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 发帖数: 294 | 1 我是一个90后麻麻,宝宝现在已经七个月,结婚快一周年了,生完宝宝后脾气暴躁,皮肤奇差,和老公无数次的吵架,被老公各种嫌弃,甚至差点就离婚。多亏我的闺蜜小丽支招,让我重新恢复了幸福生活。都说结了婚的女人就是怨妇,是怨妇还是幸福全要靠自己掌握的。
我和老公(以下简称R)奉子成婚,当初是朋友介绍认识的,彼此都很有好感,就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成熟稳重,有责任心,聊了没几天就确定了感情关系。那时候我在F超市当店长,店里一个同事夜班请假了我替她,R知道后给我做了夜宵送到单位,蛋炒饭,清汤鱼,都是我的最爱,还有一个菠萝。之后的好几个夜班,他都每天换着花样的给我做夜宵,送礼物,我身边的小伙伴都羡慕嫉妒恨了,说我找了个绝世好男人。认识三个月的时候,他经不住爸妈的催促,向我求婚了,鲜花、戒指、蜡烛、浪漫晚餐,没想到会发展这么快,那时候也和我爸妈商量过了,爸妈对他印象不错,也没阻拦。两家父母见了面,远了个订婚日子,于是乎我就这么名花有主了。
订婚后的日子很开心,老公常常带给我一些小惊喜,有些我自己都不会注意到的日子他都有给我准备礼物,订婚一周、订婚满月、每个月的14号等等,只要他没事便会想...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319 | 2 耳聪目明打牌连坐11庄 百岁老人在三原有7位
“我给大家做个榜样,你们都要过好日子,朝着我这个年龄好好活!”昨日中午,
家住三原县城王仓巷的赵松寿老人,在自己百岁寿宴上说的这番话,赢得了在座的两百
多亲朋好友的满堂喝彩。
一手拉扯大了12个孙辈
“百岁高龄的老人在三原县现在有7位,可赵松寿老人的精神状态是7位老人里最好
的,至今耳不聋眼不花,如今五世同堂,重重孙都抱两个了。”三原县老龄委主任杨宏
说。昨日的寿宴庆典开始前,在儿孙们的簇拥下,老人红光满面地端坐寿席中央,看着
一个个上前问好的亲朋,老人有问必答。
老人的外孙女王雅丽说,外祖母育有4个子女,自己的母亲是大女儿,自己12岁时
,母亲因病去世,从那以后,外祖母便一手将他们一男三女四个外孙拉扯长大。“我们
姐妹三个出嫁时,都是从外祖母家出的门,不仅如此,外祖母还一手带大了8个家孙,
一个个看着他们娶上媳妇,走上工作岗位。”
赵松寿老人一直与小儿子黄正光生活在一起。在72岁的邻居李树林眼里,黄家人对
老太太是出了名的孝顺。“我们是五六十年的邻居了,从记事起,就觉得黄婶很爱干净
,说话做事精干利落。”
王雅丽说,外祖母不识字,但她在6... 阅读全帖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 张三大哥好,有空来玩。我跟你拍过一样的照片,和你的地方很近,我的位置也跟你差
不多。爷爷高寿。前几年我家里人也一直叫我回去拍五世同堂照,我出国七八年没回。
后来没拍成,没你福气好,呵呵。哎你看着满脸正义扫荡人间不平的样子,呵呵。 |
|
a********3 发帖数: 26787 |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感)回乡 这次回家,主要是回乡看望奶奶~~~
奶奶生于1915年, 按老家的算法,虚岁99岁,过了年就是100岁了。
奶奶一生养育了8个子女,目睹时代变迁,经历无数波折,如今五世同堂,而她老人家
也依然健康硬朗,耳清目明。见到奶奶的第一眼,看她老人家抹着泪喊我的小名,真的
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
|
R******k 发帖数: 4756 | 6 苏州古时称吴,又称姑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隋开皇九年(公元
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虽历经2520年的沧桑,但整个
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上仍保持宋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
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等水乡城市
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区河道总长35公里,有桥梁170多座,是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
,被世人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城的建造者是当时已成为吴王阖闾的大将伍子胥,名为阖闾城。春秋时期,这里就
成为吴国的都城,城市的名称中自然还保留有许多有关吴王阖闾,伍子胥以及美女西施
德的印记。
城门篇:
【齐门】,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齐门建在苏州的城北护城河边。相传当年吴国强盛一
时,“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年迈的齐景公慑于吴国的强大,不得不将女儿送往千里
之外的吴国出嫁。从此,齐国这位公主远离家乡,时常思念故土,日日以泪洗面。吴王
为了减轻公主的相思之苦,特意命人在面朝齐国的方向建造了高大的城楼,好让她能够
登高远望齐国故土。这就是齐门的来历。只可惜,现在这座城门也早已和公主一...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5125 | 7 6、独裁与野蛮的古罗马(上)
除了野蛮啥都缺
国内专家们不断夸耀古罗马科技、文化如何了得,然而,严肃的西方学者不仅不领
情,而且还爱抽这些中国专家的嘴巴。
丹皮尔教授指出:“罗马人似乎只是为了完成医学、农业、建筑或工程方面的实际
工作,才对科学关心。他们只用知识之流,而不培其源----为学术而学术的源泉,结果
,不到几代,源与流就一起枯竭了。除了3世纪后半叶亚历山大里亚的第奥放达斯是希
腊最伟大的代数学著作家以外,没有一个第一流的人物。在罗马帝国头300年间,罗马
法的伟大成就登峰造极,但是,罗马政权还没有衰微,科学就显然已经和哲学思想的其
他部门一起差不多停滞不前了。知识没有进步,人们唯一的工作只是写些注释和撮要,
主要是希腊哲学家的注释和撮要。”丹皮尔教授是一位欧洲中心论专家,此时是很谦虚
的。
罗马帝国经济建设也是乏善可陈。帝国早期以战养战,当在西亚遇上强劲对手、支
撑扩张的资源枯竭后,主要靠榨取亚平宁半岛之外的产出实现骄奢淫逸。稍懂罗马历史
的人都知道,在罗马帝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是西亚和埃及一带。英国著名学者爱
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说:...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8 勾起我的伤心往事——我太外婆去年去世了,103岁。本来说要回去一起拍五世同堂的
照片,现在再也拍不上了。 |
|
wh 发帖数: 141625 | 9 你奶奶从几岁开始生孩子?我外婆是18岁。我太外婆好像才十四五岁。所以我们家曾经
五世同堂。如果我和我妈像她们那样年轻就生孩子,说不定可以六七世同堂。那我都不
会叫了,我只知道太外婆上面是曾外婆,曾外婆上面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
|
b*******a 发帖数: 294 | 10 最懂中国的周老的经典文章在教科书上都沉浮过了。通读文集,感觉意犹未尽,还有些漏教科书之网的“大鱼”“珍贵鱼种”比比皆是。觉得有意思的就摘录下了。他的杂文大多是写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北洋军阀党政时期,所以时评大多是那时时候的重要不重要大大小小新闻旧闻。我印象最深的是《纪念刘和珍君》时间在段祺瑞执政时期,"三一八"事件不去赘述了,但后来我在其他媒体上看到了野史上说段大帅为此事终身吃素。不知道真假,但是我觉得野史不一定都对,只是给后来的读者提供了另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以不至于太过片面,以供有智慧的读者自己去判断。有人说,旧朝代的历史应由新朝代去编撰,也许会客观、真实些。阅读当时环境下的时评杂文的目的在于:让人知道真相、增长见识,而不是愤世嫉俗,无病呻吟,搞得看透一切,目空一切似的。看到一个家庭的笑话:儿子历史考试未及格。爸爸很气愤,骂了儿子一通,妈妈看到了说这个是可以不知道的啊,因为那些都是儿子出生前很多年的事情了。笑话一则,扯个淡,收场。
有人说周老是个预言家,因为他近百年前写的东西,很多稍微社会事件或者原文登上也不过时。所以虽然我们读的是旧书,实则是新事儿。还有书中引的文字浩瀚,望...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全国的村庄总数有七百万左右,而人口最多的是普宁市军埠镇大长陇村。常住人口4.5万人,为陈氏单姓聚居之村落,其海内外人口约为20万,潮汕地区五大村落之一,被誉为全国人口第一村。
大长陇村始创于元朝至正年间(1341-1370),至今已680多年,历史悠久。始祖公陈秋月从福建莆田来潮阳任将仕佐郎,秩满携杨氏妈来创大长陇村。大长陇村人世代相传明宗法,敬祭祖先。
明朝正德年间在老寨内建始祖祠,堂号萃涣堂,嗣后宗支绵延,乡人外出谋生,子孙繁衍,裔孙为缅怀敬祭始祖公,分别在聚居地泰国、香港、深圳、流沙建立起萃涣堂。全乡建起纪念历代祖先祠堂六十余座。
大长陇村因原这里是大长陇山而得名,东接仙城镇,西至军埠镇,南是下架山镇,北为树脚村。乡里钟灵毓秀,风光宜人。境内有南山林、后山、踏石塌、狮山等丘陵地带,有草尾溪等纵横交错沟渠与池塘。民居现存有老寨,寨有四门,许多民俗活动在东门外举行。
大长陇最出名的民俗活动是正月贺灯。村里风俗是谁家生了男丁就要去始祖祠或三山国王庙挂一盏灯笼以示报喜。
正月初三在老寨东门搭神厂,从庙里请出老爷在神厂供奉祭拜。正月十四傍晚,生男丁者准备一个T字型架子,在中间点起香火... 阅读全帖 |
|
s**l 发帖数: 11983 | 12 比较17年前后和儿子儿媳的合影,李奶奶一点没变样儿,脸色反而更红润了。
姓名:李武氏性别:女年龄:101岁
长寿秘诀:爱吃牛羊肉和鸡肉,每天早晨喝一碗淡红茶水,每天喝五茶缸水
家住大庆市杜尔伯特胡吉吐莫镇东吐莫村的李武氏,今年101岁了,她的长寿秘诀
,也许跟你想的不一样。
李奶奶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儿子李国真,今年70多岁了,采访前他悄悄告诉记者
,老太太的性格有点倔,一定要顺着她来。
李奶奶住在一个80平方米大的平房里,记者进屋时,她拄着拐杖站在桌前,笑眯眯
地跟记者打招呼,还一个劲儿把记者往炕上让。李国真说,老太太要遇到喜欢的人就有
说不完的话,这是喜欢你。李奶奶很健谈,一有人问她话,她都会滔滔不绝地回答。
李国真的妻子一直照顾李奶奶的起居生活。她告诉记者,老太太的生活极有规律,
6时起床,20时睡觉。虽不能干家务,但从不闲着,什么药都不吃。“老太太喜欢吃牛
羊肉和鸡肉,从来都不吃猪肉。”李国真的妻子介绍,李奶奶每天早餐后喝一碗淡红茶
水,老太太特别爱喝水,家里的大搪瓷茶缸,每天能喝5茶缸水。为什么喝红茶水?李
奶奶说:“习惯了,以前家里人喝,我就跟着喝。”李国真说,他咨询过,红... 阅读全帖 |
|
p******r 发帖数: 43 | 13 家庭形式及功能
在山西广大乡村最常见的是核心家庭,即完成了婚礼(有些也许极简单)的一对男女
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也存在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的扩大家庭。由于目前婚龄和育龄推迟
,五世同堂已极罕见。
典型的核心家庭中,家庭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山西大部分地区,丈夫负责家里的
重体力劳动,如耕种、挑水、修缮住宅、出外打工及做买卖等,他的劳动成为家庭收人的
主要来源。山西人一般称丈夫为“掌柜的”、“当家的”。妻子则操持家务,如做饭、做
针线、喂养猪羊及家禽、照顾孩子等。过去,一般妇女还要纺线织布,裁衣纳鞋。农忙时
,除了将饭送到地头,也要下地帮忙,平日碾米、磨面也都是妻子的活计。总之家里的一
切杂事都由妻子来操持,故而被称为“内当家”。这种夫妻分工,具体地体现了农耕文化
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
显然,家中的男孩要随父亲学习各种农活技能,父亲也会时常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山
区,当男孩长到十五岁左右,除承担父亲的部分劳动外,还要负责打柴、牧牛羊等;女孩
则分担母亲的家务,向母亲求教女红和做饭的本领,为日后出嫁操持家务做准备。
子女成人后,便要为其择偶。这时母亲便会四 |
|
发帖数: 1 | 14 我们那边的叫法,姥姥爷,就是我姥姥的爸爸,在我30岁左右的时候才去世的,我孩子
都有了,等于我们家这是五世同堂了,一百零几岁走的,不过在我们那里有个规矩就是
不管真实的年龄是多少,都要说是99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他是老中医了,一直到80多岁的时候还在自己开的中医门诊给人看病,看了一辈子的病
,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医疗事故,所以总有人慕名来找他看病。
主要是他本身就有说服力,一直到95岁之后,都可以自己搬着小折叠马扎下五楼(没有
电梯的),然后到太阳地儿坐着晒太阳。
并且在走之前都一直保持着每天读报纸和听戏的习惯。
就是耳朵不太好,耳背的厉害,到最后十几年需要助听器,但是其他没有什么大病,小
病也不多,就是感冒发烧之类的也不多。
我还跟他老人家聊过,他就是本着中医的那种养生的习惯,再加上自己本身基因好,所
以能这么健康长寿,真是太羡慕了。
他作息特别规律,到点就吃饭,睡觉。
还有吃的饭也比较清淡,汤汤水水的都有,每顿饭都有粥或者是汤。
可能这些都是健康长寿有关的习惯吧。 |
|
发帖数: 1 | 15 我们那边的叫法,姥姥爷,就是我姥姥的爸爸,在我30岁左右的时候才去世的,我孩子
都有了,等于我们家这是五世同堂了,一百零几岁走的,不过在我们那里有个规矩就是
不管真实的年龄是多少,都要说是99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他是老中医了,一直到80多岁的时候还在自己开的中医门诊给人看病,看了一辈子的病
,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医疗事故,所以总有人慕名来找他看病。
主要是他本身就有说服力,一直到95岁之后,都可以自己搬着小折叠马扎下五楼(没有
电梯的),然后到太阳地儿坐着晒太阳。
并且在走之前都一直保持着每天读报纸和听戏的习惯。
就是耳朵不太好,耳背的厉害,到最后十几年需要助听器,但是其他没有什么大病,小
病也不多,就是感冒发烧之类的也不多。
我还跟他老人家聊过,他就是本着中医的那种养生的习惯,再加上自己本身基因好,所
以能这么健康长寿,真是太羡慕了。
他作息特别规律,到点就吃饭,睡觉。
还有吃的饭也比较清淡,汤汤水水的都有,每顿饭都有粥或者是汤。
可能这些都是健康长寿有关的习惯吧。 |
|
x**************. 发帖数: 16 | 16 转信站: mitbbs!jiaoyou8.com!mitbbscn
出 处: mitbbs.cn
魏庚人 1901年3月 13日诞生于河北省安国县.1991年11月 26日在西安病故.陕西师范大
学教授.数学教育、初等数学.
魏庚人是我国的数学教育家,专长初等数学和教学法.著作有《中国中学数学教育史
》、《排列与组合》、《几何证题集》、《数学游戏》等30多种,其中《中国中学数学教
育史》于19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数学教育类图书”.生前曾任陕西师大数学系教授、系
主任、陕西省数学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一)
魏庚人,原名元雄,以字行.1901年3月13日生于河北省安国县奉伯村.他生活在一
个五世同堂、有50多口人的耕读之家.父亲魏毓芳念过私塾.母亲念过千家诗,粗通文字
.三叔是清末秀才,后来在保定师范学校当教师.在13个叔伯兄弟中,魏庚人排行第九.
大哥魏元诚和二哥魏元信从保定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也都当了教师.家乡常有旱灾和涝
灾,因而魏庚人的家境比较清贫,他曾回忆说,小时候一年最多能吃5个鸡蛋和3次饺子.
魏庚人7岁在本村念初小,后来在县城住校念高小.数 |
|
发帖数: 1 | 17 这是国内的一篇关于医保的观察博文,看一下台湾的全民医保就知道两边的差距有多大
,版上多是年轻人没到多病的需要医保的年龄很难有感受,忽悠人回去吸雾霾短寿的,
弄了一身病,就知道不在体制内的差距有多大了,赵奴就是一条狗而已,有华为的生病
的就像一条狗一样给踹了,国内社会文明程度还处在前现代阶段,差的远。
本文是我住院期间,对一些淋巴癌病友的调研,情况真实,比较有代表意义。
老赵,40多岁,来自小城镇,需要做最贵的自体移植,几十万的费用医保基本不能报销
。老赵自己不想治了,怕拖累家里人。家里的孩子们,一直在向治疗过的病友咨询各种
费用,其实是在犹豫治还是不治。让一家亲人,仅仅因为钱,在治与不治之间做选择,
毫无尊严,也许是最残忍最不人道的选择了。这种情况最普遍,是典型的一次病,拖垮
一家人,所谓的“病不起”。其实,真的很可怜,小城镇的收入,平时过日子,还凑合
,一遇到大病,医保基本不报销,家就垮了。我们这样一个国家,自豪于自己经济的发
展,可以到处去援助别的国家,为什么不能为老百姓提供最起码的大病医疗保障呢?
我也听过白血病,家里没有钱做正规的治疗,只能胡乱给病人输血,其实就是看着病人
痛苦...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2314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7:00 2009), 站内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6:46 2009), 转信
eBookCN|Txt电子书籍下载 http://www.ebookcn.com
目 录
序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第二讲 唐代
第三讲 宋代
第四讲 明代
第五讲 清代
总论
钱穆年表
钱穆先生小传
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毕明迩: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序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 阅读全帖 |
|