著名汉人大臣。颜之推记下的北齐某士大夫所说:
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
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
也常用来论述北齐鲜卑文化的盛行。不过细细考究,又未必尽然。南朝算是汉人正统了
吧,南朝刘宋那些皇帝叔侄们的作为,也颇可与...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