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声律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
w***u
发帖数: 3912
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题非诚勿扰 (新韵)
哈哈,俺娘去年在这里实在无聊了,每天背《声律启蒙》。
wh
发帖数: 141625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征文】启功与《服膺启夫子》
还忘了抄一段:
(五)
夫子尽管谨慎做人,尽管谦己敬人,尽管没有白眼青眼的分别,但夫子骨子里,委实骄
傲。这骄傲,就是对有些事情,不管这事如何排场占尽,如何众口一词,就是抵死看不
起,根本不屑说。
老虎打盹,夫子也有老实自诩的时候。一次夫子对从小看着长大的内侄孙女说:“我有
一本《诗文声律论稿》,我可以自豪地说,现在讲诗词格律的书很多,谁也没有这本的
概括性强。”
大话人人敢说,说得好,是因为说得少。
另一次是说给钟少老,敬文老前辈的公子。两代与夫子相契,交谊有不为外人道者。夫
子临终,钟少老常随景怀先生陪护夫子左右。
根据钟少老笔录,夫子仙逝前一年的十月二十日,默诵自作词《乘公共交通车》以自遣
。之后很清楚地说:“我的白话词,可以不朽了。”
(这让我想起西北狼的堵车打油诗,附录:
发信人: NWWolf (西北の狼), 信区: LoveNLust
标 题: 晨出遇堵口占(自度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8 01:36:42 2011, 美东)
车如止水L.A.路,
问候先人知几度。
流红望断无重数。
一川铁骑,
同声震怒:
Come on! Damn i...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四库全书》的功过?
哇,逼得我买kindle啊!有启功的《诗文声律论稿》噢。你全看过吗?
g***e
发帖数: 1168
4
我不仅文盲,而且定力差,,,汗,没忍住来回帖了,,,@___@,,,见笑了。
凭我中学时代的印象胡和实证主义关系密切;他同侪当中有一个我很讨厌,但是最近令
我很仰慕国文修养的人:鲁迅。同时看的书一堆,拆东补西,导致,我也没有认真看,
没有印象周的观点是否有可喜奇脱处。出于乡巴佬的心情,单纯被文字功夫惊讶了。
关于“诗”你下文所述,也是直接导致我按奈不住上來雷人的:这个描述,恐怕太简单
--简单到粗暴而既不能在抽象的层次脱离积累而在在认识上有所突破(所谓拾人唾余
,而且依我一孔愚见,恐怕還是那些无趣的鱼目),也没有多少审美上的余裕。总之,
我简直看不到一点值得写(或者说重抄上來)的地方:今日信息检索这样方便,知识性
积累实在无益,尤其bbs上;更需洞见;何况在我看来,你重复的这些称不上“知识”
。日久积渍的庸见吧。
文學发展如此复杂,在中国尤其如此;哪有这么简单清晰的几句话好讲的清楚的?我们
工程学科,最近三四十年积累下的人造系统(所谓Internet),尚不能找到简单的模型
描慕其发展,何况积中华精粹,前贤前赴后继,灿烂壮阔的三千年诗之发展?我虽然憎
恨自己无知,但在学习中一些孤陋想法...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12
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李渔全集笔记 1-5
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1年
1 才非天下之善物也
2 惜今世无孔融
3 曹操从来如此
4 诗有余力,而后为词
5 苏州人俱有此情兴
1 才非天下之善物也
【卷一 一家言文集 《琴楼合稿》序】
"才非天下之善物也。。。免于摧残困厄,得遂其中怀也难矣。。。盖才者非他,穷人、
夭人之具也。。。究竟同归于尽而已。"
2 惜今世无孔融
【卷十 李笠翁批阅三国志】
第十一回:“极好宾客,常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之愿也’”,李笠翁眉
批曰:惜今世无孔融。我亦欲与通家帖拜门下矣。
可惜我非姓李,难续李老君、孔圣人累世族亲!
ps,和本回曹操、刘备两个比,孔北海与太史慈两位前贤真风流。
3 曹操从来如此
【卷十 笠翁批三国 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操定陶破吕布】:
“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必当报之!”。。。。其时,曹操刚从濮阳城吕布戟下
逃脱,又遭火烧,髭须鬓发尽都烧毁。笠翁眉批先评操须,后批操人:须尚未割于潼关
,而先烧于濮阳,不幸为曹操须也;曹操本人呢?一番惊恐后反发笑,曹操从来如此!
哈哈哈,操须是妙须,曹操是妙人。
桓溫行經王敦墓邊遏,望之云:「可儿 !可儿!」,以下又千...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115
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聊斋两篇:野狗与笑之以鼻
有道理。曹操送走祢衡,不是有意要杀祢衡死,更象懒得和他计较。比较确切可以说是
放弃祢衡,不顾他死活了吧。反过来从祢衡立场看,这点“被放弃,不知遇”我还是觉
得很伤人啊,人家鹦鹉赋多可怜,呜呜呜,哼,不能原谅阿瞒啊//顶锅盖。。。
阮籍对后人态度也相似吧,不是说“仲容已豫吾此流,汝不得复尔!”么?
你这个显然不能托给阮籍,哈哈,还真是。。。
@_@ 你不点破,我还真没这个觉悟,暴露木有common sense了。。。
嗯,百代以下确实不仅不好揣测阮诗,连他的生存状况也不易知,不过和他之前之后的
狷士(我觉得他偏狷,少狂)比,我觉得他很幸运,因此有些反过来苛求了。
因为和你灌到这个水,我也反思一下阮诗,忽然觉得诗品说“晉步兵阮籍. 其源出於《
小雅》”奈人寻味。比较起来小雅似乎还真是中正又情趣丰富的,招谀词吧。。。
至于阮诗是否特别高明,对文人诗创作是否特别又意义,我也觉得他其实不早不晚,处
在拔不得头筹又相对稚拙的不讨喜时期:前有古诗三曹建安七子,后有南朝群英声律发
现。
相对而言,这个小雅的评语倒还真是很称,令他脱颖而出。。。风骚相易得,小雅的分
寸可真微妙。。。
哈哈,“市侩少文”是...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115
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聊斋两篇:野狗与笑之以鼻
有道理。曹操送走祢衡,不是有意要杀祢衡死,更象懒得和他计较。比较确切可以说是
放弃祢衡,不顾他死活了吧。反过来从祢衡立场看,这点“被放弃,不知遇”我还是觉
得很伤人啊,人家鹦鹉赋多可怜,呜呜呜,哼,不能原谅阿瞒啊//顶锅盖。。。
阮籍对后人态度也相似吧,不是说“仲容已豫吾此流,汝不得复尔!”么?
你这个显然不能托给阮籍,哈哈,还真是。。。
@_@ 你不点破,我还真没这个觉悟,暴露木有common sense了。。。
嗯,百代以下确实不仅不好揣测阮诗,连他的生存状况也不易知,不过和他之前之后的
狷士(我觉得他偏狷,少狂)比,我觉得他很幸运,因此有些反过来苛求了。
因为和你灌到这个水,我也反思一下阮诗,忽然觉得诗品说“晉步兵阮籍. 其源出於《
小雅》”奈人寻味。比较起来小雅似乎还真是中正又情趣丰富的,招谀词吧。。。
至于阮诗是否特别高明,对文人诗创作是否特别又意义,我也觉得他其实不早不晚,处
在拔不得头筹又相对稚拙的不讨喜时期:前有古诗三曹建安七子,后有南朝群英声律发
现。
相对而言,这个小雅的评语倒还真是很称,令他脱颖而出。。。风骚相易得,小雅的分
寸可真微妙。。。
哈哈,“市侩少文”是...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292
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箜篌梦
东坡曾经评价琴诗,推韩愈为第一。还特意改写了一首《水调歌头》,也很有意思,我
附在后面。
如果扩大到乐器诗的范畴,我个人觉得《箜篌引》或胜之。因为几乎纯用描写,而非感
怀,殊为不易。
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
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
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r*****e
发帖数: 292
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说说侵韵悲声
(这个题目或许不适合本版主题。本来我在spiegeliza的文章下回复就可以了。但祝寿
的贴子,争论已然不妥。所以另起一贴。有争议的麻烦回在这里,谢谢!)
[下平][十二侵]侵寻浔林霖临针箴斟沈深淫心琴禽擒钦衾吟今襟金音阴岑簪琳琛椹谌忱
壬任黔歆禁喑森参淋郴妊湛
我说侵韵多悲声。举过几个例子,就不再多费唇舌了,以免被说成抄书。这里说说为什
么十二侵这个韵易发悲声,我捡最重要的说。
老祖宗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声律一道,可夺人心神耳目,正是古典诗词魅力所在。
请体会几个侵韵的发声。”侵““今”“音”。两齿相合,唇略张,但向下收紧,舌尖
前抵,脸部肌肉向两边向下张紧。这个表情是否与悲伤时强忍悲痛,脸部肌肉下拉,唇
鼻之间颤动的感觉相似?所以侵韵的发声潜移默化于人的感受就是--悲伤。这也是为什
么我建议有闲暇的朋友写几首律诗来加深体会的原因。只要做诗感情投入,必然反复吟
咏,音韵就会影响你的心情。至于滑皮打油,不在我所述范围之内。
类似的音还有,九“屑”,虽发声略不同,脸部肌肉同样接近于悲伤,而且发声更为短
促,嘎然而止(这里说的是入声发音)
e***e
发帖数: 3872
1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说说侵韵悲声

8错8错,“所谓合律合辙,声律一道不是那么按图索骥的。”
考/贴N年前和这个有点点相关的两个讨论贴:
r*****e
发帖数: 292
1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水调歌头-赞小土豆
再说两句。
格律这个东西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产生的。近体诗的规范在南北朝时期就
开始浮现。沈约提出的“四声八病”说,最初的目的是总结规律,避免拗口的诗句。其
中,现代汉字的“四声”虽然与古代不同,但至今仍在使用。这是汉语区别于其他东亚
语言的地方,也是汉语美的所在。隋唐以后,在“四声八病”的基础上,由于科举的出
现,律诗逐渐成熟。韵书本身是应科举的需要产生的。陆法言“我辈数人,定则定矣。
”意思就是说,这只是规范,没有什么可多讨论的。和我们现在所用汉语拼音表一样,
是一种给汉字声韵分类的工具。其本身并不带有褒贬。声律说的出现,一开始就促进了
古代诗歌的繁荣。可以说没有格律诗也就没有诗歌的盛唐。对于格律研究反感的朋友可
以读一读王力的《汉语格律学》。在大家夸夸其谈的时候,老先生们早就在研究新诗中
可能存在声韵。我个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实践的态度。
转回到古诗。古诗的基本素材是古汉语。对于我们这样远离古汉语环境的人。怎样才能
吸取古代民间营养来做古诗呢?我觉得办法不多。因为很显然,我们对古诗音律的感受
已经早就不精确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古文和古诗词。这样才会使
x*****u
发帖数: 3419
1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谁来讲讲英诗格律吧
我看到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律诗中的格:平仄、字数、对、粘、对仗、压韵、起、承、转、合.
律:音律、声律、韵律
x*****u
发帖数: 3419
1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香奁集》和《漱玉词》z
《香奁集自序》韩偓(《全唐文》收录):
余溺章句,信有年矣。诚知非丈夫所为,不能忘情,天所赋也。自庚辰、辛巳之际,迄
辛丑、庚子之间,所著歌诗,不啻千首。其间以绮丽得意者,亦数百篇。往往在士大夫
之口,或乐工配入声律,粉墙椒壁,斜行小字,窃咏者不可胜计。
大盗入关,缃帙都坠,迁徙不常厥居,求生草莽之中,岂复以吟讽为意。或天涯逢旧识
,或避地遇故人,醉咏之暇,时及拙唱。自尔鸠辑,复得百篇;不忍弃捐,随时编录。
遐思宫体,未敢称庾信工文;却诮玉台,何必倩徐陵作叙。粗得捧心之态,幸无折齿之
惭。柳巷青楼,未尝糠粃;金闺绣户,始预风流。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
瑞露,春动七情。如有责其不经,亦望以功掩过。
a***d
发帖数: 2374
1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张衡的《归田赋》
前几天某人给我念了这篇张衡的《归田赋》。想想版上很少有“赋”的话题,就拿来大家一起欣赏闲聊一下了,大家有兴趣的话,来说说自己喜欢的赋,或许大家也可以写一两篇短赋玩玩?
以下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45191.htm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5%BD%92%E7%94%B0%E8%B5%8B%E3%80%8B
——————————————
赋的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陆机认为,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不过这不是绝对的,赋也有很多抒发感情的成分。《归田赋》就是汉赋中的抒情赋。
张衡的大多数作品都表现出对现实的否定与批评。他探讨人生玄妙哲理,也探寻合于自己理想与性格的生活空间。于是,田园的环境、心境,恰与官场、仕途形成对比。《归田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运用,也同他所展现的内容相称。此赋篇幅短小,语言清新自然,与作品所展现的环境、心情浑然一体。这些特点使《归田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同时,它也是汉代
M******8
发帖数: 8425
1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沔水诗话》(卷四)
94 标题 诗律(五)
Fri Nov 10 17:24:37 2000
诗句的末三字称三字尾。从诗的音乐效果上看,近体诗的三字尾必须
避免三字同平或三字同仄(而古体诗则不存在这样的限制)。格律诗
中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不合格律的句子称“拗句”。
过去一般认为,三字尾的标准形式有四种:
1 平平仄
2 仄仄平
3 平仄仄
4 仄平平
其实,一般说来,对于三字尾的第一字,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因为它
既不违反格律,也不影响声律和谐。如: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按标准,三字尾的第一字当为仄声,这里用了平声字。又如: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这是当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的。
总结起来,对于标准格式的第三种和第四种的平仄格式,是不能随便
更改的。第一种格式的第一字,在采取补救的情况下,有时可改用仄
声。第二种格式的第一字,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灵活安排的。
l**********1
发帖数: 765
1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ZT: 关于对联----超长,不喜慎入
关于对联
作者:半仙 来源:zgdldq.blog.163.com 发表时间:2009-11-19 11:47:57 评
论 0 条 | 查看所有评论
1、作为国粹的对联
对联,和律诗、京剧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所以说其是国粹,系因
为它仅仅为中国文化所有,是中国人民(包括普通劳动者和知识分子)在长期的文化建
设、文化传承中创造、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文化样式;它与中国的经济环境、社会生态、
精神品格、民族心理以及民风民俗、文化基因等等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是中
国这块土地滋养出的、别开生面、独具特色的花朵。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粹,可以通过
不断的熏陶由陌生、隔膜到接受、欣赏,甚至可以通过不断的欣赏和把玩之后模仿和学
习。但这种模仿和学习也必须是以纯粹的中国方式来进行,一旦脱离或者抛弃纯粹的中
国方式,则无法进入这类文化符号,更惶论运用之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说:任何
外国人,无论他对于中国的国粹熟悉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将其移植为他国的文化样式
,更不能使之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融为一体。这是因为,如对联、律诗和京剧一类国粹,
且不说它们形成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1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z
**宫体诗的自赎**
闻一多
( 本章字数:6595 )
<http://www.ywjxw.com/wz/2008001.htm>
宫体诗就是宫廷的,或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它是个有历史性的名词,所以严格
地讲,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
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我们该记得从梁简文帝当太子到唐太宗宴驾中间一段时
期,正是谢脁已死,陈子昂未生之间一段时期。这其间没有出过一个第一流的诗
人。那是一个以声律的发明与批评的勃兴为人所推重,但论到诗的本身,则为人所
诟病的时期。没有第一流诗人,甚至没有任何诗人,不是桩罪过。那只是一个消极
的缺憾。但这时期却犯了一桩积极的罪。它不是一个空白,而是一个污点,就因为
他们制造了些有如下面这样的宫体诗:
长筵广未同,上客娇难逼。还杯了不顾,回身正颜色。(高爽〈咏酌酒人〉)
众中俱不笑,座上莫相撩。(邓鉴〈奉和夜听妓声〉)。
这里所反映的上客们的态度,便代表他们那整个宫廷内外的气氛。
人人眼角里是淫荡:
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鲍泉〈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
人人心中怀着鬼胎:
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李义府〈
E*******r
发帖数: 308
18
(我是鹅粉儿姐的mj,通透,汗,俗务要紧,非常理解,我估计和你6,7年前类似?忙
毕业忙工作。。。稀里糊涂留个言。。。)
第一帖回复赞叹“结构、节奏”,展开下,从那时至今都感叹你一贯的(结构)完整(
节奏)流畅;很佩服,尤其是现代诗难写。诗骚乐披之管弦,近体诗词韵律严格,那些
诗人都可谓是站在前人臂膀上,身手不论起点至少不低。相比之下,现代诗真是平地起
高楼。成名大家回头看也值得推敲(比如我喜欢的frost,他被后来者讥诮,恐怕和他
的风格局限有关:不强调与舞乐声律关联,而多(单)以奇拔意相取胜)。
回来具体到大作,说起来,我最早也被“一头牛”惊艳,总想要去掉最后一节看会是什
么光景,尤其不喜那里“直、露、浓、烈”的膻味。后来发现牵一发动全身,这艘诗船
若要不沉,前后要斧凿全非,也因此关注前后意象关联,越来越佩服你用心;所以又问
你这些素材怎么来的。
如此这般,如此这般,想不到你信手援笔,一蹴而就,赞,也赞慢炖后一气出炉。顺便
翻个陈旧私货,贵作格调很合我的理想“Not to impose his little personal
ambitions on the work but us...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5933
19
:(我是鹅粉儿姐的mj,通透,汗,俗务要紧,非常理解,我估计和你6,7年前类似?忙
:毕业忙工作。。。稀里糊涂留个言。。。)
你马甲还真不少。不过没关系,人生在世,朋友虽多,知音难觅。鹅姐这样的,一粉儿
足以慰籍平生了。十几年前开始写诗,一开始只觉得自己就是在码字,码其实是密码的
码,我喜欢把自己那些负面的情绪和感受转换成密码,再用文字堆在一起。于我而言,
更像一部日记。于人而言,不知所云。少有能耐心看完的,几乎只有一个共鸣者,而看
完又能深挖到底非要把我剥得一丝不挂的您是唯一的一个了。那个共鸣的现在也不知道
干什么去了,原来一起混天津热线一个社会论坛的时候,叫流氓阵线,他叫老流氓西蒙
,也是因为他,我才坚持码字码了十几年。今天偶尔翻出来他十几年前的作品,转到这
里,算是纪念一下。其实我很想见他,喝喝酒什么的,几次相邀,都婉拒。后来居然不
知所终。如果我有机会去费城,一定请你们全家吃个饭,喝点酒。
[规则]
你可以伸手触及
源于我智慧的瞬间
如果你愿意
你可以
不问
因为我需要
被感动 而不是---
理解
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
我是静卧水中的一块石头
可以被错过
但不允许更改
:第一...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308
2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看看这位香港诗人的诗如何
可以请教下为什么喜欢《翻译》这首诗吗?我没细读,摸不到头脑~~~
汗,我不懂诗,领悟不到“中外大师隐隐的声音格式”之类大讨论,细枝末节有两点可
以献拙。
1.“黄灿然自己非常喜欢杜甫,但觉得古诗‘语言上无可继承,没有一种亲和力,不能
把传统诗歌的措词和节奏自然而然地移入或化入新诗,像唐代诗人继承诗经、楚辞和乐
府那样’。所以他只继承杜甫的‘传统精神’,即‘倾向光明、倾向善’的‘伦理性’
。”
上面这段话中引文'语言上无可继承,没有一种亲和力,...','伦理性'‘传统精神’这
些是黄灿然语还是网友讨论,还是你的强调?
粗略读,似乎一些地方可以更不确切。比如诗经楚辞讲什么节奏?诗骚的重章叠句后来
完全消失。声律方面唐诗直接继承六朝。我记得音韵平仄都是六人朝人创见。诗骚古诗
可说不自觉(自然)用韵,六朝人开始自觉,唐人恐怕严格自觉。。。其他摸棱两可还
有,不过我大约能猜测大意,也算无伤大雅。
但说到古诗(姑且理解为广义的包括诗骚乐古诗律诗词在内的中国古典诗歌)“无可继
承”,可以讨论下。今古差别在哪里,哪种适合现代人作诗,诗歌什么出路,这些大题
目我不懂。但就某个诗人而言,我明确觉得值得尝...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308
2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看看这位香港诗人的诗如何
可以请教下为什么喜欢《翻译》这首诗吗?我没细读,摸不到头脑~~~
汗,我不懂诗,领悟不到“中外大师隐隐的声音格式”之类大讨论,细枝末节有两点可
以献拙。
1.“黄灿然自己非常喜欢杜甫,但觉得古诗‘语言上无可继承,没有一种亲和力,不能
把传统诗歌的措词和节奏自然而然地移入或化入新诗,像唐代诗人继承诗经、楚辞和乐
府那样’。所以他只继承杜甫的‘传统精神’,即‘倾向光明、倾向善’的‘伦理性’
。”
上面这段话中引文'语言上无可继承,没有一种亲和力,...','伦理性'‘传统精神’这
些是黄灿然语还是网友讨论,还是你的强调?
粗略读,似乎一些地方可以更不确切。比如诗经楚辞讲什么节奏?诗骚的重章叠句后来
完全消失。声律方面唐诗直接继承六朝。我记得音韵平仄都是六人朝人创见。诗骚古诗
可说不自觉(自然)用韵,六朝人开始自觉,唐人恐怕严格自觉。。。其他摸棱两可还
有,不过我大约能猜测大意,也算无伤大雅。
但说到古诗(姑且理解为广义的包括诗骚乐古诗律诗词在内的中国古典诗歌)“无可继
承”,可以讨论下。今古差别在哪里,哪种适合现代人作诗,诗歌什么出路,这些大题
目我不懂。但就某个诗人而言,我明确觉得值得尝...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387
22
来自主题: Prose版 - 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生情
乡愁,是一种记忆,一种经久不衰的情愫,一种历久弥新的期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道出了今天无数人的同感。没有乡愁的土地是苍白的,没有乡愁的国度是缺少根基的,一个失落了乡愁的人,一定会失魂落魄无家可归。
隐隐的思念,幽幽的愁怨,浓浓的情感,乡愁是水墨画一般淡远缥缈的思绪,像一个温柔妥帖而不忍割舍的心结,悬在你的心空,若隐若现,忽近忽远,又刻骨铭心,牵肠挂肚。走遍天涯海角,乡愁是你山清水秀空明澄碧的乡村,村口那***古柏古钟古井一般苍老的长者;阅尽世间万象,乡愁是你无法铣削的肤色、瞳颜和不改的乡音。少小离家去,乡愁是魂牵梦绕的娘亲;老泪落浊酒,乡愁是无以排解的愧,是风尘不变的情。
(一)
乡愁是根,拴着你的魂。
醉入江南北国风,梦里烟堤雨打舟,乡愁是长河上的落日,大漠里的孤烟。那一笔古道西风瘦马,那一撇小桥流水人家,那一声忽对故园花、把酒问青天,让你的乡愁从心底向眼鼻处弥漫,酸酸扯扯的。那山那水那家乡的味道,让你的乡情浓得化不开、挥不去。丁香花愁得娇妍,茉莉花开得清纯,让你心有柔肠千千结;漫山漫坡的映山红,满田满地的紫云英,让你心如花海四季有芬芳,人生从不少颜色;梨树桃树李树杏树...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23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关于余秋雨的负面评论

http://www.beihaiweb.net/bbs/display.asp?title_id=132047
秋雨梧桐叶落时——测试余秋雨的格律文学常识水平
余秋雨题赠都江堰对联“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多次出现在报刊之上,似乎
这位“历史文化学者”又为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什么巨大贡献,值得宣扬了。笔者读过
金文明先生的《月暗吴天秋雨冷》,同意金先生从实际出发,对具体问题作的具体分析
,也想略陈己见。至于是否言之成理,可以借鉴;是否“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那
就留待读者自行评论吧。
可以断言余秋雨题联是基本上不合对联声律的。他那“大作”,上联“拜水都江
堰(仄仄平平仄)”,下联“问道青城山(仄仄平平平)”,“平对平”(“都江,青
城”)、“仄对仄”(“拜水,问道”)、“三连平”(“青城山”),所有属对不该
出现的缺陷、毛病,居然全都“装配”齐备了!这类“次品”、“废品”,连初学者都
羞于拿出来献丑;然而余秋雨却敢于公布,未免太……(笔者羞于启齿,略)。不过它
也颇合某些“破格”论的主张,仍有“追星族”吹捧,其中不乏自诩“对联艺术家”者
。如果代余秋雨吹嘘他
w***s
发帖数: 4394
24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Re: 音乐本质问题
FT,你最好先去读一些基本乐理书,再来用你的log来解释音乐。谁告诉你音阶是八度12
等分的?再拿12等分去检验毕达哥拉丝?
毕达哥拉丝的理论是和自然界的自然泛音列吻合的,一根弦在震动的时候,其各个部分也
在震动,你听到的一个弦的震动并不是一个音,而是很多音的组合,这根弦全体震动时候
的音叫基础音,其部分震动发出的声音叫泛音,一般来说,越靠近基础音的泛音会比较强
些,特别高的泛音人耳不太容易分辨,泛音从低到高的音程关系是8度,5度,4度,大三
度,小三度,更小的小三度,大一些的大二度,小一些的大二度,等等。建立在这个自然
泛音列上的调弦法被称为纯律,弦乐到今天,一般还是用这个方法调音,后来人们又发明
出五度相声律,这个律从第一个音开始,依靠5度关系把所有的音找到,钢琴调音师通常
是依靠这种方法,和后面要提到的平均律相结合调音的。把一个八度12等分是近300年的
事情,由於音乐复杂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各种转调,以前的调音方法不适合远关系迅速转调
的需要,所以发明了把一个八度平均分成12份的方法,这个方法和自然界的泛音列是矛盾
的,这个方法是人为的一种折衷办法,刚开始的时候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倡
a***n
发帖数: 199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5章 沩仰法脉
第5章 沩仰法脉
一、怀海及《古清规》
中唐时期,安史知乱,藩镇割据日益加强,江西地区的地方官僚又对佛教采取扶
植政策,并且使之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这就为道一禅系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条件。道一门人“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其徒以江西南昌为中心,分布于潭州
(长沙)、朗州(常德)、沣州(沣县东)、池州(安徽贵池)、杨州、常州、越州(
绍兴)、泉州(福建)、杭州、处州(江西赣州),韶州(广东韶关)、鄂州(武汉)
、随州(湖北隋县)、荆州(沙市)、襄阳(襄樊)、唐州(河南泌阳)、两京等地。
道一(709——788)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坊)人。于资州唐和尚处
寂门下削发,受俱于渝州圆律师。曾师事金和尚无相,后入衡岳怀让的“顿门”,禅诵
于抚州西里处州龚公山,悍戾之徒,无不受感化。又得刺史裴公的信奉,闻名于世;大
历中路嗣恭连帅请其至“里所”,贞元四年(788)坐化,春秋八十,长元元年(8
21)谥大觉。权德舆碑文载,道一最后之说曰:“大抵去三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
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常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证;法无所著,触...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读禅经》[唐.白居易]
诗人白居易的一生佛缘,暮年潜修净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4f18960101e26c.html?tj=1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极虔诚的佛教徒,自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公元七七二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县东郭村
,父亲白季庚,母亲陈氏,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识声律,白居易始祖为楚国白胜,
传至秦朝有名将白起,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他自幼勤学苦读,“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成厚茧)。”
白居易时逢中唐动乱年代,藩镇割据,吐番、回纥入侵,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骨肉流
散,写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悲叹骨肉手足散居五处,只能泪眼对
明月,遥寄思乡情了。唐德宗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在长安写下了不少好诗传诵一
时,奠定了他在诗坛占据的一席之地,比如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少年时代白居易的才华,他的《长恨歌》、《...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468
27
来自主题: BNU版 -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撰联必须语言精练,结构对称整齐,音节还要铿锵和谐。初学撰联,应
先能辨四声,分平仄;四声即平、上、去、入。
作对联讲究对仗,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类相当,内容相
关,结构相应,句法必须一致。平仄对立,要相反相成,不管对联长短,其
中的平仄都要随处参差转换,如七言联平起的上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
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之长短可以随心,全联结构,亦无定式,平仄的调
整,也是错综变化,在乎作者运用。
古人学对对联前,都要学声律启蒙,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
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
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色杏花红。……
春联的来历
对联也叫楹联,又叫楹贴、对子、联语等。民间传说,在度朔山桃树
下,有两个神仙专吃百鬼。因此人们就画了两个神像,贴在桃木板上(传言
桃木可以驱邪),以驱邪魔。这就是桃符。后来流传渐久,逐渐增加些吉利
的语句,以至后来不用神像,专用些字数相等讲求对仗的语句,便开始有了
春联。
正式使用文字作春联,约在唐朝。据宋人张唐英记载:蜀未归宋之前,
蜀主孟昶令一学士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欠工,自命笔
g*********r
发帖数: 9822
28
侄女小时候常念的,儿童声律启蒙,当时听到觉得很有意思: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
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
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
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
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
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
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S***e
发帖数: 2072
29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问问 秦淮景
还有wiki神马的,擦汗,金陵雅音什么的,我都看不懂哇,擦汗,太深奥了。
不久前匆匆读了一下《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虽然有模糊记得陈寅恪基于口音的士庶
分析,建康区域士族的特殊位置、当时佛教传入对建康士人的四声自觉的影响,乃至更
晚永明声律的发现;以及一些零散所见,晋书、南史、世说新语、洛阳伽兰记之类翻来
翻去看过的8g,我实在是文盲的无力鉴别那个wiki真伪,潜水的偶像们,奴虽然无知,
但是万幸能听懂逻辑,也肯讲逻辑,求你们不要放弃我呀。
E******V
发帖数: 171
30
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471c8010178jn.html 可见精彩照片
分类: 教育时评
终于说到吉美坚赞了。然而,越是想郑重详尽地介绍,就越是难以下笔;强烈丰
富的刺激仍然令人兴奋,却难以清晰地表达出来,因为吉美坚赞是一个传奇。
吉美坚赞1965年出生于普通藏族牧民之家,接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并在塔尔寺出
家。在青海民院的学习经历,使他意识到作为一个藏族人对本民族文化无知的缺陷,于
是发愿投身藏民族教育,放弃在北京的机会,回到青海玛沁县创办民办学校。
青藏高原的教育奇葩鈥斺敿兰嵩扪
吉美坚赞在吉美坚赞学校
1994年在神山之脚、黄河之畔建立的“吉美坚赞私立学校”,现名为“吉美坚赞民
族职业学校”,是青海藏族的第一所民办的福利学校,它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异之处。
学生小的十来岁,大的四十来岁,有教无类。6年学制中前3年为基础部,后3年为职业
部,涵盖了公立学校小学到职高的教育内容。学生们既要学习藏族传统文化,也要学习
汉语、英语、计算机、数理化等。职业部分设藏语高级班、藏医、藏式工程建...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25533
31
http://fz.ifeng.com/news/ft/detail_2012_10/12/375009_0.shtml
2012年10月12日 13:50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李东然
“人家还能对我有幻想,于我是荣幸之至的”
梁家辉从不觉得自己是明星,他说,这些年过去就更不是了,“不信的话,现在跟你到
长安街上走一圈,肯定没有人认得出我的!”
但眼下恐怕没有哪个明星能盖过梁家辉的光芒,那天的采访是在电影《寒战》的发布会
后,到专访已近晚上22点,而第二天就是另两部电影《太极I从零开始》和《太极Ⅱ英
雄崛起》的新片发布会,另一轮通告等着他出现。2011年,梁家辉一口气拍了三部电影
,尤其《太极》拍摄周期近300天,加上开拍前的功夫训练等等,几乎是无喘息地拍了
大半年的戏。
“所以最近每天都把退休挂在嘴边,去年底杀青的时候,真的整个人都垮下来,已经吃
不消了。”
但当初又都是“忍不住”接来的戏。《太极》里梁家辉饰演的是陈长兴,陈氏太极的掌
门人,算是一代宗师的角色,也有叛逆率真的顽童性情营造了些许喜感杂糅其中。梁家
辉说,当初剧本到他手上,他是为陈国富架构的雄伟三部曲所...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8425
32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读沈休文
1
2010-04-23 11:19
原打算继续写建安余子,然后二谢,再及其余。
谁想到下笔就写了个“沈休文”的题目。所谓“世事茫茫难自料”。
可能主要是我喜欢 “沈休文”这几个字吧,放在一起,音节流转,又略有清怨,很符
合沈约的诗风啊。休文,休文,是说不要再写么?“约”呢?也差不多是同样的意思?
梁武帝说他“怀情不尽曰隐”,钟嵘说他“长于清怨”。
《文选》中收录了沈休文应诏诗1,祖饯诗1,游览诗3,行旅诗2,杂诗6,总共13首,
数量很少。
虽然时人对他的诗评价中等,然而他却要“休”掉之前诗歌中所谓的“四声八病”,使
得声韵在诗歌创作中逐渐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追求。其实后人对他的诗也多苛评,青莲说
“自从建安后,绮丽不足珍”,我私下里揣度可能沈休文要首当其冲被“不足珍”了。
好吧,无论如何,这声律说可是沈休文首先挑明了的,不管他的诗是不是只会对些对子
。子建他们用诗歌来描写生命,其他的诗人用诗歌来作不管何种用途吧,这些诗人写诗
首先关注的是诗歌所能承载的东西。而沈休文,他认认真真审视诗歌本身,研究诗歌本
身的写法,虽然他自己的诗可能并不十分出色。
不过沈休文写了不少史书,这些东西倒使得他
l**o
发帖数: 239
33
对了,前面我曾说,作者后来的律诗,篇章结构已经更为熟练,辞句技巧也更有可称道
处。比如《春末夏初,南苑》的首联流水对“东风昨夜绕天涯。南苑今朝馀落花”何其
风流飘潇,对仗工稳,而句意顺承而下,毫无阻滞。“雨丝青入柳梢冷,风卷尘飘日色
寒”这里青色和飘尘的错开相对;又如“鸟如知倦思将绝,云若无心意转迷”的对散文
句式的尝试;再比如“云浮水岸迴风冷,浪逐孤鸿白日悬”、“已随烟水东风外,仍入
青苔陈迹新”等的对仗都更工稳。值得一提的“雨馀重岭湿风色,风过疏林送雨声”的
循环往复,风雨不尽,句意似是重复而不伤诗境,巧而略涉险,非其人则无以当之。
作者也很喜欢虚词相对的婉妙语气以及双声叠韵字对声律的美化。比如“月明黄叶飘然
下,浦冷江潮遽尔迟。梦雨几曾沾落蕊,灵风如是锁琴思”,“飘然”与“遽尔”相对
,“几曾”与“如是”相对,前一对犹好。“因循岁序出方外,辗转炉烟入绣帏”的“
因循”对“辗转”,其他如“酩酊”对“踌躇”、“缱绻”对“芳菲”等。
作者的律诗,结句往往也很不错。
已向天涯安此生。暮江千里水云平。
雨馀重岭湿风色,风过疏林送雨声。
终古烟波弥望处,几回长卷续前更。
晓来残月沦清雾,应逐...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239
3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这个不错——古希腊历史简介
k,感到还真是“淳而雄”更好一点,澹,取其宁静淡泊意,但有味道不浓的意思,
淳,可取其厚重意,就是和朴有点交错,然而“淳而雄”在声律上也和婉一些……
wh
发帖数: 141625
35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汪曾祺:《金冬心》
发信人: qicheji (阿J),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林逋先生的烦恼(我的告别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20:30:17 2008)
To:娇娇,
是我自己删了,文章太长的缘故,你提起来,我就贴出来吧。接下来我要潜心论文了,
大家努力灌水啊!
林先生这几天有些心神不宁。
春天了,湖边的桃花开了,林先生的心情,就变得烦闷了起来。桃花是一种妖
冶之花,桃色是一种淫荡之色,春天的西湖荡漾着尘世的暖意,在柳枝的撩拨下散发着
令人窒息的气息。不远处白堤上踏青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有时候竟然有女子的笑声从
断桥处传来,引得笼中的双鹤不停地拍打翅膀。罪恶的季节啊,这风俗是多么的轻靡啊
,林先生对自己呢喃着:“只待春来看雪天!只待春来看雪天!”
林先生知道自己又要开始长长地等待,等待冬天的到来了。冬天才是林先生的
季节。冬天的湖边,通常只有麻雀在雪上点缀出一串串脚印。 孤山上梅花开的时候,
如果再落点雪,林先生总是会让童子在山脚临湖处点上一个小火炉,热上一壶酒,然后
打开鹤笼,让心爱的双鹤飞入云霄。林先...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