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r 发帖数: 2565 | 2 有个城市叫南京,南京有个医院叫鼓楼医院,N年前我在那儿出生。
不知是不是当时南京只有一个像样的医院,我在霉国碰到过一位南京老乡,第一句问我
:“你是南京人啊?”,我说是;第二句问:“你是不是在鼓楼医院出生的?”我说是
啊。第三句说:“我也是。”我虎躯一震:“我就觉得你看上去眼熟。”
当年朱元璋听了铁冠道人那厮的鬼话填了燕雀湖,害得我们从小春游秋游都只能去玄武
湖了。因为这玄武湖就在市里,离我小学中学都很近,学校也省事,一天就来回了。从
小学四年级起我就得了晚期审美疲劳综合症。
玄武湖有个动物园,是我童年的最爱。还隐约记得我老妈大热天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带着
我坐公共汽车去看猴子。里面有一个相当大的猴山,好象有一群八十几只悟空放在一起
,小猴头最可爱,比女同学可爱多了,我流连忘返。
所以我孩子从小就有动物园的年票,希望孩子的童年也有和我一样美好的记忆。
但是我那万恶的小学好像和动物园有仇,每次春游都三过猴门而不入,因为这玄武湖还
有个植物园。
这植物园每年还搞一个东东叫菊花展。TNND,这东东发明出来是给臭知识分子泡妞用的
,比如段誉之流。严重怀疑我们学校的男老师想泡女老师,每次都要去看这菊... 阅读全帖 |
|
|
|
m***o 发帖数: 17656 | 5 还以为鼓楼医院的新生儿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大众脸,木办法啊 |
|
r*******r 发帖数: 2565 | 6 有个城市叫南京,南京有个医院叫鼓楼医院,N年前我在那儿出生。
不知是不是当时南京只有一个像样的医院,我在霉国碰到过一位南京老乡,第一句问我
:“你是南京人啊?”,我说是;第二句问:“你是不是在鼓楼医院出生的?”我说是
啊。第三句说:“我也是。”我虎躯一震:“我就觉得你看上去眼熟。”
当年朱元璋听了铁冠道人那厮的鬼话填了燕雀湖,害得我们从小春游秋游都只能去玄武
湖了。因为这玄武湖就在市里,离我小学中学都很近,学校也省事,一天就来回了。从
小学四年级起我就得了晚期审美疲劳综合症。
玄武湖有个动物园,是我童年的最爱。还隐约记得我老妈大热天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带着
我坐公共汽车去看猴子。里面有一个相当大的猴山,好象有一群八十几只悟空放在一起
,小猴头最可爱,比女同学可爱多了,我流连忘返。
所以我孩子从小就有动物园的年票,希望孩子的童年也有和我一样美好的记忆。
但是我那万恶的小学好像和动物园有仇,每次春游都三过猴门而不入,因为这玄武湖还
有个植物园。
这植物园每年还搞一个东东叫菊花展。TNND,这东东发明出来是给臭知识分子泡妞用的
,比如段誉之流。严重怀疑我们学校的男老师想泡女老师,每次都要去看这菊... 阅读全帖 |
|
|
|
m***o 发帖数: 17656 | 9 还以为鼓楼医院的新生儿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大众脸,木办法啊 |
|
|
m**********a 发帖数: 10817 | 11 re一个。 我的小学的春游秋游基本也是在玄武湖渡过的 |
|
x*****i 发帖数: 4035 | 12 那时候玄武门进去还有个儿童乐园,地方不大,但毕竟是个盼头,熬过了菊花展可以在
那里玩和吃午饭
动物园我们学校也是从来不去的。其实如果去的话,我打赌写出来的游记会比千篇一律
的菊花八股好很多 |
|
x***h 发帖数: 41 | 13 小时家住南京的北京东路,因此,从西边的市府大院到往东的和平新村、空司、科学院
、九华新村等大院一直到太平门这一线后面的城墙和九华山(我们都称其为小红山)就
成了我们闲逛的地盘。其中九华山是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最大的乐趣是拿着气枪或者
弹弓去打鸟。九华山上有一座塔,号称玄奘的头骨舍利葬在此。此塔名为三藏塔,小有
名气。山上有一寺,现名玄奘寺。夏天在塔内由于四处通透因此有风很凉快,在塔那里
也可眺望玄武湖,那时湖上还有成片的密密麻麻的野鸭。每天傍晚,野鸭就从湖面起飞
,越过城墙和九华山飞往栖息地。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看见几个男青年(现在
想来大约是高中生的样子),简单化妆,在塔的门洞摆舞剧白毛女喜儿的舞蹈造型拿着
那种方盒子似的相机拍照。当时觉得好奇怪的哦(现在应该也是蛮怪的)。
现在,九华山公园是要收费的了,呵呵。 |
|
d****i 发帖数: 4809 | 14 嚯,你这张照片颇有点历史感,50-60年代的照片? |
|
|
o*******y 发帖数: 1498 | 16 我外婆每年重阳去那里爬山, 山不高适合腿脚不太好的老人家. 好像老年人不用票. |
|
|
J****e 发帖数: 1041 | 18 我8大学时候陪外地同学去爬九华山,走野道,走到围墙下面,满地的避孕套。。。哎 |
|
|
N******n 发帖数: 3003 | 20 这个九华山的门很像鸡鸣寺的,都是沿着石阶向上。 |
|
k****5 发帖数: 546 | 21 那一定上的是北小了?呵呵。
记得有个同学家就在山脚下,土壤研究所往东走一点,左拐有条路上去。 |
|
l**********g 发帖数: 63 | 22 第一次听见有人管北京东路小学叫北小,游小的飘过!
文章好亲切,好熟悉! |
|
N******n 发帖数: 3003 | 23 北京东路好难进呀,以前好多同事都是托关系才进的,而且好多赞助费的。 |
|
|
g********1 发帖数: 143 | 25 上大学的时候,有时周末带上包,在九华山上的茶馆看书,几分钱一杯茶,加上一瓶开
水,一呆几个钟头,比图书馆好。
从那里可以直接走到城墙上,有一次走到玄武湖边上(不好下去进公园),发现有台阶
下到城墙里的几个房间,里面墙上还是文革的标语,好像有关过人的痕迹。
有一次,陪一个同学在城墙上走了一阵,他老兄忽然内急,就在城墙上拉了一泡屎。城
墙够宽,还长了很高的草,所以没人看见。
说起来,都30年前的事了。 |
|
p******m 发帖数: 25 | 26 呵呵,我们解小的基本都是那一带的。
多是部队子弟,空司,马标,炮标,还有政治部。
上了中学,班里多了海院的,基本陆海空都齐了。 |
|
x***h 发帖数: 41 | 27 哈哈,解放路小学的,难得!我六年小学都是在解放路小学。不过解放路小学很早就没
了吧。我只知道后来是九中初中分部,现在是宣武区外国语学校。但是,那几幢教学楼
样子颜色都一点没变。 |
|
p******m 发帖数: 25 | 28 也不是很久以前吧。
至少到90年代末还是以解小的名字招生的,现在是改名叫一个民办的外国语学校了。
我也是待了六年,三栋楼都待过。 |
|
|
x***h 发帖数: 41 | 30 非常非常感谢你提供的信息。照片中我自己认出来的只有张明文老师了。因为当时对他
的印象也很深,也是瘦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学校操场上一边走一边织毛衣。一个男
老师会织毛衣,而且可以在校园里边走边织,看着很特别的。比较熟悉的老师还有姜萍
,郭礼白。 |
|
|
x*****i 发帖数: 4035 | 32 校友,握个手!谢谢分享文章
张老师我太熟悉了,5-6年级教我们数学,有时代理班主任,对学生是真正的关心爱护
,现在想起来还很感动。他那时住在学校最后面一排平房里,学生们随时都能找他,他
的亲合力也是最强的,呵呵
在这位校友的博客里找到这一段,才知道解小的来历:
上个世纪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刘伯承元帅的建议下,共和国在钟山脚下兴办了我党我军
第一所现代化正规化的军事学校——南京军事学院。为了妥善安置他们的子女,军院先
后兴办了石钟路、西华巷、解放路等子弟小学。1960年在南京东孝陵卫附近重组为“宇
花学校”。学校当时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是南京地区最大的军队子弟小学。宇花小学
于1964年交地方并一分为二。小部分在珠江路为解放路小学,大部分在香林寺附近为宇
花小学。 |
|
x*****i 发帖数: 4035 | 33 居然有这么详细的关于解小的文章,太激动了!收藏了慢慢看 :) |
|
p******m 发帖数: 25 | 34 校友,握手握手。
小学毕业后我就再没回去过了,很感慨啊。 |
|
x***h 发帖数: 41 | 35 解放路小学在64年以前就存在了。从64年开始有地方上的孩子进入解放路小学。这一系
列改变主要是军委为了解决军队子弟学校条件过于优越的问题。那个年代像解放路小学
外出活动都是乘捷克进口的柴油机大客车,因主色调是红色的,俗称“大红车”。 |
|
p******m 发帖数: 25 | 36 这些历史我们都不知道啊,你应该再写一篇关于解小的文章。 |
|
F******w 发帖数: 1088 | 37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称姑苏城阊门外有条十里街,说的就是这条由唐代宝历年间的苏
州刺史白居易开凿的一条山塘河旁筑的堤,即山塘街。山塘河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
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
,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被誉为“最
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山塘街上的名人故事很多,最八卦的,当属冒辟疆和名妓陈圆圆、董小宛的故事。
下面是网上转载来的,哈哈,一篇不错的八卦:
冒辟疆,江苏如皋人,(时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和商丘侯朝宗并称“明季四
公子”)。冒辟疆风流倜傥,饱读诗书,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正直不阿,敢于向阉党叫
板。那个时代的江南名妓节气颇高,仿佛达成一种共识,都喜欢有才学、有胆识、有正
义感的文人。冒正是这样一个人,据说当时无数女子宁愿给冒辟疆当小老婆,也不愿做
贵人的正妻。
冒辟疆一生反清复明,著述颇丰。1942年1月8日,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
表了一篇题为《从侯方域说起》的文章,毛泽东阅后很是赏识,特地找田谈话说:“所
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在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 阅读全帖 |
|
|
|
|
x***h 发帖数: 41 | 41 买卖提友兼解小校友pokfulam说是不是可以写个解小的来历。显然比pokfulam早上
解小的我,虽然对解小的历史沿革的细节也不是很清楚,但毕竟耳融目染和亲身经历,
比一般的和后来的解小校友知道的稍微多一些。况且我这个年龄也不用打拼了,因此有
点时间尽我所知来摆一摆吧。
解放路小学是随着1951年1月南京军事学院的建立而建立的。随后(大约1952年)
南京军事学院建立了主要有两所子弟学校,一个是解放路小学,一个宇花学校(在孝陵
卫)。建立这种学校的动机主要是适应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比如1955以前部队实行的
是供给制,不发薪金,一切都由军队统一供给。还有当时有朝鲜战争,很多军队干部还
在朝鲜战场。子弟学校便于对部队高级军官的家属子女统一管理,有助于使军队各级干
部不因家庭问题而分心。1949年后,中共中央军委在全国建立了有限的几个子弟小学供
军队高级干部子弟就读,除了军事学院的子弟学校,还有北京的十一小学和杭州的西湖
小学。
当年刘伯承任院长和政委的南京军事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军事学院,也是中共第一
所正规的军事学院。很多老资格的中共军队高级干部到军事学院担任行... 阅读全帖 |
|
|
p******m 发帖数: 25 | 43 实在是感谢xxsch前辈记录这段历史,之前零星的知道些,这个算是很系统的记录了。
我也用过这种桌子和板凳连在一起的“连桌椅”,当时只有三号楼还保留了这种连桌椅
。高年级搬到二号楼,教室都改用普通的桌椅了。我猜测是由于缺乏维修配件,坏了的
连桌椅只能退役,最后就不够装备所有年级了。
当时军事学院的设施确实非常优越,我们这些南京军区的子弟后来都能沾到一些光。依
稀记得小时候大院是集中供暖的,到后来暖气也取消了,冬天就开始生冻疮了。 大礼
堂放电影我们经常没有票,后来发现票根总是那几种颜色的,就开始攒过期的电影票,
然后用同样颜色的过期票去蒙混过关,基本都能成功。放暑假就去小花园钓鱼钓虾,多
次被卫兵抓住,抓住就是批评教育让家长领回去,但是还是不能阻止我们翻墙去小花园
。想起来那会真是无法无天啊。
解小毕业后,我也是升入三十四中,无奈这个中学后来也被合并了。也许就是xxsch前
辈说的,这些学校在南京的教育系统里没有根吧。相当的无奈。 |
|
x***h 发帖数: 41 | 44 猜测你也是上的三十四中。三十四中应该还在吧?
俺也在小花园钓过小龙虾,拿根小竹竿,系根绳子,拴上蚯蚓,钓得快极了,一会一个。 |
|
p******m 发帖数: 25 | 45 三十四中在2011年和梅花中学合并了,改名为玄武高级中学。
好久没回三十四中了,几次去紫金山路过太平门,都没进去看看,物是人非啊。
呵呵,我们那会抓龙虾的办法很绝。办公区路边有许多石板,下面像是水渠一样的,但
是水很清。
我们夏天就几个人合力把很大的石板搬开,里面龙虾很多很多。
个。 |
|
|
|
w***m 发帖数: 10498 | 48 活动帖,请勿转载。
========
“别人家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我们家吃粽子还是纪念我们自己的祖先!”这个祖上
代代相传的嘱咐,在我刚记事时,就让父亲烙进了我的记忆。尽管丝毫没有对伟大的屈
原不敬的意思,但为了这句祖训,小时候我和我姐还是遭受到不少嘲讽。直到初中回到
苏州城里读书,我们才知道,原来并不单是我们家在这一天吃粽子纪念祖先,整个苏州
城的人都知道,每年的端午,就是纪念这个城市的开创者——伍子胥的日子。因为这样
的日子,我懵懵的意识到,我血管里所承载的这位祖先的血,并不比我的同学们多,就
像屈原把他的精神传递给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一样,伍家的祖先也把他的血性洒
落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
他身后2000多年之后,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让这个城市的许多历史,彻彻底底的走进了历
史。有关他的一切,绝大多数也只剩下文化的象征。如今,能够让伍家人还有一丝丝真
实而亲切感受的,除了他规划的古老的城廓,就只剩下古城西南,那座由他首建的城门
——胥门,和门前他高大的塑像。
每次回乡,总会去瞻仰他。在他的塑像前,我总是想法奇特,有时想像他那个时代的场
景,为他的壮举感叹;有时又为他那个导致他献... 阅读全帖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50 补苏曼殊介绍:
苏曼殊(1884~1918年),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父亲是茶商,在日本做生意时与日
本女子同居,生下曼殊。曼殊三四岁时回国,遭家族嫌弃。十五岁时留学日本,坚不说
日语。积极参加反清革命团体。回国后搞文学创作与翻译。工诗善画,通日、英、梵多
种文字。好青楼古寺——鲁迅称他一有钱就喝酒用光,没钱就到寺里过活;嗜暴饮暴食
——曾一顿吃20个芋头饼、60只包子。因胃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死前留下一偈:“一
切有情,都无挂碍”。时年三十四岁。是年李叔同亦在杭州虎跑出家。
诗作: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七绝·以
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七绝·过
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忆西湖》
;原注:日本尺八与洞箫少异,其曲名有《春雨》者,殊凄惘。日僧有专吹尺八行乞者
。)
照片:
书法:
画作:
40年代苏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