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发帖数: 141625 | 1 是的。不过用这些史料搞社会学史的还是精英呀,哈哈。知识分子本身就是脱离了草根
阶层了,所以也有一直的心理矛盾,这种心理我觉得搞任何学术都差不多吧。其实纯文
学创作倒反而不算学术,可能这种心理反而弱一点。我也不知道,没特别想过这个问题。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 看是怎样的精致了,如果杨绛算精致,这种平实的精致我的确喜欢。温庭筠那样的华彩
的精致我完全没感觉,写精美风景啊食物啊我也不太有兴趣。李白天分高,如话自然而
又气势磅礴或耳目一新,不是自然得平淡没味。我觉得自己常常自然得平淡没味……哈
哈哈。 |
|
p***r 发帖数: 20570 | 3 温的诗还行其实,没有浓到化不开。李商隐肯定也不算平实,那你喜欢吗?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 主要是看不懂。精美的文字也常常进不到我脑子里去,小说里这些描写我常一掠而过。
喜欢的,但读得不多。小时候喜欢周璇唱的《嫦娥》,说什么天长地久有时尽,说什么
碧海青天夜夜心。还喜欢一寸相思一寸灰。我喜欢的多半是浅白的好像。 |
|
m**e 发帖数: 27062 | 5 看来以后要回国看病
不过我那些同学尽是什么肾移植前列腺癌之类的听听都吓人
我原来一个自己班的同学,毕业之后也靠到那边去了(就是浙医大那边)
结果基本所有本科的同学现在都在浙医系统,没人做生物基础研究了 |
|
m**e 发帖数: 27062 | 6 也是同校啊,不同系
我没听过,iliad我不知道,也许没有
不过她在东亚系有个女朋友是他学生,应该起码听到不少八卦吧
我也许也听到些八卦,不过都忘了
对,他是文评不错
我后来才发现很多年前就看过他的文章
我既不知道许子东也不知道燕子姐姐。。。 |
|
m**e 发帖数: 27062 | 7 你记不记得我们小学的时候特别混乱,字的读音,字的笔顺,字母表读音,等等
经常上课的时候,老师跑进来说,同学们,最新规定,某某字是这样写/读了 |
|
m**e 发帖数: 27062 | 8 我觉得不在乎才是年轻的心态啊,在乎的都是老朽思想
我哥的各种杂物大多是体积庞大份量很沉的
当然基本是身外之物就是了,也可说是小东西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0 哈哈哈就跟那个司母戊鼎似的,导游跟我们说现在要读后母戊鼎,但看到另一个司什么
鼎时,我们自作聪明地读后,导游说不,这个还是司。哈哈哈。
不过你说小学这样我倒记不清了。我以前做推普员,专人给我纠正发音,然后我再去班
上给同学纠正。印象最深的是“一会儿”,南方人大都读作yi4 hui3er,那个不知道是
话剧团还是什么专业的专人痛心疾首地说是yi2 hui4er。 |
|
|
|
|
p***r 发帖数: 20570 | 14 我怀疑语音也类似,很多上古不分的音,后来才分的。所以那些上古汉语读音的复杂重
构都很值得怀疑。 |
|
N****f 发帖数: 25759 | 15 Spence书中描述明清社会宛如老舍写北平胡同、张择端画清明上河,活灵
活现,井井有条,确实引人入胜。初看似乎没有什么重大史实,其实把读者
直接带入特定时代、特定场景观光游览,何尝不是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妙
法。当今史界,沉溺于数据、概念的学者太多,很需要更多Spence问世,否
则史学对当代社会的relevance堪忧。
不过他在耶鲁授课的路数倒是十分正统,并不格外注重“故事性”,同其他人
相比似乎没有重大区别。 |
|
N****f 发帖数: 25759 | 16 这篇写得颇为传神。Spence的模样和Sean Connery其实并不十分相像,不过
风度做派倒是很有些神似。
Jonathan Spence:
Sean Connery:
Jonathan |
|
N****f 发帖数: 25759 | 17 他的书俺多半也没看过,看过的几本也是走马观花而已。毕竟专业方向
相差太远。俺给他整理的资料,的确就是这类内容,物价、风俗、饮食
之类都在收集范围之内。 |
|
N****f 发帖数: 25759 | 18 Spence的著作本身就有些穿越小说的性质,譬如《康熙自传》。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9 哎哎还是有点像的!可能是眼睛,我看第一张照片的时候以为是connery。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0 科研是不是都这样,都去做应用了,基础科研都没人做了,ee啊化学啊生物啊。 |
|
p***r 发帖数: 20570 | 21 物理是这样,比较应用的项目容易拿到钱。杨振宁说他猜测要到2050年大家才会重
新对基础物理有兴趣。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2 我不知道王德威的八卦,就听过讲座,看过文章,他是李欧梵的学生吗?感觉路子很像。
许子东以前是华东师大的,也是才子,后来转到香港岭南大学。燕子姐姐是陈燕华,在
上海电视台做儿童节目,嗓音脆甜悦耳,小孩子都喜欢。没想到嫁给许子东,呵呵,她
到香港后好像也不做娱乐界了。
我昨天听到许多八卦。西北狼我本来想找218教室的照片,就是看古籍本的那个阅览室
,结果没找到。老师说以前是张光直的办公室,好大,亮,一般教授好像没那么大的办
公室。然后还听说东亚系以前的系主任,本来是classics dept学希腊文的(应该是古
希腊文吧,这又让我想起gesund),读博时选修中文诗词课,当时只会一点点中文,然
后去台湾读了一年语言,和他的台湾老师结婚,一起回美,转到东亚系,最后做的中国
文学审美的博士论文跨东亚、classics、比较文学几个系,得了博士论文奖。他很有语
言天才,会十门语言(这也让我想起gesund,他真是对语言痴迷又有天赋,你见过他是
吧?)。我最惊讶的是他只学了几年中文,就可以写一个中国文学的博士论文,对中国
文学不知道是否能有全面的把握。当然其他语言和文学可以借鉴。不知道jonath...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3 都有道理吧,有时候年纪大了反而关注起琐碎东西。我的思路是小时候恋恋不舍的东西
,长大就没那么牵挂了。成长就像狗熊掰棒子,一路掰一路总要扔掉以前的东西。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4 噢噢收到的,多谢!我还没听,也没想好怎样大肆宣传一下,哈哈。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5 作为考古学家他们就想搞清楚到底是哪个意思,从其他文献来对照,也无可厚非。 |
|
b*********k 发帖数: 35031 | 26 我不成啊,有好多小时候的东西现在还恋恋不舍,走一路掰一路是肯定的,不过也总有
一些东西一直留下来
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个抱在怀里刚刚好的棕熊,陪着我到中学,甚至我去北京上大学我
还带去了,伤心的时候就抱着它,特别安慰。可惜后来搬家,不晓得被哪个不负责任的
搬家公司的人给我扔了,我后来也买过毛绒玩具,再没有一个能给过我那样的依赖感了 |
|
p***r 发帖数: 20570 | 27 司和后在甲骨文里同形,就是一个意思。后就是司。所以现在其实读后读司都不能算错
。夏商时代读什么就天晓得了。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8 人民币六百不贵噢。我在这里买台湾版的千家诗,台湾新币280,我要花15美元。我觉
得挺贵的,但别的学生说便宜。大概他们的教科书都很贵。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9 明白了。哪本书入门最容易?可惜我找不到许纪霖的那篇文章,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得知
史景迁上课如讲故事。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0 哎呀我找到了!我在reader版找不到,但google一下子出来了!原文是对许纪霖的采访
,很长,如果对历史学或许纪霖有兴趣的可以看这个链接: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Reader/31141135_31141421_1.htm
我把关于史景迁的最后几段拷贝在这里,正巧也提到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
讲故事的历史传统本来是中国人的,但美国现在做得非常好。黄仁宇的历史书很畅
销,就因为他会说故事。黄仁宇还不算典型,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三大巨头之一史景迁
,耶鲁大学中国学研究名教授,是讲故事的高手。他讲授中国历史,统统是故事,完全
采取叙述的方法。他在耶鲁大学上大课,常常有三四百人选修,要放在大教室。因为他
很有名,但你有名的话,学生也不一定会听你的课,关键是他会讲故事。另外美国的中
国研究两巨头孔飞力、魏斐德也是将故事的高手,你看孔非力的《叫魂》多么吸引人!
一本学术著作,在中国发行量达到了2万多册。今天我们的老师还有讲故事的能力吗?
史景迁是美国人,原名Jonathan Spence,他对司马迁很是景仰,所以起了个中国名字
。司马迁是中国史学大... 阅读全帖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2 是啊,钱是关键。听到好多系抱怨精英人才转行到华尔街做金融,说这是美国体制的大
缺陷之一,金融业太能赚。杨振宁这个2050怎么来的,怎样让人重新回到基础科研?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3 哈哈你那么喜欢毛绒玩具啊。我小时候好像没什么毛绒玩具,可能塑料的多。家里人说
我抱着一个娃娃可以玩半天,自己和娃娃说话唱歌办家家,一点不烦大人。我以前有些
剪报什么的大概是最留恋最舍不得扔的,后来也撒手了。书我也不太买,好像没什么特
别留恋的物质东西。 |
|
|
b*********k 发帖数: 35031 | 35 恩,挺喜欢的,不过我长这么大,自己买过也被人送过很多毛绒玩具,最有感情的就是
那只棕熊。
想起来杨不悔和张无忌说的,殷梨亭就是她的第一个糖人了:) |
|
p***r 发帖数: 20570 | 36 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来的这个数字。我估计他是做了类比吧。牛顿力学推出之后也是经过
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吸收消化和应用。 |
|
g***y 发帖数: 16371 | 37 我这里天在家里居然还找到我小学时候剪的报纸杂志上的漂亮图案集呢
都在一个包好乐皮的红旗本上 看着还很爱不释手的
虽然做工和质地都很粗糙
我好像从小就对漂亮图案特别感兴趣 |
|
P**********n 发帖数: 6311 | 38 Vernor Vinge 在《A Deepness in the Sky》里描述了“人类”周而复始的进化过程:
每一个星球都在一遍一遍的从荒蛮进化到高等文明,进而崩溃消亡,所以基础科研会被
一遍一遍的重复,也必须重复。而每一次进化历程都可能出现精英把本地文明推入宇宙
,而宇宙也就成为了一个大的市场,各种文明的成果就是这个市场中的货物。文明会消
亡,市场不灭。
又好像说偏了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9 司通祭祀,后指母后,意思应该有别吧,一字多义,哈哈,用哪个意思都可以。读音是
搞不出来了。对了你知不知道蒙语和藏语的关系,蒙语称庙为召,跟藏语一样。不过汉
语把拉萨的写成大昭寺,呼和浩特的写成大召寺。我只知道蒙满相通,满语在蒙语基础
上发展而来。不知道蒙藏。 |
|
p***r 发帖数: 20570 | 40 这个很喜欢。总想起那场午后关于行星文明和星际贸易文明的对话。中译里面犯了个大
错误,把郑和文明翻译成了清河文明。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1 两点多……哈哈。我先出门了,下午去听一个西方汉学讲座。你真是精力充沛。我在国
内玩的时候,晚上倒下就睡。 |
|
g***y 发帖数: 16371 | 42 哈哈哈,我是精力比较充沛
而且我不开车
所以白天我一般都在车上睡 |
|
P**********n 发帖数: 6311 | 43 是啊,估计中译者都不敢相信郑和有这么大影响力吧 |
|
b*s 发帖数: 82482 | 44 这个书很久以前看过的。好像是和《A Fire Upon the Deep》是一个系列
的。记得里面的通信都是基于USENET的。里面的Pack mind很有意思。 |
|
M****N 发帖数: 16093 | 45 pack mind是什么?你怎么什么书都看过?简直living library啊 |
|
b*s 发帖数: 82482 | 46 就是一个mind有几个生物个体组成。像一群狼,只有一个Mind,如果狼多的时候这个
Mind就聪明,如果只有一两个狼,这个群体的Collective Mind就笨,不能进行高级思
维。但是如果五六个在一起,就可以有智慧生物的特征。 |
|
|
P**********n 发帖数: 6311 | 48 所以里面所有星球,甚至整个宇宙都是在统一和被统一中发展的,Mind也随着这个过程
越来越强大,也是郑和文明为什么能长存的原因,它整合了整个群体的智慧 |
|
P**********n 发帖数: 6311 | 49 书里面最让人惊诧的是主角的 biological children 遍布全宇宙
嘿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