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四子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c****g
发帖数: 37081
1
这个只是存在你的yy中,不存在于史实中。你说康熙想直接晋封十四亲王,证据呢?你
揣测的就是真理了?十四子60年回京时已经有战功了,康熙真想的话,可以直接晋封十
四亲王了。康熙做了吗?
p******o
发帖数: 9007
2
为啥非得任命自己的儿子打仗?别人就不行?
十四子之前也就是随康熙出征,根本就没有自己独自带兵打仗的经历,这就开始以大将
军王身份出征了?
a****5
发帖数: 10854
3
康熙这种人精,要真是想让十四子继大统,会把年羹尧摆在甘陕?
康熙朝的年羹尧资历太少,距离抚远大将军的要求很远
a****5
发帖数: 10854
4
搞笑,像康熙这种强人,如果怕其他儿子抢十四子的位置的话,直接像十三子一样弃用
即可,还用得着这么麻烦?作为太子的第二子,根本就毫无建树,被废以后还不是说立
就立?
皇子要表现,只会表现给一个人看,就是他老子。什么时候皇子在乎过朝臣和他兄弟的
看法?老十四立了大功,其他兄弟就不抢他的皇位了?
E*******1
发帖数: 3464
5
我觉着四子也不错啊~我看十四就是四的备胎。这个仗又不是城管收拾街边小贩,能不
能搞定都是问题,所以最多是锻炼队伍考察考察,而不是什么确立威信。所以肯定不是
先确定是太子再去锻炼的,顶多是锻炼完了看看几个人权衡权衡,兴许仗打赢了老头子
一高兴封个太子还比较靠谱,否则你都认定人家是太子了,还来这么多折腾,到时候像
毛太子一样半路上挂了
这有啥好争的,雍正绝对是清朝一等一的皇帝了,没他清朝估计直接就下去了结果给他
一搞还有模有样了100年,作为全国最大的公务员当之无愧,清朝整出这么个人,说明
当时清朝还有气数
t**t
发帖数: 27760
6
你讨论史实的,就不会有一直说什么大将军王。
因为十四根本就没被封什么大将军王,是自称的。
丙辰,命皇十四子贝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视师青海。
p******o
发帖数: 9007
7
没有威信怎么传位?康熙的儿子们一个个如狼似虎,如果找不到一个德才兼备的传人,
如何能够保证平稳传位?尤其是满清初创,政权斗争更迭不断,如果是一头绵羊当了皇
帝,迟早也会被狮子吃掉。你可以看看从皇太极,到顺治即位斗争之激烈。康熙本人也
多次历经皇子夺嫡夺位之争,不可能还要留下一个两强对立的局面。
康熙把难度大的活留给胤禵,封大将军王,用黄旗黄縤出征,那就是指望他立功,以此
服众,为将来接班做准备。如果不是属意十四子,否则为啥让他出征?论战将年羹尧足
矣,而且还是雍正的亲信,要是喜欢皇族亲贵,那就用延信。实质上入藏作战,扶达赖
坐床,都是延信出力。
历史上倒是有一例,皇帝让一个儿子在外面立军功,一个儿子在内主内政和防守。结果
后来二子相争,兄弟相残。这就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这活生生的例子就在前
朝,康熙会不知道?

B
d******a
发帖数: 32122
8
十四子受年羹尧牵制,根本闹不起来。
68岁的皇帝让自己中意的皇子在十万八千里远常年带兵,康熙这是行为艺术?

烦,
d******a
发帖数: 32122
9
你拿六岁八岁的小皇帝即位前没有封王,与十四子这种三十多岁了还连贝勒都不是的相
提并论,不是胡搅蛮缠是什么?
d******a
发帖数: 32122
10
吴三桂算亲王啊。而且这类汉族异姓王后来也没了,你不用浑水摸鱼。
亲王 郡王 主要是封给皇族和蒙古贵族的。有个别满人非皇族给封郡王的。唯一一个满
人封了不是亲王郡王的王是入住中原前
既然你声称康熙封十四子为王爵,就给找个出处,到底是亲王还是郡王。
d******a
发帖数: 32122
11
你拐了半天弯,最后都不得不承认:
十四子当时是个贝子
d******a
发帖数: 32122
12
你不是说十四子当时已经荣升天子了,康熙是太上皇了吗?怎么又降级为王了?
没有正式册封,什么都白搭。他正式爵位就是个贝子。
要么你给找出正式册封文件来
再给你补习一遍常识:清朝皇族的王爵就两档:亲王和郡王。
你连亲王郡王都搞不清,就不用唧唧歪歪了
d******a
发帖数: 32122
13
康熙是大改革家,完全不受这个约束
---pokerpro
十四子出征的时候已经升级为天子了,康熙退居二线成为太上皇
---pokerpro
p******o
发帖数: 9007
14
哎,这个应该是我错了,道光封奕訢为亲王,但是没有指明是恭亲王。我大概以前看到
的不确。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308/6635.html
“我们来看看道光传位的清宫秘档,这是惟一保存至今的一组有关秘密立储的珍贵实物
。匣中共有谕旨四份。
立储谕旨一份。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写道:“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又用汉
文写道:“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内层的包封纸上写有“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
”并有道光皇帝的签名。外层的包封纸上写有满文“万年”,也有签名。由此可见,立
储是在道光二十六年,也就是道光逝世的前四年。”
不过这段有意思,道光立储是二十六年,看来不是临终决定的?
还有啊,恭亲王是咸丰三年正式册封的,这么说了,按照诸辩友的清史稿规矩,他这头
三年还不能叫亲王呢。时间跨度都接近胤祯了。清史稿啊清史稿。
p******o
发帖数: 9007
15
你那个康熙说不定怎么怎么,都是臆测,做不得雍正即位的证据。
他老人家可是口口声声说康熙当着七位皇子的面,由隆科多陪着口谕皇四子即位。只不
过这一说漏洞百出,而且还自相矛盾罢了。
我认为雍正篡位,可不仅仅是一个大将军王所能解释,诸多证据材料都一一列明,不过
诸位辩友倒是喜欢以此为风车,攻击一点,不及其余,精神可嘉,策略可嘉。
S******n
发帖数: 5022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抚远大将军出征
《清史稿》
恂勤郡王允禵,圣祖第十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年,从上幸塞外。自是辄
从。五十一年,赐银四千两。五十七年,命为抚远大将军,讨策妄阿喇布坦。十二月,
师行,上御太和殿授印,命用正黄旗纛。五十八年四月,劾吏部侍郎色尔图督兵饷失职
,都统胡锡图索诈骚扰,治其罪。都统延信疏称:“准噶尔与青海联姻娅,大将军领兵
出口,必有谍告准酋者,不若暂缓前进。”上命驻西宁。五十九年正月,允禵移军穆鲁
斯乌苏,遣平逆将军延信率师入西藏,令宗查布防西宁,讷尔素防古木。时别立新胡必
尔汗,遣兵送之入藏。十月,延信击败准噶尔将策零敦多卜等于卜克河诸地。六十年五
月,允禵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旋请于明年进兵。闰六月,和尔博斯厄穆齐寨桑以
厄鲁特兵五百围回民,回众万馀人乞援。允禵以粮运艰阻,兵难久驻,若徙入内地,亦
苦粮少地狭,哈密扎萨克额敏皆不能容,布隆吉尔、达里图诸地又阻瀚海,请谕靖逆将
军富宁安相机援抚,从之。十月,召来京,面授方略。六十一年三月,还军。
世宗即位,谕总理王大臣曰:“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但于皇考大事若不来京,
恐于心不安,速行文大将军王驰驿来京。”允禵至,命留景陵待大祭...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662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假如康熙恰好没有留遗嘱,是不是还是该四子即位?
d******a
发帖数: 32122
19
金恒源 (十四阿哥后代)
pokerpro
金恒源
金恒源,男,1944年生,籍贯北京市,满族,康熙帝第八世庶孙,康熙十四子恂郡王(
即大将军王)爱新觉罗·胤祯第七世庶孙(未确认,且血脉不纯正),清史研究者。
主攻:雍正之人物研究。主要论著:《雍正帝篡位说新证》,刊于上海社科院历史所《
史林》2004年第3期;《论康熙遗诏真伪》,刊于2006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档
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选》;《南郊祭天解疑》,刊于2006年紫禁城出版社《明清论丛》;
《正本清源说雍正》,200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论康熙帝之死》,刊于2007年中国社
科院历史所《清史论丛》;《关于雍正研究中的若干误区》,刊于2007年山东人民出版
社《历史学家茶座》丛书。
此外,已在大学学报、《文艺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电影艺术》等报
刊发表各种评论、文史论文、小说及佛学等文章共三十多篇,文史类著作多本。
2007年8月《雍正称帝与其对手》定稿与上海梅陇新寓清源斋,2006年11月初稿。
d******a
发帖数: 32122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将军王
十四子都“天子出征”了?
天子出征被别人召回?你太有喜剧天赋了

师。
d****z
发帖数: 9503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将军王
让太子远征是非常不明智的。
十四子几乎肯定不是当接班人培养的。让他出征,康熙有什么把握他一定能胜利?如果
失败,接班就会彻底泡汤。如果真是决定让他接班,康熙就不会让他远征的。
p******o
发帖数: 9007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胤禵(十四)当时根本没戏
你说得对,算我疏忽。
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胤禛就玄烨之死以及他接受传位遗诏的情况叙述道:“康熙
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时,皇考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
朕请侍奉左右,皇考以南郊大典,应于斋所虔诚斋戒,朕遵旨于斋所致斋,至十三日皇
考召朕于斋所。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塞思黑
、允礻我、公允祹、怡亲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
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是时惟恒亲王允祺以冬至命往
孝东陵行礼,未在京师,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见勒允禑、贝子允祎俱在寝宫外祗
候。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
恸号呼,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
,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此当日之情形,朕之诸兄弟及宫人、内侍与内廷行走
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见者。”(40)
下面是许增重对此辨析,驳斥雍正的说法。
http://www.qinghistory.cn/qsyj/ztyj/ztyjzz/2012-05-04/33137.s...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胤禵(十四)当时根本没戏
有个屁用
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后代(就是那个民科金恒源)狗嘴里是吐不出象牙的
p******o
发帖数: 9007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胤禵(十四)当时根本没戏
那为啥皇四子的后代说的就当真?
o****d
发帖数: 5454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如果康熙不培养他,干嘛叫他去打仗?那么多人干嘛不叫别人去?
直到康熙死,十四还是个贝子也好解释,如果提拔了就容易被别的王爷整,不提拔才是
保护。
h***i
发帖数: 89031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十四的就是个傻逼
谁悲愤都没有用
不服老四当皇帝就自立在外
没有胜算就跑北京老老实实称臣
回北京怄气,不是傻逼是什么
p*********3
发帖数: 8525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薄熙来能不能自立在外,不去北京开人代会?
h***i
发帖数: 8903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薄熙来是邓产党贪官
也害怕工人农民
o****d
发帖数: 5454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薄没有兵权
o****d
发帖数: 5454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自己亲哥,撂个蹶子算啥?要是装作完全服软,反而引人生疑,碰上雍正这样的非得给
弄死。显得傻逼一点反而不会死。
h***i
发帖数: 89031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老8当时还是四个总揽大臣之一呢,到最后也就是封个猪
要是跪下来巴结,当时就弄个亲王
p******o
发帖数: 9007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老八不是一开始被雍正封王了吗?
h***i
发帖数: 89031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说的就是阿
封了廉亲王,14的一母同胞,山呼几个万岁,肯定也是亲王
老8还有职务,这时候就改称病回家。你干好干坏,都是毛病。
结果老8还想真干,他那些党羽被降,还不满,结果就被批,说什么都干不明白
d******a
发帖数: 32122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十四被提拔了,就是康熙希望他当皇帝
十四没有被提拔,就是康熙希望他当皇帝,担心被别的王爷整
欧也,咱总是赢!
O****X
发帖数: 24292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要说帝王心术,还真不一定是要培养他,反而是要害他
皇上对你好就是喜欢你要培养你?图森破,奈义夫
R*******a
发帖数: 2463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选个儿子去打仗太正常不过了。一本魏晋南北朝史,这种例子没有十个也有八个。而且
这些例子里派出去的王子都不是皇位继承人,最多封王。最后这些打仗的王子登上皇位
也是有的,比如南朝宋武陵王浚,不过都是老爹死掉后打回去的。
c****g
发帖数: 37081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据常理,pokerpro总是对的。海日再悲愤也木有用。
p******o
发帖数: 9007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哎。两晋南北朝皇子拥兵被评为弊政,是作为血的教训,反面的典型写到历史书里去的。
即使皇子没有抢位成功,一场纷争下来,对国家的创伤,对社会的伤害都是不可估量,
而且还造成诸多王朝王国早夭。后世对此无不引以为戒。你可以看看唐宋明对皇子手握
兵权的极度忌讳,还就有那么几个都是开国期间的特例,就出了起兵夺位的悲剧。清代
以兵开国,尚武精神浓烈,但是从康熙时代起,国家逐渐走上儒家治国的正规,吸取前
朝经验教训,对皇室宗亲的控制逐渐严密。所以在康熙晚年让儿子以天子亲征的规模出
行才会格外引人注目。
R*******a
发帖数: 2463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你所评论的历史是你头脑中臆想出来的,查查什么叫典签制再喷。

的。
d******a
发帖数: 32122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皇八子(胤禩)居然绝后了
zz
廉王一支早早绝嗣,胤禩往后传了五代香火就断了。
独子弘旺有三个儿子,长子永类三岁夭折。
次子肃英额有六个儿子:幼子瑞岱早殇,四子瑞实和五子瑞建死在二十岁上没能留下孩
子,次子瑞臣无嗣,貌似长子得了胤禩玄孙奕英,奕英又得一子载霖,再往后就没有了
。三子瑞绵有三个儿子,其中三子奕中无子,次子奕淮的独子载襄三岁就没了,长子奕
湍的长子载纯和次子载桂一个活了三岁,一个活了六岁,1828年道光年间载桂这来孙一
死,胤禩的次孙支系就断了。
弘旺的三子永明额只有绵森一个儿子,绵森嫡长子奕固和次子奕遐都是三岁就早夭。庶
子奕沆活了三十九岁却没有子嗣,他于1879年光绪五年逝世,宣告了廉王嗣绝。
从胤禩曾孙一代开始,很明显就香火不济了,第一是多娶继福晋(嫡福晋早死,还有的
二继嫡妻;还有三兄弟的嫡福晋一一先后过世,全部续弦的),先后有四个正室都出于
瓜尔佳氏。二是多早夭,大多在三到十岁夭折,尤其是正室无子,子嗣多从庶室所出。
第三是成年而无子。
满清近亲通婚的恶果像是集中报在了八阿哥一系上。每一代通常只有一人有子嗣或者活
到成年。当然这也和廉王获罪后,其子孙沦为没落的闲散宗室有关。
我这里有一部分...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13724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皇五帝世系图
周的祖先是后稷,又名弃,也是帝喾的儿子
帝喾有四子,皆有天下,摯是长子,后来禅位给尧
还有一子名契,是商的祖先,
o***e
发帖数: 3526
42
明末东蒙古诸部穷得一屁。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形容当时的蒙古真没啥错。有后
金大棒加胡萝卜,那就毫无志气地屈服了。也就林丹汗还有点政治追求。神马科尔沁部
,阿鲁科尔沁部、四子部落、阿鲁伊苏特部、噶尔玛伊勒登,都老老实实地跟着皇太极
没事打劫明朝了。
s***i
发帖数: 10182
43
我们从秦始皇、汉武帝到唐太宗、再到赵匡胤,以至于在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明
成祖朱棣以及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都可称得上历史上的千古一帝。这是因为他们在中
国历史上做过突出的历史贡献、对中华的文化文明有着特殊的历史作用,人们也习惯了
以他们各自帝国的功业来论,因为他们都是伟大的开拓者,都极深刻的影响了历史的进
程。故而他们都是天之骄子。
但是,当你执着的在落满灰尘泛黄的历史记忆中搜寻,忽然发现有这样一位帝王,
他用五年的时间展示给历史的是敢于与旧世界决裂的魄力和先进的治国治政理念,他以
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历史,并永垂青史他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
公元921年柴荣出身在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一个富裕家庭,爷爷柴翁和老爹柴
守礼,也是当地也很有名望。可是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也正式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
混战时代。由于在公元912年到公元913年一年当中,中国历史上上演了子杀父、弟杀兄
皇家暴力。这事就发生在背叛了黄巢起义军后又夺得帝位的朱温他们家。先是第三子朱
友圭杀了自己的老爸朱温自立称帝。没多久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自己的哥哥
自立称帝。923年被后唐所灭。也就是说...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4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的兰陵王还真是挺牛x
最近看了几集《兰陵王》的电视剧,拍得不错, 仔细查了一下,历史上的兰陵王还真
是够牛,历史上专门为一个人编曲子做歌,《兰陵王入阵曲》应该是第一个, 比《东
方红》《春天的故事》和《博西来之歌 》早了1400多年啊
高长恭(541-573年),名肃,一名孝瓘,字长恭,以字行,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三子,母亲姓氏不详。因曾受封兰陵郡王
,世称兰陵王。据传高长恭相貌柔美,为在战场上威吓敌人,而戴面具上阵。
行第:
北齐书》和《北史》的高长恭本传中,都称他是高澄第四子[1][2]。然而高长恭的墓碑
碑文中却称他是高澄第三子,这与《北齐书》、《北史》中高长恭受封兰陵王时记载的
行第一致[3][4],马忠理据此推断高长恭实际是高澄的第三子[5]。关于高长恭行第存
在矛盾的情况,马忠理指出齐武成帝高湛的长子和次子同日而生,弘德李夫人所生高绰
比胡皇后所生高纬早两个时辰,但高湛以高绰之母不是嫡妻为由,将高绰贬为次子。高
澄第五子高延宗之母陈氏身为广阳王家妓都被史书记载,高长恭之母却没有记载姓氏,
高长恭之母肯定比李夫人甚至广阳王妓地位还低下,而生高孝琬的却是高...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政治联姻,满蒙贵族的游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6cabe0101f8tq.html
读者欣赏之历史 http://blog.sina.com.cn/u/2739325630 2013-12-31 09:45:05
政治联姻,满蒙贵族的游戏
文/杨兵 图/Getty
明代后期,蒙古族逐渐分成三大部分,即蒙古草原西部至准噶尔盆地,直抵西伯利
亚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漠西蒙古,贝加尔湖以南、河套以北的漠北蒙古,蒙古草原东部
、大漠以南的漠南蒙古。漠南蒙古与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接壤,其地理位置位于
后金右翼,对后金进入辽沈地区有牵制作用。为免去后顾之忧,努尔哈赤试图以武力征
服漠南蒙古各部。而漠南蒙古的科尔沁部是努尔哈赤最先征服的对象。经过多次军事较
量,科尔沁部撤兵请盟,满蒙联姻结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正月,努尔哈赤迎娶
科尔沁蒙古贝勒明安之女,从此揭开了满蒙联姻三百年的历史。
联姻的主要目的是笼络蒙古王公,以姻亲血缘固化满蒙政治军事同盟,从而达到控
制广大北部和西北部边疆的作用。这一政策在三百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制度化,对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 阅读全帖
l*********8
发帖数: 4642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启功论少数民族
几秒钟就能搜到的东西,哼哼唧唧半天
http://news.163.com/05/0630/20/1NH6992M00011246.html
我叫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满洲族人,简称满族人,属正蓝旗。
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有的人说您不是姓爱新觉罗名启功吗?现在很
多爱新氏非常夸耀自己的姓,也希望别人称他姓爱新觉罗;别人也愿意这样称他,觉得
这是对他的一种恭维。这实际很无聊。事实证明,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
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何必还抱着它津津
乐道呢?这是我从感情上不愿以爱新觉罗为姓的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想以这个家族的名义开一个书画展,邀我
参加。我对这样的名义不感兴趣,于是写了两首诗,第一首的意思是说,即使像王、谢
那样的世家望族,也难免要经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变化,真
正有本事的人是不以自己的家族为重的,就像王羲之那样,他在署名时,从来不标榜自
己是高贵的琅琊王家的后人,但谁又能说他不是“书圣”呢!第二首的意思是说,我就
像古时戏剧舞台上的丑角“鲍老”,本来就衣衫褴褛,貌...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48
朱棣不一定是妃子生的,正史都是写朱棣是马皇后生的
说是妃子生的,都是后人猜测甚至有毁谤的意思
如果说朱棣怕别人质疑自己皇位合法性,不得不认马皇后为母亲,
到了嘉靖帝,这个担子比较大的皇帝,朱棣一族的后人皇位是妥妥的了
如果知道马皇后不是自己真正的祖宗,没有必要再使劲给马皇后加封号,
所以 相对于野史的胡扯,朱棣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第四子,还是比较靠谱
只不过有小孩的都知道,第一个孩子那是照书养, 第二个就是照猪养了
至于第四个,也许如果别的妃子也有孩子,朱棣可能第4个都不止,
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当然不能同第一个孩子的朱标相比了
n*******w
发帖数: 6708
49
朱棣不一定是妃子生的,正史都是写朱棣是马皇后生的
说是妃子生的,都是后人猜测甚至有毁谤的意思
如果说朱棣怕别人质疑自己皇位合法性,不得不认马皇后为母亲,
到了嘉靖帝,这个担子比较大的皇帝,朱棣一族的后人皇位是妥妥的了
如果知道马皇后不是自己真正的祖宗,没有必要再使劲给马皇后加封号,
所以 相对于野史的胡扯,朱棣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第四子,还是比较靠谱
只不过有小孩的都知道,第一个孩子那是照书养, 第二个就是照猪养了
至于第四个,也许如果别的妃子也有孩子,朱棣可能第4个都不止,
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当然不能同第一个孩子的朱标相比了
h******x
发帖数: 10156
50
撰文/陈良飞
自夏朝始,中国历代统治者正式建立的大小国都或陪都有298个,如果加上一些王朝末
期匆匆选定的“国都”和农民起义政权所在地,这个数目会增加到350个左右。如此频
繁的建都、迁都史,在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
迁都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条件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迁
都案例中,有的因素凸显,而有些不那么突出。
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天命自居,对国都的选择与营造极其重视,一旦确定就不再轻言迁都
。无论被迫迁都还是主动迁都,统治者常常要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社会压力,更考验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主动迁都者尤甚。
进攻与退守
在古代中国,选取一个“固若金汤”的都城几乎是所有统治者思考国都问题时的首要因
素。大多数时候,统治者会寻找一些具备良好地形据守条件的地方作为国都。但出于加
强防御的考虑,统治者有时会将国都主动设在靠近军事冲突前沿但本身易守难攻的地区
,既能扼守军事要塞,又不易被侵占,也不失为一招妙棋。
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周振鹤看来,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
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从三
河缩小到一个地...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