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佛教到底是不是一个宗教呢?因为有的人说“佛教根本不是宗教”,那有的人说“佛教
是宗教”,那有的人又说“佛教是佛对于十法界众生的一个教育,所以它是对于十法界
的一个圆满的教育,但是不能称为宗教”。那到底佛教是不是宗教呢?要了解佛教是不
是宗教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宗教。
宗教一词的源流
何谓宗教呢?宗教代表的又是什么样的意涵呢?宗教这个语词,它的演变到底是从什
么地方开始所出生的呢?从什么地方开始有宗教的这样子的一个名词?现代的这样子的
一个信仰,也就是说我们把所谓的道教、民间信仰,或是说乃至于基督教,乃至于我们
现在的这个佛教,大家都把它称为宗教,那甚至于有人也把它说“反正所有一切宗教都
是劝人为善的,那信哪一个教都一样”。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那到底宗教是什么东西
,什么是宗教。
我们从汉语,也就是说我们从我们这个汉字里面来看的话,汉字本来并没有“宗教”
的这一个语词,汉字本来并没有宗教这一个语词。那在汉语当中,宗教它本来并不是一
个连缀词,也就是说,“宗”跟“教”它并不是被连结起来称为一个名词的;在中国的
汉语里面,有“宗”、有“教”,但是就是没有“宗教”这一个...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2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3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
|
s****a 发帖数: 260 | 5 观自在菩萨。
(一云观世音菩萨。实则能观自在者皆为菩萨。菩萨:梵音,全称菩提萨埵,意为觉有
情,也即觉悟中的众生。观,能觉之性。自在,所观之境。万法无非自性所现,观一切
所在皆自性所起,是名观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般若:梵音,读作波惹。汉语译作智慧,区别于世间小智,故直称般若。波罗:梵语
,汉语译作彼岸。密多:梵语,汉语译作到达。此句云观自在菩萨在以甚深智慧穿越种
种幻相到达彼岸的过程中。)
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以般若智慧观照,不同于六根分辨六尘。五蕴:即后面所说的色、受、想、行
、识。为所观之境五种范畴的总概括。观照的结果是五蕴的本质是空无一物的。
度一切苦厄。
(正因为照见了五蕴本质的空无,所以超越了一切幻化之中的苦难。)
舍利子。
(一云舍利弗,佛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实则也可视为一切听法者的代言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包括一切所谓客观现象的存在,属于哲学所定义的物质的范畴。色法的本质与空
无是没有不同的,空无从本质上说与色法也没有不同。而且,色法的本质就是空无,空
无的本质就是色法,本质上色与空本来不二。受想...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6 龙树菩萨在印度、中国及西藏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热烈的宗教生命
,受到后人高度的赞扬,在过去的历史中,龙树的思想曾被热烈的讨论并遵循著。如今
的学佛者似乎已渐不与闻其宗风,尤其是其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中论』,一般人对之
,颇有误阂之感。古代的思想对于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时空的隔碍,不过『中论』对于
国人,几乎已被定型为「艰涩难解」,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近代西方学者以逻辑或
哲学之纯学术立场来研究『中论』,似乎透露出「不透过『中论』梵文原典的研究,不
足以探究其真义」之异样音声,于是『中论』被禁制在学术界的象牙塔中(笔者意指缺
乏宗教之实践性,并非贬斥学术),一般佛教徒似乎也仅能远眺「龙树之门墙,不得其
门而入」。笔者愿意从宗教的立场,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略为条述『中论』与阿含在
思想上的关涉,并提供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所扮演的心灵救济之道。
一、『中论』的复古精神(与阿含之关涉)--以离邪见为主
我们这个「无明隐覆」的世间,一切不和谐安乐及焦恼不安的根源,『杂阿含』五
四六经及『中阿含』「苦阴经」告诉我们,乃是「见诤」与「欲诤」。前者是见解、观
念及思惟方法上错谬的「执...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7 前面已经讲完了忏悔三种身恶业,今天开始讲忏悔四种语恶业。
壬二、忏悔四种语恶业:
妄语离间绮恶语,发露忏悔语四罪。
无始以来,我们曾说过无数的妄语、离间语、绮语、恶语,因此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
发露忏悔这四种语罪业。
我们首先讲忏悔妄语罪业。妄语分为四种:上人法妄语、大妄语、中妄语和小妄语。
上人法妄语是指本来没有见到本尊、鬼神等却说已经见到了,本来未曾获得证相、神通
、授记等却说已经获得了。现在有些人特别喜欢说大话:有的人在拜见上师时,本来没
有见到什么,却说见到上师的身体显现为普贤王如来、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莲花生
大士、坛城等,而且还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见到”的景象;还有的人本来没有任何功
德,为了骗取别人的供养,却常说自己有种种功德;诸如此类都是上人法妄语。
一般来讲,真正的佛教徒不应该说上人法妄语,但有些人可能是不相信因果,经常大胆
地说这种妄语。其实,说上人法妄语的过失非常大。戒律中讲得很清楚:出家人说此妄
语破根本戒,居士说此妄语破五戒中的不妄语戒。有些人即便有一定的境界,也见到了
一些景象,但也不能随便说,否则,如果是比丘也会犯下一个堕罪。
大妄语是指对上师三宝恶语中...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9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侮蔑佛陀为“鬼神”,佛法为“鬼神之法”的做法,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萧平实又说:“结手印,诵咒是鬼神所说法。”
“手印”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除了萧平实这样的无知的狂徒,谁也不会把“结手印”
当成密宗的特征。看来萧平实连汉传佛教的寺庙都未曾进入过。如果进过寺庙,不会看
不到寺庙中三世佛、八大菩萨等雕塑佛像,如果看到各种雕塑佛像,不会看不到,各种
佛像所结不同手印。萧平实如果长眼睛,不会看不到这个铁的事实。既然“结手印”是
鬼神所传的法,那么显宗佛教的佛像手印也是“鬼神所传”的法了。
又如凡是修定坐禅的人,都依毗卢七法的坐势打坐。在毗卢七法中就有双手结定印之法
。如果“结手印”是鬼神所传之法,那么毗卢七法中也有鬼神之法了?萧平实声称他们
也在习禅打座,肯定是不用毗卢法了,若依毗卢七法而坐,就会有习“鬼神之法”之嫌。
又“密咒”不仅密宗经典有,而且《般若》、《华严》、《阿含》各个经典中都有,如
《般若心经》中说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老毒龙金翅鸟等,恶象狮子虎豹
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玄奘以来第一人”(一)
壹、前言
印顺法师(1906年-2005年)的逝世,在佛教界掀起一片不大的涟漪。印顺法师被
普遍认知为佛学大师,并被越来越少的部分教内人士尊为“当代佛学泰斗”,那些极少
数的人们甚至尊他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原本并无写作意愿的我,看他们低调而庄严
的办完印顺的后事,就当是一场世间名人的生死常事而不曾起心动念;但他们在报纸上
却大力的宣扬他是玄奘以来第一人,这样与事实正好相反的说法,却使人不能不作罢,
这就必须探讨印顺的思想本质让大家了解了,因为印顺正是玄奘以来破坏正法的第一人
。那么到底所谓的“印顺思想”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及他对当代与后人的影响如何,我
们都应该作一番认识与探讨。
印顺法师一生浸霪于佛法中,并自谓以史学家的态度、宗教家的情怀,进行佛教的
研究、考证,进而确立了所主张的“缘起性空”及“人间佛教”二个核心价值观。缘起
性空被他认为是佛法的根本,人间佛教则被认为是佛法的实践。以下便分别对印顺法师
研究佛法的态度,“缘起性空”与“人间佛教”的主张,以及他对禅净的批评,作进一
步的剖析与评论。
贰、评印顺法师研究佛法的态度
印顺法师在佛法探究过程中,有一...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1 ☆─────────────────────────────────────☆
robbin (robbin) 于 (Fri Oct 8 02:07:33 2010,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3:26 2010, 美东) 提到:
歪魔扯了一大堆,表面说的无我,可实际说的却正是佛陀破斥的那个恒常主宰的神我之见。
此处这个最究竟本体的自性,万法生起的根本因,就是一个明明显显的“神我”。
佛法的核心:缘起、无常、苦,在老歪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整天念叨那个心向心
行,为什么呢?
那个表面想着自由,实际想着做大神的vensufire也难怪会被老歪搞得晕晕乎乎。。。
不过这迷魂汤,robbin倒是喝得挺过瘾,到现在还对歪魔单相思,可怜可悲。。。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4:59 2010,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12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有五
一法有我无门(小乘教) 二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
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 四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
五华严三昧门(一乘圆教)
第一法有我无门
夫对病而裁方。病尽而方息。治执而施药。执遣而药已。为病既多。与药非一。随
机进修异。所以方便不同。今偏就五停心中。为众生著我者。说界分别观。众生从无始
已来。执身为一。计我我所。然计我有二种。一即身执我。二离身执我。言离身执我者
。谓外道计身内别有神我者是也。广如经论中破。于此不更繁文。言即身执我者。执我
如来慈悲为破此病故。都开四药以治四病。其中别门各有药病。具如后释。言四病者。
一执身为一我。二执四大。三执五阴。四执十二入。言四药者。一色心两法。二四大五
阴。三十二入。四十八界是也。次释。若众生执身为一我而成病者。即说色心二法为药
。亦云。此中乃有色心二法。云何为一我耶。众生闻此遂即转执色心为实成病。即为开
一色即为开一心。色为四色。即四大是也。开一心为四心。即五阴中四阴是也。此乃是
四色四心。云何但执一色一心为一我耶。众生又即转执四色四心成病。佛即为合四大为
一色。即五阴中色阴是也。合四心为一心。即...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3 ☆─────────────────────────────────────☆
Hermes99 (Hermes99) 于 (Thu Apr 26 23:30:57 2012, 美东) 提到:
俺其实比较fan这个观点,所以就来说说。绝对对写玄幻小说有帮助。有看法的都来说
说。
佛教说涅磐,道家说升仙,都是一种形式的解脱。俺觉得,都是圣人传下来的超脱轮回
的道路。
佛教地传承,重的是"永死"。所以佛教说十二因缘,说生死流转... 说四念处...如果
断了轮回链中的一条,不再生死流转了,其实就是入了解脱境地了。可以说,此世死了
,就是死透了,不再轮回,生命则进入另外一个不可说的境地。而断轮回链条的路呢,
就是有所谓的般若智慧,能消除妄想执着,拥有生命的觉醒这样才可以脱离轮回...
道家的传承,重的是"长生"。长生是靠升仙达成的,所以阿,修炼上面仿效天地,因为
天地是长生地,最后追求形神合一地升华...修炼上很注重修炼身中的所谓的神阿炉鼎
阿,达到人身和天地的合一...
可以看出,一个是通过死亡的时候挣脱轮回的锁链达到的超脱,一个是活着的时候修炼
神形而挣脱轮回的锁链达到的超脱....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14 内容摘要
本文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对唯识学的认知范畴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唯识学的认知理
论作了总结和概括。本文首先对想心所进行分析,指出了想心所的各种类别,分析了想
心所与前五识和第六识结合时所起的不同作用,厘清了想心所的基本心理功能(即当前
想与五识形成感觉、当前想及五不同缘想与第六识形成知觉、过去想未来想及言说随眠
想与第六识形成表象、随觉想与第六识形成概念),从而奠定了唯识学认知理论的基础
。进而,本文描述了唯识学的认知过程,包括从认识的引发到感觉的内容,以及唯识学
关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和判断推理的相应范畴和基本理论。最后,本文阐述了唯
识学认知理论的主要特征,指出在此理论中认知范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此理
论的根本特点是为修行服务,并以心识结构的“四分说”为例探讨了此理论的特色。
关键词
想心所·四种意识·作意心所·触心所·实法·五心论·寻伺心所·慧心所·心识结构
的四分说。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
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唯识心理学的范畴,其涵义十分隐
晦,十分费解,故而本文拟将唯...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5 顶果钦哲法王关于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无修的开示:
佛教的修行之道可广泛地分为因乘和果乘两大系统来加以阐述。因乘包括了小乘及
一般大乘,讲述五道;果乘即密咒乘,则谈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和无修。四瑜伽
的教授着重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融合。
专一瑜伽
40、
依于静相相续动念断;
于动相中静相自性倚。
动静不二住于平常心;
证悟专一境中诵嘛呢。
一般而言,心有动、静两面。有时候,心是宁静无念的,像一潭静水,就是静相。
最后,念头必从中生起,就是动相。然而在实相上,虽然静中多少有些念头的活动,但
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分别――静的本性是空,动的本性也是空,动、静只是心的两个
名相罢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不曾留意心的状态,也不会注意心是静的还是动的;当你禅修时,
一个念头可能从心中生起,例如逛街的念头,如果你觉察到这个念头,让它自行消融,
就是念头的结束。但如果你还停留在不知念头生起的状态中,任由它发展下去,就会引
生第二念――生起想要休息一下的念头,霎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站起来并准备去市场
了。很快地,许多念头和想...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16 中国佛门腐败内幕揭秘 (ZZ)
提起佛教,一般人认为住在寺院里穿着僧服剃着光头的出家人所讲的就是佛教了;
提起佛经,一般人认为寺院里的出家人免费赠送给在家信徒的佛经就是佛经了.其实不
然,佛教和商品一样有真有假,除了高智商人群,专家和学者阶层或象佛陀这样的大修行
者,一般人难以辨别。
当今世界佛教可分两大派系:一派以斯里兰卡为核心,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泰
国等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云南的傣族地区)以及美国等欧美地区.这一派系是原始正
教或真佛教。这一区域的沙门继承佛陀亲口所说的经典和修行方法,严守戒律,过着日
中一食、持金钱戒,甚至托钵乞食、树下一夜的生活;另一派系以中国为核心,分布于
中国、日本、新迦坡、蒙古、尼泊尔等东亚地区和美国德国等欧美澳地区.这一派系是
大乘邪教或伪佛教,实为古印度婆罗门教耆那教和中国道教巫术诸外道之改头换面,是妄
图毁灭佛教的邪教。这一区域的沙门将原始正教贬低为小乘佛教,自称大乘佛教。他们
将真佛经(四部阿含经,尤其前三部)弃置一边,不屑一顾,借着从古印度取回和送来
的一部分伪造的佛经(大藏经大部分伪佛经是古代中国人伪造),大肆宣传,不择手段
拉拢信徒,挂羊... 阅读全帖 |
|
O*********9 发帖数: 552 | 17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8 八正道包括两种正业。
杂阿含785经
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离杀、盗、婬,是名正业,世俗、有
漏、有取、转向善趣。
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
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贪],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
乐著,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
正尽苦、转向苦边。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85.htm
众生随业受生
杂阿含539经
如是,尊者阿难!我于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少方便,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
死时、生时,好色、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此诸众生
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
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39.htm
不善业如火燃烧;善业清凉、无热恼
杂阿含124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烧燃法、不烧燃法,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9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1:34:46 2012, 美东) 提到:
很肤浅,请不吝赐教。
1)病毒细菌按照佛教教义,也算是轮回的一种生命形式吗?
2)如果是,这些此世做病毒细菌的,岂不是不可能行善?病毒细菌只能杀生。除非病
毒细菌的善恶标准不同于人世。
3)如果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就没法子行善,那么岂不是进入了恶性循环,下一辈子更
糟?
☆─────────────────────────────────────☆
heimo (黑漠) 于 (Mon Jun 18 01:49:05 2012, 美东) 提到: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2:01:30 2012, 美东) 提到:
万一作业太多,下一辈子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尼?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0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前言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不知佛法无权反对
佛教科学的奥秘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
信佛不是迷信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佛教真实不虚
神话还是奥妙
超越您的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维护信教自由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人死并非如灯灭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克隆绵羊与生命的产生
前生与后世
转世灵童
奇异的业力
因果规律
可怜可叹的愚痴众生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生物进化论与生命流转
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当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睁开眼睛看世界
伏藏品之谜
授记与预言、预测
地球与四洲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人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学佛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
帝王将相亦学佛
佛法是座宝山
怎样学佛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出家以报父母恩
追随先贤的足迹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
结尾
前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1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5 | 22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 自知,设
有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
信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 疑之劣性不除,
转因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
甚矣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辗转自误,更以误人。 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
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 子禄,终究
不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
切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 著,佛又不许。因此
世间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23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1)猴子的身份认证问题 (2)猴子与桃子 (3)风生火起 (4)揭秘孙悟空的神通
(5)吃与不吃,是要不要命的问题 (6)一连串的天机 (7)人皮之争
(1)猴子的身份认证问题
第五回回目前一句还称呼孙猴子为大圣,后一句就叫猴子为怪了,怪不是妖怪的意思、
也是怪物的意思,反正不是褒义。然后更过份的是,吴老先生开头第一句话就直呼这个
猴子为妖猴,很不客气:“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
这可是怎么说?一会儿说孙悟空是神仙、一会儿说他是妖怪,并且这个现象在整部小说
中都有体现。有人说这影射了中国阴暗的官僚体制、独霸话语权、规定不归顺的都是妖
怪、归顺的妖怪也不是妖怪了。云云。
有些事儿,就是没人真的来说清楚。不知道的人就说个不停,真知道的人反而觉得不能
说、因为都属于上界的机密嘛。
妖,在三界内,不同层面有不同的评判准则。在地狱里、是不是妖都无所谓了、反正都
是狰狞、丑恶的形像。在人间,没有人的身体、也就是没有转生成人、却通过不合理方
式获得了一些人独有的便利,或者有了人身、却没有人性、违背天定的人伦,这两种即
是妖,也就是说,在人的...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4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因明的创始者印度法称论师所讲的《释量论.成量品》。《释量
论.成量品》主要是由两个大的问题(构成),
1、一个问题讲到了每个众生都有无始以来的前生后世。如果你们自己觉得“人到底有
没有前世后世?”,你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这部论。
2、还有一部分的内容,就是我们佛教的祖师,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一切三世诸佛是
真正的….,用现在的话来讲是科学家。在他的思想上学术上找不到任何毛病,从这两
个方面来叙述的。因此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是至关重大。
现在一说科学,大家都觉得应该是很合理,依据充分的;一说宗教的时候,就觉得好像
是不是带有一些迷信色彩,或者是带有其他的情绪问题等等。这样的想法的确是不合理
的。这一点很多高等学校的一些宗教研究室和哲学研究室,现在纷纷的在发现当中。所
以我们在座的很多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因为我们的环境、教育、各方面的生活习
惯所导致,在脑海当中有邪知邪见,还有一些怀疑,各种不好的一些分别念,这些要一
一的清除,要清除垃圾恐怕也不是那么小的一个工程。
所以自己在人生道路当中,既要对周围的环境做环保,要搞环保,更重要的我们的思想
上,我们这个...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25 佛教中有“真谛”、“俗谛”的义理,“谛”就是真理的意思。真谛明空,俗谛明有,
真俗不二是圣谛第一义。这是教家穷玄极妙处。教家在精研教理时,把教分为五类。一
是小乘,二是大乘。大乘又分始、终、顿、圆四教,合共五教。小乘为有义,有法可修
,有道可成,有涅槃可证;大乘始教,从有入空,为大乘渐次教之开始,明一切皆空,
但未显一切众生悉具佛性之义;大乘终教为渐次教之终了,说真如缘起之理,倡一切皆
成佛者,明非空非有之义;大乘顿教,以顿彻理性,当下明心为教,乃即空即有义;大
乘圆教俱赅一切,圆融具德,乃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义,即“说有之时,纤毫不立
,说空之时,周遍法界”也。教家持论教义,先讲真谛、俗谛,就是先明空、有之义。
最后才讲第一义谛,那是最高的——空亦不可得,有亦不可得,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
上乘义理。因此是教家最高原则。这是公案中梁武帝问达摩大师的问话,集结者就拿它
作为本公案的题目。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第一个就是去看梁武帝。梁武帝是我们中国信佛的第一个皇帝
,他是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名字叫萧衍,他度很多人出
家为僧,建塔、造寺、塑像装金,自己还披袈裟上座讲...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6 (四)中观派的观点
中观派有两种观点,其中最究竟的见解就是空性。从空性的角度来说,已经不存在所谓
的微观或宏观世界,一切都是空性。但中观也讲世俗谛,所谓世俗谛,就是从眼耳鼻舌
等感官所得出的结论。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中观也有两种:一种是与唯识宗类似,即认为不存在物质的微观
世界;但大部分的中观世俗谛见解,也可以称之为世间观。所谓世间观是指:在正常情
况下,如果以眼耳鼻舌身能够感知到某种物质,就承认它的存在。譬如,如果能看到或
听到某种事物,就承认这个事物的存在。
佛曾说过:“世间人会与我争论,但我不与世间人争论。世间人认为存在的,我也承认
是存在;世间人认为不存在的,我也承认是不存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世俗的角
度来看,外在的山河大地等不可能不存在,肯定是存在的,只不过这是世俗人的见解,
是眼耳鼻舌所得出的结论。这就是世间观,很多中观世俗谛的境界就是如此。
在世间观的世俗谛境界中,也存在着物质的微观世界。这种见解与经部的观点十分相似
:外界粗大的物质是由许多极微尘构成的,很多极微尘堆积成不同的形状,并由人替这
些不同的形状取了不同的名字,如房子、车子等等,而实际上它们只是一堆堆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7 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
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圣谛
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实之
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里面
确实的道理;不管你在东方、西方世界,你去验证这个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至在
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
谛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般的众生,超凡脱俗;可以让一个众生,
让一个凡夫,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他就可以成为解脱的贤圣;
因为它可以让一切的众生成为贤圣,所以就叫作圣谛!所以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众生
能够超凡脱俗,可以成为解脱道里面的贤圣。
四圣谛里面的道理: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法界里面,大家在三界六道中轮转的时
候,要来观察法界里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这种苦,它是里里外外都
是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就是要从粗糙的来观察到细微的。所以在苦圣谛里面有
三苦、五苦、八苦,也就...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28 (四)中观派的观点
中观派有两种观点,其中最究竟的见解就是空性。从空性的角度来说,已经不存在所谓
的微观或宏观世界,一切都是空性。但中观也讲世俗谛,所谓世俗谛,就是从眼耳鼻舌
等感官所得出的结论。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中观也有两种:一种是与唯识宗类似,即认为不存在物质的微观
世界;但大部分的中观世俗谛见解,也可以称之为世间观。所谓世间观是指:在正常情
况下,如果以眼耳鼻舌身能够感知到某种物质,就承认它的存在。譬如,如果能看到或
听到某种事物,就承认这个事物的存在。
佛曾说过:“世间人会与我争论,但我不与世间人争论。世间人认为存在的,我也承认
是存在;世间人认为不存在的,我也承认是不存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世俗的角
度来看,外在的山河大地等不可能不存在,肯定是存在的,只不过这是世俗人的见解,
是眼耳鼻舌所得出的结论。这就是世间观,很多中观世俗谛的境界就是如此。
在世间观的世俗谛境界中,也存在着物质的微观世界。这种见解与经部的观点十分相似
:外界粗大的物质是由许多极微尘构成的,很多极微尘堆积成不同的形状,并由人替这
些不同的形状取了不同的名字,如房子、车子等等,而实际上它们只是一堆堆的... 阅读全帖 |
|
j*****x 发帖数: 18139 | 29 玉狐梦话上一章: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LeisureTime/889359.html
唐僧同志历经磨难,行程十万八千里,终于到达了灵山,求取了真经。如来佛爷大
发慈悲,让唐长老乘坐“金刚香风号”私人专机回国,但观音总监突然发现唐僧还少遭
了一回罪,于是当取经队伍飞抵通天河上空时,金刚停转引擎,师徒四人迫降在了通天
河的西岸。此时,当年驮师徒四人过河的“赖头鼋号”轮渡又出现了,它志愿驮唐僧师
徒去东岸,快到岸边时,老鼋询问唐僧是否向佛祖询问了他的寿命,唐僧回答不出,于
是轮渡变成了潜水艇,取经敢死队连同宝贝经书都被扔到了河里。后来,取经敢死队晾
晒经书,不小心有几卷经文被粘在了石头上,因此,最终传回东土的是缺了几行字的真
经。
西游记结尾之前发生的这个插曲,常被师长们作为一个生动的例子,来给我们解释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缺憾才是美”的哲学论断。敬爱的老师们这样说这当然有道理
,但吴承恩老爷子要也是这个意思,就实在说不过去了。很明显,这段故事不但不合情
理,而且与前文有很大的矛盾,总结起来,大的疑点共有三处:
第一个疑点,观...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0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1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2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3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4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
|
h*d 发帖数: 19309 | 36 ☆─────────────────────────────────────☆
boldhead (光头司令) 于 (Mon Apr 25 13:24:36 2011, 美东) 提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这后面两句从来没听说过哈。看来真是被阉割了。这个校庆也是。我一直觉得参加这次
校庆对于一般校
友来说是自取其辱。如果你不是位高权重,或者是黄金万两,还是不要去了。这校友也
是要看看含金量
的。记得有个朋友参加一个所谓清华校友聚会,发现参加的都是各大公司的CEO之类,
都是在清华MBA班
认识的,他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校友,根本没人理会,只好灰溜溜的回来。
☆─────────────────────────────────────☆
hillhong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于 (Mon Apr 25 13:26:38 2011, 美东) 提到:
从来不是十六字,看新竹清华的就知道了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4:23:...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7 《孔氏家族全传》1.父亲宋查理的传奇经历
分类:民国历史 书名:孔氏家族全传 作者:张建平、李安
来蔼龄的父亲宋嘉树,字耀如,英文名字则叫做“查理·琼斯·宋”,简称为 “查理
·宋”。因为宋嘉树及其奠基的宋氏家族,近百年来无论是事业上抑或是生 活上,均
与西方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人们更习惯地称呼他的英文名字, 其中文名字
则反而叫得少多了,在这里我们为了方便叙述起见,亦称其英文名字 “查理·琼斯·
宋”,或者干脆就称其为未查理吧。
据史料记载,宋氏家族的祖籍亦在山西,且宋嘉树原本也不姓宋,而姓韩。只 是后来
由于战乱,韩家才为避战祸而由山西迁至海南并在文昌落户扎根的。宋嘉树 的父亲名
叫韩鸿翼,是一个崇尚儒家价值观念的所谓“威尼斯”式的商人。由于他 极端的重义
轻利,以至当年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败涂地。不但本利蚀尽,还将祖传的 积蓄都消耗殆
尽。就是在这样一个二律背反的家庭中,1866年宋嘉树出生了。
1875年宋嘉树9岁时,他被过继给了当时正在美国波士顿开设茶丝行的舅父作为 义子。
因为舅父姓宋,他便也改姓了宋,并随舅父前往美国去学生意。至此宋氏家 族也便开
始了正式的名分。
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发起初禅的行者可以往生到色界,色界的众生有二十二种,其中初禅天相应的境
界有四种:第一是梵身天、第二梵辅天、第三梵众天、第四大梵天。依著这一位众生,
他所证的初禅的这个品质的殊胜、坚固程度的不同,也就是福德的大小,初禅天中会有
这四种等级。有些经论则只分三种等级:证得初禅下品者则生梵众天,就像是一个王国
里面的平民百姓;中品的人则生于梵辅天,也就是大臣、贵人;至于上品初禅遍身发者
,诸般初禅功德具足者,则生为大梵天王,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四面佛、四面天神。其
实他绝对不适合被叫作四面佛,因为这个是僭越,大梵天王他与佛地的境界相差甚远,
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同样是出生在初禅天中,大梵天王与其他的梵天王、梵辅天、梵众
天,彼此也有许多的不同。例如在经藏说到:大梵天王他的名字叫作尸弃,如果有人修
得了上品的初禅,那就会出生为大梵天王,他能于梵天众中发出大音声,使得一切的大
众都能够听闻到,没有听不到的人;可是梵界的诸天,他们各自却又会认为,现在大梵
天王只与我一个人说话,没有和别人说话,其他人都听不到。大梵天王统治一个大千世
界,所以他对于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他最能得自在任运;他富有、丰...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9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西藏白教第二十四代上师白莲花造
藏德客齐达瓦桑杜喇嘛译
英美国伊文思温博士校释
三密弟子光明心译汉
敬礼顶礼宝贵白系历代上师
所造文体为方便凡俗连续之能知,使之面对圣智故,此中阐明修法引导,名曰俱生
大手印。计分为三:一 入门教言。 二 本文要义。 三 结述。
一 入门教言
(一) 世间教言
具如他处所明。
(二) 出世教言
1 归依发心与上师相应
以归依,发心,及与上师相应为发端。
2 七支禅坐
现证毗卢遮那论云:端直其身,坐金刚座,专系一缘,为大手印。备此,双足应作
佛座之式。双手平衡,置于脐下。脊柱劲挺,胸部前突。屈颈如钩状,下颚紧压喉结,
舌抵上颚。心流常随感觉而起,以感于外物者为甚,是以目勿转瞬,或勿迁动,唯应注
视一处,约当于五英尺有半之距离。上乘七支禅坐,名曰毗卢遮那七法,亦即了解心物
过程之七法。所谓调整身体以深入禅定之五重法式,即由此成立。
3 七支禅坐之果
双腿交叉,调节入息。双手平衡,体内热流分布。脊柱劲挺,胸部前突,调节脑液
,普及全身。屈颈调节出息。 舌抵上颚,目注一处,灵热入于中脉。如是五种气流,
既入中脉,专司其他机能之气流,同时亦...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0 藏传佛教噶举派
刘立千 著
(一)噶举派的传承
(二)噶举派的法要
(三)噶举派的教义
(四)噶举派的特点
(一)传承系统
藏 派
甲 派
(1)穹布噶举──香派七宝传 桑定派
日贡派
噶玛 止贡
蔡巴 达隆 上主巴
(2)达布噶举 鲍绒 主巴─ 中主巴
帕竹─ 亚桑 下主巴
超普
修赛
叶巴
玛仓
(二)噶举派的法要(经续和教授)
幻身
...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1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2 贝祖善居士
贝祖善,字幼伟,苏州人。性颖悟,事母孝。母目盲,为之舐目以明。其姐于归严氏,
夫妇俱早亡,遗一子二女,幼弱无依。祖善悉为抚养成人,并培植至高等学校卒业。其
余昆仲及亲友中,若有急难,每倾囊相助,无吝色。壮岁浮沉宦海,曾任南京电厂厂长
,及宋子文机要秘书、海关总监等职。四十余岁时,因与当道意见相左,遂引退家居,
留意身心性命之学。初习道家吐纳导引之术,后学密宗。年近知命,始从知识得闻净土
持名法门,大喜踊跃,庆得归宿,尽弃前之所学。一句弥陀,专精持念。虽远客相访,
或有要事,必待净课完毕,方出酬答。一九三六年秋,忽患疾病。知净土缘熟,即预先
安排临终诸事。因恐其妻世爱深重,难免哭泣,早使别居一室,不令知情。除约道友数
人,主持助念等事外,仅留长女聿鎼一人,在旁服侍,并切嘱家人:‘不许哭泣喧扰。
逝世后八小时内,不得触动身体。一切须照‘饬终津梁’书中规定办理。’其余亲友及
家中子女,均摒绝不见。一心念佛,决志往生。当疾笃时,联襟赵君往视疾,见其病重
,不觉泪下。祖善反笑而慰之曰:‘尔我平时念佛修持净土,正为今日往生,此乃大喜
庆事,岂可效世俗儿女之态乎?’病中始终神智清朗。至九...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3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今于经末,
乃云「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前云「德遵普贤」,今云「行超普贤」者
何耶?且此一句乃《唐译》原文。译者乃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文自当不违经旨。且
《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
普贤」,俱是梵经原旨。而非译笔有误也。且此不但无误,而实是释尊慈悲至极,剖出
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愿而称王,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
。是故本经来会圣众,咸遵普贤之德也。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于圆顿中
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摄尽普
贤无边行门。会归文殊一行三昧。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也。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
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也。盖持名之
妙行,以果觉为因心。因果同时...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44 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
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河山。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
。虚受照应。了罔陈习。惟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
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
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
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
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
人坠入二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
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
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
。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
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
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1566 | 45 周远和季菲于是悄悄朝着安护镖局里面摸去。
两人到了一片小树林的边缘放眼一看,可以望见刚才探测到的地道的延长线上有
至少有四五幢建
筑。有一座像是镖师们用来生活起居的寝楼,另一座装潢得比较考究的像是议事堂,剩
下两三个层高
颇高的长方形屋子则似乎是用来存放押镖货物的仓库。
周远正一边观察一边思索,突然听到左边的树林里传来了脚步声。季菲也已经听
到,两人不敢贸
然往外跑,只能按原路缓缓退回树林的深处躲避。
来人约有五六个人,只听他们边走边说道,“就埋在这里吧,那边都满了……”
这几个人走得很快,周远和季菲怕发出声响,只能先各自闪到一棵大树的后面。
两人悄悄探头,
看到一队穿着苏浙府制服的巡捕拿着铁锹、抬着两具尸体来到离他们只有两三丈远的一
块空地旁边。
周远朝那空地另一头的一个小土坡望去,发现坡下土质疏松,都有新翻动的痕迹
,只怕下面已经
都埋满了尸体。
他转头去看季菲,发现她正递过来询问的眼神。周远懂她的意思,眼下他们有两
个选择,一是比
较保险的办法,就是隐伏在树后静观其变,另一个有点冒险的策略就是冲出去快速将这
些人制伏,然
后从他们嘴里逼问情况。
周远那日在钱庄里见识过季菲名校科班...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8 | 46 感谢船兄,梦幻泡影吧首发
http://tieba.baidu.com/f?kw=%C3%CE%BB%C3%C5%DD%D3%B0%B0%C9
第一章 尘埃落定
天上乌云密布,厚密的云团如同翻滚的潮水,又如万马奔腾,地上狂风呼啸,
一片飞沙走石,卷起的尘土和天上的乌云连成一片。
「呱——」一声蛙鸣惊天动地。蛙鸣声中,数十道狂风如同劲弩一般划空而过,所经之
处树木连根拔起,山石泥土被卷到半空中。
「我知道你们在这里,你们逃不掉的!」
怒吼声如同雷霆一般翻滚着碾过大地,两个蛮王如同两尊魔神一般不停四处搜寻着,他
们知道那三个小修士就在附近,肯定跑不远。
和外面天崩地裂一般的景象完全不同,在一座小山的山腹中,谢小玉、麻子和苏明成各
自坐在一座阵基上打坐练气,他们要尽快恢复过来。
这个山洞是谢小玉和麻子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布置的退路之一。当初布置这些退路的时候
,他们就考虑为了躲避土蛮的搜索,山洞四周设有法阵,将这里和外面隔绝开来。
苏明成第一个恢复。他抬头看了看洞顶,上面窸窸翠翠不停往下掉着土块。 「那两个
家伙好像疯了。」苏明成嘟囔着说道:「他们难道不管主城那边?」
「一下子干掉他们两个人,我...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47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31 11:00:54 2010, 美东) 提到:
庄朝晖
南传阿毗达摩与北传唯识学都是关于认识论的,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
尝试进行南传概念法、有为究竟法与涅盘法与北传唯识学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
性和圆成实性)的比较,或许有助于双方的交流。
1、 概念法与遍计所执性
概念法属于世俗谛的范畴,根据阿毗达摩:“世俗谛是指世俗的概念或观念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组成我们世间还未受到分析的种种现象,如:有情、人、男人、女人、动物,
以及看似恒常不变的事物。于《阿毗达摩论》的观点,这些现象并没有究竟实质,因为
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在实际上并不是不可再分解的究竟法。它们的存在方式是概念化与
不真实的。它们只是由心构想而成的产物,并非基于其自性而存在的究竟法。”
唯识学的遍计所执性是指:遍计为‘周遍计度’义。所执是指对象。即于因缘性诸法,
不能看到其本然的真相,而浮起主观的、虚妄的揣度,加上我法的妄执所现的对象。《
解深密经》云:“遍计所执性者...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48 ☆─────────────────────────────────────☆
Yisu (yisnotme) 于 (Wed Aug 11 11:49:22 2010, 美东) 提到:
为了表示对"初果解脱者"的尊敬和方便大家集中学习。 本线程为初果解脱者专用贴, 其
它人请不要跟贴。 以后所有的关于初果解脱者的言论都将被集中收集并转移到在这里。
任何自认已经证得初果的同学, 请到这里发贴。 其它地方的新贴我们将为您转到这里
来, 以方便我等末学的集中学习。
感谢开示
先听一段佛经, 中间休息我们会陆续放佛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不肖弟子释净胜白话译
寿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
4缶跏雷鸾鶚劇R磺兄谏粲兴伞=裣た晌省N詈笪
这是我亲耳听佛所说的。
一天佛来到拘尸...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9 《杂阿含经》经1214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陀,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以尊者婆耆舍为伴。时尊者婆耆舍见女人有上妙色,见已贪欲心起。时尊者婆耆舍作是念∶我今得不利,得苦非得乐,我今见年少女人有妙绝之色,贪欲心生。今为生厌离故,而说偈言∶
「贪欲所覆故,炽然烧我心。今尊者阿难,为我灭贪火,慈心哀愍故,方便为我说!」
尊者阿难说偈答言∶
「以彼颠倒想,炽然烧其心,远离于净想,长养贪欲者;
当修不净观,常一心正受,速灭贪欲火,莫令烧其心;
谛观察诸行,苦、空、非有我,系念正观身,多修习厌离;
修习于无相,灭除憍慢使,得慢无间等,究竟于苦边。」
尊者阿难说是语时,尊者婆耆舍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论∶
欲贪所摧蔽,我心遍烧然;惟大仙哀愍,为说令寂静。
由汝想颠倒,令心遍烧然;是故常远离 引贪净妙相。
汝当修不净,常定于一境;为贪火速灭,数数应浇灌。
观非妙诸行,为苦为无我,亦系念于身,多修习厌离。
修习于无相,坏慢及随眠;由于慢现观,当证苦边际。
云何「想颠倒」?谓于不净境舍不净相,不正思惟,取净妙相及取随好。云何「远离引贪净相」?谓如有一...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50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一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