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g 发帖数: 33885 | 1 毛泽东很推崇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我很喜欢他的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
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也往往如此,可是同志们往往不信。
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带着人们不相信他的自我解剖的遗憾,毛泽东也谢世近40年了。
现在无疑是该信的时候了。
可话又说回来,伟人的自我解剖,未必能反映他自身的全貌。有时未免谦逊,有时
未免责己过严,有时则是出于微妙的政治需要……
于是,毛泽东眼里的那个毛泽东,自然就是加引号的了。
在他的自我解剖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与矫正。比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进行了一番自我解剖。他以自己对劳动人民的
态度也有一个转化过程为例,现身说法:“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习
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
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
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衣服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
,以为是脏的。”这就让那些正在被要求思想改造的文艺家们意识到:哦,原来毛泽东
也曾经如此……距离一下就近了。
1945年5月1...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662 | 2 罗辑思维:疯狂的投资
好那接下来我们就把这本:《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可就请走了,我们专心给大家讲这个
疯狂投资的故事。那大西洋里的电缆是什么电缆,电报电缆;为什么电报电缆对于商业
史这么重要呢?这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通则,就是只要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一次大飞跃,
那人类的整个文明方式就一定会发生一次大改观。
你比如说,怎么说一个部落它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一定是因为它有了文字,文字本身它
仅仅是一个信息传播工具,但是有了它之后,人类代际之间的文明状态知识就可以传承
了,就像司马迁讲的,我写《史记》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没有文字,每一代人都必须
重新摸索,那文明不可能爆发。
那第二次大的突破呢就是印刷术,它意味着信息传播可以冲破空间的阻隔,可以迅速地
抵达远方。那电报实际上就是第三次大突破,它意味着击破了时间的障碍,原来要通过
马通过人走,一站一站去送的那些信启,现在通过电报瞬间可达,而且是全球范围之内。
那这一次它的意义可以说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所以现在有人说电报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
互联网,维多利亚就是1 9世纪代表整个英国,那个繁荣时代的女王的名字,维多利亚
女王。
那电报是哪一年发明的呢,1 84...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3 黃花崗雜誌第三十五 、三十六期合刊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agazine/issue35-36/page003_SunA
封 從 德
提要: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二、孫文領導了廣義的辛亥革命
三、孫文也是狹義辛亥革命的領袖
四、廣州起義才是原本的主線
五、武昌成功得益於較好的形勢
六、武昌成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七、孫文與武昌革命力量的關係
八、與武昌起義有關的同盟會員
九、孫文在武昌起義前的作為
十、武昌起義時孫文並非在丹佛打工
十一、結語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檢視孫文(孫中山、孫逸仙)在武昌起義成功前的革命生涯的全過程,可以看出,他並
非在每一次革命起義中都事必躬親,而且大部分起義他都沒有親自參加。然而,他最早
為中國民主革命提供了綱領與方略,並進行了有效的組織與宣傳,這就奠定了他作為辛
亥革命的最高領袖的歷史地位。孫文後來被國人尊為國父,人們緬懷他領導的辛亥革命
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豐功偉績——二千多年的帝制被推翻,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
段。
但是,在辛亥革命迎來一百週年之際,卻流行著一些似是而非的認知,導致許多人...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1415 | 4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作者:(奥)斯·茨威格
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
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
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
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
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
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于是他们一反平日少管闲事的习惯,趁着机会大大发泄一通。
那一次,我们这群十足中产阶级的餐友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情形。平常,大家在饭
桌上一团和气,偶尔来一场闲谈,彼此开开不痛不痒的小玩笑,多半总是吃罢饭马上分
道扬镳,德国人夫妇俩外出游览访胜摄影,胖笃笃的丹麦人忙科去干他那无聊的钓鱼玩
艺,娴雅的英国太太回到她的书堆里,那对意大利夫妇急急赶往蒙特卡罗,我呢,或者
躺进花园中的藤椅里消磨时辰,或者立刻开始工作。可是这一回起了一场很不痛快的争
论,把我们这群人紧紧纠缠在一处,无法分开了。要是有谁一跃而起,那决不是要象平
时那样彬彬有礼地表示告退...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1415 | 5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作者:(奥)斯·茨威格
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
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
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
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
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
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于是他们一反平日少管闲事的习惯,趁着机会大大发泄一通。
那一次,我们这群十足中产阶级的餐友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情形。平常,大家在饭
桌上一团和气,偶尔来一场闲谈,彼此开开不痛不痒的小玩笑,多半总是吃罢饭马上分
道扬镳,德国人夫妇俩外出游览访胜摄影,胖笃笃的丹麦人忙科去干他那无聊的钓鱼玩
艺,娴雅的英国太太回到她的书堆里,那对意大利夫妇急急赶往蒙特卡罗,我呢,或者
躺进花园中的藤椅里消磨时辰,或者立刻开始工作。可是这一回起了一场很不痛快的争
论,把我们这群人紧紧纠缠在一处,无法分开了。要是有谁一跃而起,那决不是要象平
时那样彬彬有礼地表示告退... 阅读全帖 |
|
o*****p 发帖数: 2977 | 6 一共81个需要推理的小故事,作者不详。每个故事后有解答
一口气看完的请回文
——————————————————————————————
1、年龄
我搭上了一列特快车,大概在还差10分就午夜12点的时候,在中途站有一名男子也
上了列车,他在车门关闭后,像是突然回复意识一般,开始左右环视着周遭乘客的脸。
“恕我愚昧,请问您今年28岁吗?”他如此的向我问道,“是的,不过您怎么知道
呢?”我如此反问他,但被他无视,只是自顾自的和别人说话。
“您今年45岁吧?”
“是没错。”
“您是62岁吗?”
“你怎么知道的?”
一直和看似不相识的乘客群重复着诸如此类的对话,看来这名男子,似乎有着只要
看着别人的脸就能知道其年龄的特殊能力。
此时到下个停车站还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全车箱包括我在内的乘客都对这名男子
投以好奇的注目眼光,一直到他问到最后一名女士。
“您是50岁吗?”
“是的,不过还有五分钟就51岁了!”那名女士如此微笑的回答道。
霎时,那名男子的脸色铁青,仿佛震撼到无以复加。
解答:那名男子所有的能力不是看到对方年龄,而是寿命。该女士5分钟后便51岁
,而距离下一站还有15分钟,意味着接下来...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7 第三部 秋缠
如果,我还能再多活一天,
我要勇敢告诉你——我爱你!
将我最后的、仅有的二十四小时的美丽献给你,
等待来生,化为秋蝉,为你吟唱一个夏季的缠绵。
三之一 失衡
在前往英国受训前的最后一个礼拜,沈瀚宇和沈天晴之间的关系,有意无意地疏离了。
他忙,她也忙,少有机会坐下来谈心;共处时,也常陷入僵冷怨言的局面,当她用
若有所思的眼神,不发一语地审视他时,他会下意识规避。
记不得从几时起,她再也没去和他共睡一张床,或许是发现他身边睡了另一个人,
再也没有她容身之地。
记不得从几时起,她的笑容少了,或许是从那一晚,她问他——「你心里爱的到底
是谁?」随着他的无言,她的笑容也沉寂了。
她不再喊他哥哥,从那一天发现刘心苹站在他身边,很甜、很幸福地唤他时,就不
再喊了。
心苹姊那一声柔柔的「瀚宇」,也许融了他的心,却炙痛了她的魂。
于是,她也试着让那声缠绵的音律由她口中唤出,换来的却是他指关节轻敲上她额
头,严肃纠正:「我是妳哥耶,没大没小!」
不一样的,不论怎么喊,都不可能一样,别人倾尽温柔的呼唤,能够换来他轻怜蜜
意的拥抱,而她,得到的只有训斥。
不是她不想亲近他,而是他将心层层封锁,不...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6501 | 8 发信人: bsmajia (蛮金国太子恒,男,35岁), 信区: baby
标 题: [合集] 【版杀8】朝堂之争 - 第一轮 - 完成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6 01:59:27 2011, 美东)
☆─────────────────────────────────────☆
Gottingen (平平安安) 于 (Tue Sep 13 16:07:31 2011, 美东) 提到:
法官卷起袖子,开始虐了,哈哈哈哈哈哈!!!
人物,规则,前奏 在
http://mitbbs.com/clubarticle_t/baby/1597095.html
请把票投到 m*********[email protected]
给大家48小时时间投票 - 截至15日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投票结果法官随意排序
太子(poppyseeds): 投胡理 - he is as bt as I am. and I m obviously clueles
s.
二皇...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高岗秘书谈“高岗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8 01:01:50 2013, 美东)
赵家樑 1941年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参加革命。
第一次访谈:2001年9月26日,在赵家樑的北京寓所。
我是1952年5-6月间调任高岗秘书的。马洪、安志文两人熟悉我,梅行也熟悉我。那时
马洪是东北局的副秘书长。我是从东北局宣传处副处长调任高岗秘书的。调动工作是由
马洪、梅行执行的。安志文是东北局工业局的,曾经是高岗秘书。我到高岗处以后,正
赶上开舞会,我不会跳舞就和一个人在一旁下棋。正下着,一个高个子靠近了我们,他
身穿白衬衫,戴眼镜,在一旁支招,让我的对方这么走,那么走。不一会说,你不行,
我来,就跟我下了起来。下了一半,又被别人请去跳舞去了。他走后才知道这就是高主
席。他爱下棋,输了还不认输。他这个人不拘小节,开会时当众卷起裤腿,揪下腿上的
毛,用手拧了拧,用火柴点着,满屋都是臭味。
高岗进京,是我和安志文陪...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10 赵家樑 1941年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参加革命。
第一次访谈:2001年9月26日,在赵家樑的北京寓所。
我是1952年5-6月间调任高岗秘书的。马洪、安志文两人熟悉我,梅行也熟悉我。那时
马洪是东北局的副秘书长。我是从东北局宣传处副处长调任高岗秘书的。调动工作是由
马洪、梅行执行的。安志文是东北局工业局的,曾经是高岗秘书。我到高岗处以后,正
赶上开舞会,我不会跳舞就和一个人在一旁下棋。正下着,一个高个子靠近了我们,他
身穿白衬衫,戴眼镜,在一旁支招,让我的对方这么走,那么走。不一会说,你不行,
我来,就跟我下了起来。下了一半,又被别人请去跳舞去了。他走后才知道这就是高主
席。他爱下棋,输了还不认输。他这个人不拘小节,开会时当众卷起裤腿,揪下腿上的
毛,用手拧了拧,用火柴点着,满屋都是臭味。
高岗进京,是我和安志文陪同。那是1952年10月初。来京后又回沈阳安排工作,是1952
年11月正式来北京工作的。
高岗在北京的情况我是清楚的。1954年2月“高岗事件”发生后,我是管教组组长。不
过,在这之前我不知道他有问题。他的问题是我作管教组长以后才知道的。对高岗的管
教工作由周恩来负责,我...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5617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民的爷爷邓小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5 09:01:50 2013, 美东)
http://bbs.creaders.net/politics/bbsviewer.php?trd_id=865726&bl
《人民的爷爷邓小平》
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送交者: 艺萌 2013年06月04日09:20:5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这是一篇讲邓小平建国后所作所为的极好的文章,不少事情会令你大吃一惊。用大炮剿
灭一个民族村很可能你毫无所闻,即使是你所知道的大事,其中也有很多惊人的细节不
为人们所知晓。总之,这是一篇值得从头读到尾的好文章。读了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独裁
者的心了!那是一颗和一般人完全不同的心啊!
请看“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原标题:“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朱长超
【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 阅读全帖 |
|
B*******e 发帖数: 691 | 13 齐世英: 追随郭松龄将军回师奉天述闻
我與郭松齡將軍
㈠ 初識荊州
民國十四年一月,我從德國回到瀋陽(當時叫奉天)。在先一年的秋天,同在德國
讀書的二哥,不幸因病故世,原先我不敢告訴家裹,但終覺無法隱瞞,於是這次抱著二
哥的骨灰,經西伯利亞回來,旋即在家鄉安葬。事後,我本擬再回德國,但因二哥故世
的慘痛打擊,家人始終不讓我走,我只好在瀋陽暫住一段時間。
事情的發展,常出人的意表。當我住在旅館時,先父的同學好友郭松齡先生,認爲
我住旅館不方便,要我搬到他家。我與郭先生原不相識,就因爲與先父同學的淵源,才
這樣偶然地認識,從此開始了我們以後不太尋常的關係。
郭先生字茂辰,遼寧省瀋陽縣東鄉人,生於民前三十年,家貧,其父傭書,十五歲
始受業於鄉間私塾。在前清末年,先進陸軍速成學堂(原稱奉天武備學堂),後就讀陸
軍大學。畢業後,他被分發到陸軍第三十三鎮(統制朱慶瀾),後隨軍到四川,遂升營
長,劉湘是他屬下的排長或連長。時值辛亥革命,四川哥老會對於外省入川軍隊一律排
斥,郭先生遂返回奉天。旋以革命黨嫌疑,被巡防營拘捕下獄,賴武備學堂同學力保,
幸得無事。後任奉天督軍署參謀,... 阅读全帖 |
|
a*********3 发帖数: 660 | 14 南方周末长篇巨献:共和国总理朱镕基
2003年3月8日
目录
传奇身世
自幼失双亲 凄孤中度童年
求学生涯
中学时代:能背圆周率到100位的沉默少年
朱镕基和他的同学们:历经曲折坎坷始终心不能忘
负笈清华:“误入歧途”的学生会主席
朱镕基的清华情缘:十七年院长生涯永远的清华人
跌宕年代
朱镕基的跌宕年代:20年“右派”培养浓厚平民情结
朱镕基步入“高层”:幸遇伯乐不改直言本色
从右派到总理朱镕基“破格”晋升的“根据”
上海施政
甲肝没病死人 倒把市长快累死了
铁腕治吏:腐败分子的阎王爷
布衣市长:从不刻意掩饰感情是人性化的政治家
魅力市长:妙语连珠对“外”从不遮“丑”
浦东拓殖:12年走过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
“皇甫平”事件破除思想僵滞 支持者正是朱镕基
副总理时期
副总理时期:“朱老板”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
朱镕基的1994改革年:“经济沙皇”捅了马蜂窝
朱镕基领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政策全面转向
总理时期
新任总理以悲壮开场:“我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惨烈图景决心排雷
闯两大雷区:一是国企改革一是机构改革
朱镕基:我不能接受“赤字总理”这个荣誉称号
朱镕基的“入...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15 反右派时毛泽东被警告:不要自负为英明的神
毛泽东向来的做法是用恐怖开道。从莫斯科回来后,他感到要使他的军事工业化得以腾
飞,必须再度祭起恐怖的法宝,把所有可能的、潜在的批评声音打哑,从上到下消除一
切障碍。
选什么样的人当牺牲品,以什么借口来清洗他们,是毛那年冬天反复思考的问题。他整
天半躺在床上,吃饭坐在床沿,起床只是去上厕所。
毛选中了知识分子。传统上他们是民族的声音。迄今为止,毛让他们过比普通老百姓优
裕的生活。有名的、有成就的,待遇甚至优于中共高干。只是他们失去了表达思想的自
由,不停地被迫搞“思想改造”,接受强制性的精神折磨。毛说:“有些外国人说,我
们的思想改造是洗脑筋。我看也说得对,就是洗脑筋嘛!”洗脑还不算,他们在接二连
三的政治运动中备受打击。
知识分子中,首当其冲是民盟等“民主党派”的成员。为了摆样子,毛允许这些人在政
府内任职,甚至国务院部长一类的高职。他们有头脑,有影响力,有一般人得不到的资
讯,还有中国知识分子为民请命的传统。他们的批评声音一向使毛很不舒服,在内部骂
他们是“历史上包下来的一批王八蛋”,说:“每年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总
是要对付他们一场...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6 请看“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人民的1的儿子”——邓小平
朱长超
【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8年在上海无线电
一厂工作,当过工人,搞过化学分析。1974年调往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
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被录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
毕业后一直该院信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
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
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思维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主要作品有《科技革命的步伐》、《思维的历
程》、《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珍惜我们的家园》,《认识自我》、《开发自我
》、《人生的智慧》等50余种,撰写《科学智慧》电视片40余集,已发表的各类文字在
500万字以上。其作品《月球上的足迹》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第7册。
朱长超性格温和而坚定,富有幽默感,同理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真理
,人生格言是:...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7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原标题:“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2015-08-22
12:37:45
这是一篇讲邓小平建国后所作所为的极好的文章,不少事情会令你大吃一惊。用大炮剿
灭一个民族村很可能你毫无所闻,即使是你所知道的大事,其中也有很多惊人的细节不
为人们所知晓。总之,这是一篇值得从头读到尾的好文章。读了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独裁
者的心了!那是一颗和一般人完全不同的心啊!
请看“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人民的1的儿子”——邓小平
朱长超
【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8年在上海无线电
一厂工作,当过工人,搞过化学分析。1974年调往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
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被录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
毕业后一直该院信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
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
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18 方舟子自己在国内发文, 多次一稿多投, 多次翻译外国译文,而不征求原作者意见,
品行并不好, 打假只打别人, 不照自己。
为转基因粮食做宣传更是不遗余力,完全一边倒。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19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tang.txt)
亦明注:被人哄着、捧着,至今被方舟子视为“理所当然”。
【1980年-1983年】
上初中。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上了初中,文学才能开始显露...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5617 | 20 《人民的爷爷邓小平》
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送交者: 艺萌 2013年06月04日09:20:5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这是一篇讲邓小平建国后所作所为的极好的文章,不少事情会令你大吃一惊。用大炮剿
灭一个民族村很可能你毫无所闻,即使是你所知道的大事,其中也有很多惊人的细节不
为人们所知晓。总之,这是一篇值得从头读到尾的好文章。读了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独裁
者的心了!那是一颗和一般人完全不同的心啊!
请看“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原标题:“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朱长超
【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8年在上海无线电
一厂工作,当过工人,搞过化学分析。1974年调往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
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被录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
毕业后一直该院信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
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1 ·历史见证人·
——谨将此文献给因不堪忍受文革中残酷的精神折磨,而在实验室内吞食水银后上吊自
尽的同事汤济宏先生
◇ 文革的独裁和法西斯本质,文革还在继续毒害着中国人
二十世纪是一个独裁和极权运动频出的世纪。其中尤以上半世纪希特勒纳粹在德国
和欧洲的横行,和二十世纪下半期毛泽东在中国一手导演的文革,影响最大,破坏最烈
。仔细比较这两个前后出现的独裁运动,人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诸多相似之处。
一,这两个独裁和极权运动都从造神而兴起。翻开德国历史的这一页,我们可以从
当年的电影,书刊和图片中看到那一次次的大型集会,游行,阅兵。在群众和旗帜的海
洋中,响澈云霄的“希特勒万岁!”呐喊声,伴随着整齐划一的举手礼,显示希特勒众
望所归的领袖形象。希特勒的得力助手赫斯振臂高呼“党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就是德国
!”一位以吹捧纳粹而闻名的女导演称“希特勒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一个完美无缺的
人”。
每个经历文革的中国人都可清楚地回忆起,1966年文革兴起时,天安门广场上一次
次的盛大接见。城楼上林彪、周恩来举着“红宝书”,一次次声嘶力竭地高呼“毛主席
万岁!万万岁!”的口号。广场上红旗招展。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2 博客中国
李蔚的博客
2016-07-26 17:06:12栏目:默认栏目 8.1 万 11 847 32
邱会作家书:毛林交恶的真正原因
作者:邱会作的儿子邱程光
毛泽东和林彪交恶的原因,通常归咎于林彪有野心。而父亲说,是他们对文化大革命有
了思想分歧。在1970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认为,林彪提出“张春桥的问题”,事实上
是对文化大革命提出不同的看法了,实质上就是冲着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毛主席发
现了林彪也不是一个听话的人了。小人物触动“文化大革命”不要紧,林彪触动“文化
大革命”就是大问题呀!(《家书》274页、308页)。
2014年4月是我的父亲邱会作诞辰一百周年。在这个日子前,我整理他留下来的文字和
遗物,感慨万分。我决定以父亲1981年出狱后写给我的几十封信为主,加上一些重要附
件,都是父亲写的原始材料、手稿真迹、经他修改审定的录音记录等,以影印版的形式
汇集成书,编成了一部《邱会作家书——写给儿子程光的二十三封信及其它》以作纪念。
书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
前几年,一批文革期间重要当事人的回忆和相关史料面世了,这无疑对中共党史、国史
是一个重要事情。有资深学者称:...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24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tang.txt)
亦明注:被人哄着、捧着,至今被方舟子视为“理所当然”。
【1980年-1983年】
上初中。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上了初中,文学才能开始显露...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26 电影《决裂》——文革后期被勾兑的“政治贺岁片”
潘天强
(发表于《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
提要:建国60周年,中国的电影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60年的中国电影史的滚滚画卷
是一部浓缩了的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和斗争史。在众多引发争议的影片中,作为
1976年的“政治贺岁片”(元月一日在全国上映),电影《决裂》是一部特别值得去分
析和回味的影片。美国具有冷战思维的电影史家汤普森和波德维尔在《世界电影史》中
用了近一页的篇幅来讲叙这部电影,把《决裂》定位“一部关于一所所谓农业大学的极
具戏剧性的影片,极好地图解了毛泽东的思想”[1]。更奇怪的是30多年过去了,最近
不时地有人拿这部影片中的教育思想和政治理念来诟病当前几乎要走入死胡同的教育乱
象。在人们提出现代化大学要追求“大楼、大师、大气”之时,有人用影片中的台词“
看一个学校的好坏,不能只看有没有高楼大厦,也不能看有没有专家教授,要看这个学
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来寻求一种对旧有理想主义的追思。并且看好这部影片的人还不
在少数。因为在《决裂》中被不断否定和批判的所谓资产阶级教育的一系列恶果似乎在
当前都成了活生生的实例。工...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939 | 27 ☆─────────────────────────────────────☆
noiselover (噪音) 于 (Mon Mar 19 13:36:16 2012, 美东) 提到:
首先声明一句:我不是h粉,也不是五毛。-----质疑我的人儿阿,你才是h粉呢,你们
全家都汗粉!!!!
--------------言归正传------------------------------
理科生,本科都上过概率论,(文科生不知道,或许没有,所以她们难以理解)
里面有句名言就是: 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
例如,万分之一的机率,你可以打筛子打出6个6的豹子。然后,你打了1亿次,出来了。
结果:肘子抓住你这6次的豹子, 连续质疑------------我问你,你怎么解释????
另外那999999次没有用,那些忽略掉!!!!!
*****************************************
肘子,只质疑已经发生的事儿。-----------但,发生的事儿,是已经发生的。
概率论,不是来讨论既成事实的。而是用来估计未发生的事儿的!!!!!!!!!!
具体到每个人,谁的... 阅读全帖 |
|
k*******d 发帖数: 1523 | 28 阿里布达年代祭46
作者:弄玉
第四十六集
简介:
万里迢迢来到东海,但身边少了鬼魅夕,我该上哪里找人帮忙,又该找谁帮
忙?!千思万想选定了武藤兰作为第一个连络对象,但没想到从海上浮起来的不
是巨头龙,而是……三只大乌龟!!!
从战斗中得到灵感突破至第七级,但我这辈子好事不多、衰运亨通,首先面
对的就是海商王白拉登,打是打不过,只好硬着头皮和他坐下来喝酒谈生意,而
所谈的第一笔生意竟是帮他的调教女奴……
第一章 踏旧访故.神功达人
和之前的旅程相比,从萨拉到东海的这一趟路,其实还不算太难走,至少不
是像条狗一样,被人沿路追杀,黑龙会忙于战事,再加上黑龙王自己也无心治理
,各个占领区内都是一片混乱,让我省了不少事,得以平安跑路。
当然,如果说黑龙王会这么好心,放着我轻轻松松赶路,那才真是见鬼了,
他该干的事情一件也没少干,各种绘着头像的通缉公文、重金悬赏,布满沿途大
路小道,我这么一个小人物,被弄到比任何偶像明星还红,这都要拜黑龙会那票
无聊人士所赐。
一路上的战斗,在所难免,不过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好处,至少目标变小,
敌人追踪不易,不会碰到大阵仗截杀,偶尔小小遇伏,那就当作是实战训练,... 阅读全帖 |
|
a***s 发帖数: 1084 | 29 上面接断开的怒向刀丛(中)
---
林百顺想问,可楚明秋神情严肃,夜晚的胡同很安静,偶尔有灯光从路边的家中照
出来,夜空中偶尔传来收音机的声音。
他们找到朱洪时,朱洪和韦兴财正无聊的坐在院子里纳凉,俩人一人一把蒲扇,淡
淡的说着这些天的事,特别是楚家的事,楚家被抄,传得很快,就半天时间,几乎整个
城西区都知道了,别的人可能当笑谈应付,但朱洪和韦兴财却认为,楚明秋绝对不会就
这样算了。
楚明秋的到来让朱洪和韦兴财都有些意外,他们刚才就聊过,俩人都认为楚明秋可
能会去找葛兴国或殷柔柔,再不然可能去找他那当区委副书记的侄子,韦兴财走得更远
,认为楚明秋会利用街面上朋友展开报复,这附近街面上的都听他的。俩人都没料到楚
明秋会在这么晚跑来找他们。
“家里还好吧。”朱洪问道,楚明秋摇头说:“不好,今天我过来是请你出面在九
中组织一个红卫兵或类似的群众组织。”
楚明秋开门见山便提出了此来的目的,没等朱洪开口,楚明秋又接着说:“明天,
从四十五中开始,会有十几个学校成立平民红卫兵组织,这些组织在半个月甚至更短的
时间里,将会合并为一个全区性的红卫兵组织,这个组织将领导城西区的中学文化大革
命。... 阅读全帖 |
|
t**********k 发帖数: 511 | 30 母亲的故事(地下斗争)
我曾经问过母亲:你为什么不是共产党员?
她的回答是:我的出身不好,他们不要我,认为我是资产阶级的小姐。
那是我母亲那一代人的特点,和现在大不一样,并不以家庭有钱而感到了不起,反而觉
得有些不好意思,虽然那钱还是用了的。
我从这话里听出了委屈,也确实有理由。母亲一贯思想激进,左的很,我倒是认为她在
思想上早就入了党。朋友也都是这样的人,很多是货真价实的共产党,有些后来做了官
,有几个做得还不小。
但很少例外,文革时都给整得死去活来,死掉,疯了的就有几个。49年之前能读书的,
出身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很多都有复杂的社会关系,有亲戚在台湾,在海外是很普通的
,加上是知识分子,如果又做了官,那肯定是在劫难逃。
我只知道有一个没有事,那人嫁了一个小职员,在一个小地方做了家庭主妇,倒是顺顺
当当一生。
母亲的同学,朋友大多数都在学校,和他们相比,母亲受到的冲击算是小的。
母亲曾经讲过那时候的共产党大概是什么样子,跟小说里面可不一样。他们都不会出头
露面,只是在背后出主意,扛旗子的都是我母亲那样的人,她又是在抗战前就在...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31 | 31 http://blog.sina.com.cn/u/3727008742
(七千人教会论坛转贴)
远志明柴玲谁该下地狱 曹长青
http://caochangqing.com/gb/newsdisp.php?News_ID=3722
曹长青
远志明和柴玲都在华人世界知名度很高,在这样两个来到美国后成了基督徒的公众人物
之间,发生了柴玲指控远志明二十多年前曾强暴她的事件,但主要华文媒体却几乎连理
都不理。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首先是华文媒体远不够专业,再就是柴玲成为基督徒后
发表的“宽恕”六四屠杀者的言论引起了众怒,导致很多人对她可能是强暴受害者一事
也漠然。这当然是完全错误的,却也不无可理解之处。
第一,政治层面的对错、轻重。
但问题是,如果因政治观点,因“宽恕”言论而反感柴玲、认为她被强暴也活该的人们
,是否想过,被指控强奸的远志明为首的19人签署的《旧金山共识》的问题远比柴玲的
宽恕更严重!我们看这样的句子∶
“我们祈祷,愿上帝赐下爱和饶恕,使中国在和谐、和睦、和平中完成社会转型,重建
信用,得享平安,使公义如大水滔滔,使公平如江河滚滚。
我们祈祷,愿上帝赐福中国的执政掌权者,使他...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47da480102ed9y.html
舒云探访九一三事件 http://blog.sina.com.cn/sy2222196 2013-08-1014:55:38
作者:刘统(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原载《同舟共进》2010年第4期
核心提示:5月27日军委扩大会议开幕后,第一阶段是和风细雨的。彭德怀在5月30日的
会议上讲话,虽然把批判教条主义上纲到很高的程度,但不想整具体人……如果按照彭
德怀的意图开会,军委扩大会议讨论的问题都会在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内解决,但毛泽
东的意图不是如此。会前他并未给会议定调,也没有干预会议进程。5月29日海军副司
令员方强中将给大会主席团写信,对会议的开法表示不满,要求会议“以反教条主义和
经验主义为纲,检查军队各方面的工作”。彭德怀将信转呈毛泽东,毛以极大的兴趣阅
读并作了批示。
由于历史原因,文中述及的问题以往都是禁区,只在一些当事人传记和回忆录中偶尔提
及,许多以讹传讹的不实记载流传社会,使人们无法了解真相。而这些,今天已经有了
结论。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3 ·胡鹏池·
一
我是1945年生人,56年上初中,59年上高中,62年上大学。
我这样的年龄段是颇为标准的“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小学时期是懵懂少年,对社会基本无知。外祖母家邻居上初中的卢明大哥哥送给我
两条座右铭。
一条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要人像我,除非两个我。
另一条是:“学习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觉得都很好,尤其前一条,那种对人性的透彻认知,让我一辈子受用不浅。
初中一年级时开始自己搜集座右铭。第一条就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1〕,一个“苟”,一个“岂”,让我体会到文字表达的魅力。再由林
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事迹结合这条座右铭,算是上了这辈子人生中爱国主义教育第
一课,心实向往之。由此懵懂而启蒙了,开始领悟到一个人的生命要“为国家、为人民
”才有意义。继而又从语文课本中记下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课外阅读中摘下了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沛乎塞苍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青照汗青”;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所有这些
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沉积。这些爱国励志格言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一...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4 ●范达人
众所周知,“梁效”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笔名。“梁效”后期分成九个小
组,每组三至四人。粉碎“四人帮”后,有两个小组被称为“尖刀班”。可能由于这两
个小组出手的文章比较多,加上“态度不好”,因而挨了更多批斗,吃了较大的苦头。
我便是其中一个“尖刀班”的班长。我们这个“尖刀班”最后仅三人:陈先达、何芳川
和我。据统计,从中共十大以后到1976年10月,“梁效”共发表了181篇文章。当时的
重点文章很多出自我们小组之手。我本人参与撰写的文章共34篇,其中已公开发表的28
篇。
一、奉命撰写《孔丘其人》
为了收集整理林彪尊孔材料,1973年10月,由迟群、谢静宜牵头,北大、清华成立
了批林批孔材料小组,到1974年初,《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完成后,收集整
理林彪尊孔材料之事告一段落。为配合《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的发表,“梁
效”准备写些大批判文章,由此材料小组转变成写作组。我们所写的第一篇综合性的批
判文章,是发表在《红旗》1974年第2期上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此文发表后,全国
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北京周报》也将它译成多种外文发行。参与写作这篇文章的有我
...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邱会作家书:毛林交恶的真正原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9 13:10:20 2016, 美东)
博客中国
李蔚的博客
2016-07-26 17:06:12栏目:默认栏目 8.1 万 11 847 32
邱会作家书:毛林交恶的真正原因
作者:邱会作的儿子邱程光
毛泽东和林彪交恶的原因,通常归咎于林彪有野心。而父亲说,是他们对文化大革命有
了思想分歧。在1970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认为,林彪提出“张春桥的问题”,事实上
是对文化大革命提出不同的看法了,实质上就是冲着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毛主席发
现了林彪也不是一个听话的人了。小人物触动“文化大革命”不要紧,林彪触动“文化
大革命”就是大问题呀!(《家书》274页、308页)。
2014年4月是我的父亲邱会作诞辰一百周年。在这个日子前,我整理他留下来的文字和
遗物,感慨万分。我决定以父亲1981年出狱后写给我的几十封信为主,加上一些重要附
件,都是父亲写的原始材料、手稿真迹、经他修...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6 http://www.aisixiang.com/data/73511.html
更新时间:2014-03-31 21:05:44
●范达人
众所周知,“梁效”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笔名。“梁效”后期分成九
个小组,每组三至四人。粉碎“四人帮”后,有两个小组被称为“尖刀班”。可能由于
这两个小组出手的文章比较多,加上“态度不好”,因而挨了更多批斗,吃了较大的苦
头。我便是其中一个“尖刀班”的班长。我们这个“尖刀班”最后仅三人:陈先达、何
芳川和我。据统计,从中共十大以后到1976年10月,“梁效”共发表了181篇文章。当
时的重点文章很多出自我们小组之手。我本人参与撰写的文章共34篇,其中已公开发表
的28篇。
一、奉命撰写《孔丘其人》
为了收集整理林彪尊孔材料,1973年10月,由迟群、谢静宜牵头,北大、清华成立
了批林批孔材料小组,到1974年初,《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完成后,收集整
理林彪尊孔材料之事告一段落。为配合《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的发表,“梁
效”准备写些大批判文章,由此材料小组转变成写作组。我们所写的第一篇综合性的批
判文章,是发表在《红旗》19...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343 | 37 向毛主席请罪(上)
最 高 指 示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
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我是一个犯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的干部。今天,我向我们伟大
领袖毛主席请罪,向伟大的党,向广大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同志们请罪!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伟大的党,广大无产阶级革命派的
同志们对我一再进行了热情、耐心的教导、帮助、挽救;这次,又让我到农村来接受贫
下中农和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再教育。使我逐步觉悟到,在过去党内生活的二、三十年中
,在党内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中,那些是属于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
阶级革命路线,那些是属于以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刘少奇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
线。使我觉悟到,我在历史上许多重要时期,是站在刘少奇及其在江苏的代理人反革命
修正主义分子江渭清、陈光一边,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反对毛主席,反对毛... 阅读全帖 |
|
m****m 发帖数: 526 | 38 作者:穆正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前沈阳军区工兵十团及其上级机关在1960年9月策划了一起“雷锋捐款
”骗案。雷锋在该案中充当了忠实的执行者。
在官方版本的宣传材料中,雷锋有两次100元的捐款行为。第一笔据称捐给抚顺市的一
个人民公社,第二笔是为救助辽阳水灾而汇给中共辽阳市委的捐款。在那个大多数干部
职工月收入少于50元的年代里,100元是当之无愧的大额捐款。当它们出自一个每月只
有6元津贴费的士兵时,更是震撼了普通民众的心。
雷锋的大额捐款举动,引起了部队当局的重视。前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干部,雷锋剧
照主要拍摄者之一张峻回忆说:“1960年,我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当宣传助
理员,主要搞摄影报导工作。……一天,我们接到工兵第10团转来的两封地方来信,一
封是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寄来的,说一个叫雷锋的新战士向公社捐助了100元钱;
另一封信是中共辽阳市委寄来的,说一位叫雷锋的战士向辽阳受洪灾的群众捐助了100
元钱。这两封信引起了我们对雷锋的关注。”(《军事历史》2003年第二期)
部队上级关注的结果,是雷锋的政治“起飞”。从1960年9月开始,部队安排他到各处
做报告,记者也来采...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1193 | 39 雷锋捐款假案(1)(2)(3)
穆正新 (2008年2月16日-2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前沈阳军区工兵十团及其上级机关在1960年9月策划了一起“雷锋捐款
”骗案。雷锋在该案中充当了忠实的执行者。
在官方版本的宣传材料中,雷锋有两次100元的捐款行为。第一笔据称捐给抚顺市的一
个人民公社,第二笔是为救助辽阳水灾而汇给中共辽阳市委的捐款。在那个大多数干部
职工月收入少于50元的年代里,100元是当之无愧的大额捐款。当它们出自一个每月只
有6元津贴费的士兵时,更是震撼了普通民众的心。
雷锋的大额捐款举动,引起了部队当局的重视。前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干部,雷锋剧
照主要拍摄者之一张峻回忆说:“1960年,我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当宣传助
理员,主要搞摄影报道工作。……一天,我们接到工兵第10团转来的两封地方来信,一
封是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寄来的,说一个叫雷锋的新战士向公社捐助了100 元钱;
另一封信是中共辽阳市委寄来的,说一位叫雷锋的战士向辽阳受洪灾的群众捐助了100
元钱。这两封信引起了我们对雷锋的关注。”( 《军事历史》2003年第二期)
部队上级关注的结果,是雷锋的政治“起...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9366 | 40 ☆─────────────────────────────────────☆
Irrational (Herzog) 于 (Thu Jul 7 12:51:45 2011, 美东) 提到:
中国在1959-1961年期间的确存在吃不饱的现象,极为个别的地区(也就是不到1%的地
区),存在非正常死亡的现象,但是把这夸大成“大饥荒”是属于夸大其词,因为缺乏
任何佐证来证明1959-1961年的“饥荒”达到了1943年华北大饥荒的水平。而根据2011
年一篇学术研究论文的数据,1943年华北大饥荒也不过死了50万人。
1943年华北大饥荒留下了很多人面黄肌瘦,破衣烂衫,啃光了树皮,甚至饿死街头的照
片。而1959-1961年呢?连一张反映中国人严重营养不良的照片都没有。有人说,那时
候就不让照相。但是呢,现在版上又贴出来了雷锋的好多照片。要知道,雷锋可是死后
才出名的,生前谁知道他是谁啊。照片也不可能是伪造的。而雷锋恰恰死于1962年,正
好他经历了那个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
所以说,如果有人再拿1959-1961年中国私人不让拍照来解释为什么找不到一张饿殍遍
野面黄肌瘦的照... 阅读全帖 |
|
d*******h 发帖数: 5065 | 41 ☆─────────────────────────────────────☆
yykk (Walk with the Earth Mother.) 于 (Tue Feb 4 20:20:10 2014, 美东) 提到:
给你写信多次也不回,我们交易很多回了。但是也不能拖着不付款,而且发信也总是不
回。
知道这么发帖得罪人,但是不想再给你一封封发信了,老是催款我也觉得没意思。
-----------------------------------------
cd90, 你在QQ上要我 shut up。 我偏不。
老子今天真怒了
------------------------------------------
昨天晚上真是被气着了,做了和平时不一样的事情,在版上和cd90吵了一架。现在心情
平复一点,可以把事情写的详细一些。
和cd90交易很久了,几万的交易额是有的吧。因为我也没有做iphone这些流量大的东西
,所以单笔的数量都不大。基本上都是先货后款。每次等积攒到一定数量再找他结账。
根据出货的多少不同,有时可能两个月才结一次,有时结的快点。所以,这根本不存在
一个... 阅读全帖 |
|
x*******n 发帖数: 969 | 42 杨奎松评《苦难辉煌》:怎么会有人这样写历史
从没有想过会读金一南的书,因为我们的专业原本差别很大。他在国防大学战略教
研部任职,从发表的文章看,主要做的是时政评论性质的工作;我则做的是实证的历史
研究。两项工作性质和方法差距很大,原本有点风马牛不相干。知道金出版有《苦难辉
煌》一书,[1]书店里简单翻过,因为发现是纪实文学体,文字、史实随性发挥,观点
及资料引证又全无出处注释说明,因此也没有动过去读的念头。
所以会想到必须要读一下金书,是因为今年纪念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许多报刊杂
志和电视台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纪念文字或片子,一些编辑记者把他们写好的稿
本发来请我帮忙在史实上“把把关”,意外发现其中许多错误如出一辄,十分雷同。细
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这些出错的文字,大都是从金书中抄来的。为此我不得不上网
把金书相关章节找出来看了一遍,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怎么会有人这样写历史!
我最初看到金书是在书店小说散文一类文学书里面,想来作者出版这本书时应该也
没有想要当历史书来出。既然是文学书,自然也就像“××演义”一样,不应当被人们
当成历史书来读。奇怪的是,今年网上... 阅读全帖 |
|
p******9 发帖数: 7130 | 43 师东兵在探索历史事实过程中,从一个邓轮向毛轮转化的过程很有意思。
选择突破口
师东兵 著
【80000多套小说随你下载:绿色电子书 http://www.lvsetxt.com 提供海量电子书免费下载】
本站所有资源部分转载自互联网!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作者简介
师东兵先生,现年48岁,山西省定襄县师家湾村人。自1976年以来发表纪实文学、历史
小说、戏曲剧本等多篇,总数二千多万字,其中《文化大革命纪实系列》、《短暂的春
秋——华国锋下台内幕》、《庐山真面目——“彭德怀反党集团”事件揭秘》、《高岗
魂断中南海》、《铁窗余生录——江青被捕之后秘闻》、《政坛秘闻录——前中共政要
访谈》等书已在本港出版。1994年,师东兵的作品《中国第一冤案》获中宣部和新闻出
版署的优秀图书奖。
师东兵先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法制心理研究会常
务理事,《当代作家名人录》及《中国作家辞典》收有他的条目。
狂飙系列介绍
师东...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44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1088/2603005.html
使多人蒙受不白之冤 江青与叶群的一次“合作”
孟东
2004年06月28日14:37
从到延安的第一天开始,江青一直没有忘记三十年代她在上海的所作所为。原来的
蓝苹改名为江青,可抹不掉的是自己的历史。以前的熟人时不时在眼前晃动,似乎有意
提醒她不要忘记过去。江青于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一方面伪造自己的历史,一方面企
图销毁对她不利的一切证据。比如,她同国民党特务崔万秋的密切交往,她写给从前的
老友郑君里的几封信等等。她要用自己的一张嘴改变过去的历史,用一双手消灭历史的
痕迹并影响将来的历史。
1966年6月,张春桥奉江青“谕令”,趾高气扬地召见了电影艺术家郑君里。郑君
里就是那位1936年4月杭州六和塔婚礼的主持人,并且是唐纳和蓝苹的男傧相。除了唐
纳和蓝苹一对以外,还有两对是赵丹和叶露茜、顾而已和杜明洁小娟。而此时的郑君里
已是上了“黑名单”的“黑线人物”。整整30年,真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句话,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唐纳远走海外,郑君里与江青从朋友化作了敌人。张春桥
和... 阅读全帖 |
|
G******i 发帖数: 5226 | 45 ☆─────────────────────────────────────☆
jzzhang (爆米花) 于 (Wed Jun 29 10:06:07 2011, 美东) 提到:
VSC
4.29 received
6.16 initial review
☆─────────────────────────────────────☆
jzzhang (爆米花) 于 (Wed Jun 29 10:07:53 2011, 美东) 提到:
VSC 加急了2次都遭拒了 我怕公司真的等不了了 有木有4.29号收到的童鞋
☆─────────────────────────────────────☆
qqfly (qq fly) 于 (Wed Jun 29 10:49:32 2011, 美东) 提到:
VSC
4.29 received
6.29 initial review
中间加急一次被拒
☆─────────────────────────────────────☆
jetchen (飞机) 于 (Wed Jun 29 10:50:21 2011, 美...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江青:“文化大革命,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把你要打倒的人统统打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23 01:25:02 2016, 美东)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1088/2603005.html
使多人蒙受不白之冤 江青与叶群的一次“合作”
孟东
2004年06月28日14:37
从到延安的第一天开始,江青一直没有忘记三十年代她在上海的所作所为。原来的
蓝苹改名为江青,可抹不掉的是自己的历史。以前的熟人时不时在眼前晃动,似乎有意
提醒她不要忘记过去。江青于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一方面伪造自己的历史,一方面企
图销毁对她不利的一切证据。比如,她同国民党特务崔万秋的密切交往,她写给从前的
老友郑君里的几封信等等。她要用自己的一张嘴改变过去的历史,用一双手消灭历史的
痕迹并影响将来的历史。
1966年6月,张春桥奉江青“谕令”,趾高气扬地召见了电影艺术家郑君里。郑君
里就是那位1936... 阅读全帖 |
|
p*********w 发帖数: 23432 | 47 林昭给我们的精神挑战(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zz
2004年三八前夕,我们以“再现妇女和其他边缘人群”为主题放映了纪录片独立
制片人胡杰的一系列作品,包括《平原上的山歌》,还有《寻找林昭》。后来,广东美
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分别邀请胡杰去放映了这些作品。我听说林昭的老同学,一些
白发老人纷纷赶来,他们看完后拥着胡杰哭了。我想这是他们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青年
时代的影像,看到自己的追求、牺牲被后一代的人所承认和尊重,他们感到自己的生命
被肯定了。
我也是在这个片子中第一次看到那一代人的面容,因为实在是没有看到其他视觉
艺术家聚焦到这一代人和他们的时代。我们以为,那时除了欺骗和疯狂,一切都湮没了
。在影片中,他们的形象平凡而衰老,就像我自己的父母和我曾经见惯的旧时邻里。他
们已经老了,一个接一个默默离开人世。我父亲受过类似的迫害,他已经八十岁了,一
直没有人来说一声对不起,可能他一生也等不到这一天了。那一代人,年轻过、活过、
爱过,求索而幻灭。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年代,我们以为,抗争是不可能的,或者是
没有意义的;但是林昭的故事有了一个不同的结局,它所掀动的历史记忆因此改变了。
林昭是我们民...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